第一篇:读《床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交流会
我在泰州鼓楼路小学上学时,我班曾举行过一场拍卖会,我用我自己的零花钱买到了一本我最喜爱的书,书的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刚拍到手我就被此书的精美封面和小豆豆的可爱形象所吸引。
回家后,爸爸告诉我,这本书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此书在全球都有极大的反响,就连联合国的官员也认为“再也没有比作者更了解孩子的了”,听爸爸这么一说,我更加喜欢这本来之不易的书了。
我利用周末在家的时间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这
篇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主人公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喜爱的孩子。
小豆豆真的太可爱了,从此书中我认识了调皮、善良、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女孩“小豆豆”。我要像可爱的小豆豆学习!学习她的善良、执着。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也是因为校长能坚持不懈地对小豆豆真挚的关爱,使小豆豆最终决定选择做一个好学生。
总之,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后,很希望我们的学校也能像巴学园一样,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环境是轻松的,学校里的老师像小林校长一样能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
第二篇:读《床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床边的小豆豆》有感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本书,读书时,我回与主人公一起喜一起悲、一起怒一起乐。我为主人公有小林宗作先生这样的老师、校长感到兴奋;为主人公来到新学校感到快乐;为主人公的朋友之死感到伤心„„.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学的一段真实经历。主人公因淘气在一年级转学了,从原来的学校转到了这个新学校。刚到这个学校,主人公感到很新奇。校门是一棵树,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校名;教室是一辆电车„„新学校的一切让主人公大吃一惊,看到这里,我为校长能创造这一切感到佩服。
刚到新学校的第一天,主人公认识了很多人:泰明、阿泰、朔子、大荣君、美代、惠子。主人公她们班只有十几个人,新学校也只有五十几个人。我想,这个学校的人真是少得可怜。主人公上学第一天,校长让大家带来“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主人公带着金黄的荷包蛋,红色的胡萝卜„„五颜六色,像一条美丽的彩虹。如果校长看到没有孩子带“海的味道”,就说:“海!”跟在后面的校长夫人就会从海味锅中夹出两个煮鱼丸子,如果校长看到没有孩子带“山的味道”,就说:“山!”,校长夫人就会从山味锅中夹出两个山芋,这样孩子就不挑食了。最后新学校被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颗炮弹炸毁了,学校也在熊熊烈火中消失了。猜猜这是什么书?
哈哈!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主人公当然就是小豆豆,学校的名字就是巴学园。这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这本书中,让我看到了童年的天真,也看到了战争的无情,最后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哦!
第三篇:《床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床边的小豆豆》给予的教育启示
教育,顾名思义,教书育人。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教师却忘记了教育的育人一项,只是单纯地教书,灌输给学生的知识量成为衡量教书成果的工具,而学生亦成为学习的机器。
每当看到打着瞌睡的学生,每当一片片纸屑在漫不经心中从眼前飞扬而过,每当粗鲁的话语刺激耳膜,每当学生的背影出现在游戏厅,每当„„我都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羞愧,小林宗作先生的笑容似乎隐隐可见,床头案边陪伴着我的《窗边的小豆豆》也继续给我打气,鼓励我前进。
出版于1981年的《床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目标,引其原话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完整的人”。
我们的教育欠缺的正是对人的关怀。“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而我们,没有一个老师会耐心听学生讲一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个老师肯多用心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校长就更不会笑眯眯地找学生聊天谈心了,他们关注的只有成绩。那么,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学习,超长时间的拼搏,成绩如何。不尽如人意,我们学校从建校这些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屈指可数,我们所在的德州市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是寥寥,而我们所在的省,山东,被誉为“高分低能“人才的产出地,就是中国又如何,高尖精的人才上大学时便流出,甚至有钱的人家及早地将子女送往国外,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教育的不合理,在育人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记忆中深刻的是“巴学园” 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老师按照学生的兴趣教,学生学得自然畅快。
翻看《床边的小豆豆》的每一次,心灵都会受到感染,在面对学生的恶习时,总是想到先生的教导,尽量压下火气,寻找孩子的“优良品质”。然而,我们的教育距离培养出“完整的人”的目标还是太远太远,作为一个教师,力量很小很小,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虽然很难,却一直都在坚持。教育,顾名思义,教书育人。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教师却忘记了教育的育人一项,只是单纯地教书,灌输给学生的知识量成为衡量教书成果的工具,而学生亦成为学习的机器。
每当看到打着瞌睡的学生,每当一片片纸屑在漫不经心中从眼前飞扬而过,每当粗鲁的话语刺激耳膜,每当学生的背影出现在游戏厅,每当„„我都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羞愧,小林宗作先生的笑容似乎隐隐可见,床头案边陪伴着我的《窗边的小豆豆》也继续给我打气,鼓励我前进。
出版于1981年的《床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目标,引其原话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完整的人”。
我们的教育欠缺的正是对人的关怀。“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而我们,没有一个老师会耐心听学生讲一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个老师肯多用心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校长就更不会笑眯眯地找学生聊天谈心了,他们关注的只有成绩。那么,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学习,超长时间的拼搏,成绩如何。不尽如人意,我们学校从建校这些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屈指可数,我们所在的德州市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是寥寥,而我们所在的省,山东,被誉为“高分低能“人才的产出地,就是中国又如何,高尖精的人才上大学时便流出,甚至有钱的人家及早地将子女送往国外,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教育的不合理,在育人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记忆中深刻的是“巴学园” 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老师按照学生的兴趣教,学生学得自然畅快。
翻看《床边的小豆豆》的每一次,心灵都会受到感染,在面对学生的恶习时,总是想到先生的教导,尽量压下火气,寻找孩子的“优良品质”。然而,我们的教育距离培养出“完整的人”的目标还是太远太远,作为一个教师,力量很小很小,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虽然很难,却一直都在坚持。
第四篇:床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小豆豆是幸运的,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她在一所学校没呆多久就让老师忍无可忍,最后不得不劝其退学,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这个小林校长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让这个调皮的小孩子顿时喜欢上了他;当小豆豆为了捞起自己掉在厕所里的一个钱包而把粪坑里的东西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小林校长只说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让小豆豆愉快地完成了后面的恢复工作……
小林宗作校长曾到欧洲考察了不少学校,吸纳了很多教育精髓,对儿童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来学,他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散步”,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他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接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他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哪怕是像高桥君那样的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床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当高桥君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当高桥君在游泳池中赤裸着身体游泳的时候,一开始感到非常害羞,但随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的脱落,害羞心理也一层一层地脱落了……当高桥君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时,当时年龄尚小的他也许不会意识到,原来这都是小林宗作校长的良苦用心。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怎让人不喜欢?
小林宗作校长苦心经营的学校——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乐园,尽管它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它却是小林宗作校长绽放理想之花的乐土,它成为了孩子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它让孩子们乐而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读后感《床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像小豆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孩子,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让大家能接受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
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一个上一节课将课桌噼里啪啦开关几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对待她?我无法想象。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看到了顺从甚至是妥协,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会把顺从当作是一种无奈,把妥协当作是一种放弃,一种不负责任。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我想,小豆豆、高桥君、大荣君、阿泰等曾有幸在巴学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孩子,当初如果没有在巴学园的求学经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校长的悉心教育,他们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长大后,理解了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吧。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性格开朗、喜爱和同伴们一起玩的孩子。不仅这样,小豆豆还是个不嘲笑别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读的“巴学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个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带泰明一同来到她自己的那棵树那儿,想让泰明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经过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树上,与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同龄男孩,而且还很乐意帮助他,很喜欢和泰明玩。小豆豆这一种不嘲笑别人的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反,有的人,却以着自己家里富有,就经常买一些名牌的衣服,穿回学校炫耀自己的衣服多美,而看到哪个同班同学穿得不比自己好,就会嘲笑那同学,一次,我听妈妈说,她一个朋友的女儿,因为一次交通意外,造成了腰以下的部分全部瘫痪,当时她非常伤心。过了一段时间,她从新回到了学校上课,刚进教室,就听到一些同学在讥笑她,笑她不能走路,是个没有用的人。
那时,才刚刚把心情平复下来的她,又受到了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我听了这事情以后,很同情那女孩,同时也觉得很愤怒,真想教训她的同学。如果,那女孩的同学,能体谅一下她,多一点关心和鼓励,多一点帮助她,就像小豆豆那样。那就不会让那女孩感到自卑。
第五篇:床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中就把《小豆豆》读完了,可是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萦绕着我,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完美的结局吧。“巴学园”最后仅仅如昙花般一现,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而深远的。学习生涯最长的阶段——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今后发展有着多大的作用,又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采用何种教育管理理念、方式才是最合适的呢?进而,我的六年小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又有什么感悟呢?云云„„带着这些思考、疑问,将自己读完《小豆豆》的心得体会叙述如下。
一、前言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以知识为内容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也是人类文明、经验的传承,而学校就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中介。整个教育体系、学校制度、课程设定的管理、服务对象都是学生。“以人为本”更确切的说“以学生为本”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有几个学校、教职人员确实能够做到了呢?对于学校来说,特别是历史悠久一些的名校,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迎来送往的学生多如牛毛;然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个学校校园、教师、同学,确实他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选择、记忆。
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才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像某个学者说过“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是却不能停止追求公平的脚步”。在这里,由于自己的学术知识浅薄,不能说我国的教育体系、学校制度多么的不如人意。因为,我国的各种国情的客观条件的不同限制,实现这种“巴学园”比较理想化的学校管理体制、学习环境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其中却有着让我们思考的地方,有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
二、巴学园
被退了学的小豆豆,来到了一个新的小学继续学习生活——巴学园。在这里,因为巴学园的与众不同,将一个其他学校、老师不能容忍的调皮孩子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的小豆豆;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像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要把快乐留给孩子,让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
(一)巴学园办学背景
之所以想要了解巴学园时期的背景,是因为在阅读《小豆豆》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这是21世纪小学的错觉,直到读到后边作者依稀的描述才知道这是在离我们有半个多世界的小学了,体现出教育一直都是日本重视的重中之重。巴学园创立于1937年,在1945年即毁于战火,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而也正是这段时间,日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强势变为弱势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张平平(2013)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的私学教育》中提到,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就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官因为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而剖腹自杀。早在1911年,6年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便达到98%;1947年,日本又将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1947年,日本还颁布了《儿童福利法》,只要是孤儿,不问国籍,全部由政府收养,保证完成高中教育。那个时候,二战结束刚刚两年,日本处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日本人在最艰难的时期勒紧裤腰带办教育,其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确实值得让人反思。日本初等教育入学率为100%,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9.5%,居世界第一。基础教育的扎实发展,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质高的日本国民,成为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
(二)巴学园教学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影响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完善的学校规范、教学体系,强大的师资力量等并一定能使得学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而相关的教学外部环境,譬如: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感悟
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在大部分普通学生中,总有那么些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于勒令退学的小豆豆,巴学园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渴望的。
读完全部内容,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想起了那些老师、同学、朋友。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读书的我们,每天按时的来到固定座位上,端端正正的笔直听课,下课还有各种辅导班。真的也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缺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