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鞍山市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鞍山市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
制度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鞍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2011年8月10日)
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行为,发放统一样式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就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变革;是“十二五”时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根本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好《辽宁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不断提高我市就业服务工作管理水平,确保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能够按规定享受免费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部署,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发放全国统一样式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为此,年初以来在省厅、省就业局的指导下,我市积极筹备稳步推进,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如期进行。目前已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并下发了《鞍山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已开展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宣传工作,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升级及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软件测试准备工作
正在进行;已开始筹备全市范围内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业务培训、《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场所设置及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所需设备购置等诸项工作。下面将我市筹备工作情况做一简要 汇报: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年初以来,如何贯彻、落实、实施好《辽宁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摆上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议程。市就业服务局在今年年初就业工作会议上将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列为2011年就业服务工作十项重要工作之一。并明确提出: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就业服务局及各有关处室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会议,专门研究探讨实施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管理的相关问题。从《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流程到失业登记管理流程,再到就业登记管理和用工备案管理流程以及各相关处室如职业介绍、创业服务、基金管理、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城区就业管理、农村就业管理等业务的衔接都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业务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在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征得市编制委员会同意,就业局增设用工登记管理处,明确处室职能: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管理。各县(市)区就业服务局按照市就业服务局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县区级就业失
业登记管理组织机构。目前全市实施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建立,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规划、制定《鞍山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 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辽宁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达到促使就业服务工作由宏观管理向实名制微观管理转变,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利于各级政府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劳动者就业、失业动态变化,把握就业局势,做出就业规划,促进就业政策的制定、贯彻、落实的目的。我们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事求是,全心全意服务劳动者、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在《辽宁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框架内实现条款细化、流程科学清晰、部门间相互促进制衡,真实客观反映就业失业情况的原则,结合我市就业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鞍山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确保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目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鞍山支行六部门会签下发,(文号:鞍人社发【2011】35号)同时上报省人社厅就业处
三、缜密筹划、制定《鞍山市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
记管理工作方案》
实施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管理,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市、县区就业服务局内各业务部门,而且涉及社会保障局、民政、税务、工商、银行等各综合部门,更重要的是它涉及所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的书面载体,是劳动者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接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缴纳社会保险的重要凭证。涉及到每一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就业失业登记证》体现出的重要性,还是发放数量的庞大与发放工作的繁重性都令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为了有序平稳开展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我们制定了《鞍山市实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总体工作目标,即: 建立高效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服务体系,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减少杜绝政策执行差错,全面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012年12月31日前,鞍山市适龄有就业要求未就业的劳动者和已就业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体系。同时提出九项重要工作任务,包括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业务培训、《就业失
业登记证》的发放、宣传,与《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的无缝衔接,以及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升级等工作。
四、积极筹备、稳步推进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是实施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制定、下发《鞍山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是实施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的制度保证;制定实施工作方案,使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如期完成是实施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的行为保证。目前我市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加紧筹备逐一落实。我市已于3月14日启动了全市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升级工作,各相关业务处室正结合就业失业登记管理需要重新规划业务流程,提出业务设计说明及工作需求。各相关处室已做好省开发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软件测试工作。我市开展了以5月7日宣传日为起始的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月活动。宣传月活动得到了全市就业服务系统及有关综合部门的积极相应,同时也得到了各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活动日当天,全市三县六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参加了活动,各单位开展了现场咨询问答、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的单位还开展了有奖问答或请民间秧歌队表演助兴宣传等活动。全市各主要媒体对该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鞍山
电台、电视台、《鞍山日报》、《千山晚报》、《北方晨报》都开设了栏目,宣传实施就业失业登记管理的目的、意义以及申办程序、发放范围等等。通过宣传社会各类人员和单位对该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舆论氛围。此外,我市已着手准备就业失业登记业务培训工作,初步制定了培训计划,准备分三个层次,既就业局各相关处室、县区就业局各相关部门、劳动保障事务所及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培训,主要内容是业务流程、申办程序、填表规则和注意事项。在服务设施上我们已经预留了服务窗口,所需硬件设备如:证卡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等已向市财政申请购买。
以上为我局近两个多月来实施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的筹备情况,其中不乏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省领导及各市同仁不吝赐教。以便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的服务于用人单位、服务于劳动者、服务于社会,为我市更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做出应有贡献。
鞍山市就业服务局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就业和失业登记
就业和失业登记办事指南
一、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机构
县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委托,可以具体经办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重要性
《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合法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一)劳动者申报就业登记
劳动者就业后10日内进行就业登记。应由本人如实填写《就业登记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到常住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登记。
(二)劳动者申报失业登记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常住人员可以到户籍所在地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失业登记。进城务工人员、县外人员在我县城镇有常住地且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符合条件的可到县就业服务管理局进行失业登记。
(三)特别强调
1.用人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参加或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时,应先办理用(退)工备案;
2、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后未及时进行就业登记的,不得享受各项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使用
1、就业援助对象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及其“就业援助卡”中标注的内容申请享受相关就业援助政策;
2、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个体经营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标注“个体经
营税收政策”)申请享受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
3、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凭所招用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标注“企业吸纳税
收政策”)申请享受企业吸纳税收优惠政策。
四、新旧证的衔接工作
1.对持原《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和《职工失业证》目前正在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者,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后不改变正在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审批期限。
2.劳动者可正常进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和接受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第三篇:就业失业登记暂行办法
吉林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和失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原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或劳动者自主就业办理就业登记,以及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招用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就业和失业登记具体工作。
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可以按照职责具体经办就业和失业登记相关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第五条
实行全国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证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等的合法凭证,全国通用。第二章
失业登记
第六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申请失业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失业后可以到常住地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申请失业登记。
第七条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
(二)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七)城镇其他失业人员。
第八条 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应由本人填写《吉林省失业人员登记表》(样式见附表1),并提供居民身份证及以下材料: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提供户口簿、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
(二)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提供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提供工商行政部门停业证明;()::
(四)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提供安置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或证件;
(五)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教的,提供司法(公安)部门证明;
(六)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征地证明。第九条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应由本人填写《吉林省失业人员登记表》,并提供居民身份证、暂住证,以及第八条第二、第三项规定的相关材料。第十条
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在受理失业登记申请之日起,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审核完毕,合格的上报所在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应在8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结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相关手续,将证件发到申请人手中。
第十一条 符合省政府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在进行失业登记时可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或失业登记所在地)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提出申请,经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核实,由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确认,确定为就业援助对象。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认定的就业援助对象,由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中“就业援助卡”页中注明认定日期、认定的援助对象类别和应享受的就业扶持政策。就业援助对象可凭“就业援助卡”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享受相关政策的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a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移居省外境外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相关服务的;
(九)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地户籍登记失业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
第十三条 本省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在省内迁移户籍的,凭迁入地户口簿和原户籍所在地的《吉林省失业人员登记表》到户籍迁入地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办理变更登记。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为其建立登记失业人员档案,没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按规定程序为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已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登记备案但无须更换。第十四条
农村进城务工和非本地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常住地变更的,凭原常住地的暂住证和《吉林省失业人员登记表》到迁入地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办理变更登记。第十五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区内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完善台帐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服务,掌握登记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愿望、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十六条
城镇常住残疾人的失业登记工作,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残疾人失业登记情况每季度应报送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具体办法由省残联参照本办法结合残疾人特点另行制定。第三章 就业登记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就业登记包括用人单位录用备案和劳动者申报就业登记。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录用备案。录用备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基本信息、就业类型、就业时间、订立劳动合同等情况。第十九条
单位录用人员时,由被录用人员填写《录用(招聘)职工表》(样式见附表2),持《录用(招聘)职工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就业登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在其《录用(招聘)职工表》和《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就业登记日期并加盖经办人名章,将相关情况录入其本人《失业登记表》中。《录用(聘用)职工表》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由被录用人员交回用人单位,作为录用备案依据。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到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录用备案。填写《录用职工名册》(样式见附表3)和《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备案单》(样式见附表4)。《录用(招聘)职工表》作为计算工龄的原始依据存入被录用人员个人档案;《就业失业登记证》由录用单位代为保管,解除劳动关系时返还给本人;《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备案单》由备案部门存档;《录用职工名册》一式二份,备案机关、用人单位各一份,办理录用备案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被录用人员名单;
(二)劳动合同书;
(三)《录用(招聘)职工表》;
(四)《就业失业登记证》;
(五)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需提供《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人员,向其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申报就业,申报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就业类型、时间和享受扶持政策等。其中,没有失业登记的,应先进行失业登记,发给《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记录本次就业情况。
第二十二条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外省来我省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后再次就业的,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其中,录用备案的《录用(招聘)职工表》加盖公章或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申报就业,均应在其常住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
第四章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与使用
第二十三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包括:
(一)进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劳动者;
(二)被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劳动者;
(三)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者。
外国人来华就业,台湾、香港和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进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申报,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发放,所在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盖章生效。其中,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办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登记失业时由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非本地户籍人员由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具登记失业证明,由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二十五条
属于国家规定的就业援助对象,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申报,填写《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样式见附表5),申请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街道(乡、镇)核实情况后,将其基本信息打印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连同《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一并报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中“就业援助卡”页中注明认定日期、认定的援助对象类别和应享受扶持政策类别。国家规定的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包括:
(一)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
(三)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四)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五)大龄就业困难人员;
(六)残疾人;
(七)零就业家庭成员;
(八)其他。
上述人员中,已进行失业登记的,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办理。按省政府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就业援助对象,上述八类人员中没有包括的,可按“其他”项目填写。第二十六条
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人员中,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适用),向创业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毕业内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凭毕业证直接向创业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余程序手续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办理。第二十七条
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领取,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并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盖章生效。
第二十八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执行全国统一样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作、发放。
第二十九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按行政区划代码全国统一编号。编号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机构按规定编制。编号由16位数字组成,1-6位为证件发放机构所在地的县(市、区)行政区划代码;第7、8位为发放机构代码,其中01为县(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代码、02以后为发证的街道(乡、镇)代码,由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编排;第9、10位为发放年份代码;第11-16位为发证机构所在地区该年份发放证书的顺序编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证书编号实行一人一号,补发或换发证书的,证书编号保持不变。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机构、申请的程序、手续向社会公布。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手续,并将证件发到申请人手中。
第三十一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首次向劳动者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应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证件发放信息、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状况信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信息等内容。
第三十二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应根据情况向发放对象告知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的内容和申请程序。
劳动者在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手续时,应如实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本人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
第三十三条
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受服务、办理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手续和申请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时,应出示《就业失业登记证》。第五章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管理
第三十四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不得转借、转让、涂改、伪造。
第三十五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相关记录页面记载内容已满的,由原发证机构予以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遗失或损毁的,由劳动者本人向原发证机构报损,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经原发放机构核实后予以补发。
第三十六条 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在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就业与失业状态等发生变化时,应按有关规定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相应的信息变更。
第三十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换发和补发均实行免费。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自动失效并由原发证机关公证后予以注销: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二)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丧失劳动能力的;
(五)死亡的;
(六)依据法律法规应当失效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审验范围为享受扶持政策人员和就业援助对象。每年6-7月,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中正在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的,由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验,审验合格的,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他记载事项”中加盖审验专用章;审验不合格的,注明原因,不再享受相关政策扶持,其中,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应在“就业援助卡”页中标注“退出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并注明退出原因及时间。第四十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基础台帐或计算机数据库,及时、准确记录《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信息。第四十一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将《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信息和劳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信息、就业援助对象认定等信息,以及核发、注销《就业失业登记证》等有关情况,录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由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上报,县(市、区)和市(州)逐级汇总报省,省汇总后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失业登记、就业登录试行办法的通知》(吉劳社就字〔2004〕213号)和《吉林省失业登记、就业登录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吉劳社就字〔2006〕165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就业失业登记注意事项
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意事项
一、申领就业登记:
(一)对象:单位用人、自主创业者、自谋职业者、灵
活就业人员
(二)所需资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三)享受政策:
1、用人单位可按规定享受税费优惠等政策;
2、自主创业者可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
3、自主创业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
4、灵活就业人员中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社保补贴。
二、申领失业登记:
(一)对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
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省城镇户籍人员。
(二)所需资料:
1、属于新成长劳动力的,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和户籍
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
2、由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原单位(或有关
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
3、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停业人员,持本人身份
证,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
4、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本人身份证、和原就业
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证明。
5、毕业当年8月底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持本人身
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
6、下岗职工,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失业卡,及身份证复印
件。
(三)享受政策:
1、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2、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
3、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第五篇:就业失业登记要求
关于就业失业登记的要求
一、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时应提供的申报材料:
1、常规要求:
用人单位新招用人员,应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相应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填写《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登记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和复印件;
(2)劳动合同(原件);
(3)被录用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4)劳动者从事国家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5)持证的被录用人员出示《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
(6)被录用人员照片;
(7)登记机构要求出具的其他资料。
招用人员中已办理《登记证》的,在《登记证》上予以记载,并注销其失业登记;其余办理“电子证”。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组织机构发生变更后,应自变更之日期30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2、本次要求:
除按按上述要求提供资料外,要按现行参加保险的公司为单位,每个公司填报一份。集团各类员工所属单位均已参保单位为准,表中的人员必须是参加了社会保险且签订了劳动合同,两者缺一不可。
详见附件1《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二、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登记
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登记,是每人一张表,可由人力主管部门安排专人,按人力资源系统里的信息填报,为了确保准确,此表可经当事审核确认后报送。此表的总数与附表的总数必须相同。
详见附件2《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登记表》
三、失业登记申报对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且处于无业状态的我市城镇常住人员,在户籍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在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1)年满十六岁,从学校毕业或肄业三年内未就业的;(2)从用人单位失业的;(3)个体业主停止经营的;
(4)土地被征用,按城镇人口安置的(含绵阳市主城区二环路以内在当地无土地、林地承租权的农转非人员;地震重灾区因灾永久性失地农民);
(5)退役且未纳入统一安置的;
(6)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7)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人员。
四、失业登记时应提供的申报材料④: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时,须持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本人照片和失业状况相关证明,填写《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失业登记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1)从学校毕业或肄业没有就业经历的,提供毕业(肄业)证明;(2)从用人单位失业的,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3)个体业主停止经营的提供工商部门注销登记证明;
(4)劳动者失地(失林)的,提供国土资源或林业部门出具的征用土地(林地)或因灾土地(林地)灭失证明;
(5)退役未纳入统一安置的,提供安置部门出具的证明;(6)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的,提供司法行政部门或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
(7)进城务工人员(含非本省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提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8)其他失业人员应提供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相关失业证明。
(9)持证人员须出示《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
(10)登记机构要求出具的其他资料。
五、换证: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换发新证,同时收回旧证。
六、《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
(1)进行就业登记的我市个体经营者及其雇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2)进行失业登记的我市城镇失业人员;(3)已进行就业登记并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失业后办理失业登记的;(4)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者;(5)符合享受相关税收政策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的人员不发放实物《就业失业登记证》(只办理“电子证”),登记人员失业后按规定核发实物《就业失业登记证》,证件编号使用就业登记时的“电子证”编号。
七、《再就业优惠证》、《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与新证在使用上的衔接
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援助对象,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未到期的可凭证继续享受到2011年底,享受扶持政策到期后,若仍然符合办理《登记证》条件的,可重新申请办理《登记证》,并按规定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持原《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失业人员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重新核发新的《登记证》。在证件核发期间,持证人员可继续享受原核定的就业扶持政策。新证核发后,将已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内容、时间,连续记载入新的《登记证》中。
从2012年1月1日起,劳动者原持有的《再就业优惠证》、《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一律失效,不再作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八、《就业失业登记证》使用、换发、补发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制,限劳动者本人使用,不得转供、转让、涂改。证书记录已满的,到原发证机构或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更换,原证收回。遗失或损毁的,劳动者本人应向原发证机构报失或报损后申请补发,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经原发放机构核实后补发。
九、《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保管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该证件由用人单位代为保管。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应在办结社保等相关手续后,及时将证件返还给劳动者。劳动者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证件由本人保管。
集团人力资源部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附件1:
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附件2
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