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妥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有句话常常挂在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嘴边“毕业就等于失业。”
上大学以后,我就开始关注各种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和就业形势,包括每年我们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不胜数,但是就业岗位却是少之又少,是有限的。一些用人单位还会对院校、学历、专业等进行筛选,更甚至有的对于样貌、身高、性别等个人原因有着苛刻的要求,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所以,这无疑是加大了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一些企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除了基本的素质教育之外,还需要其具有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高校对学生这些相关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使我们在这一方面处于劣势。这些都是企业单位给我们带来的就业难。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诚信意识淡薄、求职途径把握不准、自身定位偏差、整体素质低。一些学生因为平时没有好好学习,又缺乏实践经验,在应聘的时候就会投机取巧或者造假来通过面试,这就对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平时努力学习又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公平。同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里定位也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毕业就业,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应该有一份既有高薪水又轻松好玩的工作,试问:天上掉馅饼的事有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所以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就业致命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在近几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浪潮。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企业单位、高校、学生个人、政府四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企业单位应该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性别,应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让应聘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也要减少学历偏见,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吸收和储备优秀的大学毕业人才。其次,高校在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高校也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当的调整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再次,学生个人来说,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信心,加强社会实践,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要盲目,正确的定位就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远大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树立健康的求职心态,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最后,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更要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是一个长久而又浩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马上能够面临就业的问题,无疑内心是忐忑的,但是,我相信,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以及我们自身的调节和沟通,就业将不再是难题。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
1.近几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Recently, it gradually formed a phenomenon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is hard to find a job.The low rate of the employment make the graduated depress.To have an ideal job, the student ought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how to reverse the situation.Firstly,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who can combine fundament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make it difficult for enterprises to recruit the proper man.Thus, the vital thing we should do 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study as well as applying them on the practice.Secondl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tend to find the job in the senior year.So, acquiring the job information early can help them claimed to select a favorite job.Lastly, they should low the outlook of salary.In my view,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low employment, we have confidence in hunting for a job.Equipping us with abundant skills means the chance of being employed.Following the above suggestions, we can own a fruitful future.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难
尴尬的大学生群体
今年对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最亚历山大的一年,因为今年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不仅如此而且今年很多知名企业都在大幅度的进行裁员,这无疑对今年的毕业生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这么大呢?这是一个伤心的话题,庞大的就业群体,“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一、大学生难就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角度看:
1、有人认为扩招是不妥的,还是像以前那样,少招生就没有毕业生就业问题了,就是走精英教育的老路。但是,这种传统精英教育的结果势必使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受教育层次不高,他们的出路会比如今的大学生更加尴尬。
而且,现在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是一个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也是需要能够独立创新的社会,如果只是少数精英受到教育,大部分人仍然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或只能简单读书写字,那么这样一种文化和科技底蕴是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难以应付现在的国际竞争局势,其危害不言自明。所以,大批培养大学生没有错,提高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没有错,扩教育范围总体上也没有错。精英教育的老路行不通。
2、有人认为现在我国用人单位存在歧视行为,认为女生,没工作经验等有业难就。或者认为现在毕业生难就业是因为他们集体观念和团队观念淡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不一而足。因而,需要呼吁社会和毕业生放开眼界,消除思想误区来解决就业问题。
3、由于经济不稳定,而大学生又想找一个一步到位的工作,于是找一个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被推崇。而所谓的好工作相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就太少了。据悉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招考空前炙热,一些职位的录取比例突破1000:1。于是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部分企业在闹工荒的现象。
二、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分析如下:
1、大学生的整个群体的平均学术水平下滑。以往均是精英的大学生普通化,使得整个大学的学术和研究气氛不如以前浓厚;又因为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各大学往往以培养所谓实用为现实目的,这也是无奈之举。于是,很多大学生把大学看成下社会前的预备班,学习反而是其次了。相对于以往精英教育来说,无疑,大学生的学术水平、质量下降了,就业比例不好看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2、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有一身科学素养和技能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叫情商,如意志力,忍耐力,诚实守信等)和世界观、人生观也要加强,特别是人生观。时下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困惑,上了大学并没有学到什么,所谓没有学到什么是指学的东西在社会上用不上,不学不行,学了也不行。所以,不是怪教师没水平,就是怨学校学科设置不科学,学的知识不能使自己安身立命。这样,及时就业还是会失业。
总而言之,国家扩招并没有错,只是我国的生产结构还没有完全
调整到位。同时,当代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很大一部分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文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从而具备独立面对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社会变化的人文知识储备。这样,大学毕业生在难于就业之时才能自己想办法,为国分忧,为家解愁,为己谋未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 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出现新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发布报告称,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已经发生转变,能够接受更低薪金的岗位,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仍难以避免在就业和生活上面临诸多社会不平等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正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
该报告依据于自2010年开始的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对象是12所高校(6所“985”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约6000名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研究者试图了解2003年(第一届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以来历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生活状况与消费方式、婚恋与家庭以及网络行为与社会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相关满意度。这份报告集纳于2013年《中国社会蓝皮书》之中。
毕业生的适应性蜕变
当2003年大学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遭遇就业困难时,毕业生及其家长几乎是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如今,这些“天之骄子”已然接受了就业难的现实,普遍降低了就业预期,对初职月薪水平的要求不断下调,以往难以接受的较低声望和较低专业技能的就业岗位现在也可以接受。他们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境遇算是比较好的了。曾经的不满被对现实的妥协代替。
与此同时,大学生采用多种策略应对就业压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比如:申请入党、参考公务员、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争取实习机会、了解就业信息,等等。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非常高,接受调查的12所高校近三年的毕业生近半数是党员。其中:“985”高校本科毕业生41%是党员,普通高校毕业生37%是党员。这一点颇出研究者意料之外。
大学生还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担任学生干部、争取荣誉称号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就业作准备。这些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
研究者发现,虽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不很严重,但隐性失业现象较为突出。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大约3/4的人就业,而没有就业的1/4的人中只有不到半数在继续上学(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其余的人既不工作也不上学。
“这些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在找工作(被统计为失业的人),多数人则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他们在等待满意的工作机会或继续上学的机会。当然,真正什么也不做而‘啃老’的人只是少数,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是依赖父母的经济资助,准备各种考试或上各类的培训课程。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他们马上就会就业。这些人是隐性失业者,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内的隐性失业率接近10%。”此项研究的负责人说。
新学校教育无用论
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和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就业率,并非越高学历和越好的学校就业率就越高,不同学历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211”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85”高校和普通高校。
与此相关,目前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极端的例子是,只有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即使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用不到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实践性技能,学校教育未能提供,这导
致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而许多毕业生感到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其就业帮助不大。
此种情况反映在研究中为,专业课成绩好坏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没有太大的关联,并且对于毕业生随后(毕业7年内)的收入增长和职位提升也没有正向作用。它导致的后果是,许多学生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认为学到的专业知识无用,对专业课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学外语、考各种证书、兼职工作等方面。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学内容常常基于教师本人兴趣和专业知识,而较少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学校的业绩考核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发表论文和申请研究项目,从而忽略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育。”此项研究的负责人说。
就业“拼爹”引发不满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其中50%的人对自己的就业状态不满意,他们抱怨收入低、待遇差、专业不对口、没有发展前途等,这导致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毕业半年内有27%的本科毕业生跳槽,而大专生则有48%跳槽;毕业三年内61%的本科生跳过槽,79%的大专生跳过槽。98%的跳槽行为都是主动提出离职,而非雇主解雇。
和这种“不满”相比,另一种“不满”更显刺眼。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倾向发生明显转变,最理想的就业选择从高收入的外企转变为高福利和高稳定的体制内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体制内就业岗位竞争十分激烈,然而,与外企就业岗位竞争不同,体制内就业岗位竞争存在着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用毕业生的话来说,要竞争到体制内就业机会是要“拼爹”,一些公开招聘是为某些人“量身定做”的“萝卜坑”,而大部分应聘的人都是“陪练”,即使考分和面试都是第一名也需要“运作”(走关系、行贿)。虽然不清楚这类不正之风到底有多严重,但在毕业生和其家长看来这类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毕业生都能讲述几个这类故事,有些是其亲身经历,有些是他们的同学、朋友、熟人或亲戚的遭遇。只有“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才能当公务员或进国有企业,这几乎为大部分毕业生所认同。
“这种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有些家长在给子女填写高考专业方向时声称,某些专业不适合其子女,因为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是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他们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难以帮助子女进入这类单位。”此项研究负责人说。同样的,很多毕业生也有类似想法,他们因没有相应家庭背景而不敢竞争这些就业岗位,那些应聘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工作岗位失败的人,纷纷抱怨招聘背后的“猫儿腻”,并且猜想竞聘上岗者的家庭背景。这种现状激起众多毕业生的强烈不公平感,同时也导致他们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聘的公正性产生质疑。不过,体制内就业者也并非事事如意。就业的最初几年,能在体制内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感到他们是幸运儿,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市场竞争中焦虑挣扎。但工作大约5~7年时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产生焦虑,对体制内工作感到不满,抱怨工作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人际关系复杂,职务晋升机会竞争不公平和不公开,收入低,等等。
何处安家与前途迷茫
获得一份工作只是毕业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随后他们就要考虑前途方向和
安身立命之所在,这是工作五六年之后的毕业生的主要困扰。调查发现,大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租金使许多毕业生感到他们不可能在此长久定居,三四年前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潮流,许多毕业生返回家乡或奔向二三线城市,但近两年,“逃离”大城市的毕业生又逐渐回流,因为他们发现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少,发展空间更小,而要获得好机会更需要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不论是返回大城市的毕业生还是留在中小城市的毕业生,都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坚守在大城市的人深感这里不是长久的安家之处,返回中小城市的人则感觉生活沉闷、前途无望。有一份工作和收入以维持生计,远不能满足当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他们想要的是有品质的生活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成为中产阶级或享受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他们的生活目标,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他们处于焦虑状态。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不禁感叹,“近两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和就业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使许多毕业生感到,他们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梦想,有些毕业生甚至感到梦想不可能实现而为此悲观。”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难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现今大学生就业前景
姓名:潘升学号:1101510217
【摘要】当今大学生从乌托邦的理想中醒来,摆在面前的是就业问题。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即将就业的我,在就业难的前提下,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对今后就业有一些认识。
【关键词】 就业前景提高自我勇于面对
就业前景:
毕业在即,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今年,“难”的似乎已不仅限于大学本专科毕业生了,连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都开始感叹“做毕业生,难啊!”那毕业生就业为什么难呢?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大学的不断扩招造成就业难问题更为明显。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这无疑在社会的就业竞争中显得更为突出。然而,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走进了大众化阶段,就业难的问题更为明显。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导致就业难度加大。近几年来,一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和一些工科院校都追求综合发展,学校的热门专业也不断增加,导致这些
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3、薪酬低,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1]据2008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题中,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有67.5%,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500-1800元/月,显然,大学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说明近几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薪酬期望值一直没有降低,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如果不及时调整期望值,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就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问题。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首先,诚信问题。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勤奋刻苦学习,整天游手好闲、打游戏等等,到求职时才发现具备一定的证书、文凭和履历才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此时她们只有投机取巧或造假来欺骗企业的信任,这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第二,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加上动手能力差,缺乏实际经验,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第三,自身地位偏高。大学生普遍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大学生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
(2)多数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没有面向市场的需求,而是单纯力足于自身师资条件:并且现在的多数大学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的发展,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等;他们没有思考过怎样设置教育内容与方法才能让同学更好地接受知识,轻视对学生的教养和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研究型人才与高级专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的机制;各高校的办学水平残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升高。
(3)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4)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三 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1)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社会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它能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更能锻炼大学生们的意志、品质、能力等方面,同时也是学校向社会、企业推销优秀毕业生的参考。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培训。各高校配备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中,制定大学阶段性的就业指导方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择业心理调试及择业技能等各个方面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聘请就业辅导专家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3)高校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先要转变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与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应与社会经济实际相结合,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3]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城市上,大部门毕业生的目光依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东部沿海地区。各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到基层、民营、私人企业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时要从各角度
来看,不应先看用人单位的工作所在地区或待遇问题,先看是否在工作单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够发挥优势的岗位才能够让自己成长,成熟地更快。
四 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展望
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都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但是,已经回暖的金融危机、国家的经济繁荣、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应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从目前我国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来看,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有学者指出,[4]就业指导应树立以下几个应有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一是就业指导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平等、互动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专业化和专家化;三是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四是就业指导应使大学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个支柱这四个支柱是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生活和学会生存。此外,从高校就业指导的研究方法来看,必须注意贴近社会需要实际,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特征实际。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就业心理、就业趋向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进行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 虽然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晚, 所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过,就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只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自身原有能力基础上再从各方面加强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降低自己就业眼光,再在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
下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实现自身价值,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
[1]姚文峰.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N].中国科技博览.2009(1).[2]吴克明,孙百才.对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与分析——一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另解生产力研究.2010(4).[3] 刘桂华.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4] 仝辉,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