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苦难
尊重苦难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我们这样的地方,学校大多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大部分学生因为离家远,都在校寄宿,只有极少数的是走读生。寄宿的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走读生的饭菜就由家长送,吃饭的时候全部都在食堂。我们班的走读生不多,三个。两个就是学校附近的。还有一个,很让我头疼的小文。其实他家住得远,根本不在学校规定的走读生范围内,我给他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他从学习、安全方面考虑,尽量寄宿,可是他总是傻呵呵地说“不远呢,我赶得到。”没办法,他也的确是个好孩子,守纪律,又勤奋,成绩不错。我也相信他不会做什么让我为难的事,就没有强制他寄宿。可是开学才几天,总是有学生向我告状,说小文不讲卫生,衣服上总是有股味,说他喜欢抢别人的资料书看,最重要的是说小文不在食堂吃饭,总是把饭端到食堂外面,一个人吃,值班的干部也说要扣分了。我不得不找他好好谈谈了。“小文,最近吃饭是在指定的地方吗?”我开门见山地问。小文低着头,没有回答我的话。
“以后吃饭要在指定的地方,做得到吗?”见他不答话,我只好下命令了。
他头点了两下。
谁知道第二天又有人告诉我小文把饭端在食堂外吃了。“你怎么教育不听啊?”我厉声地问。
“老师,我没乱扔饭菜。。。”他似乎很委屈地辩解。
“在指定的地方就餐,一方面是保持环境的整洁,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学校管理。没乱扔也不能在外面吃。还这样,就不客气了。”
同学们都知道我的性格,我轻易不惩罚他们,一般都是好好说话,一旦我要惩罚人了,也是不留情面的。所以我相信小文应该是不会再犯错了。
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样,那天生活委员告诉我,我们班的就餐纪律扣分了,又是小文。
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我知道事情可能不是那样简单。这次我决定就餐时亲自看看。
晚饭时,校园里一派热闹景象:送饭的家长队伍很是壮观;有吃得快的学生已经在球场上秀球技了;也有些行走在校园的师生行色匆匆;一角的檵木笑得灿烂;香樟树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用落叶演绎着生命的圆舞曲;校园广播里放着“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在我们这样一个类似于边城的山区中学里,每一个时候,似乎都洋溢着安适与平和,同时,也不欠缺拼搏与进取。
小文果然一个人在食堂外很投入地享受着晚餐。我悄悄地走过去,他却慌乱地捂住饭盒,迅速放到背后。我笑着问他:“不愿让老师看看你的晚餐吗?”他更慌了,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坏事,只顾着藏他的饭盒。
“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要到外面吃吗?”
他依旧用力地护着饭盒,低着头,不回答我。
“那好吧,你不告诉我没关系,放学了,我们一起去你家好吗?” “不。。。”他张皇地回答。似乎有许多难言的苦衷。
“那,你就和老师说说,怎么老是在食堂外面吃?”
沉默了一阵,小文慎重地将饭盒放到我面前。我疑惑地打开,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一团,细看,原来是饭。小文看出我的不解,轻声地说:“这是奶奶做的。去年开始她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小文的泪平静地涌了下来,他像讲一个美好的故事那样,娓娓地说,“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妈妈因为受不了家里的贫穷,抛下我和姐姐走了,爷爷脾气不好,经常打骂我和姐姐,说我们拖累了他。打完了又抱着我哭他的命苦老天怎么不长眼睛。去年姐姐出去打工了,说无论怎样也要送我读书。奶奶坚持要给我做饭,我告诉她,我最爱吃的是酱油拌饭,怕她摸不到,灶台上就只放一瓶酱油。天不亮,奶奶就摸着为我做好饭,装进这个饭盒。这样,我的饭就有滋有味了。只是,在学校,我怕同学看不起我,只好躲开着吃。”
不知何时,我的眼泪已经滑得一塌糊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故事啊!我一下子理解了眼前这个个子不高却很魁伟的男子汉,明白了他为什么衣服上有味儿,明白了他为什么抢人家的资料书看,明白了他为什么不寄宿情愿步行着上学——苦难的梦特别真心!我为先前的武断自责了。身为老师,我们没有权利居高临下,因为我们不知道,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有着怎样的纠结和不堪,有着怎样的痛苦与煎熬!小草同样需要纯洁的雨露滋润,微云同样需要和煦的春风抚弄。
现在,小文已经寄宿了,学校为他减免了一切费用。我把小文的事当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嚷着要帮助他:周末有同学去他家做家务了,有同学主动把资料放在他课桌上了,只是,他还是要吃酱油拌饭,他说,里面有家的味儿。奇怪的是,同学们都抢着吃他的饭。。。
第二篇:《青铜葵花》读后感:正视苦难,尊重苦难
《青铜葵花》读后感:正视苦难,尊重
苦难
如果人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那苦难就是毛毛虫蜕变时的茧子。
——题记
城市里的“青铜葵花”在太阳下闪烁着熠熠的光芒,仿佛在讲述着一个美丽而又残忍的故事,那便是《青铜葵花》的故事。
那一年,葵花六岁。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湍急的河流,淹没了葵花爸爸年轻的生命。于是,葵花便被青铜一家收养了,从此与青铜以兄妹相称。青铜是哑巴,而且家境贫困,但是面对苦难,青铜从没有放弃过,他靠着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一颗赤诚、淳朴、火热的心积极面对每一个苦难。即使在贫瘠的干校,在蝗虫吞吃过的大麦地,在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青铜和葵花,还有嘎鱼,依旧孕育出了友谊、美德、爱的种子,像一朵永盛不衰的花朵,在大麦地的每一个角落蔓延生长。
在那风雨飘摇的小木屋里,为了葵花妹妹能写作业,青铜抓来了许多萤火虫,做了十一盏南瓜灯,那光芒里闪烁着人性的温暖;为了供葵花妹妹上学,青铜编织了一双又一双芦花鞋,床底下那个小木盒里的纸票,每一张都在告诉人们青铜卖芦花鞋的艰难;为了让葵花能在舞台上更加光彩照人,青铜花了半天时间用一个个细冰棱穿成了一条美丽的冰项链,那是一条爱的项链„„青铜对葵花的爱无处不在。青铜,难忘你在暴雨中寻找葵花时匆匆的背影;难忘你为了能让全家人开荤,辛辛苦苦在大河边守上几个小时;难忘你在海边弯腰割草时的气喘吁吁;难忘你为了葵花看马戏让葵花坐在自己的肩上„„青铜,你对葵花的爱体现在一举一动之间,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它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每一个年代都会有每一个年代的苦难、忧愁、动荡。少年时,对待苦难就有一种风度,长大了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青铜正是因为正视苦难,尊重苦难,才会如此勇敢,如此坚强,才会在苦难面前波澜不惊,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镇定对待苦难„„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但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小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譬如竞争激烈,学习压力有些大,或是体育不小心扭伤了脚„„这些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困难,常常会阻止我们的上进心,使我们退缩或是绕道而行。现在想想这些困难与青铜、葵花遭受的饥荒、蝗灾等等苦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退缩或是绕道是多么羞耻!
正视苦难,尊重苦难。毛毛虫在痛苦中拼命挣扎,终于破茧成蝶。如果人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那苦难就是毛毛虫蜕变时的茧子。人只有在苦难中历经磨练,才能不断成长。不要让一块小小的绊脚石把你绊得一蹶不振,亦不要让一个微不足道的苦难阻挡了你前进的步伐。苦难苦难,虽苦但不难,只要你用一颗坚定战胜苦难的心去对待苦难,看似无懈可击的苦难也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第三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让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复出现,以“重新思考”的姿态,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这恐怕是本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培养一流人才。
《苦难辉煌》这本输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从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蒋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我们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会人。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个人的命运不可能不和国家的崛起紧密相连。一个人一生不仅在为自己,更是在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强盛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不论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都要永远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苦难辉煌》读后感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少年时读着课本上革命小英雄的故事,看着革命教育电影,也许是年纪太小,只记得当时被老师要求,要读出感情,要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们。不过当时的自己真的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充沛,让我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那段历史,可以让我从中学习到更多,体会到更多。并且能够在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看了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新著《苦难辉煌》,跟随着作家的笔墨去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从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公民,这其中的道路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许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然而,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一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应该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知道,他们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前进的决心预示着他们的光明前途和辉煌未来,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新中国才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东亚病夫,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赢得无数国际赞誉的强大国家,是不畏任何苦难,关心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任的大国。【《苦难辉煌》读后感】文章《苦难辉煌》读后感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这一切都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就像书中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是在于他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从而证明其#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最终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胜利。
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革命战争年代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历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大河,滋养着生活在她身边的儿女,也许她不会时刻给予你想要的一切,甚至还会报复你的肆意任性,但她却永远流淌在你的身边,注视着你。历史铭记沧桑,苦难铸造辉煌,一段段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中国人民不懈的抗争,一个个战争的现实与和平的企望交织成了属于我们,属于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辉煌。历史的沧桑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坎坷的苦难最终铸造了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硝烟弥漫的中国终于退却了它的阴霾,重见明媚的阳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苦难中走来,一身尘土,一身鲜血,却依然面带着那份能够穿透迷雾的微笑,正是这份从容,正是这份坚持,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民族,终于走向了灿烂辉煌!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寻着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汇进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贡献我们的力量,实现我们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信念的继承人。
第四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
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以我的阅历和年龄,是决计不会懂的。
对于中国是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问的回答上,有很多人推荐阅读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待我仔细阅读后,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世界性话题。对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面对嘈杂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沉着,以“不盲从,不照搬”的清醒和冷静,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同样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不仅需要有这种清醒,尤其需要有这种自觉。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今天,当我们嗟叹美酒淹没宝座、金玉压倒豪舍、骄奢倾覆政权的时候,更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对于本书的作者金一南教授而言,他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原始文献,阅读大量的党史、军史著作和相关回忆录,还要对浩如烟海的党史、军史资料详尽研究、分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大胆打破按照时空脉络平铺直叙的简约叙史模式,紧紧围绕若干重大事件,采取跳跃式、全景式、议论式相结合设计篇章结构和内容组合的方式,并多多运用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语言文字,使得形像描述与理性分析有机统一,忠于历史原貌与提高文史著作可读性有机统一。金一南教授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苦行僧式的创作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无论谁阅读这部著作,都会被其生动、精到的内容,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形象、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而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合上《苦难辉煌》,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既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历经苦难,终于赢得了世纪辉煌而感动,也为金一南教授勇于担当、视野开阔、真实再现,给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史实翔实、分析经典的精神食粮而振奋。我们欢庆建党90周年,不仅需要坚定高尚信念,弘扬优良传统,更需要大力培养理性思维。我们早已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理性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战争年代的许多虽然有效,但系非理性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营造和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要增强全民族的理性思维。
理性地回顾历史,理性地评价前人,理性地营造和谐,用理性书写新的辉煌,这是《苦难辉煌》全书留给广大读者最宝贵的启示!
第五篇:感受苦难
感受苦难
——透过《约伯记》王霄航电信系电信0902班U200913628《约伯记》所涉及的论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它的中心论题则是——义人受苦。总是无法读懂为何无辜者会受难,而且那么深重,接二连三。不单我不明白,约伯自己也不明白。
平时敬畏神,不离神的道,却遭受如此深重苦难,未行不义之事,“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受难后约伯对生活失去了盼望,“还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还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对神的慈爱和公义也产生了怀疑,“善恶无分,都是一样。所以我说,完全人和恶人,他都灭绝。若忽然遭杀害之祸,他必戏笑无辜的人遇难。”
从《约伯记》的第38—42章的内容可以看出,约伯与其三友正辩得“理屈词穷”而趋于静默之时,上帝亲自在旋风中通过对约伯的回答:“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那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吧。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神用一连串的排比句设问,历数宇宙穹苍和芸芸众生,问得约伯哑口无言。可是,在这里神也没有给出人世苦难的答案,只是一味“显罢”自己的大能,似乎在以气势压人,或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一来,约伯基于自己的受苦经验的个体信仰,就显得像墙缝中生出的一束弱草,以致窒息了。
苦难变得毫无理由,也因此它的意义晦暗不明,慰藉也了无着落。果真如此,除了忧愁,我们还有什么!神不仅不给答案,甚至借一系例设问压得我们无法思考。看神对约伯说的话:“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么?与神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吧”。于是约伯回答神说:“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神虽然爱我们,但相信和顺服他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免受生活的灾难。信徒或非信徒都难免遭遇挫折、悲剧和悲伤。但在考验和试炼中,神希望我们向世人显出我们的信心。约伯的故事,主要就是讲述人对神的信心。
所谓遭受苦难,并不是神的行为,而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和痴迷,是自我分辨不清、自我行事愚痴的代价。是我们自己在被各种贪婪、嫉妒、妄想等念想的指使下背离了对责任和义务的契约,也就丧失了自我的觉察。
也许,苦难体验本身已隐藏着答案。当苦难临到时,剥离了欢乐、剥离了骄傲、剥离了世俗追求,层层剥离,将所有旧我剥离得一干二净,只留下赤裸的灵魂,与神相遇,站立在神
面前聆听神的声音,一如此时约伯对神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苦难就像烈火,将旧我烧毁,一如约伯所言,“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义人”约伯不再“自义”,凤凰磐涅,浴火重生。
约伯的信心受到考验在上帝眼中是非常宝贵的。上帝是炼金之人的火,漂布之人的碱,上帝要炼净 所看重的人的渣滓,使他们成为比精金更可贵,以便能被主使用。人经过上帝的试炼,信心比金子更宝贵,里面的人刚强起来:从前风闻有神,外面的认识神;现在亲眼看见神,里面接触神、与神合一。人得救之初如同含有金子的矿石,借着上帝每天的火炼,除去石头,拆毁瓦解旧人,得着纯金,新人达到完全。上帝在正直的约伯身上炼去旧造的部分,从剥夺恩赐达到生命成熟,除去他的自义,剩下的是神自己占有了他。
对苦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才不会丧失对信仰、对未来的理解和信心。失去这样的信任,以怀疑和犹豫面对世上的各种遭遇和挑战,就会使我们倍感痛苦;而以信念和信心来面对遭遇的一切,则会使我们更加坚强。
最后,就我个人而言,人生中遭遇苦难,是令人痛苦的经历。因为虽然这种创伤最终得到神的医治,但这种创伤的记忆和感受不会消除,更不能说今天有所获得是对昨天有所失去的一种简单修复。正如《约伯记》的最后,约伯与神和好,过上了更为丰盛的生活,又养育了七个儿女,安详的死去,但我认为即使这样,也不应把这看做是神对约伯受苦的酬劳或补偿。写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读《圣经》不应是为了读而读,而是要像读《约伯记》一样,每次更加认真,更加深入,更多思考,而每次读,让我都能有一种渴的感觉,我不是为寻找知识而来,我是为寻找真理而来。
《无辜苦难的奥秘──略论<约伯记>》周小安
http://blog.66wz.com/?uid-196705-action-viewspace-itemid-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