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学校周边餐饮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行业概述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门”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经营档次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网点数量和人员队伍继续扩大;餐饮市场更加繁荣,消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明显,追求健康营养和连锁规模发展成为主题。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加快,餐饮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行业特性
现代餐饮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客源市场的广泛性: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当地居民的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可以成为餐饮企业的接待对象。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旅游等活动就频繁,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餐饮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餐饮服务的不可储存性:餐饮产品与服务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不经过中间环节,当场生产、销售与消费。
产品风味的民族地方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理、气候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各地物产不同,食品原材料的种类也不同,就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上述各方面的区别也往往很大,从而使餐饮产品形成各种不同的风味,具有鲜明的名族性和地方性。比如,西餐有法式、俄式、英式和美式之分;中餐有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和浙菜等。
餐饮服务的差异性:由于餐饮行业的餐饮服务包含着大量的手工劳动,又由于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身体状况、技能技巧各有好坏和高低,因此,餐饮服务便不可避免地产生质量和水平上的差异。内部因素
1、大多数餐馆属于小型的私人企业,物美价廉,适合学生群体。
2、小餐馆的家常菜系没有大酒店的奢华,但会使出门在外的学生有一种家的感觉。
3、小餐馆适合学生小型聚餐,在大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且在那里吃饭比较放松自在。
4、大多数餐馆都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5、学校周边小餐馆做菜较快,不用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等待。外部环境因素
1、投资成本在所有的经营者中,投资成本在2万以下的为0,2~3万的占20%,3~4万元的占30%,4万元以上的占50%,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生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使再小的生意也需要用心经营,用心管理。
2、选择餐厅遵循的原则:客人在选择餐厅时,大多遵循菜肴美味,服务周到,价格便宜的原则。但是现在餐厅的口味千篇一律,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可能是消费者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吧!因此我们应该知道经营永远不可以缺少创新,这样才可以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3、人均消费每位消费者平均一次在餐厅消费6~12元的占55%,12~20元的占25%,20~30元的占15%,30元以上的占5%,分析得出学校周围的餐厅以学生为主要的消费对象,且学生消费水平较低。
4、卫生情况据统计91%的消费者对餐厅的卫生情况有较高的要求,但绝大多数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一些餐厅的卫生情况是达不到要求的,从另一个角度讲,餐厅生意冷淡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自身的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造成的。
5、促销方式:在比较受欢迎的促销方式中,40.35%的消费者喜欢折扣券,23.07%的顾客喜欢会员制,21.15%的消费者喜欢促销礼品,5.26%的顾客喜欢积分券。不难看出消费者们还是更喜欢实惠的促消费方式。
6、就餐时段消费者就餐一般为以下几个时段:上午5%,中午20%,下午45%晚上30%因此我们建议学生可以避开高峰时段就餐,可以选择上午或中午就餐提高就餐的效率。
7、主要经营类型学校周边餐厅的主要类型:小吃快餐23.5%,火锅
店11.7%,具有特色的餐饮店29.4%,家常菜店35.2%,由此可以推出面对不同的消费对象,餐厅经营者应该采用相应的进餐厅类型来吸引消费者就餐。
8、就餐频率经过调查发现有34.04%的顾客,经常去餐厅就餐,57.45%的顾客偶尔去餐厅就餐,8.51%的顾客很少去餐厅就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餐饮业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市场,经营者可以通过更完善的经营策略吸引顾客。
9、主要消费对象 在对学校周围餐厅的消费者调查中,学生占64%,周边工人占32%,其他占4%。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周边的餐厅还是以学生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27200元。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日趋富裕。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2%。从十七大报告以及权威机构的预测来看,中国经济在2020年前都将继续维持高增长。
环境变化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宏观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直接导致了居民在餐饮支出方面的增加。
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多,餐饮行业收入明显增加。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大将导致外出就餐次数的增加,促进餐饮业发展。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城镇居民更倾向于为了工作及社交方面花更多的时间,或者处于社交、体验美食等目的,宁愿付出较以往更多费用外出就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大国经济,不可避免的需要启动内需,而餐饮行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之一。
从各国经营消费来看,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转变时,食物和衣着类消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当达到3000美元时,食物的支出还是第一大比例,超过全部支出的30%,而且考虑总量增加了200%,即使支出比重有所下降,总量的增长仍是非常可观的。加入WTO后,大量的外资、外企进入中国,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汇聚中国,为中国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将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中国餐饮企业。
与此同时,中式餐饮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弘扬中华餐饮文化提供了新舞台。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餐饮加工产业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将成为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的主流,百强企业和优势企业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
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第二篇:XX年关于餐饮行业调研报告
XX年关于餐饮行业调研报告
XX年关于餐饮行业调研报告
行业概述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门”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经营档次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网点数量和人员队伍继续扩大;餐饮市场更加繁荣,消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明显,追求健康营养和连锁规模发展成为主题。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加快,餐饮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行业特性
现代餐饮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客源市场的广泛性: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当地居民的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可以成为餐饮企业的接待对象。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旅游等活动就频繁,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餐饮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餐饮服务的不可储存性:餐饮产品与服务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不经过中间环节,当场生产、销售与消费。
产品风味的民族地方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理、气候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各地物产不同,食品原材料的种类也不同,就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上述各方面的区别也往往很大,从而使餐饮产品形成各种不同的风味,具有鲜明的名族性和地方性。比如,西餐有法式、俄式、英式和美式之分;中餐有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和浙菜等。
餐饮服务的差异性:由于餐饮行业的餐饮服务包含着大量的手工劳动,又由于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身体状况、技能技巧各有好坏和高低,因此,餐饮服务便不可避免地产生质量和水平上的差异。内部因素
1、大多数餐馆属于小型的私人企业,物美价廉,适合学生群体。
2、小餐馆的家常菜系没有大酒店的奢华,但会使出门在外的学生有一种家的感觉。
3、小餐馆适合学生小型聚餐,在大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且在那里吃饭比较放松自在。
4、大多数餐馆都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5、学校周边小餐馆做菜较快,不用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等待。
外部环境因素
1、投资成本在所有的经营者中,投资成本在2万以下的为0,2~3万的占20%,3~4万元的占30%,4万元以上的占50%,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生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使再小的生意也需要用心经营,用心管理。
2、选择餐厅遵循的原则:客人在选择餐厅时,大多遵循菜肴美味,服务周到,价格便宜的原则。但是现在餐厅的口味千篇一律,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可能是消费者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吧!因此我们应该知道经营永远不可以缺少创新,这样才可以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3、人均消费每位消费者平均一次在餐厅消费6~12元的占55%,12~20元的占25%,20~30元的占15%,30元以上的占5%,分析得出学校周围的餐厅以学生为主要的消费对象,且学生消费水平较低。
4、卫生情况据统计91%的消费者对餐厅的卫生情况有较高的要求,但绝大多数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一些餐厅的卫生情况是达不到要求的,从另一个角度讲,餐厅生意冷淡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自身的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造成的。
5、促销方式:在比较受欢迎的促销方式中,%的消费者喜欢折扣券,%的顾客喜欢会员制,%的消费者喜欢促销礼品,%的顾客喜欢积分券。不难看出消费者们还是更喜欢实惠的促消费方式。
6、就餐时段消费者就餐一般为以下几个时段:上午5%,中午20%,下午45%晚上30%因此我们建议学生可以避开高峰时段就餐,可以选择上午或中午就餐提高就餐的效率。
7、主要经营类型学校周边餐厅的主要类型:小吃快餐%,火锅
店%,具有特色的餐饮店%,家常菜店%,由此可以推出面对不同的消费对象,餐厅经营者应该采用相应的进餐厅类型来吸引消费者就餐。
8、就餐频率经过调查发现有%的顾客,经常去餐厅就餐,%的顾客偶尔去餐厅就餐,%的顾客很少去餐厅就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餐饮业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市场,经营者可以通过更完善的经营策略吸引顾客。
9、主要消费对象 在对学校周围餐厅的消费者调查中,学生占64%,周边工人占32%,其他占4%。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周边的餐厅还是以学生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27200元。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日趋富裕。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从十七大报告以及权威机构的预测来看,中国经济在2020年前都将继续维持高增长。
环境变化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宏观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直接导致了居民在餐饮支出方面的增加。
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多,餐饮行业收入明显增加。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大将导致外出就餐次数的增加,促进餐饮业发展。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城镇居民更倾向于为了工作及社交方面花更多的时间,或者处于社交、体验美食等目的,宁愿付出较以往更多费用外出就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大国经济,不可避免的需要启动内需,而餐饮行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之一。
从各国经营消费来看,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转变时,食物和衣着类消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当达到3000美元时,食物的支出还是第一大比例,超过全部支出的30%,而且考虑总量增加了200%,即使支出比重有所下降,总量的增长仍是非常可观的。加入WTO后,大量的外资、外企进入中国,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汇聚中国,为中国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将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中国餐饮企业。
XX年关于餐饮行业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企业文化,中试餐饮文化,饭店内部设计,是否满足公共餐饮空间使用功能、精神功能、适应性等要求。通过调研,实地考察并对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该注意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中餐厅设计打好基础。
二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现代中餐与历史上、传统上一脉相承,但经营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过去可以几代传承一个中餐店,现在就一定要有变化和创新,不然就不能生存。中餐厅经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中餐厅产业的潜力很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中餐厅经营有了很大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一般情况下,中餐厅的经营范围有以下4种:
1、消费:单纯的吃饭、冷热饮料及特色食品等店内消费。
2、娱乐:提供麻将、棋牌、茶艺、抽奖活动等免费服务。
3、活动:举办各种宴会、红白喜事、等各种活动收入。
就经营内容来说,中餐厅大约可分为文化型,商业型,文化商业混合型,自我肯定型,一窝蜂型。
三 调研情况介绍
一 考察地点: 小南国
文化背景:小南国餐饮控股有限公司的总部设于上海,持有并经营中国中高端市场最大的中餐正餐连锁餐厅之一。
区域功能:包间、卡座区、散座区、前台、厨房、卫生间、员工更衣休息室
区域分析: 主一层。
前台:供收银点餐迎宾前台经理处理事情。
后厨:厨师工作间为客人制作美味佳肴。
卡座区:供三两结伴情侣准备,趣味性较强具半私密性。散座区:为较大多数无太多需求的人准备的就餐空间。
包间:为家庭聚餐或大型会餐准备具较强私密性使得客人更加放松自由。
卫生间:供客人与服务人员方便。
员工更衣休息室:为员工准备工作进行的工作空间。
装修风格:中西结合式餐厅
二 考察地点:天堂鸟
文化背景:传统中式餐饮老牌餐厅
区域功能:包间、散座、前台、厨房、卫生间、员工更衣休息室
区域分析:共一层,以散座区为主包间次之定位为商业型餐厅,追求利益最高化。
前台:供收银点餐迎宾前台经理处理事情。
后厨:厨师工作间为客人制作美味佳肴。
散座区:为较大多数无太多需求的人准备的就餐空间。
包间:为家庭聚餐或大型会餐准备具较强私密性使得客人更加放松自由。
卫生间:供客人与服务人员方便。
员工更衣休息室:为员工准备工作进行的工作空间。
装修风格:现代式中餐厅以品若为主,但也 以商业经营来创造利润。因此,冰茶、葡萄酒、餐点
等有利可图的项目也经营,类似茶餐厅了。以绿色植被为隔断区分出不同的区域,阻碍视线,起到私密性作用,另设包间满足追求私密度高的商业会谈等。
装修风格:现代式中餐厅
四 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总结:平面布局比较合理。因有些包间的光线不足,故用了灯光来做处理,这样既解决了光线不足所带来的困扰,也使得室内的环境更加丰富多样,给室内增添了一丝光彩。环境比较安静,雅致,亦可供商界人士洽谈交流工作所用,但包间与包间之间的隔音性能欠佳。
弊:大多餐厅只是进行餐饮服务,而没有考虑到客人的需求,部分高端客户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和爱好,餐厅并不可能一一满足,这也正是他们没有抓住这些消费群体的原因,我们想要为客人提供专门的特殊服务,为高端消费群体提供便利,投其所好,提供服务。
五 主题思想定位 中餐文化在中国流传千年,发展至今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中国是中餐文化的发源地。中餐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中餐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中餐文化的精神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针对已经有了稳定经济基础的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用于休闲娱乐、商务会谈,中餐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环境清幽,让人身心放松,在这喧闹的都市寻找最后一份平静。思想成熟稳定的中年人会更愿意将休闲时间耗费在中国餐饮上,将中餐与中国古老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饮食的同时也在品味,感悟人生
综上所述中餐厅里的中式风格的运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中国元素的应用,往往显得杂乱无章,粗糙没有生气。我所设计的空间占地约五百四十平米左右它的设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曲折的回廊将室内空间划分为几块。运用中式风格与西式现代设计相融合,新旧的组合配合得当,给人以小清新的感觉。使整体设计在使用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
第三篇:关于餐饮行业工资协商情况调研报告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工会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和制度,是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的重要机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通行做法。
工
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于弱势和低收入群体,在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21世纪,在把广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民生”的现时代,合理解决工资问题,保证生活底层劳动者合法权益,体现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工资集体协商也是新世纪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效机制。
为了掌握晋城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程度,我们分别对泽州、沁水、陵川、高平四个县、市的36家餐饮业履行工资协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整体情况作一分析整理。
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开始起步。作为劳工领域相对专业的一项工作,工资集体协商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市的四个县、市来看,高平市则是四县市中落实情况最好的,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工会组织,85%以上的企业都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沁水县有5家餐饮建立了工会组织。陵川县共产生了2家建制大型餐饮企业,小饭店、小餐馆还没有纳入工资专项合同覆盖范围。泽州县由于其所辖餐饮基本上是乡镇煤矿开办、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交叉,因此,此项工作的落实相对缓慢,且参差不齐。从职工的工资收入来看目前是等于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与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前相比74.3%的职工感到工资有所增长。
二、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劳动者的关注。从沁水县的调查中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0名职工中,认为工资协议有明显作用的112人,占总人数的70%;5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应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100%。大家认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高平的调查显示,669名被调查职工,有248人认为工资协商有明显作用,341人认为有一定作用,两项合计为589人,占总人数的88%;18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中,有17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工资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94.4%。
三、政府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从四县市餐饮业的工人工资来看,普遍以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标准,而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和双休日,加班费的执行也很脆弱。即使履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单位,合作也制定的非常简单,流于形式,协商程序也仅限于领导层,形同虚设。正如高平的情况说明中所言:“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有20.3%的企业不向职代会报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有17.7%的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组织部。最根本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推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来是我国出口经济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地方政府也给予这些企业很大的政策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各地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进程和成效的参差不齐。
四、存在问题分析
推动此项制度,主要是相关法律和法规滞后。从外部环境来讲: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立法层次偏低、刚性不强。二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与企业工资决定制度相关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制定和发布,与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用人单位决定劳动定额和工资水平的需要;特别是劳动定额管理缺位,缺乏全国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水平和质量。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地方投资环境。因而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重视,没能放到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的高度给予积极推动。四是一些企业经营者认识片面。有的企业经营者将“企业自主决定”理解为企业单方面决定工资,认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意味着为员工加薪、提高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开展工资协商不积极、不配合。
从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适应。一些工会干部和职工方代表缺乏必要的劳动工资方面的法律政策知识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在实际协商中不会谈、谈不好,也是制约工资集体协商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工会缺乏相关信息资源。一些企业不依法向工会提供相关资料信息,造成支撑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信息资源不足,与企业行政方面相比,占有信息资源不对称。
工会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推动工资三个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推动立法和完善政策,就使工资共同决定、正常增长和支持保障机制的形成有了法律依据;推动政府加强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就能够体现出中国的国情和特色,有利于当前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立起企业、行业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不断完善,就形成了企业收入分配的核心机制。
第四篇:冷藏车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冷藏车市场分析调研 报告
回首 2016 年的整个专用车市场,用“寒冬”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不过即使在专用车行业比较难熬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盛开的花朵——冷藏车行业。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6 年我国冷藏车终端市场,不仅没有出现冬天,反而有“春”的气息。
一、冷藏车分类
1.1 国标认证
新国标《道路运输、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号:GB 29753-2013)将于 2015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
新国标对冷藏车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冷藏车厢体内可以达到并且保持的温度实行的,以保证不同用途和要求的货物运输和安全。这是我国冷藏车制造标准中首次按厢体内可以达到的温度对冷藏车进行分类。冷藏车的分级有 A到 H 八个级别。
对于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当环境温度为 30°C 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分为以下六类:
表为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分类
对于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当环境温度为 30°C 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分为两类:
表为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是按照货物对温度的要求进行的。
经常运输的易腐食品大体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冷冻食品,比如冷冻肉类,水产类,速冻食品等等。这些食品一般要求储存温度在-18°C 以下,可以储存几个月到十几个月。这些食品在以小时计的运输过程中,只需要将厢体内的设定温度设定在-18°C,并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波动的精度。这类食品应采用 F 级冷藏车运输。
第二类是冷藏食品,比如冷鲜肉、水产品、禽蛋等等。这类食品的运输温度要求是在保证食品不冻结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也就是接近0°C 或更低一些。这类食品要求用
D,E,F 等级的冷藏车运输。一些罐头食品要求的运输温度在-5°C 左右,用 E 和 F 级冷藏车运输。
第三类是蔬菜水果等。这类食品的运输是冷藏运输中比较复杂的。首先,各种蔬菜或水果的温度要求不一样;其次,许多蔬菜或水果对温度波动的要求比较高,不可以偏离设定温度很多;第三,由于蔬菜水果在采摘以后还是要呼吸的,会产生呼吸热,因此要求冷藏车制冷机组提供更多的冷量。另外这类食品对相对湿度也有要求。所以,虽然从 A 到 F 各级冷藏车原则上都可以用于蔬菜水果运输,但承运人的技术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农业部(USDA)发行过一本小册子《易腐食品在汽车运输过程中的保护》,详细介绍了各种易腐食品的运输方法。
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医疗,按存储温度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要求温度为 2°C-8°C,如血液,一些疫苗等。这类货物对温度波动的精度要求也很高。另一类要求温度为-20°C,如血浆等。因此,与生物制品的冷藏车也相应地分为两类。1.2 目前国内使用的冷藏车
目前国内运营的冷藏车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 4.2~5.2 米长的冷藏车,每月每台收费 1 万元,月收入 3 万元,使用率 70%~90%,油耗每百公里为 14 升,公里数为 8000 ~12000。车辆管理分为企业车辆承担一部分,社会车辆承担另一部分。结账期为 30 ~60 天,运输每公里价格为 4.5 元,保险费用为 1.2 万元,一年的维护费用在1.8~2 万元之间,制冷机组油耗为 10%。以上为车辆整体成本分析。
第二类是 7.6 ~9.6 米长的冷藏车,每月盈亏点为 3 万元,月收入可达到 6 万元,使用率达到 75%,油耗每百公为里 25 升。账期为 30 ~60 天,运费价格每公里为 7.2 ~7.5 元,其他的保养费用等则相差不多。
第三类是车长在 11.5~15 米之间的车辆,属于冷藏车型体积较大的,每月盈亏点达到 4.5 万元,月收入达到 10 万元,年使用率达到 90%,油耗为 30%~40%。
另外,车长4 米的车辆在完成同城配送的空驶率为 60% 左右,以商超配送为主。车长 7 米多的车辆,配送范围为400 公里。车长为十几米的车辆,以从事干线运输为主,实际使用率较高。
二、冷藏车发展特点
1、近几年国内冷藏车扩容较快, 每年以 15%~20%速度増长,如图所示:
2、随着对冷藏车用途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冷藏车的生产朝着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车辆吨位结构发生变化,中型车将有很大比重被轻型车、微型车和重型车取代。
三、冷藏车总体销售情况
1、2015 年冷藏车总体销售情况 据公安部全国机动车上牌数据,2015 年我国累计完成冷藏车销售17452 辆,不2014年(15916辆)相比,上升 9.65%。其中,重型冷藏车 2280 辆,中型冷藏车 1782 辆,轻型冷藏车 13390 辆。详见下表:2016 年冷藏车总体销售情况2、5 2015 年冷藏车月度销售情况2015 年我国冷藏车分月销售方面,受 5 2015 年 年 1 1 月 月 1 1 日起柴油车执行国 Ⅳ 排放标准的影响,5 2015 年前 5 5 个月的平均销量低于上年同期;;然而自 6 6 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以及车辆更新换代的需求,市场呈现连续3 3 个月的快速回升,同比增幅均在 130% 以上;;进入 9 9 月份,随着天气的转凉,市场需求也再度转头向下。详见下表:
3、2015 年冷藏车销量前 10 省(市、自治区)销售情况 2015 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广东、江苏、河南、北京、辽宁、浙江、河北、四川等 10 省/直辖市,合计销售冷藏车 7989 辆,在全国冷藏车总销量(下同)中的占有份额达到 66.5%。其中,山东、上海和广东分别占8.5%以上,江苏占 7.7%以上。
其次是重型冷藏车。如河南(累计销售重型冷藏车 286 辆,在河南省冷藏车总销量的占比为 25.29%,下同)、江苏(287辆,21.09%)和山东(281 辆,18.77%)等 3 个省,重型冷藏车占到上述 3 省冷藏车总销量的 20%左右。
2015 年我国冷藏车销量前前 10 省、直辖市销售情况表
单位%
注:上表中,总销量的市场份额是指该省市总销量在全国总销量中的占比;分车型份额如重型份额是指该省市总销量中的重型冷藏车销量在全国重型冷藏车总销量中的占比。
4、2015 年冷藏车销量前 5 名主机厂和前 10 名改装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 2015 年我国冷藏车销量前 5 名主机厂销售情况表 单位%
2015 年我国冷藏车销量前 5 名主机厂合计销售冷藏车10732 辆,占全国冷藏车总销量的 61.49%;前 10 名改装车生产企业合计销售冷藏车 4543 辆,占全国冷藏车总销量的 26.03%。
2015年我国冷藏车销售前10名改装车企生产企业销售情况表 单位%
注:上表中,总销量的市场份额是指该企业总销量在全国总销量中的占比。
从前 10 名改装车生产企业销售数量排名来看,较 2014年变化丌大,各企业生产的冷藏车各有特点,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讣可度也可以从销量体现出来。
在前 10 名改装车生产企业,康飞独占鳌头。这主要归功于镇江康飞的产品结构,特别是近年来由康飞独立研发的多温型冷藏车产品。该冷藏车内部设计为“三温型”结构布局,可同时满足货物冷冻、冷藏及常温三种运输温度要求,客户在选择独立/非独立制冷机组时丌仅可以选择国产品牌,也可以选择像日本电装、美国开利、美国冷王等进口品牌。
多温冷藏车解决了目前城市配送中一次性配送多种丌同温度要求的食品和药品的运输难题。在 2015 年上海亚洲生鲜展上,镇江康飞的多温冷藏配送车获得了大量订单。
四、冷藏车选型
从 2015 年我国冷藏车市场分析来看,未来我国冷藏车
行业将会朝着轻型、多温保温、电动冷藏车方向发展。
所以选择 4.2~5.2 米长的冷藏车。
4.1
竞争优势
4.1.1 适用于“最先一公里”概念
近年来“最后一公里”已是冷链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最近随着中物联冷链委提出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概念,这个领域的话题也逐渐被行业内人士所关注。在今年“两会”上,李小红代表又一次完善了其两年前提出的“关于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大会建言,并首次提出了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概念以及具体建设措施,建议支持在该地区建设省级农产品物流基地。
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我们定义为:农产品产地采摘后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
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但 2014 年我国冷链需求规模达到 1.05 亿吨,冷链物流市场整体增长率达到 18%,尤其是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同处冷链电商时代,包含山区区域在内的三四线城市,电子商务新增消费比例高达 57%,县域地区单个网购用户人均网购购买力高于一二线城市,农村物流需求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再加上我国大量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很大原因就是“最先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忽略。那么,如何解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问题,这是我们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四五年时间里,全国每年仅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就价值 700 多亿元。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
成本的 50%。为了避免食品腐烂,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就需要冷链运输温湿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只有冷链温湿度监控系统,就能够避免大量农产品浪费的问题。
同所有与冷链物流企业一样,针对中国目前在易腐物品和冷藏方面存在的问题,九纯健自主研发出一套云控冷链环境监测平台,采用该平台,每个用户无需再搭建自己的平台,只需要采用物联网温湿度终端设备即可方便实现,对自己企业的冷链运输存储环境的温湿度监测。用户只需要免费下载一个冷链管理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通过注册登录自己的账户,即可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无忧操作管理。历史数据的查询,冷链运输环节的gps定位查询,历史运行轨迹查询。由于监测数据是存放到了云服务器上,数据可靠性及真实性得到好的保障。同时,用户省掉了繁琐的系统维护工作,使对于电脑或电子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很好的使用这套系统进行冷链的环境管理和监测。
物联网云控模式不仅使用户减少由于冷链环节的环境不达标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为国家相关部门对关键行业进行有力可行的监管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平台。因为采用云端存储技术,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只要有相关权限即可方便查询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企业的任何受监测设备的环境情况,同时可接受报警信息及数据分析。
当前,冷链“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市场上的企业很
多,专注于物联网冷链物流发展的九纯健,在未来冷链物流中将不断的追求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一定是创新的乐土。在资源对接与模式创新的主旋律时代下,身处冷链运输的九纯健将成为农产品“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行业的佼佼者。
4.1.2
适用于“最后 一公里”概念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面向大物流时代的到来,“最后一公里”所蕴含的商业价值越来越明显。其中,生鲜电商产品的冷链配送模式的有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高低,最终决定于末端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
相比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北美、欧洲和日本的果蔬冷链流通率是 95%,而肉禽产品冷链流通率已经是 100%了;目前国内的生鲜水产品、普通肉类和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比率是 23%、15%和 5%,冷藏运输比率则分别为 40%、30%和 1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数据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蔬菜水果产品的总体损失率均在 6%以内,而国内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经历了采摘、存储和运送等环节后,损失率已经高达 25%-30%,每年全国光水果一项腐烂近1200 万吨,蔬菜则是 1.3 亿吨,造成超过发达国家三倍的一千亿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本论文理论结合实例,从生鲜电商产品的宅配角度,从冷链末端物流的模式出发,探讨 B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冷链物流宅配的优化和新模式探讨,以期最终对客户满意度和电商流通环节的损失有帮助。
(1)探讨和尝试建立针对不同 B2C 生鲜电商和消费者需求的配送模式,可以让电商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特色产品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区别于其它竞争者,从而提高竞争力,增加用户黏性,最终扩大销售额。还可以使物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提升服务细分度,建立合理高效的冷链配送机制,从细节着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获取更多的附加值,从而摆脱陷入价格战等等初级竞争阶段的纠缠,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促进电商发展,形成一个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建立和整合冷链配送的机制,有利于为广大的网络购物体验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不论是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战略,还是沱沱工社的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都需要尽快改变目前冷链物流在终端宅配的面临的瓶
颈问题。无论是从开拓产品角度,还是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都希望使网购客户真正体验到网络带来的快捷、有效、个性化的服务,使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的相互促进,蓬勃发展。
(3)最后一公里的冷链配送成形后,将有利于开辟一条更具盈利前景的物流企业盈利模式,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
4.1.3 本生优势
1、市区不限行,轻便快捷,城区冷链的急先锋
2、驾驶舒适,简单实用,体现城区短距特色
3、车辆娇小,减少能量流散,制冷保温效果更好 4、市场准入门槛低,改装技术要求低,便于企业进入 5、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6、小型冷藏车销售在国内冷藏车市场中竞争中相对较小,可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专门生产专用冷藏车。
4.1.4
总结
目前可以利用现有的机会弥补产品现存在的劣势相结合策略:利用整车厂海外市场部的销售平台, 在整车厂给出合理报价的前提下, 通过委托加工、自行整车安装的方式操作。
这种策略即可减少在前期客户需求不确定、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下进行产品研发、设备投入等资金风险,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利润。
并为在未来开发微型冷藏车市场打下基础及良好的过渡。
当小型冷藏车产品技术成型后,并具有一定的产品竞争优势,可自行购买设备及原材料及设备自行生产及改装,以达到小型冷藏车的价格优势,从而推向市场。
4.1.5
几款冷藏车参数
1、长安小型冷藏车
2、五菱小型冷藏车
3、福田小型冷藏车
4、东风小康小型冷藏车
5、一汽吉林小型冷藏车
由上述参数可知,当前国内小型冷藏车的市场远未饱和,技术储备较低,准入门槛较低,大有可为。
第五篇:今年中央空调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中央空调采购额调研报告
刚刚过去的7月成为继5月之后第二个采购额突破4亿元的月份,一般而言,下半年空调采购额会达到上半年的两倍。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采购额已完成18亿元,这意味着全年中央空调采购额将有望跨过50亿元门槛。
伴随着政府创建节能型机关力度的加大,中央空调采购规模日益膨胀。2010年14亿元,2011年24亿元,2012年上半年18亿元……近三年来,中央空调正在以每年10亿元的规模高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占到建筑能耗40%的中央空调自然成为受益对象。刚一进入2012年,以河南为代表的一些省政府机关便拉开了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的序幕。在政府机关厉行节能的背景下,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采购额同比增幅110%。下半年集中全年2/3采购额
对中央空调行业来说,房地产业是发展支柱;而在中央空调采购中,公共建筑则是项目主要来源。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幅不足去年同期一半,但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投资却在稳步增长。冰火两重天,中央空调行业与政府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中央空调完成采购额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亿元。涌现了一批如“厦门集美建设发展公司空调与通风工程项目”、“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空调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厦门国贸天琴湾冷暖型变频式中央空调系统采购项目”等采购金额超过7000万元的项目。
在空调采购市场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空调采购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在上下半年表现截然不同。从2010年和2011年采购数据来看,2010年空调项目总量为1051条,其中下半年公布758条;2011年空调项目数量为1569条,其中下半年公布942条。从采购金额来看,2010年中央空调采购总额为14.8亿元,上半年只有5亿元;2011年中央空调采购总额24.1亿元,上半年中标额为8.2亿元。这意味着,每年下半年是政府采购空调市场的“旺季”,且采购额往往相当于上半年两倍。
业内人士预测,由于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采购额已完成18亿元,按照下半年采购额相当于上半年两倍计算,2012年全年中央空调采购有望突破50亿元。
陕西重庆成新增长点
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在政府市场实现了翻番增长,不仅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广西、福建、山东、北京等传统销售大区采购额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中西部地区更是增长迅速,其中甘肃采购额增长了5倍,贵州采购额增长了8倍,陕西采购额增长了2倍……特别是重庆地区,表现得尤为出色,在去年上半年248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6倍,达到了1.83亿元,采购额丝毫不逊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成为西部地区的增长亮点。在整体下滑的行业市场,中西部是全国少有的出现增长的地区。在政府采购市场,中西部不少地区月度采购额更是实现了“零突破”,这在5~6月份表现得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由于城建力度加大,公共建筑投资远高于东部地区,即使上半年表现平平的地区,下半年也有望爆发大金额项目。如山西地区,在刚刚过去的7月,大同大剧院、体育中心、美术馆、图书馆集中招标,中标金额高达2137万元。
惨淡行业市场:中央空调半年销售额首降10%
由于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采购额已完成18亿元,按照下半年采购额相当于上半年两倍计算,2012年全年中央空调采购有望突破50亿元。
每年8月都是中央空调企业进行半程总结的最佳节点,但从各大空调企业以及专业统计机构传来的消息来看,却有些不妙。中央空调半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
销售额为274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自2007年至2011年,中央空调市场规模由320亿元快速增至575亿元,最高增速达到了32%,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在今年上半年首次下滑。
2012年上半年,国产品牌首次领跑中央空调市场,以格力、美的为首的企业表示,上半年国内外经济低迷成为中央空调市场萎缩的主因,但伴随去年下半年停滞的房地产项目陆续开工,以及建筑节能投资快速增长的政府市场兴起,下半年中央空调市场有望扭转。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30亿元
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时隔三年后首次降到8%以下。有关方面在7月13日国务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房地产调控成为今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房地产领域恰恰是中央空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美的中央空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上半年美的中央空调销售额为45亿元(含空气源热泵),同比下滑约7%。究其原因,作为美的中央空调销售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轨道交通、工业制冷三大领域,今年投资额度均有所下降。有数据显示,与去年6月同期相比,房地产投资额完成增幅由36%降到了12%。“目前,房地产市场可以占到美的中央空调销售额的30%左右。”该负责人表示,国家从严调控房地产市场,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必然受到影响,美的为此也调低了2012年的销售目标。
虽然上半年形势严峻,但对于下半年,空调企业还是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美的中央空调负责人分析,中央空调市场下滑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销售额已开始回升。由于房地产项目对中央空调销售影响具有滞后性,下半年有望得到缓解。此外,未来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会成为中央空调新的增长点。
华东华南销量缩水
在中央空调销售份额对比中,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趋势。统计机构数据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中央空调销售比例超过了73%,而华中、西南、西北、东北销售比例只有不足17%。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使东部地区更多地受到波及,今年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中央空调销售份额严重缩水,中西部地区则以增长为主。
2012年上半年,华东地区仍位居全国销售之首,占到了35%,其中江苏地区更是以14%的销售比例领跑全国,浙江、上海也仅次于广东,位列三四。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海、浙江销售增长下滑严重,上海地区25%的缩减比例更是令所有企业惊讶。
受房地产、轨道交通、工业制冷等领域投资陷入低谷的影响,中央空调行业市场首次出现下滑,但政府采购中央空调项目却一路高歌猛进翻番增长。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目标的要求,2015年重点改造城市单位面积能耗将下降20%,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将下降30%。能够占到建筑能耗40%的中央空调无疑成为改造的重点。政府办公楼、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教育系统成为推动中央空调采购项目增长的重要动力。
政府机关掀节能改造浪潮
“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2012年住建部初步确定了40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预计,以每座重点城市节能改造项目面积400万平方米计算,节能改造市场可以达到4000亿元。中央空调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政府建筑节能改造领域。
2012年1月,河南省政府机关便拉开了全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序幕,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委办公楼管理服务中心、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办公楼中央空调节能改造项目陆续开标。
除此之外,公共文化建筑成为大金额项目的主要来源。如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央空调采
购项目,包括多功能厅、会议中心、南北展馆在内的项目金额超过了1亿元,其他如广西政协委员活动会馆、南宁博物馆、绍兴体育中心、莱芜市文化中心等项目中标金额均超过了1000万元。
格力、美的、海尔等中央空调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12年行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影响了高效节能高端产品的销售。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市场将成为中央空调企业摆脱增长乏力现状的有力途径。
学校扩建带来新商机
教育系统始终是中央空调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2012年教育系统中央空调采购更是焕发了勃勃生机。1406万元的“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家属楼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1221万元的“江苏建湖党校基层干部教育中心食宿楼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621万元的“南京中医院大学空调项目”……上半年平均每月来自学校的空调项目金额可以占到整体的40%。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每年入学新生都在增加,大中小院校均面临扩建、新建问题,同样在一些省份空调也被列入标准化学校建设之中,因此空调采购规模逐年递增也就不足为奇。尤其是在新建校区,大金额中央空调项目屡见不鲜。
值得指出的是,相比于政府机关,学校相关负责人对空调运营成本高低更加敏感,因此更青睐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效果显着的水地源热泵产品。
不过,与东部普遍下滑相比,中西部基本实现了普遍增长。其中四川地区增长幅度达到了14.3%,重庆地区则达到了10%,云贵地区也有6.5%的增幅。近年来,与东部地区成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后,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带动了中央空调配套产品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