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承办的“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EXPO COMM CHINA 2012)将于 9月 18至22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举行。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始终致力于展示、推广当今世界信息化消费电子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迄今已成功举办20届,是亚洲乃至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信息通信与电子科技展览会之一,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行业变化的晴雨表、技术演进的风向标”。
“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展出规模超过45,000平方米,来自中国(含香港、台湾)、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瑞典和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企业、机构和展团参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会议交流和互动活动吸引了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外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投资、咨询、科研、服务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参观观众超过20万人次;来自新闻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大众报刊、专业报刊、互联网站、新媒体等的200多家媒体对展览会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和报道。
展望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给公众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将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展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的相关成果。预计“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的展出规模将超过50
第二篇:暂时保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
为在水泥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特制定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一、项目建设投资与生产布局条件
(一)投资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必须符合所在地的省级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当地资源、能源、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
(二)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水泥产能总量控制、有序发展原则,严格控制新建水泥项目。
1.对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高于70%的省份,每年新增水泥总量应控制在本省上年水泥总产量的10%以内。
2.水泥熟料年产能低于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新建水泥熟料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则核准。
3.对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必须停止核准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三)鼓励现有水泥企业间的重组联合。支持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后的改造投资。
(四)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企业必须在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三年以上的经历。对进入水泥企业的国内外金融资本,必须向融资企业事先承诺在退出时不得转让给国外水泥企业。
(五)严禁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水泥项目。禁止在无大气环境容量的区域内新建水泥生产项目,对该区域已有水泥生产企业的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以新代老、增产减污”。
(六)新建项目必须取得土地使用、矿山开采许可、环境评价等权证手续后方可立项核准。项目必须完成拆迁与补偿协议、资金保障证明后方可开工。
(七)鼓励对现有水泥生产线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如低温余热发电、高压变频等项目投资。鼓励开发建设以消纳城市垃圾、工业废物和可替代原料、燃料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八)投资水泥项目的业主,自有资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二、生产线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鼓励新线建设配置余热利用、可替代原料、燃料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和设施,以满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有可供开采30年以上的矿山资源保证,并做到规范矿山设计、科学开采。单线建设规模必须达到或超过日产5000吨级水泥熟料(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除外);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公里的边远省份可适度考虑单线建设规模日产2000吨级水泥熟料(特种水泥生产除外)。
(三)新建水泥粉磨站和水泥配制站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及以上(单线粉磨系统)。边远省份可适度考虑30万吨规模。粉磨站的建设应靠近市场、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源和就近工业废渣等大宗
混合材的来源地,必须配套100%散装能力。仅允许具备生产PⅠ型高强度等级水泥的大企业在异地建设水泥配制站,其配制的水泥产品品牌、商标和质量保障必须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四)水泥项目的建设必须委托具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探、设计资质单位进行,严禁无证勘探设计。
(五)新建水泥项目的装备要求采用先进成熟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转。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爆破和均化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均化技术和设施;
2、采用立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先进节能环保粉磨工艺技术和装备;
3、采用节能降耗的窑炉、预热器、分解炉、篦冷机等煅烧工艺技术和装备;
4、采用先进的破碎、冷却、输送、计量及烘干技术和装备;
5、采用先进、高效及可靠的环保技术和装备;
6、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监视控制和管理控制系统。
三、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一)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煤耗≤110kgce/t(公斤标煤/吨);可比熟料综合电耗≤62kWh/t;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118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90 kWh/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96kgce/t。
(二)日产2000~<4000吨级(含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煤耗≤115kgce/t;可比熟料综合电耗≤65kWh/t;可比熟
料综合能耗≤ 123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93 kWh/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100kgce/t。
(三)水泥粉磨站可比水泥综合电耗≤38 kWh/t。
(四)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其废渣品种、品质和掺加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五)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的企业,应按国家《节约能源法》规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环保评价检验测试,提供准确可靠的能耗数据和环境污染的基本数据,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方案,为部门政府提供科学可行的节能规划。
四、环境保护
(一)根据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5号令),水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省级环保部门批准。
(二)所有水泥生产环节必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新建水泥项目必须安装在线排放检测装置。
(三)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按国家发布的《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建立清洁生产机制。
(四)矿山开采前制定相应的矿山植被恢复计划,矿山开采后应严格按植被恢复计划进行生态恢复和补偿,(五)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必须集中收集除尘后达标排放。
(六)新建水泥粉磨站和已有水泥粉磨站除粉尘和大气污染指标应该达标外,必须增设和完善噪音防治设施。
五、产品质量
(一)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必须按《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水泥(熟料)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产品标准。
1、通用硅酸盐水泥必须符合GB175-2007。
2、特种水泥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二)水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必须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参照《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建立本企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形成文件和严格执行。
(三)水泥企业必须按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建立完善的化验室,并取得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水泥(建材)行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四)水泥企业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检验管理办法》,建立水泥产品质量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制度,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产品质量检验和化学分析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活动。
(五)凡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添加水泥助磨剂后,应在水泥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所添加助磨剂的类型(液体或粉体)、主要化学成分。
六、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一)水泥生产过程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必须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火灾、雷击、设备故障、机械伤人、人体坠落、灼烫伤、移动设备、电力伤害、有害、有毒物质等事故防范设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通过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专项验收。
(三)不得拖欠国家税收,不得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必须按期交纳国家规定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金。
七、监督与管理
(一)经核准的水泥投资项目由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公告核准项目文件。
(二)公告后的核准项目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大于15%)或自开工建设后两年内未投产验收的,其项目核准内容自动作废。
(三)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省级水泥(建材)协会、水泥专家,按照准入条件要求进行监督检查。企业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和经营。
凡达不到上述准入条件的新建和改造水泥项目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符合准入条件的,必须停止生产和收回生产许可证。
(四)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生产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五)根据本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颁布相应的实施细则。
八、附 则
(一)水泥项目指:新建或改造水泥生产线、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建设工程。
(二)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特殊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水泥生产企业。
(三)本准入条件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法规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内容执行。
(四)本条件自2009年 月 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致辞(中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培训班”开班仪式
上的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 屠森林
尊敬的各位学员,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天,由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泰国信息通信技术部共同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培训班”隆重开班。我部领导对此活动高度重视,审示培训安排,作出重要指示。受部长李毅中先生和副部长陈求发先生委托,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孟加拉、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中国)的43名学员表示诚挚欢迎!向张伟秘书长、唐晓青副校长表示热烈祝贺!外交部专门派国际司二秘刘芳女士参加开班仪式,充分体现了对培训班的大力支持!
2008年12月16日,亚太空间组织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先生专门发来贺信,代表中国政府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支持组织的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先生为亚太组织铭牌揭幕,副部长陈求发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亚太组织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致辞,这标志着亚太地区七个友好国家的航天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3月,中国政府明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亚太组织中方对口联系部门,具体工作由军民结合推进司承担。我们与外交部、财政部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积极沟通,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为做好对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培训班是我部作为对口部门之后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经部领导批准,我部作为培训班共同举办单位,据此,我司协助亚太组织和大家一道,为培训班作了精心准备。
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实现绕月;中国的运载火箭已形成系列,正在发展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已形成资源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系统与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等系列,在气象、测绘、海洋、环保、减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证明,卫星遥感应用对于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是推进卫星遥感事业的必要前提。我们相信,通过举办此次培训班,必将使各位学员的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各国分享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经验,提高对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水平,增强各成员国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谨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在北京学习生活愉快!
第四篇:无线电进关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关核准
【字体:大 中 小】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或者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临时进关,应当向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审批手续。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实施主体
信息产业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受理单位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许可条件
一、申请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具有明确、合法的用途;
(二)有合法有效的进口合同;
(三)申请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取得信息产业部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四)申请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使用单位,其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已经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五)进口用于开展特定业务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批(例如进口广播电视设备应当经广电总局审查,进口民用航空机载设备需民航总局空管局审批等);
(六)经机电产品进口管理部门批准。
二、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临时进关,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三)如申请临时进关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不在国内使用,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5)申请进关的临时设备具有合法的用途;
(6)有合法有效的进出口合同或者设备运单。
(二)如申请临时进关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在国内临时使用(例如登山、比赛、旅游、技术试验等),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进关的临时设备具有合法的用途;
2、需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无线电频率使用已经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三、根据国家对外经贸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部门批准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信息产业部或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预先审核的,应当向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审核申请。申请审核的,所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程序和期限
一、申请程序
(一)申请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无线电设备进关申请表;
2、合法用途的说明材料;
3、频率使用证明文件;
4、如进口开展特殊业务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
5、进口合同或者无线电发射设备运单;
6、《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复印件;
7、机电产品进口管理部门核发的《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或《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
(二)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临时进关,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如申请临时进关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不在国内使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说明进口用途的有效公函;
(2)《无线电设备进关申请表》;
(3)有效的进出口合同或者设备运单。
2、如申请临时进关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在国内临时使用(例如登山、比赛、旅游、技术试验等),则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1)说明进口用途的有效公函;
(2)《无线电设备进关申请表》;
(3)合法的临时频率使用证明文件或者不发射保证;
(三)根据国家对外经贸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部门批准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信息产业部或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先审核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说明进口用途的有效公函;
2、如进口用于开展特殊业务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
3、向机电产品进口管理部门申报的《机电产品进口申报表》。
二、受理、审查和决定程序
(一)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的权限进行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核准和无线电设备临时进关批准。
(二)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收到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实质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予以批准的,应当签发批准文件;对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收费标准
不收费
第五篇:铬化合物生产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铬化合物生产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铬化合物生产建设的管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规范铬化合物生产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铬化合物生产装置和依托生产装置从事铬化合物生产的活动(以下简称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称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取得《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铬化合物,是指以铬矿、碳素铬铁等含铬原料生产的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酐等产品,以及利用铬酸盐、重铬酸盐或者铬酸酐等生产的铬盐、铬氧化物等产品。
第五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申请与审查
第六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规划布局,在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补给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和国家或地方名胜古迹保护区以及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外有固定的场所。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铬化合物生产装置以及含铬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三)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四)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许可证书》,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申请报告。
(二)生产装置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运行有效证明文件。
(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七)项目土地使用证明或土地规划意见。
(八)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含铬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方案)及环境保护部批复文件。
(九)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报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和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备案文件。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企业新建项目申请《许可证书》的,可以不提交上款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有关文件。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九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受理许可过程中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或者需要核查申请人条件的,可以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查验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申请人应当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查验活动。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出同意颁发《许可证书》之前,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上公示五个工作日。对有异议的,应当依法进行核查;对无异议的,应当颁发《许可证书》,并公布名单。第十三条 《许可证书》的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生产地址、有效期、许可品种和能力。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加强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五条 被许可人应当每年按许可条件要求进行自查,并于每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将上一自查情况报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被许可人自查情况报告作为《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换证的参考。
被许可人自查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铬化合物生产建设活动状况、铬渣治理和综合利用情况以及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水平等情况;
(二)企业发展变更情况:企业股权及注册资金变更,企业名称及资质变更,注册及生产场地变更,生产品种及能力变更,主要负责人变更等情况。
(三)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情况: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等。第十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自查情况报告进行审查。经审查,自查情况报告不符合要求的,由被许可人重新自查;重新自查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检查,并责令其整改。
第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被许可人实行监督检查时,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许可人签字后归档。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 《许可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企业需要继续从事铬化合物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九十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延续换证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续换证申请文件。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
(六)铬化合物生产装置运行完好状况证明材料。
(七)铬渣治理和综合利用进展情况。
(八)企业近三年的自查报告。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准予延续换发新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换发,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被许可人进行合并、分立、迁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经核查,许可条件未发生变化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准予换发新证,并收回原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换发,并收回原证,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许可证书》,并视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该企业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
第二十二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书》的。
(二)监督检查时,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监督检查不合格,一个月内整改仍不合格的。第二十三条 未获得《许可证书》擅自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铬化合物生产装置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视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令限期改正,在改正期内暂不受理被许可人换证申请、新增许可和许可变更申请:
(一)产生的铬渣未按《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完成治理的。
(二)已许可项目没有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重大污染事故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未完成的。
(三)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
(四)存在违规建设项目,尚未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停工整改或虽已整改但未完成的。
(五)有重大安全隐患,且一时无法整改,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标准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对于未取得《许可证书》的企业,有关管理部门不得为其核发或换发相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书。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设或运行生产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许可证书》。第二十八条 《许可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许可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印制。颁发、换发《许可证书》不得收取被许可人费用。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