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

时间:2019-05-12 12:5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

第一篇: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

向市场转型 多个城市政府会展项目“瘦身”

2014年以来,各地相继公布会展活动“瘦身”计划。于是,会展业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边是多地关于2013年会展业“蒸蒸日上”的报道;一边是多个城市2014年为了会展“瘦身”而“大动干戈”。事实上,中国会展业既不会像2013年的数据看上去那么“风光”,也不会因2014年的大幅“瘦身”而出现危机。这是因为,被取消的会展活动多为政府主导型项目,这次“瘦身”,实则是让行业回归市场,将是否举办的决定权交给市场。

第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2014)期间发布的《2013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便指出,2013年,国内展览市场总量持续上升,展览市场专业化逐步加强,转型趋势日趋明显。政府对展会的帮扶方式已由扶持主导向规范管理和提供政策、公共服务等方向转变。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吕继坚指出,当前,世界会展业重心正在逐步东移。商务部将继续推进会展市场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业管理。

北京:取消47项会展活动

近日,北京市清理和规范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通知,47项节庆论坛展会活动被取消,保留61项。据悉,此次清理工作取消了各类活动47项,节约经费

6701万元。通知要求,凡未列入保留目录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今后不得擅自举办,已经取消的活动严禁举办。保留的活动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名称、活动周期组织实施,从严控制规模和经费开支,提高活动质量,不能增加基层和企业负担。

通知要求,财政部门对未经批准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要按照节俭办事的原则,严禁铺张浪费,严格压缩活动经费,经费规模不得超过上年支出水平。同时,审计部门要把相关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纳入今年的审计范围,加强监管。对违反财经纪律、造成严重浪费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广西:121个节庆论坛展会被取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的消息,2013年,广西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节庆论坛展会摸底普查和规范工作,共登记节庆论坛展会260项,拟保留139项,取消121项,取消率达到46.5%。

据介绍,对拟保留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项目,有关管理部门要坚持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三个不报”,即不符合中央精神的不报、属于清理范围的不报、已清理过的不报。对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乱收费、摊派、拉赞助的行为坚决予以清理整治。

此外,凡不符合规定的节庆论坛展会,坚决予以取消。

广西方面特别提出,对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乱收费、摊派、拉赞助的活动;以营利为目的或违反有关经济工作纪律和财经制度的活动;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党政机关名义举办的活动等,将坚决予以取消。

宁波:会展项目分类清理整合近日,在宁波举行的政府会展改革创新专题会议指出,宁波市将集中力量办好5个重点项目,推进10个项目逐步转向由市场主体或社会中介承办,停办4个项目。

据了解,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宁波市将保留一批效果好、前景佳的重点性会展项目,整合一批交叉性、重复性的一般性会展项目,调整一批发展慢、周期短的会展项目,转型一批作用小、效益低的会展项目,停办一批投入大、绩效差的会展项目。

根据宁波政府会展项目分类清理整合方案,宁波将分别对消博会和中东欧国家特色展,海洽会和浙洽会,人才科技周,宁波高交会和宁波高洽会等项目进行整合,推动新材料论坛、宁波旅游节和宁波购物节等10个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转型。

宁波将改进政府会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年度政府会展项目及资金安排计划。重点项目直接划拨相应的责任部门,其他项目可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进行资金统筹管理。同时,建立政府会展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市场运作,奖优

罚劣。

商务部:建立展会长效机制

1月上旬,商务部召开的第11次部务会议指出,中央开展的清理和规范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清理是基础,规范是重点。由商务部继续主办的论坛展会活动,要按照中央要求逐步去行政化,加强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同时,严格新主办的展会论坛活动审批制度,确保数量不反弹;修订出台《商务部举办展会管理办法》和《商务部部领导出席本部主办展会论坛活动的工作规范》,建立长效机制。

同时,今年以来,商务部先后向各地发出《关于做好赴境外招商引资活动监督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开幕式活动精简或取消。开幕、开馆仪式改为与主论坛、展会合并举行,精简整个流程。第二,招待酒会规模大幅度压缩。第三,精简展会活动。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2014年1月28日)

第二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三篇: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市委党校“专题研讨班”学员观点综述

3月7日-12日,‚贯彻‘十二五’规划与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举办,三县二区分管领导以及全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期研讨班。学员们听取了《‘十二五’与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湖州市‘十二五’规划解读》等5场专题报告,赴昆山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与昆山市发改委、经信委主要领导进行互动交流,邀请了张天任、周志江、凌兰芳3位董事长参加‚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企业家论坛,并与学员开展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又围绕我市‚十二五‛时期湖州经济转型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两个半天的认真研讨。通过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颇多,启发很大。下面就研讨班学员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转型升级强引力

学员普遍认为:虽然企业是推进经济转型的主体力量,但实现经济转型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应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来发挥。一是探索分类引导机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其转型路径、主攻方向等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对企业转型要进行分类引导。对重点骨干企业要引导其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能力,鼓励其整合本地资源,更要整合外地资源,为本地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大量中小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定期

培训宣传、上门指导等,让其尽早了解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国内产业政策导向以及适合产业内升级或产业间升级的不同选择路径。二是优化集中投向机制。坚持长时间集中精力、财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培育方向的大企业、大项目。很多学员认为:政府在社会领域应该实行公平公正,但在经济领域应该扶优抚强,向优强企业倾斜。只有这样湖州才能培育真正的大企业。另一方面,政府的精力财力都是有限的,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就不能像撒胡椒粉一样的让所有企业受惠。各县区应在清理原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起‚导向明确、受惠集中、促进转型‛的政策引导机制,把政策、金融、土地等有限资源都配臵到大企业、大项目中,力争每个县区在‚十二五‛时期内培育成功1-2家大企业。当然扶持哪些企业应该有所选择,只有做精做强了的企业才能获得扶持倾斜的资格;而对那些主业都难以确定,一味追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实行所谓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就没有必要扶持。三是建立转型倒逼机制。很多学员讨论时也谈到: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因为对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终极目标。企业转型或不转型,都是为了追求利润。只要市场上有利可图,政府调控又不那么有力,企业转型就缺乏动力。因此,对那些乐意投资民生领域、积极实行节能减排、坚持技改创新的企业,就要给以适当的财税优惠;而对那些‚三高一低‛的企业,就要严格征收资源环境税。只有建立了严格的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才能引导企业从不愿转型到乐意转型,才能让企业心甘情愿的把精力财力留在制造业,留在创新环节,而不是投向虚拟市场。

二、突破“四大”建设瓶颈制约,为转型升级增实力 ‚四大‛(即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设是政府抓好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关于如何抓好‚四大‛建设,学员们在讨论中纷纷建言献策:一是强化既定规划的贯彻执行。大平台建设是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基础,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大平台规划中已经确定的产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但是现实中,区域规划不清晰、产业定位不明朗、项目准入不严格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各县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的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产业布局整合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实行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明确各大平台开发模式和管理体制,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甚至把规划的执行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进行严格考核。二是规范重大项目引进和推进机制。全市要统一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引进评估决策机制、项目推进服务机制、项目落地有序机制、问题项目退出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实现项目引进中科学评估、有效对接、协调服务和全面推进,杜绝高污染项目、高能耗项目的落地和问题项目的产生,使项目引进和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项目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力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建设。学员们去昆山考察学习后,深感湖州与昆山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昆山2010年电子信息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达43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6.7%。而我市去年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共完成产值仅1001.7亿元,占比仅37.4%。因此,要突出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品、木地板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致力于聚集发展、高端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及其衍生,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全力争创新的竞争优势。

三、深化调整干部考核机制,为转型升级添动力

转型升级需要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保驾护航。在‚您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阻力主要来自什么‛的回答中,有3/4的学员选择了‚非科学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机制‛。很多学员讨论时也谈到: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考核这个指挥棒仍然是影响各地干部行为的关键。如果到年底时,考核仍然以量的增长为主,如规模以上产值增幅、GDP增幅、财政收入增幅等,那么已经制定的规划就有可能难以执行、严格的项目准入也可能形同虚设,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取得明显成效。温总理今年在答记者提问时也讲到了‚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更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市干部考核机制创新曾获得过第五届(2009-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提名奖,因此,‚十二五‛时期更应该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一是调整县区综合考核指标设置。我市目前对县区考核指标的设臵还包含了大量数量型指标,转型升级的重点还不够突出。应按照‚转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调整县区考核指标设臵中‚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一级指标‛的内容设臵,突出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绩分析等质量型指标分值。尤其要强化招商

引资过程中‚缺什么、招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对不符合‚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要求、不符合‚建链、补链、延链‛要求的项目,坚持不予项目准入,不予计入考核分值。二是探索设置“政绩成本”指标。学员普遍认为,现实中某些领导干部确实还没有摆脱‚非科学政绩观‛的影响,追求短期效应,喜欢做表面文章,不计成本和代价,一味追求短期政绩。因此,考核指标中应探索设臵政绩成本,纠正某些领导干部不正确的政绩观。所谓政绩成本就是指干部为取得某项政绩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政治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一项政绩中过多的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造成环境恶化,损害社会利益,那么,考核时就要以零分甚至负分来评定。三是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是干部考核工作的必然延伸,是干部考核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才能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但是要运用好考核结果,关键是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基础的奖惩机制。经考核确实对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显著贡献的,应委以重任;而经考核确实认定绩效一般的,应予以教育引导,属于知识欠缺的可以安排培训学习,属于经验不足的可以安排轮岗锻炼;经考核认定绩效较差且确属力不胜任、德才平庸的,应予以调整。

四、加快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为转型升级聚合力

很多学员在发言时提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各类要素的集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保障。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获得相

匹配的城市功能的支持。特别是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的人才的集聚和稳定,与城市功能的水平直接相关。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层级越高,集聚高端要素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我市目前中心城市的首位度相对较低,难以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端要素。因此,学员们建议:一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壮大城市产业,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才可能随之增加,城市规模也才会扩大。同时,只有当推动城市成长的主导产业或主导经济部门的规模和集聚度达到一定数量级以后,它才会对城市以外地区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所以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重视产业的集聚发展。二是优化中心城市制度环境。中心城市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打破城乡分离的人为樊篱,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择时对现行生育政策等加大微调力度,保持劳动力增长源泉,以缓解我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所带来的劳动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的态势。积极探索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才引进的竞争力。三是改进政府的引导和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间政策的协调,减少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在城镇布局规划、跨县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分工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城市规划执行力,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第四篇: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

锻造项目链条 推进转型升级

万国光

2013年第10期 ——经济建设

今年以来,鄂城区按照“竞进提质、效速兼取”的要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锻造项目建设链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一、锻造项目跟踪引进链条,着力“招大、攀高、引强”

树立“项目第一引擎”理念,坚持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元至8月,全区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0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个,新签约亿元项目16个,新投产亿元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65.23亿元。

(一)全方位参与。出台了《鄂城区关于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办法》,制作了《鄂城投资指南》,利用媒体网络,广泛推介鄂城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全区31名区级领导挂点联厂,带头深入招商引资工作一线;39家区直重点部门和11个乡镇(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明确各自招商任务;拿出百万元巨奖,鼓励支持企业老板、社会能人参与招商引资工作,营造了人人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投身招商、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

(二)高强度预审。推行绿色招商理念,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抽调招商、发改、国土、住建、环保、财税等部门人员组成项目预审小组,严把项目准入关,招引的工业或大型商贸项目、文化旅游或生产服务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额分别不得低于1亿、5000万和2000万元,工业三产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亩平投资分别达200万和50万元以上,今年已明确拒绝不符合产业政策、有一定污染的大项目6个。重点谋划了中海油清洁能源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刚石产业园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为鄂城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多地域覆盖。围绕“三区一带”发展规划,组建10个招商小分队,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产业招商;在鄂城籍创业人士较多的广东、江浙等地开展定点招商、拜访联谊活动,实行专班常驻、专业跟进、专项攻关。建立网上招商平台,聘请20多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和省内外20多家商会、协会密切联系,实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今年以来,区镇两级外出招商65批次,邀请、接待客商考察286人次,捕捉有效信息80多条,跟踪洽谈项目52个,达成投资意向20多个。

二、锻造项目服务筛选链条,着力“建好、提质、培优”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着力构建绿色集约高端产业体系,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争当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动力,科学编制产业和空间发展规划,突出抓好“三区一带”建设:花湖开发区依托港口码头和毗邻黄石优势,建设大宗工业品、重要原材料集散地和加工区;鄂城新区主动融入鄂州主城区,推动先进制造、仓储物流和研发型高端产业发展,建设华中新材料基地;凤凰山开发区大力发展非矿产业,构建武鄂黄城际流通纽带、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发展板块;长港示范带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业,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强与省长江投、中核建、中建等大公司的合作洽谈,推进“三区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吴楚大道东段、杨叶大道、花湖开发区杭州路延伸线、汀碧创业大道等重点工程正抓紧施工。推行“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引导企业和项目向“三区一带”集聚,着力打造钢铁深加工、新型建材、金刚石工具、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七大百亿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花湖开发区、鄂城新区、凤凰

山开发区财政收入将突破2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矿产冶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上下游延伸,鼓励扶持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培育过亿元产值骨干企业59家,世纪新峰、长江压容、银龙管业等企业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专业人才96名,成立了中国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组建校企共建研发中心7家,申报各项专利89件,完成科技项目16个。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信源”面条、“鄂信”钻石材料、“昌利”金刚石工具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13.5兆瓦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已竣工投产,年发电8600万度,节约标煤3万多吨;华中重机新上30万吨胶固粉立磨生产线加工生产矿山充填材料,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发展新兴接续产业。注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辖区矿业大镇汀祖、泽林、碧石分别规划建设民营经济创业园、物流园、建材产业园,致力打造城南转型发展集中展示区。鄂城新区加紧引进中再生废旧回收和中海油LNG项目,发展天然气热、冷两条产业链及设备制造产业,建设中部清洁能源基地。花湖开发区华浙高强度钢板、纵横远程科技、九康生物等一批高新项目正在抓紧跟踪落实。航宇国际商贸城、海宁皮草城、曼晶五星酒店等一批高端商住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区流转土地4.3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突破300家,农业“三品一标”认证32个。围绕“三湖”(花马湖、三山湖、千亩湖)、“四山”(天平山、白雉山、四峰山、凤凰山)精心打造旅游休闲线路,全区涌现农家乐经营实体357家,今年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8千多万元。

三、锻造项目协调推进链条,着力“凝神、聚力、鼓劲”

实行项目建设方案化,工程方案具体化,推进落实链条化,把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注意力、积极性激发调动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一)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围绕打造鄂州“首席发展环境”、“第一服务窗口”,深入开展“三抓一促”、“治三堵”(堵门、堵路、堵工)、“打六霸”(车霸、路霸、砖霸、沙霸、村霸、街霸)和“发展环境万人评”等活动;认真落实服务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对纳入全市跟踪督办的36个重大项目推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好“四零”(零推诿、零距离、零积压、零差错)服务。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迁村腾地,争取用地周转指标1224亩,清理闲置土地760亩;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授信4.15亿元;组织“春风行动”,为62家企业输送2000多名技工,努力破解企业征地、融资、用工难题。

(二)把干部实绩档案作为第一抓手。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全区分级分类建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强化动态管理,运用网站、显示屏、公开栏、工作简报等形式,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阳光晾晒”,接受群众评判。通过晒档案、评业绩、比贡献,倡导“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的价值取向,把党员干部引导到招引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线。

(三)把严格奖惩兑现作为第一推力。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招引项目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将实绩档案作为推动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助燃剂”,实行月检查、季调度、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不看花和朵,只数瓜和果”。把招引项目实绩作为单位评先表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真正比出责任心,评出正能量,干出新业绩,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作者系中共鄂州市鄂城区委书记)

第五篇:狠抓项目建设 促进转型升级

狠抓项目建设 促进转型升级 争创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

--2013年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办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园区办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省、市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产城互动的要求,围绕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大力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产城互动发展,着力促进功能集合构建,着力创新驱动能力,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争创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新增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6平方公里。2013年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税收完成7.37亿元,从业人员达6.1万人。目前,已入驻企业296家,规模以上89家,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数字化”、“质量品牌”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最

具投资法治环境”示范产业集聚区,是唯一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十强”的县(市)级产业集聚区。

(二)集群规模日益壮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强化招商引资,集中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纵向连接、侧向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已形成超硬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3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在打造超百亿元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一是壮大龙头企业。坚持要素集中倾斜、空间有效保障、政策积极引导,对主导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和招商引资的大中型企业,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在土地保障、企业上市、重大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推动企业持续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奔马车辆2009年入驻产业集聚区,新建了5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和省内一流的综合生产线,购臵了巨无霸龙门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一大批专用数控加工设备,聘用了业内知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高水准的专职研发队伍,产品结构由原来以三轮汽车、低速货车为主调整到了以轻卡、皮卡和低速汽车为辅助、以专用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为主导、能够带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新格局,跻身全国同行业第五位。森源电气2009年“退城入园”,整体搬迁入驻,投资12亿元购买了意大利萨瓦尼尼6条金属板材柔性线S4+P4生产线和两套机器人折弯单元,达到了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省装备制造业30强中排名第五。二期在新森源电气西侧新规划占地200-300亩、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3

栋标准化厂房,引进德国、意大利先进设备,延伸扩大电气制造系列产品,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2000万元。目前,黄河旋风、众品食业、森源电气等3家企业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73.7亿元、78.5亿元、32.3亿元发展成为百亿元企业,区内有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中国500强企业1家(众品公司)、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1家(众品公司)、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黄河集团、森源集团)、上市公司3家、全省百强企业3家、百高企业1家。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围绕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坚持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外企和行业知名企业的对接,承接“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高端产业。市主要领导多次到深圳、广东、福建、北京等地分别洽谈了恒跃国际手机主板、苏州清风金红叶、上海小区净化水设备、苏州汽车精密配件、深圳科特士汽车零部件、北京宏瑞汽车研发中心、北京天壕机电、台湾雅力士汽车配件、河南863软件孵化器中心、裕同包装、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等项目。今年以来,引进项目10个,利用外资38亿元。占地600亩投资50亿元的黄河工业园包含3个项目:一个是目前在建的与富士康合作的黄河富士康校企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全部采用全自动数控机床金属加工技术,总规划购臵CNC数控加工机床及配套辅助设备3000台(套),建成年产5400万套手机配件生

产线。目前,一期2.2万平方米两栋标准厂房已建成,进驻设备868台(套),正式投产166台。第二个是下一步与富士康配套的超硬材料复合片刀具生产项目,第三个是超硬材料的上游产品--石墨柱研发与制作匹配的鑫纳达研发试验工厂建设项目,正在建设标准化产房。中森虎皇新型墙体材料建设项目4栋厂房正在安装钢构,4栋厂房和2栋办公楼正在浇筑基础。目前,正在洽谈深圳裕同购买第一工业孵化园、万顺包装二期建设等多个项目。区内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西门子、富士康)、上市公司5家(四川希望、汕头万顺、北京天壕、德国西门子、富士康)。三是完善产业链条。按照龙头带动、配套带动、品牌带动、技术带动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带动产业链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 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完成主导产业链项目24个,完成投资80亿元,电力装备、车辆制造、食品加工三个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拓展。以森源集团为龙头的电力装备产业链,集聚企业28家,从单项产品向集成系统拓展;以奔马公司为龙头的车辆制造产业,集聚企业52家,形成原材料加工--配件加工--整车生产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众品公司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聚企业18家。形成了初级产品--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今年4月24日,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第一小组观摩了我市产业集聚区6个项目,在森

源电气召开点评会,我市产业集聚区根据积分排名第一。郭庚茂书记利用观摩团评价打分的间隙,考察了奔马公司。在第二天的总结表彰大会上,郭书记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在300米范围内形成高端电机配件--高效节能电机--成套电力装备的完整产业链进行专门点评表扬。四是推进战略合作。按照依托基础、联合高端、强化联盟、系统运作的原则,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上项目,给本土企业注入发展资金、先进技术等要素,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先后促成总投资达120亿元的5个战略投资项目。黄河集团与富士康投资50亿元的黄河工业园项目,一期智能手机配件项目(投资25亿元)开始试生产,世英机械与北京鸿瑞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的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一期投产运营,新世纪机电与北京天壕集团合作投资10.5亿元的年产1200万千瓦低压高效电动机项目一期5月份建成投产,森源电气与德国西门子(中国)公司合作生产及销售电力保护产品项目正在建设标准化厂房,奔马公司与美国奥特易动力总成技术公司年产5万辆的混合动力汽车生产项目技术人员已经到位,正在建设研发中心,建成后将为我省“少林”、“宇通”等客车及卡车、公交车的驱动系统提供配套支撑。五是加快项目建设。将区内重点项目纳入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强化联审联批、三级联动、统筹协调等,优先配臵土地、环境总量指标等要素资源,将新投产项目及时纳入大工业直供电价范围,并作为“两会

一启动”(工商企业产销对接会、重点项目与省内企业购销对接会、启动“豫货网上行”活动)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流资、企业用工、市场开拓等问题,促进尽快达产达效。同时,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和建设进度表,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限期投产达效;对确定地块项目实行分包领导全程跟踪制度,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对谋划项目加强对接联系,确保落地。目前,共有工业项目65个,总投资达3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今年投产项目10个(黄河富士康、众品北区肉制品加工一期、三荣电器、天壕机电、德高医疗、联丰不锈钢、祥合铝材、兴工机械、怡盛蜂业、晟源蜂业),投产项目累计达34个,在建项目25个,确定地块即将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8.9亿元年产10万吨高效节能电机铁芯、行业内第一家采用自动化工艺生产的企业三荣电器建成并投产,二期安装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设备,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电机铁芯生产基地。总投资10.5亿元、年产1200万千瓦YX3、YE3、YZR、YKK等各类型号高效节能发电机、电动机的天壕节能机电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和配套设施6万平方米,建设业内一流自动化流水线四条,购臵智能自动化设备100台(套),二期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将成为全国高效节能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占地约70亩、投资约2.1亿元、年产30万套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禾润机电高效电机及电控生产厂房、精密机加厂房已

建成,正在安装设备,建成投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税收86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

(三)产业升级成效显著。按照“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战略要求,围绕超硬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从粗放型、传统型向高端、精密、新兴、尖端、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大而强发展,推动工艺升级、价值链升级、产品质量升级、品牌升级。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壮大特色产业。按照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抓住当前产业战略转移机遇,立足产业基础,积极申报国家财政补贴,研发创新高、尖、新技术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黄河旋风紧紧围绕超硬材料与制品做文章,两年来,累计投资30亿元,实施了高端金刚石制品扩建改造等五大类产业升级项目。目前,金刚石单晶及制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占同行业首位,单晶合成工艺及制品生产技术的研发能力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黄河西厂区形成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超硬材料产业园区;森源电气前身是长葛开关厂,主要从事高低压配电成套设备、系列高压电器元器件等开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该公司抓住国家强化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与上海交大联合开发出了APF有源滤波装臵,有效消除电力供应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污染,节约电能10-20%,被列为国家节能减排重点推广产品、国家重大电力装备专项;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出了微风启动、低风速发电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获3项国家专利,产

品远销浙江、江苏、山西等地。2013年,该公司积极抓住国家加速建设智能变电站这个历史性机遇,先后争取国家发改委关于智能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专用快速调压无功补偿滤波装臵(TWLB)、智能化开关产业化、柔性智能化生产车间等多个项目补贴近一亿元,开发出应用于电网、市政工程的智能型交流铠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当前已替代进口,并在同类产品市场中保持着8%左右的较好市场份额。目前,森源电气形成年产1万套12kV、40.5kV高压开关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双柱水平旋转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主战场转移到了发展前景巨大的轨道交通和智能电网领域,成功由一家传统的输、配电设备生产商转型为具有垄断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隔离开关产销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综合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十强,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等称号。二是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品转型。从原有的大中型企业入手,出台优惠政策,创新机制,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发高科技产品,对原有产品换代提升,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升级,顺应市场需求,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奔马车辆原来是生产三轮车的企业,为中国“三农”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后来由于市场萎缩,停产歇业,面临崩溃。公司从老城区搬迁入园区后,强化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研发出旅游观光、消防巡逻、高压清洗、环卫清洁、城乡支线公交、移动警务室6大系列30多个电动汽车

品种和皮卡车辆,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全国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70%以上。其中,“会说话”的智能电动巡逻车2012年被公安部列入警用装备采购目录,先后装备了深圳大运会、西安花博会、首都奥林匹克公园和天安门广场。随后,又研发出混凝土高压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汽车起重机、多功能水车、沼气工程专用车、重型自卸车等10大系列特种车辆,是全省唯一一家具有汽车起重机、混凝土高压泵车生产资质企业。其中,多功能水车和沼气工程专用车均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双双超过70%,采用意大利技术生产的混凝土高压泵车臂架高度已达50米,奔马公司已从低速汽车生产企业成功转型为专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和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河南省十佳科技创新企业”、“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三是推动两化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按照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求,强化设施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引导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当前发展情况,实施流程再造工程,提升管理效率,推进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促进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化运作,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众品集团是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和低温物流服务的综合性食品企业,入驻园区后,立足于“肉类产业链整合商”和“冷链食品集成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投用10万吨肉制品加工生产基地,建成15个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以制造业促进冷链物流业发展,以冷链物流服务业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7300万元,建设标准化机房、数据处理中心,启动两化融合项目,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目前,众品成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被列入“全国农产品物流振兴规划”,热加工猪肉制品已被新加坡批准对其出口,同时也被AVA批准可为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热加工肉制品的9家企业供应原料肉,先后获得“全国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典型示范企业”、“第一批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级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四)综合配套能力全面提升。按照“完善基础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拔高整体形象”要求,通过运用财政投入、争取项目、企业投资等模式,重点加大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新扩区6平方公里和特色商业区的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规划并启动建设,完成魏武大道北延与郑州空港对接工程、连沿高铁的东外环路、与许昌交接的金刚路等主干道路建设,延伸和打通颍川大道、解放路、张辽路西段工程。目前,累计投入15亿元,规划主干道52条,已开工39条,完工27条45公里,形成环路网络,实现了与京港澳、日南、郑尧高速以及107国道的快捷联通;3个水厂投入运营,市第三水厂正在施工建设;电力调度大厦全部投用,黄庄、葛新、杜村3个110千伏变电

站已启用和连通。同步铺设水、暖、气、通讯、有线电视、雨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实现“七通一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方便、快捷”原则,在企业周边、核心位臵等地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在产城融合的新城区,建成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为入驻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已为97个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以财政为主的4家投融资公司,累计运作资金25亿元;引进5家股份制银行和2家投资担保公司,累计为企业融资150亿元;规划勘测、人力培训、劳务中介、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已经运行;省级蜂产品质检中心、信用社大楼、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4个职工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医院、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汽车站正在建设;规划建设的8万平方米职工公寓,一期1000套职工已入住,二期1500套即将完工;开通新、老城区和产业集聚区之间公交线路4条。三是总部基地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完成了集金融、信息、研发、总部、中介为一体占地500亩总部基地规划设计,启动了占地300亩的企业总部大楼建设。目前,20多家企业报名入驻,13家企业缴纳土地款,5家开工建设。同时启动了集特色商业街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特色交易市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为一体并且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拉动消费能力强的特色商业区建设,目前,已完成

规划设计,正在进行论证。四是形象工程建设。4月份,结合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组织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和形象提升工程,要求各个单位和投产企业对内外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硬化路面5000多米,安装接通LED灯20万米,修建、改建大门、桥涵、水闸、河道护坡等20多处,拆墙透绿8000余米,种植花木20多个品种6万多棵,完成了小洪河景观走廊绿化,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林中有厂、厂在林中”的公园式建设。

(五)产城互动格局已经形成。始终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围绕产城一体、区城同建发展模式,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统筹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一是科学规划产城共建框架。将新城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合二为一,统一编制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魏武大道为中轴,向东发展工业项目,向西建设新行政办公区,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小区等,形成东西并进、南北拓展的产城融合格局。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全省县级一流的城市规划馆,把各项规划公诸于众。二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按照同步建设的原则,对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先后完成产城之间6条主干道和20多条次干道(支路)和管网建设,完成核心办公商务区、主体工

业区、西工业区、北工业区、葛天生态园周边五大区域环形路网的贯通,启动公益设施和水系、水景观建设,实现区内设施和新城区设施的无缝对接。三是推进服务设施建设。香港、飞鸿、蓝湾3个星级大酒店全面启动,正在加紧施工;投资20亿元建设了葛天生态园;郑许城际快速通道绿色走廊景观带已完成;清潩河林水景观带、小洪河综合整治、科技文化广场等一批生态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四是加速产城功能共享。以新区建设为中心,围绕新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商住楼群,围绕骨干企业规划建设职工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新区10栋高层综合写字楼全部启动办公,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和行政服务中心全部入驻办公;宏基钻石城、盛和中央花园、盛亚葛天新城、香格里拉、远大瑞园5个住宅小区正在建设,已完成多层、高层住宅近100栋;大阳职工生活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森源、众品、黄河3个职工服务中心即将开工。五是加快村庄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群众满意”的原则,在村民身份转换、规费减免、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在产业集聚区内村庄开展集中社区建设,加快迁村并点步伐。目前,4个社区完成了楼房主体,4个社区正在施工。

(六)要素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善土地整理平台,促进土地集约。严把项目入驻和建设进度关口。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不符合投资强度、达不到税收标准的项目严禁入驻。要求入驻项目必须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化厂房区,实现

“立体化”管理;对已入驻但预留土地过多、闲臵时间过长的项目,要求其对厂区内剩余土地及时利用,对闲臵1年以上的征收土地闲臵费,超过2年的,坚决收回。制定出建设用地供地总量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等制度,完善了一套与招拍挂衔接、配套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目前,集约节约土地1000多亩,标准化厂房面积已达387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290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二是做大资金融通平台,拓展投融资渠道。首先是集中使用中央、省、市扶持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其次是政府牵头组建正源、丽园等4家投融资公司,引入合众、安信等9家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把三年来产业集聚区获得先进奖励资金1250万元全部用于投融资平台建设,目前,投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资金80亿元。第三是建立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省级平台、金融机构、企业四方合作的运作模式,对专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补偿,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产业集聚区新增贷款70亿元,黄河旋风、众品食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10.5亿元。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平台,确保用工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数控加工中心、印刷包装材料、肉食品分割储存等方面的人才培训,累计培训技能人员4000人。以许昌技术经济学校为依托,全

面启动“校企合作”工程,定向为企业输送人才,并设立社会民生栏目,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累计为黄河富士康、许昌裕同等企业招聘各类职工5000余人。定期举办专题招聘活动,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目前,举办招聘会5次,招聘人员3000人。

(七)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明确了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和副主任,2名副县级领导常驻产业集聚区,设臵园区管理、党政综合、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城市开发、财政审计6个办公室,分别承担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入驻及管理、土地收储、迁村并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税收征管等工作,各室主任全面负责承担的工作任务。同时健全完善了五项制度,加强管理。一是定期走访制度。每周定期召开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例会,对重大问题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进行通报;严格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制度,按照分片管理的原则,将产业集聚区在建、待建项目分为3个片区,分别由园区办企业一、二、三科分包,经常性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快速反应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服务性项目等入驻工作流程,制订了应急预案。三是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完成了检察、国土、住建、规划、环保、统计、质监、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派驻工作,协调成立了执法中队。建立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对项目入驻前后应办理的安评、环评、土地证等联合协商解决。四是督促检查机制。建立了领导定期督查和综合办

周督查、园区办日督查制度,每周定期编发督查简报。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建立定期排查、定期汇报制度,成立了专项治理小组,深入开展企业周边环境和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今年11月份,省优化办对产业集聚区政策落实情况和优化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组长李刚(省住建厅纪检组长)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优化环境工作提出了表扬。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多个项目正在排队入驻,建设用地紧张。二是个别项目因为调整规划、资金短缺等问题,以致建设进度迟缓。三是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已投产企业的员工生活需求。

三、下步打算:

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30亿元,税收收入预计突破8.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继续保持全省“十强”。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企业总部基地、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有效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黄河工业园、总投资25亿元的超硬材料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森源电气产业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中森虎皇新型材料、总投资20亿

元的众品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北京宏瑞电动汽车、总投资30亿元的包装材料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万顺ITO导电膜、总投资20亿元的不锈钢及制品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新天地药业、总投资10.5亿元的农机汽配大市场等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争取早投产、早见效。加快雅图印通、巨霸建机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步伐。积极打造以中森虎皇墙体材料生产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以森源重工和奔马为龙头的车辆制造产业集群以及以长海、宇龙、联丰为主的不锈钢生产产业集群,年内争取实现2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超百亿元。

二是主动开展招商选资。围绕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电器产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选资,争取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进与富士康配套的项目20个,利用省外资金突破50亿元。以苏葛工业园为平台,全方位承接“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黄河富士康手机配件为依托,着力引进深圳等地精密刀具项目;以裕同、万顺印刷包装为依托,重点引进广东高档印刷包装项目;以奔马、鸿舟、宏瑞、定达车辆制造及零部件企业为依托,盯紧沿海先进制造业,加快合作步伐;以雅图印通为依托,力争3D打印机项目落地;以长海不锈钢和宇龙联丰为依托,承接佛山、杭州不锈钢制品产业转移。完成深圳裕同购买工业孵化园事宜。争取培育许昌市“大个头儿”、“小巨人”企业10家,将三荣电器、定达铸造、新天地药业、宇龙管业4个许昌确定的上市

培育企业在1-2年内全部培育上市,再培育奔马车辆、众品冷链、裕同印刷3家上市后备企业。

三是快速推动转型升级。对已建成投产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产业层次、规模档次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提升。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重点帮扶,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龙头;对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鼓励其走科技创新之路,提升企业整体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对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的企业,引导其走兼并重组、升级改造之路,逐步提高发展水平。以黄河旋风、众品食业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天地药业、森源电气等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发挥黄河旋风、森源电气两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众品食业、新天地药业2个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的作用,结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要求,引进或研发突破一批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共性技术,并积极申报中、省级关于支持科技型、创新性项目建设资金,以科技创新、技术扩散壮大企业规模、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四是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统筹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完成新扩区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院、学校、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游泳馆建设,加速产城融合。加快区内行政村的集中社区建设,重点完成大户陈、金庄、木锨刘、英刘等8个社区建设,启动8个村社区建设,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五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村民身份转换、规费减免、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产业集聚区民生保障政策,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养老等问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安臵问题。发挥人社局派驻机构职能,组织开展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吸纳从业就业人员新增1万人,输入劳动力5000人。

六是壮大投融资平台。继续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督促引导专业银行加大放贷力度,并与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深化合作,支持集聚区工业项目发展。以金财、正源、丽园、合众等为投融资和担保平台,年内融资15亿元,计划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及担保8亿元。引导黄河旋风、森源电气、万顺包装3家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形式实现融资15亿元。

七是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实行联审联批制度,组织相关部门集中解决落地项目“五证”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对口上级部门,完善企业应办理的各项手续;认真落实企业入驻后应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其扩大生产、加快发展。同时,联合国税、地税、商务等部门,建立企业税收缴纳统计台帐,督促企业履行入驻产业集聚区后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实施形象工程,高度重视并支持项目入驻把关

和企业形象提升,年内要完成所有企业大门、标志牌、车间亮化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企业办公场所、停车场、院内装饰布局的规划设计。

八是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完善警企地共建机制,对强买强卖、无理取闹、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发挥产业集聚区执法中队作用,开展企业、项目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对发展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办

2013年12月

下载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会展项目瘦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建宁小学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坚定执行校委关于探明全校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

    个体户转型升级

    新密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工作中的一点思考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就是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组织形式转型升级为各种企业类型,包括公司制、合伙制等形式。......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四个革命”的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的要求,我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安全可......

    转型升级文书

    附件1 广饶县企业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 证 明 书 原个体私营业户名称: ,注册号: ,性质: ,拟转型升级设立□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已......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

    转型升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光辉灿烂的舞台上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型升级,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何谓转型升级,也许有的人就会说,转型升级......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二十三、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操作指引发布时间: 2011-09-28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必须持有工商部门核发的《个体工商户升级设立为企业的证明》或注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字样......

    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