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样例5]

时间:2019-05-12 12:0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

第一篇: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

2013年7月24号到7月28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

小分队以“重温大包干历史,关注小岗村发展”为主题,对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进行了走访,在一位当地同学的带领下,队员们仔细参观了沈浩同志纪念馆,大家都感叹沈浩为了村民付出了一起,值得我们每位大学生学习。

实践小分队还到访了小岗村敬老院,给那里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并详细了解了居住老人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情况,并和当年大包干的核心人员村书记进行了交谈,从中我们知道村民们当年改革时所遇到的巨大阻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据悉,实践小分队还参观了小岗村现代产业基地,体会到小岗村未来发展的美好,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东北大学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理学院 数学1001 20100738 徐甜甜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沈浩是前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探访乡村改革足迹,投身三农科学发展”。我们走进小岗,寻访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源头,重回那个充满改革激情的年代;我们走近沈浩,聆听村民记忆中的那个永不磨灭的身影,感受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灵魂。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和沈浩陈列室,凭吊了沈浩与大学生创业园遗址,采访了村委干部、村民还有大包干带头人,我们一行在感受到强大的小岗精神的同时,也发现了小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研究提出探讨,希望对小岗村的发展有所帮助。沈浩走了,但小岗村正向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努力迈进,小岗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关键词:小岗村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沈浩 小岗精神

发展

一、小岗村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经查阅资料、参观、采访,我们了解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关系极度不协调,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人民生活不稳定,做一天工1.7分钱,一斤粮食1.7分钱,生产队分粮时只能分十几斤粮食,远远供应不了生活需求,于是劳动力还要出去要饭,并且当时生产队只允许整劳动力参与生产,结果一个生产队只有那十几个劳动力,他们还不能集中精力去生产,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小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

生活所迫,当人处在饥饿致死的边缘就什么都敢做,分田到户,做了被发现打成反派是死,不做饿死也是死,不如冒死一试。可能其他地方也暗地里实行了包干到户,可是为了保密,没有留下文字材料。而小岗村,为了安几个干部的心,就签了一份责任均分书,留下了证据,为了规避“包干到户”、“分田单干”这些敏感字眼,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我们把“包干到户”巧妙地称为“大包干”。小岗村因此成了中国改革第一村。而78年12月党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尚未打破极左的路线,中

央仍不许“分田单干”。经过激烈的争论,渐渐地党发现这是适合农民生产的方法路线,开始官方的推广“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岗村与沈浩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沈浩,出生于1964年,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凤阳小岗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9年11月6日凌晨,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

一位严爷爷用农民最朴实的语言坦然地跟我们讲诉真性情的沈浩。关于沈浩之死,外界的主流说法是沈浩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但也有传闻是喝酒致死。而严爷爷说:“沈浩平时喝酒很多,最起码一天有一顿酒,喝酒伤身,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喝酒也不行,不应酬也不行。举个例子吧,北边有一个老板,沈浩叫他来,他说你不喝酒我就不去了,沈浩牙一龇,说喝就喝,豁出去了!而沈浩离开小岗村之前,村民给他饯行,他身体就不舒服了,第二天就发现沈浩死在被窝里了。”不论是不是喝酒致死,我们了解到沈浩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他是为人民而死的。

严爷爷接着告诉我们:“沈浩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没有官架子,能够和人民打成一片,渴了能到这家能喝碗水,饿了能到那家吃块饼。村里有个女的家里卫生条件特别不好,一般人到她家坐都坐不下去,沈浩能在她家喝一碗稀饭。沈浩本身是个孝子,并且对村里的弱势群体很关心,每次过年,他都在陪这些孤寡老人吃过年夜饭后才赶回家过年。沈浩是个不记仇的人,他因为村里流转土地的事被人打过之后,打人的人被逮起来以后,跟他说了两句好话,他就不计较了。沈浩一开始来吧,我们对他不信任有看法,可他每天下班挨家跑,和老百姓聊天,见到你给你烟抽,有一个月,我们就感觉到他不错,不像一般领导,他和人民走得很近。”听着严爷爷的讲诉,我们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渐渐的走近沈浩,这些事都不是多大的事,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正是透过这一件件小事,我们看到了沈浩同志伟大的灵魂。

我们又很好奇沈浩是怎样在6年里做了那么多事,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小岗村在大包干后的20多年间却发展缓慢,这是怎么回事呢?严爷爷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沈浩工作能力很强,他也很累,一到开春,他这样事布置要干那样事也要干,一到年底,钱没到位,他也忙,有一年年底下着大雪,年三十下午他等着钱到位,才回家。原来上面也给小岗村拨款,可都被截留了。举个简单的例子,98年大旱,合肥烟厂赞助我们小岗10万块钱抗旱,都被镇里截留了。沈浩来了,他是省里干部,有人脉,知道上面拨多少钱,他就去盯着,钱就直接到位了。小岗村自己修友谊大道的时候,沈浩不是像领导坐着指挥,而是身先士卒,领导着大伙去干水泥撒到地上,他就用手去捧,也顾不得水泥是不是烧手,在沈浩的感染下,友谊大道只用了一个多月就修成了,只花费22万,省了28万。你们进出小岗村的这条路叫快速通道,这条路沈浩书记功劳最大,他04年来要修这么一条路时,省里市里没有领导支持他,一个农村修一条路,要让京沪铁路这么繁忙的一条铁路停下来不可能,但是沈浩多次的去跑,多方的努力,去省里市里,北京中央,上海铁道部,去争取,坚持了4年直到07年底上面批下来了。”通过严爷爷我们了解到一个形象丰满的沈浩,他不是装腔作势的假崇高,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而是脚踏实地的认真做事,是真真切切的人民英雄。

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我们申请的吟咏:“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三、小岗精神

以“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为内容的“大包干精神”,和以“致力发展、富民强村的执着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为成分的“沈浩精神”共同形成了“小岗精神”。大包干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离我们远去,可小岗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为国家的兴复提供长久的支持力。我们作为当代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学生,应当将小刚精神铭记于心并且付诸于实践。况且作为土生土长的凤阳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小岗精神发扬光大。

四、小岗村的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想了解小岗村过去的面貌、现在又会以怎样的路线发展和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村委工作人员赵玲姐姐就和我们聊起了小岗村发展问题。“04年沈浩书记来的时候当年农家那种草房还

有很多,小岗也只有很小一片,整个小岗村就是穷脏乱差,住房条件很不好,30%住的是危房和茅草房,40%住的是小平房,很少有楼房,很多房子一下雨就漏雨,有一家叫徐金山他们家房子是危房,沈浩书记去看见地上放的都是盆在接雨,他老婆在家找个稍微不漏雨的地方抱着孩子在那坐着,沈浩书记就说这样的房子还不走,倒掉怎么办,才把孩子转走。那时候小岗村路只有到小岗小学那么一小段,还是01年别的村来这修的,所以村民基本上只能走泥巴路,更别提现在修的十几米宽的公路了。”

据我们观察了解,在沈浩书记来之前,小岗村仅仅是达到温饱而已,整个村子也完全是一幅破败的景象,而沈浩书记来之后,小岗村以飞速发展着,修成快速通道和友谊大道,草房平房基本上全部变成楼房,引进了GLG、玉菜业、宝迪等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并与现代农业紧密联系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建设了大学生民兵连部,消防所,公安所,敬老院,菜市场还有小岗学校等。农业发展也渐趋机械化、规模化。

小岗村将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厂”三步走发展思路和“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小岗村(胡锦涛提出)的建设目标,实施“4551”工程。具体产业发展定位就是以GLG产业园、从玉菜业等企业为龙头,宝迪公司原种猪养殖为带动,形成种植养殖循环经济链;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支柱,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以红色旅游为带动,加强文化建设,繁荣第三产业,构建生态和谐文明新小岗。我们将始终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来促进发展,附带发展特色旅游业,像农家乐、采摘园等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我们认为小岗村先进的发展思路具有创新性,它针对性的契合了小岗村的特点,是为小岗村量体裁衣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快一点5年10年,慢一点20年,小岗一定会发展成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

五、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我们曾在马路边看到前方1100米大学生创业园的标志牌,可我们沿路找去也没有看到蘑菇大棚,只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园的牌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大学生创业园是沈浩2006年引进的,想要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小岗村农民的生产创造积极性,进而带动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因为大学生更有创新能力、创造性,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资料,有助于帮助打破小农的局限性。06、07年收回成本并且实现盈利,08年由于雪灾,国家补贴了一部分,09年,由于当时制作的蘑菇大棚使用寿命只有3年,就拆除了,所以我们现在见不到大学生创业园了。那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1、对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尝试,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对他们来说只要迈出这一步,他们就成功了。

2、从经济角度考虑,实际上,蘑菇大棚是盈利的。

3、大学生创业园对小岗村的发展起了探索作用,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园也有失败之处,1、蘑菇大棚在第四个年头就被拆除了,说明它在技术上不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创业园没有与小岗村其他产业形成循环促进链,就没有扎稳脚跟。

3、没能够不断的吸引大学生来进行有意义的创业,它只是一个没有通过考验存活下来的尝试。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小岗村村菜市场名存实亡,成了摆设,村的规模扩大了,可村民数量不足又难以集聚,这样就难以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失去了方便村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建议划分居民区、农业区与工业区,集聚村民。政府引导小岗村农产品商品化,出台鼓励措施鼓励村民使用菜市场。

2、红色旅游业产业链发展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掘出小岗村名村的优势。首先,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不完全,景点项目少,包装粗糙没有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建议多开发一些开发有趣有意义的景点,认真挖掘其闪光点。其次,旅游业发展不健全,景点没能带动餐饮业、娱乐业充分发展。现在小岗村的饮食条件很不好,并缺乏娱乐设施,而农家乐葡萄园采摘也缺乏应有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变相为小规模的买卖葡萄,实应开发形成当地特色饮食与娱乐设施并规模化建设采摘园,将重点放在采摘乐上。再三,小岗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管理,一部分已遭破坏。建议做好管理。

3、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当地采用地下水通过管道流入农田的方案为农民增收,可我等亲见清洁的水肆意的在荒田中喷灌,着实心疼。小岗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注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浪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这个方面,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管理不规范、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严重浪费。

4、,凤阳县地处滁州蚌埠交界处,小岗村地处偏僻,不能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难以带动小岗村交通、经济、文化的飞跃。蚌埠市是交通枢纽,建议将凤阳县划入蚌埠市,这样可以带动凤阳的发展。所谓山高皇帝远,凤阳远离滁州市,使得其有心却无力顾及,若将凤阳划归蚌埠,凤阳与蚌埠的临近将促使小岗村再发展。

第三篇: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唐智慧(政法管理系13级法律事务一班)

摘 要 本文以2014年12月6日至7日,随思政部老师去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为线索,通过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具体描述了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

关键词: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纪念馆 红手印 改革 正文

2014年12月6日,第一次踏上了小岗村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诞生、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因此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感想

(一)、奉公无私,情系小岗

“两人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的前言,也是沈浩同志兢兢业业六年的真实写照。

2004年,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沈浩同志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3年。此时的小岗虽然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的名声在外,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刚上任的头两个月里,他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与每一位村民促膝长谈,谈的话题只有一个小岗只有发展才能富裕。沈浩同志为小岗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小岗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并没有采取招标的方式,而是发动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按劳分酬,既省了钱又凝聚了全村人的心。沈浩同志也天天扎在工地里,与村民们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没有一丁点儿的官架子,而这条路就是后来的“友谊大道”。通过这件事小岗人的心里有了数,这个书记是真心来为小岗办实事的!

春去秋来,转眼间沈浩的任期满了,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又聚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的集聚不是为了别的,他们要把沈浩留下。几天后,一张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一个中国农民最质朴的情感呢?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他低头沉默,家有牵挂的老母妻女,然而他还是做出了留下的抉择。98个红手印,牵住了他的心„„

(二)、干事创业,生死相依

在第二个任期内,沈浩凭借着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以及财经专业毕业和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带领小岗村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新小岗,在深化改革展翅高飞,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名村"荣誉称号。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沈浩来到小岗之初的三倍。

2009年秋,眼看着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快到了,小岗人又坐不住了。沈浩同志这样对满心焦虑的村民们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9月24日,小岗村村民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这一次的红手印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

一语成谶,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太累了,太累了,他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小岗村哀云笼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张“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这一次他们请求将他们的亲人——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同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写的: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三)、学习榜样,反省自身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沈浩精神,那么学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践行沈浩精神呢?沈浩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那满是红手印的请愿书,代表了群众最高的褒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坐落小岗,小岗旧貌换新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小岗人仍忘不了心心念念的好书记——沈浩,泪水已然不足以寄托对群众贴心人的深深怀念,唯有沿着榜样未竟的事业方向,努力奋斗,才是对榜样最好的致敬。

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扎实学好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现今,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早已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学习沈浩精神,就一定要学习沈浩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还是依靠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的实干精神,绝不浪费父母任何一分血汗钱。六年的时间,沈浩改变的不仅仅是小岗村的经济面貌,改变的还有当地人陈旧的思想,这几年里小岗先后引进了一批现代化模式的大型企业,带动了小岗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在学习沈浩精神的同时,还要不忘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作为有着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的基础作用,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断锻造自己成为优秀的生力军!

二、大包干纪念馆感想

(一)、敢为天下先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去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是一首传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凤阳花鼓词,也是那个年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凤阳现在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地方,但凤阳被大家熟知,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其二是解放前讨饭出了名;其三是包产到户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当年大包干的生死契约,鲜红的十八个红手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年按下这十八个手印的人,是在拿生命做赌注,由于大包干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邻村的村民疑惑、检举,公社进行批评,勒令合并,还暂扣了分配给小岗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十八位村民担惊受怕。1979年是小岗农村改革最关键、最艰苦的一年,前有多个中央文件明令禁止“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后有春耕农时的不待,滁县地委给大包干报户口,省委批准干三年,才让小岗人悬着的心稍稍放松。

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大包干从此有了全国的“户口”。1981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大包干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肯定,紧接着的1982年1月1日,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从小岗开始,吹绿了整个神州大地!

(二)、与时俱进,不断向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如今的凤阳花鼓歌早已不是当年的讨饭谣了,而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曲了。如今的小岗村推动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

首先,明确了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紧接着,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基础上,小岗村村集体为全村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新型合作医疗;农作物和家庭财产等四项保险,建立起了小岗村教育教学奖励、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创新发展奖励等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小岗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举办春节联欢会和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文明户评选;成立锣鼓队、花鼓队等村民文艺队伍,经常组织村民开展集体舞、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三)、抢抓机遇、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 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充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然后,大量乡镇企业出现,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和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开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拥有八亿农村人口,“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语 小岗村,一个普通而又非凡的中国农村,普通是因为它只是千万个中国农村中的一个,非凡是因为它用四纸红手印书写了一段传奇。农民的选择,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动力。大包干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责、权、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中国农业徘徊不前的局面。沈浩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人艰苦奋斗、扎根基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行宇.欢迎您来小岗村.中国小岗村,2014-12-16.[2] 张严平、王圣志、周立民.《永远的红手印》.党建.2010(0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四篇: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中盐安徽盐化集团组织干部员工

学习沈浩和小岗村精神

6月1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集团总部组织人员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那种勇于改革创新并对全国农村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岗村精神”; 学习和弘扬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沈浩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首先参观了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聆听了工作人员对小岗村30多年来创举历程的详细介绍。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手印,创造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则通过《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等,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观完了“大包干”纪念馆,一行人径直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内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以及实物真实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以说是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短暂的小岗之行,大家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小岗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要把小岗村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新形势变化,不断探索盐化工企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机遇;同时,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高尚品德。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为集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赴凤阳小岗村实地考察教学活动

赴凤阳小岗村实地考察教学活动

2012年4月8日,滁州学院53名同学赴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那种勇于改革创新并对全国农村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岗村精神”,学习和弘扬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沈浩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首先,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聆听了讲解员对小岗村3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的红手印,创造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则通过《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等,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观完“大包干”纪念馆,回望入口处按着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不禁深受触动:“18位农民以托孤形式签下的生死契约让我想到,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永不过时。”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小岗人解决了温饱,也是凭着这种精神,沈浩带领小岗村人,走出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境。带着崇敬,大家来到了沈浩同志的墓地。由于正在新建,队员们并未停留太久,只是庄严的注目,一些队员默默地留下了热泪。

接着,我们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进入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14个鲜红的大字“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这是胡锦涛对沈浩同志说的话。是的,简单的语言却是对他最大的肯定。虽早已学习过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但今天实地参观他的住所,队员们还是感动得流下眼泪。陈列室内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以及实物真实的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沈浩同志可谓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沈浩同志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从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干实事,赢民心。门上那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联道出了他为民服务的精神,他因此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是无声的褒奖。紧接着,队员们观看了纪录片。短短的18分钟,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动情处,大家留下了泪水。为这位好干部感到自豪与骄傲。沈浩同志生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通过认真观看沈浩同志纪录片,大家一致认为,沈浩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扎根基层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是当之无愧的楷模。参观结束后,走在沈浩生前主张修建的快速通道上,摩托车、小轿车不时疾驰而过,新民房、大企业等不断跳入眼帘。“去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听到如此解说,大家感叹道,30多年前“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只能在纪念馆才能见到了。

短暂的小岗之行,大家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切实发扬“小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无私奉献,严于律己,舍己为公的高尚品德。

文学与传媒学院

凌乱

下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蓬莱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XX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今年暑假,我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开......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范文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2010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这......

    暑期小分队社会实践总结

    一阵凉雨敲响了开学的钟声,我踏着轻松的脚步来到学校。暑假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也结束了。还好我们是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的暑期的社会实践,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实践报告

    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实践报告实践人员:王昭远 穆青 党绍伟 赵彦龙 魏郁材 马宁孙华放 李凤波 范大伟 王进元 董晓亮 程磊田晓南 张常欢 佟磊 薛胜群 王新硕 赵现朋李......

    地理信息系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赴合肥GIS就业调查团队调研报告 调查人:2010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19人。 调查时间: 2011年7月6日—2011年7月12日。 调查地点: 安徽省测绘院,合肥迈普德康信息有......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总结

    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虽然五天不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了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感动。生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中,孰不知外界......

    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总结稿

    从7月2日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的成员走进素有“全国百强县”之美誉的台州温岭,进行为期7天的暑期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关注台州经济民生,践行全......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总结报告(推荐5篇)

    XX年年7月7日,在学院领导陆国平院长、岳泳书记、学生工作处张延丽书记的带领和欢送下,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由丁建荣、郭春华、黄吕晶、季红岗、吴金山、吴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