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安徽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
2013年安徽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
获奖人员和单位名单
一等奖
序号市、县姓名所在学校
1芜湖市徐大志安师大附小
2淮南市张东升洞山中学
3阜阳市阮舒群太和县三中附小
4淮南市陈艳艳花家湖学校
5合肥市沈炜和平小学大兴分校
6淮北市孙莹玥淮北市黎苑小学
7黄山市吴兵歙县桂林中心学校
8芜湖市杜文明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
9淮北市陈孝辉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
10蚌埠市沈思飞五河县实验小学
二等奖
序号市、县姓名所在学校
1宿州市李晓静砀山实验小学
2马鞍山赵俭含山县铜闸中心小学
3蚌埠市杨静刘集镇姚庄小学
4芜湖市蒋茗芜湖市赭山小学
5合肥市朱君梅莲花小学
6淮南市葛文磊龙湖中学民生校区
7蚌埠市许莉一实小
8六安市汪俊城北南校
9合肥市章明潜山路学校
10淮北市杨志平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
11蚌埠市高莹馨三 实 小
12蚌埠市王慧娟经开区慕远学校
13宣城市周国红绩溪县桂枝小学
14马鞍山张文刚铜闸中心学校
15合肥市李长育朝霞小学
16阜阳市赵明阜南县第七小学
17安庆市张增水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学校
18滁州市陈德建滁州市紫薇小学19宣城市金尚木宣城市第五小学 三等奖
序号市、县姓名所 在 学 校1滁州市张成功全椒江海小学2铜陵市陈际玉师范附小
3亳州市袁强谯城区青云中学小学4芜湖市丁利霞芜湖市育红小学5马鞍山张迎春雨山区山南小学6淮南市吴晓婕淮师附小
7铜陵市王晓尧金口岭小学
8安庆市张慧平大观区皖河中心学校9阜阳市陈静颍泉区闻集小学10铜陵市赵晓燕建安小学
11蚌埠市孟扬一实小
12安庆市于晓辉迎江区双莲寺小学13淮北市笪波玲淮北市实验小学14马鞍山陆友祥花山区新工房小学15芜湖市张团花芜湖县湾址二小16滁州市熊富宝来安县实验小学17六安市江翠珍城关小学
18六安市王增芝桃溪镇三沟小学19安庆市胡婷婷开发区舒巷小学
20黄山市张巍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21黄山市金志恒黄山市实验小学22安庆市焦士雄迎江区华中路一小23宿州市祁玉法埇桥区马场小学24亳州市吕小芳亳州师专附小25六安市谢勇青城关三小
26亳州市陈堃涡阳县城关四小27六安市张登傲城关二小
28广德县杨世琴广德县花鼓小学
实验操作单项奖
名次市、县姓名所在学校
第1名蚌埠市沈思飞五河县实验小学第2名淮南市张东升洞山中学第3名芜湖市徐大志安师大附小 优秀组织奖
合肥市教育局
蚌埠市教育局
淮南市教育局
芜湖市教育局
铜陵市教育局
宿州市教育局
安庆市教育局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演讲稿
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信息技术老师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随着21世纪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也将成为推进学校现代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对现代教育媒体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所以,要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成为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力军,就必须具备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合作创新的能力等素质。下面我将具体谈谈这三方面的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端正职业思想,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爱心,还有一颗干好工作的信心。当然,更要以极大的热情投人到这项事业上,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全心全意、热情周到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尊重、信任、期待他人共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其次,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能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所有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性认识,勇于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路。
二、专业知识素质
1.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必需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管理等基本知识,以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树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
2.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在理论上刻苦钻研学科知识,又要通晓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使用技术及教育教学的方法,还要了解中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现状及趋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小学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此外,信息技术教育正在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不仅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人文背景也迅速扩展,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掌握社会学、哲学、写作、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创新的能力素质
目前很多小学的现代教育系统规模较小,并且存在各种关系和矛盾,信息技术教师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从现有条件出发,本着既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又注重求新的原则,尽可能帮助学科教师准备他们需要的设备和教材,无法满足教师需要的,应作出合理的解释,使他们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他们重新设计方案、选择媒体,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发展和进步。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要善于吸收新观念、新经验、新方法,促进教育与先进科技的接轨;要多渠道地接触新信息、新技术,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结合实际扩展新思路,提出新方案、新办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更好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刚才所说的,还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现在起,我们只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未来充满魅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基础教育,担负着儿童科学启蒙的重任。小学科学实验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不仅能使儿童有效的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爱好,使儿童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下面仅就自己的实验教学工作谈几点心得:
一、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环境对人的意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在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注意到了环境育人这一因素,把实验室布置的就如同科学的殿堂:黑板上也贴着:“探究、发现、创新”六个大字,墙上挂着中外科学家的巨幅画像,及实验规则和方法。后面的墙上挂着巨大的展板,上面有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的画面,有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巨幅画像。四壁洁白如雪,实验器材摆放整齐,一尘不染-----,这样的环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发着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加强仪器管理,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
只有把教具分类清楚的摆放在教学仪器柜里,才能用时快速地找到,高效地服务于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我把我校的数学、科学类教具按照《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顺序从一号柜往后依次摆放,同一柜教具按“小件在前、大件在后、左低右高”,上下层教具按“小件在上,大件在下,轻件在上,重件在下”的规则作近距离的调整,再填写标签贴在仪器柜的每一个层次的左上角。教具这样摆放,既美观大方,又可以快速地找到。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资料建立保存工作,为课程改革打基础。建立好各个实验教学的资料,把以往实验教学中的各种表册保存起来,作为今后实验教学的参考资料,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为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为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学期初我都及时制定《小学科学实验计划》、《各年级实验目录》、《实验室工作计划》等十几种计划和安排,然后实验教师、科学教师共同研究,填写实验准备报告,科学教师填写周实验计划并提前一周交给我,我根据以上表册做各项准
备工作。做分组实验的时候,每个小组有一名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课后实验教师、科学教师共同填写实验登记表。
以上各种资料学习终结时装入档案盒中,放在资料柜里,妥善保管,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四、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受经济条件制约,现有教具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动手,自制教具。
多年来我自制了“风的形成演示箱”,“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瓶”,“空气热胀冷缩演示瓶”,“二氧化碳制取瓶”等40多种教具,发动学生自制“反冲现象实验器”200多件,弥补了学校现有教具的不足。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更上一层楼。
小学自然教材十二册第十四课《日食和月食》,由于所介绍的知识和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难涉及,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虽然“三球仪”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但是它很难反映其现象。我在教学中运用Flash6.0制作了一个CA1课件,清晰、动态地展示了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及成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每一个科学实验
1、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1)填好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两天,将通知单交给实验员准备仪器用品;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员准备仪器用品。
(2)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与用品。有的实验用品仪器室里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因地制宜选取或自制。例如,“风的形成演示箱”,就可以用饮料瓶自制。
(3)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只有恰当的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日食和月食的实验,利用三球仪来演示,就没有利用Flash6.0CA1课件演示的效果好。
(4)每一个实验在课前都要试做,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二氧化碳有灭火作用”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倒二氧化碳蜡烛即熄的现象,这就要找出原因,反复实验,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再如,“氧气助燃”的实验。烧红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实验很难成功,这就要向学生说明原因。以免临堂失措。
2、实验之中要正确引导启发
(1)实验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组织学生探究实验的结论,使科学结论形成书面语言。
(3)指导学生填好实验报告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4)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单,搞好点评,按年级保存。
3、每次实验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出改进方案,以便提高以后的实验水平。并将反思形成书面材料保存起来,以备后用。
七、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在我们农村小学,近几年实验教学虽有所发展,但在一些小学,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实验条件还很差,实验室和仪器室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利用起来,造成了有的小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验课。另外有的科学教师的素质也不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自然教师。这势必给实验教学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使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培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施实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之,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我们有竞业精神,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就能把实验教学搞好。
第四篇:教师基本功竞赛心得体会
教师基本功竞赛心得体会
董锦虹
教师基本功竞赛已经圆满的结束了。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各项基本功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整体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虽然比赛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当接到参加基本功竞赛这个通知时,我既兴奋又无措。兴奋的是又有一次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无措的是这次基本功竞赛包括美术、弹唱、舞蹈、讲故事。我的弹唱、讲故事是我的强项,但是美术、舞蹈是弱项。我该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呢?尤其是舞蹈,自己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又不是很好,常常做几个简单的动作都会累的气喘吁吁。为了增加自己体质,把舞蹈跳的更灵活,我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并自己跟电视学习。认真揣摩每一个动作。包括表情、眼神。初赛时,我选择的舞动曲目不符合要求,我又更换了一个难度更大的舞蹈“妞妞上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表现一个6岁儿童舞蹈的乖巧、灵活呢?我加大动作幅度、使自己表情更加丰富。这样的训练几乎是残酷的。我每次完成一遍这短短的三分钟舞蹈,都会感觉心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在训练的过程中,我想过要放弃。但是我觉得一个成熟的教师不但要在顺境时充满热情,也要在逆境中不丧失希望。这样才能更好地磨练自己的意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能很好地完成这个舞蹈,并在决赛中表现得很出色。
在美术这方面中,我平时绘画水平就不是很突出,我怎么能更好突破自我呢?我想了很多绘画方式,也画了很多作品,但自己看了这些画都不满意,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我们的教学王主任帮助了我,她帮我选择了剪贴画,这样能掩饰自己绘画、涂色能力的薄弱。而且纸贴画颜色鲜艳,更富儿童特色。这样,我开始练习,有时练习到忘记了下班,忘记了吃饭。通过这次纸贴画练习,使我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突破自己。看着自己的作品,觉得很满意,也觉得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在比赛结束后,所有的选手的美术作品都参展在墙上,我看到了其他老师的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让我大开眼界,她们能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如树皮、环保袋、泡沫垫等,形式极为新颖,使我感到我与他们的差距还很大。让我更加知道我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要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迈进。
这次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热情依然存在,我要把我的专业水平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鉴赏水平,使我和孩子们共同进步。
第五篇:安徽省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
安徽省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英语翻译: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2018(Anhui Division)赛项组别:本科组(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仅限高职、高专学生参加)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省数学会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委员: 汤仲胜
梁祥君 陈发来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朱士信 委员:
杨周旺
王新茂 焦贤发 陈华友 鲍炎红 郭大伟 何道江 王凯
侯为根 杨桂元 朱家明 殷志祥 许峰
闵杰
刘家保 王传玉 乔宗敏 邱国新 伍代勇 张海
盛兴平吴正飞 黄保军 周本达 马松林 魏章志 汪宏建 张迎秋 蒋诗泉 张林松 甘犬财 许新琨 王金山 袁俊华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皖西学院 巢湖学院 宿州学院 黄山学院 蚌埠学院 铜陵学院 合肥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海军士官学校
(二)专家委员会 杨周旺
焦贤发 陈华友 郭大伟 杨桂元 殷志祥 刘家保 王传玉 伍代勇 甘犬财 王金山 袁俊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海军士官学校
(三)秘书组 王新茂 黄学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三、竞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四、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 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
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
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五、竞赛方式
2018年竞赛时间为9月13日20时至9月16日20时。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
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
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六、竞赛流程(1)报名时间截止2018年9月10日20时。参赛学校登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系统(http://cumcm.cnki.net),注册学校账户,审核参赛队账户,填写相关信息。安徽赛区组委会将根据此信息,为各参赛队产生安徽赛区评阅系统的账户。
(2)赛题将于2018年9月13日20时在相关网站上公布。所有参赛队必须按照全国组委会的要求,向全国组委会提交竞赛论文及其支撑材料的电子版。所有参赛队也必须登录安徽数学建模网站,在2018年9月16日20时前向赛区组委会上传竞赛论文及其支撑材料的电子版。
上传给全国组委会的文件与上传给赛区组委会的文件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并且不得包含任何可能泄露参赛队身份的信息。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对于论文的内容、格式等均有严格的要求。
(3)竞赛结束后,安徽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对收到的参赛论文进行网络初评,从中评选出安徽省一、二、三等奖;并对获得安徽省一等奖的参赛队进行复评面试,挑选优秀论文送全国组委会评阅。
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从各赛区推荐的优秀论文中评选出全国一、二等奖。
七、竞赛试题
竞赛试题由全国组委会负责命制。根据竞赛章程的规定,赛题一般应来自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学过普通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但又有较大的余地,供参赛者在三天内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且一般要用计算机得到结果。
八、竞赛规则
详见附件《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工作规范》。
九、成绩评定
安徽赛区的成绩评定分为初评和复评。在初评中,每篇论文被计算机系统随机分配给其他学校的五位评委评阅,评委打分的均值即为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赛区组委会将按照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评选赛区奖项。
获得赛区一等奖的论文将参加复评面试。在复评中,每组有五位评委对参赛论文打分,并回避本校参赛队,评委打分的均值即为参赛论文的复评成绩。赛区组委会将按照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和复评成绩的加权平均,并按照全国组委会的参赛规则,挑选论文送全国组委会。
十、奖项设定
赛区组委会按照实际参赛队数的约10%、20%、30%设立赛区一、二、三等奖,并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由安徽省教育厅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奖不超过参赛学校数的20%,有严重违规行为的参赛学校取消评奖资格。
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给赛区一等奖论文的指导教师个人,指导教师必须在报名时明确,不能署名多位指导教师,也不能署名教练组等。
十一、申诉与仲裁
赛区组委会不接受任何关于重新评阅论文、调整论文分数、更改 获奖等级的申诉。
如果有参赛队、指导教师、参赛学校、赛区评委在本次竞赛活动中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向赛区组委会实名举报。专家委员会将依据事实证据仲裁被举报的违规行为是否成立,并依据参赛规则对相关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对于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
如果有个人或组织认为赛区组委会或其成员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请向相关主管部门或国家机关实名举报。
十二、赛项安全
各参赛学校要给离开学校驻地去外地参加现场竞赛的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集体购买保险,保证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
十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新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管理科研楼12-05室,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电话63607565,邮箱xinmao@ustc.edu.cn。
赛区组委会网址:http://mcm.ustc.edu.cn/ahmcm 全国组委会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ki.net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
第一条 总则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第二条 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第三条 竞赛形式、规则和纪律
1.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2.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一般在某个周末前后的三天内举行。
3.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4.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5.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6.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第四条 组织形式
1.竞赛主办方设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2.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应至少有6所院校的20个队参加。邻近的省可以合并成立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发动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3.设立组织工作优秀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赛区组委会,以参赛校数和队数、征题的数量和质量、无违纪现象、评阅工作的质量、结合本赛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与全国组委会的配合等为主要标准。
第五条 评奖办法
1.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本赛区的一等、二等奖(也可增设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凡完成合格答卷者可获得成功参赛证书。
2.各赛区组委会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数量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组委会。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按统一标准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二等奖。
3.全国与各赛区的一、二等奖均颁发获奖证书。
4.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
第六条 异议期制度
1.全国(或各赛区)获奖名单公布之日起的两个星期内,任何个人和单位可以提出异议,由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负责受理。
2.受理异议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章程的行为,包括竞赛期间教师参与、队员与他人讨论,不公正的评阅等。对于要求将答卷复评以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特殊情况可先经各赛区组委会审核后,由各赛区组委会报全国组委会核查。
3.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加盖公章。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保密。
4.与受理异议有关的学校管理部门,有责任协助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应在异议期结束后两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第七条 经费
1.参赛队所在学校向所在赛区组委会交纳参赛费。2.赛区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交纳一定数额的经费。3.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资助。4.社会各界的资助。
第八条 解释与修改
本章程从2014年开始执行,其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
(2018年3月4日修订稿)
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和竞赛活动的实践,为了促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障竞赛的公正公平,特制订本规则。
1、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所签署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中的各项承诺。对违反承诺及不符合《章程》和《规范》要求的论文,将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2、参赛学校有责任结合本校的学风建设,敦促和指导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严格遵守竞赛纪律,支持和配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
3、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并有责任敦促和指导参赛学生严格遵守竞赛纪律。但指导教师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包括不得向同学解释赛题或提供选题、解题建议,不得为同学提供资料,不得为同学修改论文或提供修改建议等),否则一律按违反纪律处理。对出现违纪行为的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全国组委会两年内将不受理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本竞赛的报名申请。
4、参赛论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其他任何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否则视为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竞赛纪律,相应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5、抄袭是严重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有抄袭行为的参赛队在全国和赛区评阅时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及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否则也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严重违纪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6、各赛区评阅专家组和全国评阅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章程》和《规范》要求对违纪行为把关,并将发现的违纪行为分别书面报告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由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对专家组的报告和其他渠道反映的违纪情况作出最终决定。对于查处违纪行为高度负责的赛区,全国组委会将予以表彰,在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时优先考虑;对于查处违纪行为严重不负责任的赛区,将按一定比例缩减下一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
7、对严重、典型的违纪行为,全国组委会(或赛区组委会)将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公开通报批评。所属学校须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关处分,并提出整改方案。
8、全国组委会将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机构在规范赛风赛纪方面加强合作,相互通报参赛队、指导教师及有关学校的违纪情况。
9、本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工作规范
(2017年修订稿)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促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赛区评阅工作的质量和公正、公平性,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竞赛活动的现状,针对赛区的评阅工作实际制订本规范。
一、评阅组的组成
第一条,赛区评阅组(以下简称评阅组)的评委由赛区组委会聘请,所有评委都是受聘于赛区组委会,不代表所属学校参加评阅工作。
第二条,评委应该是数学建模方面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的专家,必须具有数学建模教学或相关研究方面的经历。条件允许时应鼓励有经验的竞赛指导教师参加评阅工作。评委可以来自本赛区,也可以来自本赛区以外。
第三条,评阅组的总人数应根据评阅论文的总份数由赛区组委会确定。第四条,根据需要,评阅组可以按竞赛题目分为若干个评阅小组。除全国组委会、赛区组委会及其专家组成员和当年的赛题命题人外,每个评阅小组中来自同一学校的评委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1人。
第五条,评阅组(或小组)设组长1名,可根据需要设副组长1-2名。组长、副组长一般应由不直接参与竞赛指导工作的评委担任。
第六条,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赛区可联合组织评阅。联合评阅工作的具体流程由参加联合评阅的赛区组委会参照本规范的各条款经过充分协商后确定。
二、评阅前的准备
第七条,赛区评阅工作由评阅组(或小组)在赛区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条,在竞赛结束以后,赛区组委会应组织人员对所有的参赛论文进行随机编号处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编号后的论文不能有显示参赛学校和参赛者身份的任何信息。
第九条,评阅严格实行回避制度,按照一定程序将论文随机分配给评委评阅,使每位评委不能评阅所属学校的参赛论文。
第十条,评阅组(或小组)在正式评阅前,组长负责组织所有评委对赛题、评阅要点和可能的解题思路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的评阅细则。为了保证评阅质量,可以先组织评委试评阅若干篇论文,对评阅细则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再开始正式评阅。所有评委应按统一的评阅细则进行评阅。
三、评阅的过程
第十一条,评阅过程应保证有充分的实际评阅时间。实际评阅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2天。
第十二条,在保证公平、公正和评阅质量的前提下,评阅形式可以采用纸质版论文评阅或采用电子版论文评阅,也可以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评阅。
第十三条,每篇论文应由至少3位评委独立评阅。评委不得随意翻阅不属于 自己评阅的论文,不得干扰其他评委的评阅工作。
第十四条,当评委对同一篇论文的评阅结果分歧较大时,评阅组(或小组)应以适当的形式组织复议,尽量消除误判以及因个人评分习惯不同所引起的误差。
第十五条,评阅组(或小组)应注意发现有突出创新点、但从全面衡量达不到申报全国奖水平的论文,提交由评阅组长签名的报告,交赛区组委会处理(参见附件1)。
第十六条,评阅组(或小组)在评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有抄袭或剽窃及雷同嫌疑的论文进行查证和认定,并做好记录上报赛区组委会。
四、评阅结果的确定
第十七条,评阅组(或小组)将评阅的初步结果提交给赛区组委会,由赛区组委会最终确定本赛区的获奖结果(包括送全国评阅的论文)。
第十八条,赛区组委会在确定最终获奖结果前,应组织本赛区的面试(答辩)工作,其范围和方式由赛区组委会决定。
第十九条,赛区组委会在确定报送全国评阅论文时,每个组别(本科组、专科组)同一所学校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不能超过10篇,其中申报一等奖的论文不能超过5篇。
第二十条,赛区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数量不能超过全国组委会分配给所属赛区的数量(参见附件2)。
第二十一条,对于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赛区组委会要按照全国组委会的统一要求进行编号并将编号信息表完整准确地录入网上系统,同时打印盖章后连同纸质版论文一起报送全国组委会。
五、论文相似度的查证
第二十二条,赛区组委会应认真组织对本赛区参赛论文的相似度查证工作。第二十三条,经相关系统查验相似度超过一定标准的论文,原则上不能报送全国评阅(参见附件3)。
六、本规范的实施与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由赛区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组委会监督指导。第二十五条,不能全面执行本规范的赛区组委会,须在评阅开始两周前书面向全国组委会说明原因,并得到全国组委会的认可。否则,该赛区组委会将不能参加当年优秀组织工作奖的评选,并且下一年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将减少10%~20%。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附件1:关于突出创新点论文的发现和认定
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国组委会允许赛区组委会在按照比例(参见附件2)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之外,对确有突出创新点的论文,由评阅组长签署意 见,说明该论文的突出创新点所在,及从全面衡量达不到申报全国奖水平的原因,由赛区组委会与按照比例申报的论文一起送交全国评阅,每个赛区每年每题最多报送一篇。
附件2:赛区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确定方式
(1)首先计算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该基数与该赛区报名参赛队数(简称报名队数)的关系如下:报名队数不超过2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12%;报名队数超过200但不超过5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10%;报名队数超过500但不超过8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8%;报名队数超过8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5%。
(2)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 = 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 * 2300 / 所有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之和(如果据此计算的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小于6,则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按6处理)。
(3)每篇送全国评阅论文应明确是申报一等奖或是二等奖;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中,申报一等奖的数量不超过40%。说明:
(1)上述报名参赛队数和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是指本科组和专科组的总数。(2)在全国评阅论文时,赛区申报全国二等奖的论文原则上不推荐获全国一等奖(特殊情况由全国评阅专家组讨论决定)。附件3:关于参赛论文相似度查证的原则
针对目前使用的超星(大雅)查重系统和同方(知网)查重系统的文献库相似度,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自建库相似度的查验情况,对相似度较高的参赛论文的处理原则如下:(1)三个相似度中任何一个大于等于25%的参赛论文,原则上不能报送全国评阅;如果要报送全国评阅,赛区组委会应该在报送时给出说明意见。(2)赛区组委会可以根据本赛区论文相似度查验的结果,确定不报送全国评阅、不进行赛区评阅和需要进行违纪处理的参赛论文的具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