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2: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加入时间:2010-7-5 9:33:38点击:1233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其间,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夏庄、姜庄、柏城、柴沟、井沟等镇小城镇建设的有关现场,召开了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部门负责同志,部分镇政府负责同志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通过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等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和整体实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全市城镇化率已达到50.8%,夏庄镇成为全国重点镇,柴沟镇、姜庄镇、柏城镇成为省级中心镇。2009年,我市被评为潍坊市小城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专门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小城镇建设的统一组织、规划和调度工作;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市规划、建设、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能,主动服务,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检查考核。市政府制定出台了《2010年城镇环境建设考核办法》,从村镇规划、镇区建设、镇区管理、投融资平台建设、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考核,调动了各镇抓好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以重点帮扶促均衡发展。今年市委提出了“四面八方,内外联动,提升井沟”的工作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部门帮扶等措施,使井沟镇小城镇建设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着眼长远,注重规划,科学把握了小城镇发展定位。市政府积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调整了《高密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聘请了省、潍坊市设计院等单位精心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全市7个镇的总体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并于去年9月份进行了专家会审。其中,夏庄、柏城两个镇的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同时,还编制了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朝阳铁运物流园区、姜庄商品物流园区、咸家功能区产业布局规划,逐步构建了城区、城郊镇、一般镇、中心村分层推进的城镇发展体系,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完善。

(三)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增强了小城镇建设活力。各镇立足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注重引进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柏城镇以建设宜居城镇为定位,坚持西部工业园区、中部商贸服务区、东部胶河两岸生态旅游居住区、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四大板块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三化互动,镇村一体、文化聚力、生态和谐的小城镇建设之路。夏庄镇在建成集农产品、食品出口加工、纺织铸造、化工等项目为一体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重点

推进了孚日仓储、晟绮保税、高农仓储、金云达物流四个物流项目建设。大牟家镇投资1000万元,在原大牟家集贸市场前规划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建材市场。柴沟镇以镇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新建商贸城为依托,引进了多家超市、连锁店,形成了镇村一体的商贸服务网络,全镇工商业户达到2000余家。

(四)集约用地,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区建设跨入了新阶段。集中居住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为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适当调整行政村(居)规模的意见,成立了行政村(居)规模调整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各镇迅速行动,按照人口适度集中、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产业聚集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思路,在城乡结合部、被撤并镇原镇区、中心村规划了集中居住区。姜庄镇通过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方式开工建设了山丰新村,该项目竣工后,既可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流量指标95.77亩,又可让148户村民住上宽敞宜人的新居,该项目成为我市通过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方式实施迁村并点、整村搬迁的示范点。目前全市规划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区工程17处,总建筑面积245.87万平方米。姜庄镇还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在镇区开工建设了集超市、幼儿园、餐饮、健身会所于一体的金达国际馨园,总投资1亿元,占地8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扎实有序进行。

(五)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提升了小城镇建设品味。各镇积极推行小城镇精益化管理,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市场管理、绿化管理、卫生保洁等队伍,实行定人、定路段、定消耗、定报酬、定责任的“五定”责任制,加强了对小城镇卫生保洁、道路绿化管理。借鉴城区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做法,在各镇设立了执法中队,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搞好镇区日常监管,重点整治镇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了镇区建设管理秩序,巩固了小城镇建设成果。柏城镇为打造精品宜居城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成立了40人的综合执法队伍,实施统一执法,对乱摆、乱建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招标组成65人的专业保洁队伍,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设立绿化管理办公室,负责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的日常维护,初步实现了城镇管理精益化、制度化、常态化、责任化。

二、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迅速,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对小城镇建设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明晰,缺乏连续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学习不够;小城镇建设思路不开阔,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对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社区建设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研究不深,缺乏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客观条件,对小城镇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甚至存在畏难发愁情绪,造成工作被动。个别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领导班子调整的影响,在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上缺乏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存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行政区划调整后,一些被撤并镇的原镇区还出现了功能弱化、建设停滞、管理放松等问题。

(二)规划执行不严格,建设标准偏低,小城镇建设品味不高。调查发现,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随意更改规划,甚至没有规划或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还比

较普遍。镇级工业园区一般是先建设后规划,缺少总体发展目标和统筹规划,致使园区建设格局、产业发展目标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相协调。有些重点建筑和标志性工程设计未经充分论证,缺乏灵气,品味不高。有的镇仍未走出低层次和沿路“走廊式”开发的建设模式,绿化、美化、亮化档次较低,且“马路经济”现象较为严重,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给城镇建设布局的调整带来较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综合服务功能低。有的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电、路、气、环卫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到位。道路系统和管网布置还不合理,商业、公寓、娱乐以及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服务水平不高。有的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节能环保意识不足,污水、垃圾处理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上缺乏素质过硬、功能健全的小城镇管理队伍和制度,导致小城镇综合治理能力弱,在镇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扔乱倒、占道经营、脏乱差等现象。

(四)融资能力弱,建设用地增量不足,制约因素比较突出。小城镇建设资金匮乏,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吸引社会投资机制。部分镇虽成立了投融资运营公司,但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小城镇建设受建设用地指标制约,许多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存量土地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特别是被撤并镇原镇区内的闲置房屋和土地分布零散,多呈“插花”状态,单宗开发利用价值不大,连片开发利用成本过高,存在闲置不用等问题。

三、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建议意见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有一条明晰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明晰的工作思路是打造现代化小城镇的基础所在。一是转变思想。要以潍坊市小城镇建设检查考核为契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农民延伸,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事来抓。要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加大对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植、扶持力度,以提升镇域经济实力;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项目,向建设生态环保小城镇迈进。二是明确目标。要以打造税收亿元镇为目标,以产业培育和集中居住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一园一场一区”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集聚功能和整体实力。三是把握重点。要积极实施合村并点和迁村并点工作,搞好试点,抓好典型,建设集中居住区,发展大社区、大组团,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在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方面,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具备条件的镇区要突破两层,增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升城镇品位。四是统筹兼顾。要统筹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社区建设现代化,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在加快镇区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被撤并镇原镇区的建设投入,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整体推进。

(二)要有一个科学的城镇规划。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一是统筹城乡规划。要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保证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科学确定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二是突出特

色。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地域、自然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工业、农业、商贸、文化、教育、生活、娱乐、水、电、路、气以及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以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功能。三是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规划监督管理,防止规划走形式,走过场,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非经法定程序批准,严禁随意调整规划。

(三)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推进小城镇的精益化管理是提升小城镇档次与品位的保证。一是建立综合执法管理体系。要明确镇政府在小城镇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与小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执法管理体系,创新小城镇管理模式,像管理城市一样,逐步实现城镇执法、环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市政管护等一体化管理。二是制订完善规章制度。要在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城镇管理实际,统一制订有关小城镇管理的相关办法或实施意见,以规范的小城镇管理方式,保障小城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强化教育引导。要在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城镇居民社会公德、城镇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城镇居民的城镇意识和文明水平。

(四)要有一种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目前,资金短缺是小城镇建设的“瓶颈”。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引进外资的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以大投入推动小城镇建设水平的大提升。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土地政府收益、农民征地补贴等方面,深入研究一些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镇级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引入市场机制。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小城镇,充分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民间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攀高门、进笼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五)要有一股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着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机制,将小城镇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小城镇建设。相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道路建设、公共设施配套、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主动服务,狠抓落实,切实解决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共同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工作合力。各镇也要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注意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2010年6月30日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贸易中心。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有力的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加快小城镇向城市化转型对广大农村、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靖边县东坑镇作为榆林市第一大镇,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积极进取打造 “西北蔬菜第一镇”。针对东坑镇农业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东坑镇管辖范围19个行政村和172个村小组。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5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68万亩,水地15万亩,3000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总人口45744人。

3.主要“一村一品”农业

初步形成了东胜村的拱棚蔬菜、毛团村的生猪养殖、陆家山白绒山羊养殖、三岔区五村委小杂粮种植,伊当湾夏洋芋种植,小桥畔奶牛良种繁育,黄家峁王伙场棚栽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专业种植。

4.主要企业

孕育华兴肉联厂、宝尔康绿色乳业有限公司,蔬菜脱水厂,远特沙漠矿泉水,康尔福荞麦方便面厂等22个私营企业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公路村村通,村级柏油路总长226千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幼儿园2个,共有幼儿506人;小学24个,在校学生1452人;初级中学1个,在校学生2417人。

医疗设施:医院1个,可容纳40位病人;村卫生站19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1个;保险机构2个,全民保险。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2个。

㈡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典范——伊当湾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伊当湾村位于靖边县东坑镇北2公里处,距青银高速公路3公里,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属风沙草滩区。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1020户,5029人,劳动力2100人。有耕地27000亩(全部为水地),林地7万亩。村内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覆盖率达到98%。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伊当湾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年来,加大了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生

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村人均水地达5亩。2006年全村马铃薯种植占耕地面积的60%,玉米种植占30%,蔬菜种植占10%。全村羊子存栏28000只,生猪存栏8000头。农业总产值达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3、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种植,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大面积种植夏马铃薯。2006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000亩(其中夏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00亩),人均种植马铃薯3亩,品种主要以优质脱毒紫花白为主,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达1800元。马铃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马铃薯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二、东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重复建设

部分大棚规划不合理,甚至在建设中拆除重新建设;产田规划前后矛盾,导致农民手忙脚乱。

2.管理机构效率差科技投入少

东坑镇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协会,分设了洋芋专业协会、蔬菜专业协会、羊子专业协会。但工作人员素质低在生产实际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不能很好的带农民治福。相关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低

3.财力匮乏制约农业的发展

科技兴农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单一的政府投资兴农很难有效发展当地成为蔬菜大镇。

4.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空帽子,形象工程存在。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6.信息闭塞

镇领导单靠外出引来少数定单,指导农民种植蔬菜,使得种植方向受到局限,不能适时适应市场,农民抗风险能力差。

三、东坑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规划取向要高瞻远瞩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制定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整个规划必须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保土管等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与市场流通,社会设施,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兼顾起来。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突出特色产业。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诸如城镇用地、功能分区及人口布局、规模,产业发展及空间安排,资源需求与配置,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整体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以便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然而作为农业大镇的东坑镇大部分村庄规划不合理,几乎没有形成集体居住的新农村,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科学务农、科技兴农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庄农业科技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务农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对一村一品中部分农民的培训,增加个别优秀农民到外地学习,实地考察的,与外界进行农业经验交流。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加快东坑镇发展步伐。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科研机构进驻东坑镇,争取科学试验田的进一步发展。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一村一品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一村一品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一村一品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东坑镇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东坑镇的经济实体,带动全镇的发展。

6.广开信息渠道合理引导产销

信息闭塞导致农民盲目种植,产品积压, 供求矛盾突出,不能适时适应多变的市场。政府应广开渠道,实地考察,寻求定单,通过互联网,农展会等多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给农民吃定心丸。

总之,在东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信息渠道建设,完善农业镇功能,把东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和督查工作。调查发现,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设计费最低需8万元,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鉴于此,应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以减少费用,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又突出小城镇特色,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

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协调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按城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1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平方米,改造旧房3.2万平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平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的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该镇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

××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政府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超前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始终着眼发展,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又不改变规划或降低标准。为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镇党委、政府还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到重庆、泸州、宜宾等地参观学习,为场镇规划布局提供超前的思维构想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是高水平设计。先后邀请××市建筑学院、××市设计室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设计,在立意上突出新、特、美、实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样后再付诸实施。今年新建、改建竣工的8幢楼房,都注重了立面造型新颖美观、滤布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改变了以往规划设计中“一般化、一溜齐、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高投入建设。仅今年1-11月,全镇共投入146万元资金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做文章。硬化场镇道路4200平方米,修下水道1120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花坛81个,新增绿化带1440平方米,全面改造了水电、通讯、电视及排污系统;大力加快“四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总投资55.7万元修建的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个垃圾处理场,预计明年初可以全部竣工。四是高标准把关。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工程,均发包给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镇党委、政府组织国土、建设等有关单位现场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二、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平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城镇建设,压滤机滤布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起“抓场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场镇建设和发展工业、农业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设、工商等乡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又将各项工程和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位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逗硬奖惩。

二是宣传到位。镇党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镇是我家,文明城镇靠大家”,“创建文明场镇就是抓经济发展”等口号,号召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创造优美的场镇环境;组织居民学习《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文明常识,加强“三德”和“三个主义”教育,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勤奋创业、爱镇爱家,有利于加快场镇建设的思想舆论氛围,加深了人们对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要求,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镇建设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6)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查范围:

包括镇规划区内的x个小镇,管辖x个行政村。

2.人口和资源基础资料:

镇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镇区建设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林地面积1亩。小镇共有人口x人,其中农业人、工业人、建筑业人、交通运输业人、商业服务业人员。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年使用秸秆顿、煤气顿。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纺织、米面加工、建筑建材、摩擦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合作家,员工总数人,年工业产值万元,年利润万元。企业占地m2,建筑面积x平米,年用电量KW.H,年用水量吨,每年排废水吨,废渣吨。

5.主要交通道路状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x条,总长x千米,总面积x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辅助情况:

教育机构: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的小学,在校学生,初中,在校学生,高中,在校学生。

文体科学技术:文化站,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可容纳患者,共享床位x。

商业金融:信用所的保险机构,投保人数。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7.生产值状况:

小镇镇域年内生产总值为: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万元。20xx年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

(2)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x町形成了以农业町、商贸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镇发展模式的发展概况如下

x镇小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x万。

xx是农业大城镇,位于xx,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食、棉花、木耳等农副产品。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辅助方面,xx路、xx路等城镇主要道路的道路的修理黑色工作的国家安全饮用水工程,改造完成后,可以使个人行政村的万人使用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到x%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x%以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小城镇建设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二、我镇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计划建设和实施有偏差

1)x年市政府统一投入资金,市x修订了各村的中心村规划,但由于制定的规划标准高,与村民考虑的便利性、便利性无法统一,村干部擅自表示态度时发生,规划执行困难。2)规划建设管理宣传工作跟不上,执行不严格,村民建设意识淡薄。镇上的农村不按计划建设。

建设的比较多,农村建设房屋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建设品位较低。

2.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20xx年1月实施以来,省、市一直没有关于村镇规划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出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已退出了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的服务中心没有执法权限,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难以保证得到长期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部分道路高低不平,路况差。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停收,使可用的建设资金减少,配套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环卫、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镇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功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

一、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们认为县委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1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5311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1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15.1%、6.1%、9.1%、7.2%、1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204国道为中轴线,东西各占一半;同时204国道与盐淮、冈合公路三道交叉,将沿海、宁靖盐、京沪、盐淮等4条高速公路联成一体;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榆河、串场河、黄沙港等航道通江达海,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重要连接点、重要中转站和重要通道。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省、市为加快沿海开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可以带动特经、林牧畜、旅游、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为我县化工企业实施搬迁、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缓解环保、用地等方面压力;可以使我县更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受上海辐射,引进大项目落户。

三是从融入盐城大市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20公里,素有建湖门户、盐阜咽喉之称,是我县接受大市区辐射、主动融入大市区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我县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可以促进以xx为中心的东部区域与市区形成互补、依存、协调和共进的关系。一是可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加快xx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大市区“退二进三”转移项目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项目,错位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配套紧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xx城市建设步伐,规划建设xx小城市时,重点将镇区向南拓展延伸,缩短与大市时空距离,实现无缝连接;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业设施,新建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现代居民住宅小区,吸引大市区市民来居住消费;重点依托xx境内通榆河深水港池,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为大市区进出货物提供仓储、运输、配载、集装箱中转等综合性服务。三是可以带动农业规模发展,发挥东部四镇蔬菜、畜禽、粮食等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市区市民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努力把xx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区的配套产业基地、物流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闲的后花园。

二、东部区域四镇的基本情况

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首先要认真分析xx发展的现状,研究把它作为小城市来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既要和自身发展相比较,又要思考东部其他三镇如何发展,更要拓宽视野汲取周边县市(区)的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经验。

1、xx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xx镇现辖1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路在镇区形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距盐城机场20公里、新长铁路盐城站和宁靖盐高速公路起点仅10公里,东距射阳港40公里。人文底蕴深厚,镇区内曾有文庙、武庙、泰山庙等历史古迹,

惜遭日寇毁损;人才辈出,如英国牛津大学硕士王伯钧、德国法学家博士陈宗浩、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陈宗凡、台湾大学校长的薛洪尤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181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1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1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xx年增长57.5%、50.1%。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27.5%、1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项目为主,生产性、新兴服务业份额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20多家,但所上项目规模都不大,有些项目分期实施,形象进度较慢,还没有形成对经济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整体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沿路排开,纵深不够,特色不明显,集聚功能还不强。

四是集镇建设管理不到位。19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1.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1%、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1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1%、1%、1.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1.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1%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204国道穿境而过,冈东与冈西集镇都距204国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对偏僻,从近几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机生产施工等配套企业80多家,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1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4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城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xx镇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着力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二、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

xx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较大。xx镇承办了全省精神文明现场会,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列全区第十五位。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是全省百强乡镇之一。特别是近几年,x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大观念、大视角、大动作的原则,多元投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功能不断增强。

1、突出了基础设施建设。x镇坚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一些、自筹解决一些的办法广筹资金,全面改善了小城镇交通、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一是加强道路建设。结合中心路商贸饮食服务一条街建设,投资159万元修建了1。5公里的白色路面,完成了主街两侧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安装路灯40盏,铺设人行道3公里,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100万元,新建了西环路1。64公里的白色路面,为减轻中心路的交通压力和拓宽镇内商业开发空间奠定了基础。拓宽了东西两条大街,整修巷道73条,镇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彻底改变了过去车难行、人难走的状况。二是加强给排水建设。全镇投资60万元,修筑地下排水管道1200多延长米;投资8。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线7。4万延长米,入户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通讯、有线电视设施建设。投资90万元,新上了光缆程控电话,安装电话3041门,入户率达到60 %,方便了信息交流,活跃了镇域经济。此外还突出了主街两侧的楼房开发,引进外地开发商在中心路两侧开发商服用房4处,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总投资达470万元。

2、发展立足于专业性。利用xx镇的地缘、物缘、人缘优势,大力建设专业市场、专业村屯。一是完善了综合市场的功能。按照“扩规模、上档次、增功能”的原则,着力对已有的轻工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粮食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半封闭式农贸综合市场,市场内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为农副产品流通创造了条件,使辐射功能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不断完善镇村大集,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突出了特色专业市场的建设。为了尽快变大蒜、大牲畜等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财政优势,我们着力在发展特色专业市场上作文章。全镇共发展大牲畜交易市场、轻工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5处。其中,投资22万元兴建的占地1140平方米、全区最大、设施最全的半封闭式大牲畜交易市场,每集成交大牲畜都在1300头(匹)以上,成交额在35万元以上,吸引了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客商前来交易。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xx镇的畜牧业迅猛发展,全镇大牲畜饲养量达到1100余头(只),专门从事畜禽运输的车辆就达50多台。三是带动了专业村屯的发展。全镇已发展大蒜专业村屯10个,现有大蒜种植面积5000余亩,年产大蒜458万斤,蒜苔115万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增收700元。专业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资源型产业发展。全镇有草柳编加工厂2个,有xx等5个草柳编专业村,75 %以上村民都在从事草柳编加工,人均纯增收4000元以上。

3、建设突出牵动性。xx镇是全县水稻主产乡镇之一,年产水稻4。6万吨。本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19建起一处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30多个业户的精洁米加工小区,变粗加工为精深加工,创自己的品牌,提高粮食附加值。在两个月时间内小区入户就达25户,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260万元,业户拥有流动资金150万元,日加工能力在3万斤以上,年加工量10万多吨,销售收入可达4500万元,每户利润都在7—15万元以上,年创税费15万元,该小区辐射周边3个市县、10多个乡镇。对稻米加工小区我们制定了优惠政策,规定除税金和工商管理费以外的费用一律免收,并在土地、城建等方面优先审批。镇政府还拿出10万元资金修建了小区内道路,小区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今年,为适应市场需求,入区业户又全部对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换成了能够加工精洁米的新型设备,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我们还以现有加工小区为依托,组建了xx精洁米加工集团,统一注册品牌,统一销售,并以这个集团为龙头,将xxx等相邻的水稻主产乡镇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销售,从而扩大了规模,牵动了全县水稻产业发展。在小区的带动下,xx镇加工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个体运输业都呈蓬勃发展之势,吸纳了更多的富余人员,呈现了“一业兴、百业旺”之势。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农业户、个体私营业户向小城镇集中,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上刺激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10户,实现税金10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5 %。

4、规划体现长远性。规划是建设的先导,搞好规划至关重要。要加速村镇建设必须以小城镇为重点对镇、村、屯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并把村镇规划纳入全镇总体规划之中,形成有机结合、梯次推进的发展体系。为此,在规划建设上,从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于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同步发展,着眼于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结合,我们请县建设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构划了x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建设梯次结构卫星集镇发展体系的总体目标,并坚持以道路为框架,内部构建棋盘式网络,三条环路贯通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拉动镇域经济发展。按照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从大市场、大流通、产业化的角度出发,积极搞好产业规划,加强了对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分析,确定了发展方向。并根据我镇的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科学编制小城镇规划,力求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实现综合利用小城镇的不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卫星城镇体系,为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集中整治市场、市容、交通秩序大会战。使小城镇的环境建设明显改观,较好地发挥了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961万元,财政收入实现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0平方米,镇内电话入户率达68 %,有线电视入率达86 %。

二、存在问题

几年来,x镇在小城镇建设上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1、部分居民认识不高。没有认识到小城镇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认识到小城镇是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及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载体,没有认识到小城镇是提高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少数居民在局部和整体利益处理上

不能顾全大局。

2、城镇规划起点较低。镇内主街和次干道两旁的居民住房杂乱无章,样式和标准也是只看眼前,根本满足不了长远规划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建设远景规划的实施。

3、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现在只有一条成型主街,其它街道没有下水,有的街道还是砂石路面。

4、公益建设十分薄弱。居民饮水质量差,没有运动休闲场所,全镇只有一个公厕。

5、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全镇能够拉动经济发展的只有一个大米加工小区,而加工的副产品又成为影响环境的因素,其它资源的深加工没有得到解决。

6、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新形势下,政府已无财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资金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三、强化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措施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政策等诸多因素。为此,我们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措施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带动镇域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为中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投资环境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和生态化小城镇为目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多元齐上,加快建设,力争把上集镇率先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雅、清新别致的文明乡镇。

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二是坚持依靠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引导,思想发动和行动调控多种机制一起上的原则。四是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措施和目标:主要是搞好“五个突破”,

①以楼房开发为重点,在“形象工程”上搞突破。镇内主街两侧要建标准化的楼房,达到50年不落后。力争每年开发1万平方米。各村随着农房的改造,逐渐并屯,连片集中,建成标准一致的样板街。

②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在道路、给排水设施建设上搞突破。在今年完成西环路白色路面修建的情况下,跑省进京积极争取资金,使东西二道街及村间公路相应地变成白色或黑色路面,解决镇内三条街的脏水满沟、垃圾满道问题。增设净水设备,解决居民吃水质量差的问题。

③以加工业为重点,在龙头企业发展上搞突破。在强化大米加工小区牵动作用的基础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水稻的副产品(稻草、稻壳)加工问题。另外,围镇形成专业的蔬菜带;针对畜牧业和大蒜等特色产业,建成生产和加工基地,力争年底前建成脱毒种蒜栽培室。

④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在交易秩序上搞突破。现在,虽有大米销售、大牲畜交易、农贸综合和轻工市场,但从经济发展和业户生产经营的情况看,还存在着实际和要求间的差距,导致交易秩序混乱,没有形成规范化的集中市场。通过近期努力,规范市场,逐步完善,建成标准化市场。

⑤以部门协调配合为重点,在强化管理上搞突破。在充分发挥交通、工商、防疫、市场管理中心、土地、乡建等部门作用的同时,加大市容管理工作力度,增加人员,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把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向专业化、程序化、正规化、法制化方向推进。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5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6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1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8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即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3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2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1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引导和推动农村更多人口向示范小城镇有序转移。

(三)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 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1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帮扶、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 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3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二: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7

20xx年6月3日至6月9日,城镇中心配合全国政协特邀视察团赴福建省就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进行了为期7天的视察调研,先后参观考察了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1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小城镇总体情况

福建省现辖乡镇街道1104个,其中建制镇609个,乡(含民族乡)320个,街道175个。20xx年底,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748万,约20%的人口居住于在建制镇。与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的小城镇相比,福建省的小城镇有如下特点:

1、总体经济实力较弱。除了闽东南各大城市如厦门、漳州、泉州附近的小城镇,福建省的绝大多数小城镇都还属于农业镇,财政收入非常低,西部山区不少乡镇甚至属于要饭财政。表1显示了我们参观考察的全省最强的10个重点镇在20xx年的总体实力,财政收入过5亿仅有4个。最强的角美镇财政总收入也不到20亿,而且面积还非常大,约163平方公里。

表1:20xx年福建省10个省级重点镇基本情况

2、人口集聚能力不强。统计显示,福建全省609个小城镇中,有91%的小城镇人口在2万以下,48%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千人。表1显示全省最强的10个镇当中,有4个镇的人口少于5万,没有一个镇吸纳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而这在浙、苏、粤一带的经济发达镇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绿化环境较好。福建省的一大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森林覆盖率63.1%,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国前茅。从我们走访的10个镇来看,相比于其它东南沿海小城镇,这些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都保持得很好。

二、福建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20xx年12月,为加快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20xx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先后从全省929个乡镇中筛选了43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3年,其主要做法如下:

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组建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由省长亲自负责,两位副省长具体抓,目前小城镇建设已成为福建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年初都会制定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部署推进试点工作。同时,福建省还完善了组织领导、信息报送、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和协调服务等制度。各区市也参照省级做法组建小城镇建设推进领导工作小组,并确定了(20xx年的寒假)85个镇开展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8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9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下载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0km,镇政府在**村,东靠中条山,东部与么里镇相连,西南与**镇接壤,北部与**镇为邻,总国土面积79km2。城镇地处山......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镇位于旗中部,距区西北公里处,是旗的城关镇。全镇辖个社区居委会,人,总面积平方公里,镇区面积平方公里。昔日的镇由于......

    桂东县城关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桂东县城关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桂东电大学生姓名:张镇专 业:农村行政管理年 级:二年级学 号:0943004467805 关于桂东县城关镇规划建设问题的 调查报告 发展小城镇,是......

    邵东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共5篇]

    邵东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也是......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学号20103537

    关于小城镇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导语:发展小城镇,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

    关于息峰县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息峰县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发展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小城镇建设以来,通过近20年的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5篇

    *镇位于*旗中部,距*区西北*公里处,是*旗的城关镇。全镇辖*个社区居委会,*人,总面积*平方公里,镇区面积*平方公里。昔日的*镇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