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打算
2011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打算
一、完善居住证制度改革举措,健全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入贯彻《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依法强化流动人口登记,有效夯实管理基础。在全镇居住证政策的基础上,争取各方支持,进一步深化完善推荐《居住证》发放,增强《居住证》的吸引力、影响力,《居住证》发证率力争20%以上。进一步增强新居民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促进新居民分类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人文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居民政策知晓率
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及区局的工作支持,广泛开展新居民政策宣传,力争新居民政策知晓率80%以上。同时,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切实增强广大新居民的法制意识,积极预防、公正调处涉及新居民的矛盾纠纷,为新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新居民在本地欢度春节工作
一、在百人以上企业中开展春节期间留在南湖区过春节的新居民做好具体信息摸底统计工作。
二、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困难新居民家庭摸底,对符合要求的新居民家庭进行复查工作。
三、进企业了解新居民返乡工作。
四、2011年元月13日参加嘉兴市琪乐箱包厂职工欢度春节及年夜饭活动。
第二篇:2012标语新居民服务
1、新老居民同心同德,幸福瑞安共建共享
2、新老居民和谐相融,共建共享幸福瑞安
3、新老居民共融共进、共建共享幸福和美家园
4、优化服务资源 创新管理模式 引导新居民 共建共享幸福瑞安
5、海纳百川,真诚服务,和睦相处,共创繁荣
6、开放包容,公平对待,服务为先,依法管理
7、公平对待,优化服务,合理引导,依法管理
8、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全面推进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
9、服务与管理并重,权利与义务并行
10、全面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11、创新新居民服务管理、打造宜居宜创业城市.12、天瑞地安,广纳五湖四海,共建品质之城,共享幸福生活
13、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
14、合心合力.全面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共建共享品质之城.幸福瑞安
第三篇:新居民服务管理站
为更好地服务新居民,落实市委政法委、市新居民办“延伸管理触角、拓展服务领域”的要求,东郭镇积极探索“企业建站”、“社区建站”、“工地建站”。截至目前,已建立中村社区站、辛绪站、辛化公司站3所新居民服务管理站,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台账”的要求,为新居民服务管理站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及开展登记管理工作所需的设备,并配备了新居民信息采集工具。各站点为新居民员工提供居住证办理、计生服务、劳动保障、法律维权服务、教育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帮助新居民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办理证照、居住生活、子女生活、治安维护等方面的难题。
第四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保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扎实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奋斗目标,按照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提高新居民服务管理精准化水平,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湖州特色的新居民服务管理模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网络、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维权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提高预防、控制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能力。
二、公共服务
(三)加强就业服务。实施新居民和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新居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服务,建立完善就业培训机制,加强区域劳务协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市外劳务和就业训练基地。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
(四)加强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机制,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着力提高新居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救助管理程序,深化以市救助管理站为龙头、中心城区2个流动救助站为依托、县区5个救助管理分站为支撑的“125”城乡救助管理体系。
(五)加强新居民子女就学服务。对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加强对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的管理与扶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六)加强计生卫生服务。继续实行“查孕查环”三免费、优生两免及“三优”指导服务,将新居民子女预防接种和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管理纳入全市预防保健管理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着力做好新居民集聚地区疾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工伤救治、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七)加强维权援助服务。结合“六五”普法,大力宣传与新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其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观念。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切实保障和维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援助、劳动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受理新居民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
(八)加强文化生活建设。鼓励新居民参加文化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同等享受全市范围内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种科学、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区域性文化体育活动,多层次满足文化需求。
(九)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新居民党、团员的信息采集工作,把新居民党团员纳入企业和社区党、团组织之中,加强对新居民中优秀分子的教育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及时吸纳到党、团组织中来。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推进以乡镇(街道)总工会为龙头,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为骨干,以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工会为基础的“小三级”工会建设,努力实现工会组织覆盖每位新居民会员。逐步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新居民代表比例。将符合相关条件的新居民纳入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青年)、优秀人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评选范围。
三、综合管理
(十)依法加强“以证管人”。全面实施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履行新居民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主管部门职责,重点抓好新居民基础信息采集和居住证、临时居住证发放工作。
(十一)依法加强“以房管人”。加强对居住房屋的出租登记管理,全面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房屋出租人、承租人落实安全保障等相关责任。加强社会化管理,探索实行委托管理、契约管理、星级管理等出租房屋管理方法。健全协作机制,各级综治、建设、公安、税务、工商、消防、电力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公共场所等的依法监管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依法加强“以业管人”。企事业单位要全面推行融居住生活、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于一体的新居民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用工单位和经营业主要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及时登记就业新居民的相关情况,并报送当地公安机关和新居民服务管理机构,对不履行相关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三)依法加强“以信息管人”。建设新居民综合信息平台,促进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地区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加强与新居民流出重点地区的协作交流,建立完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新居民服务管理信息网站,方便相关信息查询。
四、保障措施
(十四)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网络,按照“统分结合、虚实结合”的原则,服务管理专门机构负责统筹解决涉及党委政府层面的宏观问题以及收集、汇总新居民愿望、诉求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涉及新居民具体政策的制订、实施。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不仅要承担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等任务,还要承担基础信息采集、居住证受理发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做到紧密协作、形成合力。
(十五)强化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不低于上登记在册新居民8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协管员,特别是织里镇要严格按照要求配足配强,履行好新居民服务管理的职责。要强化日常管理,严格协管员的录用、管理、使用、考核和教育培训。强化工作经费保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六)强化工作氛围营造。大力宣传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总结推广新居民服务管理的先进经验,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加强对新居民权益保障的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尊重、关爱新居民的良好氛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重点督查新居民登记管理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平安县区考核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篇:贷后管理工作打算
信贷与风险管理部2010年贷后管理和风险资产清收
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夯实信贷基础工作
(一)抓好贷后检查工作。
贷后检查仍坚持首次、定期、专项三个环节的检查。一是管户客户经理按照贷款余额实行AB角制度,对贷款余额在5000至10000(含)万元的客户,其AB角客户经理中,必须有一名基层行副行长担任;对贷款余额超过1亿元的客户,支行行长必须担任A角或B角。二是客户经理按规定的时限开展贷后检查,支行信贷部主管在客户经理完成贷后检查10个工作日内,对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情况进行检查。二是支行按月向州分行班子和相关部门上报贷后检查报告和表,州分行按季度进行通报,对未按要求时间上报或上报情况不认真的,按照考核办法对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三是充分发挥贷款监测中心职能,州分行按季组织开展贷后管理执行情况检查,检查人员在贷后管理中心人员中抽调,主要检查支行执行贷后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抽查部分贷款企业情况,对所有贷款客户的库存实行全面检查,确保贷后检查落到实处。四是各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报告中,需将到企业实际检查等情况的照片,作为贷后检查的附件一并上报,同时要将CM2006风险预警信息的处理情况作为贷后检查的一项内容;五是将客户经理尽职文本贷后管理工作与客户经理尽职记录工作有机结合,在请示省分行同意后,州分行将组织力量对贷后检查工作和客户经理尽职记录进行整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出台贷后检查考核办法和州分行贷后检查实施方案,便于全州统一口径,对贷后检查做得好的行和客户经理实行奖励,对差错严重,不按时开展贷后检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
(二)严格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在严格执行总行和省分行有关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实行州分行分管前后台副行长双签制度,根据客户信誉、经营及贷款品种等情况,合理确定信贷资金支付方式。审批权限:支行200万元(含)以下,州分行200万元—500万元(含)。
(三)加强对财政补贴类贷款的管理
一是根据与企业签定的还款计划2010年全行需收回的财政补贴类贷款有14937万元,其中:兴义10519万元,兴仁3000万元,贞丰684万元,望谟1100万元。根据省分行《关于落实非经营性贷款本息纳入财政预算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实行经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亲自协调,州分行将下发《关于**县**公司2010应付项目贷款本息纳入财政预算的请示》,指导支行具体操作,在此期间实行旬报
制度,相关行按旬上报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我行贷款本息的按时收回。二是严格信贷资金支付程序
二、风险资产清收措施
截止2009年末,全州风险资产贷款余额为1403万元,其中:安龙县粮油购销公司422万元,贞丰县粮油购销公司282万元,册亨县粮油购销公司221万元,晴隆县粮油购销公司478万元,预计2010年能清收50万元,在假设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有望收回355万元。
风险资产的清收实行州分行、县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即:州分行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制,州分行职能部门实行监测、抓落实制,县支行行长实行一把手协调负责制。
清收方式:今年有望收回的贷款,均为现金清收。清收措施:一是开展粮油企业有效资产清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将信贷规模与清收不良贷款挂钩。对有项目发展潜力又有不良贷款的县,要优先营销,尽快做成项目,积极协调政府,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先垫款收贷,如晴隆县政府目前有贷款意向,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尽快做好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三是积极主动与粮食主管部门协调,向政府汇报,尽快促成粮改方案的实施,;四是对未与我行发生新的信贷业务的企业,根据情况,可以通过法律程序,采取资产处臵的方式收回不良贷款;五是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实行呆账核销;六是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实行专项奖励。根据州分行下达的清收目标,对完成任务的行实行
基本奖金分配,对未完成任务的行,对支行班子成员实行罚款。
清收方案:
(一)贞丰县粮油购销公司282万元。一是该公司目前在我行有粮食收购贷款754万元,虽然经营利润空间不大,但经协调能通过其它资金来源实现现金清收27万元的风险资产贷款。二是该公司已向政府请示拟通过处臵资产归还该部分贷款,解决历史问题,但政府迟迟不予答复,如果通过协调,政府同意通过处臵资产归还贷款,那么该部分贷款能通过处臵资产的方式全额收回。三是该县在我行有财政补贴类项目贷款3963万元,如果我行协调政府顺利,也可实现用现金收回部分贷款,但预计今年能有把握收回的只有该公司的27万元。
(二)晴隆粮油购销公司478万元。目前该公司只有少量经营,靠公司归还有一定难度,但据了解,晴隆县政府有向我行融资的意向,我行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政府先归还我行贷款,但由于晴隆县政府财力不佳,如果融资、协调顺利,也只能有望清收100万元,如果县政府在我行融资不成功,那就只有通过起诉的方式保全我行贷款,但起诉需要时间,预计今年内不能实现清收。
(三)安龙422万元。该公司未在我行有贷款,且只有少量的经营,靠公司归还我行全部贷款难度较大,因此,一是拟采取与公司协调的方式,让公司通过其它方式筹措资金归还我行贷款23万元。二是该县政府对粮食企业的改革改
制态度不积极,对此,我行将剩余的贷款采取起诉方式,保全我行贷款,但起诉需要一个过程,预计今年难于收回。
(四)册亨221万元。该县政府对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态度不积极,对此,我行将剩余的贷款采取起诉方式,保全我行贷款,但起诉需要一个过程,预计今年难于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