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

时间:2019-05-12 12:0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

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

全区各小学:

为使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掌握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并能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市教研室将举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时间:3月28日上午8:30—11:00

二、培训地点:焦作市实验小学报告厅

三、名额分配:实验小学、跃进路小学各7人,新生小学、中站小学、劳模街小学各5人,府城学校、朱村学校各3人,其他各校各2人。各校将参加培训教师名单电子稿3月25日发送至小学组邮箱。

四、注意事项:正确理解新课程课标准精神实质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希望各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分配名额通知教师按时参会,做好记录,回来后在学校业务会或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对未参会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小结及相关图片于4月10日前发送至小学组邮箱。由于全市有800多人参加此次培训,为了能坐到合适位置,方便听记,最好通知教师在8:10前到达培训地点。

小学教研室

2013年3月6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

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寒假培训,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并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四篇: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培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来的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培训主题是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分享。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篇三: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前进的路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不错过任何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机会。此外,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熏陶感染,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

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中,不管是“教师讲,学生听”还是“教师问,学生答”,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行。新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未来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能是教学小学低年级的缘故,我对小学生写字教学尤为关注,希望能够找到全面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有效途径。新课标给了我许多启示,比如,新课标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提笔即是练字”,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在每天的教学中积极实行这一方法,督促学生认真写字。相信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推行,一定能够全面提高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活动。虽然培训只有短短两个多小时,但朱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彩解说,让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充满了兴趣。

培训之前,我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地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版]。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新课标的内容枯燥、泛味,许多概念在脑海中十分混乱。但在朱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突然发觉新课标上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朱老师问我们年轻教师的话来回答。他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是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你是否坚持写教学日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一手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休上课、打印教案,板书也随之减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字与老一辈的老师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手好字是对一名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历经寒窗苦读,有着较高的学历。个人素养方面不用怀疑,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呢?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老师的知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呢?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坚持每天学习呢?现在,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是电子书籍,读书也不像以前那样细细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快餐文化”。当然也有的老师沉醉在其他活动当中,早将阅读抛之脑后了,只靠着肚子里仅剩的那一点点墨水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点教学日记。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授语文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教育,所以刚开始教语文时总认为教语文和教英语如出一辄。只要教好了生字、词,教会了学写作文和做阅读,学生能听会说就是教好了语文。今天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而开设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朱老师强调要在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要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他为我们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例如,对“富裕”一词的理解,他是这样教学的:有房子住,家里有人、有田,人有衣服穿、有饭吃,这样就叫做“富裕”。经他这么一解释,抽象的“富裕”一词就变得具体了。又比如,“如泣如诉”、“悲凉凄切”这两个词的教学,倘若用语言来解释就非常困难,但是播放一段与这两个词语意境相近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词意就不言而喻了。语文里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有话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才能明白。所以在教授语文时,老师应该注意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究却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再次感谢朱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诠释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业界内一直存有争论,尤其是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只要一碰到些坎坷,就一定会引起这个问题的争论。学术界的争论是正常的,持不同见解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执行者,不管你持哪种观点,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你要无条件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界定。我认为,这是作为义务教育执行者对待有关学术争论的基本态度,也是我学习探讨的前提。

作为课程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课程性质问题,其实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作了说明。但这些表述分散在课标的若干个地方,观点不够集中,旗帜不够鲜明,从而造成了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而在语文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和怪象。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任务;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形成并提升„语文素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凸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引自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王云峰的《略谈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课程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它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从课程基本理念中关于语文素养的阐述中得到答案,就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就是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有两点:一是指以养成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不是以学习各种的语文语法修辞知识为目的;二是“运用”指的是“听、读”和“说、写”,而不是传统理解的只是“说、写”。

其次还可以在2011版课标的教学建议关于阅读的定义中得到答案。实验稿原来是这样说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2011版则修改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明确指出了“阅读”也是“运用”。

语文课程性质作的明确界定,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

一、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认为,阅读理解是吸收,写作表达是运用,“阅读”和“写作”是两张皮,阅读要为写作服务。因此,阅读教学要通过分析理解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来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文章的写法,然后训练学生用这些形式和写法进行写作表达,从而形成表达能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传统阅读教学范式名曰“走一个来回”:“分析理解”“体会中心,思想教育”——“了解学习写法,模仿写作”。语文课程性质作的明确界定,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范式,不存在阅读要为写作服务的命题。“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就是学习“听说读写”,即学习“阅读”和学习“写作”。

二、不但表达要教,而且阅读也要教。因此,阅读教学不能是“教课文”和“训写作”,而应该是“教阅读”和“教表达”。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学生养成相关的阅读能力和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还要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交流讨论争辩中,习得语言的表达能力,形成新的阅读教学范式:阅读理解,习得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内化转换课文语言,表达实践,规范语言,习得表达能力。

“综合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指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养成,而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这可以从“语文素养”的内涵了解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考虑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因为,语文素养丰富的内涵只能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和形成,除此别无他途。一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综合性的,不是单一性的,形象地说就是“以纲带目”式的,即在学习某一目标时,会附带达成其他目标。比如说第一学段学生在实现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标过程中,就附带会了解到课文的内容;反过来,在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他就要习得有感情朗读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以纲带目”的策略,即以某一主要目标的教学同时附带其它目标实现的策略,以符合语文学习的这个规律。

“实践性”又可以怎样理解呢?2011版课程标准讲得是十分清楚的了:“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即“实践性”既指培养目标,又指培养途径,而且2011版课程标准接着进一步说明:“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简而言之,是学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来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所组成,而不是由“我教你学”“我训你练”的过程组成。从这个角度说,“实践性”也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范式的颠覆。

我对课标实验稿与2011年版主要异同的认识

作者:庄锋迪 时间:2013-05-25 09:07:37

一、新课标颁布的背景

在2011年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在2003到2010年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先后组织了三次修订,修订组对29个省市区的课改情况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征询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实验结果的各种意见,2011年3月,基本上完成了修订任务。它经历了:8年修改、完善; 10年学校实践的检验; 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减负„„

二、新课标颁布的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

(1)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2)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3)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3.课程建设走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过程,记载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走向更加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 《义务教育法》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向法制化的迈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与颁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的过程。

4.回应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

2011版新课标的出台在全社会强烈的对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期待,特别是减轻学生负担的背景下出台,必将回应这些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如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不同地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有关“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表述。新课标的数学由两基变为四基,可以说都变得简单,都在为学生减负。

三、《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新课标的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新修订课标的突出变化

1、适当减负

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轻,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就要求2000多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提倡多认少写等。

2、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练习

针对目前电脑普及之后,学生写字能力普遍下降问题,此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搞调研的博士为我们列举了日本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书写的毛笔字,当时是随意进入一所小学,看到人家的孩子们在写毛笔字时很认真,有的同学一节课就练一个字,目的就是写好)所以看到外国的孩子们书写我们中国字都能练习这么刻苦,所以让我们学生应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练习

3、针对课改实验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改革的新理念。

例如,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括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4、写作教学方面坚持的理念。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5、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应当保留,但不赞成刻意追求系统性,注意随文学习。

6、关于教材。

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不断(如关于文白之争、鲁迅作品编选问题、围绕《开明国语读本》讨论等),博士说这些争议使很多传媒进行炒作,对于语文课改以及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说到文白之争,文白的比例,在小学和初中还是应当以现代语文为主,文言学习不宜过重,但可以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古代诗文。小学语文课文的主旨,以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环境、热爱朋友、热爱家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为主旋律。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材新入选了民谣、儿歌、谜语等生动活泼,象《跳绳歌》:一根绳,两人摇。小朋友们排队跳。摇下来,像小船。摇上去,像小桥。你跳我跳大家挑,好像鱼儿水中闹。“从描述的形象到语言的活泼,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的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部分内容。《纸船和风筝》(人教版)、木匠的房子(湘教版)、《大海睡了》(冀教版)等,或是童话,或以近似寓言的故事,以前课本里过浓的成人色彩渐渐淡去,揠苗助长的教训话语渐渐减少。中高年级多为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祖国、家乡、亲人的文章,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人的生活,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另外,教材里开始节选一些中国古典作品,原汁原味刊出。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东施效颦、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小学里学,到中学才学原文,浪费时间。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里面节选的内容可能会改变,增多。

此次修订,根据语文实际运用的需要,对于编写教材又补充提出一些建议。现在正式发行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有12套,初中语文教材有8套。几种新教材都有创意,有各自的亮点,但到底是否改革“到位”,还得我们一线教师通过亲身实践来检验。但是说新教材在5月份就能知晓了。

五、与实验稿对比学习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看新课标)

(一)课程性质

(最初的新课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的课程性质个别处进行了增添、删减,制定的比较确切,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关与课程的性质所做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命题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1、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2、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说明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并不是指在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只是“语言”和“文字”,还有“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和词,包括它们的读音、字义、字形、结构、用法。我们需要掌握一定量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等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修订的新课标仍然坚持“实验稿”基本理念原有的四条标题和基本精神,同时对一部分内容和语言表述作了修改和调整。

(我们看理念的第一条:大体概括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能力”“适应实际需要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次修订后分成2段,补充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语文素养应该包含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习惯”。在“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句中,补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一语,意在表达:语文教育加强育人作用,须立足于通过渗透的而不是采用与语言文字教育平行外加的方式。第二条:(说改动部分,增删减),比如我们看实验稿这一条的第二段,在谈了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课程的特点后,又强调了“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背后的意思是说,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的课程,同是语言教育的实践性课程,但是又各有特点。考虑到我国其他民族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情况,用”母语“一词不尽妥当,因此这一句改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实验稿“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一句,修订后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比较接近大家习惯的说法,意思比原来容易理解;”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中的“体会”也是修订后增加的,体现了在实践中把握语文运用规律的过程性、层次性。这一条的第三段中也有一处词语上的调整,我们看到修改后所表达的意思比原先更为确切。第三条:对于“实验稿“的修改,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一句(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补充以外,还增加”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一句,将”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使有关表述更加贴近”自主“”探究“。

第四条:第一段的结尾“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修改为”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建设的成果落到学生身上,应当体现出综合的效益和取得这种效益的过程和方式,因此这里换用了当前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和“养成”,修订后,突出了当前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素养----养成”。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更恰当,更具体、详细、充实。

(三)课程设计思路

看实验稿的课程设计思路对比学习修订后的课程设计思路,我们发现课程设计思路也根据改革发展的要求、调研中获得的建议和前后文本内容协调的需要,有所维持,也有所修改。

2011版主要增加了2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语文课程的方向(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之后为设计思路(四个学段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五个板块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四个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四)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与实验稿比较,新修订的明确三个维度、一个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加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240篇(段)。以前是160篇(段)下面我们按照五个板块来具体学习

1、识字写字 A、基本理念

(1)、多认少写 识写分开

(2)、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小学阶段都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北京等多数城市发现孩子们的书写姿势及不正确,在江苏调研时发现人家当地的学生写字姿势都很好,并且孩子们在课堂上都说着顺口溜提醒自己)(3)、鲜明地提出了(在一、二学段)“多认少写”的思想。

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7年,美国阅读挑战计划;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阅读第一)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注重识字教学方法,象“韵语识字”“随文识字”“两大类外,还有”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拼音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常用方法,现在这种”词串识字“就是一种新的”诗意韵语组合识字“方法: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我们可以自然想到元代虞集《风人松》中的难得的佳句“铁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想到徐悲鸿、吴冠中等名家书写的名联里那种刚柔相济的韵味。

说到识字方法时,比如说一些字含有古代的文化知识,“独”从“犬“,”群“从”羊“,这是放牧的生活图景-------牧羊犬只有一只,而被放牧的羊则是成群的;(书写”独“---犬,”群“------”羊“,)“突”的造意,是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这是猎犬的形象;“默“也是猎犬形象,在猎物面前,猎犬不但窜得很快,而且在等待猎物时时不吠的。这样讲解,可以增强学生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但是还听到了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乱讲汉字的现象,可能有时候不顾汉字本身的特点而牵强附会地拆解,在短期内能使孩子们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实际上对学生有负面的影响。例如”饿“字中中的我”,是示音构件,没有表意功能,但有些人硬把它讲成“我要吃食,因为我饿“,这样把我曲解为表意构件,这样一来,”俄、鹅、娥、峨“的讲解,就会被类推成”我的人、我的鸟、我的女儿、我的山“,可以说讲了一个,乱了一片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乱讲,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记得快就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多“认”少“写”,“认”“写”分流,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即不追求认、讲、写、用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是各走各自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B、识字与写字板块新课标的调整

(1)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书后面附录4是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2)提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附录5(3)强化写字教学 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提出“先认先写”的理念,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用力。比如,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甚至二十遍以上。而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集中了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字种。“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是为孩子们识字、写字打基础。这些字是作为第一学段教学的重要内容。

“先认先写”基本字的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借鉴。“古人先教孩子们写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孔乙己„„’干什么?那是在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作准备呢!”(张志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3500个”这一学习要求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表一呈现的2500个字种,这样更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

根据学生学习的读物、根据学生的所写的内容,然后把这样的最基本的2500个字选出来,便于我们语文的考核和评价。继续强化写字教学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011年5月,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未来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订《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第三学段的硬笔字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同时,将识字写字表述为“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C、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

降低第一、二学段的写字量 :第一学段,写字量由“800~1000”降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降低为“1600个左右”。我们来看表格中的对比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识字 实验稿 1600~1800 2500 3000 2011版 1600左右 2500左右 3000左右 写字 实验稿 800~1000 2000左右 2500个左右 2011版 800左右 1600左右 2500个

识字写字课程目标与实验稿保持一致的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2)降低要求,减缓难度,突出拼音的使用价值

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记的要求 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要求 降低书写的要求

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识、记的角度看,低年级的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汉语拼音都会比学习汉字难,孩子们认读、记住的声母、韵母不像汉字音形意间有一定的联系,声母韵母没有意义,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所以不要求孩子们达到默写和背诵的程度,所以我们现在看幼儿园的教师也就不用让孩子们把字母写几遍,把什么字写会,省的一年级拼音学不好,可以说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培养孩子们的坐姿和拿笔的姿势,现在班里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根本改不过来。D、识字写字评价(没有太大变化)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2、阅读

A、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2.阅读目标中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B、阅读方法技能的目标 1.加强朗读

朗读要强调自然,注意不同年段的侧重点。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

朗读目标要求的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是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所谓“流利”,就是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句逗和段落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所谓“有感情”,就是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语气,同是有主体的感情参与其中。以上三个要求不能分割,而是一体化的。

第一学段只提“学习用”,是初步尝试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第二学段是“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朗读的实践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第三学段“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2.重视默读

学习默读。(第一学段)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三学段)

在起始阶段要求的是学习方法,再就是要求初步学会这种方法,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就是讲求速度。

3、学习略读和浏览(这是从第二学段开始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学段)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

略读是课堂最常用的精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略读”就是粗知文章大意,即古人所谓的“观其大略”,而“浏览”在现代人话语中意思着重在提取所需信息,扩大知识面,多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4.要大力提倡诵读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一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段)

“实验稿”中在第一学段是“童谣”,在修订时改成了“儿童诗”,因为“童谣”与“儿歌”接近,而“儿童诗”既包括民间流传的童谣,也包括作家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更加准确一些。到第二、第三学段,则以一般诗文为诵读材料,其阅读范围和诵读难度都有所增加。C、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1.阅读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

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感知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对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总和的反映,它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而在感知基础上进入的理解,也始终伴随着对文本的具体感受,相应的情感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

2.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不是追求抽象的理性结论,而是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及对文章某一方面的特别感受和体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求能结合课文语句所描述的内容和情境来实现。3.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4.关于质疑、合作、探究

强调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质疑、合作、探究,是把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引向深入的标志,最后得以在群体阅读的条件下,师生相互促进,共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水平。D、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目标

1、积累和背诵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一学段)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三学段)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二学段)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三学段)E、阅读评价 总要求:

1、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

3、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4、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5、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诵读的评价

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默读的评价

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精读评价的学段要求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略读和浏览的评价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评价:

? 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另外还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写话习作 口语交际(3、4板块)

第一学段“写话”降低了要求,实验稿是在第一条是: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现在则是:留心周围事物;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实验稿的第三条: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现在则为,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6条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则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这一词指向了态度层面。二、三学段没有变化。习作总的评价要求

•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重视对写作全过程的评价。•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写作。•抵制抄袭行为 口语交际评价

•突出重点,注意坡度。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设计活动,方法多样。如“情境测验法”。

注意整合,相机评价。注意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课、作文课及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合,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增强评价的意识。综合性学习

•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注意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价与展示结合,注意多主体、多方式 语文课最基本的一个目标

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和能够把自己的心中所想清楚地表达出来。

语文课首先需要承担的是培养能在这个社会上有质量和尊严地生存的人,能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有效地获得他人和社会理解与认同,丰富他的自身生活的人。归根到底: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新课标、新课程虽不能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但我们期望并相信其一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共同思考:为了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体会今天冯亚瑾老师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课改的六大目标、十年语文课改的成就、新版课标的七个坚持、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五个增删)、语文教师的专业素......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新理念 新动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嘉积镇上埇小学 黎文娟 8月24至25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新教材解读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活动,不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新课标,更重......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民小学 张全钰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含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刘慎恒 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2011年版新课程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

    小学语文新课标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

    小学语文新课标(定稿)

    《小学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学习体会 2012年8月28-30日全校老师听取了黄新凯副校长对《小学语文新课标》(修订版)的解读,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十二篇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学习、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