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必须自尊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人必须自尊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人来说,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那么首先要自己先尊重自己,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尊重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的事情。有时,觉得挺无助的,但只要自己不放弃,那么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
第二篇: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是个人,你亦如此;没有了你,我便不是个人。正因为有了你,才有了语言产生的可能;只因有了语言,才可能了思想;只因为了有思想,才可能有人性,是你给了我重要性。
因此,我重要,你亦如此;我若是贬低了你,便是贬低了我自己。
——(美国)托马斯〃哈里森
亨利〃 汉克是印第安那州一家卡车经销公司的服务经理,他的手下有个名叫比尔的技术工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近来工作业绩每况愈下。
如果是其他老板,一定会大发雷霆,严加申斥。可是,汉克并没有对比尔吼叫或是威胁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跟他坦诚地谈了谈。
亨利〃 汉克说:“比乐你是个非常棒的技工。你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你修的车子也都很令顾客满意。其实,有很多人都称赞你的技术好。可是最近,你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时间却加长了,而且在质量上也比不上你以前的水准。你以前真是个杰出的技工,我想你一定知道,我对你目前的状况的确不太满意。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办法,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比尔回答说,他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尽好职责;并且向他的上司保证,他所接受的工作任务并没有超出自己的专长之外,所以今后一定会尽快改进它。
果然,比尔说到做到,工作业绩迅速提升了。毕竟,他曾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技工。更重要的是,汉克先生给他的尊重和坦诚促使他去努力,使他决不愿意再做不如过去的事。
宁汀火车厂的董事长卓沙慕尔〃华克莱说:“假如你尊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很容易诱导的;尤其当你显示出,你尊重他是因为他有某种能力时。”
点评: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那么对方就会尊重你并满足你的需要。”就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所说:“人类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
如果你遵循这一法则,那就会给自己创造出和谐、快乐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违反了这条法则,你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和沮丧中。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每个人也都应当获得他人的尊重。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由衷地给对方以尊重,就能化解许多冲突和紧张。只要你能随时随地尊重他人,就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神奇的效果。
第三篇:尊重别人,才能被人所尊重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说明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才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
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 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
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
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把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自尊。
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属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大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可以说尊重的魅力无限。
朋友们,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四篇:尊重员工 企业才能获得更强忠诚度
尊重员工
企业才能获得更强忠诚度
作者:南都社论
日前,2017年中国最佳雇主颁奖典礼暨人力资源国际管理论坛在杭州举行。在最佳雇主30强中,腾讯、招行、碧桂园、唯品会、南航、广发行六家总部位于广州、深圳的企业上榜。其中,最佳雇主10强中仅有1家外企,其余企业均为民企和国企。与10年前,外企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相比,近几年来中资企业雇主的口碑不断趋好,基本将此前响当当的外企,悉数排除出10强乃至30强的队伍之外。
中资企业获得优胜,这当然值得称颂。不过,在全球化时代,面对这样一份榜单,我们有必要淡化国别色彩,因为就像腾讯这样在榜单中排行第二、公司市值全球前五的巨头,投资方实际上来自全球各地。所以,外企、民企、国企的区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榜单能否真正反映出雇主的优缺点,以及这些雇主是否会因为这份榜单而进行自我鞭策与改进。
对于员工来说,加盟一家公司,实际上是与公司产生了经济合作。既然是经济合作,薪酬福利就是最基本的评价要素。进入榜单的雇主,相比之下,能为员工提供更大幅度和范围的薪酬提升,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员工待遇。根据报告,2017年最具社会责任雇主的提薪比例为76.1%,超七成企业员工获得加薪,平均工资涨幅为14.4%,均高于其他企业。
薪酬是用人单位重视人才最重要的信号体现,假如一家企业仅仅以情怀吸引人、以项目吸引人,而没有相应的待遇匹配,那么其就是在耍流氓。作为一种充满经济属性的合作,所有人都明白,薪酬之于员工的重大意义,所以那些给予员工更多回馈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员工更强的忠诚度。
当然,薪酬很重要,却并不是全部。从2015年开始,最佳雇主的调研问卷结果就开始出现一个重要的变化,即企业对员工的尊重评分超过了薪酬福利待遇。也就是说,企业光给员工高工资还不算,还需要人文关怀,需要满足员工的其他需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与85后、90后登陆职场具有很大的关系。
年青一代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收入固然很重要,但是他们非常注重个人的隐私空间、兴趣爱好、团队氛围,甚至是审美方向。过去更看重金钱,看重收入,再苦再累依旧有人愿意背锅坚持。但新生代总体上不具有老一辈人的“稀缺感”,或者说这种“稀缺感”并不单纯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个体空间与团队文化上。
人心的变化与技术的驱动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技术创新和普及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而伴随着本轮人工智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或许都将在未来几年内被机器所取代。无论是从前看起来高不可攀的股票操盘手,还是银行里端庄职业的柜台服务员,不少职业的部分或绝大部分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更不要说司机、流水线工人等工种了。
这些变化如今只是露出端倪,但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岗位需要的不是重复某些流程的劳动者,而是需要具有想象力、批判力和思考力的劳动者,或者是具有亲和力、同理心的服务者。对于企业来说,要招收到这样的员工,就必须更大程度地给予员工尊重、包容和自由。毕竟,人类是一种格外奇特的生物,处理得当,放开监管,赋予自由,则可以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力;企业充分尊重员工的需求,作为服务者的员工在服务客户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更加投入,达到内外统一。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员工个性的包容,对弱势群体的优待,都可以更大程度地汇聚公司的气质,凝聚公司的人心。亚马逊的创办人贝索斯有一句名言:“善良比聪明更加重要。”这句话原本是评价员工的,但现在完全可以反过来评价公司。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充分体谅员工,赋能员工,那么比耍一些小聪明、省一些人力成本的做法要高明得多。伴随着年青一代不断加入职场,这股新鲜血液所起到的洗涤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或许,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尊重员工隐私,敢于信任员工(比如弹性工作制,雾霾天在家办公等等)的企业会受欢迎许多。良币驱逐劣币,久而久之,这一做法也会成为企业的标配。
第五篇: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是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这些物化目标的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之中,充满着抱怨之声,人们似乎也更加焦虑。幸福,终于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好像已经不再明白爷爷奶奶讲给我们故事里,藏在唐诗宋词之中,藏在人们日常行为礼仪之中的信仰,现在的人好像都该信金钱,地位,权利了。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金钱观,地位观,父母家人也好像认为只要拥有那些,以后孩子就一定能够得到幸福。其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不是。所以想要得到幸福,我们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摒弃这些腐朽的观念,改变那所谓的“正确的信仰”。
在三字经中提及到“人之初,性本善”,想要拥有幸福,我们也可以要求自己时刻保持那颗最初的,不被世俗所迷惑的心。其实,当你在面对有些事情的时候,不必太考虑那些个世俗的后果,不必太在乎一些得失,只要跟着你最真实的想法去做。
墨西哥那个著名的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却又很近的寓言似乎能告诉我们一些。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了什么出发?
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平静的灵魂,不平静,就不会幸福。虽然现在我们的身边四处流窜着这样的一个声音“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内心的平静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有的时候却成了奢侈品。然而我坚信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感悟,幸福和悲伤、痛苦、失落一样,只是我们诸多生命感悟中的一种,人的一生到底是幸福多一点,还是悲伤多一点,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幸福是什么”。
毕淑敏认为,生命中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朴素的本质。最实际的幸福,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摆脱妄念和虚荣,幸福自在心中。这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