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时间:2019-05-12 12: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第一篇: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课型:新授执笔:樊武田审核:孙平时间:2009.04.13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2、感悟登山勇士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 前置自学: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缭.()绕、崔巍.

()、砭.()骨、滞.()留、匍匐.()、迸.

()散

3、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几名登山勇士突击主峰的经过。

B、对登山勇士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是什么?

C、登山勇士靠什么克服了种种困难,登上地球之巅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4、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展示交流:

A、由发言机会较少的同学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知识。B、由成绩中等的同学展示三个问题的理解。

合作探究:1.探险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你认为勇士们这样做值得吗? 找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说出来。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揣摩其在文中的作用。

拓展延伸: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以前文的奥茨和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的事迹为例,写一则心得笔记。

初一语文《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课型:新授执笔:樊武田审核:孙平时间:2009.04.14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语言概括的能力。

2.感知人类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

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前置自学:

1.朗读课文A.识记字词B.文章追忆了哪几个英雄? 2.这篇演说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划分结构层次(总-分-总)

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预习导学部分。

2、小组展示: A、由发言机会较少的同学展示1。

B、由成绩中等的同学展示2、3。

合作探究: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

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3.文章的感情脉络是什么?

拓展延伸:

你听说过“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和杨利伟故事吗?你是否梦想做一名宇航员?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五.当堂练习

英雄的壮举动人心魄,总统的悼词令我们怀念英雄,那么,读完全文,你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请以“英雄,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100字以上)

第二篇:23 登上地球之巅 导学案

23《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个人预习

组内预习

课堂小组展示

(小组长组织预习,分配展示任务)

一、预习范围 23课《登上地球之巅》

二、预习要求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2.解决生字词。

三、预习重点

1.解决生字词并正确理解词义。2.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预习过程

1.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郭超人(1934-2000),男,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文就选自这篇通讯。

2.解决生字词并正确理解词义。(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的补齐全)

砭骨()履践()崔嵬()养精蓄锐(xù)头晕眼花()......巉岩()缭绕(liáo)冰镐()暂时()携带().....滞留()窒息(zhì)威胁()轮廓()匍匐()......砭 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 践:踩踏。

崔 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3.成语填空

养精蓄()斩钉()铁 异口同()齐心()力 勇往直()步()艰难 头()眼花 腰()背痛 4.课文内容填空

(1)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他们的四肢更加()了,他们的行动更加()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5.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⑴珠穆朗玛峰位于哪两国交界处? 明确:位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两国交界处 ⑵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在世界排名第几?

明确:“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6.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明确: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五、预习自测

六、预习后你还有哪些疑惑?快写下来,上课时要好好听同学讲哦。

第一课时(教学案)

生教生 师教生 生教师

一、学习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3.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教师寄语: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一种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才能赢得胜利。

二、学习过程

(一)先学交流:

用3分钟的时间在班内对预习案情况进行交流。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请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明确:①登山队出发。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④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⑤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⑥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精读探究,揣摩运用:

1、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 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2、文章集中写了刘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3、找出本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突出队员的精神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节阅读的情绪。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三、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探险既是人类对求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

2、听一听别人怎么说探险: ①珍惜生命

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比较流行户外运动、探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么做,觉得是一种时尚,觉得很刺激,或者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承认。但我希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生命,爱惜生命,能够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会让你的亲人感到难过。——王新宇,中央电视台记者 ②要懂得知难而退

人们往往把登上某某峰顶之类的具体目标看得过分重要,当成了探险的目的本身,于是就和自己过不去了,在制定目标时但求危险最大化,在实现不了目标时也不肯知难而退。探险的最高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其前提是要保存生命,因此,对于可预测的危险理应防备,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牺牲。——周国平,著名作家

③登山要尽量避免危险

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

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绝不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

——次洛国家登山队教练

四、作业

1、仿照本文景物描写方法,描写当地优美的夜景。仿句:

2、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奥茨(《伟大的悲剧》一文)与刘连满二人中途退出的行为?

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五、知识小百科: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有五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

第二课时(巩固案)

提前完成 课堂展示 互相学习认真纠错

一、精读精练(课文9---12自然段)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第10自然段中“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5.第12自然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第12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回顾感知

以“我学到了„„”为话题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篇:《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

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真正的英雄》

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ufu 阴霾mai 余暇xia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 斩钉截铁——锲而不舍 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阴霾——阴晦 梦寐以求——孜孜不倦

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

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到8 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4、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li)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课文就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5、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演讲词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6、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前后为悲痛和力量)。这两种感情水乳交融: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7、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总——分——总。

第一段(1——4节)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段(5——13节)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第三段(14——21节)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8、你怎样看待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

演讲者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

销耗巨大

阴霾毙日

砭骨biān ________ b.难以弥补

斩钉戳铁

养经蓄锐

耸立sǒng ________ c.梦寐以求

孜孜不卷

迫不急待

匍匐pufu ________ d.钢毅不屈

步履艰难

契而不舍

余暇xia 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夸张)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比喻、拟人)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夸张)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会谈就互相感兴趣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一次难忘的远征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繁华的城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有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几乎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

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实在无聊!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烧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余悸()袅袅()贪婪()

幽邃()

2、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最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虚线处“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一句,联系上下文,补出老师“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略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分别引用了老师的话:“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

第四篇:《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训练学案

《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训练案编制:于海涛审核:审批:2012.4《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训练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窒息”“笼罩”等重点字词,提高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

2.通过自主训练、合作探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3.全力以赴,主动成长。领悟人类探索自然的激情。

【使用说明】

1.大声朗读课文,充分预习: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勾画重点语句并做好批注。

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2004年6月5日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贝莱尔。美国政治家,第40任总统(1981年-1989年)。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阴霾()笼罩()凝聚()许诺()......砭骨()履践()崔嵬()窒息().....

2.以下各句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

B.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

C.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D.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

3.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诗则表明

《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训练案编制:于海涛审核:审批:2012.4 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1)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2)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结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1.段(1)中加点的“它们”、“你们”、“人们”分别指什么?

2.段(1)中的“如此”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如何理解段(2)中的划线句?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A.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B.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的哀思,寄托对你们深深爱着的人们的哀思,寄托对我们所敬佩的人们的哀思,寄托对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4.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第五篇: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

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神女第三”。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故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园”。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誉称地球第三级。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其间更有幽深的冰洞、曲折的水河,景色无比奇特壮观。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中文系新闻专业,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60年5月,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作者当时作为随队记者,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写成了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峰巅.()砭.骨()滞.留()窒.息()崔巍..()缭.绕()履践..()养精蓄.锐()尖锥.()迸.发()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并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

1、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

2、队员在登峰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3、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三、拓展延伸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四、达标检测

1、以下句子属于景物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2、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三台阶”事件来表现中国人的顽强无畏,写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来表现队员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B.章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赞扬了登山队员们顽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C.本文是一篇新闻的节选,报道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D.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下载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教师用(5篇模版)

    23 登上地球之巅 班级:姓名: 养精蓄斩钉铁异口同齐心力 勇往直步艰难头眼花腰背痛 7、选词填空。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丰......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体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1、有......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能清晰流利地复述故事。 欣赏文章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且进行仿写。 体会探险队员强......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一)登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运动,一种不可完成的运动,一种拿生命去冒险,拿生命当赌注的运动。我向来不爱体育,但对于一些在体育上取得成就的人,我是很......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讲的是四名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最终他们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这无疑是一场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探险。......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3、登上地球之巅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生字词语;2、复述文(概括能力);3、景物描写;4、详略的安排。 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自主、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登上地球之巅》习题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习题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 ) 2、履践( ) 3、崔嵬( ) 4、窒息( ) 5、养精蓄锐( ) 6、齐心协力( ) 7、斩钉截铁(......

    《登上地球之巅_》__学案及答案1(最终5篇)

    《登上地球之巅 》 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中国人,就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速度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 以及抓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