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学院开展系列就业讲座 助推毕业生就业
金融学院开展系列专业就业讲座助推毕业生就业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适应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择业意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0月11日上午,金融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在金融投资实训室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安徽中盾渤海相关负责人主讲,金融学院2014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安徽中盾渤商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证劵期货的发展现状,现货交易的创新,电子化交易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现货贸易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另外还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让广大师生对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货交易)有了一个比较明确清晰的概念,并了解了BEST交易的基本流程。整个讲座持续近三个小时,主讲老师与台下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场内气氛热烈。
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此次讲座及时有效地解答了同学们一些迫切需要了解专业与就业如何对接的问题,对毕业班学生有很大影响。同学们迫切希望通过就业指导讲座以及校内外招聘会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以解决他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安徽中盾渤商负责人也表示,将策划更多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活动,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为大学生开启就业和自由创业的大门,后面将陆续在我校开展系列活动,助推大学生就业。
(撰稿人:马春影审稿人:金利娟)
第二篇: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目前,全市共有37所大学,41.4万名大学生。当前和未来几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将保持高位运行。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我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我市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助推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如阵阵春风温暖着高校毕业生。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试行)》,在第二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开幕前夕,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深入了解其内容,使该《意见》充分发挥作用,1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毅强对此《意见》进行了解读。
合伙经营可贷款200万元
“这次出台的《意见》对以前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已有优惠政策基础上,新优惠政策将在降低门槛、创业融资、生产经营过程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张毅强说,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而言,新政策的实施为他们创业成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
在注册登记方面,对注册资本在50万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两年内到位。
在税收减免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凭《长春市大学生创办企业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经主管税务部门认定符合国家、省、市减免税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对取得国内外专利的,可申请1万至5万元的专利资助奖励;对创业成功率高、拉动就业明显,以及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园区,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万至5万元的表彰奖励;对符合现行政策规定,当年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的创业园区企业,将获得最高400万元的贷款。
到基层就业由政府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意见》鼓励大学生到乡镇基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张毅强介绍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在校期间所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均由政府代为偿还;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可浮动1至2级;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聘)工作人员时,将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录(聘)到基层就业专门项目且服务基层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自2011年起,到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的,所在单位可与其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
《意见》同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张毅强说,用人单位招用基层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每招用1名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吸纳毕业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期限不超过二年的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岗位补贴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社会保险补贴以我市上年最低社会保险缴费标准为基数计算(两项补贴不能同时享受)。
此外,组织参加岗前培训的企业,可获得标准按最高不超过每人293元的50%的培训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可按相应鉴定费用50%的比例获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符合条件的可获社保补贴。
《意见》将驻长高校应届毕业生全部纳入见习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增加就业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延伸到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三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创业指导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街道和社区人社机构要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台账,对有就业意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推荐就业三次,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将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兰州工学院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在这里和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当前就业形势,一起解读国家和我省毕业生就业政策,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首先,向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报告会的学校、学院就业战线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报告会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我的报告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中央和省上领导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每名毕业生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寄托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5月14日,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5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5月1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同时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政府立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部署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当前就业形势(我们所处的位置)
当前,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比较严峻。
一是2013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从2010年到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0%、2.7%、2.2%,呈现出明显下滑态势。今年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系统脆弱、主权债务风险上升、财政紧缩和低增长等诸多问题。欧洲、美国、日本的经济困境也已波及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些国家出口下滑,资本流动和物价波动加剧。同时,规模较大的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投资需求减少等诸多国内问题。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失业人口为1.97亿,失业率为5.9%。今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失业率仍将小幅攀升,达到6%。今后5年全球失业者总数可能突破2.1亿,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经济低迷带来的消极影响,依然是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达到2500万人(2012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20.58万人),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部分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要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非常困难。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关系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而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峰则还将延后出现,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就业机会供给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城镇新增就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年均也只能提供就业机会12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300万人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安置压力大,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受地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接受高校毕业生较多的单位都搬迁到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省份,比如:长庆油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中国石化第七设计院等等都搬迁到外省,缩小了就业空间,加之我省的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属于资源性城市,目前,可利用矿产资源处于枯竭,面临产业升级转型,造成了接受毕业生呈下降趋势。另一个方面,我省广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人员需转移到城镇就业。再一个方面,十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员分流,进口狭窄。由此,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民工进城向非农产业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迭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态,使整个劳动力资源,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资源配置出现了“磨擦失业”问题。世界性金融风暴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其严重后果将会进一步显现。近期,高校毕业生正值择业高峰期,各种招聘活动相继开展,但需求明显减弱,从2012年第四季度招聘频率观察,需求开始下滑,不利因素已波及到劳动力市场。然而,需求信息和入场单位明显少于往年,特别是被毕业生看准的一些大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却不在招聘现场,与网上发布的信息明显不对称。在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感觉到,尽管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目前还未暴露甚多,但对毕业生就业而言“寒流”却扑面而来。最直接的信号是企业对人才及劳动力需求开始放缓,影响就业的因素已见端倪。如兰州大学销售专业岗位去年招100多个,今年只有10多个。文科学生找不到择业岗位。有几个攻读文史类的学生失望地说,都是专业惹的祸,就业无门只好先打临工吧!
二是高校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2013年,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11.5万人,比去年增加6000余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回甘择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达18万人之多。但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需求没有增加,有些行业还明显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截止今年4月底,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率25.76%(其中研究生签约率为28.93%,本科生签约率为19.69%,专科(高职)生签约率为27.06%),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三是企业单位有效用人需求有所下降。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失业率仍将小幅攀升,达到6%。从国内形势来看,在国家有关部委今年2月调研的29个省份468家用人单位中,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降幅达15%,招聘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约有55%招聘计划下降。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少;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企业也准备缩减招聘计划。虽然销售类岗位需求旺盛,但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强;医疗卫生类专业用人需求有所增加,但毕业生数量较少。我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今年4月末,全省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用工与2012年12月末相比,实际新增岗位用工6245个,减少岗位用工9889个,净减少岗位用工3644个,岗位用工流失率1.05%。由于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岗位不足,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矛盾”,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合拍。从省内院校分专业就业情况来看,临床医学、土木工程、自动控制、机械电子、建筑学等专业需求量大,但人才资源相对紧缺,特别是医学类专业人才紧缺,县级以下医院很难招到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市州医院招聘医学类研究生比较困难;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由于毕业生总量较大,就业率相对较低。
五是毕业生就业心态总体平稳,但部分存在悲观和焦虑情绪。“新职业”网络调查显示,90.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或严峻,只有9.3%认为就业形势较好。34.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持自信乐观态度,44.9%表示不太乐观,20.6%表示悲观或比较焦虑。从调查结果看,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一定的认识,择业观念有所转变,但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根据网络问卷调查,84.9%的研究生、63.9%的本专科生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项;在就业地点方面,85%的研究生和68.7%的本专科生首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而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内就业渠道吸纳数量和比例都在减少。中小民营企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却常苦于招不到人。
前面讲到的国际、国内还是甘肃层面的形势,基本不怎么乐观,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希望我讲到上面的不利形势,能像一条鲇鱼一样,在部分不着急的同学的心里搅拌搅拌。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二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随着我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必将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水平。三是从大环境看,随着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3341”项目工程的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包括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就是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就是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就是要把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作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产业方向和工作格局。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将为推动和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我们可选择的职业)
(一)毕业生的选择。据有关部门调查:行业选择上。依次为金融/银行/投资/基金、IT/互联网、通讯电子、酒店/餐饮/旅游、广告/会展/公关/市场、房地产、咨询/管理、公共事业单位、医疗、教育/培训,其中金融/银行/投资行业以18.1%的比例居于首位。但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十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子、金融/银行/投资、制造业、IT/互联网、房地产、汽车、能源、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公共事业单位。地域选择上。广大高校毕业生目光依然将目光聚焦在中心城市,虽然面对高房价、拥堵的交通,大城市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显然对广大毕业生求职者仍具较大吸引力。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一些中小城市如浙江嘉兴、江苏吴江等,以及省内县以下人才需求指数也较为乐观。
(二)实际流向。2011年,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10.6万人,截止年底共有91266人实现就业,平均就业率达到85.6%。2012年省内院校合计 有应届毕业生109627人,其中博士生735人,硕士生7091人,本科生56851人,专科(高职)生44950 人),年底就业率达到86.8%。从这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看,考录公务员约占就业总数的3.7%;到事业单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12.9%;到国有企业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1.9%;到非公经济单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5.7%;自主创业约占就业总数的1.3%;到社区岗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5.6%;通过各类基层项目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3.2%;到重大科研项目担任科研助理约占就业总数的0.6%;选择灵活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4.2%。从毕业生专业结构看,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土木工程、自动控制、道路桥梁、机械电子等;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运动教育等。
(三)发展趋势。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发达国家或大多数国家比,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2007年在33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40.8%,而同期美国、日本、英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则低得多,分别是1.4%、4.2%、1.4%。截止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34.8%。我国第二产业所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与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第二产业的比例比较接近。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至60%之间,而根据人社部公布的《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只有35.7%在第三产业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一个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就业,所以我们在就业的选择上与国家的人才配置计划、就业导向紧密相关。当前,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十五”期末的44.8∶23.8∶31.4,转变为当前的37∶27∶36,第二、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从第三产业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但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新增就业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和低端服务性岗位,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则十分有限。
四、相关政策(我们可获取的帮助)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三个方向。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尤其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国家高新区将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吸纳毕业生。大学科研院所,被建议从大学生中招聘科研助理。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包括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引导国有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据介绍,对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国家将从财税、金融、信息、社保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将切实保证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人社部还将于近期组织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已开始,包括“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此外,我国还将扩大高校毕业生到海外担任汉语老师志愿者规模,并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低保家庭毕业生可享受求职补贴。一是明确从2013年起,将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调整为毕业学年。二是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所需资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服务内容纳入免费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降低了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方便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使高校毕业生能按规定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四是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有利于促进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积极求职,尽快实现就业。
综合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到基层就业。
1、基层服务项目。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5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8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及进村社区计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目前,我厅正在根据中央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统一工作协调、统一招考、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服务期满安置”的原则,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进一步落实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
根据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等政策规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⑴公务员招录优惠:每年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且考核称职(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也可报考其他职位。
⑵事业单位招聘优惠:鼓励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参加各基层就业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从2009年起,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同时,各省(区、市)县及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各专门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⑶考学升学优惠: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⑷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政策:参加各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⑸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⑹ 其他: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的,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
2、民生实事就业项目。2009年开始,我省在继续做好国家各类基层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拔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并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4年来,共考试选拔招录和安置了43838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文化、社保、旅游等岗位工作。被录用安置的人员,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其工资由省财政负担。其中,招录34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含选拔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招录2000名医学类(含护理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录2000名畜牧兽医、农学类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畜牧兽医、农技推广、农产品安全检测等涉农站(所)工作;招录1500名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保工作;招录600名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工作;招录500名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旅游岗位工作。同时,将兰州新区基层岗位纳入招录范围,根据新区需要选拔配置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人才,以支持兰州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配置力度,在1万名招录指标分解方面继续对民族地区予以倾斜,特别向甘南州增加200名指标,分解到各岗位,用于选拔藏、汉两语都懂的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为甘南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人才支撑。
去年,全省共有13.1万人报考,比前年增加1。5万人。其中,民生实事就业项目报名7万人,五大基层服务项目报名6.1万人。所有项目报考总人数与招录总指标之间的比例为6.9:1。
(二)到企业就业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措施:
(1)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2)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50%的财政贴息。
(3)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三)自主创业
⑴税收优惠: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⑵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6)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
(四)考录公务员(或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根据国发[2011]16号文件的规定: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地)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应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甘肃省从去年3月份开始,所有事业单位都实行考试选拔。
(五)服兵役。
2011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优惠政策,一是在新兵役法中明确,高校毕业生在军队服役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报考公务员和应聘事业单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二是将学费补偿代偿政策的受益范围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了在校生;三是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出台文件,大幅度增加了大学生士兵提干、报考或保送军校的数量,并允许专科士兵升本科;四是进一步明确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考试的优惠政策,即笔试总分加10分。从2009年开始,我省共有1.1万余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2009年7166名,2010年1388名,2011年1269名,2012年1306人)。
五、如何迈出第一步(我们如何选择)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从客观上讲,大学生应该也能够找到一个人尽其才的理想岗位,否则,于情于理于国于家都不利。其实也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如果只是选择吃炒面或炒饭,影响似乎不大,但选择读什么科系、做什么工作、结婚或不结婚、要不要有孩子,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啊。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这种充满怅然的喃喃自语,还是别再多说了吧。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我们来给职业下个定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获取合理的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重点要考虑三大要素:一是工作对象,二是工作能力,三是获得的报酬。作为我们刚走出校门进行职业选择的大学生朋友们,要重点做好两项准备:
一是自我评估。也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这一步是相当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随着男女在职业上的越来越平等来看,男女都怕入错行。在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职业目标,我们要努力去寻找自己最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方向不一定是最佳的,但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
自我定位集中在如下四个问题:我是谁?我是什么性格?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而社会定位则侧重在社会上角色定位、社会分工的位置及从事何种职业。面对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虽然我们可能知道一些自己的性格表现、特点,但由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有限,缺乏客观的横向比较,比如我们如何表达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我们得到信息是靠感觉还是直觉,我们做决定是靠思维还是情感,我们加工信息是靠判断还是知觉(我们还可以借助于自己的血型进行性格分析)等等。
二是职业评估。也就是了解职业世界,要对当前社会的产业、行业、职业、职位、岗位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对从事职业的地域有个基本的了解。
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一个人很难全面准确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我们要接受各方面的信息,有些来自父母,有些来自亲人,信息量多了反而不知怎么选择,就像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两只时间不一致)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每当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把握一些基本原则,依靠这些原则来确定大概范围,排除对象,使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一是要择己所爱。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感兴趣的人,能够发挥才能的80%-90%,并且能保持长时间高效率、不疲劳;而对所从事职业不感兴趣的人,则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并且容易筋疲力尽,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上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要扬长避短。前面讲的“择己所爱”是确定一个大概求职范围,而现在讲的扬长避短是要排除的对象。我们要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将那些与自己性格气质格格不入的职业予以排除。就像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所以要回避自己的短处的职业。这里谈一点专业对口的问题。当前我们学科设置越来越细,要做到专业完全对口,是件很难的事,特别我们有很多单位的招聘是不限专业的,需要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突出的某方面能力,有些单位更注重个人的团队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所以在有些不限专业的招聘单位面前,一定要考虑自身的性格气质,不要盲目的去报名。
三要择市所需。任何职业的兴起、发展、衰落及消亡均是由社会需要的变化引起的。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职业需求现状,还要善于预测职业的未来走向。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从毕业生层面来说,应抓机遇、抓信息、抓落实。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犹豫不定,尽管手中有几个Offer还是迟迟不签约,岂不知,用人高峰稍纵即逝。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
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一方面,要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的关系,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要重点“捕鱼”。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于是,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资本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种理念应该成为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共识。你曾经买了一件很喜欢的衣裳却舍不得穿,郑重地供奉在衣柜里;许久之后,当你再看见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过时了。所以,你就这样与它错过了。你也曾经买了一块漂亮的蛋糕却舍不得吃,郑重地供奉在冰箱里;许久之后,当你再看见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过期了。所以,你也这样与它错过了。没有在最喜欢的时候上身的衣裳,没有在最可口的时候品尝的蛋糕,就像没有在最想做的时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遗憾。大学生就业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郑重地供奉在心里,却未曾去实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与它错过,一如那件过时的衣裳,一如那块过期的蛋糕。
需走出的认识误区。当前,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滞后,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忽略自己的特长、性格气质,不考虑是自己的性格特点与职位是否相合拍,不考虑市场所需和未来的发展,一味的往机关、事业、大企业里挤;在就业岗位上,要求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有些毕业生为了追求事业单位,宁可放弃多渠道就业的机会,也不愿主动通过市场与企业签约,甚至与签订的企业单位毁约,也要参加基层事业岗位的各类项目招考;部分学生即使毕业时已落实了企业单位,也不办理正式就业手续,而是以临时合同工的形式打工,以便日后伺机参加生源地的各类就业项目及事业单位的招考。举个例子,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思维上认识的误区,选职业也要和选伴侣一样要选最适合自己的,不要一味地去选最好的,换句话说,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六、如何办理就业手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省教育厅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手续办理工作。省人社厅负责牵头制定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9月1日后的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就业统计报告、就业率发布、就业工作督查和落实等工作。目前,我省高校全部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用人单位招聘及实习实训信息、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辅导、毕业生推荐、实习实践能力提升和就业手续办理等多项就业指导和服务。外省绝大部分报到是在市州一级的人社部门,部分在教育部门。
一是毕业生报到。持《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就业单位报到。
二是调整改派。在生源市(州)内落实了就业单位的,由本市(州)人社部门直接换发《就业报到介绍信》。在生源市(州)以外落实了就业单位(包括驻生源地的中央及省属单位)的,通过毕业学校换发《就业报到证》。
已就业的毕业生,应严格履行就业协议(合同)的有关条款,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改派的,必须在《就业报到证》签发一年之内办理。需提供的材料有:原单位的退函、新单位的接收函、原《就业报到证》等。兰内院校毕业生则上由学校报省人社厅审核办理。
三是毕业生落户。持《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就业单位介绍信,直接到就业单位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家庭是非农业户口的,户口落到家庭户口薄上;家庭是农业户口的,户口落到县(市、区)人社部门的集体户口薄上,落实就业单位后需迁转户口的,凭《就业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同学们:刚才我讲了一点我们当前的形势,下一步国家和省上将会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就业,比如继续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的力度,简化毕业生的就业程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像薪酬待遇、社会保险、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畅通劳动者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主体之间、不同层级之间自由流动的职业通道。我们将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第四篇:金融学院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真抓实干夯基础,凝神聚力练内功
——金融学院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金融学院现有学生规模1500人,每年毕业生人数在400人左右。2009届414人,2010届337人,涉及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金融试验班、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投资学(公司金融方向)6个专业和方向。
一、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时间上看就业教育与服务工作应该贯穿于大学期间全过程,如果只是在大四年级才开始抓就业工作,效果肯定不会很好;从内容上看,就业工作涉及到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多个方面,单纯为就业抓就业,不能跳出就业之外抓就业,效果也肯定不会很好。一年多来,我们在就业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围绕学生从业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金融学院在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市场需求,加强教学建设、学风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一是邀请兄弟高校和实务部门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先后召开了投资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讨会、保险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会、就业与人才培养方案高层研讨会,以及05、06、07、08、09届毕业生代表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反馈座谈会,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入主流、如何形成自身特色、如何适应行业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下半年召开的就业与人才培养方案高层研讨会效果较好,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中国国际期货武汉分公司等10多家单位的领导或人事部经理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领导结合金融理论与实务发展前沿以及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指出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问题和不足,对各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编排、课程增删以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工具的掌握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愿意在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特色教材编写、科研课题合作、教师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为学生开设应用性强的课程(如《金融写作》)、优秀学生奖励基金设置等方面提供帮助和进行实质性合作。目前,学院与省银监局副局长阙方平、人保武汉公司总经理高敏合作编写教材工作已经启动;二是学院利用暑期,到上海财大、上海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调研。三是我们经常性的召开教学情况学生座谈会,将学生反映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口。通过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听取各个层次的意见和建议,力图使金融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武大、财大等重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形成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在学风建设方面:好的学风是培养合格学生、实现办学上质量、上水平,办特色,达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行学生学业预警。我们每学期开学对全院学生必修课考试不及格达两门及以上者逐一进行约谈,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困难,协助制订学习计划书,建立学业预警档案,并寄发学业预警家长告知书。二是对学生科研进行指导和激励。我们争取到院里支持,对学生从事课题调研给予一定资助,将科研指导老师的工作纳入年底院内分配考核,对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配套奖励金。三是积极营造学生学术氛围,凡是来我院讲学的知名学者,如田国强、李扬、何德旭、曾康林、白钦先、宋明哲等,学院都安排专场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与同学们谈经论道。同时,我们认真开展读书工程活动,精益求精办好《好书推荐》杂志和博客,组织金融学院读书会,努力打造学校读书活动的品牌。通过学风建设的软硬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要让绝大部学生配合专业教学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我们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精心组织学科竞赛活动。09年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模拟金融投资挑战赛,金融热点问题分析以及点钞、小键盘操作、翻打传票等银行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为更好适应银行工作需要,今年我们拟增加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赛。同时,我们动员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和学校有关外语翻译、口语、辩论以及数学建模大赛方面的竞赛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项两项,省级4项。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对加强学生第一课堂学习,提高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升专业技能整合和从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围绕建立就业长效机制,主动深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09年2月至今,金融学院单独组织招聘活动70次,提供招聘岗位15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近300个。来院招聘的单位,40多家是通过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各种关系邀请而来。在与用人单位接触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有针对性地深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把就业工作从简单的招聘形式较变为与用人单位建立全面合作的联谊伙伴模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批量、长期的就业,另一方面可能让用人单位通过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合作编写教材、合作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等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高度结合。在学院经费支持下,09年,我们走访了武汉市10多家金融单位,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力邦投资公司建立了新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建立了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与创业基地。暑期我们安排了06级和部分07级共112名学生到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国际期货武汉分公司、华融证券、中投证券、中银证券进行专业与就业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一部分可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没有能留在实习单位的,也因有了这些实习经历,在其他类似的岗位竞聘中赢得主动。今年开学以来,我们与长江证券公司、齐鲁证券武汉营业部、东兴证券武汉营业部就建立就业基地达成了初步协议。近期,我们准备通过朱院长的引见,继续走访一批我们过去还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在汉金融单位,争取联系一些单位来院招聘毕业生和安排07级学生暑期实习,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正在争取条件进行订单式教育的实践,以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围绕“入学即就业”理念,认真做好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与服务。我们的思路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阶段、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重点抓养成教育、目标导学和就业启蒙教育。通过系列励志教育、专业介绍、近年就业形势分析,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其专业思想、增强其学习的紧迫感,引导其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在大三重点抓准确定位。对学习优秀且有意向考研或出国的学生多加引导和指导;对想就业的学生在考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规划方面加大督促和指导力度,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为就业作充分的准备。第三阶段,在大四重点抓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和就业技巧教育。通过介绍上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教育学生对就业区域、就业岗位、用工方式等根据国家所需、市场行情和自身特点合理定位,尽量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贻误就业时机;同时,我们请在招行、民生行等单位工作的校友回院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着装、面试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四)围绕生源质量较好实际,积极营造学生考研、出国留学氛围。金融学院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上下,许多学生一进校就有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想法。去年学院考研和出国留学人数共3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学生考研、出国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提高06级学生考研率、出国率,09年我们组织了8场学生考研、出国交流会和座谈会,将09届考研、出国学生的总结与感言结集挂网宣传,对09年暑期110余名留校考研学生进行具体管理,与图书馆、学工处、研究生处联系,争取到了图书馆自习室暑期冷气正常开放。2010年,我院考研学生300分以上的有近60人,正在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的有17人。同时,我们对07级学生考研在年前和年后都进行了动员,今年拟针对07级考研和出国学生开展系列辅导活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金融学院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通过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方式来缓减就业压力。
(五)围绕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级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成败。而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角色,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2009年,金融学院班主任配备工作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刘宁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刘院长亲自担任班主任,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副教授担任班主任,从而在09级全面实现了由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目标。09级班主任除一名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曾有过带班经历,不存在评职称需要担任班主任的限制,担任班主任主要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工作的支持。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对我们加强学生专业建设、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目前,专任老师带班的效果正逐步显现,班级学风普通较好、学生学业成绩整体较高、科研与学术氛围较浓厚,这些都将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和升学。
二、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合校以来,金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既有金融行业就业较难的外部因素,也有我们工作还远没有做到位的自身因素。
(一)从外部因素看
一是银行属服务窗口行业,对员工的身高、长相、气质、谈吐、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通过几家银行的招聘选拔,一部分形象好、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基本上可以被录用,但大部分条件一般的学生不能顺利进入银行工作。未应聘上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被银行录取,心里也较着劲要应聘银行,对学院安排的非银行类招聘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结构性就业困难。
二是银行招聘程序过长,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签约或出具就业证明。各大银行支行都没有人事接收权,用人权集中在全国总行或各省市分行。应聘学生通过一面、二面、三面、笔试以及少则3月多则1年的实习,才能最终正式签约上岗。以工行湖北省分行有例,工行09年6月底招聘了我院几个学生,省分行预计要用1年左右时间统一培训新进员工,培训完成后才能签就业协议。同时,一些回生源地到当地银行就业的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是近几年来金融市场人才需求量明显减少。对毕业生容纳量最大的工、农、中、建等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因改制上市,内部人员需要大量消化,男52岁、女47岁必须内退,新进员工主要解决关系户和内部职员符合本科毕业条件的子女。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银行和证券业人才需求量明显萎缩。从09年下半年起,证券行业人才需求量才有所回升。
(二)从自身因素看
一是人才培养特色还不是很鲜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其他高校特别是武大、财大等金融类专业形成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与武大和财大存在一定差距。在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情况下,银行等用人单位一般都会首先考虑在财大、武大等一类大学招聘员工。
二是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银行是经济类大学生就业首选单位,各大银行人力资源部根本不愁招不到员工,大多不会主动联系来二本院校招聘。金融学院在与银行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每年来院招聘的银行不是很多,每次招聘的名额也很有限。
三是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与服务还不是很精细。我们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很好地结合单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以及不足,帮助其对职业规划作出科学有效的安排,并督促其完成。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就业技巧教育也还有待加强。由于这方面工作的不足,往往出现学生有业难就、有业不就的现象。如我院学生就业定位与武大、财大金融专业学生有很大重合,眼光只盯着大城市、大金融单位,对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证券、保险业以及县市、村镇金融单位兴趣不大。
四是考研、出国、非专业就业等渠道化解就业压力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在考研方面,金融学院学生考研的风气较浓厚,但由于大多报考武大、华科、财大等一类大学,同时学院在考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具体,考研成功率不是很高。落榜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放弃就业,留待来年再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在非专业就业方面,由于专业的特点,动员学生资教、当村官比较困难。
五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作用发挥还不是很到位。前几年,金融学院辅导员轮换较勤,外聘辅导员因各种原因频繁辞职,专任老师担任班主任占比较低,由此导致09届、10届大部分班级换过三次班主任,或一名辅导员兼任4到5个班级的班主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学院毕业生工作不连续,班主任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职责部分缺失,学生对班主任也没有太深感情。据调查,09届部分未就业学生回生源地后找到工作,但班主任催交就业协议和就业证明非常困难,使一些已经实际就业的学生不能算入就业率。
由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同时,有些问题认识到了但要解决好须假以时日,要逐步实现金融学院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的目标,还有一个艰难过程。我们相信,有学校的正确领导、有招毕处的科学指导和有力帮扶,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金融学院学生就业状况一定会得到根本好转,真正与金融学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相匹配,真正对得起家长、学生的信任。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兰州工学院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在这里和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当前就业形势,一起解读国家和我省毕业生就业政策,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首先,向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报告会的学校、学院就业战线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报告会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我的报告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一、中央和省上领导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每名毕业生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寄托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5月14日,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5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5月1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同时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政府立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部署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当前就业形势(我们所处的位置)
当前,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比较严峻。
一是2013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从2010年到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0%、2.7%、2.2%,呈现出明显下滑态势。今年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系统脆弱、主权债务风险上升、财政紧缩和低增长等诸多问题。欧洲、美国、日本的经济困境也已波及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些国家出口下滑,资本流动和物价波动加剧。同时,规模较大的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投资需求减少等诸多国内问题。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失业人口为1.97亿,失业率为5.9%。今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失业率仍将小幅攀升,达到6%。今后5年全球失业者总数可能突破2.1亿,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经济低迷带来的消极影响,依然是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达到2500万人(2012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20.58万人),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部分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要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非常困难。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关系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而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峰则还将延后出现,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就业机会供给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城镇新增就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年均也只能提供就业机会12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300万人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安置压力大,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受地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接受高校毕业生较多的单位都搬迁到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省份,比如:长庆油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中国石化第七设计院等等都搬迁到外省,缩小了就业空间,加之我省的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属于资源性城市,目前,可利用矿产资源处于枯竭,面临产业升级转型,造成了接受毕业生呈下降趋势。另一个方面,我省广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人员需转移到城镇就业。再一个方面,十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员分流,进口狭窄。由此,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民工进城向非农产业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迭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态,使整个劳动力资源,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资源配置出现了“磨擦失业”问题。世界性金融风暴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其严重后果将会进一步显现。近期,高校毕业生正值择业高峰期,各种招聘活动相继开展,但需求明显减弱,从2012年第四季度招聘频率观察,需求开始下滑,不利因素已波及到劳动力市场。然而,需求信息和入场单位明显少于往年,特别是被毕业生看准的一些大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却不在招聘现场,与网上发布的信息明显不对称。在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感觉到,尽管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目前还未暴露甚多,但对毕业生就业而言“寒流”却扑面而来。最直接的信号是企业对人才及劳动力需求开始放缓,影响就业的因素已见端倪。如兰州大学销售专业岗位去年招100多个,今年只有10多个。文科学生找不到择业岗位。有几个攻读文史类的学生失望地说,都是专业惹的祸,就业无门只好先打临工吧!
二是高校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2013年,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11.5万人,比去年增加6000余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回甘择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达18万人之多。但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需求没有增加,有些行业还明显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截止今年4月底,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率25.76%(其中研究生签约率为28.93%,本科生签约率为19.69%,专科(高职)生签约率为27.06%),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三是企业单位有效用人需求有所下降。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失业率仍将小幅攀升,达到6%。从国内形势来看,在国家有关部委今年2月调研的29个省份468家用人单位中,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降幅达15%,招聘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约有55%招聘计划下降。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少;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企业也准备缩减招聘计划。虽然销售类岗位需求旺盛,但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强;医疗卫生类专业用人需求有所增加,但毕业生数量较少。我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今年4月末,全省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用工与2012年12月末相比,实际新增岗位用工6245个,减少岗位用工9889个,净减少岗位用工3644个,岗位用工流失率1.05%。由于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岗位不足,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矛盾”,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合拍。从省内院校分专业就业情况来看,临床医学、土木工程、自动控制、机械电子、建筑学等专业需求量大,但人才资源相对紧缺,特别是医学类专业人才紧缺,县级以下医院很难招到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市州医院招聘医学类研究生比较困难;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由于毕业生总量较大,就业率相对较低。
五是毕业生就业心态总体平稳,但部分存在悲观和焦虑情绪。“新职业”网络调查显示,90.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或严峻,只有9.3%认为就业形势较好。34.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持自信乐观态度,44.9%表示不太乐观,20.6%表示悲观或比较焦虑。从调查结果看,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一定的认识,择业观念有所转变,但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根据网络问卷调查,84.9%的研究生、63.9%的本专科生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项;在就业地点方面,85%的研究生和68.7%的本专科生首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而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内就业渠道吸纳数量和比例都在减少。中小民营企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却常苦于招不到人。
前面讲到的国际、国内还是甘肃层面的形势,基本不怎么乐观,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希望我讲到上面的不利形势,能像一条鲇鱼一样,在部分不着急的同学的心里搅拌搅拌。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二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随着我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必将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水平。三是从大环境看,随着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3341”项目工程的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包括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就是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就是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就是要把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作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产业方向和工作格局。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将为推动和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我们可选择的职业)
(一)毕业生的选择。据有关部门调查:行业选择上。依次为金融/银行/投资/基金、IT/互联网、通讯电子、酒店/餐饮/旅游、广告/会展/公关/市场、房地产、咨询/管理、公共事业单位、医疗、教育/培训,其中金融/银行/投资行业以18.1%的比例居于首位。但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十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子、金融/银行/投资、制造业、IT/互联网、房地产、汽车、能源、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公共事业单位。地域选择上。广大高校毕业生目光依然将目光聚焦在中心城市,虽然面对高房价、拥堵的交通,大城市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显然对广大毕业生求职者仍具较大吸引力。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一些中小城市如浙江嘉兴、江苏吴江等,以及省内县以下人才需求指数也较为乐观。
(二)实际流向。2011年,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10.6万人,截止年底共有91266人实现就业,平均就业率达到85.6%。2012年省内院校合计 有应届毕业生109627人,其中博士生735人,硕士生7091人,本科生56851人,专科(高职)生44950 人),年底就业率达到86.8%。从这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看,考录公务员约占就业总数的3.7%;到事业单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12.9%;到国有企业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1.9%;到非公经济单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5.7%;自主创业约占就业总数的1.3%;到社区岗位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5.6%;通过各类基层项目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23.2%;到重大科研项目担任科研助理约占就业总数的0.6%;选择灵活就业约占就业总数的4.2%。从毕业生专业结构看,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土木工程、自动控制、道路桥梁、机械电子等;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运动教育等。
(三)发展趋势。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发达国家或大多数国家比,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2007年在33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40.8%,而同期美国、日本、英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则低得多,分别是1.4%、4.2%、1.4%。截止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34.8%。我国第二产业所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与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第二产业的比例比较接近。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至60%之间,而根据人社部公布的《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只有35.7%在第三产业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一个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就业,所以我们在就业的选择上与国家的人才配置计划、就业导向紧密相关。当前,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十五”期末的44.8∶23.8∶31.4,转变为当前的37∶27∶36,第二、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从第三产业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但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新增就业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和低端服务性岗位,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则十分有限。
四、相关政策(我们可获取的助)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三个方向,范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尤其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国家高新区将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吸纳毕业生。大学科研院所,被建议从大学生中招聘科研助理。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包括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引导国有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据介绍,对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国家将从财税、金融、信息、社保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将切实保证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人社部还将于近期组织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已开始,包括“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此外,我国还将扩大高校毕业生到海外担任汉语老师志愿者规模,并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低保家庭毕业生可享受求职补贴。一是明确从2013年起,将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调整为毕业学年。二是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所需资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服务内容纳入免费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降低了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方便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使高校毕业生能按规定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四是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有利于促进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积极求职,尽快实现就业。
综合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到基层就业。
1、基层服务项目。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5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8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及进村社区计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目前,我厅正在根据中央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统一工作协调、统一招考、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服务期满安置”的原则,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进一步落实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
根据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