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历史新高,总人数接近700万,而同期一、二先发达城市各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的数量却远不足以应付如此多人数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此庞大的一直求职队伍,给人才市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国庆现状。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2002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至22岁)人口的14%。2003年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611万。
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2003年是中国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大致与上一年持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00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特点
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00万人,就业率达仅到70%,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在面临重大压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将会导致对就业的有力拉动
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为7.8%,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将来自政府主导性支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8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就会为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在今后5年里,中国经济将继续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话,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至少将会达到560万个以上。比较而言,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形势将会更为有利一些。
2、政府和全社会正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
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等。
3、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精神做出的决定,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2003年的招募指标为5000-6000名志愿者。全国共选拔600名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工作。这两项工作计划都是开发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而且在未来时期的工作力度将会加大。
4、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国外的资本、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结果将会是有利于吸纳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就业。
三、促进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1、继续制定与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
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弱化户口对社会成员流动性的限制,不仅会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能动性,而且会使其流动、就业的空间变得更广阔。流动的自由度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档合一”所强化的是人才的单位所有;“人户合一”所强化的是人才的地区所有。随着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推行,在今天,“档案”对于人才流动已无多少限制,唯有户口还对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因此,必须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对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只要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公安部门应凭毕业生所持的《报到証》为其办理落户手续。废除对毕业生收取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和其他一些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促进毕业生自主流动。
2、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种情形在高校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在无形中成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重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专业结构的调整。
(1)将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2)高校还应多方面地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
(3)高校有必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3、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时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4、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其次,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以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我们还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工程管理3班 邓志燊 2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高校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吸纳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进口产品数量明显下降,我国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降低,市场观望心态加剧;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学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找到就业的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就业这块,许多大学生首选的是公务员,我国不久前的2013国考,报名人数就高达152万人,而国家提供的岗位只有1.9万余人。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喜欢这一块呢?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动机可归根为公务员的工作稳定,受环境影响小,收入不错,福利好,有些公务员还有灰色收入,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简直就是一个“铁饭碗”。有些工作,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大,金融危机一来,便会导致很多人失业,而公务员不会失业。
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就业问题,都知道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大。现在的大学生不仅喜欢考公务员,还喜欢考研,就是出国留学的都在增多,这其中都有很多人是无奈的选择。
可以拿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辐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产生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尚未到来之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
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2.观念误区。
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求职的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求职择业之时喜欢与同学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消极自卑,认为自己所读院校、专业不如人,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推销自己”。也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完全依赖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选择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符的岗位不屑一顾。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狭窄。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在金融危机之下,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毕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毕业生经历了多次面试的失败,造成了心理的严重受挫,部分学生已对就业完全丧失信心,形成了放弃就业的心理。有些更是不堪重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家人痛苦不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在此特殊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就
业部门应进一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其端正心态,转变其就业观念。同时,就业服务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各类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实现顺利就业。在指导与服务工程中,要以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要以人为本。
2.降低求职要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生不能再以“天之娇子”自居,在就业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比如今年,浙江省重点中学基本已经饱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部分初中以及培训机构的需求还可以,还有一些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需求也较大。中心城市的需求有限,缺的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基层。毕业生要有“从低处做起,向高处攀登”的勇气。要考虑从就业门槛低、综合要求较少的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选择有利于自己施展才华、实现自己更高价值的岗位;同时,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要认识到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勇于自主创业。
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全国多个省市都公布或已实施了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有些城市为帮助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浙江杭州在去年12月份开办了创业实训师资研修班,学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网络平台或在现实情景中建立虚拟公司(如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当然,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应具有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4.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指获得与保
持工作的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在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价值的本领。所以大学生只有具备或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同时具备在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有效地向雇主推销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5.继续深造。
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那么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继续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能在将来知识经济大潮中立得更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深造的时间回避当前不良的就业形势。期待几年后整个市场回暖,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者,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读研也已出台了一系列放宽与优惠政策。
据上述对分析与探讨,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存在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就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而要考虑吸收新鲜的血液,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指导。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摆正自己心态,认清当前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商业时代,2007,(15).[2]田栋栋.社会资源极度倾斜让大学“考碗族”迅速膨胀[N].中国青年报,2008,(7).[3]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学位论文.[4]高山,王静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摘要:如今,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面对找工作时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曾经的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大都眉头紧皱。近年来,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中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主要就大学生就业的特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例如大学生择业观、企业择人的要求、高校扩招等和针对这个热点社会问题,对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建议
引言:作为一名马上要升大四,面临找实习以及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的大学生,现在的压力特别大。大学生就业难现在似乎成了一种社会共识,而造成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的原因不仅仅有大学生的择业观的问题,还有高校教学、企业择人、社会经济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1.1大学生自身问题
1.1.1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上过分关注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500强企业, 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而对于一些收入一般的行业和单位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却不愿意去就职,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机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1.1.2 自身综合素质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扩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又有不同侧重。许多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求职技能缺乏,不善于‘推销’自我、1
缺乏自信等,结果必然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①。
1.2学校方面的问题
1.2.1高校大规模扩招
“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紧张化,结果使得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凭是人力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当前,文凭在就业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当前大学的文凭有‘贬值化’趋势,特别是对于毕业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文凭对他们在就业市场找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②
1.2.2课堂学习模式枯燥单一
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课堂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大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课堂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听课敷衍了事,学不到什么大学。专业知识也不全了解的很深透。因而就导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3用人单位择人方面的问题
1.3.1存在歧视现象
有些企业在择人方面有时会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③
还有些用人单位会存在地域歧视。“在选用大学毕业生时优先考虑本地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④
1.3.2注重学历和工作经验
一般是毕业生先投递简历,通过筛选才能获得面试机会。而不少用人单位会选择学历高的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招聘一个人就应马上发挥作①
② 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③ 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④ 穆松《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 月,第八卷第4 期
用、创造价值, 因而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很多应届毕业生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1.4其他原因
1.4.1我国每年的新增就业岗位小于每年需要就业人数。⑤
我国的新就业队伍除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再就业的劳动者,远远大于我国每年增加的就业岗位。整体的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大学生的就业。
1.4.2区域经济不平衡,使大学生就业出现地域性相对过剩。⑥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为明显的区域性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在经济总量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与之相对应,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具有地域不平衡性,表现为在某些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供给量相对过剩,但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却供给不足。”⑦
2、相关建议
2.1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身就业进行准确定位。
在找工作前首先应该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同时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更加长远地谋划自己的就业之路。”⑧
2.2高校应该在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多为学生提高实习或就业机会。
现在大多数毕业生课本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大多缺少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要追求高质量的工作就很难。“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高校应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渠道,传递就业信息。
2.3.学校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⑤
⑥⑨ 王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 年第4 期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
⑦ 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
⑧ 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⑨ 李红梅《探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石油教育,双月刊 4/2006
在课程中系统安排创业教育内容;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指导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创业理论水平,加强对技术创业和利用网络进行创业的引导;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在校内建立学生创业园区,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政府也应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要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⑩
结束语: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难” 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
2、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3、穆松《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 月,第八卷第4 期。
4、王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 年第4 期。
5、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
6、李红梅《探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石油教育,双月刊 4/2006。
7、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献资料,2013年第6期(总第602期)。⑩ 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献资料,2013年第6期(总第602期)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岗位的能力有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自不说,那`么大学校园里的气氛又怎样呢?
“你的二面怎么样啊,有戏吗?”“表现还不错。上帝保佑我顺利通关吧``````”“你今天面试他们都问你什么了?”``````,离毕业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寝室里的口头禅都统一成“今天你面了吗?”“面了,你的运气如何?”
可见,大学校园里更是弥漫了毕业生们找工作的热情和就业的气息。但是他们的热情掩盖不了他们的紧张与不安,因为他们知道现实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务院26日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说,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进程等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市职业介绍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发现,今年劳动力市场的人气来得格外早,一季度招聘求职人数均创下近几年同期的新高,高级技工仍然受宠,工作经历比学历更吃香,大学生就业依然需努力。
求职人数达23.4万人,较2003年一季度增加了7.8%,较2002年一季度增加了23.8%。
供求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用人单位共招聘17.9万人,较2003年一季度增加了6.5%,较2002年一季度增加了15.4%,但招聘人数增速慢于求职人数增速,求人倍率(招聘岗位数/求职人员数)只有0.76,每100位求职者只有76个岗位可供选择,比2003年和2002年同期略有下降。
一季度三资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中,98%的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高中以上学历,49.6%的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岗位更是明确要求本科以上),三资企业中的跨国集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更高,很多岗位指明要求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可见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如何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影而出仍是大学生应思考的问题。
学历与实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学历被社会公认为敲开就业大门的金砖。学历是知识水平的象征,学历越高当然越有利于找工作,但也不能说学历高的就一定比学历低的找的工作就好。因为这还涉及到一个人的实力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大学教授到广州打工沦为厨师,某研究生外出打工沦为服务员,也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进入了公司的上层部门等等。但这毕竟是少数的,让我们一起走近农村来的低学历青年:
1、邹长青:男,23岁,学历:高中,现为自由撰稿人。“什么?低学历同样能有高收入?话是没错,可是机会太少了,你别老盯着媒体上炒作的那些从农民转变成总裁的神话,那只是极个别的幸运儿。”他这样看待低学历者能有高收入,他现在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到网吧发电子邮件投一次稿,买一本杂志的费用也得在预算之内。他体会到的绝对比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多。
2、陈家芳:女,21岁,学历:初中,现为某宾馆服务员。她的职位刚刚从领班升到主管,但她知道,她早晚要被淘汰,因为她手下的服务员中有很多是大学生。她担心她仍然逃不出大多数从农村来的低学历青年的最终命运。
3、他是一个大专毕业生,现为月个文坛“枪手”。当他在国营单位上班时,梦想着有一天能静静地在家里做个自由撰稿人。后果他终于成了一个“枪手”。但他发现这并不是他原来想要的生活,所写的书,没有一本是他真正感兴趣的,全是从图书馆或者从网上找的资料,然后拼凑而成。“漂泊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归宿,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敢奢谈梦想吗?有不少人在饱受痛苦的磨难后,体会到的是一种心灵的崩溃``````”难道说他们是没有实力吗?他们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过。他们的命运会如此凄惨只因为他们是低学历青年。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凭着自己的实力加上相对高的学历,相信一定更有困难成为上帝的幸运儿。
但是实力从何而来?我想大学在校期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实力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好基本功是我们现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外,我们应尽早地接触社会。很多人想到兼职,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增长了社会经验,也为家里节省了一笔开支。但找兼职必须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以及校纪校规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上当受骗。现在我们到处可见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所等,但很多都是在你叫了手续费后让你回去等消息,之后就会与你失去联系。所以在校大学生找兼职一定要谨慎而为之。如果能找到一份可以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兼职,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应聘
应聘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投简历,参加面试,是时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生活“主旋律”。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怎样才能在求职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呢?
这是西南部某高校经贸学院陆唯的三次求职经历:
第一次:她按照“公司不能太小,工资不能太少的择业标准筛选出她面试过的单位中最理想的一家——浦东的一家国际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她凭借在学校的优秀表现获得了一次机会:先笔试然后接受英语 面试,但她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原因是他们要的是最适合的人选,而不是最优秀的学生。
第二次:她育偶去了一家外贸纺织类贸易公司参加面试。该公司规模较小,正处于起步阶段。她的这次面试很成功,招聘人员对她的英语水平和业务知识非常满意,决定第二天就让她上班,公司开出的条件是工资1800元加业务提成。但她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太小“。
第三次:她满试的一家单位是家知名保险公司,被录用的学生可以在行政、业务、培训和招聘四个岗位上轮岗,然后再定岗。陆唯通过了两轮面试,被录用的希望很大,但她的父母却不同意她去保险公司,他们认为做保险没前途。陆唯受父母的影响终于放弃了这家单位。
陆唯依次落选、放弃、挥别三次求职的经历和很多求职者的经历相似。一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这样说:“机会不少,岗位挺多,但大学生择业时如果固守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不会审时度势地变通,缺乏远见,那找工作确实会成为难题。”正如陆唯,她把自己的择业标准定得太死,导致她没有看见公司小有小的好处:小公司员工接触到的业务多,职业成长性好,锻炼的机会多。其实,这也是狠很多学生没有看到的一点。而在第三次求职过程中,陆唯没有看到保险业是“潜力行业”。据我国行业发展预测,保险业在我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金融保险业的逐步开放,做保险将大有可为。如果把那位老师的话与陆唯的求职经历联系起,不难看出:摆准位置、放远目光、抛弃偏见,还在求职的大学生们如果能做到这些,会对实现就业大有帮助。
像陆唯这样在求职过程中有点茫然的人大有人在,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呢?
大学生找工作,如果针对不同岗位和单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才华,获得在外企、规模型龙头企业工作的“职场比萨饼”而非“热干面”,这其中对求职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主体、能力本位和职业发展成才观,做与自己兴趣、能力和素质相匹配的事情;培养竞争观念,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在职业发展中成材,要有上进心;扎实做事,老实做人,写好每一份求职简历和求职信,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对于毕业生和在校生所困惑的专业和职业,待遇和机遇,以单位和大单位,学历和能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矛盾关系,不是只有专业对口才能成材。无论是小单位还是大单位,一定要重视抓住机遇,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形象的说就是“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这样才有真正的高待遇可言。
另外,找工作一定要胆子大,不要递了简历就什么也不管了,要给那些招聘人员留下好印象,否则你很难脱颖而出。要学会一点交际手段,要自信但不可以自大。有能力就多出去闯,这样机会才多一点,都关在学校里,很难胜出。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热点城市与紧俏行业
深圳:毕业生选择热点城市
2003年深圳接收城市外高等院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据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通讯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排在专业需求的前四位,共需4661人,占企业总需求的27。9%。其次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向型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共需求2294人,占总需求的13.7%。深圳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也趋向合理。博士需求为443人,硕士需求为2419人,硕士以上学历需求占总需求的17.1%。本科生需求为1.4万人,占总需求的82.1%。本科以下学历需求132人,占0.8%。从招聘情况看,公务员最受大学生的追捧。
上海:信息类人才缺口50万
有关人士预计,申城5年内至少紧缺50万信息技术类人才。目前申城仅有同济大学职业学院等不足30所高校设有信息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1万名。业内人士估计,申城目前仅微电子类人才缺口就达近30 万人,加上电路分析、电子产品、家电类、通讯类、移动通讯、工业方面微波通信类,其缺口足以超过50万人。
广州:需要1.6万省毕业生
广州市2002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15017人,比上年增加5.3%。2003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7.7万人,比上年增加近5万人,但仍接收近1.6万名毕业生,计算机、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将继续紧俏。广州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广州十万年薪难觅高级技师
据了解,广东省现有的4058.63万从业人员中,高级技工、技师仅10.9万人,还不到总职工数的3/10000,到2005年广东需要的技术工人总量将达到502.4万人,而目前广东只有365万人,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即使开出10万年薪,也很难找到合用的技能人才。
如果毕业生能抓住这些热点城市,投身于紧俏行业又何愁找不到工作呢。
求职观念
老外这样看中国的大学生,中国的大学生们常常太一本正经,个个都踌躇满志,期盼成为干大事的成功者,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于西方青年来说,如今对这种人生观早已失去,了兴趣,他们更在意“平凡着,生活着。”对比之下,西方青年更热衷去亚洲、非洲、南美等不发达的地区当一名志愿工作者,比如义务医生,教师。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大学生的人生观、生活观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求职观念的差异。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 段时间严格的面试,笔试,公司从三百多名应聘者中选出了10 名佼佼者。
发榜这天,一个叫水原的青年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绝,回到家中便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水原没有死成。正当水原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水原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计算机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德国和中国,但各自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日本水原一家人喜不自胜之时,公司却传来消息:水原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老板认为:“如此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干不成大事的。”
当美国汤拇一家人大喜过望之时,美国各大州的知名律师纷纷来到汤姆的家中,他们千方百计地鼓动汤姆到法院告这家公司,让公司支付巨额的“精神赔偿费”,并自告奋勇的充当汤姆的辩护律师。
当德国的肖恩一家人喜不自胜之时,肖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这家公司。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这家公司工作作风如此差尽,进入这家公司对儿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而当中国的晓东喜不自胜之时,晓东的父母从商店买来锦旗和奖状。他们来到公司,远远望见公司老板便跪了下来,他们满含热泪地说:“多亏你们救了我儿子,我们家世世代代铭记你们的大恩大德呀。”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来晓东的经历是最可悲的,然而这也是中国存在的事实。中国人之所以能忍受公司的差错,并因为最后被录取而表示感激,除了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如果中国的大学生能坦然地面对应试结果,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争取,由消极地承受变为积极的反抗,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将是另一番景象。
就业创业机会
面对大学生找工作的种种不易,广州地区开展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的活动。3月20日,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一期40个商铺以封顶价600元拍出,其他3间商铺也以450元拍出。团市委副书记李节明表示,“创业基地”是一件好事,将成为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的一部分。该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筹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权表示,作为全国首个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场所,整个“创业基地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370多个铺位用于创业经营,除首期推出的40个商铺外,其余铺位也将于近期逐步推出。
早在去年3月份,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岁致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创业率高出香港整体创业率10倍多,他们多从事个人服务或创造性行业等,成为个人收入最多的群体。
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广州等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可能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
综上所述,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应落实好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大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关于我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虽然现在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起初我们认为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就业情况;但是社会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学生的就业路途却变得越来越艰难;针对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相关情况,比如“大学无用论”,“毕业就等于失业”,等问题进行调研。(由于范围过大,所以我们只针对我校我院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一、我们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逐一调研: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什么而导致的?
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进行分析
2:各企业对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是什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导致的?
3:针对以上原因社会,学校,和我们自身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进。这种改进不是简单的口语话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以规章,条例的形式来付诸实施。
二、研究的进度安排
1:去采访我院毕业学生,和他们谈谈他们的就业情况以及对他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在他们的身上寻找一些成功的经验。(十周周六)
2:到人才市场去做一些市场调查。(十一、十二周周六)
3:亲临大型人才招聘会,了解企业所招聘的职位。(十三周六)
3:针对我们所做的调查进行整理。(十四周)
(采访完毕后,每一个人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成员分工安排
沈宗旭 于佩颖 李梦狄(采访进行)
黄蕾朱柯颖(拍照和整理图片)
周资伶 杜灵 樊雪芳(整理资料)
谢金潮 杨波 雷鸣洪(用电脑录入资料)
四、经费预算
外出调查三次集体去66元(公交车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