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老院事迹3
孝亲敬老好榜样—xxx
xxx,女,1972年7月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xxx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该同志在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实守信,讲文明、董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婆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一、牢记宗旨,积极参加文明志愿活动
她热爱党、热爱祖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社区工作尽心尽力,领导社区居委会积极参加文明志愿活动,在人少物缺的情况下,各社区分别成立老年文艺演出队,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正月十五游行队伍。八个居委会的文艺队参加街道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汇演,三个居委会参加了区消夏文艺晚会。并且还多次组织社区文艺队到蝶园、工作广场、居民小区进行宣传,把尊老爱幼,爱我xxx,做文明市民的守则,标准等编成居民喜闻乐见的快板、歌词表演唱等形式宣传给居民。
二、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xxx同志认真履行职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协调和组织各社区居委会狠抓居民健康教育和社区服务,主要以宣传栏,请专业老师讲课,发宣传单等形式,教育居民如何遵纪守法,防止疾病,讲究卫生,尊老爱幼,举止文明,爱护环境,邻里和睦等,其中举办宣传活动48次,各类培训班130期,发宣传单5万多份。辖区居民对文明市民守则,文明市民公约,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城市环境“十无一洁”标准,由不知到知,并能按标准去做,xxx居民的素质水平和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她还与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道下基层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照顾孤寡老人。被区老龄委评为敬老、爱老个人先进模范,被市政管理局评为
潍坊市环卫先进个人。
三、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
xxx同志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当年的劳动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脱离劳动了,但他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视人伦道德,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在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她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
她十分注意从精神上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每到春节、中秋、“七一”等重要节日,她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上门看望老人,并向他们介绍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五保老人,她更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关怀;为了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各个社区里成立了秧歌队、老年锣鼓队,配齐了服装、乐器。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定期组织老年人的文体比赛,老年人们个个精神矍烁,人老心不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劳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第二篇:敬老院事迹
篇一:敬老模范事迹
老人的事没有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爱芳就是这么做的。
豹爱芳从进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政府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于是,豹爱芳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元、30元、50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
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爱芳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爱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17年来,豹爱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她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豹爱芳这位孤寡老人世界里的年轻人,由于无暇顾及其他,至今依然单身。2001年,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求爱的信件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她还是那句老话:“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来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华献给平凡的敬老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海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篇二:敬老模范事迹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能相信你的为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已将孝敬老人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她总是抽时间给奶奶和姨姥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经常给老人买水果,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见人就讲,她们孙女有多细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带着奶奶和姨姥的言传、父母亲的身教成了家。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两个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产生矛盾?怎会不起摩擦?她坚信只要把心态放平,既然能有缘与她养育了20多年的儿子一生相伴,怎么能说两个女人就没关系呢。
近十年来一直视公婆为亲生父母,视婆婆因看不惯的唠叨为母爱。婆婆身体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致的照顾,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婆婆总爱发一些无名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心里烦燥才会
发火的,婆婆说没有女儿没有能说知心话的人,她用行动和感恩的心证明儿媳也能做让她穿得贴心的小棉袄。每逢公婆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做丰盛的佳肴,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礼物给公婆,婆婆属于富态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买,不论是出差或闲时逛街,只要见到合适的又是婆婆喜欢穿的衣服就会买回家,却很少见她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坚持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合理安排对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饮食,水果蔬菜多样化。每天削好苹果,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给奶奶,留给爷爷时,她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公婆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奖她孝顺时,总能看出公婆的满意和幸福甜在心里,写在脸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渐渐使婆媳关系有着深深的母女亲情。
她对老人的孝敬,对孩子的培养,赢得亲戚邻居的广泛赞誉。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好夸的。”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她说:“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好本职工作。”
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篇三:敬老模范事迹
某某,某某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某某老年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XX年10月,时任XX村党支部书记的某某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老年公寓副主任的岗位。
当时,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刚刚建好,全街道有170多名五保老人入住。面对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XX常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自上任后,冬去春来,两年多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做着帮助老人、服务老人这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他以满腔热情,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为老人们奉献了一片炽热的爱心,受到老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XX年,某某老年公寓被评为山东省星级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工作枯燥,既苦还累,可某某却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某某同志身为管理中心副主任,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他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老年公寓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在做好老年公寓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与其他护理员一样,天天为老人打开水,为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打扫整理房间卫生,每天一次院内环境大清扫,修剪花草,美化环境,使老人们的房间清洁卫生,无灰尘、无异味,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为老人创造了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如今老年公寓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新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老年公寓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某某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老年公寓院里有一块闲置地,刘忠远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敬老院里的1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XX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既当副主任,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中,他视每一位五保老人为自己的亲人,为五保老人服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细心呵护、关心,让入住的五保老人们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使他们在老年公寓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深夜,寒风呼啸。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老人田某心脏病突发,情况十分危急,正值夜班的XX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缴费,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而他一直陪护在老人床前。老人清醒后,深情地对XX说:“多亏你啊,是你从阎王爷那里把我拉了回来。“第二天,老人的亲人来到医院,看见老人已脱离了危险,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一夜未眠的XX已是精疲力尽。在老人住院期间,他隔一天晚上就去医院替换老人的亲属陪护,为老人跑前跑后,端屎端尿。像这样的事情,几年来,XX不知做了多少次。
某某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的要求“。哪位老人有什么老毛病,哪位老人该过生日了,哪位老人亲人不来探望,刘忠远都记在心上。某某年8月,有位性格怪异的五保老人薛某,入住不久,一直好对老年公寓的管理人员服务挑剔,时不时闹到他那。他耐心的听老人“发牢骚“,原来老人性格有点孤僻,不合群,难免不适应集体生活。某某了解了老人的要求,没事就找到老人聊天,引导他多参加活动,多接触其他老人,慢慢的老人就和大家一起看电视、下棋、打牌,融入了这个集体。老人们都把某某当作自己的贴心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他唠唠,凡有事要帮忙,就像使唤儿子一般随便。他常对工作人员说:“五保老人没有儿女,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老人!“
是呵,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某某同志正是用他的朴实和真诚诠释着中华儿女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内涵,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让老人们分享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机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篇四:敬老模范事迹
我叫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 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 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 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 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 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 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 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 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遵守敬 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 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 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 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 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 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 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 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 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 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 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 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 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 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 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 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 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 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 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 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 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 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 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 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
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 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 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 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 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 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 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 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 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 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 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 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7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 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 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 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 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 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 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 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 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 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 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 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 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 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 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 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 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 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 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 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 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 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 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篇五:敬老模范事迹
走进坨村有这么一个祥和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了解这户的人,都会对这个家庭和睦的氛围所感染爱。而提到这家的一家之主——梁家宏,更是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梁家宏现年五十七岁,是我村的一名老党员,常年以来,他以孝立家,与人为善,成为了子孙们的榜样,群众眼中的孝亲敬老楷模。
一、敬老爱幼,发挥余热,支持亲人工作
俗话说:羊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家庭生活质量的好与坏,一家之主起决定性的作用。梁家宏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八口之家的当家人,上有80多岁的父母需 要照顾,下有两个8岁的孙子、孙女上下学需要接送,儿子和儿媳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没有固定时间,这一些事情他都一个人默默的承担了起来,最大程度的减轻 了儿女的负担。
对待年过八十的父母,梁家宏更是从最细微处入手尽心尽责的侍奉在前,民以食为天,由于老人饮食的差异,根据身体状况,需要 每天少食多餐,为了让老人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按照老人的饮食规律多做几次,经常性的变化口味,保障了父母吃的舒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母虽年过八旬,但两位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梁家宏同志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就是我最大的福气”。
面对下一代的小孙子、孙女,由于儿子和儿媳都在忙自己的生意,所以照顾下一代的任务更多的落在了他的身上,现正孙子孙女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无论冬夏,早上始终他始终都能保证让 他们吃上热呼呼的饭,小孙子顽皮厌学,他抽出了更多的实践陪伴孙子写作业,57岁的她为了能辅导帮助孩子学习,从新拿起笔与孙子一起学起了文化知识,特别 是小学英语,她从ABC练起,因势利导的培养孙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面前,他既爷爷,也是学友,还是家庭老师,邻居和他开玩笑说“看你一天到晚的忙个不 停,累的就剩一把骨头了”她说“家里人忙,我只能当好后勤兵,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
二、助邻里扶贫困道德高尚
梁 家宏是1969年入党的老党员,年轻时在东封煤矿工作,曾多次评为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于2006年退休在家,作为一名 共产党员,他更是肩负起自身职责,主动的投入到了我村的各项工作当中,记得在环境综合治理时,梁家宏时时处处冲在第一线,所在胡同出色的完成了环境整治任 务,这与梁家宏这名优秀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做群众工作是分不开的,在他的带领下,这胡同的村民无论村里有什么活动都能带头参加,由于胡同窄,有的家还有车 辆,每年收秋季节,都商量着,就粮食的生熟程度一户一户收获,大家帮忙放到院子里,谁家有了生活困难,比如着急外出需要照顾老人孩子,都会把钥匙留给他,家庭有了矛盾都爱和他唠叨唠叨,他都会主动帮忙化解矛盾把问题摆平。梁家宏一家八口人,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孙儿需要呵护,家里的开销非常大。但他宁可 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老人和孩子,更不能愧对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历次济困捐款他都带头参加,并能号召邻里参加。正是这种对自己节俭,对集体大方的品格,带动起了周围一大批人。在村内的日常生活中,他更是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支部日常义务劳动,主动帮助邻里解决困难
梁家宏只是特殊家庭一名共产党员的缩影,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对家庭对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三篇:敬老院事迹简介
敬老院事迹简介
每个人都会老,人人都会尊老、爱老,到我们自己老的时候,才会被关爱,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
在全院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下,我系忠实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热忱地投身青年自愿者行动中,与周贺孝仁敬老院签订两周一次的协议,而且我们还会不定期的前去探望!
2010年10月起我们志愿者开始前往敬老院进行志愿者工作!节日期间我们会不断送去关怀和爱心,正好重阳节,那天中午我们借着尊老爱老的契机我们到了敬老院后我们被有序的安排,我们先打扫卫生,那天卫生很快就打扫完了我们就问问那里的一个阿姨还有需要什么帮忙吗!然后阿姨给了许多毛豆弄,我们当时很多志愿者一起和爷爷奶奶边聊边弄着很快就结束了,阿姨和爷爷奶奶们直夸我们是好孩子!我们当时很喜悦!我们就觉得我们我来对了,那次弄完之后我们都更喜欢喜欢上了做志愿者。
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的生活都是平淡和孤寂的,我们会经常和他们聊天、下棋或者娱乐活动,记得有次我们走到爷爷奶奶那里我很热情的叫着爷爷奶奶,当时爷爷奶奶们都很喜悦,我们也很喜悦,当时我们就说爷爷奶奶我陪你聊天吧。爷爷奶奶很高兴的说“好啊”!他们给我们说起了年轻时的传奇、说起现在平淡生活里蕴含的小小快乐、说起子女们现在工作如何如何繁忙,他们以前的工作,敬老院旁边的环境,还有他们的家乡改革以来的变化。我们结束还送上了大合唱——走进新时代!爷爷奶奶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我们进行了认可!
敬老院去了好多次了,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感动,我们的志愿服务很感动,爷爷奶奶们欣慰的笑我很感动!
我们志愿者虽然在这个敬老院撒播我们的爱心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但是这是暂时的,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将“关怀老人,关爱社会”的精神传承下去!
第四篇:敬老院院长事迹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记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
抚宁县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是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他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高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1999年,龚治宇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驻操营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瓦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他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龚治宇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敬老院的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他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他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在他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1000元提高到如今的3000多元。经他多方面努力,筹措资金,敬老院瓦房全部翻新,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木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床头柜、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电褥子。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他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他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院里的老人大多年岁已高,体弱多病。2008年,81岁的老人何广有,患肺心病、心衰住院治疗,院里缺乏人手,龚志宇白天晚上一直看护着,为老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一直陪护到老人出院。王明宽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迷路。龚治宇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关心,有几次到吃饭时,发现老人不在,他顾不上吃饭,就急忙出门寻找。到附近,到老人的侄儿家,常去的地方,甚至到野外,有时找到深夜,才把王明宽老人找回来。他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既当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厨师,在每一位老人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第五篇:敬老院事迹
篇一:敬老模范事迹
老人的事没有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爱芳就是这么做的。
豹爱芳从进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政府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于是,豹爱芳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元、30元、50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爱芳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爱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17年来,豹爱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她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豹爱芳这位孤寡老人世界里的年轻人,由于无暇顾及其他,至今依然单身。2001年,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求爱的信件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她还是那句老话:“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来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华献给平凡的敬老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海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篇二:敬老模范事迹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能相信你的为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已将孝敬老人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她总是抽时间给奶奶和姨姥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经常给老人买水果,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见人就讲,她们孙女有多细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带着奶奶和姨姥的言传、父母亲的身教成了家。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两个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产生矛盾?怎会不起摩擦?她坚信只要把心态放平,既然能有缘与她养育了20多年的儿子一生相伴,怎么能说两个女人就没关系呢。
近十年来一直视公婆为亲生父母,视婆婆因看不惯的唠叨为母爱。婆婆身体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致的照顾,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婆婆总爱发一些无名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心里烦燥才会
发火的,婆婆说没有女儿没有能说知心话的人,她用行动和感恩的心证明儿媳也能做让她穿得贴心的小棉袄。每逢公婆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做丰盛的佳肴,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礼物给公婆,婆婆属于富态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买,不论是出差或闲时逛街,只要见到合适的又是婆婆喜欢穿的衣服就会买回家,却很少见她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坚持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合理安排对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饮食,水果蔬菜多样化。每天削好苹果,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给奶奶,留给爷爷时,她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公婆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奖她孝顺时,总能看出公婆的满意和幸福甜在心里,写在脸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渐渐使婆媳关系有着深深的母女亲情。
她对老人的孝敬,对孩子的培养,赢得亲戚邻居的广泛赞誉。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好夸的。”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她说:“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好本职工作。”
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篇三:敬老模范事迹
某某,某某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某某老年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XX年10月,时任XX村党支部书记的某某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老年公寓副主任的岗位。当时,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刚刚建好,全街道有170多名五保老人入住。面对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XX常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自上任后,冬去春来,两年多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做着帮助老人、服务老人这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他以满腔热情,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为老人们奉献了一片炽热的爱心,受到老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XX年,某某老年公寓被评为山东省星级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工作枯燥,既苦还累,可某某却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某某同志身为管理中心副主任,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他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老年公寓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在做好老年公寓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与其他护理员一样,天天为老人打开水,为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打扫整理房间卫生,每天一次院内环境大清扫,修剪花草,美化环境,使老人们的房间清洁卫生,无灰尘、无异味,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为老人创造了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如今老年公寓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新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老年公寓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某某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老年公寓院里有一块闲置地,刘忠远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敬老院里的1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XX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既当副主任,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中,他视每一位五保老人为自己的亲人,为五保老人服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细心呵护、关心,让入住的五保老人们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使他们在老年公寓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深夜,寒风呼啸。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老人田某心脏病突发,情况十分危急,正值夜班的XX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缴费,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而他一直陪护在老人床前。老人清醒后,深情地对XX说:“多亏你啊,是你从阎王爷那里把我拉了回来。“第二天,老人的亲人来到医院,看见老人已脱离了危险,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一夜未眠的XX已是精疲力尽。在老人住院期间,他隔一天晚上就去医院替换老人的亲属陪护,为老人跑前跑后,端屎端尿。像这样的事情,几年来,XX不知做了多少次。某某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的要求“。哪位老人有什么老毛病,哪位老人该过生日了,哪位老人亲人不来探望,刘忠远都记在心上。某某年8月,有位性格怪异的五保老人薛某,入住不久,一直好对老年公寓的管理人员服务挑剔,时不时闹到他那。他耐心的听老人“发牢骚“,原来老人性格有点孤僻,不合群,难免不适应集体生活。某某了解了老人的要求,没事就找到老人聊天,引导他多参加活动,多接触其他老人,慢慢的老人就和大家一起看电视、下棋、打牌,融入了这个集体。老人们都把某某当作自己的贴心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他唠唠,凡有事要帮忙,就像使唤儿子一般随便。他常对工作人员说:“五保老人没有儿女,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老人!“ 是呵,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某某同志正是用他的朴实和真诚诠释着中华儿女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内涵,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让老人们分享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机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篇四:敬老模范事迹
我叫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 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 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 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 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 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 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 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 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遵守敬 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 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 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 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 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 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 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 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 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 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 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 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 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 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 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多 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 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 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 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 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 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 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 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 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 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 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 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 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 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 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 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 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 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 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 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7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 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 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 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 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 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 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 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 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 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 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 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 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 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 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除 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 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 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 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 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 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 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 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篇五:敬老模范事迹
走进坨村有这么一个祥和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了解这户的人,都会对这个家庭和睦的氛围所感染爱。而提到这家的一家之主——梁家宏,更是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梁家宏现年五十七岁,是我村的一名老党员,常年以来,他以孝立家,与人为善,成为了子孙们的榜样,群众眼中的孝亲敬老楷模。
一、敬老爱幼,发挥余热,支持亲人工作
俗话说:羊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家庭生活质量的好与坏,一家之主起决定性的作用。梁家宏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八口之家的当家人,上有80多岁的父母需 要照顾,下有两个8岁的孙子、孙女上下学需要接送,儿子和儿媳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没有固定时间,这一些事情他都一个人默默的承担了起来,最大程度的减轻 了儿女的负担。
对待年过八十的父母,梁家宏更是从最细微处入手尽心尽责的侍奉在前,民以食为天,由于老人饮食的差异,根据身体状况,需要 每天少食多餐,为了让老人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按照老人的饮食规律多做几次,经常性的变化口味,保障了父母吃的舒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母虽年过八旬,但两位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梁家宏同志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就是我最大的福气”。面对下一代的小孙子、孙女,由于儿子和儿媳都在忙自己的生意,所以照顾下一代的任务更多的落在了他的身上,现正孙子孙女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无论冬夏,早上始终他始终都能保证让 他们吃上热呼呼的饭,小孙子顽皮厌学,他抽出了更多的实践陪伴孙子写作业,57岁的她为了能辅导帮助孩子学习,从新拿起笔与孙子一起学起了文化知识,特别 是小学英语,她从ABC练起,因势利导的培养孙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面前,他既爷爷,也是学友,还是家庭老师,邻居和他开玩笑说“看你一天到晚的忙个不 停,累的就剩一把骨头了”她说“家里人忙,我只能当好后勤兵,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
二、助邻里 扶贫困 道德高尚
梁 家宏是1969年入党的老党员,年轻时在东封煤矿工作,曾多次评为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于2006年退休在家,作为一名 共产党员,他更是肩负起自身职责,主动的投入到了我村的各项工作当中,记得在环境综合治理时,梁家宏时时处处冲在第一线,所在胡同出色的完成了环境整治任 务,这与梁家宏这名优秀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做群众工作是分不开的,在他的带领下,这胡同的村民无论村里有什么活动都能带头参加,由于胡同窄,有的家还有车 辆,每年收秋季节,都商量着,就粮食的生熟程度一户一户收获,大家帮忙放到院子里,谁家有了生活困难,比如着急外出需要照顾老人孩子,都会把钥匙留给他,家庭有了矛盾都爱和他唠叨唠叨,他都会主动帮忙化解矛盾把问题摆平。梁家宏一家八口人,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孙儿需要呵护,家里的开销非常大。但他宁可 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老人和孩子,更不能愧对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历次济困捐款他都带头参加,并能号召邻里参加。正是这种对自己节俭,对集体大方的品格,带动起了周围一大批人。在村内的日常生活中,他更是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支部日常义务劳动,主动帮助邻里解决困难
梁家宏只是特殊家庭一名共产党员的缩影,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对家庭对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