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扎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是个残酷的资本家。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在矿上,他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家庭中他是封建“老爷”,独断专权。他控制自己的妻子,也控制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他表面上很是关心繁漪,实质上他是要他做“服从的榜样”。用封建家长式的手段来控制她,驯服她。
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他表面怀念旧情人,把家具都按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但她真的出观,他又恐惧,害怕有损于他“模范家庭”的好名声;他似乎很疼爱自己的妻子繁漪,为他请医生看病,实质上却不愿意理解她,爱她。总之,无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情人,妻子还是子女,他一切皆为了自己。
他空虚落寞。他表面上非常强悍。有力,本质上很虚弱。工人与他斗争,情人唾弃他,妻子背叛他,儿女离弃他,他已经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人,一只不为人群所接受的怪兽。因此,在家中除了能颐指气使之外;便只能坐在封闭的老屋中发呆,最后只能逃入教堂,在灵魂的忏悔中洗涮自己的罪恶。
周朴园的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性共存的中国大家族的家长的性格实质。但,作品中,他又是值得同情。他与侍萍的分手是封建家长的棒打鸳鸯飞的结果,这导致了他长久的痛苦。他也是一个遭受命运作弄的人。
侍萍母女是—对受迫害、遭凌辱的劳动妇女。侍萍母女受到周氏父子两代的欺凌。剧本通过周氏父子对侍萍母女的引诱残害,控诉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
周萍:灵魂空虚的资产阶级少爷。周冲,是个对来来充满幻想的知识青年。
《雷雨》这部剧作,具有思想内涵的浑厚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悲剧”;作品展现了不可把握的命运对人的控制,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命运悲剧”;它揭示人性和人的性格的弱点,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性格悲剧”。因此,作品的主题又是复杂的。作品通过周鲁两家的血缘纠葛和乱伦,揭示
人的蛮性的遗留。正如曹禺所说“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它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结构精巧。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a.作品人物集中,空间单一。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漪为情节发展的枢纽,全剧八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他们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家庭关系把他们联结为—令整体,又把他们集中在同一空间,在家庭中来表现各自的性格。
b.时间集中,凝练。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周家内部由来已久的矛盾中,周朴园与工人的长期对抗,都高度概括在一天一夜之间加以表现。
c.矛盾错综复杂。在众多的冲突线中,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是—条明线,周朴园和鲁待萍的关系则是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2)戏剧性强。采用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不是渐次展开剧性,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因而创造了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剧情的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的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作家把中心矛盾——兄妹乱伦放在最中心,通过倒剥笋式的方法,先是剥下三十年前夫妻悲剧,再剥出了继母子的乱伦,最后才让繁漪在自私
性格的驱使下无意中揭穿了兄妹乱伦,这最不为人所齿的丑恶(十恶不赦之首)。剧情到此达到极点,也就随即走向尾声。剧作的戏剧性还表现在对于一系列的戏剧巧合,诸如旧夫妻见面等情节的设计上。都具有“无巧不成书”的特点。
(2)在细节描写上,使用了少而精的典型细节,反映了深且广的生活内容。“吃药”、“电线”等细节,在刻画人物上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在情节展现中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丰富了剧本情节,突出了戏剧动作性。
(3)戏剧语言上。具有个性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语言准确,深邃;抒情性,作品对周家环境的描绘尤其是夏天雷雨的描绘是具有抒情性的。暗示性,如其中繁漪和周萍在周朴园面前的谈话,既冠冕堂皇又传出话外之音,即繁漪对周萍的不满,和对周朴园的暗示。富于动作性,人物的语言伴随着动作,而动作也伴随着语言,更主要的是人物的语言中包涵着动作,因此非常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曹禺的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第二篇:雷雨赏析
戏剧艺术之《雷雨》赏析
吴海超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舞台的容量是有限度。曹禺所要表现的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复杂,斗争尖锐,他却能将这些内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他在《雷雨》中,将前后30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天之内以及基本上在周朴园家的客厅来展开。可见他的苦心经营,巧作安排。在戏剧的开头曹禺先交代3年前的事,到第二幕才揭开30年前的帷幕,这样不但有条不紊,而且使矛盾冲突得到合理的发展。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曹禺非常熟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选择最好的时机从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性格。在开幕的那“一个初夏的上午”以前,所有人物像在生活中一样,都有各自的贯串动作。我们从曹禺所设想的各个人物的贯串动作中可以看到,只有当剧作家对于开幕以前的人物的活动和经历等胸有成竹时,开幕以后的戏剧动作才能迅速展开。
曹禺在表现全剧高潮逐步形成的时候,结合了人物性格,既是层次分明,而又极尽曲折之能事。而所有这一切,又和周朴园直接或间接相联系。曹禺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来揭示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全剧的结局显得比较有力,悲剧虽然已经发生,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鲁大海和侍萍对周朴园的仇恨愈来愈深,斗争还将继续发展。
戏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第三篇:选修课《雷雨》赏析2000字[定稿]
对曹禺先生话剧作品《雷雨》的赏析
建环122
201251645201 记得我们是在高一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雷雨》的节选片段,当时的许多课文都记不得了,唯独对《雷雨》印象深刻,到现在仍记得大部分主要情节。可能与当时班里组织过《雷雨》的角色扮演也有关系,我们用家乡方言配上浮夸的动作表情再现了剧中的名场景,回想起真是令人捧腹。而另外一个记忆犹新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充满冲突的如狂风雷暴一样的场景对白,把我震撼到了。
《雷雨》主要讲述的是: 矿业公司董事长,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的大宅里,住着他和他的妻子蘩漪,与前妻生的大儿子周萍,与蘩漪生的小儿子周冲,以及年轻的女仆人鲁四凤。四凤家里有烂赌贪钱的生父鲁贵,善良的母亲鲁侍萍,母亲改嫁鲁贵前生下的工人代表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独断管理下,这个富人家庭里却气氛压抑,毫无生气,蘩漪被冠上病弱的名号,周萍生性懦弱畏惧父亲。压力之下的周萍与空虚寂寞的后母蘩漪发生了不伦关系,而今周萍却与女仆鲁四凤恋上了,急于摆脱蘩漪。蘩漪意欲霸占周萍,便叫来了四凤的母亲鲁侍萍,叫她把四凤带走,然而鲁侍萍却在客厅里碰见了周朴园,他正是那个三十年前侍萍当仆人的周家少爷,那个侍萍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却被扫地出门的周朴园。没想却遭到周朴园的冷遇,回家后又得知了四凤已怀了周萍这个同母异父兄的孩子。雷雨夜,周萍来带四凤私奔,被众人阻拦之下三十年前的真相终于大白,身心遭受到毁灭的打击的四凤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侍萍痴呆了,心狠的蘩漪疯颠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两家人的悲剧就此落幕。
如此情节,用现在一个不中听的词语来说,就是“狗血”:电视剧中被不断翻拍模仿的剧情,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到了现今,则通常称“过度的、特意的”煽情表演和剧情为“狗血”。不过在《雷雨》这部经典作品中,我却认为“狗血”是一种褒义。首先,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本身就是舞台话剧表演的特点;其次,这说明了剧本中的冲突十分明显,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令人印象深刻。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戏剧即冲突。三十年前后,八个人物,两家人,两天,所有冲突在雷雨夜中如雷雨般迸发,看得观众们那个尽兴。各种巧合的相遇,命运的安排,相似的历史,造化弄人,曹禺先生通过这出大时代背景下的闹剧,悲剧,剧中人物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封建大家族专制之下小人物被压迫,枷锁无法挣脱,正义无处伸张,自由无从追求,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如此晦暗的没有太阳的一个年代。
看完《雷雨》全剧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对同情,尤其是对四凤和周冲两个年轻人。最后他们竟双双触电而死,两尸三命,实在叫人心塞啊!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无辜的一对年轻人,在命运作弄之下如此戏剧化的死去了成为了悲剧的时代牺牲品,而且在我看来,这是上一辈的犯下的罪孽凭什么要由他们这一代来承受啊,不禁抱怨起剧中命运的不公,开玩笑说一句,曹禺先生也真够狠心的啊。然而最后作者却没有交代悲剧的始作俑者周朴园的详细下场,引人深思,不过我认为,家破人亡的周老板,之后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雷雨》的创作中心是蘩漪,这位角色与电视剧中歹毒的后妈角色不一样,虽然基本是是她的行为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行,如果她是个安分的太太那或许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但是,我却不厌恶这位角色,反而挺喜欢和欣赏她。首先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甘屈服在周朴园的压制之下,如此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角色,怎能让人不心生敬佩?这大概与这种个性与现代女性较为接近的原因也有关。
蘩漪对周萍说:“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正是周萍移情别恋自私地急于抛下蘩漪这个包袱,成为了蘩漪之后不择手段的导火线,这句话正正好表现出她的反抗精神,“两代人的欺侮”也体现出了蘩漪与周朴园这条重要冲突主线。周朴园长期把蘩漪看作病人,让她吃药,禁锢了她的行为,然而第二代周萍的意欲逃离使她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于是彻底解放了蘩漪的抗争精神。她意识到了只有自己才能把想要的东西得到,只可惜这句恐吓般的话对去心似箭的周萍已再不起作用了。不禁为蘩漪的感到一阵阵唏嘘。
因为周萍本身也是这个家庭中的另一个受害者啊。一向懦弱的他难得做好了私奔的决定,岂会轻易放弃这个从黑暗中逃走的机会,何况四凤已经怀了他的骨肉,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太喜欢周萍这个人。身为大少爷却生性懦弱,同时与两位女性人物发生不伦关系,首先脚踏两船就是不道德的啊,而后又不断逃避而不懂抗争,最后吞枪自尽也算是他对这个绝望世界的一种逃离吧。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鲁大海。为劳动阶级争取正当权益的工人代表,他不畏强权,也不在金钱引诱下低头,俨然当时新青年的代名词,社会未来的希望,悲剧发生之后,他离开了家向自由出发,这使读者悲叹之余得到了一丝安慰。
至于其他人物,单纯善良,只想过上普通日子的鲁妈和四凤,却走上了相同的悲剧道路,实在令人扼腕。一心单恋四凤的周冲更是本剧最无辜的牺牲品,多么阳光而向上的好少年,最终却被时代所葬送,被他父亲的所作所为葬送,再次令人概叹命运的不公。
总的来说,《雷雨》对于戏剧人物的塑造和戏剧冲突的表现都是淋漓尽致的,将30年代的社会封建家庭中的压抑表露无遗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令广大观众为止悲伤,为止感叹,为之落泪,着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第四篇: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求,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残酷的资本家。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在矿上,他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家庭中他是封建“老爷”,独断专权。他控制自己的妻子,也控制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他表面上很是关心繁漪,实质上他是要他做“服从的榜样”。用封建家长式的手段来控制她,驯服她。
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他表面怀念旧情人,把家具都按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但她真的出观,他又恐惧,害怕有损于他“模范家庭”的好名声;他似乎很疼爱自己的妻子繁漪,为他请医看病,实质上却不愿意理解她,爱她。总之,无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情人,妻子还是子女,他—切皆为了自己。
他空虚落寞。他表面上非常强悍。有力,本质上很虚弱。工人与他斗争,情人唾弃他,妻子背叛他,儿女离弃他,他已经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人,一只不为人群所接受的怪兽。因此,在家中除了能颐指气使之外;便只能坐在封闭的老屋中发呆,最后只能逃入教堂,在灵魂的忏悔中洗涮自己的罪恶。
周朴园的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性共存的中国大家族的家长的性格实质。但,作品中,他又是值得同情。他与侍萍的分手是封建家长的棒打鸳鸯飞的结果,这导致了他长久的痛苦。他也是一个遭受命运作弄的人。
侍萍母女是—对受迫害、遭凌辱的劳动妇女。侍萍母女受到周氏父子两代的欺凌。剧本通过周氏父子对侍萍母女的引诱残害,控诉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
周萍:灵魂空虚的资产阶级少爷。周冲,是个对来来充满幻想的知识青年。
《雷雨》这部剧作,具有思想内涵的浑厚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悲剧”;作品展现了不可把握的命运对人的控制,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命运悲剧”;它揭示人性和人的性格的弱点,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性格悲剧”。因此,作品的主题又是复杂的。作品通过周鲁两家的血缘纠葛和乱伦,揭示人的蛮性的遗留。正如曹禺所说“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它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结构精巧。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a.作品人物集中,空间单一。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漪为情节发展的枢纽,全剧八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他们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家庭关系把他们联结为—个整体,又把他们集中在同一空间,在家庭中来表现各自的性格。b.时间集中,凝练。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周家内部由来已久的矛盾中,周朴园与工人的长期对抗,都高度概括在一天一夜之间加以表现。c.矛盾错综复杂。在众多的冲突线中,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是—条明线,周朴园和鲁待萍的关系则是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2)戏剧性强。
采用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不是渐次展开剧性,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因而创造了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剧情的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的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作家把中心矛盾——兄妹乱伦放在最中心,通过倒剥笋式的方法,先是剥下三十年前夫妻悲剧,再剥出了继母子的乱伦,最后才让繁漪在自私性格的驱使下无意中揭穿了兄妹乱伦,这最不为人所齿的丑恶(十恶不赦之首)。剧情到此达到极点,也就随即走向尾声。剧作的戏剧性还表现在对于一系列的戏剧巧合,诸如旧夫妻见面等情节的设计上。都具有“无巧不成书”的特点。
(3)在细节描写上,使用了少而精的典型细节,反映了深且广的生活内容。“吃药”、“电线”等细节,在刻画人物上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在情节展现中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丰富了剧本情节,突出了戏剧动作性。
(4)戏剧语言上。具有个性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语言准确,深邃;抒情性,作品对周家环境的描绘尤其是夏天雷雨的描绘是具有抒情性的。暗示性,如其中繁漪和周萍在周朴园面前的谈话,既冠冕堂皇又传出话外之音,即繁漪对周萍的不满,和对周朴园的暗示。富于动作性,人物的语言伴随着动作,而动作也伴随着语言,更主要的是人物的语言中包涵着动作,因此非常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
曹禺的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第五篇:18《雷雨》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