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
读完了孙睿的草样年华4,使我有了很多感受,《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草样年华1到4部,在我的印象中,我是在大学里看完了1和2,这两本出的比较早了,早已流行于大学的校园之中。3还没有看,知道它的发行,只是在网上简单的扫了下。直到2011年8月7日,草样年华4才出版。这个时间点恰好勾起了我的回忆与兴趣,不由分说,立刻1到4的典藏版入手。
随着岁月的成长,作者有了不同的认识,读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在逐渐变得成熟。若干年后再回首,意味深长。
看看草样年华的副标题就知道了:
壹:北X大的故事
贰:后大学时代
叁:跑调的青春
肆:盛开的青春
只有4的标题是阳光的。文中可见一斑。作者通过回忆来描述自己的这十几年时光。开始依然是迷茫和彷徨的。但是,文章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作者活明白了,就像书后封皮上写的“草样年华,花样终结。”。我很喜欢这句话,其实我看1的时候除了那些个故事,没有看出什么东西来,我觉得这无非就是一种给大学生消遣的东西。2和3没有怎么看。同样直到4出版,看到标题,加上怀旧心里,我认真的看了4。作者的成熟打动了我,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这种文字带来的心灵触动。
(被一个小插曲打乱思路了,不知道该从哪写了,呵呵……)
还是从小说的内容来说吧。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更加的突出了作者回忆的成分。也更加感染了读者,去回忆自己的过去,这一路的经历。小说我并没有一气看完,但是很多情节和当时的想法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主人公那种愤世嫉俗的想法是最让我共鸣的。还有就是他的那个宿舍,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包含了各色的人物。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宿舍。我的宿舍也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宿舍。有学习型的,有运动型的,有游戏型的,算是涵盖比较广了。只不过生活中的人物更加的丰富,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突出。但小说中正是对人物特点的突出,才会使得这些人物显得是那么的鲜活,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一共分了4大章节。前三节描述的是大学的生活,除了让我回忆了我的大学生活,感概自己大学中的遗憾外。没有什么太多的新奇,毕竟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看他就像看自己。不过还是有两点让我眼前一亮的。一个是大学四年对主角的思想意识的改变,主人公在大学的四年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所发生的变化,这对今后的人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就是,大学恋情的描写。正因为我没有这段经历,我才格外的看重这点的描写。而且,我对其他描述的认同,也更加让我认同他对大学恋情的阐述。事实证明,全书最后还是对其有一个交代的,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的。不过这本书要是还像以前看壹一样,只是看看大学里的男男女女,那未免就太肤浅了。
我认为,全书最精彩的还是“Chapter 04 还没结束”写的最精彩,最感人。当然,这得于前三章的铺垫,读后感《《草样年华4》读后感——再读草样年华》。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章才是作者在这几年的新体会,新的认识。全书就是为了点出这些才写的,全文都是在为它服务。作为全书最后一章,不仅对每个人的结局有了交代。同时,还阐述了作者多年来的思想,甚至引入了佛学。将思想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讲出了很多道理,也有一些话是让读者久久不能忘却的。再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生活是我没有过过的,我希望去了解。还是那句话,我通过对我已知的认可,迁移到对未知的认可。我也相信,我的这几年一样会对我的将来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借鉴。
说到小说的结局,不得不说的是,作者这次是迎合了读者的心。全文所有人的结局基本在开始都是可以预料到的。只有主角一人,看的不是那么清晰。但是随着小说的进行,这个结局渐渐的清晰了,但作者还是留了一个小悬念——“一切因缘和合而生”。主人公还是凭借他的睿智,找到了“因”,最终还是与他的“缘”和合而生了。一个很美好的结局,包括主人公的心灵之路,最后也是朝着明确的放向在前进。小说的最后,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所以,他希望有人能陪着他看清这个世界,困惑的时候,即使找不到答案,看到对方(不是谁都能成为这个人的)也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彼此得到了这个人。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如果那一天到来了,我能不能找到这个因?我们能不能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不得不说的是,小说整体的文学设计是很好的,前后的呼应,倒叙的手法都给小说平添了不少色彩。这部小说再次唤起我对文字的喜爱。另外就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心路了。草样年华不再是以前那个娱乐刊物了,书中更多的是在描述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这又激发了我的思考。综这两点,这部书值得一看!
后记:
可能是最近想的太多了,随便看到点什么事都能想到一起,想得很多。也可能真是这个社会变了,很多东西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我也不能去改变什么。就像小说中的邹飞,以前总想让社会适应自己,但其实我们能做的只有去适应这个世界而已。我不知我为什么会想这么多。是居安思危?还是闲的无所事事?我不知道,或许都有吧,也许都不是。
书看完的那个下午,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书中有一句话:“越在人群中,我越孤独”,我虽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但是拥有书中描写的那种不为人理解的孤独。看完一部小说就像是在和朋友们告别,那些人物似乎已经和我成为了朋友,小说的完结也是我们的分开。也许以后还会“再见”,但是感觉一定是不同了。就像毕业多年后的同学,虽然一个电话,约好就可以见到,但是再也找不回当年一起的感觉了……
我和作者一样,想不明白的时候、孤独的时候都是想通过码字来充实自己,这样这些话才能说出来,心里才会好受一些。我挺羡慕小说的主人公的,敢想敢做。不喜欢专业就可以不学。我不行,我失去了热爱,但是我还有责任。草样年华4部(虽然没全看),始终没有说道责任,始终觉得责任是束缚。不过4里还是说道责任的重要了,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责任的意义了。
为什么教学中总是把“语文”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在今天一个人人学英语的时代。因为学好语文能够充实人的心灵。而学好数、英只能充实人们的生活。
有一种评论,说是如果你看完一部小说还能记住其中人物的名字,那就说明他将是一部名著。草样年华显然还不到名著的份上,但是看完4,还是可以让人记住一些名字和事的。有几段话也是说的很好很好的。看得出是生活的总结。
读完《草样》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现在自己越来越能看开头知结尾了。不是说《草样》写的简单,一眼看透,可能是自己成长了,也许是自己思考的多了,看的远了。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有人觉得知道结局就可以把开始做好。但是,如果不知道结局,不是就可以勇往直前了么?
太晚(早)了,写不动了。有时间一定要再读,从壹至肆贯穿的读。有时间要再整理这些观后感。有时间……我还有那么多时间么?
第二篇:草样年华读后感
小柯推荐我的<草样年华>,而且再三让我认真去看,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草样年华,一个青春的故事,就如一幅画面,画得边角有一些已经成为碎片,似乎寓意着某段时光的离去。从中感到颓废的生活,为里面的邱飞和周舟悲哀,悲哀他们的爱为何不能走到最后。瞬间让我想起了小柯,也想起了一首歌。我们之间也有过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也许磨合期,也许太在乎了,也许彼此太较真了,但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们很相爱!《我们的歌》“情人总分分合合,可是我们越爱越深,认识你让我的幸福如此悦耳,能不能不要切歌继续唱歌我们的歌,让感动一辈子都记得”
邱飞一直在寻找周舟,而且利用感情攻击再次让周舟回心转意,可以说经历那么长的时间,邱飞是长大的,但他依旧没意识到爱情是需要彼此坦诚,彼此经营的,邱飞在面对这段打满补丁的爱情时怯懦的选择了逃避,邱飞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
我觉得杨阳是一个悲剧人物,就如等待戈多的流浪汉,一直在寻找什么,其中有句话我记得很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说到杨阳的感情并不顺利,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多了并不是件好事。杨阳对于生活选择了颓废。见天不去上课,考试了和邱飞用各种方式作弊,因打架开除学籍,重新考进大学后顺利毕业,自己创业,因事业大起大落而感悟人生,最后意外死亡。在杨阳出殡时丁小乐趴在他身上哭着说,我并没有背叛你,而是去赚钱帮你还钱,现在已经还了3万了,还差197万就还完了,当我看到此处时候鼻子忍不住酸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否则因果循环最终你将成为生活的奴隶,如此循环你甘心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第三篇:草样年华2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从现在开始产生了危机感,草样年华2读后感。我怕自己毕业以后的生活,像邱飞一样糜烂。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我跟他根本不是一路人。他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却懂得珍惜。他在和女友争吵时绝不退让,我却绝对可以率先道歉。他一次又一次的让女友伤心流泪痛不欲生,而我绝对不会让我的爱情有诸多波澜,读后感《草样年华2读后感》。他只会用酒精麻醉自己,我却知道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用喝。他不工作,特立独行,我却有自我反思,自知之明。第三册我不想看了,因为第二册的结尾够了,周舟再次离开,我希望她永远不要回来。这样的男人真的不值得。然而我又确信她会回来,因为七年的感情难以忘却,又因为她的的确确是个好女子。2012不求别的,赐给我一个周舟般的贵嫂吧。六年后,我只有十万。如果你愿意嫁。
第四篇:《草样年华三》读后感
《草样年华三》读后感
终于有时间了,坐下来,把这篇文章打出来,《草样年华三》读后感。关于,《草样年华》。
给青春一个交代,《草样年华3》。
2002年《草样年华1》出版,如果你错过了,很正常。
2005年《草样年华2》出版,如果你看过《草样年华1》那你一定不会错过。
2008年《草样年华3》出版,如果你没看过《草样年华》系列,那么好吧,当我没说。
2002年,我是初一,无意中从别人手里看到了《草样年华》(当时没分集),孙睿幽默而戏谑的文风吸引了我。起初的时候,我还仅仅把它当做笑话来看,当时的我,从里面只能看见无聊的大学、可爱的周舟、不争气的邱飞和一份遗憾。
2005年,我是高一,在书店里刻意寻找着《草样年华2》,当时的我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把整本书读完(周三,一个下午的自习加上课外活动)。当我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把头侧向窗外的夕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正像其中一位评论者所说:想点上一支烟,读后感《《草样年华三》读后感》。但遗憾的是,我不会吸烟。我想,《草样年华2》带给我更多的,恐怕是对那两个人之间感情的思考。之后的时光里,我时常拿着《草样年华2》翻到某一页,感叹着,如果不如何如何,也许结果会更如何如何吧。
2009年,我是大一,在书店找《电子竞技》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书架上有一本《草样年华3》,我把《草样年华3》捧在怀里露出满足的微笑,同时这也让书店的老板很是高兴了一阵。好吧,我们高兴的原因不同,对吧?
在沈阳福林宾馆(这破名字…)1103号房间,我竭力地捻着《草样年华3》的277页,试图从里面再捻出一本《草样年华4》甚至是《草样年华5》…
还是说说《草样年华3》吧。
孙睿叫嚣着“给青春一个交代”,写完了《草样年华3》,说真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还在追逐着《草样年华3》,是我把自己代入了书中的角色,认为孙睿应该给我个让我满意的结局?还是仅仅因为他幽默的文风?再或者,是因为孙睿对青春的思考与经历对我有这足以借鉴的意义…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吧。
《草样年华3》中,孙睿终于用了第三人称,当然,在汉语不用考虑单三加“S”的前提下,孙睿之所以会这么写,是因为从第三人称更容易来客观的描绘事情的外在和本质。曾经很喜欢郭敬明,买过他最后一本书是《悲伤逆流成河》(此前的小说和文集笔者有全套,且正版)现在还记得,该书最触目惊心的地方就是那一串的“我恨你”,恨得神弃鬼憎,恨得中气十足。小说毕竟还是小说,主人公的恨似乎是理由充分,表达方式也并无过分激烈之说,但当时的我已经忘了,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描述却让人看得更无奈,看得更惋惜。
和《活不明白》一样,《草样年华3》最后还是尽力营造了一个伤心却又充满希望的结局,让人不对社会失望。
第五篇:《草样年华1》读后感
草样年华①读后感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我想,用《双城记》的开头来形容大学的时光是再好不过了。
这本书我用了一个下午加一个上午看完的。虽然看的有点快,但还是有颇多感受的。或许我应该先说说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讲的是北X大的学生毕业后写的回忆录,我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有几分是真实的。作为大学新生的我,看了之后还是觉得有些值得借鉴之处。至于为什么看这本书,我也不大清楚。最初是老师推荐我们看这本书的,但是我在网上看过相关评价之后觉得没必要看。因为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它是值得大学生一看的,对于那些曾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们也是很有意义的;也有些人说,这本书过于消极,会对读者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听说这本书曾被划入禁书之列,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何种原因又允许发行了。可能这个《少年维特之烦恼》被禁又解禁的原因相仿吧,因为它们的正面意义远大于其负面影响,或者说是人们需要这样的书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找到情感上的共鸣,与对缺失情感的弥补。这本书在我没看之前我曾推荐给一个好友看,好友说她们老师看到她看这书时批评了她。好像在她们老师看来看这类书是堕落,颓废与迷惘的表现,其实我是不怀恶意的,也明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看法。
至于后来为什么看了我也不知道原因,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却说不出为什么会做出吃鸡蛋面或者盖浇饭的决定。我们同寝室的有已经看过的,他说他看了三部,还有一部之所以没有看,是因为在网上搜索不到。他建议我们看看,说这书写的确实很好,让他有很深的感触的。现在我把第一部看完了,他说这是一部悲剧,我却怎么看也找不到令人感到同情与怜悯的情绪。我甚至觉得作者在回忆的时候仍然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像是在警示后来人,又像是在自嘲。这样或许可以很好得将读者带入情境,哦,不,是的确能让人融入情境,记得他在讲到自己想要退学换专业时的迷茫与忧郁时让我感同身受。但是我还是觉得写令人伤感的大学回忆时不该用那种操蛋的语气。除了对大学生活的思考之外,这本书还可以当作喜剧来看,不论是作者那搞怪又不失形象的比喻,还是那些让人始料未及的情节,都是很好的笑料。但是在一番开怀之后又会产生无比怅惘的情绪。
这本书是从邱飞高中毕业后来到北X大开始,又以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失去了女朋友结尾的。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友好多令人的厌恶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也有许多可供读者诟病的缺点与愚昧。但是站在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也没有资格去批评他或者将他的所作所为部分或完全否定,因为我毕竟还只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未来的三年半时光,我没有把握可以渡过得比他的更有意义。甚至用主观验证来看,自己目前过的正是他曾经用来消磨时光的方式,就连他想找一个女朋友的愿望我也和他不谋而合,只是不常喝酒,没有抽烟,没追到女朋友而已。
别人四年的大学时光我用七八个小时就看完了,而自己的呢?一想到这里便不觉十分怅惘与迷茫。我要用四年填书写大学这四年的时光,或者原本就是空白写上去的还是空白,然后用更多的时间来怀恋,悔憾。我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想不明白大学可以带给我什么,学识?思想?还是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如果仅仅是这些,在别处同样可以学到,那就没有必要来大学学了,那高考又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上大学么。别人都说高考前付出的汗水与泪水都可以用大学时光弥补回来,但是高中我本就没有付出努力与汗水,来到大学我又有什么需要弥补的呢?其实高中时我就没有立下什么远大的志向,我甚至是报着能考二本绝不争取上一本的态度,谁知高考还是以521这么有意义的数字考进了这所大学。虽然有些同学说我这个分数本可以去更好的学校,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满足了。如何从高中过度到大学这个阶段我是完全没有印象的,好像高考一结束,就是大学报道的时间了。虽然暑假期间我曾游历了不少地方,但是游历的工程也是朦朦胧胧的,那些名山大川给我带来的视觉的冲击早已忆不起来了,不知是被压缩后放在记忆的深处以供未来的不时之需,还是被我彻底地丢弃了。到了大学呢,也还是这样,从开学到现在感觉时光还是那么犀利,很容易就以你察觉不到的方式溜走了。开学时的情境还恍若昨日,历历在目。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我怕当大学毕业那一天我还是同样的感觉——开学时的情境还恍若昨日,历历在目。甚至其间连值得回忆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同学情谊,兄弟情谊,在毕业后都成了瞎扯淡。可能是我消极了吧!但是哪里又有积极的理由呢?
《中国合伙人》里成东青说,男人最初的理想都是因为女人。我觉得他说的是没有错的,所以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有一个早点早一个女朋友的愿望,或许这样可以缓解我内心的空缺与精神上的空虚。可是我又很怕,自己会做出像邱飞一样荒唐的事情,比如有女朋友了还不知道好好珍惜。我觉得在对待周舟的不忠诚方面,邱飞是非常可恨的,但是我又没有理由去大胆的呵斥,咒骂他。毕竟我也不知道,当我和他处境相同的时候自己不会做得比他更加荒唐。我现在也有喜欢的女生,正如我对她说的一样,我不敢过分接近她,因为我怀疑自己对她的喜欢只是因为寂寞。有人说寂寞的爱会伤人伤己。我想,若是我可以像邱飞一样不考虑得太过久远,我就可以下定追她的决心,但是我做不到。而邱飞和周舟的结局是不是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我是不得而知,至少我是那样预想结局的。所以我觉得若只是为了排解心中的寂寞与空虚,那么我完全没有必要谈一场不会有结果的恋爱。人本来都是自私的,在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自以为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时候,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偷偷摸摸的做,就算已经被捉住过两次,但他还是会选择尝试第三次被发现的风险。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极限的,她的底线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根据我的分析,事不过三就是她对他的要求。第一次西安,第二次韩露,第三次邱飞高三的时候追的那个高一女生(叫什么我也忘了,对于这种角色我是不大有印象的)。后来周舟以自己要和上司好为借口和邱飞彻底分手了。我找不到邱飞该失落的理由,后悔又该怎样呢!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谈不上出轨,更谈不上背叛!况且周舟已经仁至义尽了。
至于学习,邱飞的做法可能就是目前广大大学生的做法,六十分万岁,目的就是为了大学毕业后可以混一张毕业证,为找工作时多加一件砝码。若不然就是像张超凡一样整日埋头苦读,后来还是以三分之差名落考研之山。好像还有一个练习法轮功的分子来着,或许从某种程度上看,练习法轮功的到不一定比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更加悲惨,至少他们还有精神寄托。而邱飞之流却是什么也没有,除了大学时看了不少名著学会了吉他找了个女朋友外。或许问起他大学生活有什么值得留恋时,他自己也想不出什么来搪塞吧。其实,大学期间精神的空虚是最可怕的,邱飞那时想辍学的心情我是非常了解的。因为目前我也是这种状态,除了在宿舍里待着就再也找不到可以做的事情了。有时实在百无聊赖也会去自习室上自习,但是我发现在自习室睡觉是一件非常令人安心的事情。有时在宿舍里也会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杂书,玩玩电脑,而更多的时间是一个默默地发呆,等回过神来也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幸好我没有喝酒,抽烟,手淫的习惯,不然生活一定会过得一塌糊涂,可能每次去教室都是一副落魄青年的形象。说起去教室我才发现,这学期我已经逃过不少的课了,思修,职业发展,大学计算机都是不去的,专业课,高数会看心情,有时候上一半有时候干脆就不去。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高中时的学习习惯造就了我现在的行为方式,但是内心还是有些隐隐的不安。正如做了亏心事的人,不管他在表面上显露的是多么淡定,他的心里还是会因清楚的明白自己做了错事而惴惴不安。但是要想不挂科,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像邱飞一样弄虚作假的,我觉得就算不怎么学还是有能力平安度过这一学期的,至少不至过于狼狈。但是以后的内容就不敢保证了。看到邱飞做日程表的情节,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做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规划,但是看到他把日程表撕下来扔进垃圾篓,我不禁哑然失笑。转而便想,我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了吧!
我向来是一个走一步算一步的人,对于未来的规划,我打脑子里都不打算去想。可能是越想越远,或者直接跨越到濒死的那一刻。那一刻我还需要得到什么呢?死前的荣耀与辉煌我又带走了几分?就算有了成就与贡献,也只是留给后来人观仰?那后来人的后来人呢?直到宇宙也老掉死去,那些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真的不敢往下想。浑浑噩噩地活着岂非更好的选择,草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