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实施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实施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8-12-30 生效日期: 1998-12-30
发布部门:
发布文号: 沪府[1999]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建委、市住宅发展局修订的《上海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实施纲要》,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1997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建委、市住宅发展局拟订的上海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实施纲要的通知》(沪府[1997]15号)即行废止。
上海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实施纲要
为推动住宅建设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推动社会化建房、供房新机制的形成,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修订、形成本纲要。
一、示范居住区的定位
按照大众性、超前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要求,开发建设示范居住区。运用政府保障行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开发机制,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房,以体现大众化;示范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适应跨世纪的需求、以体现其超前性;充分推广、采用各种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体现其科学性;示范居住区在规划、设计、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开发机制、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具有的导向作用,以体现其示范性。
二、示范居住区的示范内容和要求
(一)规划设计。按照人文与自然谐调共存、生产与生活综合开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交通便捷的总体要求,进行示范区的规划设计,体现其舒适、方便、优美、安全的特点。规划设计方案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院参与方案的竞选,经专家评审后确定。
(二)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经济、适用、美观"原则,努力达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形态新颖、色彩和谐、空间丰富的目标。继承和引进国内外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争取在采用大开间结构、灵活平面布置、提高住房使用功能、丰富建筑外型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建筑设计方案应通过招投标方式,邀请有一级资质或相当于一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方案的竞选,通过评审确定。
(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方便居民日常使用,适应
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既执行现有标准又适应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的新要求,为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创造方便有效的基础条件。同时在空间组合和使用功能上综合考虑,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节约用地,以利综合管理。
(四)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居住区为本市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的载体。通过试点,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相关材料和部件为基础,以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导向,以社会化大生产配套供应为主要途径,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业化、符合市场导向的住宅生产体制。通过试点,逐步实现住宅建设向效益、质量型转轨,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探索一条符合本市实际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之路。
(五)住宅建设供应机制改革。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探索社会化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建房、供房机制。
(六)住宅工程质量。所有工程严格推行规范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在35%以上。示范居住区全面实行《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由住宅建设单位向住户作出质量保证,形成施工竞争选优,工程监督保证、质量承诺负责的住宅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七)居住区开发程序。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交付"的程序进行开发建设。
(八)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推行物业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做法,使物业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状况,积极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完备的物业管理系统。同时创造条件,使社区管理人员尽早参与,使街坊、小区和居住区建成一个、移交一个、巩固一个,提高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的水平。
三、示范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主要参照指标和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应达35%以上,集中公共绿地不少于居住总用地的15%。旧城改造地区绿地率应达20%以上,集中绿地大于居住总用地的10%。绿地上可设置居民休闲、活动设施,也可适当布置与居住区相协调的建筑小品。
(二)新建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万平方米左右,其中高层住宅比例视市场需求而定,一般不大于20%;旧城改造地区的建筑面积毛密度,按照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三)新建居住区每5 ̄10户设置一个机动车停车位。停车场地应保证车辆安全停放,并减少对住宅环境的影响。按标准设置自行车停放场(库),且方便、隐蔽,不得占用庭院、绿地。高层住宅宜设置地下车库。
(四)多层住宅不设水箱,由集中泵站供水。有条件的可添设净水处理装置。
(五)各种工程管线应配套齐全、敷设地下,并进行管网综合设计,做到合理安排,一次建成,便于维修管理。
(六)统一设计安排空调户外风机位置,妥善处理好隐蔽性和冷凝水排放问题,做到既整齐、安全,又不影响建筑外观。
(七)住宅平面布置应做到三明(厅、厨房、卫生间),厨房面积不小于5M2,卫生间面积不小于4M2。厨房间应分别设置脱排油烟机烟道与热水淋浴器排气道。
(八)主阳台净深度不小于1.4米,有晒(晾)衣设施,但不得设置球门架。阳台封闭按统一规格实施。
(九)采用新墙体材料。选用塑钢窗、彩板钢窗或铝合金窗。上下水管采用
PVC管。水、煤、电表具应按照各专业部门的要求安装,并推广室外智能化系统计量。室内水、电管线应暗敷。
(十)实行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和"菜单式"住宅二次装饰设计方法,并建造样板间供住户选择,统一组织施工。
(十一)除局部根据建筑设计效果的需要外,住宅建筑物外墙应采用建筑外墙涂料进行粉刷,且每五年必须重新粉刷一遍。
(十二)居住区内道路设计应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的规定。
(十三)倡导建立居住区的住宅智能化系统,包括安全报警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煤气防泄漏报警保护装置,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等等。
(十四)为提高绿地效益,新建居住区住宅楼底层提倡不设宅间小院,但应增设防盗设施。
(十五)新建居住区在配置环卫设施时,有条件的应设置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提倡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四、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组织管理
(一)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要发挥市、区两个积极性,市、区结合,开展有关工作。
(二)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正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念祖、市建委副主任皋玉凤、市住宅发展局局长王文忠任副组长,市建委、市计委、市经委、市住宅发展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房地局、公用局、市市政工程局、市电力工业局、市园林局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有关区的分管区长为成员。
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宅发展局,由市住宅发展局副局长毛佳樑任办公室主任,市建委房地产处处长沈正超任副主任。各示范居住区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对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示范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等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制定、修改有关指标,组织专家对示范居住区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定,并根据有关评价指标,组织专家对居住区或街坊进行综合评价和验收。
(三)示范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规划、总体设计、市政公用和公建配套设施方案以及有关标准、要求组织实施。
五、示范居住区的申报、评审、验收和命名
(一)申报与评审。市、区都可申报创建示范居住区。凡进行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必须报经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申报单位应积极做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制订的组织工作。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组织专家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二)验收和命名。各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居住区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报请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综合评估和验收。凡达到示范居住区规定标准和要求的,由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报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示范居住区(居住小区)",并设立示范居住区单项奖,分别在居住区(小区)内设牌,由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各区、县新建完整衔坊的评审和验收标准逐渐向示范居住区的评审和验收标准过渡;新建完整街坊中面积较大、整体水平较高的,可向市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申报,纳入本市示范居住区的评审范围。
六、示范居住区的扶持政策
(一)示范居住区建设用地安排,实行政府划拨的方式。
(二)示范居住区实行承诺制,免交有关保证金。
(三)示范居住区可享受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的有关优惠政策。
(四)示范居住区市政公用和公建配套设施的费用,可申请实行"自行包干"的办法。示范居住区外的部分大市政配套,可视具体情况列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
(五)示范居住区按规划配建经营性公建项目,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的原则办理。
(六)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和住房销售等,可优先享受公积金及银行贷款的支持。
(七)示范居住区公建配套项目在保证配置指标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综合设置,以提高利用率。
(八)示范居住区可按规定比例,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设施。该设施平时由投资者经营,必要时政府可以征用。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上海市住宅发展局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二篇: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宝娣
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施,提高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草案)》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高级中学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吸取本市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市中小学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纲要。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活动课程是中小学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样,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设置活动课程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活动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发展兴趣和特长,全面提高素质。其内容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层次性。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办学条件和本地、本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地安排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活动课程一般由5部分组成,其内容与要求如下: 1.校班会活动
通过校会、班会(包括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指导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体育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所爱好并选择参与的各类群体活动、竞技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如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棋牌类、国防体育、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发育,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的目的。3.兴趣活动
通过文化知识类的兴趣活动(如科学知识的学习、时事问题的讨论、影视评论、集邮、摄影、文学社团等),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选题、设计、创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科技类的兴趣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环境保护、电子技术、天文、气象、业余电(视)台等),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技术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科学思维的素养,并能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艺术类的兴趣活动(如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曲艺、影视、工艺美术、篆刻书法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4.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远足、参观、访问、考察、专题调查、公益劳动和学工、学农、军政训练等),使学生开阔视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判断与选择、协调与合作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5.阅览与自习
通过自学活动(如阅读各类书报杂志,使用各种视听设备,交流读书心得,以及摘记、制卡片、复制视听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览兴趣,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资料搜集和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能力。
三、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
根据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以增强活动课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其基本组织形式有: 1.学校活动
学校根据活动课程教学内容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安排有层次的系列活动,如专题报告会、学科竞赛活动、科技活动(科技节、科技日、科技周、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艺术节(歌会、舞蹈节、戏剧节、电影节、书画展、摄影展等)、运动会等,其活动规模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在学区、学块(片)跨校开展。
2.年级(班级)活动
年级(班级)活动是年级(班级)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或本年级(班级)学生的共同需要安排的全员性活动。如新生入学活动,毕业班教育、离队教育(如14岁生日活动)、工交商业劳动、社会调查、农业劳动、农村考察、军政训练及年级科技、体育、艺术、学科兴趣等社会实践活动。其活动规模可以是全年级的,也可以在一个班或几个教学班内开展。3.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如体育活动、兴趣活动、阅览与自习等。此类活动一般以兴趣小组形式开展,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开展。
中学生按兴趣特长可在学校同意与指导下自行组织“爱好者学会”、“社团”等,并以此为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个体或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以集体交流方式等开展活动。
学校要重视分组活动,应按教学计划、教材(资料)的内容,创造条件,落实措施,尽可能地开设多种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校应配合社区教育鼓励全体学生自愿组合,将此类活动延伸到课余及双休日、节假日中去开展,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结合的广阔的活动天地。
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学校宜从实际出发,在校内以教学班形式或分组形式开展活动课。
对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学校逐步地引导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自拟专题、自主探究,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以培养能力,发展特长。活动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
活动课程除应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注意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富有趣味的活动能保持和发展学生对活动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课程的内容要适时更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智能得到培养,意志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2.自主活动原则
活动课程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学生的自主活动,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和经验。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尤要重在引导。3.因材施教原则
随着活动课程的开展,在各个项目的活动中必然会有一些初显个性的学生,也必然有一些潜能尚未显露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得到发展。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活动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教学活动。除学校或年级(班级)组织的统一的活动外,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愿望,在学校开设的活动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活动。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五、活动课程的教材与师资
活动课程的教材有普及型的基本教材和提高型的专题教材两大类。基本教材一般提供给全体学生使用,专题教材一般提供给不同的学生使用,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教材可通过组织专家编写和广泛征集等方法,经市教委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分批出版推荐给学校。对各区、县、学校及个人编写的活动课程教材(含声像资料等),应按国家教委规定报市教委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使用。
要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兼职师资队伍。师范院校要抓紧对在校学生的活动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各区(县)教育学院要会同少年宫、少科站与学校一起做好在职教师活动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市教委有关部门要落实活动课程的职后培训计划,尽快做到使在职教师除能承担必修课、选修课教学任务外,还能承担指导1--2个项目的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妥善安排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同时,要发挥兼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及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以充实活动课程师资队伍。
教师的活动课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评、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学校要科学合理地计算活动课教师的工作量,对在教学中作出成绩的活动课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活动课程的场地、设备与经费
保证活动课程的经费、器材、场地等的科学配备,是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为活动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要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器材设备,挖掘现有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计算机房、语音室以及少年宫、少科站等各种场所的潜力,发挥社会各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艺术活动中心、工厂农村社会实践基地、军政训练基地等)的作用。计划新建的学校要有超前意识,在总体设计与器材设备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到活动课程的教学需要。
七、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估
加强管理、完善评估办法是学校实施活动课程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确保活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建立市、区县、校活动课三级管理网络。区县和学校要有领导分管、负责活动课,并做好有关科室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各区(县)教育局和学校,要遵照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本纲要,加强活动课程的管理,努力挖掘潜力,开齐、开足、上好活动课程。学校要千方百计增开活动课项目,大力扶植新开活动课项目。并把活动课程开设工作列入区(县)、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计划中。活动课程的教育质量应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范围,具体细则由督导部门制订。
2.各区(县)教研室和学校要加强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配好活动课教研员,开展活动课程的观摩与评讲活动。根据需要建立“活动课程中心教研组”、“活动课程教学研究基地”。通过教研活动与总结交流,探索活动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各区(县)教研室要鼓励和帮助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要通过科学论证与研究,完善活动课程评估体系。3.学校要从社区环境、学生兴趣、师资条件、场地设备、活动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活动课。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各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优势,以活动课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开拓创新,使学校活动课项目的配置趋向合理,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能形成办学特色。
4.活动课程不进行书面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动效果上。学校可采用评比交流、实践操作、展览会、作品鉴定、汇报演出和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在活动课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能力提高的状况。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活动课成果展示会,向社区或学生家长汇报。学生活动课的成绩每学期综合评定一次,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记入学生成绩册和学生学籍登记表。对成绩优秀者可组织专家进行特长认定。认定分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类别进行。特长认定由市教委有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分别由市、区(县)教育部门、校外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实施。具体细则另行制订。被确认具有特长的毕业生,学校可向高一级学校或用人单位推荐。
第三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市国土局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总结过去道德建设成果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普遍参与,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教育和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塑造国土干部的新形象。
二、总体目标
要用3至5年时间,着力培育一支具有爱国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崇尚先进、追求卓越、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国土干部队伍;干部职工培训率达98%以上,使干部职工普遍接受一次道德教育,文明素质
有明显提高。
三、基本内容
(一)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二)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社会公德行为准则教育。
(三)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育。
(四)进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行为准则教育。
(五)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本,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因此,要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七)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
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新形势下,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创建文明机关,当好人民公仆”活动,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供优质服务、搞好行风建设”活动为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国土部门要树立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九)开展以“父母养育情、夫妻恩爱情、婆媳体贴情、兄弟手足情、邻里互助情”和“相识、相知、相容、相帮、相学”为内容的家庭“五情”、邻里“五相”活动,增强家庭亲情和邻里友情的意识,争做好儿媳、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公婆、好邻里,要用两至三年时间全局文明家庭达到70%以上。
(十)开展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为内容的移风移俗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提高干部职工抵制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能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方法措施
(一)充实完善规章制度,实施道德“规范”工程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我局要结合本职工作性质和特点,根据形式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道德行为规范。制定
《国土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机关接待文明用语和忌语》《文明家庭评选条件》等,使修订的各种公约、规范更便于操作和考核,更具导向性和约束力,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本单位思想、作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管理之中,发挥其对道德规范的保障作用。
(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实施道德“示范”工程
树立道德楷模,加强示范引导,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今后要结合贯彻《纲要》,积宣传那些在国土战线默默奉献的普通干部职工。用这些来自身边的典型为干部群众树立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接受的样板,激发人们“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的愿望,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五、加强领导,把道德建设抓实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必须提高认识,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抓起,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对道德建设的领导。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局成立国土局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陈冈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领导李雪松、许兴志、蒋军、郑周同志任副组长,杨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局各科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道德建设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四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本知识篇
☆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
要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守法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乡规民约等,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明礼
从狭义上讲: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行为举止要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就是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诚信
诚实,诚恳,讲信用、讲信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团结
家庭和美,邻里和气,民族和睦,同心协力。友善
友好、友谊、友情、善良,与人为善,善待他人,互谅互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勤俭
艰苦创业,劳动致富,勤俭节约,移风易俗。自强
自尊、自励、自立、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敬业
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奉献
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人类。]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适应。
二、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三、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四、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五、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六、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20字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是反映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也体现化是否尊重人、关心人、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应做到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助人为乐
是新生人、关心人、爱护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爱护公物
是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国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古迹等。保护环境
是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遵纪守法
是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使守法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和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20字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
爱岗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诚实守信
是讲真话、讲信誉、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办事公道
是秉公办事,公道、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服务群众
就是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
是不计报酬,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什么是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20字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尊老爱幼
尊老是尊敬老人,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爱幼是抚育子女,培养成才,不娇不宠,适度关心。男女平等
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同等的义务。夫妻和睦
是要求夫妻之间平等、互助、互爱。因夫妻是家庭关系中的核心,夫妻和睦,志同道合,是维护整个家庭的关键,也是家庭中的第一位美德。勤俭持家
即勤劳节俭,努劳作,尽力多做事,对消费要加以合理的节制,不要浪费,不要奢侈。邻里团结
邻里是一种地缘关系,要求平等、信任、互帮、互助,以邻为友,和睦相处。] ☆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五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xx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促进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