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课堂小结的反思
对课堂小结的反思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个环节是很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我也常出现这种教学失误。因为上课进度不稳定,造成课堂时间拿捏不准,临近下课而草草收场。为避免这种教学状况的出现,我加强了反思。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的主要作用。①发挥“近因效应”,把一节课诸多教学内容高度概括,给学生一个系统、整体的印象,利于学生记忆。②课堂小结的概括性为学生突显知识要点,为学生温故知新提供主要依据。③促进学生总结规律、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仔细推敲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从容小结,避免在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最后,灵活运用小结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地采用多样的小结形式:或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或课中小结,或下课前小结;或知识点小结,或学法小结。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课堂小结忌流于形式,它讲究方法,而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实践,加强课堂小结这一教学手段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第二篇:高效课堂反思小结
高 效 课 堂 反 思 小 结
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 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 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 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 学。众所周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 高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全方位扎实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 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到新要求,课堂 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 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备课中,重视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 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 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 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 的情景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 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在教 学中,一定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 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 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 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定明确具体 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让 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并在其中体味 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学习《变色龙》时,小组在分析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细节描写时,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形象生动地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了,我就干脆提出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然后抓住学生的 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4 凸显自主性,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 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 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 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是教和学 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 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 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 “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 “二度备课”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积极引导领会感悟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 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合作 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 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 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 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 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 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 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 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 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 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 “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 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 泡沫语文课。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 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 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 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 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6 恰当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频、视频资料广泛 地运用于教学,它不仅立体地呈现了文字的 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使学生获得视 觉、听觉的享受,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 学的形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但 是也出现了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文本 本身的现象。教师应该以学生对文本的读、悟为主,而不是只停留在听和看的层面上,使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 被它牵着鼻子走。
总之,通过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我 清楚要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师就要做 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 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 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高 效 课 堂 反 思 小 结
实验初中
范
迷 迷
第三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新课程的主导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学生,经过实践、谈谈自己的反思。师生协作
新课程把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系融洽
教师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不在虎视眈眈的提问和袖手旁观式讲解,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长者姿态和学习的管理者的角色。而是和学生做朋友。所以,我们要确实转变观念,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改变,真正改变自己的角色。
适时点拨
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但不能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存在的空间,不能一味否决,要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加以继承。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那些难度很大、学生的能力无法完成的问题,交流讨论也得不出什么结果,这时教师仍要讲,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讲,要“精要地讲”,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选择教学方式,取决于学生、教学内容等,不能盲从。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真正调动学生的激情。小组合作
进行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提问的数量也不宜过多;设计小组合作的时机,过程,在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学生水平等,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采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能走过场,追求表面的热闹,要讲求课堂的实效。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思维训练
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的模式,呵护他们的瞬间的思维的灵光。在进行活动评价时不应只表扬某个发言的学生,应肯定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课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成效。
第四篇:课堂小结
课题:让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
——小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设计课的引入,注重新课讲授的过程和方法,问题的设置等环节,而到了课的结尾,却往往准备得不充分,或因为时间紧张,草草结束。很多老师习惯在课的最后问上一句“今天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然后学生站起来把板书读了一遍。这种形式上的课堂小结,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概括、理顺重点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还可以承上启下,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小结的一点认识。
一、看看你的课堂小结是否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针对性。课堂小结,必须要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同时必须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注意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有的放矢。
第二,引导性。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引导作用,导“思”、导“言”、导“法”、导“情”。绝不可一句“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就开始等待下课铃声。
第三,概括性。在短短45分钟里,我们有时进行了几项科学探究,组织了几次小组活动,展示了好多实验现象,强调了一些探究方法。此时在课的最后,一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课堂小结,利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强记忆,巩固知识。
第四,趣味性。有趣的小结,既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放松,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小结的方案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在最后十分钟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全面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或图表的方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强化知识或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一味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简单重复。主要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是完成小结的主体,必要时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种法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比如用口诀进行小结:《天平的使用》的课堂小结中,总结为“一看”、“二放”、“三调平”、“四称量”、“五读数”、“六整理”;《光的反射》的课题小结用到“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许多科学概念、现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比比较,寻找内在联系与不同,可以加深理解,了解本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电能的获得和转化》一课小结时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同样,我们可以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对比光的传播的特点;在学习习近平衡力的时候,对比相互作用力;在学习内能的时候,对比机械能的异同等等。
一般适用于由于学生容易对某些概念、规律发生误解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通过两个实验设计和实践,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并推导出两个变形公式后,课堂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假如教师在此时仍然采用归纳式小结“什么和什么成正比、什么和什么成反比”,学生疲惫不堪,不易接受。这时用带有具体数字、具体情节的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小试身手,教学效果将完全不同。如,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减为2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通过它的电流为多少。在完成练习后,再由教师指出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自身决定的,强调欧姆定律探究的是电流的大小变化规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就用奇妙的实验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小结时,就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疑惑,使得整节课首位呼应,完美收尾。如“浮力”一课不妨这样引入和小结。教师提问:你能让乒乓球在水下不浮起来吗?如图演示实验。(将废弃的饮料瓶对半剪开,取上面部分,注意实验时要打开瓶盖,让水流下来,乒乓球就浮不起来了)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新奇,但又难以说出缘由,学习一下来了兴趣。等慢慢学习了浮体、浮力以及浮力成因后,在课堂小结时再试试让学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
科学课程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很多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此时就可以用到承前启后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究课题,为后面的课程埋好伏笔。比如,在学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一课后,进一步提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在学了《火山与地震》后,我们知道了这是地形的剧烈变化,那么自然界中地形是否还不时处于缓慢变化中呢?地形缓慢变化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
在课的最后,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发散的想象和夸大的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加深对科学现象与本质的理解,增加科学探究兴趣,授人以渔。如《物质由微粒构成》中,小结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那么夸克是否由什么样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如学习了重力、摩擦力之后,大胆畅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没有了重力或摩擦力,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和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总之,课堂小结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更应添上探究的“问号”。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设计课堂小结。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兴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五篇:课堂小结
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大致要经历导入、授课、结课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授课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结课就如发动机,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表明: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根据这个理论,一节课最后作个小结,可以突出重点,容易巩固内容,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尽管课堂小结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而对课堂小结,则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忽略,颇有“虎头蛇尾”之感。
课堂小结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因素,精妙地设计出切实有效、生动有趣的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