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北京高考作文
为小人物鸣笛
火车呼啸而过,打破山谷的沉静。一两声响笛特为孤独的深山巡逻员老计而鸣,为他传递平安与美满的讯息。
那列车,不像我们的社会么?老计,又莫不是社会中小人物的集合?然而日新月异发展着的社会,该向列车学习:不可将小人物无情的抛在身后,要关注他们,为他们鸣笛。
对于日行千里的火车而言,老计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无数个爱岗敬业的老计共同努力,才保证了火车的运行。火车似乎打破了老计安静的山村生活,但它同样为老计带来满足与期盼。社会这部巨大的列车也是如此。抛下了像老计这样卑微却勤恳的人,社会的发展又能走多远?当一个社会富足安康、前途无量之时,须谨记,它并非平地而起、坚不可摧。正相反,是社会中众多平凡的小人物在培育它、守护它,并期望它可以为众人带来收获幸福的土壤。当社会发展不同步、不统一,列车转瞬而过时,那一声汽笛极宝贵。它既传达了感谢、尊重与关怀,又立下承诺——为如老计者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的承诺。
社会似乎更注重外在与整体,它显现的永远只是千万个个人形成的“公约数”,它最关心的又无不是进步的先锋。然而社会中鲜活的个体、那些“老计”们,其实才是进步最大的推动力。他们从事简单却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社会中朴实而关键的一环。他们许不是深山里的巡逻员,但他们是社会深处的工人、农民等等。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若想持续发展,便必须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是最易被忽略的,因为他们看似静止、被动。但是实际上他们作为社会基础且稳定的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前线也是后方。社会的变化趋向,最终要同他们的命运相合。为他们鸣一声笛,社会就有了人情的温暖,社会便得到了警示,使其在高速发展中不忘自身前进的方向及目的:要关爱所有人。这样一来,也避免了它成为大而无当、于民无益、但求浮夸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曾经从小人物身边无情走过。举山村支教教师一例便足以说明。当社会发展的重心锁定在了城市,乡村教师便成了巡逻员老计,他们默默无闻地留驻在大山里,将青春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以求这辆乡村与城市共同驾驶的社会列车可以平稳地飞驰。可惜他们不似老计般幸运,无人为他们鸣笛,无保障的生活与无希望的未来逼迫他们逃离岗位。如此一来便引发了连锁效应,乡村教育呈真空状态,乡村更加闭塞、落后。城市一枝独秀,并非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而这一切都源于对人的忽视与默然!今天,人们显然更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了。各种媒体上都出现老计般的面孔,也许目前无法更好地回报他们的无私奉献,但这一关注本身已是进步。社会也已重新发现了它发展的力量。
愿火车飞驰过后留下的是响彻山谷的笛声,并且不仅只是空谷笛声,愿社会在前进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小人物的脚步,每一个“老计”庄重的敬礼。
老计的汽笛声
老计安安稳稳地在深山里做了三十年的火车巡逻员,那段时间里他负责的铁路从没发生过事故。但令他最骄傲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当他向经过的火车敬礼时,火车会鸣笛回应。
“我每次都要站得离铁路近一点,好把它听清楚……那么长的一声„滴‟——!”每次和儿子小计说起这事儿,老计都要用被山风吹哑的嗓子学出一声在他看来无比动听的尖锐汽笛声,“那声儿就在谷里来回窜,好像就在给我一个人唱歌似的。那会儿就觉得,捡那么多碎石头,爬上山给大石头上护栏啥的都不苦啦……”
每每说到这儿,他脸上刀刻般的皱纹便会变得更深——快乐正在那些山风吹出的沟壑里沉淀着。这故事小计听了很多遍,可每次看到父亲充满自豪和满足的眼神,他还是能感到沉甸甸、热乎乎的东西在胸中流动着。
虽然老师都说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小计没能考上大学。高考完从城里回家的那天晚上,他告诉父亲自己想做火车巡逻员。老计坐在门外抽了一夜的烟,天一亮就挎上他的老解放布包去了
铁路职工管理处。老计回来以后似乎老了20岁,屈辱和苦闷把那些皱纹刻成了扭曲的伤疤。老计说,“明天就上班。”
第二天小计起来发现家门口的烟头多得像下雪,而父亲脸上伤疤般的皱纹再也没消失过。小计从火车巡逻员做起。他和老计一起向火车敬礼,听那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如号角般向他们致敬。他发现,只有当汽笛响起时,被刻进父亲皱纹中的痛苦才会溶解;而那一刻,父亲的表情庄重骄傲得像个得胜的将军。
小计毕竟年轻聪明,过了几年竟坐进了职工管理处不宽敞却舒适的办公室。一个老前辈向他说起他的父亲。前辈说,有一天很少造访的老计居然来了。那帮组长、副主任就跟踢皮球一样把他踢来踢去,他被晾了5个小时才见到主任……
小计的眼睛红了。
再后来,老计退休了,小计已经当上部长,进了城。一天,小计打算回家看老计,决定坐火车回来。在快到老计曾经在那里守护并听着汽笛响起的那段铁路时,他进了司机车厢。他要亲眼看着汽笛被拉响,听那声音向一个和老计一样兢兢业业的可敬人儿致敬。
夜色中,一个人影出现在铁路远处。在强光中小计渐渐看清了一副熟悉的装扮,但那年轻挺拔的姿态不属于老计。司机嘴里嘟囔了一声“站这么近”,用力拉了一下汽笛。听了这么多年汽笛声的小计突然捂住了耳朵:那声音太长,太尖,太刺耳了。
等静下来,司机说:“您看,这一长声是警告行人避开。这一带总有那么几个傻人往铁路边站,非得给他使劲拉一下汽笛告诉他快让开他才往后退……不要命的……”
小计说不出话来。他想起家里的破收音机、掉色的搪瓷水杯,缝补过的老解放布包,想起父亲隐藏在皱纹里慈祥的眼神。一切都是那么老、那么旧,那么微不足道,但一切在一声汽笛中又都变得如英雄般骄傲、庄重起来。他突然明白,那汽笛托起的不是别的,正是父亲那份简单又不容侵犯的尊严啊。
他不顾司机的惊诧,伸出手拉响了汽笛。
几座山之外的老宅里,老计在床上微笑着翻了个身。梦境中一声长长的汽笛,把他被山风吹得褪色的灵魂轻轻托起。
第二篇:2013北京高考作文
专家称2013北京作文为新课改以来出得最好
2013年06月08日08:06新京报我有话说(98人参与)
2013年北京高考[微博]作文题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想象?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新京报讯 今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的材料出自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时隔三年,作文题再次走回“北大时事”。
北大时事三次入选高考作文
据学而思[微博]高考研[微博]究中心副主任、高三语文学科负责人王乃中表示,除了今年高考作文题与北大时事有关,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高考作文题曾连续两年与发生在北大的热点事件相关。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高考研究办公室刘纯认为,2009年以后,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定会跟当年的时事有密切关系: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并非媒体热炒的“流行歌曲进高考”——《隐形的翅膀》是2006年的歌曲,早就不怎么流行了——这件事的真正背景,是当年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9年新年狂欢夜唱过这首歌;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更不用说,源于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的“唱和”。
刘纯称,接下来两年作文题与北大无关,2011年高考作文选题鹿特丹世乒赛,包揽冠军的结果出来那天,距离高考只有10多天时间;2012年巡视铁路的老计,其事迹曾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于2012年年初播放。
新课改以来最好作文题
王乃中称,从题目本身来说,今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题目有去年湖北卷“书信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气象,堪称新课改以来北京卷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也展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良好信号。
王乃中说,相对而言,对唯科技论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对时代日新月异的歌颂,对一个又一个时代更迭的亲身体会,都能写出典型的一类文立意。语文老师肯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华角度,只是担心北京学生缺乏类似的思维眼界和日常训练。这个题有深度不容易写。
难度直逼湖北高考作文题
刘纯说,拿到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应届考生,一定会被显著的当下色彩和“手机”这个具体的意象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北京高考作文从未考查过时事评论题,乍一看北京这个题目,似乎难度要直逼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佼佼者——湖北。
刘纯分析,2013年的高考作文要让考生思考的,无非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们真的熟练掌握2007年到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无非是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最后一个观点:某种情怀,已经不适合当下世界„„因为手机。”
记者讲述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穿越”
5月15日,在北大举行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91岁的杨振宁频频绕过主持人范曾向58岁的莫言发问。
文科生与理科生思考世界的方式各有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莫言认为科学关注的是物质原理,文学关注人类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文学家笔下的一束美丽鲜花,在植物学家眼中就成了植物的生殖器。”不过幻想和猜想也相遇了,杨振宁向莫言提了个思考很久的问题,如果请爱迪生到21世纪生活一周,什么东西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一直面无表情的莫言似乎产生兴趣,“手机吧”。
杨振宁马上深表赞同,“我也觉得是手机,现在掏出来就可以给美国人打电话,比封神榜还有意思”,但爱迪生会用手机做什么?莫言没有回答。(视频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材料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想不到的吧?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又是一篇材料作文,这是意料中的事情,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占“主打地位”后,今年高考卷再次出现众多材料作文更是一种趋势。因为材料作文有自身的优势,例如说针对同一则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即便是同一个角度,考生看法也不同,体现了高考作文让“考生人人有话说”的要求。其次材料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创新,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通过考生对作文的立意和表达,从“内容+表达+发展”的角度来对考生的思辨力,表达力,看问题的穿透力和分析事物的逻辑性来做一个评判。
面对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更多的考生关注爱迪生对待手机的态度,面对这“穿越式”材料,可能让一些考生看到作文后“无从下手”,其实考生经过分析后就不难发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爱迪生如果来到21世纪,他肯定被手机吸引,从一个侧面衬托出手机在21世纪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问,如果作文没有出现爱迪生算不算跑题,面对材料作文,“跑题”现象不多见了,或者说想跑题都难,2012年高考中《父亲,老牛,麦地》一文,刻画了一位平凡的、始终坚守自己“事业”的父亲的形象,突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本文中也没有出现老计,一样拿高分。那么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把爱迪生换成爱因斯坦、换成牛顿,表达的效果一样。因此考生作文中不一定非常出现“爱迪生”。
其次是文学家对待手机的评价,手机作为科技产物,并且在现实中广泛运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还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自从手机这种交往方式被人们普遍的应用以后,人与人之间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属于“人文关怀”的范畴。生活中很多人用手机来交流情感,例如说常给亲人的电话;很多人和手机的距离越来越近,相反离一些方面也越来越远,正是有的考生说,立意是很多人沉溺于手机,错过了身边很多很幸福、、、、、、其实这样的切入点很好。
其实考生在审题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就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其实这句话主旨不是爱迪生,而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手机”,有很多网站头条都说“北京高考作文奇葩”,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手机”只是科技产品的一个代表,这些科技产品给人类会带来什么,连科学家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正是人类这种探索的精神,让人类向着“未知”挑战。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爱迪生回到21世纪初,看到手机的惊讶,不亚于自己当初发明电灯、电话的兴奋和幸福。人类绵延不断,技术和生活密不可分,众多热爱生活的人们,靠勤劳和智慧,通过技术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将使人类社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回望过去的一年,记得给学生讲过一个专题“爆发式”,在科技取得飞速发展的年代,技术更新极快,更多的产品“爆发式”走到大众中去,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产物,当然这个积累的过程,这条路上布满荆棘,正如《光荣的荆棘路》路中说的那样“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的背景上,放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过荆棘路。”假如说爱迪生真来到21世纪走一遭,也许他是快乐的,因为看到“一些创造性”的产品被人们“爆发式”接受与肯定的话,无疑是对那些“走过荆棘路”的人肯定和鼓舞。同时折射出一种“价值观”,引发考生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在探索的路上,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所谓的荆棘、、、记得曾将做一个设想,假如在200年前,一个人说人类有一天从美国到中国只用一天时间即可,那么肯定有很多人那个人是疯子;如果100年前一个人人类可以登上月球,那么同样如此;即便在30年前,一个人对一群普通的大众说,30年以后的今天,普通人的兜里都有“掌上电脑”一样的手机,那么一样可能遭受别人笑话,就别说是怀疑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爆发式”的背后,那些远离喧嚣的孤独,那些守候瓦尔登湖宁静的“爱迪生”式的创造者告诉我什么样的答案?
面对2013年高考作文,考生依然有话说,但是想把话说好,依然不容易,在手机等科技产品“爆发式”的年代,在这个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甚至价值观的年代,在人类继续向着“未知”世界探索的年代,作为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人生的价值观如何?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和生命中未被开发出来的东西,只要结合材料写出来,言之有物,相信得高分不难。
个人觉得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考生不好写,主要是考生短时间内不容易立意,并且做到一点独到很难。还有我觉得将来的得分情况,和2012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今年应该会有一些出彩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当然所谓“保命”作文篇幅会减少。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第三篇:北京高考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精选多篇)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专家分析:
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认识:恢弘图景大都风范
——关于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的几点认识
北京四中
2014年北京卷高考命题既大气又平易,既形象又深刻,考生既易上手又有利于拉开一定的区分度,是难得的好题。综合起来看,有四大看点。
其一,瑰丽奇异、斑斓多姿的星空
与广袤辽远、厚德载物的大地以及与立于其间智慧多思、不断求索的人构筑起了既富科学理性又满含人文关怀的永恒哲学图景。这是人类与天、地的核心构图。可以说,这幅哲学图景一直在影响着人,启迪着人,感召着人。北京卷将这样一幅永恒而富哲思的魅力画卷纳入命题,显示出煌煌大气,凛凛风度,显示出了北京作为首都特有的命题风范。如此风范,给考生创设出广阔丰富而又饶有兴味的写作空间。考生可凭借个性特征与自我独到积累,从不同角度进行开掘,展现自我独特思考。这样的命题,符合新课程理念,便于将优秀的人才充分显现出来。
其二,此题既有知性又富感性,可谓情理兼长,峭拔中见潺湲。这样的命题,便于各类考生充分发挥。知性的考生,结合图景与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将文章开掘得透辟独到,颖悟深邃,尽情展现自己思维的强度与力度。感性的考生,借助于这样的一幅画卷,描摹情景,透视画面,抒写自我灵转跳脱、隽永绵长的拳拳心意。知性与感性和谐地交融交织,给予了考生丰沛而灵动的空间,让众多的考生,有了广阔自由的驰纵空间与逞才余地。
其三,这是一道关系类的作文题,除了题面上“星空”与“实地”的两重关系之外,实际上题目还暗含了一种元素,那便是——人。天、地、人,三重关系彼此作用,构成多元动态结构。面对题目,考生需将显性与隐形的关系协调好,这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有一定的要求。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是近些年高考命题的一贯呼声。北京卷关注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此次命题中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其四,题目是由两个核心形象构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形象是间接地、模糊的,这便启发考生该依据个性巧妙地赋予界定形象含义。界定之后才好展开。例如:“星空”意味着什么,为何要“仰望”,“仰望”这个动作与人的内心世界有怎样的一种关系;何为“大地”,人脚踏上“大
地”,这个动作与行为有何
象征意义,“脚踏实地”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考生巧妙赋予后,写作空间便訇然中开。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启示新一届高三学生:①应该加强语言素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我们面对作文题目从容应对的不二法则。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让我们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文字,而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风。②作文的内里是思维,发展文字的同时,也需不断地去发展思维。③联想与想象,是文章腾翔的双翼。平时写作中要注意运用与强化。个人见解:
这个考题很巧妙,能够多种角度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关心现实、思考现实、改变现实,有一种充满热情的拥抱现实的人文精神情怀,北京的作文出题水平高就高在考查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度。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同样又有两
个论题,这样的作文就像天平,两边要有相等的,足够的分量,而且,中间还要有连接的秤杆,缺一难平衡。
另外可以发现,这个题目中蕴含的是象征性的事物,那么就需要考生将这些转化为具体实际的,每个人的理解又各不相同,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分析这个题目,理想化的色彩更为浓厚。命题既大气又平易,既形象又深刻,既有知性又富感性,可谓情理兼长,这样的命题,便于各类考生充分发挥。知性的考生,结合图景与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将文章开掘得透辟独到,颖悟深邃,尽情展现自己思维的强度与力度。感性的考生,借助于这样的一幅画卷,描摹情景,透视画面,抒写自我灵转跳脱、隽永绵长的拳拳心意。知性与感性和谐地交融交织,给予了考生丰沛而灵动的空间,让众多的考生,有了广阔自由的驰纵空间与逞才余地。而启发学生自行联想,构建联系,从而更好的考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心智素养。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例文
题目: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简析: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北京高考命题还是按照自己独有的”老规矩“,坚持了两个主线:
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
意图。
2.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例文: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
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
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2014北京高考作文出炉,并非网传的《书生之路》,而是一则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点评1:题目“太空洞”
北京关于”火车巡逻员的故事”的材料作文很死板,规定了一个伟光正真善美的价值观,考生容易写出知音式的空洞文章,不易思辨。
:平凡点评2:再现雷锋精神
一、北京高考作文紧贴社会生活
材料来源于生活,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二、北京高考作文体现了雷锋精神
本次作文材料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中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本材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北京高考作文避开了时事新闻
在过去几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中与时事结合很紧密,2014年的北京高考作文贴近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路途中都能有所见所闻,从平凡中发现伟大,让考生需要关注一些在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模范。
总之,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
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点评3:朴实动人 让人眼前一亮
今天新鲜出炉的高考作文题目真正让人眼前一亮!高考作文终于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走出了时评作文狭窄的区域,贴近生活,朴实动人,不再那么高高再上,远离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让广大的高三学子真正有所思考,有所触动,有所表达。
老计的故事简单平凡,其中却又蕴含着发人深省,动人心魄的淳朴哲理。老计作为一个平凡的火车巡逻员,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可谓辛苦;可谓坚持;这么一个简单平凡的岗位,他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微笑、招手、敬礼,送以安全的信号,可谓心态良好;可谓敬业负责;可谓对工作,对人生,对他人生命的珍爱和珍惜;而响应的,火车并非飞驰而过,而是鸣笛以示回应和感激,也让老计的生活不那么单调和寂寞,让他的行为更有了理由和动力,那回应的声声汽笛,可谓肯定;可谓感
激;可谓尊敬;可谓回报。老计的招手和汽笛的回应,让寂寞幽静的深山霎时生动美丽起来!
所以,责任、奉献、尊敬、和谐……学生无论从哪个侧面进行体会和感知,都能有话可说。正因为老计的生活只是繁华人世的一个折射,学生更可以在此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去谈作人,谈社会,谈家国天下。
智康1对1产品研发部语文组郑会英老师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朴素而又动人。能让学生在平凡的小事中进行生命的思考,以小见大地考察学生的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语文教育体察生活的回归,是“大语文”概念的见证,是相当成功的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题目不仅是一道作文题,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向导。
高考作文的方向对于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2014年的这个材料作文,如果能够把高三师生从狂热的时事关注和时评类写作中解放出
来,让大家能够静静地注视身边的生活,关注平凡人、平凡事中蕴含的美好人性,蕴含的人生价值,那就功莫大焉。智康1对1产品研发部语文组提出,语文教学不应该是病怏怏死气沉沉的课文分析,不是一道道题目的死板讲解;高考作文也不应该是八股式的套作仿作,更不应该是夸夸其谈的政治论文;它是美的享受和传递过程,是美的火种的播种和孕育,是对人生、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优秀品质和美德的再次弘扬!
点评4:题目好写 得分难的幸福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考的是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故事简单平凡,其中却又蕴含着发人深省,动人心魄的淳朴哲理。相关专家认为,作文难度不大,但拿高分很难;也有人认为,高考作文走出了时评作文狭窄的区域,不再那么高高再上,远离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
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
理解和感悟,有的专家或学者讲过,只有爱生活才能爱语文,或者说只有会生活,才能学会语文,是一个道理的。而今年的作文题,选取生活当中的一个片段,让人去选择一个角度去理解人生当中的一些普遍的哲理,还是回归到生活当中,不像以往的题,感觉太大、太空,给人感觉和具体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即便有关系,好像又和我们实际的生活脱节。
教育机构产品研发部语文组郑会英老师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朴素而又动人。能让学生在平凡的小事中进行生命的思考,以小见大地考察学生的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语文教育体察生活的回归,是“大语文”概念的见证。
机构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赵老师表示,今年的题目好像有些难,作文好写,但是不好得分。因为越是这样好写的题目,考生都能写的差不多,想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亮点,相对来说就会难一点。
专家表示,作文的评分标准,往往是看它的准确性。不要总想着突出与他人的差异性,有差异固然是好的,一味的求新,求独特,就会让自己的文章反而得不到高分。改作文时最重要的是看能否抓住中心,没有必要说抓的特别独特。
2014北京高考作文解析
研究十年高考,研究高考五年,北京高考,尤其是作文,几乎不再有什么秘密可言。说题目,09年以后,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定会跟当年的时事有密切关系:2014年《隐形的翅膀》,并非媒体热炒的“流行歌曲进高考”——《隐形的翅膀》是06年的歌,早就不怎么流行了——这件事情的真正背景,是当年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09年新年狂欢夜唱过这首歌;2014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更不用说,源于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的“唱和”;2014年鹿特丹世乒赛,包揽冠军的结果出来那天,距离高考只有十多天的时间;2014
年巡视铁路的老计,其事迹曾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于12年年初播放——然后呢?2014年的“文学家与科学家探讨爱迪生与21世纪的手机”,就是源于2014年5月17日莫言、杨振宁与范曾在北大进行的对话。
说命题形式,一切也有迹可循。07年北京正式宣布新课改,材料作文伴着这阵东风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细雨湿衣看不见”;08年继续走材料作文的路子,但“沙子、石头、水”这个故事,无论对于考生还是阅卷老师,审题门槛都太高,作文阅卷现场的差评直接反馈到命题思路,2014年的题目就变成了命题的《隐形的翅膀》;2014年命题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又因为审题允许范围过于宽泛,使得作文成为了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区分度最差的题目,令人头疼的“大肚子”现象,逼得作文重回材料作文的老路,2014年的“世乒赛”,于是也就有了学生甲乙丙的三个观点;2014年的作文本想提高一点审题
难度,把材料后面的观点去掉,结果尺度没把握好,出了一个初中水平的题目,直接导致当年北京高考作文没有一个满分。根据这些信息,我推测2014年的高考,为了保证题目的适当难度,命题形式应该会从有观点的材料作文和有导语的命题作文中二选一;而为了保证题目的区分度,有观点的材料作文可能性更大。果不其然。不过,尽管如此,拿到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的应届考生,也一定会被显著的当下色彩和“手机”这个具体的意象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北京高考作文从来没有考查过时事评论题,乍一看北京这个题目,似乎难度要直逼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佼佼者——湖北,就在这里,高考作文考过“母语”,考过“旧书”,考过“书信”,无一不透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和明确的当下意识。但北京毕竟还是北京,北京从来不会干这种突然袭击的事情,2014的高考作文要让考生思考的,无非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
之间的关系,文学家和科学家供考生进入的两个维度,其实就相当于材料后面附着的两个观点:一个是科学技术至上,一个是人文情怀反思。对于前者,我曾经鼓励那些匮乏事例的理科生,好好研究研究安培是谁,欧姆是谁,洛伦兹又是谁,这样不但解决了事例陈旧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凸显个人特色,针对于现有这个题目,也完全可以借此构建出深远恢弘的历史发展背景,只要不完全抛开21世纪和手机这两个引子写,文章就完全站得住;对于后者,即便是用高考作文最土最俗的例子元老:司马迁、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我们也完全可以比较这些古人的沟通方式与现在手机这样的沟通方式之间的区别,借以彰显自己的人文态度——如果考生们真的熟练掌握2014年到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无非是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最后一个观点:某种情怀,已经不适合当下世界??因为手机。联想到高考作文其它 的大俗例子就是牛顿、爱迪生和居里夫人,2014年的高考作文,更像北京高考恶俗例子,以“21世纪的手机”为由头的左右互搏。
这也算是一种“致敬”么?当然,考生在考场上,最好还是别碰这些“老古董”。如此看来,2014的北京高考作文并未出格,只要考生在考场上心态沉着,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就足以迅速转化到自己熟知的作文资源上去。当然,话说回来,这还是从应试的门道技巧出发,真正有良心的语文教师,有良心的高考作文命题人和高考作文阅卷人,眼光都不应该聚焦于题目的“可操作性”,而应该注重更为长远的将来。这样说来,2014年的高考语文未必不是一个明确的宣告或信号,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较以往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改革的路途虽然漫长,而今迈步从头越,亦未为迟。如果有一天北京高考作文真能像法国一样,让考生探讨“逃避时间的愿望是否有一定意义”,或者“文化能否成为普遍价
值的载体”,那实在是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只是希望下届高三的老师们,不要看到题目里的“21世纪”和“手机”二字就意味2014年的北京出了道“时事评论题”,就跟2014年看到“鹿特丹世乒赛”一样,开始铆着劲地带着学生苦练“时事评论”——锻炼学生对当下事实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错,可以高考和应试为指挥棒训练把握现实的能力,无疑南辕北辙、适得其反。2014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是一个喜剧,但愿它不会在扭曲的应试体系下,迅速转化成一个让7万考生无福消受的悲剧。
北京高考作文
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
19世纪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世界从此没有了黑暗;20世纪摩托罗拉带来了手机,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拨打电话;21世纪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它已经可以让你足不出户看整个世界。
当我们享受着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快乐时,也有一群人说手机的发明是
人文情感的衰落,世界从此少了很多人文情感,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不!绝不!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不否认科技的进步会让人们失去一些东西,但并没有失去人情,手机的发明可能“阻碍”了你亲身走出去的路,但同时,它为你打开了一扇俯瞰世界的窗、沟通人情的窗、爱身边所有人的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经历了10多年的闭门苦读,如果不去看看世界,可能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一个个下笔如有神,却不会平常与朋友聊天,会做数学复杂的解析几何,却不会上街买菜算账,脑中有几万英文单词,却不会给外国人指路,但科技进步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看到美国华尔街的繁荣景象,我们有了生活的巨大动力;看到非洲孩子的困苦生活,我们心中生出万般怜悯;看到世界工业发展,我们不禁心生敬佩;看到环境被破坏,我们心中涌出沉重责任??这难道是人文情感的衰落吗?不!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思考的更多,沉淀的更多,让人文情感愈加丰富!
科技进步让我们和朋友沟通更紧密了,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发来一条短信:朋友最近好吗?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人倍加感动;明天是你的生日,在凌晨0点00分时,收到了亲朋好友的祝福:祝生日快乐,生活幸福,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美好;朋友们知道明天要高考,傍晚时分发来短信:加油哦,我们都相信你!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加激励你!难道科技进步让人文情感衰落了吗?不!科技的发展只会让人与人变得更加紧密,让人文情感深入人心!
雅安地震以后,我们看到人们通过手机发微博向外传达灾情,通过手机人人发状态帮忙寻找失散亲属,通过手机上传照片、视频,让全国人民为死者默哀,为一个个拯救生命的瞬间感动。当天晚上,微博、人人被为雅安祈福的消息刷屏,尽管幸存者我们都不认识,那又怎样?一条微博祝你未来好好走下
去;尽管罹难者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那又怎样?一条状态愿你安息,不要担心挂念,一路走好!看吧!科技的进步不但没有使人文情感衰落,反而让我们学会去爱身边的所有人,是啊!科技进步,让人文情感充斥世界每一个角落!
从爱迪生发明电灯至今,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人文情感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变得更丰富了,更加深入人心了,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了,愿科技持续发展,人文情感愈加博大,永垂不朽!
第四篇:北京高考作文文档
第1109篇•老规矩
(2014-06-11 07:00:55)
本文原应凤凰网之邀,按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要求所写,故比日常博文长一些,作文时间用了30分钟。不知按高考评分标准能得几分?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凡是老规矩一定不知道是谁制定的,也不知哪年哪月传下来的,老规矩就是老规矩,不一定有道理却一直存在着,而且是顽固地存在着,一代又一代地纠正着子孙们的行为。我记得小时候挨的叱责大部分都是因为不规矩了,比如见人不叫了,见人不叫被大人认为是最没规矩的表现,所以我的记忆里总是被母亲拉着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爷爷奶奶地一通叫,稍有迟疑就可挨说。但男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看见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有点儿叫不出口,我小时候在军营长大,遍地都是刚刚当兵的“解放军叔叔”,凡是穿军装的我就得叫叔叔,许多时候叫得我内心郁闷。
可母亲说,这是规矩。自古就是这样,人有辈份,不论岁数大小。这是在城市,还是在部队,如果在老家,比你岁数小的备不住还是长辈呢!我想想也是,祖父,父亲,我都是长子,心里感觉大,实际辈份小,过去有句俏皮话,别看萝卜小,却长在背儿(辈儿)上,说得就是这层微妙关系。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丢了还往往不知。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孟子告诫说,鲁班虽为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并不因为是采用了良材,而是缘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2014/6/7晚
第五篇:2013北京高考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
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
19世纪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世界从此没有了黑暗;20世纪摩托罗拉带来了手机,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拨打电话;21世纪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它已经可以让你足不出户看整个世界。
当我们享受着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快乐时,也有一群人说手机的发明是人文情感的衰落,世界从此少了很多人文情感,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不!绝不!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不否认科技的进步会让人们失去一些东西,但并没有失去人情,手机的发明可能“阻碍”了你亲身走出去的路,但同时,它为你打开了一扇俯瞰世界的窗、沟通人情的窗、爱身边所有人的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经历了10多年的闭门苦读,如果不去看看世界,可能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一个个下笔如有神,却不会平常与朋友聊天,会做数学复杂的解析几何,却不会上街买菜算账,脑中有几万英文单词,却不会给外国人指路,但科技进步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看到美国华尔街的繁荣景象,我们有了生活的巨大动力;看到非洲孩子的困苦生活,我们心中生出万般怜悯;看到世界工业发展,我们不禁心生敬佩;看到环境被破坏,我们心中涌出沉重责任„„这难道是人文情感的衰落吗?不!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思考的更多,沉淀的更多,让人文情感愈加丰富!
科技进步让我们和朋友沟通更紧密了,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发来一条短信:朋友最近好吗?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人倍加感动;明天是你的生日,在凌晨0点00分时,收到了亲朋好友的祝福:祝生日快乐,生活幸福,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美好;朋友们知道明天要高考,傍晚时分发来短信:加油哦,我们都相信你!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加激励你!难道科技进步让人文情感衰落了吗?不!科技的发展只会让人与人变得更加紧密,让人文情感深入人心!
雅安地震以后,我们看到人们通过手机发微博向外传达灾情,通过手机人人发状态帮忙寻找失散亲属,通过手机上传照片、视频,让全国人民为死者默哀,为一个个拯救生命的瞬间感动。当天晚上,微博、人人被为雅安祈福的消息刷屏,尽管幸存者我们都不认识,那又怎样?一条微博祝你未来好好走下去;尽管罹难者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那又怎样?一条状态愿你安息,不要担心挂念,一路走好!看吧!科技的进步不但没有使人文情感衰落,反而让我们学会去爱身边的所有人,是啊!科技进步,让人文情感充斥世界每一个角落!
从爱迪生发明电灯至今,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人文情感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变得更丰富了,更加深入人心了,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了,愿科技持续发展,人文情感愈加博大,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