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耐磨MC尼龙轴瓦滑轮自润滑材料及其应用
MC尼龙,由于具有高强度、耐磨、耐油和加工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作吊车滑轮、轴承、齿轮以及其它机械零件[1]。单体浇铸尼龙(剧TMC尼龙)的出现,克服了一般尼龙所固有的成型温度高、成型过程中须要精密模具、费时多、不能制作大型制件等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本工作是试图在单体浇铸尼龙的基础上添加二硫化钼等固体润滑剂,以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
经泰安海天橡塑尼龙制品有限公司多年的研究,已成功的研制成一种填充MC尼龙自润滑材料。目前国内外橡胶厂的开放式炼胶机多采用大型整体式方形滑动轴瓦。轴瓦材料大都为铸青铜,也有用尼龙
6、MC尼龙的。这种轴承需设置供油系统以保证轴承的润滑,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轴承两端的密封圈容易磨损失效,因而造成漏油,以致污染胶料,影响产品质量;韭时常发生抱轴事故,刮伤辊筒轴颈表面,被迫停工检修。用含有固体润滑剂的填充:MC尼龙自润滑材料做成轴瓦,代替开炼机的铸青铜轴瓦,可以节约大量有色金属,降低轴承的摩擦和提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明显的经济效果。
第二篇:《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 “滑轮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机械与人”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在于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所需课时为1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十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了解使用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 滑轮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灵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学生已经学过杠杆的物理概念和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形成性评价,学生已经了解了各种杠杆,可以进行该节课的学习,本节课应在充分预习准备之后进行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情景创设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获取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沪科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全一册。
·实验器材:十五组:单双滑轮各一组、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铁架台、刻度尺、细线等。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教学一号楼,二楼南头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杠杆?
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发明出许多简单机械,出杠杆外,还有滑轮、轮轴、辘轳等,今天我们将学习滑轮及其应用。
(二).新课教学(要点)
1、认识滑轮并能区分滑轮
[教师活动]讲述: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观看PPT,生活中滑轮。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并设计方案把钩码提起。[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总结:
2(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圆轮。)[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师生互动]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教师引导] 用定滑轮提升二个钩码,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离? [学生活动]1思考 确定方案。
(2)小组内协作配合完成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观察和记录。(3)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4)、滑轮的本质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本质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本质
3(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本质。
(板书)定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等臂杠杆。3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教师引导] 用动滑轮提升二个钩码,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离? [学生活动]1思考 确定方案。
(2)小组内协作配合完成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观察和记录。(3)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4)、滑轮的本质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本质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动滑轮本质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师生互动]总结动滑轮本质。
(板书)动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5)[教师活动]问题:从动滑轮的本质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师生互动]总结: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6)[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比较,利用PPT画图分析。4,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初步掌握)(1)[教师引导]设计使用滑轮组的意义 组装两个单滑轮构成的滑轮组提升二个钩码。
(2)利用PPT动画分析,力的大小F和G的关系、距离S和h的关系。(3)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滑轮组的使用特点: F=1/nG S=nh(4)动画播放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区别,体会它们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和练习1,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收获,(注意引导从两个方面知识和实验)2,练习和作业
(甲乙完成作业)
1、下图1,重为30 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作用
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为6 N,若不计摩擦,F= N,物 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f= N。
2、如下图2所示,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要将重物G用动 滑轮匀速提起,拉力F、为()A.G B.G/2 C.2G D.不能确定
(丙丁完成作业)
3、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使用时()力,可以改变()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的杠杆,使用时可以()力,但不能改变()的方向
4、如下图3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水桶,已知桶及水共重250N,如要把水桶提高2m人需要用多大力?绳自由端应移动多大距离?(不计动滑轮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
(小组共同完成)
一辆汽车陷入泥泞之中,请你根据图中装置,运用学过的知识,用最小的力将它拉出来,试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已知车重
6×10
N,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1/4,如果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需要的拉力至少多大?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执教:江口中学:罗 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3、能用滑轮的有关知识解释、说明、设计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能力及计算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的拉力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
1、滑轮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实验、观察、合作、探究、谈话、讲解
五、课时及内容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探究 第二课时:滑轮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及简单计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看到常见的大型机械,比如挖挖机,起重机等等,它们能将几吨,甚至几十吨的物体吊起来,感觉不可思议?其实告诉同学们,它们全靠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滑轮。
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课题目: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1、仔细观察升国旗的时候,旗杆杆顶上有一个什么?(滑轮)、滑轮的概念
(一)定滑轮
1、定滑轮概念
2、旗向上运动,拉力应向上拉,可是绳子却是向下拉,它改变了什么(拉力的方向),是谁改变的?(定滑轮)
3、定滑轮省力吗?
实验探究:按课本10-14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抽两名同学合作探究演示:
1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2用测力计竖直向下匀速提升钩码,○另一同学观察测力计示数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3用测力计斜着匀速提升钩码,观察测力计示数 ○4用测力计倾斜较大的角度匀速提升钩码,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5三次拉力的示数一样吗?使用定滑轮省力吗?(板书:定滑轮不省力)○
3、探究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1结合课本10-15图及多媒体展示,○抽生在黑板上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弄清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无论怎么拉,动力臂与阻力臂都是圆的半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结论: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4、探究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高度有何关系?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上升多高,手移动就有多长。○
5、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1不省力,○2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概念:轮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抽生在黑板上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弄清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3、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它是杠杆的的哪一类?(省力杠杆);省多少力?(省一半的力)
4、探究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按图10—16a进行实验(抽两位同学合作,演示)1先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 ○2匀速拉动,读出拉力的示数 ○省了一半的力吗?为什么比一半的力要多呢? 3学生分小组讨论原因:○1抽生回答 ○2引导启发:在拉钩码时,也把谁一起拉起来了?(滑轮)○;实际是是拉钩码与动滑轮的总重。
3测出动滑轮重力。总的物重是多少,拉力是多少,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是:○ 4学生总结:F拉=1/2(G物+G动)○如果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拉力为:F拉=1/2G物
1省一半的力 ○2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板书)
5、学生总结出:动滑轮特点: ○
6、探究重物上升的高度与手上升的高度关系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2学生总结:手上升的高度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3思考:○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优缺点,如果既要省力,又要改变拉力的方向,应该怎么办?引出
(三)、滑轮组认识
1、概念
最简单的滑轮组与稍复杂的滑轮组认识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板书)
(四)、拓展延伸:给你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你能组装成一个滑轮组吗?
1、学生设计如何连线?有几种连法?(引导:可先从定滑轮开始连,也可从动滑轮处开始连,绕线不能重复)
2、分成两组,各组抽三位同学同时组装滑轮组,要求每组组装的不一样(也就是绳子的绕法不一样)看谁组装得快?
3、至于省多少力,以及绳子的绕法,我们第二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测试
1、完成多媒体上的练习。
2、教师点评。
(六)、小结全课。(见多媒体小结)
(七)、课堂作业:课后作业1—4题
第四篇:《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2)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和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作用和特点;
(2)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两种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对滑轮是变形杠杆的理解;
(2)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正确判断省力情况。教学方法:
探究、对比、讨论、交流、合作相结合。教学器材:
滑轮2个、铁架台1个、细绳若干根、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米尺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要求用等臂杠杆来提升物体。
出现问题: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受到限制。能否使杠杆连续下去?
解决方案:转动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让等臂杠杆连续转动,想象会出现什么情景? 出示滑轮,说明将等臂杠杆连续转动,会发现它形成了一个圆。(为后面学习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杆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
1、滑轮
((1)滑轮的四个组成部分:轮、轴、框、钩。(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定滑轮和定滑轮
思 考:能否用一个滑轮来将重物提升?(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了解定、动滑轮的定义和区别)演示实验1:把滑轮挂在铁架台上;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重物;将绳子绕过滑轮;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演示实验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绳子穿过滑轮;再把重物挂在滑轮下方;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观察思考:利用这两种方法同时将重物举高,但各有什么区别?。
观察提出:一个滑轮会动,一个不会动。同时发现两滑轮都在转动,区别在于轴是否随物体运动。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与区别:
工作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轴会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不是构造不同,也不是一个不会动、一个会动,而是由工作过程中滑轮的轴是否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来区分的。(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①定滑轮工作特点: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②定滑轮工作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一倍距离。(S绳=2h)特别说明: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问题: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测量结果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动滑轮本身也受到重力,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①定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等臂杠杆。《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说明:此变形杠杆的支点在圆心处,动力臂和阻力臂均等于轮的半径,所以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当匀速提起重物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得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同时发现沿不同方向拉绳子时,动力臂仍然等于半径等于阻力臂。
②动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此变形杠杆的支点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臂为轮的半径,所以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当匀速提起重物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使用动滑轮工作可以省一半的力。课堂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3、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在许多情况下仅使用动滑轮或动滑轮很不方便,因此在实际情况下经常将动滑轮与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
探究1:不同组合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形(不考虑摩擦和动滑轮重)
只有在动滑轮由n=2或n=3股绳子承担时,自由端的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探究2:总结滑轮组省力情况和绳子的股数间的关系
在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3时,拉力为物重的三分之一;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4时,拉力为物重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思考:根据以上结论,能不能总结出滑轮组省力情况和绳子的段数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得出:在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若用n表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则有F拉=1/nG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由学生小结发言)
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第3、4、5题。
第五篇: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9.2 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
一、学习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 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难点:滑轮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器材8组、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师: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每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国歌在奏完3遍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国旗能够平稳地升起,到旗顶部有一个简单机械功不可没,那就是滑轮(多媒体展示)。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滑轮。(展示课题)
(二)展标、导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重难点
(三)教标、学标
一、认识滑轮
师:各组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滑轮,观察后说出其结构特征。生:有一个带凹槽的轮、转轴等。教师补补充出:外框
师:现在各组桌面上有一个钩码,你能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高度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实验,先叫一位同学到台上组装,教师巡视,如发现下面有与台上那位同学组装不一样者再叫上台同时组装。
师: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
生:一种(或两种)师:(指着台上组装好的滑轮):我们把这种组装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这种方法组装的滑轮叫动滑轮。它们在提升重物时相同吗?
生答。
师: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滑轮,升旗时,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生答:定滑轮)
教室外塔钩处的滑轮又是什么滑轮?(生答:动滑轮)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定滑轮的作用
师: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作用。请同学们按导学案上的说明做实验,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完实验分析数据,各组得出了什么结论? 1-2个小组回答,得出结论:略。(多媒体展示)
师:升旗的时候,向下用力,红旗反而向上运动,所以说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实质上就相当于一个杠杆。请同学们在导学案上图2(b)(c)中作出两个力的力臂。
师:分别比较L1和L2有什么关系?
生:L1= L2 师:那是什么杠杆?
生:等臂杠杆
师:那么拉力和重力有什么关系呢?
生:相等(或F=G物)
师:教师演示:在绳端用力拉绳手会移动一段距离,而物体此时什么上升一段距离,那么这两个距离有什么关系呢?各组动手实验验证。
生得出结论:S = h
三、动滑轮的作用 师:(多媒体展示)这就是定滑轮的作用,那么动滑轮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做导学案上实验二。(强调先看导学案上步骤)
(教师巡视指导)师:(抽二组)展示实验数据,你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生答:略
师:动滑轮实际上也是一个杠杆,(多媒体展示),(教师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结论请填在导学案上)
师:如果拉力不竖直向上,还成立吗?
(教师画图简单说明,强调要竖直向上用力)
师: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拉力F与物重(G物)有什么关系? 生:F=G物/2 师:确实如此,滑轮竖直向上受到两个力,共同承担起重物,每段绳子承担一半的力。师:同学比较实验数据中的F和G物,他们满足F=G物/2吗?为什么?请大家讨论。生:绳子还要承担动滑轮重(有摩擦或实验误差等)
师:也就是说动滑轮自身有重量,如不能忽略动滑轮重,上面的关系可以改为? 生:F=(G物+G动)/2 师:非常好,只有在忽略动滑轮重和忽略摩擦的情况下,F=G物/2,如不能省动滑轮重,就应为:F=(G物+G动)/2。在动滑轮重远小于物体重时,可以忽略动滑轮重。从以上可以看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请看导学案上的“想一想 动一动”后问:S与h还相等吗?你们能验证吗?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S与h 不等(S=2h)教师引导得出结论:S=2h 师:(回顾)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是力的方向,有没有既能省力又改变力方向的滑轮呢?有,那就是滑轮组,关于滑轮组的知识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四)小结 多媒体展示
(五)练习
完成导学案上1-6题,完成后,每组回答一题,其余两组核实。
四、学生评价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