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王苗苗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自海南校长带五名小学生开房的事件被报道出来以后,全国各地区小学生被性侵的丑闻纷纷扑面而来,而最令人诧异的是作案人员很多都是在校教师。性侵事件的性质很恶劣,不仅拷问了从教人员的良心及社会道德底线,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高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因此,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又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本篇论文主要是从分析小学生被性侵的各方面原因的角度来谈一谈学校、家庭、法律以及小学生自身等方面怎样做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当然也只有小学生自身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家庭、学校、社会、法律能提供保证生命健康的大环境才能使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为美好的未来铺就人生之路。
[关键词]小学生性侵事件;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2013年5月28日记者报道出湖南嘉禾县普满中心小学教师因涉嫌猥亵多名女生被嘉禾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河南南阳市桐柏县黄冈镇斗称沟村小学教师对16名女生性侵被刑事拘留,其中9名幼女受到严重伤害。广东湛江雷州市23日也报道出雷州小学校长涉嫌诱奸两名本校女生。这样的案件当然不止这些。这些案件的性质令人发指。那么为什么犯罪人员的魔掌都伸向了小学生呢?
一、小学生自身各种能力和知识的欠缺
首先,受到侵害的小学生大都是8至14岁,这些年龄的孩子心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对许多事物都分辨不清,识辨能力差,坏人的花言巧语或者暴力威胁就能胁迫他们。又因为该年龄段的孩子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还不完善,遇到危险或者威胁时慌张害怕不能冷静机智处理,并且自身反抗能力弱小还不能抵抗来自成年人的威胁。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被伤害的几率最大。
其次,小学生的生理知识缺乏,他们不了解自身身体的特点,不懂得身体有些部位是私密的,其他任何人没有权利碰触。而老师在讲安全教育时往往涉及不到生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因此小学生对生理安全卫生方面不懂也就不会在意,这就造成了犯罪人员对他们侵害过程中,他们不知道犯罪人员在干什么,意识不到自身已经遭到了侵害。
二、家庭方面,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孩子对自己从哪里来的很好奇,于是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时中国式父母的答案一般是用你是爸爸妈妈捡来的或者领养的等含糊其辞的答案来搪塞孩子。这种传统的可以回避性知识的教育只会害了孩子。孩子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除了在学校度过就是在家里度过,所以家庭对孩子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也很重要,甚至有些身心安全知识让父母或者监护人来告诉孩子要比学校告诉孩子效果更好。家长教育孩子安全知识时大部分还是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等等,对孩子生理知识的教育很少几乎不教育。
另外,家长跟孩子的深刻的交流沟通太少,很多受到性侵的孩子心理会有焦虑不安、越来越不想说话等现象,此时家长或忙于工作或专心于其他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甚至以为孩子矫情不懂事而置之不理。所以导致了孩子受到性侵后不敢告诉家长,而这样的后果则使犯罪人员一次次嚣张一次次得逞。
三、学校对生理安全知识渗透少,教师管理制度落后
学校也很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城市的小学都会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讲座。而给学生灌输的安全知识无非是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近几年来开始重视的自然灾害安全。对学生的生理卫生安去基本不讲,不讲的原因除了是我国的传统观念落后之外,还有就是教师认为或者学校认为给孩子灌输生理卫生安全应该是当家长或者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
小学生遭到性侵,犯罪人员大都是在校教师,甚至是教龄几十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很高的老教师,这就是让人很不可思议和心理上很不可接受理解的地方。在人们心中,教师一直受人尊崇和爱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教师行业的代言词。而正是这群应该为人师表的人残害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的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素养不高,没有师德,二就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不能猥亵学生这一项管理缺失。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比较高,而对教师的师德方面不是很严格。
四、我国的法律对于性侵事件的犯罪人员处罚力度太小。
我国对海南省万宁市小学校长带五名小学生开房事件的惩罚是判处是对犯罪人员校长陈鹏判处13年6个月,判处犯罪人员公务员冯晓松有期徒刑11年6个月,这样的处罚不足以平下群众心里的气愤。对于以后性侵事件的发生起不到有力的遏制和控制。相比较我国,国外对于性侵事件的处罚力度就非常严格,像美国,法院对儿童性侵者判处多年的刑期,甚至多达一百年。并且对于强奸犯出狱的监管也有明文规定,无论搬到美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先要到当地警察局注册备案,犯罪人员的照片和其他相关情况也将被公布。这样的惩罚力度显然对性侵犯最是一种有力的遏制。
措施:
一、学校方面:
(一)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中:首先,平时多给学生灌输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常识,比如记住各种急救电话,记住父母的姓名及电话。熟悉身边各种标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无论多么大的诱惑决不能跟陌生人走。其次,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避险技巧,比如教学楼发生火灾时,学生们应该知道先弯下腰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有秩序的快速逃离现场。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遇到危险时的做法,同学们互相讲述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们讲的都是自己亲身实践的,因此这样做能使安全知识深入小学生头脑,同时也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素材。除了理论,当然还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地震演习,比如遇到坏人。
(三)二、家庭方面:
(一)父母要让孩子熟悉各种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遇到情况先打电话问父母再决定是否开门
(三)三、法律方面:
对于小学生受到伤害的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健全,国家应加强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对侵害小学生的犯罪分子的惩罚。
四、学生自身方面
(一)遇到事情先冷静不慌
(二)小学生要有心理健康意识!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意识是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意识的培养的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
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习惯开始。首先要教育小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睡觉前要洗脸、洗脚、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不猛跑。
对于意外事故中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首先应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再者不要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有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学生的方法外,还应该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体育活动、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方面,学校都应当适当的加以引导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和利用游戏规则来约束,就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里》等活动,来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要随意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激发小学生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小学生想出 一些脱险自救的方法。不爬墙、门窗。还可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家、校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家庭中,教师不方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可开展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能力。还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父母出门在外,小学生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对学生实施安全自护的家校同步教育,是学生健 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他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篇: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调查问卷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调查问卷
1.在你口渴时,碰到陌生人很热心地给饮料喝,你会怎么做?
A.喝
B.坚决不喝
C觉得是好人才喝
2.独自在家,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你会怎么处理?
A 立即开门
B当说是父母的朋友就开门
C不管怎样,坚决不开
3.陌生人很热情地和你交谈,你会怎么做?
A.坚决不和陌生人说话
B给我零食或饮料时才和她说话
C不知道
4.你所在学校有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5.家里发生火灾时,紧急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A立马逃出去
B带着压岁钱或者最爱的玩具才离开
C不知道该怎么办
6.遭受到坏人的恐吓,你会告诉家人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7.如果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办?
A叫人搭救
B不管
C自己去救 8.你在过马路时会闯红灯吗?
A从不
B车少时会
C为了赶着上学,经常会
9.你会随便交朋友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10.你是否食用变质或过期的食物?
A.我身体好,我会吃,防止浪费
B.对身体有害,不会吃
C.我不知道怎么判断食物是否过期
D只要食物好吃,过期无所谓
11.当遇到有人抢劫时,你会怎么办? A.与他搏斗
B.拽住财物,大声呼救 C.保护生命安全更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硬拼 D.不管我事。
12.小学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A.需要
B.不需要
C.自然形成
13.如果别人乱摸你,不管熟悉还是陌生人,你会怎么做? A.统统拒绝,告诉家长或老师 B.熟悉的没关系,陌生的拒绝 C.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D.其他
14.你知道“穿小背心”“小内裤”的地方是不允许爸妈以外的人触摸吗? A.知道
B.不知道
15.用湿手开关电器或用湿布擦拭电器是不是容易触电? A是
B不是
C无所谓 16.年级是
A三
B四
C五 17,性别
A 男
B女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近来,大学生被害新闻屡见不鲜。“海归大学生东莞传销窝里被打死”、“苏州女大学生辍学生下女儿,遭男友砸死后分尸”、“女大学生被拐的司机谋财害命”、“女孩送装病孕妇回家被奸杀后埋尸荒野”„„网络上报纸上,这类标题不绝于眼,令人心痛。
而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一方面的确让大家为被害者及其家庭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却也更是一种警示,告诉我们如今的大学生们自我防范意识显然还不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
那么如何来加强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从各高校内部的安全防范教育做起。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毕竟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安全防范教育却仍然不够全面、系统,尚未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我们知道,大学校园相对于初高中来说,明显更加社会化、多样化、复杂化。相对应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而,此时正是迫切需要集中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时候。所以学校应当予以更高程度的重视,长期、系统并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大型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争取将危害可能性降至最低。毕竟,相比起学习及工作能力,生命更是最宝贵的财富。
另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必须自发主动地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防范能力。毕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们已经不再是需要父母师长们无时无刻护在羽翼下的小雏鸟了,他们都已长大,都已成人,都已要肩负起对家人、对社会的种种责任,若是连对自己的生命和财产都还无法负责,又怎么去承担肩上的那么多重担呢?因此,学习怎样去保护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份责任,一个承诺。而从哪个方面做起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在种种大学生受害案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大学生阅历太少,思想单纯,容易动恻隐之心,而这些同情心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后患无穷。所以应该让大学生多多走出家庭与学校为之营造的美好温室,到外面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社会的残酷,开拓视野,培养实践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至于一踏上社会便无所适从,遭遇不测。其二,要增强法律意识,让大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总有一些学生,初入社会,急于通过一些兼职来证明自己或赚取零花钱,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够,法律意识不强,尝尝不通过合法程序,这就给许多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机了,不仅可能因此上当受骗,没办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危险的是甚至可能使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伤害。所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能够遵纪守法,避免一切不正当的行为,预防危险及犯罪,也能够在遇到突发状况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合法途径解决,保护自己。
其三,要锻炼应变能力,在关键时刻尽可能避免伤害或将伤害减至最低。我们知道,如今社会鱼龙混杂,总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埋伏在身边。而大学生毕竟社会经验不够,对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与复杂面知之甚少,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即使防范能力再高,也难保不会突然身陷险境。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若因为害怕慌了手脚,或者一味硬拼,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与之周旋,用智慧摆脱坏人,避免不法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与冷静的头脑,牢记各类报警电话,巧妙求助路人,抓住机会随机应变,争取成功逃出。
大学生活是学生们由校园转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隐患的确时时存在在周围,谁也不能保证能够永远避免这些灾祸,而父母和师长也都无法永远保护在左右,所以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当然这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多方指导,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提高警惕,以求能够平平安安,让新闻上能尽量少的出现更多让人心痛的大学生受害事件。
人文与传播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陆晓韵 120140400
第五篇:2014.09.22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提及安全,有同学可能认为我们现在都很安全,危险离我们很遥远。是的,倘若在头脑中始终悬有“安全”意识的同学,安全系数的确较高;但如果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危险就会在你的身旁,例如最近频频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人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和其他安全事故,也就是说每天将近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专家指出:除非那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约有80%的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以避免的。悲剧一次次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惨痛的教训再一次告诫我们,务必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安全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目前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各位同学引起高度重视:
一、注意食品卫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目前同学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段,合理的营养膳食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走读生在家一日三餐要按时用餐,尤其是随着天气的变冷,早上赖在床上多一分钟都是享受,为了按时到校,匆匆忙忙不吃早餐就进校园。有的学生则在课间用零食充饥来代替早餐,同学们,再多的、再好的零食,不说其内含防腐剂或不可知的隐患,就其营养价值更和正常的一日三餐无法比似。
二、牢记出行规范,强化文明交通意识
交通安全已经多次在国旗下讲话中强化,学校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出行规,做文明交通人。在学校中仍然有少数同学视交通安全为儿戏,结果只能是你在交通事故中出现几率上增加出事故的风险。在每年学生安全统计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学生伤亡事故占得比例高达35%,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有5600名学生因违反交通法规而离开人世,请同学们不要以自己的生命和交通事故去较量,你玩不起。
三、谨慎社会交往,提高自保护能力
作为社会人,朋友间、同事间、同学间的交往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但选择何种人作为我们同学交往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来,每到放学时,学校门口就会有少量的社会闲杂人员的身影在等候我们的学生,这些社会青年用花言巧语迷惑着部分同学,进入不该进的场所,出口带脏的言语,不能按时回家,在外游荡等等行为与中学生行为背道而驰。同时,信息社会给同学浏览资讯、查找资料、互相交流带来了便利,同学要学会合理使用网络,不在网络上听信、传播谣言,不在网络上无端攻击他人,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
同学们,生命给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能一次不会重生,能够生活在阳光下,享受生活的幸福,必须拥有安全健康的身心为前提。我相信,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我校成为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