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时间:2019-05-12 12: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第一篇: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八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这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还会持续30年至35年。预计今后更多的资源将向中小城市分配,运行的“轴心”,在推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多数农民/牧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与地等政策支持。例如,2011年6月财政部、住建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给予财政支持政策和城乡网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向绿色重点小城镇倾斜;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为落实游业的意见》“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点的认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旅游小镇的规划工作时,要以城镇规划规重要求为前提,通过旅游定位来引导城镇化走向,并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

随着“十二五”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的发展战略指导。面临这一良好和机遇,积极探索构建特色小城镇集群,对于健康发展,尽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本规划院已完成了多部旅游小镇的规划乌孙风情小镇、那拉提小镇、动物小镇、水浒小镇等等,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扮演着先行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本期特别推出印记两大案例。

印记文化小镇总体思路

印记文化小镇位于新疆伊犁州唐布拉林场。“唐布拉”在哈萨克语和蒙古语中均为“印章”之意,在此含义基础上引展现游牧民族的“印记”文化。专家指出:“在哈萨克族中,除了保存完整的氏族部落系谱外,还保存有与氏族部落相对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社会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均是十分重要的。印记既是氏族部落标志,又是氏族及个人牲畜的标记员死者坟墓的标志,一般均在石碑上印有死者生前氏族部落的印记。印记图形多种多样的,有的像太阳、月亮、弓、箭或萨克等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

为了明确家畜的所有权,游牧民族通常在家畜身上烙印的方式解决,如哈萨克《头克汗法典》第33片断规定:“每一的印记,这些印记是分配下来的,在一切牲口和财产上必须盖印子,以便谁都能分辨归谁所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各

了各自印记,每个家庭均有属于自己的“印记”,形形色色,图案各异,除现实功能外,也反映了游牧民族审美观和宗教局、建筑物墙体、标示物设计中应融汇丰富的“印记”符号,使唐布拉成为名副其实的“印章”、“印记”之城。因此,产业化产品,应该按照哈萨克族建筑风格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市政设施,进行旅游文化小镇建设。辟建百里画廊风景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风情浓郁,现代时尚的哈萨克文化小镇。

1、景观统一性原则

小镇内部景观与外部环境相呼应,营造社区内外双生态景观有机协调效果。

2、主题突出原则

为营造小镇特色,营造独特的文化小镇环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注重对旅游开发主题的选择和设施配套,做到主使小镇风情达到“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景观效果。

3、交往空间建设原则

环境建设强化游客与牧民及居民的交流与交往功能,为游客营造体验风情,参与民俗活动之场所。包括小镇广场、配化小镇既传统又时尚的交往、活动空间。

4、环境与景观包容原则

周边草场、花丛、河流、道路、绿树、山地等背景环境与小镇建筑、硬质铺装以及建筑天际线构成一组完整的社区景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所有景观布置围绕着建筑风貌,使环境和建筑之间传统与时尚、封闭与开放、紧凑与松散、流动与固

充分调动视觉元素、材质元素、空间元素的各种功能,使景观设计达到远可赏、近可触、去可忆的艺术境界。

5、环境系统整体和谐原则

小镇外部环境,依托周边的草原、河流以及山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空间,既有大片草原为的“蓝带景观”。

小镇内部环境,对绿化与建筑主体、道路之细部处理应独具匠心,其独特姿态体现在社区每个角落,实现建筑材料、植草砖、卵石路等各种不同面层材质有机结合。

通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整体打造,实现环境系统的整体和谐。

6、增强小镇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原则

为树立文化小镇整体形象,增强小镇的“可识别性”,避免“千人一面”的趋同现象,必须创造景观丰富,空间布局荣,具有亲近自然且颇具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并以哈萨克印记文化景观创造全新的文化小镇的独特形象。

乌孙风情小镇

位于新疆伊犁州喀布沙朗牧业村至喀拉峻景区大门之间。将该处建设成为展示那拉提云中草原乌孙文化魅力和喀拉峻地和形象第一地标区。

1、规划指导思想

凸显地域特色,深度发掘乌孙历史文化,延续文脉,按照哈萨克族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建设。辟建环境

文化底蕴深厚,可游可赏可娱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2、规划理念

以草原花海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哈萨克人文景观为载体,精心塑造具有塞人与乌孙文化底蕴和影视休闲功能的高山草

3、规划结构

根据小镇规划用地的环境条件和项目配置,确定“四片、一轴、一中心”的规划结构。

四片,指规划项目相对集中布局的四个片区,即入口接待区片区、喀布沙郎风情小街片区、乌孙文化片区、旅游服务一轴,指连接四大板块的道路交通轴线。

一中心,指集散游客的中心活动广场。

4、建设项目

入口接待片区选址于喀布沙朗沟沟口临路处,作为喀拉峻景区的唯一入口区,以开展入口接待服务为主要功能。重点套的门区服务设施、入口标志建筑等。风情小街骗取选址于喀布沙朗牧业村,作为与云中草原服务基地配套的原生态哈萨克牧民村落,以开展原生态的民族点建设绿色通道、牧区小街、配套的小街驿站、牧家乐服务点、原生态的哈萨克餐饮、休闲牛羊圈、马圈、跑马场以及散

中心活动广场以喀甫萨郎沟上部缓坡区与绿色通道交会处的开阔地辟建中心活动广场,以游客集散与休闲活动为基本乌孙文化片区中心活动广场一侧区域为乌孙文化片区规划用地,以乌孙文化游赏与影视休闲为主打品牌,既有场景式的住宿、餐饮、演艺娱乐等实用功能。重点建设乌孙夏都建筑群、塞种人遗迹、乌孙歙候村、西域风情影视基地、乌孙博

旅游服务片区重点建设喀拉峻游客中心、宾馆、饭店、营地度假村、乌孙博物馆等服务设施,依沟谷山坡高低错落布

第二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在全旗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

同志们: 这次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旗委、政府就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它一头连接农村牧区,一头连接大中城市,既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吸纳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并传导农村牧区的枢纽。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农村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旗有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14.2万人,城镇化水平33%,已经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有4个。全旗小城镇道路硬化率 %,自来水普及率 %,污水集中处理率 %,绿化覆盖率 %。全旗有1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个自治区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3个市级小城镇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全旗小城镇建设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苏木镇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认真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资金、用地、户籍、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建立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力量,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每个苏木镇争取每年为城镇居民办几件事关小城镇发展的好事、实事。要注重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的发展。

三、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全旗小城镇建设步伐

旗委政府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今年旗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分析了我旗经济社会和招商引资的形势,要求小城镇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为经济发展、产业培育提供一个适度的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7年出台的《奈曼旗2008-2012年年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争取用5年的时间,把各苏木镇所在地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设施配套、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旗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产业支撑,项目带动,重点

各苏木镇要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做好以下三大工程:一是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二是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三是下决心整治脏乱差,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八仙筒镇坚持每年整修一条街路巷,进一步改善镇区道路状况,同时加强绿化、亮化、广场、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小城镇的功能,逐步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

(四)坚持特色活镇,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各苏木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避免千镇一面,千篇一律,单调乏味。

(五)坚持为民建镇,搞好小城镇建设

各苏木镇要关注民生,尊重民意,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要发挥农牧民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小城镇建设要为群众着想,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第三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12行政管理 卢建武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我省共有1689个小城镇,它在城镇体系中层次最底.数量最大,处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在其中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

作为基层农村干部,我认为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围绕这个问题,在我镇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1、转移农村劳力,化解农村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拓宽民营经济,优化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活质量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田南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田南镇位于市域西南边陲,与新余市、上高县交界。2001年7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龙光山之南,距城区52千米。清初兴圩,圩场地处田北村田畈之南,故名田南。镇域面积98.89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耕地面积1933.07公顷,其中,水田1275.40公顷,旱地657.67公顷;山林面积3816.40公顷;水域面积800公顷。总户数5618户;户籍人口17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6人。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990.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3.40万元,农业总产值626.80万元;财政收入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元。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870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328万元,农业总产值7377万元;财政收入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3元。

境内低丘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面积大于山地面积。植被以松、杉、油茶林为主。2006年,有珍贵古树322株,其中百年以上树木272株,500年以上树木4株(1株罗汉松、3株古樟),均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树木。主要溪港有袁河、肖江小支流及湘泉溪。有山塘水库53座,总容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78.67公顷,占水田面积77%。省道上(高)新(余)公路连接南北,境内长6千米。市(县)道黄(沙岗)傅(家圩)公路横贯东西,境内长12千米。各村均通水泥路。

1986年,圩镇仅一条主街,长200米。2003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500余万元,将镇政府迁至龙光山之南,并以此为中轴,拉开圩镇建设框架,面积扩大至3.72平方千米。其后,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田”字环形公路,总长9.20千米。投资700余万元,对圩镇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

煤炭和瓷石是支撑田南经济的“黑白”两大支柱,已经探明的石灰石储量5亿立方米,无烟煤储量500万吨。清同治年间即有煤炭开采。1986年,有乡办煤矿2家,年产原煤7.43万吨。1992年,鼓励发展私营企业,一批村办、户办、联户办小煤窑、采石场相继开工。至2000年,初步形成“白(瓷石)、黑(煤)、黄(砖)、绿(田南水酒、南瓜酱、米粉等绿色食品)”4种产业簇群。2001年6月,根据国家政策,关闭小煤窑5家。2003年,转变发展思路,投资400余万元,兴建占地33.33公顷的工业小区,引进资金和技术,新上建材和轻质碳酸钙等生产线。2004年,瑞田酒业公司投资200万元,挖掘传统酿造技术,改进加工和包装工艺,使田南老酒年产量增至100吨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

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为改善集镇状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3年以来,党委、政府把田南镇的集镇改造,建设中心城镇做为打造全镇经济三大品牌之一,选准突破口,本着异地搬迁、先易后难、突破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开了集镇改造的序幕。2003年全镇新开发总面积达到近1万平方米,是1986年以来开发面积最多的一年。新修供水管路、排水管路5000延长米,平整硬化农贸市场6000平方米,铺设电话、有线电视、供电线路10200米。2003年以来,镇中学综合楼、镇政府办公楼、镇卫生院、派出所办公楼、交警中队楼、镇敬老院等拔地而起,在城镇建设上,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城镇建设的吸引力

一个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高起点一步到位。我镇的总体规划是在1990年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的协助下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合我镇的实际,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小城镇没有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制约了群众对城区投资置业的积极性。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土地富硒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本地无烟煤的优势,在宜春都名列前茅。从2000年3月份开始运作,聘请县规划处重新进行了现状测绘,制作了镇域和镇区现状分析图,并制作成光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镇域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年,近期建设目标定为5年完成。小城镇开发确定了以高付、上新公路为城镇的发展轴线。实施滚动发展。不断强化城市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气氛,提高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商业承载量。

2、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为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镇来说,搞城镇建设根本没有资金。因此,我们不等不靠,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改造基础设施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先后争取到国家对教育、供水、农村敬老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600万元。完成了田南中学宿舍楼和综合楼、田南小学明德楼、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田南水管站办公楼、田南卫生院、田南敬老院的建设。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比如政府原来的院子比较大,我们吸引外地客商办厂,收回的资金补充建政府新办公楼资金的缺口;倒闭的田南玻璃厂的厂房拆掉后,建成大型的集贸市场,周围的土地公开拍卖给商户建房。这样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使2004年建设的公共设施资金全部解决。三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2006年起,天工铸造、乐金铜业、南卓铸造、中瑞陶瓷、铭瑞陶瓷、金丽陶瓷等企业的引进,使小城镇建设延伸到冷水坑,城镇规模扩大了3倍。

3、加强领导,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书记、镇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对于城镇建设上每个工程的决策,每项措施的出台,镇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手续,对于违反规划的,坚决查处。二是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十年多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建设步伐。

1、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3、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4、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

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居委会、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居委会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家家打小井,路上倒污水,处处扔垃圾的局面,“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尽管培育了富硒红薯特色农业,引进了田南老酒、田南米粉、忆童年南瓜酱绿色食品企业,但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6、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

近年来,由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新财源、新税源难以创收,尽管我镇泗岗、太炕煤矿、部分企业效益好,但我镇上交财政税收7000万以上,留给自己的财政就很少了。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干部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村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1、提高认识,突出位置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乡镇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科学规划,夯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集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3、广辟融资渠道,引进多元投资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镇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区、镇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4、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中国城镇运营网:http://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4、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农民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即使物质生活达到“小康”,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加上小城镇防污排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大大缓解农村分散居住形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看,社会越是组织化和多元化,社会结构就越是稳定。小城镇发展将促进农村经济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还能在社会管理、经济合作、文化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对农民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例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又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再如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

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

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县里在财政上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制做一批经济实用,新颖美观的设计图纸,以成本价提供给建房户。4、降低收费标准。

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精简、下放、规范的要求取消一些应该取消的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小城镇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实行费用包干,乡镇代理、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除缴纳一些工本费用外,象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均留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6、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

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7、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4、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即使物质生活达到“小康”,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加上小城镇防污排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大大缓解农村分散居住形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看,社会越是组织化和多元化,社会结构就越是稳定。小城镇发展将促进农村经济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还能在社会管理、经济合作、文化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对农民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

二、建平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平镇地处我县中部,是原县政府所在地。全镇2.5万口人,其中镇区人口5,000人。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为改善城区状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由于建镇时间长,临街私房多,加之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城区建设标准低、进度慢。去年以来,我们把建平镇的城区改造,建设中心城镇做为打造全镇经济三大品牌之一,选准突破口,本着先易后难、突破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开了城区改造的序幕。2003年全

镇新开发总面积达到近1万平方米,是有史以来开发面积最多的一年。新修供水管路、排水管路8,000延长米,平整硬化农贸市场8,000平方米,铺设电话、有线电视、供电线路12,200米。镇中学教学楼、镇政府办公楼、城镇供水楼、林业站办公楼、商贸楼、镇敬老院等拔地而起,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开工 4,500平方米,镇中心校教学楼、农业站办公楼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开发面积能达到8,000-10,000平方米,在城镇建设上,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城镇建设的吸引力

一个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高起点一步到位。我镇的总体规划是在1988年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的协助下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合我镇的实际,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小城镇没有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制约了群众对城区投资置业的积极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启动小城镇建设,前提就是城镇发展如何定位,进而吸引投资。我们感到,建平镇虽然过去是做过县城,但现在毕竟不是县城,不能盲目建一些高档超市、旅店、服装城等,即使建起来,也不会红火。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土地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丰富,外销量大,特别是马铃薯面积、产量在辽西都名列前茅,以160多名经纪人为主体的销售大军遍布全镇,我镇已成为附近最大的马铃薯以及杂粮等农副产品的销售集散地。过往车辆、客商络绎不绝,为商饮服修等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做为城镇建设的助推器。其次是镇内对外有四条公路通过(锦赤线、叶敖线、建天线、罗榆线),是我县中部乡镇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具有较强的幅射力。通过反复讨论分析,最后党政一班人达成共识:把我镇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贮藏、运销型的小城镇。随即从2002年3月份开始运作,聘请县规划处重新进行了现状测绘,制作了镇域和镇区现状分析图,并制作成光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镇域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年,近期建设目标定为5年完成。做到第一年起步、第二年突破、第三年纵深发展、第四年完善、第五年成型,小城镇开发按建设规划分区分步实施。并确定了以锦赤公路、叶敖公路为城镇的发展轴线。实施滚动发展。城市功能分为5个小区,即叶敖线上的行政区;十字路至蹦河桥段的商业区;太平路休闲娱乐区;河西的居住区;河东的工业区。完善4个市场,即农贸市场;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规划建两个公司,即自来水公司和供热公司;还要新建一个千人座位的影剧院;1处蹦河绿地公园;新建1处液化气站;1个客运公司;建1所标准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同时完善给水系统、电力、通信及供热等基础设施,开通1条市场西路。不断强化城市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气氛,提高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商业承载量。

为进一步强化以业兴镇的理念。我们把发展马铃薯和畜牧业做为支柱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带动,专业市场驱动、工业园区带动来加快和促进建平镇的城区改造。全镇共有11万亩耕地,有9万亩耕地适应马铃薯生长,2000年被中国地区发展促进会命名为马铃薯生产基地。2003年被建平县政府命名为马铃薯专业镇。我们运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全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把接长马铃薯产业链条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镇级财政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千方百计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品牌做响,使之成为富民强镇的“黄金产业”,把我镇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马铃薯之乡。为了实现经营产业化,通过招商引资,培植大户,建设小区等形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农户,推进主产区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努力把建平镇建成马铃薯深加工的基地。为了进一步改善品质,在辽宁省马铃薯研究会会长张业荣的帮助下,引进十几个新品种,全镇育种3,000亩,成为辽西最大的国家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镇建成两处成规模的粉条加工小区和专业屯,500家粉条加工专业户已经建成,每年粉条粉丝产量2,500吨。以农村经纪人为主体规划建一处百亩销售园区,年交易量2万吨,为经纪人和民间运销大户提供发展平台。在畜牧业突出以发展大场大户、畜牧小区为主,新建14个小区,发展规模养殖户600户,全镇肉羊存栏达到4万只,牛1,500头。2003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

(二)、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为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镇来说,搞城镇建设根本没有资金。因此,我们不等不靠,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改造基础设施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先后争取到国家对教育、供水、农村敬老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265万元。完成了中学教学楼、中心校办公室、城镇供水、中心敬老院的建设。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比如中学院子比较大,我们就把沿路的一部分开发建楼,收回的资金补充建教学楼资金的缺口;林业站临街的平房拆掉后,一楼建商业网点,出售给个人,二楼留做办公室;政府原来的院子吸引外地客商办厂。这样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使2004年建设的公共设施资金全部解决。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对实力不足的开发户帮助联系25万元消费贷款,保证了商贸楼的建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新上的一处铁选厂,一个加油站,计划新建一处马铃薯销售园区也围着小城镇转。

(三)、加强领导,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书记、镇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对于城镇建设上每个工程的决策,每项措施的出台,镇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手续,对于违反规划的,坚决查处。二是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实行统一收取各种费用、各种职能部门限时分头办理的办法,建设过程中不能设置障碍,为开发户提供方便。城镇供水楼从设计到主体完工,仅用45天时间,中学教学楼仅用100天竣工。

一年多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建设步伐。

1、规划滞后于建设,建筑档次不高影响了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我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已完成,总投资20万元。但由于镇里缺乏资金,设计费给付不上,设计单位至今没给一套完整的资料,也无法请专家评审。而我们陆续争取的公建项目又要当年交付使用,经过多次工作才准备开工的开发户又担心中途不干,这样匆忙开工,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2、乡镇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公教人员人员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锅炉,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的局面。

3、建镇时间长,旧城区改造量大,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影响了建设进度。

4、小城镇管理制度和城管队伍不健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乱拆乱建,环境污染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收费部门多,建筑成本高。工程造价平均上涨15%左右。据初步统计,涉及小城镇建设的收费部门多达十几个。收费最多的部门最少达到每平方米40多元。这样,加大了建筑成本,使一些开发户不堪重负,而公建项目也因上级本身投资不足,加上各种费用垫高了成本,争取到手的项目乡镇又舍不得放弃,只得东挪西借。从而挫伤了乡镇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例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又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再如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县里在财政上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制做一批经济实用,新颖美观的设计图纸,以成本价提供给建房户。

4、降低收费标准。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精简、下放、规范的要求取消一些应该取消的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小城镇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实行费用包干,乡镇代理、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除缴纳一些工本费用外,象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均留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县里应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6、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7、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盖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

    猪府发„2011‟138号 猪场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特色小城镇“河滨苗族风情苑”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和省委、省政府《......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

    毕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抓好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联系点工作方案根据《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扎实抓好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实施好“三百”示范工程,改善我县城乡面貌,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州“三百”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