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月9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实验小学组织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录像课和专家报告,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实验小学的x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小数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二:
一、小数的读写和分类,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大胆放手,教变为学。
这节课游戏引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老师用棒棒糖做小数点组成不同的数字,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试着读0.2、1.56、1.798,然后适时让学生总结读法。小数的写法也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点没有教给学生的痕迹,知识自然生成,真正把学习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个人认为,这时要是能让学生指出哪是小数部分,哪是整数部分会更好,为学习小数的分类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学模型,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由问题引入的,老师出示三幅图,直接问,那幅图能表示0.4,图平均分 分数 小数0.4,初步建立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的表象;二位小数,学生先涂格子,认识0.06,0.25,并用分数表示,构建起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教学则是利用课件,从0.1、0.01到让学生找出0.001,突破难点,构建模型。
总结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由学生已有经验入手,直接读写小数,而不是教师教,知识自然生成,把学习教给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难点。同时,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自然,过程流畅,正如我在去年研修中写的体会“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必须是为学生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新知识服务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已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桥梁。好的数学活动应该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悟。”“设计好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会和反思,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新知识。这样下来,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很流畅的线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习者应该是感觉舒畅的,或者说,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情感的!”
紧接着,我们观看了刘万元老师的教学录像《除法》,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刘老师这节课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小棒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正确处理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课件演示、学具操作、图片等直观条件下,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但是接下去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所以,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铺设一条道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本节课刘老师就做好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沟通。
最后,泰安市教研室李万江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数学好课的思考》的报告,结合两节课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个上午的时间虽短,但我的感受却颇深,我会认真学习这次研讨会的精神,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7日,我校组织到一小参加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前县数学教研员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一小的盛文芹和二小的董相花两位老师的六年级上学期《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四小的马桂兰和五小的张庆珍两位老师的二年级上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分
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3月9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实验小学组织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录像课和专家报告,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实验小学的x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小数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二:
一、小数的读写和分类,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大胆放手,教变为学。
这节课游戏引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老师用棒棒糖做小数点组
成不同的数字,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试着读0.2、1.56、1.798,然后适时让学生总结读法。小数的写法也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点没有教给学生的痕迹,知识自然生成,真正把学习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个人认为,这时要是能让学生指出哪是小数部分,哪是整数部分会更好,为学习小数的分类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学模型,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由问题引入的,老师出示三幅图,直接问,那幅图能表示0.4,图平均分 分数 小数0.4,初步建立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的表象;二位小数,学生先涂格子,认识0.06,0.25,并用分数表示,构建起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教学则是利用课件,从0.1、0.01到让学生找出0.001,突破难点,构建模型。
总结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由学生已有经验入手,直接读写小数,而不是教师教,知识自然生成,把学习教给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难点。同时,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自然,过程流畅,正如我在去年研修中写的体会“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必须是为学生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新知识服务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已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桥梁。好的数学活动应该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悟。”“设计好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会和反思,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新知识。这样下来,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很流畅的线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习者应该是感觉舒畅的,或者说,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情感的!”
紧接着,我们观看了刘万元老师的教学录像《除法》,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刘老师这节课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小棒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正确处理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课件演示、学具操作、图片等直观条件下,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但是接下去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所以,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铺设一条道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本节课刘老师就做好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沟通。
最后,泰安市教研室李万江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数学好课的思考》的报告,结合两节课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个上午的时间虽短,但我的感受却颇深,我会认真学习这次研讨会的精神,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城关二小惠宝霞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全县组织的小学数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教学能手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通过此次活动我亲眼领略了优秀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的教研成果,感受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和人格魅力;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 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
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通过参与这次教研活动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
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两岸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
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
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项松梅
苏仙石乡中心校
2014/9/15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平均数》时,老师用到了中国男篮的身高,《探索完全图》时利用超级画板的动画技术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三篇: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0年9月27日,我校组织到一小参加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前县数学教研员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一小的盛文芹和二小的董相花两位老师的六年级上学期《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四小的马桂兰和五小的张庆珍两位老师的二年级上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四篇: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两岸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项松梅
苏仙石乡中心校
2014/9/15
第五篇: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平均数》时,老师用到了中国男篮的身高,《探索完全图》时利用超级画板的动画技术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