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起讫——观《海上钢琴师》后感
生命起讫
——观《海上钢琴师》后感
黑与白,应当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粹的颜色,没有杂质,就像维吉尼亚号上1900那般纯净的钢琴声,灵动而又悠远,仿若人性最初的那份纯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好像他的人生,谜似的猜不透,只有琴声静静地随着摇篮一样的大海流淌,渐行渐远„„
也许是命运连接了他们,善良的丹尼遇见了那个被抛弃的小小的孩子,他待他就像亲生儿子,教他认字,也许对于小孩的问题,丹尼终是有所曲释的,那个对于孤儿院的解释,仔细想来却是那么的心酸,叫人再笑不起来。丹尼为他取名1900,一个奇怪的名字,却又是一个何其特殊的名字。
1900,生而是一个极富天资的钢琴师,在丹尼死后,钢琴渐成了他的依托,而那奔腾不息的大海,则牵扯了之于他而言的太多难以言明的情感在里面。
认识那个叫麦克斯的小号手——也许只是偶然——只是谁也不知道,命运里再偶然的东西,也总是有必然的前提,认识他,对于1900来说,或许是值得记得一辈子的。
1900就像是在船上出生的,从来没下过船,27年从来没踏上陆地。他甚至以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像自己一样没有功利与目的之心的,然而那个偷拨的电话,却使他不得不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他曾想象之中的完美世界。
麦克斯曾与他说起过离开这个他所谓的世界——海上的人生,曾问过他为什么迈不出一块跳板的距离,而他答道:“为什么?为什么?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我并不羡慕”。
1900宁愿守着他的钢琴与海上世界,就这么一辈子在维吉尼亚号上过活。
他富有极端的想象力,通过音乐洞穿世人的想法,他用音乐渲染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1900的心只为至情的东西所感动,他很轻易的被对手杰罗.莫顿里的琴声打动了,甚至情愿为他下起赢的赌注。“杰罗.莫顿里.不是在弹奏,他在爱抚这些音符,听起来就像是丝绸滑过了女人的肌肤。他的手指如蝴蝶般轻盈,他开始弹奏那沁人心脾的曲。当他在船厅里敲击着键盘,楼上原本忙碌的人们不再骚动,他们想要音乐划过窗帘、流过床底,没有烦躁的情绪,他弹奏的就是这样的音乐。在音乐中,他坚信自己才是天下第一”。
如果不是他逼他,那么,1900甚至连比下去的心也不曾放进去。1900终究还是接受了挑战,他奏完的瞬间,舱内久久没有声音,大家几乎忘了怎么欢呼,后起的掌声雷动般响彻船舱。
1900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便创造了奇迹。
如果没有遇见她,也许,1900这辈子都不会有想离开船上到岸边的想法。直至她离开,他也没有告诉她自己所想,他说:“不能告诉你,这是个秘密,秘密应当要保密”。
在后来的十二年里,他快乐依旧,再也没有提起她,然后,在某个春天的晚上,在途经热那亚到纽约的路上,到达纽约的三天前,他说:“我要离开这船,我想要看些东西”。他是想看看陆地上的大海,换个角度,在岸上,是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的,那是一种无法从船上听到的声音。“就像,就像是一种震耳欲聋的惊叫,像对生命的广博的惊叹。一旦你聆听过这样的声音,你就会知道,怎么样才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和激情。虽然我可以永远待在船上,但这样大海是不会给我任何启示的。倘若我下船,去陆地上感受几年,生活几年,我就会是正常了的,像其他人一样。然后或许有一天,我会到海岸边去,仰望大海,瞧瞧它的样子,然后聆听大海的咆哮”。
1900终是没有走下甲板,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所看到的让他心生畏惧,让他停下脚步的却是他所没有看到的。“明白吗?我所看不到的,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除了尽头,什么都有,那里没有尽头,我所看不到的是,我下船之后的未来,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用钢琴打比方,钢琴键就是,有始有终的。你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钢琴一共有88个键,没有人能对此提出异议,没有无限的因素在里面,你才是那个无限的因素的主导,在那些琴键上,你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有万千变化,我喜欢这样,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1900说:“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过于美丽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太过于浓烈的香水,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永远都不能离开这艘船,最不济,我还能退出生命的舞台”,他说自己不为任何人而存在,而麦克斯是例外。
这是一份单纯的友谊,只消一个眼神,彼此就已经了然,所以麦克斯即使明知分离即永别,即使千般不舍也只有流着泪听1900讲被炸药炸剩了一条右胳膊的笑谈,因为1900对他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是不会下船的”。
这是一个关于1900的故事,而最后的最后是,维吉尼亚号就这么被炸了,只留下零星的碎片,就像那张没送出去的被1900折断的碟子那般,再也拼凑不起来了„„
他生于大海,终将归于大海,那般澄澈的琴声,也许只有天堂才适合他吧。
这并不是结束,冥冥中又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第二篇: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在一个选修课的夜晚,看了一遍《海上钢琴师》,片子的内涵真不错。我不知道该片是不是好莱坞拍的,如果是的话又平添了我对好莱坞电影的好印象,在我所接触到的位数不多的好莱坞电影当中,我觉得其影片之所以风靡全球,其核心的价值观导向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所倡导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理想主义”“人的情怀”,而不是单单是庸俗的商业片。
该片情节毋须笔者赘述,我想简短的说一下看了该片之后的感受:该片主人公的名字也就是那个海上钢琴师,我只记得他叫1900(nintieehandrerd),他的短暂的一生就是在海上度过,生于海上,死于海上,大海成就了他伟大的钢琴艺术。他的一生从未踏足陆地,他只是从来来往往的过客中领略生活、观察生活、解读生活然后在钢琴中表达出来。在我看来,该片的第一重寓言就是陆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世俗的诱惑,人一旦有了世俗的欲望,肯定会影响到他的艺术生活,使得他的生活就像无根的柳絮飘忽不定。而大海是成就他艺术的立足之地,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生活的一切,并付诸钢琴来表达。而他的要求很简单,只是在海上,在那艘穿上给来来往往的旅客提供
艺术的享受,(尽管大多数人,不能领略其艺术的真谛)使得他们在无趣的旅途上平添乐趣。但是即使这样他还要承受来自陆地的挑战:一位自诩为爵士音乐的黑老大来到船上要和他PK。而海上的钢琴师,在他有限的生活经验当中,他还没有认识到这一挑战对其自身产生的影响。挑战伊始,他还被黑老大的钢琴所打动,甚至感动的流泪,并且自觉地一个音符不错的对黑老大的演奏进行模仿。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自然流露。虽然是世俗的音乐,但是也由他魅力之所在,但当黑老大的挑战的意图肆无忌惮之时,我们的海上艺术家,以其精湛的琴艺,把陆地上的艺术家彻底击倒,最后对所谓的爵士音乐,我们的海上音乐家以一句极其世俗的话来评价:去他的爵士音乐,在我看来这是该片的第二重寓意:这不只是两个人的较量,而是艺术与庸俗的较量。
该片的第三重寓意就是,海上的音乐如果不在陆地上扎根,他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于是海上钢琴家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与那艘海船消失了。然而他留在人家的杰作却时时能够打动人们被庸俗所缠绕的那颗向往纯然美好的心灵。
由此我想到,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为世俗所接受,他们也不屑于被世俗所接受,古往今来的大
艺术家的心境、行径莫不如此。所以海上钢琴师的演奏也成为一曲广陵散,尔后绝矣。
从社会化角度看
人,自从出生于这个世界,他就永远的从属了这个时代所属的社会,成为了社会的一员。从此也证明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的生活。但是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乃至生活下去,就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活动,使自己知道社会或群体对自己有何期待,规定了那些行为规范,并且逐步具备实现期待的条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历程分为儿童期社会化,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在儿童期社会化的阶段,人经历的是道德社会化阶段,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最基本能力。并且开始了最初的性别社会化;在青春期时,人们就要经历政治社会化,和继续道德社会化、性别社会化;到了成人期,人们的各项社会化指标都应达到一个标准阶段;乃至后来在社会活动中,其社会行为应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影片中的1900,他以上的各种社会化都是在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就有了影片中的那一幕幕
令人揪心的片段。乃至其最后致死也不愿意踏下那船一步。
我们知道社会化的因素包含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影片中,1900的身世并没有突出表明。但其中的一个细节,细心的观影者会发现,1900与其养父在一张报纸上找到了与1900同姓的人士,是一个皇家贵族。这也许就到出了1900的身世背景,也正映射了1900在以后生活中对上流社会那种行为的应对自如。这正是遗传因素的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有很多种,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等。然而1900他自从上了船,他就没有完整的家庭,没有受过高等学府的教育,没有同龄人与他分享快乐,更看不到外面世界那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边缘化地产物,所以他至死都不敢逾越他的心理障碍,也没有走下那艘船。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是值得我们一评的:
第一,1900遇见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但是他不懂得怎么去跟女人交流,来获得她们的芳心,所以在此过程中,他显得的笨拙可掬。这正是社会化不完善带来的影响。但我们也从中看出了他美好的一面,一个单纯天真的男人,起码那种对于女方的感觉,是真
挚的。
第二,在影片中,1900与一个陆地上的著名钢琴师比试琴技,然而他在前两局并没有展现出他的真实技艺,而是以游戏的心态去比赛,甚至为对手的琴技而感动,这正体现了1900单纯天真美好的一面,可是另一面也体现了社会化的不成功。
第三,在影片的最后,1900与其朋友在船上的一番对话,真的是让我们震撼并且感动至深。我为其的命运感到同情,也为其的思想感到动情。当然影片的最后是以悲剧结尾。但是也许,对于1900,也许是另外一种解脱。
1900,他是一个天才,在钢琴上有他自己的骄傲。但是,人没有经历社会化这个过程,这必将导致最后为社会边缘化,产生人生悲剧。希望此类悲剧,将不再重演与生活。为人们,祈福!
第三篇:大陆的诱惑——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大陆的诱惑
我难以相信一个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一生都待在船上,直到死都没有到过陆地。1900,丹尼 博德曼 TD 雷蒙 1900,一个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蒸汽船上的孤儿,一个没有名字,没有国籍,没有父母的孤儿,他甚至从没有在大陆上存在过,是的,没有存在过。他被船上的一名烧炭工捡到,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周的第一天,没有文化的丹尼给了他一个名字,1900。从小,他在船舱,养父闲时会教他认认字。但是好景不长,养父在他8岁的时候因意外事故而死,从此以后,1900就真的是一个孤儿了。
他长大了,成为了船上的钢琴师,天才钢琴师。他认识了来自大陆的康恩,一个小号手。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这个来自大陆的小号手晕船晕的站立不稳,狂吐不已的时候,1900悠然自得的带他去大厅弹琴,于是上演了一出海上钢琴华尔兹,船随着风在摇曳,钢琴在摇晃的大厅里舞动,音乐随着雷鸣在飘荡,这个场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然而,钢琴随着风暴冲破了玻璃,冲进走廊,眼看就要撞上船长的房间,但1900没有停,不是他不想听停,而是音乐还没有完,他为了演奏一曲完整的音乐而不得不撞上船长的房间,即使会被惩罚。
当康恩怀疑1900去过大陆的时候,1900不做解释,因为他内心其实是向往大陆的吧,不然他为什么要通过电话和大陆的人聊天?为什么想了解大陆的一切?所以康恩问他为什么不试着离开大海,去到陆地,只是去看看陆地。他也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只是自己也找不到理由。他在船上为上等舱的人弹奏,也为下等舱的人们弹奏。他从不遵循什么规矩,想怎么弹就怎么弹,全看他的心情。他在弹琴的时候可以神游世界,也可以窥探人心,弹出属于你个人的节奏。
他不想离开大海,但是他的音乐却远飘世界。当客人们离开船,来到大陆的时候仍然会竞相传颂他的音乐,于是,他虽未着大陆一步,却引来别人的嫉恨。于是那场惊心动魄却又轰动精彩的钢琴竞赛就开始了。最后,那个自认是世界最好的钢琴家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这场斗琴也让更多人为之而折服,他的琴技怕是绝无仅有,他是唯一。
斗琴前,康恩曾问他怕不怕?他没有回答,他只说他不知道。是啊,他不知道,他没有离开过大海,没有离开过船,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别人口中的天才钢琴家,同时他也不知道别的家,他当然不知道。同时他的心中是平静的,他没有要与谁一较高下的心,他只是想自己一个人弹他自己的钢琴。他甚至想不通为什么他们要找他斗琴,有意义吗?
结束后,那个钢琴家走了,来的时候是意气风发的,走的时候却是灰溜溜的,1990只说了一句“去他的爵士乐!”没有高兴,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如小孩般的不满。这时康恩再次问他为什么不离开船去大陆看看,他可以把音乐带到大陆,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音乐,同时他可以名扬万里,名誉、金钱、女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然而,当他听到自己的音乐从一张光盘里放出来时,他后悔了,他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想把世界上唯一一张他的光盘送给那个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儿,最后却没有送出去,他亲手毁了这张光盘。
他不开心了,一向无所谓的1900陷入了迷茫的怪圈,他爱上了那个女孩儿,但她在陆地上,而他在船上。他想了好久才压抑心中的挣扎,继续快乐的弹琴。几年后,他决定去陆地,他想看看女孩儿生活的陆地,想去感受人们向往的陆地。当他穿着康恩的大衣,在与所有人都不舍的告别后,他走了。也许他突然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也许他早已把船当做自己的家,总之,在踏板上他驻足了很久,最终,他丢了帽子,转身,上了船。从此,他与大陆擦身而过。他放弃了大陆,就等于放弃了一切。他放弃了金钱、名誉、初恋,唯独留下了音乐。最后,当所有人都离开了船,他还在船上不愿离开。即使船要被炸沉了。当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他的存在的康恩来船上找到他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一生都不愿下船的原因:整座城市,你根本无法看到他的尽头,在跳板上一切都很好,可是让我停下来的是我所看到的。
我所看到的没有尽头,我看不到的是我下船后的未来,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钢琴键有始有终,你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钢琴一共有88个键,没有人能对此产生怀疑,没有无限的因素在里面,你才是无限因素的主导,在那些琴键上,你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有万千变化,我喜欢这样,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然后你突然在我面前扔一个上面有万千琴键的键盘,他们无穷无尽,键盘是无穷无尽的,在上面演奏音乐是不可能的,你根本没有站在合适的位置上,那是上帝的钢琴。即使是街道也是无穷无尽的,你根本不可能选择站在哪里。一个女人,一幢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风景的土地,还有一种死亡的方式,那整个世界都只是重压压在你身上,想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让人崩溃!我是生在这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但每次这里都会容纳两千人,而且还承载了人们的愿望,但是没有比船头和船尾之间更适合的了,你演出了自己的快乐幸福,但那是在一架有始有终的钢琴上,那是我所学会的生活方式。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过于美丽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太过于浓郁的香水,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永远都不能离开这艘船,最起码,我还能退出生命的舞台,毕竟,我不为任何人而存在!
第四篇:读《生命生命》后感
读《生命生命》后感
今天,我学了《生命生命》这一课。
本文讲述了飞蛾求生、砖缝长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例来说明生命是什么。在文中又几句句子让我感到很深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说了小飞蛾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中,它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仍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不断抗争着,让“我”清晰地感到它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小小的昆虫都能如此珍爱生命,何况是人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这句话表现出了对香瓜子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的惊叹之情。虽然仅活了几天,而这一情感通过“竟然”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阐述生命的意义时,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入手,在形象描写的同时展开理性的思考,把现象升华成感悟从朴实叙述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体现了深邃的思想。
杨颖茵
第五篇:“生命感”心得体会[推荐]
做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
达依乡中心小学
张冬琴
每当我听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心中便会升腾起对曾经教育过我的好老师的热爱之情,更感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艰辛感和使命感。
今天的我是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我。说我充满激情,是因为我又有机会倾述我的教育思想了。说我充满责任感,是因为我觉得人活一世就应该肩负多重责任。首先是为自己负责,健康自我,才有可能服务于人,才有可能笑对人生,爱洒人生,情暖人生!第二是对我的服务对象——学生负责,无论如何也要对得起他们,力争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幸福健康地成长,让他们在人生旅途上感觉到遇到我幸运的,也让我的人生因他们而自豪;第三是对我所在的集体负责,要努力为我的学校、我的家庭争得荣誉。
说到‚做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咱们毕节地区教育局局长余大亮同志去年9月21日在毕节一中作题为《科学发展观与毕节试验区教育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时指出: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学生可能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全部,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全部,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不能歧视和放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命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情感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投入情感和爱心去关注关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生命是有思想的,而且思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与我们学生和孩子们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给他们启示和引信。
——生命是需要尊重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劳动。
——生命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和注重每一个生命的个性化发展。说到‚做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我是这样理解并努力实践的:
第一,把握好教育的大方向——‚夯实眼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教育,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让学生尽往高分钻,因为这样只会导致高分低能者的大量出现,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第二,讲究教育的运行方略——师生平等,方圆自如,快乐教学,快乐成长,师生都力争做好‚教育百花园里爱的接力手,社会大家庭里爱的播种者。‛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教育者为学习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精言妙语做导航,灵方巧法育栋梁,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地、良好地发展,让孩子们能对生活应对自如,让孩子们自信地、快乐地、充满向往地成长。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班风从来都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因为我们的班队活动历来搞得有声有色。班队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班队活动简直就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活水源头!这活水源头能淘去污秽,净化心灵,梳理智慧,开拓航程!
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我更多的是用耐心和真情去打动学生及家长,让他们的心坎上真正的信赖我,支持我。我们只要多用赏识的心贴近问题学生,多激趣,善鼓励,提高就是一百分,进步就是好样的,不求完美无缺憾,只求心儿知奋进,教育教学就一定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
这里,给大家讲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故事。前年,我收了个12岁的特困生,名叫唐文,是个男孩,他两岁时就失去父亲,曾在我校读到二年级。因他母亲改嫁,把他带到二塘去读。因他天性顽皮,学校开除了他。又因他年纪小,只能在外玩耍流浪,便惹下大祸,贫穷无助的母亲不得不将他送回达依的伯伯家躲避。他每天都要跟着堂兄弟们来学校玩,有一天,我发现一到课间,就有一群学生追着捉弄全身都很脏乱的他,这情景直揪我心。后来,我找他谈了心,他想读书,我答应了他。在我班全体师生的关爱 下,他能把字写漂亮了,能朗读简短的课文了,能当小老师了。第二学期开学不久,他母亲要带他回去,他非常不愿去,可他在这里的生活很成问题,因为他伯伯家也很穷。挨了两个星期后,他不得不离开。临走那天,他跑到教室里给我们道别:‚张老师,同学们,我走了,谢谢大家了!‛然后转身走出教室,可刚迈出教室几步,他又跑回来哭喊着:‚张老师,同学们,我舍不得离开你们。‛我把他拥进怀了,心疼地说:‚孩子,回去要好好听话。‛他这一哭,让我心如刀绞,我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力把他留下来!他这一哭,也让我有了一丝欣慰,孩子懂事了,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相信他会走好的。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充满生命感的教学,其目的、内容、思路、方法都是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参与,利于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探究,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深刻的认识,从而展现智慧、生命与创造的魅力,使教学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的、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步步得到升华。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智慧的影响力,这样的教育者才是真正的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
老师们,让我们都努力做一名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吧,因为在我们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有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的生命在我们手中,他们成长得健康与否,都将与我们密切相关,都将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弄不好,我们就是社会的第一杀手。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曾良言忠告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老师们,请鼓励学生们不断地自主探索吧,请重视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吧,第二个爱迪生也许就诞生在你我手中。我们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声轻声的 问候,一丝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句热情的鼓励,都能给同学们带来惊喜,带来笑容,带来感动,带来幸福,带来无限的生机。
记得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啊,教师就是用生命的爱洒播阳光、种子,换得鲜花遍地、桃李天下。教师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虽然平凡,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前人早已为教师刻下了崇高的标尺:传道授业,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今天,我也想给教师形象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个充满爱心并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师,就是一棵幸福的常青树!一名有‚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者,就是一轮不灭的太阳!
祝福大家就是那幸福的常青树!就是那不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