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时间:2019-05-12 12:5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第一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xxxxxx

(xx大学xx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于生活中的,并引领人们更进一步走进高尚生活。居住区景观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化到复杂化、从低俗到高尚、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等,在其发展历程中,设计风格多种多样,设计元素变化万千,制作材料更是新颖。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区;景观设计.前言

城市居住区是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在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世界将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有比例将会占到60%,城市人口将会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人类将进入城市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人均绿地占有率不断下降,于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增加城市绿地占有率,并且要提高

居住环境质量[1]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也越来越立意新颖,变化多样,层出不穷,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国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

建国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住房商品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大至经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2]

。1.1 50年代~70年代:启蒙阶段

建国初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居住区的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体,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在那个时期,居住区规划多采用欧美的“邻里单位”的规划理论,居住区范围以小学生

上学不穿越城市干道为界,在居住区内设有小学和日常商业点,住宅多为2~3层,类似庭院式建筑。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方式,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置,有的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在这个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培养我国自己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人员,只是简单模仿欧美的原设计理念。在这个时期,有地方住是最基本的,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约束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3]。

1.2 80年代:起步阶段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居住区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受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模式。住房建设体制以分配制、低租金、福利型为主要特征,居住区多表现为 “单位大院”的形式,也就是小时候我们熟悉的“XX家属院”。其居住者多属同一个社会团体,具有相同的社会属性,生活价值观,因此形成互动性良好的住区文化,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独特文化形态,而这种浑然天成的住区文化却是现今居住区景观竭力追求的效果。在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地方的居住区规划更为细腻,开始涉及景观设计,注重营造生活休闲的庭院空间。居住区规划结构呈现为四级特征: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庭院[4]。1.3 90年代: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居住区规划布局突破传统行列式束缚,关注居住区整体空间结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自然能结合,追求庭院空间形态的丰富,越多地向自由式布局发展;而且注重居住区环境氛围的渲染,布局开始重视室内外景色的相互渗透;建筑风格突破过去火柴盒式及欧陆风,精雕细琢,风格

多元化--欧式、澳洲风格、岭南风格、新加坡风格、现代式等,各个地产商标新立异,追逐时尚。

景观规划设计在这一阶段有重大突破:首先,景观规划设计一体化,手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植树种草,将建筑、道路、硬质等场地内的一切都纳入景观设计体系中,开始注重主题景观的策划;其次,绿化系统完善,以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住区为目的,注重绿地率;再次,引入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完善住区景观功能,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如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体系、小区会所、底层架空、屋顶花园等概念;最后,大规模、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完整生活空间的大型现代化住区成为设计主流。然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在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分地精雕细刻,甚至出现过分奢华的星级酒店化倾向:过大的中央绿地、排列紧密的绿篱、庄重奢华的水景等。只把景观作为营销楼盘锦上添花的手段,注重观赏,而忽视其实用功能[5]

。1.4 21世纪:成熟时期

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气候、卫生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与舒适性。同时,21世纪又是面临城市特色消失呼唤地域文明的时代,人们不但要求健康的物质环境,也要求拥有具有归属感的人文环境,期望居住环境能够体现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旨在将居住区景观环境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生态、节能、智能化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观念。

从上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演变四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接近成熟,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正向着生态化趋势、地域化趋势、人性化趋势三个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从简单的绿化设计到情境合一的生态型住宅小区,经历其开端、发展并且日益成熟。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在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四大阶段中,现今正是第四阶段成熟时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在这个时期里,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的集中空地做出高低错落的构筑物应该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要求,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居民集体晨练或举办群众文娱活动,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可以给居民提供阅读、交谈的场所[6]。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种植设计也大有文化特征,不同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小区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相适应[7].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 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居住区景观一般由道路、绿化、设施、小品、驳岸和铺装等组成[8]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上,开始走向体现地方特征,自然生态,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文化要素[9]

等方面,重在体现和睦相处、文明交流、孝顺礼仪等文化素养。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 实用价值”、“鲜活风情+ 建筑特色”、“植物布局+ 水景点缀”、“一步一景+ 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10]。

3.1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我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伟大文明的象征[11]。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在每居住区中,都蕴藏着地方文化,对于多民族的贵州文化来说,可以说是“一步一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表达,不仅给环境景观带来了文化,也让居住区居民与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和谐[12]。居住区绿化是以

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 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13]。3.2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世纪90 年代以前, 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 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 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

[14]

。20世纪90 年代以后, 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

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3.3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应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3.4 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 实用价值”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

3.5 强调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 建筑特色”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到国内外知名机构普唱主角。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

3.6 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 水景点缀”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15]。目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水景加植物造景给了景观生命活力,让景观更轵性化,美观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以绿为主,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

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16]。

3.7 强调环境景观的“一步一景+ 季节变幻”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在小区里闲庭信步,不会感觉乏味,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这就是一步一景。园林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17]。营造缓坡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像丘陵一样高低起伏的地势,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植物的栽种上,以四季植物代替过去的常绿植物,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18]。

3.8 使用现代新型材料

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材料、工艺水平和施工技术的提高与更新,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高新技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新生代的景观设计师也正在对传统的景观概念提出挑战,以塑料、金属、玻璃、合成纤维为材料,在材料的运用上增添了很多选择,立于景观设计的前沿。现代景观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呈现出情感化趋势,生态化趋势和乡土化趋势,国内景观设计也开始有意识的运用与表现高技术,通过现代手法与国内具体环境相融合[19]。在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景观材料的运用也是在不断发展[20]。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而在今天,新型的材料基本上代替了传统的材料,不仅在外观上新颖而出,而且在使用、操作上大大的带来了方便。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具有时代性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21]。在材料的使用上有

几种趋势: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复合材料的使用;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 材料;注重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重视色彩的表现。另外,特定地段的需要和居住者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结语

居住区是我们生活最基础的设施与歇息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以人为本,和睦共处的设计思想,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更是坎坷多磨。在研究与分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时,我们要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

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其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形象的形成。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 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和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 要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都一直以人为本,本着来源于人,服务于人的思想,一步步的改进,创造出居住区环境景观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最后高于生活,再度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的生活,改变生活,提高生活素雅。

参考文献

[1]王浩.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费卫东.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演变[J].华中建

筑,2010(8):28-32.[3]杨明辉.浅谈中国近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8(3):234.[4]程轶婷,唐孝祥.浅论广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5]朱丹.栖居之境[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章俊华.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4(4):120-121.[10]王旭.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新趋势[J].北方环境,2011(5):17.[11]刘晓明.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J].中国园林,2007(4):34-35.[12]王志泰,包玉,张静.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个性文化的挖掘与表达——以贵州省台江县苗疆·御锦苑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6):4.[13]陈媛,王玉华.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9(3):102-103.[14]Daily, Gretchen.C.1997.Introduction: what are eco system services In: Nature's Services.Island Press.Washington, D.C.[15]黄伙南.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建筑知识,2003(1):5-7.[16]熊云海.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7]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8]赵世伟.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9]杨霞.从高技术景观中研究现代景观新材料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0]梁旸.当代城市景观中新材料的运用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 2010.[21]王志杰,周海容.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J].品牌与标准化,2011(8):11.

第二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 录入者:编辑069 | 时间:2007-08-27 16:36:52 | 作者:编辑069| 来源:本站 | 浏览:2次 ]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论文论文摘要: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 键 词:居住区 景观 规划设计 文脉延续 生态

前言: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

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

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

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设计在线.中国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

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3.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4.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设计在线.中国

5.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

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1.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Law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第三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建艺系1007班 刘嘉吉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从公园、城市广场、道路景观、公共绿地、会所、住宅区园林景观到私家花园等,园林景观覆盖到城市的各个空间。城市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已成为住宅小区整体设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度重视居住区绿色环境,全面建设生态、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设计 趋势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结合了多门学科,既包含了生态学,又有建筑学;既不能是单纯的追求美感,还要兼备实用性。要做好园林设计需要不断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突破思维,创新设计。

1、设计师的职责和义务: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1.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1.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狠,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1.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经

历青藏高原的缺养,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成为释迦牟尼的选民。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1.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2、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3、规划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所以,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3.1、以人为本——结合人文特征

居住小区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住所,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 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所创造的小区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要求。

3.2、因地制宜——结合居住场地特征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小区的交通和人文关怀(人行车行出入口、停车场、休闲运动区、后公园),利用居住区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准确的把握场地特征、因势利导。同时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园林植物,既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又能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此外,在园林设计时,还应做相关的市场调查,了解住户对居住小区的意见和要求,充分考虑到生活习惯,将生活习惯充分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3.3、因时制宜——结合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不一样,植物所适应的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设计时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切忌盲目引用北欧风情、海南风光。

3.4、注重创新

居住区小区园林规划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更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在规划构思上,力求自然、协调,体现主题风格与特色。同时要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景观创造与之相关的文化、民情、习俗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文化建园”的 科学 内涵。材料运用上,多选用新型、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3.5、节约——挖掘乡土资源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盲目的引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不高,浪费资金,而且破坏生态平衡,澳大利亚野兔引种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有利于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目前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原产中国的木本乔灌木多达8000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500种。同时我国还有许多特产树种,如银杏、水杉、水松、银杉、金钱松等。它们在世界城市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树种数量很有限,一般大城市才200~400种,而中、小城市约100种左右.这个数字与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是极不相称的。应该栽植驯化多种绿化树木,美化城市。

4、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

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5、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等方面发展。

5.1、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但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5.2、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建筑特色”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到国内外知名机构普唱主角。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水景点缀”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但由于大型水景需要强大的循环净水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十分高昂,让物业管理员和居住者不堪重负,造成了大型水景普遍遭遇遗弃的现实。要想打造唯美的水景,那么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美观、造价、后期维护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水景设计的成功与否。

6、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在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引起的反响也非常大,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6.1.1、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部分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6.1.2、模仿性强,缺乏创新。

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大型小区内没有设计相应的指导标志,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

处的位置。许多园林规划设计上都是在不切实际的刻意模仿,没有因地制宜。有的小区为了跟风,不惜将原来的树木砍光建草坪。也有的小区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栽植棕榈类植物,没有考虑气候原因,结果一到冬季都死光了,使景观和经济带蒙受双重损失。

6.1.3、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6.2、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是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和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因操作不当,使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此,我提出几点我个人建议:

6.2.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6.2.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比如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使园林不再依附于建筑模块,有自己独立的专业领域,如相关资质证书条例: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6.2.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做到专而精,并鼓励专业人员实现多人合作,增强对园林事业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引用和开辟新的思想和风格,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

[2] 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1998

[3] 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四篇: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湖南理工学院 南湖学院

论文题目: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姓名:禹鸿洋

班级:N建筑10—1F

专业:建筑学

学 号: 25103700489 序号: 31 指导老师:陈宇

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关键字:居住区、景观设计、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people more and more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elegant,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has become a judge a building dish the overall level of an important standard.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is to create leisure and activity space for residents, carries on the overall design needs to grasp the people object and the way of visual perception.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nd greening design

小区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当尊重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并依据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设计,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和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体现,使物质要素更具文化性。

1.1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注重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1.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1.3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

1.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1.2 居住区景观地形设计

小区地形总体设计要有起伏感,而且饱满。地形设计应根据绿地面积、空间大小和立地环境、种植品种进行,组织良好的地面排水,改善植物种植条件,绿地竖向变化、地形变化不宜过大,应和谐统一;同时,地形还应充分发挥住宅环境绿化的娱乐和文化休息功能,以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居民之需求。

1.3 居住区绿地的树种选择(1)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2)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

(3)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

(4)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四.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等方面发展。

1.1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

但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1.2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建筑特色”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到国内外知名机构普唱主角。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1.3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水景点缀”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但由于大型水景需要强大的循环净水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十分高昂,让物业管理员和居住者不堪重负,造成了大型水景普遍遭遇遗弃的现实。要想打造唯美的水景,那么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美观、造价、后期维护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水景设计的成功与否。

总而言之,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引用和开辟新的思想和风格,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第五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1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 世纪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尽及建造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通过美化居住生活环境,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住区创造条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公共参与,调动社会资源,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2.1.3 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2.1.4 住区环境景观结构布局(见下表)

2.2 光环境

2.2.1 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2.2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2.3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2.3 通风环境

2.3.1 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2.3.2 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2.3.3 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2.3.4 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2.4 声环境

2.4.1 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4.2 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2.5 温、湿度环境

2.5.1 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2.5.2 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2.6 嗅觉环境

2.6.1 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6.2 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2.7 视觉环境

2.7.1 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2.7.2 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2.8 人文环境

2.8.1 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2.8.2 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2.8.3 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2.9 建筑环境

2.9.1 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与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住区内、外山水环境的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住区整体景观。2.9.2 建筑外立面处理

<1>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2> 材质。鼓励建筑设计中选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通过材质变化及对比来丰富外立面。建筑底层部分外墙处理宜细。外墙材料选择时需注重防水处理。

<3>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4>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 3 景观设计分类 3.1 分类原则

本导则的景观设计分类是依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判断。3.2 设计元素

景观设计元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本导则列出的景观设计元素仅是诸多素材中的常见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可作为设计参考依据。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3.3 景观设计分类表(详见下表)

绿化种植景观 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

④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4.3 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 旧区改造宜≥25%;

种植成活率≥98%。4.4 院落组团绿地(见下表)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4.5.1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

4.5.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4.5.4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见下表)

4.7 植物配置 4.7.1 植物配置的原则

<1> 植物配置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植物形态、生态习性特点,满足不同绿化用地要求。其中包括:形态与空间组合的配置,季相色彩的配置,光照与耐阴植物的配置,建筑物、地下管线与植物的配置,种植设计程序从总体构思到具体配置,都要以植物的空间组织与观赏功能为出发点,考虑多种植物相互间的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2> 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置,要考虑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3> 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4> 植物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最只要的元素,是以植物自然美、形体美、色彩美构筑环境美。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

〈5〉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4.7.2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观赏树木又分为林木、花木、果木、叶木、荫木、蔓木六类。4.7.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

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的塑造(见下表)。

4.9 绿篱设置

4.9.1 绿篱有组成边界、围合空间、分隔和遮挡场地的作用,也可作为雕塑小品的背景。

4.9.2 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灌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则相对较高大。绿篱地上生长空间要求一般高度为0.5∼1.6m,宽度为0.5∼1.8m。按高度区分:绿篱分矮篱、中篱和高篱,又有常绿、半常绿、落叶之别。

4.9.3 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 4.9.4 绿篱树种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叶形小,枝叶密集,萌发力强,耐修剪,同时应具有开花结果或针刺的特性。

4.10 宅旁绿化

4.10.1 宅旁(间)绿化是小区中重要的“半私密”领域,是居住者使用最频繁的室外空间。宅旁(间)绿化在居民日常生活的视野之内最便于邻里交往,尤其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场所。因此,宅旁绿地要贴近居民,突出通达性、观赏性和实用性。

4.10.2 宅旁(间)绿化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庭院绿化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给予居住者认同感和归属感。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3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阴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4.11 组团绿地

4.11.1 组团绿地是宅间绿地的延伸和扩大。一般设置在若干栋住宅组成的团组中,并根据团组的空间构成布置成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绿地。与宅旁绿地相比,适宜于更大范围的邻里交往。

4.11.2 组团绿地应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应布置小型健身场地,供老人休息和幼儿游戏的场所,并设置必要的休闲设施,如座椅、凉亭等。

4.11.3 种植植物围合空间,为活动场所提供适宜的绿色背景,为居民创造访风避晒的条件。种植树木以乔木灌木为主。地面除硬地外应铺草以美化环境。并以树木为隔离带,减少活动区相互间的干扰。4.12 隔离绿化 4.12.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4.12.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4.13 架空空间绿化

4.13.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4.13.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4.13.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4.14平台绿化

4.14.1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14.2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平台绿地不占自然地面,其上部必须暴露在大自然中,应让绿化植物直接接受阳光和雨露。

4.13.3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4.15 屋顶绿化

4.15.1 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4.15.2 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4.15.3 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15.4 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4.16 停车场绿化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见下表)4.17 古树名木保护

4.17.1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4.17.2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成行地带外绿树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m宽和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树胸径20倍以内。

<2> 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3> 保护维护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4> 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国家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或转让买卖古树名木。

在绿化设计中要尽量发挥古树名木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作用,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5 道路景观 5.1 景观功能

5.1.1 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5.1.2 机动车道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绿化树木与公共设施要统筹设置,保证树木需要的占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5.1.3 道路绿带是指小区机动车道路红线内的带状绿地,包括以下三种: <1> 分车绿带,使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2> 行道树绿带,是布设在人行道分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3> 路侧绿带,是在带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搭配灌木、地被植物等,尽可能形成多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5.1.4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5.1.5 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5.1.6 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5.2 居住区道路宽度

5.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

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路缘石及边沟

5.5.1 路缘石设置功能: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种植,区分路面铺装。

5.5.2 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100∼150mm为宜。

5.5.3 区分路面的路缘,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可不设路缘;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

5.5.4 边沟是用于道路或地面排水的,车行道排水多用带铁篦子的L形边沟和U形边沟;广场地面多用蝶形状和缝形边沟;铺地砖的地面多用加装饰的边沟,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平面型边沟水篦格栅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于20mm。5.6 道路车档、缆柱(栏柱)

5.6.1 车档和缆柱是限制车辆通行和停放的路障设施,其造型设置地点应与道路的景观相协调。车档和缆柱分为固定和可移动式的,固定车档可加锁由私人管理。

5.6.2 车档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不锈钢制作,高度为70cm左右;通常设计间距为60cm;但有轮椅和其他残疾人用车地区,一般按90∼120cm的间距设置,并在车档前后设置约150cm左右的平路,以便轮椅的通行。

5.6.3 缆柱分为有链条式和无链条式两种。缆柱可用铸铁、不锈钢、混凝土、石材等材料制作,缆柱高度一般为40∼50cm左右,可作为街道坐凳使用;缆柱间距宜为120cm左右。带链条的缆柱间距也可由链条长度决定,一般不超过2m。缆柱链条可采用铁链、塑料链和粗麻绳制作。有些缆柱侧面或顶面设有照明灯具,便于夜间识别。场所景观 6.1 健身运动场

6.1.1 居住小区的运动场所分为专用运动场和一般的健身运动场,小区的专用运动场多指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和室内外游泳场,这些运动场应按其技术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健身运动场应分散在住区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扰民的区域。不允许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运动场地。

6.1.2 健身运动场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运动区应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地面宜选用平整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老年人的使用特点,要采取防跌倒措施。休息区布置在运动区周围,供健身运动的居民休息和存放物品。休息区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有条件的小区可设置直饮水装置(饮泉)。6.2 休闲广场

6.2.1 休闲广场应设于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面积应根据住区规模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

6.2.2 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

6.2.3 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广场地面材料选择可参见5.4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6.3 游乐场

6.3.1 儿童游乐场应该在景观绿地中划出固定的区域,一般均为开敞式。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的袭扰。应与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车噪声的影响并保障儿童的安全。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离开居民窗户10m远为宜。6.3.2 儿童游乐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

6.3.3 儿童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色彩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6.3.4 居住区中心较具规模的游乐场附近应为儿童提供饮用水和游戏水,便于儿童饮用、冲洗和进行筑沙游戏等。6.3.5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要点硬质景观 7.1 雕塑小品

7.1.1 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材料组成的景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围墙/栅栏、挡墙、坡道、台阶及一些便民设施等。

7.1.2 雕塑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7.1.3 雕塑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功能性与装饰性雕塑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和抽象,动态和静态雕塑等。

7.1.4 雕塑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

应配合住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和丰富景观的作用。特殊场合的中心广场或主要公共建筑区域,可考虑主题性或纪念性雕塑。

7.1.5 雕塑应具有时代感,要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体现住区人文精神。以贴近人为原则,切忌尺度超长过大。更不宜采用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7.2 便民设施

7.2.1 居住区便民设施包括有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容器、座椅(具),以及书报亭、公用电话、邮政信报箱等。

便民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易达。

在居住区内,宜将多种便民设施组合为一个较大单体,以节省户外空间和增强场所的视景特征。7.2.2 音响设施

在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宜在距住宅单元较远地带设置小型音响设施,并适时地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轻松气氛。

音响设计外形可结合景物元素设计。音箱高度应在0.4∼0.8m之间为宜,保证声源能均匀扩放,无明显强弱变化。音响放置位置一般应相对隐蔽。7.2.3 自行车架

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和装饰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寸制作。

7.2.4 饮水器(饮泉)

饮水器是居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为满足人的生理卫生要求经常设置的供水设施,同时也是街道上的重要装点之一。

饮水器分为悬挂式饮水设备、独立式饮水设备和雕塑式水龙头等。

饮水器的高度宜在800mm左右,供儿童使用的饮水器高度宜在650mm左右,并应安装在高度100∼200mm左右的踏台上。

饮水器的结构和高度还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方便。7.2.5 垃圾容器

<1> 垃圾容器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2> 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90cm左右,直径不宜超过75cm。

<3> 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产品,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

7.2.6 座椅(具)

<1> 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 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3> 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7.3 信息标志

7.3.1 居住区信息标志可分为4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

标志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

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

各种标志应确定统一的格调和背景色调以突出物业管理形象。7.3.2 居住区主要标志项目表 7.4 栏杆/扶手

7.4.1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7.4.2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

<1> 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7.4.3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7.5 围栏/栅栏 7.5.1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7.5.2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

7.6 挡土墙

7.6.1 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设计确定。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

7.6.2 档土墙的外观质感由用材确定,直接影响到挡墙的景观效果。毛石和条石砌筑的挡土墙要注重砌缝的交错排列方式和宽度;预制混凝土预制块挡土墙应设计出图案效果;嵌草皮的坡面上需铺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加入改善土壤保温性的材料,利于草根系的生长。7.6.3 常见挡土墙技术要求及适用场地

7.6.4 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一般为3m2设一个直径75mm的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防止墙体内存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30m设一道无筋墙体每10m设一道。7.7 坡道

7.7.1 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7.7.2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

7.7.3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7.8 台阶

7.8.1 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7.8.2 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2h+b=60+6cm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cm∼16cm,踏步宽度30cm∼35cm,低于10cm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7.8.3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大于1.2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在1/4-1/7范围内,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1%的排水坡度。

7.8.4 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地灯。

7.8.5 过水台阶和跌流台阶的阶高可依据水流效果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儿童进入时的防滑处理。7.9 花坛

7.9.1 花坛是将花卉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图案进行配植的景观。一般宜设在空间较开阔的视线轴线上,高度在人的视平线以下。花坛植物以花卉为主,搭配草坪或灌木等,色彩要求对比明显,层次分明。

7.9.2 个体花坛面积不宜国大,一般图案为圆形(椭圆形)花坛,短轴以5∼8m为宜,花卉花坛为10∼15m,草皮花坛可稍大一些。花卉植床可设计为平坦的,也可设计为起伏变化的。植床应高出地面7∼10cm,并围以缘石。7.10 种植容器 7.10.1 花盆

<1> 花盆是景观设计中传统种植器的一种形式。花盆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合性,能巧妙地点缀环境,烘托气氛。花盆的尺寸应适合所栽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利于根茎的发育,一般可按以下标准选择:花草类盆深20cm以上,灌木类盆深40cm以上,中木类盆深45cm以上。

<2> 花盆用材,应具备有一定的吸水保温能力,不易引起盆内过热和干燥。花盆可独立摆放,也可成套摆放,采用模数化设计能够使单体组合成整体,形成大花坛。

<3> 花盆用栽培土,应具有保湿性、渗水性和蓄肥性,其上部可铺撒树皮屑作覆盖层,起到保湿装饰作用。7.10.2 树池/树池箅

<1> 树池是树木移植时根球(根钵)的所需空间,一般由树高、树径、根系的大小所决定。

树池深度至少深于树根球以下250mm。

树池箅是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步行人的安全。

<2> 树池箅应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也可选择具有图案拼装的人工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装,并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7.10.3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

7.11 入口造型

7.11.1 居住区入口的空间形态应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入口标志性造型(如门廊、门架、门柱、门洞等)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协调,避免盲目追求豪华和气派。应根据住区规模和周围环境特点确定入口标志造型的体量尺度,达到新颖简单、轻巧美观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与保安值班等用房的形体关系,构成有机的景观组合。

7.11.2 住宅单元入口是住宅区内体现院落特色的重要部位,入口造型设计(如门头、门廊、连接单元之间的连廊)除了功能要求外,还要突出装饰性和可识别性。要考虑安防、照明设备的位置和与无障碍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色彩和材质上的统一。所用建筑材料应具有易清洗不易碰损等特点 8 水景景观

水景景观以水为主。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8.1 自然水景

8.1.1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8.1.2 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

8.1.3 驳岸

<1>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驳岸类型列表如下 <2> 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设计。无护栏的水体在近岸2.0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5m。8.1.4 景观桥

<1> 桥在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中都起到不可缺少的景观作用,其功能作用主要有:形成交通跨越点;横向分割河流和水面空间;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眺望河流和水面的良好观景场所,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2> 景观桥分为钢制桥、混凝土桥、拱桥、原木桥、锯材木桥、仿木桥、吊桥等。居住区一般采用木桥、仿木桥和石拱桥为主,体量不宜过大,应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8.1.5 木栈道

<1> 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由于木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居住环境中。

<2> 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木面板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不应采用企口拼接方式。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部要有至少2cm的架空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底部的干燥通风。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 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明的防腐液中6∼15天,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使含水量不大于8%,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变形。个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

<4> 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8.2 庭院水景 8.2.1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8.2.2 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水景效果特点如下表

8.2.3 瀑布跌水

<1> 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

<2> 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3>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8.2.4 溪流

<1> 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2> 溪流配以山石可充分展现其自然风格,石景在溪流中所起到的景观效果列表如下:

<3>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8.2.5 生态水池/涉水池

<1>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

<2> 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3> 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8.3 泳池水景

8.3.1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8.3.2 游泳池

<1>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2>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8.3.3 人工海滩浅水池

人工海滩浅水池主要让人领略日光浴的锻炼。池底基层上多铺白色细砂,坡度由浅至深,一般为0.2∼0.6m之间,驳岸需做成缓坡,以木桩固定细砂,水池附近应设计冲砂池,以便于更衣。8.4 装饰水景

8.4.1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8.4.2 喷泉

<1> 喷泉是完全靠设备制造出的水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组合,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形态。<2> 喷泉景观的分类和适用场所

8.4.3 倒影池

<1>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2>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8.5 景观用水 8.5.1 给水排水

<1> 景观给水一般用水点较分散,高程变化较大,通常采用树枝式管网和环状式管网布置。管网干管尽可能靠近供水点和水量调节设施,干管应避开道路(包括人行路)铺设,一般不超出绿化用地范围。

<2> 要充分利用地形,采取拦、阻、蓄、分、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地排水,并考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注重保水保湿,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天然河渠相通的排水口,必须高于最高水位控制线,防止出现倒灌现象。

<3>给排水管宜用UPVC管,有条件的则采用铜管和不锈钢管给水管,优先选用离心式水泵,采用潜水泵的必须严防绝缘破坏导致水体带电。8.5.2 浇灌水方式

<1> 对面积较小的绿化种植区和行道树使用人工洒水灌溉。

<2> 对面积较大的绿化种植区通常使用移动式喷灌系统和固定喷灌系统。

<3> 对人工地基的栽植地面(如屋顶、平台)宜使用高效节能的滴灌系统。8.5.3 水位控制。景观水位控制直接关系到造景效果,尤其对于喷射式水景更为敏感。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用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溢流管路应设置在水位平衡井中,保证景观水位的升降和射流的变化。8.5.4 水体净化

<1> 居住区水景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确保景观性(如水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和功能性(如养鱼、戏水等)。水景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种。

<2> 水处理分类和工艺原理 9 庇护性景观 9.1 概念

<1>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

<2>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应邻近居民主要步行活动路线布置,易于通达。并作为一个景观点在视觉效果上加以认真推敲,确定其体量大小。9.2 亭

9.2.1 亭是供人休息、遮荫、避雨的建筑,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亭的高度宜在2.4∼3m,宽度宜在2.4∼3.6m,立柱间距宜在3m左右。木制凉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耐久性强的木材。9.2.2 亭的形式和特点 9.3 廊

9.3.1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9.3.2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9.3.3 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柱廊一般无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9.4 棚架

9.4.1 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适用于棚架(或绿廊)的植物多为藤本植物。9.4.2 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柱间距2.4∼2.7m。

棚架下应设置供休息用的椅凳。9.5 膜结构

9.5.1 张拉膜结构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塑造出轻巧多变、优雅飘逸的建筑形态。作为标志建筑,应用于居住区的入口与广场上;作为遮阳庇护建筑,应用于露天平台、水池区域;作为建筑小品,应用于绿地中心、河湖附近及休闲场所。联体膜结构可模拟风帆海浪形成起伏的建筑轮廓线。

9.5.2 居住区内的膜结构设计应适应周围环境空间的要求,不宜做的过于夸张,位置选择需避开消防通道。膜结构的悬索拉线埋点要隐蔽并远离人流活动区。9.5.3 必须重视膜结构的前景和背景设计。膜结构一般为银白反光色,醒目鲜明,因此要以蓝天、较高的绿树,或颜色偏冷偏暖的建筑物为背景,形成较强烈的对比。前景要留出较开阔的场地,并设计水面,突出其倒影效果。如结合泛光照明可营造出富于想象力的夜景。模拟化景观 10.1 概念

模拟化景观是现代造园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替代材料模仿真实材料,以人工造景模仿自然景观,以凝固模仿流动,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补充,运用得当会超越自然景观的局限,达到特有的景观效果。10.2 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 高视点景观 11.1 概念

随着居住区密度的增加,住宅楼的层数也愈建愈多,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处在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即形成高视点景观。这种设计不但要考虑地面景观序列沿水平方向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垂直方面的景观序列和特有的视觉效果。

11.2 设计要点

11.2.1 高视点景观平面设计强调悦目和形式美,大致可分为两种布局。

<1> 图案布局。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关系和几何形状,通过基地上的道路、花卉、绿化种植物及硬铺装等组合而成,突出韵律及节奏感。

<2> 自由布局。无明显的轴线和几何图案,通过基地上的园路、绿化种植、水面等组成(如高尔夫球练习场),突出场地的自然化。

11.2.2 在点线面的布置上,高视点设计尽少地采用点和线,更多地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

11.2.3 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辅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11.2.4 水面在高视点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在高点上才能看到水体的全貌或水池的优美造型。因而要对水池和泳池的底部色彩和图案进行精心地艺术处理(如贴反光片或勾画出海洋动物形象),充分发挥水的光感和动感,给人以意境之美。

11.2.5 视线之内的屋顶、平台(如亭、廊等)必须进行色彩处理遮盖(如盖有色瓦或绿化),改善其视觉效果。基地内的活动场所(如儿童游乐场、运动场等)的地面铺装要求做色彩处理。12 照明景观 12.1 概念

12.1.1 居住区室外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4个方面: <1> 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 <2> 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 <3> 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 <4> 营造环境氛围。

12.1.2 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必须设计或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2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 景观绿化种植物分类选用表 13.1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 13.2 常用树木选用表 表1

常用树木选用表 表2 常用树木选用表 表3 13.3 常用草花选用表 表1 常用草花选用表 表2

下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浅析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浅析日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居住区绿化原则。1. 美国的居住区绿化原则:20世纪末,美国凯特。奥利维亚。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网络”的概念,在环居......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调研报告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调研报告原著:Rebecca LIU随着国家对建设开发用地监督力度的加大,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楼盘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要,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 、合理......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书

    1 一、项目说明 宁静、安详、舒适的人居环境是每个人的梦想。然而,随着都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加速,这种来自本能的渴望竟然成为了一种奢侈。自由的心境与流光溢彩的都市交错而行......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

    居住区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居住区环境景观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居住小区景观方案设计 任务书 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园林学时:48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居住小区景观方案设计,使学生熟悉、掌握居住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求、方法与步骤。 2、......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新趋势(推荐5篇)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业要求

    命题:鑫农苑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一、调研报告(PPT形式,并汇报) 1、区位分析:郴州的地理(附湖南省郴州区域地图)、住宅小区的地理位置(附住宅小区地图)、郴州气候特征; 2、项目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