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住区 发展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理念的更新,人们追求一种安静、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现代小区环境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如今居住小区在设计中都遵行了一个设计流程,规划、建筑、景观。这种把景观设计和小区整体规划与建筑脱节的设计流程使小区的景观设计和主体建筑脱节,缺少统一感,出现很多问题。如有的小区水景做得很漂亮很壮观,但是水声比较大,居民白天在家睡觉会受到干扰,夏天在外面散步蚊虫也比较多,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多考虑细节问题。另外现在的社区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活动设施和物业服务,小区普遍缺乏无障碍设计;社区应创造一系列空间来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包括散步、练操、公众聚会等,这样才能形成适宜的、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空间,让居民在公共环境空间内体味无微不至的关怀。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的建设速度正已迅猛势头发展起来。当人们对于住房居住基本功能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都市人,开始关注生活居住区室外景观设计品质。而且,高品质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还将对人们的购房行为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是房地产项目营销中的重要宣传内容。当前,城市特色与生态危机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并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的重点议题。因此,解决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业已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景观设计水平已经迫在眉睫。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缺少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有很多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的力气研究居住环境的设计风格、技巧、形式等问题,刻意追求景观的形式美,但却忽略了景观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例如,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推行“大硬化”、“大草坪”的欧式风格模式,没有合理安排公共空间的开放和隐蔽的功能,结果出现显得过于单调的景观空间效果,缺乏亲和力的小空间。此外,居住区人们的年龄、兴趣和文化层次具有较大差异,对景观设计审美与功能需求不同。有些设计师没有对这些差异加以考虑,特别是忽视了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对居住区空间的特定需求,缺少一定的活动设施。
一、绪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居住小区以勃勃生机向前发展,人民居住水平显著提高,居住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主要体现在居住者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才刚刚起步,我国的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建筑与环境设计缺乏整体性、户外环境缺乏人情味、以及外部环境设计缺乏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高度重视等等。本文,试从景观环境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三个方面入手,浅析居住区应如何创造高质量的景观环境,并兼顾其人性化的创造。
二、景观环境形象设计思考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就兼有城市广场景观、商业区景观和城市公园景观这三方面的功能与特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特征。这一面向小区内大众群体的景观环境,除具有景观、使用、绿化这三要素外,在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学,应当更多体现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在一个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强调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却常常忽略它的功能。目前,许多居住区环境设计较少重视人的需求,设计师为了满足绿
第二篇: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湖南理工学院 南湖学院
论文题目: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姓名:禹鸿洋
班级:N建筑10—1F
专业:建筑学
学 号: 25103700489 序号: 31 指导老师:陈宇
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浅析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关键字:居住区、景观设计、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people more and more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elegant,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has become a judge a building dish the overall level of an important standard.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is to create leisure and activity space for residents, carries on the overall design needs to grasp the people object and the way of visual perception.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nd greening design
小区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当尊重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并依据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设计,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和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体现,使物质要素更具文化性。
1.1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注重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1.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1.3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
1.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1.2 居住区景观地形设计
小区地形总体设计要有起伏感,而且饱满。地形设计应根据绿地面积、空间大小和立地环境、种植品种进行,组织良好的地面排水,改善植物种植条件,绿地竖向变化、地形变化不宜过大,应和谐统一;同时,地形还应充分发挥住宅环境绿化的娱乐和文化休息功能,以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居民之需求。
1.3 居住区绿地的树种选择(1)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2)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
(3)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
(4)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四.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等方面发展。
1.1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
但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1.2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建筑特色”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到国内外知名机构普唱主角。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1.3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水景点缀”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但由于大型水景需要强大的循环净水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十分高昂,让物业管理员和居住者不堪重负,造成了大型水景普遍遭遇遗弃的现实。要想打造唯美的水景,那么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美观、造价、后期维护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水景设计的成功与否。
总而言之,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引用和开辟新的思想和风格,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第三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综述
xxxxxx
(xx大学xx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于生活中的,并引领人们更进一步走进高尚生活。居住区景观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化到复杂化、从低俗到高尚、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等,在其发展历程中,设计风格多种多样,设计元素变化万千,制作材料更是新颖。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区;景观设计.前言
城市居住区是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在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世界将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有比例将会占到60%,城市人口将会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人类将进入城市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人均绿地占有率不断下降,于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增加城市绿地占有率,并且要提高
居住环境质量[1]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也越来越立意新颖,变化多样,层出不穷,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国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
建国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住房商品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大至经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2]
。1.1 50年代~70年代:启蒙阶段
建国初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居住区的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体,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在那个时期,居住区规划多采用欧美的“邻里单位”的规划理论,居住区范围以小学生
上学不穿越城市干道为界,在居住区内设有小学和日常商业点,住宅多为2~3层,类似庭院式建筑。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方式,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置,有的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在这个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培养我国自己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人员,只是简单模仿欧美的原设计理念。在这个时期,有地方住是最基本的,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约束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3]。
1.2 80年代:起步阶段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居住区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受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模式。住房建设体制以分配制、低租金、福利型为主要特征,居住区多表现为 “单位大院”的形式,也就是小时候我们熟悉的“XX家属院”。其居住者多属同一个社会团体,具有相同的社会属性,生活价值观,因此形成互动性良好的住区文化,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独特文化形态,而这种浑然天成的住区文化却是现今居住区景观竭力追求的效果。在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地方的居住区规划更为细腻,开始涉及景观设计,注重营造生活休闲的庭院空间。居住区规划结构呈现为四级特征: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庭院[4]。1.3 90年代: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居住区规划布局突破传统行列式束缚,关注居住区整体空间结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自然能结合,追求庭院空间形态的丰富,越多地向自由式布局发展;而且注重居住区环境氛围的渲染,布局开始重视室内外景色的相互渗透;建筑风格突破过去火柴盒式及欧陆风,精雕细琢,风格
多元化--欧式、澳洲风格、岭南风格、新加坡风格、现代式等,各个地产商标新立异,追逐时尚。
景观规划设计在这一阶段有重大突破:首先,景观规划设计一体化,手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植树种草,将建筑、道路、硬质等场地内的一切都纳入景观设计体系中,开始注重主题景观的策划;其次,绿化系统完善,以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住区为目的,注重绿地率;再次,引入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完善住区景观功能,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如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体系、小区会所、底层架空、屋顶花园等概念;最后,大规模、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完整生活空间的大型现代化住区成为设计主流。然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在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分地精雕细刻,甚至出现过分奢华的星级酒店化倾向:过大的中央绿地、排列紧密的绿篱、庄重奢华的水景等。只把景观作为营销楼盘锦上添花的手段,注重观赏,而忽视其实用功能[5]
。1.4 21世纪:成熟时期
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气候、卫生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与舒适性。同时,21世纪又是面临城市特色消失呼唤地域文明的时代,人们不但要求健康的物质环境,也要求拥有具有归属感的人文环境,期望居住环境能够体现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旨在将居住区景观环境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生态、节能、智能化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观念。
从上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演变四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接近成熟,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正向着生态化趋势、地域化趋势、人性化趋势三个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从简单的绿化设计到情境合一的生态型住宅小区,经历其开端、发展并且日益成熟。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在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四大阶段中,现今正是第四阶段成熟时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在这个时期里,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的集中空地做出高低错落的构筑物应该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要求,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居民集体晨练或举办群众文娱活动,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可以给居民提供阅读、交谈的场所[6]。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种植设计也大有文化特征,不同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小区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相适应[7].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 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居住区景观一般由道路、绿化、设施、小品、驳岸和铺装等组成[8]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上,开始走向体现地方特征,自然生态,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文化要素[9]
等方面,重在体现和睦相处、文明交流、孝顺礼仪等文化素养。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 实用价值”、“鲜活风情+ 建筑特色”、“植物布局+ 水景点缀”、“一步一景+ 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10]。
3.1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我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伟大文明的象征[11]。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在每居住区中,都蕴藏着地方文化,对于多民族的贵州文化来说,可以说是“一步一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表达,不仅给环境景观带来了文化,也让居住区居民与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和谐[12]。居住区绿化是以
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 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13]。3.2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世纪90 年代以前, 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 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 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
[14]
。20世纪90 年代以后, 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
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3.3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应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3.4 强调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 实用价值”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
3.5 强调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 建筑特色”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到国内外知名机构普唱主角。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
3.6 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 水景点缀”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15]。目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水景加植物造景给了景观生命活力,让景观更轵性化,美观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以绿为主,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
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16]。
3.7 强调环境景观的“一步一景+ 季节变幻”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在小区里闲庭信步,不会感觉乏味,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这就是一步一景。园林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17]。营造缓坡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像丘陵一样高低起伏的地势,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植物的栽种上,以四季植物代替过去的常绿植物,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18]。
3.8 使用现代新型材料
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材料、工艺水平和施工技术的提高与更新,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高新技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新生代的景观设计师也正在对传统的景观概念提出挑战,以塑料、金属、玻璃、合成纤维为材料,在材料的运用上增添了很多选择,立于景观设计的前沿。现代景观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呈现出情感化趋势,生态化趋势和乡土化趋势,国内景观设计也开始有意识的运用与表现高技术,通过现代手法与国内具体环境相融合[19]。在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景观材料的运用也是在不断发展[20]。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而在今天,新型的材料基本上代替了传统的材料,不仅在外观上新颖而出,而且在使用、操作上大大的带来了方便。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具有时代性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21]。在材料的使用上有
几种趋势: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复合材料的使用;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 材料;注重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重视色彩的表现。另外,特定地段的需要和居住者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结语
居住区是我们生活最基础的设施与歇息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以人为本,和睦共处的设计思想,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更是坎坷多磨。在研究与分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发展时,我们要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
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其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形象的形成。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 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和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 要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都一直以人为本,本着来源于人,服务于人的思想,一步步的改进,创造出居住区环境景观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最后高于生活,再度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的生活,改变生活,提高生活素雅。
参考文献
[1]王浩.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费卫东.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演变[J].华中建
筑,2010(8):28-32.[3]杨明辉.浅谈中国近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8(3):234.[4]程轶婷,唐孝祥.浅论广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5]朱丹.栖居之境[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章俊华.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4(4):120-121.[10]王旭.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新趋势[J].北方环境,2011(5):17.[11]刘晓明.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J].中国园林,2007(4):34-35.[12]王志泰,包玉,张静.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个性文化的挖掘与表达——以贵州省台江县苗疆·御锦苑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6):4.[13]陈媛,王玉华.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9(3):102-103.[14]Daily, Gretchen.C.1997.Introduction: what are eco system services In: Nature's Services.Island Press.Washington, D.C.[15]黄伙南.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建筑知识,2003(1):5-7.[16]熊云海.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7]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8]赵世伟.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9]杨霞.从高技术景观中研究现代景观新材料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0]梁旸.当代城市景观中新材料的运用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 2010.[21]王志杰,周海容.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J].品牌与标准化,2011(8):11.
第四篇:居住区调查报告
南京80、90、00年代居住区调研报告
班级:园林一班 学院:南方学院 姓名:夏春 学号:N091001126
日期:2011.12.6
南京80、90、00年代居住区调研报告
——黄鹂新村、尖角营小区、怡馨花园小区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12月3日 调研人员:孙啸、夏春、徐士昊
调研目的:比较3个年代时期的小区的绿化,建筑,规划 道路等 的不同以及时代特点。调研内容:
城市居民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对3个居民小区规划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研。下面我分别小区的规划结构、道路交通、公建设施、绿化景观、住宅建筑组合等各方面来分析。1 规划结构
居住区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建好城市居民小区、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的重要内容。
黄鹂新村位于朝天宫西街东头,靠近朝天宫广场,是一个成熟的小区,交通便利,靠近广场,绿化一般。以住宅建筑为主,休闲场所缺乏。
尖角营小区位于丹凤街与鱼市街之间,交通比较便捷,小区配套计较完善,环境绿化情况较好,建筑小品数量适宜,体量适中,小区中有休闲场所和小区的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情况一般。卫生环境不够好。设计者在规划小区时,没能够搞好休闲区与居住区和交通的关系。
怡馨花园小区处于秦虹路与光卡路南侧,大明路和秦虹路交叉口附近。小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建筑质量优、物业管理好。设计师在设计时秉承建筑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理念采用了古典园林风格对小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功能带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休闲场所不与居住场所、交通场所混杂。用高差、用小楼梯来分隔,于上述所说的隐私性的保护外还加有安全性的考虑 2 道路交通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路交通方面黄鹂新村、尖角营小区、怡馨花园小区都逐步完善交通系统,进一步区分交通功能与游览功能、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居民流线与游客流线。通过加强管理,减少穿越城区的交通。其中采取的措施分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A 采用由步行绿带与人行道构成的综合步行系统,整合旅游功能及居民休闲功能,使之适宜逗留、休闲和观景。
B小区交通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四方八达。中心有公共绿地贯穿,羊肠小道穿梭其中,具有可达性。C组织由公交汽车、出租车以及小汽车多人合乘等方式组成的多元化公交系统。交通流线的设计强调导向性、灵活性、趣味性。
D结合城市与景区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需要,按照有关规范和服务对象的性质与规模,合理配置社会停车场和公共站场。并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把它们作为景区环境风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区选择在各栋住宅半地下室配置停车库,很少采用集中地下车库。按人车分流的原则,小区采用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3 公建设施
居住区环境设施小品是居民室外活动比不可少的内容,它们对居住区环境和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鹂新村公建设施不多,只有常规的垃圾桶,路灯,道路铺地等小区中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简单的娱乐设施。
尖角营小区小区康乐设施设置都较为合理,服务的半径也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儿童玩耍区采用质地软的铺地,踩上去很舒服,处处透着人性化。景观是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由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构成。居住区的优美景观环境,不仅直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从整体上可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为了充分取得景观效果,景观上除保留原规划中湖岸线的规划思想,将景观设计为早晚休闲、运动的亲水公园,同时赋予这个公园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小区内部的水系呈点线面结合的布置模式,丰富景观资源,提升景观价值,并均衡整个小区的景观特征。各种精致的环境小品随处可见,环境相当的怡人。
怡馨花园小区在规划时要求街区的每一处小品、雕塑、路面铺设、驳岸形式以及植物配置、种植方式等都需经过城市设计,使街区环境进一步园林化。为了在街区建筑中体现古典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创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空间景观,需设计一组具有传统意味的街道家具,包括路灯、座椅、公交车站、电话亭、广告牌、垃圾箱、栏杆、道路铺地等,并以多种方式、方法如观景亭设计、大门入口设计、建筑灯光设计等融入古典文化艺术。这样做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街区建筑的文化品位。怡馨花园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在小区中配套建设了诸如会所、运动场、老人活动中心、游泳池、儿童娱乐设施、停车场等基本设施。4绿化景观
居住区绿地是被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35%,其绿地使用率是其他类型绿地的5—10倍。
居住绿地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地面积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黄鹂新村绿环景观比较少,整体设计也不是很完善,植物配置层次不丰富,植物种类较少。
尖角营小区内部的户外环境设计能够调节居民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九合柳堤春晓苑的整体面貌是不错的,良好的朝向与城市景观,还有沿河以及民权街的主要主要城市景点,顺应地形,形成优美的动感曲线。居住区的绿地植物是由人来选择种植的,种类相对单一,自然生长的野草,昆虫往往被清除,加之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居住区绿地的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简单的多。该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算是较好的,无论是绿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要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还有就是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比较协调,淡黄与白色相间的住宅楼与淡灰色的商业楼部分,在色调上取得了统一,颜色的对比突显了商业楼的商业氛围。
居住区外部景观的设计,也是要尽量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按照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创造亲切宜人的外部景观和环境,符合整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以及保证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九合柳堤春晓苑有些外部景色设计的还是很好的,比如临近河边的休闲茶吧,还有河边绿地的设置。但是临近民权街一侧的商业设施外景我觉得设计的过于浮夸,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给人一种压抑的不舒适感
怡馨花园小区植物配置能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合理,另外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色块布置简洁明快,合理选择树种,注重小区的彩化与香化。现状面貌也能体现古典园林景色优美的传统风貌。
但是绿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小区绿化带建筑渣土垃圾较多,小区土方未做微地形处理,局部地段土方回填不到位,土方缺失较多,施工粗糙,自然景观营造水平较低,整体绿化水平就感觉没那么好了。目前,区内园林绿化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地方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多数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绿地中还应结合小广场、椅子等,以满足人们活动、休息的需要。
住宅建筑组合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根据调查,怡馨花园小区的立面风格统一,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明亮,体现清新亮丽的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墙颜色以红色为主,白色灰色为辅,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并且基本上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尖角营小区本着舒适,安全,美观的目标,给居住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空间。小区内部有多个居住组团,由小区内部道路隔开,不允许城市道路穿过小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整体上由南向北错落分布保证了采光的充足。小区的空间划分主要分为四部分由东西两条轴线分开,两轴,一线七点的布局,使小区的内部规划形式简单明了。
社会要素、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是小区的构成要素,确定小区的整体布局就是决定如何布置小区的这些构成要素,就是决定如何打造一个小区的特色[3]。再具体的说就是大体确定道路和人行道的核心轴线如何连接,在小区采用什么样的路线形式和道路组成交通,其他小区的构成要素如何与其衔接并构成整个小区。此外,如何设计小区的空间景观等,都是小区规划设计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居住者日常的学习,休闲,锻炼需求。其他的几块都是比较单一一点的公共设施,比如有的是健身,有的是教育等。
怡馨花园小区本着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利用“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意规划居住区,使每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风格要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弱势群体需求也被考虑在内了。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小区道路设有盲道,倾斜路面也使用了防滑建筑材料,居所有标识明确的路线或标志物。小区中设有老年公寓、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给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其中的住宅以正面朝南为主,起居室、卧室及厨房均有自然采光,房内空气南北对流,起居室以居南为多,自然通风较好。但由于部分小区沿街位置建有门面房,影响了附近的住宅采光通风效果,并且部分门面房建成后经营饭店,造成油烟、噪音污染,降低了小区居民环境和生活质量。
黄鹂新村部分照片及户型图:
怡馨花园小区:
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区的更方面都在向着“以人为本,以健康为首”的理念在进步。
第五篇:居住区调查报告
关于东山弄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搞好社区的建设是搞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社区文化也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本文以杭州市灵隐街道的东山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社区;居民;报告
一 引言
社区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单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建设。因此,探求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强化对社区组织的管理,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社会学中社区组织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灵隐街道的东山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对社区领导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居民居住情况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社区研究等方面的著作、论文和法规等资料,了解居民社区主要特征及发展、研究现状。
3、问卷法
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4份,回收率为90.6%,其中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85.3%。
三 社区具体情况分析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是地处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住宅小区,东邻曙光路、南接玉泉路、西靠玉古路、北连浙大路,总面积0.8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幼儿园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18510人,其中常住人口18107人。总户数5560户,户均人口3.5人;其中男性人口9842人,女性人口8668人,性别比为100:90;人群职业构成以工人和进城的农民工为主,占61.9%,其次是干部(10.3%)、科技人员(4.8%)和经商及服务业人员(6.8%)。居民文化程度仍以中初级文化程度为主,其中文盲占6.1%,大专以上占14.9%。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尚有12%以上的居民较为贫困。
(二)社区公共交通资源布局状况调查
社区内公交线路为8条,配车数为67辆;社区出发向市区辐射的公交线路共有2条,配车数为17辆。公交车辆基本上以中型公交客车为主。社区8条公交线路总长度达78km,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达到1.17 km/km2。随着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基本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三)物业管理情况
1、供水、供电设施移交不到位
一是水、电是专业设施,物业企业维护能力不足;二是出了故障后,与专业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三是开发企业一旦改制,先天不足的物业企业又承担不了相关责任。
2、违章现象难于处理
私搭乱建、违章装修、油烟噪音污染是困扰物业管理的三大难题。依法制止这些问题的发生,物业公司有畏难情绪,也苦于没有处罚权,无法尽责,只得放任自流。
3、公共照明设施的正常使用不能得到保证
社区公共照明设施的电费和维修标准偏低,调整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另外,部分物业企业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主动维护社区照明设施的意识淡漠,只有等到居民投诉、电话办交办后才被动维修。
四、小区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空间形式单调
社区里的道路为单纯交通意义上的道路,缺乏变化;道路周边的环境的设计为单一的绿化,整齐划一的行道树,绿篱,没有建立环境的多样化;住区大量无特色,相同的住宅建筑的重复排列,加上单调的道路,形成单调、呆板的居住区外部形态。
(二)交通功能单一
设计者在住区道路设计上对交通的考虑远胜于对居民生活需求的考虑,更多关注的是路网的设计,道路等级的划分,人车流线的规划等。仅仅从道路单纯上的交通意义出发,考虑它如何通往各家各户的流线设计,必然忽略了它联系住区多个活动中心的作用。当道路与居民的活动场所失去联系,通常就会成为单一的交通空间,丧失了它周边成为居民生活空间的可能。
(三)多样性场所缺乏
社区表现为单一的居住功能,场地利用率低下,与其它住区环境缺乏亲和性,成为住区的消极空间,不利于住区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居民活动空间的创造。社区应该具有一条或多条热闹的、生活化的带型空间,满足居民对住区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得到人们的喜爱。
五、改善小区状况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小区建设
对小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和谐发展。小区规划车位时要有前瞻性,至少要考虑到10-20年后的要求,根据小区的级别,每2户应预留3个车位,最少的也应每户预留1个车位,并在小区规划审批时将车位预留列入强制指标。对已建小区要综合利用小区周边空间设置车位,或建设多层车库。
(二)加强物业管理,提高业主意识
对物业管理机构要加强培训、考核,最好是集团化管理、形成竞争机制、统一思想,体现准基层政府水平。同时,社区要选出真正能够代表业主利益、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员,能够在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建立业主和
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信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管理委托服务合同,确定服务项目和服务费价格,并定期召开业主大会,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受理业主投诉,共同维护小区稳定。
(三)强化宣传,着力夯实小区文明的思想基础
居民小区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不断提高小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小区要以营造文明环境,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在全社会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市民的大讨论,适时组织广场文化、小区文化活动,从而把提高市民素质巧妙地融入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
结论
具有行业管理功能的社会团体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实行间接管理的理想组织手段,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行政管理权力的进一步下放,社会团体将会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区基层组织的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建社区各类基层组织;同时必须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才能促进基层组织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应制订有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各类基层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在制度规范、专项经费投入与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而推动社区得以积极有效、健康有序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璇.现代调解制度的价值考察[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05).[2]唐茂林.论人民调解的转型[D],湘潭大学,2009
[3]黄翘云.和谐社区长效机制的探讨[J],武汉学刊 , 2010,(01)
[4]张芝霞.我对社区调解工作的几点体会[J,社区,2009,(05)
[5]刘武俊.重估调解制度的价值[J].中国司法, 2009,(01).[6]郝增福.社区调解引入“民主听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司法,2009,(04)
[7]罗淳.社区问题探讨[J], 理论与改革, 2009,(02)
[8]陈新江.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之我见[J].中国司法,2010,(07)
[9]姜良栋.建立治安调解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公安研究 ,2010,(07)
[10]江舟.治安调解处理的背后[J].检察风云, 2010,(19).[11]姜振华.对社区居民与居委会互动关系的透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