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住区设计任务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年级:城市规划2011级
辅导老师:姜秀娟、刘英、王峰玉
开课时间:2014,1-10周—、教学目的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是规划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运用规划理论知识进行城市详细规划。在设计中要求掌握详细规划的基本任务及规划方法。了解主要专项规划的一般方法。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详细规划设计、专项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对实际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工作的理解。掌握城市详细规划和建设中各种各类专业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城市详细规划基本内容和特点,在现状资料分析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构思,并逐步完善成熟。
2、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图面、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进行方案构思、综合评述和介绍。
3、必须独立完成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组完成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4、独立完成各专项规划方案。
5、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分组完成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设计说明书、图纸,并进行模拟汇报和评审验收。
三、设计课题
1、项目名称:荥阳市索河办居住区规划
2、项目概述:
该小区位于荥阳市市区西南部,东邻万山路,南临龙港路,北临规划二支路,西临滨河东路,其中龙港路、规划二支路和滨河东路均为规划路。基地西面临索河,南侧有高压线通过。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17公顷,详见地形图。
3、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荥阳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荥阳市索河办城关村及楚楼村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5)、基地地形图
四、设计要求
1、技术指标要求
(1)总容积率控制在3.0以下;
(2)建筑密度不大于25%;
(3)绿地率:不小于35%;
(4)建筑高度小于等于90米;
(5)住宅户数不少于6030户,住宅户型以三室、二室为主;
(6)小区住户机动车停车位按标准小型车位设计,数量按小区设计住宅户数1:1比例确定,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2、总体规划原则
(1)、建筑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应注重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地块的关系;
(2)、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3)、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人房有好的景观和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有良好的朝向;
(4)注重与索河景观的联系。
3、景观设计原则
(1)、要有有明确的景观结构,营造舒适的住区景观环境。
(2)、通过重点对主入口、入口广场、小区花园等的设计,营造丰富的、有新意的环境空间;
(3)、多功能的住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要考虑不同人群对场地的使用需求,突出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4、交通组织
(1)、临规划道路设置开口,主入口开口宽度不大于9米,次入口开口宽度不大于6米,主、次入口均远离道路交叉口布置。
(2)、注重处理小区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考虑公共区域与居住区域的关系,解决好各种流线(生活后勤服务、临时访客、消防疏散等)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人车分流。
(3)、小区住户机动车停车位的平面布置应按住户就近停车的原则进行考虑,根据总平面设计按地下一层车库或半地下车库进行规划设计。
(4)、充分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
五、设计成果要求
1、图纸部分:
(1)现状分析图(区位分析、用地与环境分析)
(2)总平面图(含技术经济指标)(手绘)(1:1000)
(3)日照分析图
(4)规划结构分析图(手绘)
(5)功能分区图(手绘)
(6)道路交通规划图(手绘)
(7)景观分析图(手绘)
(8)住宅选型设计(要求小区主要户型的平面4个,比例1:100;住宅单体建筑方案一个,小区公建方案一个,比例1:200,内容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至少各一。)(手绘)
(9)沿街立面规划图(手绘)
(10)重要景观节点平面(至少两个)。(手绘)
(11)鸟瞰图
(12)局部效果图
2、文字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书(5000字以上)
3、图纸要求:
(1)图纸要求均为标准A1,在图右下角做图签,如下表
(2)图册彩图至少15张以上(A3)
(3)成图要求A3文本
4、其他
准备汇报的PPT
六、进度控制
第1周:个人作业:布置题目,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各项指标面积换算,方案一草构思。第2周:个人作业:方案二草构思与完善,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规划结构分析。
第3周:个人作业:户型收集与设计,正式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小组作业开始制作现状分析图
第4周:个人作业:规划方案平面图深化设计,并作日照分析,分组进行详规设计方案汇报,辅导老师对设计方案讲评,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手绘)/每人1号绘图纸或者硫酸纸一张。小组作业,提交电子版现状分析图,开始进行电脑总平图设计。
第5周:个人作业:完成功能结构分析图,住宅单体图(至少三到四种户型图,要求标出两道尺寸)。小组作业提交电子版总平图。
第6周:个人作业:道路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含局部景观节点分析图)。小组作业提交电子版功能结构分析图,住宅单体图。
第7周:个人作业:沿街立面图、鸟瞰图绘制。小组作业提交电子版道路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
第8周:小组完善所有电子版成果,并完成PPT课件制作。
第9周:分组PPT汇报
第10周:完善成果,交图
作业:个人手绘图;小组规划设计A3图册,内容包括说明书和图纸。
七、参考书目
1、《城市详细规划设计》 科学出版社
2、《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工出版社
3、《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二篇:居住区设计说明书实用版
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 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本项目位于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北临大学西路,东临相思湖西路,南靠相思湖,总用地面积约12.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4、《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6、其它有关规范、规程。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
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构造庭院水池,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6、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
四、规划目标
1、体现小区建筑文脉的延续性:以人们熟悉的空间序列布局—轴线,及熟悉的空间围合形式—庭院,形成一个空间明确、秩序井然
1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的居住组群,产生亲切感、秩序感,构成了快乐的生活空间和强烈的领域感。以宽敞的庭院围合,使每家每户都能充分的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空气、及自然景观。
2、多层次的空间环境,创造了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使各种年龄和层次的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交流而又不互相干扰。按照空间的领域意识分层次使用户外空间。主要景观设计的序列依此而展开。以环境设计手法限定界域,路线明确,层次清晰,营造了一个快乐的生活空间,形成良好居住氛围。
3、力求将艺术的灵魂和创意融入生活的情趣中,创造出一个诗意的栖居环境,并以次倡导形成温馨的生活方式。
五、规划布局
根据现状条件分析,本次规划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空间的开发与整合。主要包括结构部分、功能部分、道路部分、绿化景观部分。通过规划、空间、景观的综合,力争创造一个特色显明、适宜人居的生活社区。
1、总体规划结构
规划结合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着力营造连续的绿色空间,形成了一条景观主轴线,两条景观次轴线,多个景观节心,两个功能组团的结构形式。小区主要入口正对的景观大道及其两侧的绿化带和绿化节点形成了一条小区的主要景观轴线,贯穿两个组团。两条景观次轴分别分布于两个组团之内。景观轴中部的小区中心广场、紧邻景观轴线南部的小区公建、以及北部的入口广场形成了小区的结构核心。小区的道路通向每个住户,形成了方便通畅的道路网。并与庭院绿化相互联系,从而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
2、功能分区布局
北部居住组团:是指被道路分割的小区北部,以小户型的多层经济实用房为主的组团,这个居住组团主要是以90平方米户型为主,居住建筑层数均为28层。
南部居住组团:是指位于小区南部的组团,这个组团主要是以110、140平方米户型为主,建筑层数均为28层。
3、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区内道路分小区级和宅间路两级。
小区级道路:是小区的主要通道,允许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但运用路障或铺地等形式限制车速,规划路宽5.5米。
宅间路:主要由通往各个居住单元的路和一些休闲性道路组成,2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允许非机动车和少量机动车通行。规划路宽3.0—5.5米,可以兼作消防通道。
本方案的车行道通至各个单元楼下,使车量能够非常方便的到达。
停车设施:小区主要以地下停车方式。小区下面大多皆是地下车库的范围,在南北两个组团主要车行入口分设地下车库出入口。
4、空间环境规划
空间环境设计强调“均好性”。社区中各建筑通过围合方式,形成了各种私密的、组团的、公共的空间环境。对于各种空间的“均好性”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
(1)、强调环境资源的均好性,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通过调整规划,把资源“分散”到每幢住宅前,每个院落内,甚至每户窗前。也就确定了在社区的规划框架中要布置出多个景观“亮点”,实施均享理念。
(2)、强调公共空间的均好性。规划方案突出了规则的绿化空间,并且以此为母体,重复布置,也获得了空间分布上的均好。
(3)、强调日照朝向的均好,强调内外部环境的融会贯通。
5、绿化景观规划
绿化景观系统由中心水景、带状轴线绿化及庭院绿化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的绿化系统。中轴线的带状绿化加上不同大小的景观节点,从而形成了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绿化结构。带状绿化轴线贯穿整个小区,随着空间的变化,或局部放大为广场,或局部变化加入小品,健康步道、水景,用园林的自然意境,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活动场所,提供休闲游艺,放松身心的居家环境气氛,强调绿化的均好性和亲和性,真正成为居民的室外起居室。
六、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特点
小区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1)、住宅户型设计采用多种类、多套型的方案设计,结合不同市场人群,合理选择单体建筑形式,做到户型“多样化”、“人性化”,满足各种家庭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可谓“度身订做”。户内空间分隔充分考虑功能性和舒适性原则,实现了动静分离、主客分离、干湿分离、户户朝南。各种厅、房均可直接采光通风。细节处理、观景阳台、飘窗、生活阳台的运用,使户型设计更具特点。
(2)、立面造型采用简洁的建筑设计风格,又突出现代典雅的特
3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点,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功能构件,如窗台、阳台、空调板、屋顶构架等进行穿插组合,强调细节处理,立面的色彩运用上,局部采用跳跃色彩,既保持了现代主义的简洁明快,又避免其单调和冷漠。同时运用对比、韵律等原则,力图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现代住宅形象。
2、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功能:
(1)、本设计各套型住宅均设有起居室、餐厅、主卧室、次卧室、厨房、卫生间、生活阳台,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动静分区,各主卧室附带卫生间。
(2)、本设计各套型住宅的起居室,对外设落地推拉塑钢玻璃门或落地玻璃窗,使其能获得充分的光照和良好的视野;各套型均布置相对独立的餐厅或保证相对完整的用餐空间,各卧室的设计尽可能地在南向采用低窗台的“飘”窗设计。部分卧室采用落地角窗,以扩大视野,增大可利用的连续墙面。
立面造型与外饰面设计:
(1)、本小区住宅的立面造型,力求体现简约的意境,多层住宅建筑顶部设计采用平屋顶,在立面造型上强调建筑“语汇”的简约,力求整体风格上的协调一致。
(2)、住宅的外饰面拟采用超低污染型高级弹性防水涂料,设计中对色彩、质感和纹理进行艺术处理。
(3)、在色彩处理上考虑南宁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该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建筑外饰面的色彩选择以灰白色为主基调,局部点缀以明亮、鲜艳与对比差异较大的色块,以体现简约、高雅的现代建筑风格。
3、公建与商铺设计
(1)、由于依托相思湖的各项教育设施,本小区内不再设置教育设施。
(2)、在小区的南部景观结构中心设有会所,会所前部有小型的广场供人们休息。
第二章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结构基本概况
1、基本风压及风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
2、场区基本概况。
拟建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4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3、结构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建筑抗震设计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二、采用的荷载标准值
卧室、客厅、休闲厅、餐厅、楼梯 2.0KN/m卫生间、厨房、生活阳台 2.0KN/m电梯机房 7.0KN/m车库 4.0KN/m储藏室 5.0KN/m
上人屋面 2.0KN/m其余按按荷载规范采用。
三、结构方案设计
1、结构选型
住宅建筑均采用砖混结构,地上部分采用P型多孔砖,地下部分采用粘土砖墙。
2、结构材料
墙体 砖混结构建筑地上部分墙体为240厚多孔砖墙,地下部分采用240厚粘土砖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室内地坪以上外墙均为250厚加气砼填充墙,内墙为200厚加气砼填充墙。
3、变形缝设计
本项目单体中存在平面尺寸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及平面、竖向不规则情况,应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
4、地基与基础
本工程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结构形式及本地区工程地质经验,多层住宅拟采用天然地基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高层住宅拟
XX北大花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上筏板基础。
第三篇: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也快结束了,今天交大设计的文本了,心情很轻松,也有太多的感想了!早上拿着这半个月奋斗的成果去打印有一种莫明的轻松,也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轻松的是自己独立并且按时完成了作业,做出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文本,这文本可能有很多不足与错误,但是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过程;失落的是我们这半年自己学到的东西还不够多这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打印的时候看着清晰的文本一张张从机器里出来那种感觉就好像一段黑暗过后重见了光明一样,兴奋与激动!
回首这半年,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不少。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每个阶段的收获: 1,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关于小区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及介绍了相关的案例,顿时感觉难度好大,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后来在张老师的一步步的指引下我们逐渐清楚了每个阶段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2,从一开始的选地不知道如何下手到成功选取一块比较合适的地块。当然,本来想选一块比较有挑战性的有很大高差的地块,但是结果组员们觉得是难度太大而放弃了。最终我们选择了东郡那块正在开发的小区地块,东郡是由上海的一家设计公司设计的,现在还在施工阶段。接下来进行了小区案例的分析,这个阶段收获挺大,我们除了分析东郡外,还分析了东方名都,明珠山庄,以及翠林别院,里面有正面的案例也有反面的。我们小组到明珠山庄得时候得知这座小区是我们三峡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不过在05年那时候有这样的小区已经很不错了,在我们在与一位做水工建筑的大哥在交谈的时候他就谈到了他所在小区的诸多问题,例如出入口设置不够,停车位太少,以及物业管理很不到位,还有小区周围的交通问题等等。当然正面案例也不少,像东郡的规划设计就非常成熟。
3,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些关于小区设计的资料,例如宜昌市技术管理规定,还有住宅设计原理,以及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这些都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也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付诸了实践,知道如何控制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日照应该如何满足,还有高层建筑的一些防火知识。
4,我们对基地周围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我觉得这是我们以后出去工作会经常做的事情,很有用,让我们知道做小区需要了解基地周围的环境,周边的娱乐,餐饮,商业以及金融等都是我们考察需要了解的,要充分挖掘地块的优势,因为我们以后面对的是地产商和消费者,就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没什么收获,后来我们又去了两次,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综合这些资料得出我们的地块的优越性还是不错的。
5,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我们正式开始了平面的设计,对地块在控制建筑间距的情况下进行强排和初步的日照分析。这阶段我们了解了该如何进行日照分析以及常用的日照分析软件有众智、天正、ectect等。还知道现在行业内部主流的软件是什么,我们需要去着重学习和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6,模型制作,这个阶段我感触特别多,也纠正了自己的一个误区,以前认为那些推敲模型也要做的非常细致,其实不然,推敲模型是用来推敲空间布局和建筑体量还有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还有就是建筑应该从体型入手。体型这个概念,是从大的建筑类型的功能特色、大的功能分区、基地环境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大的建筑体量。请注意,这个体量应该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平面。它既不是绝对的功能,也不是绝对的形式,也不是绝对的空间,而是初步的功能设想和初步的形式设想及初步的空间构想结合的产物。
这一步做过之后,再往下的深入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功能的细化,在大的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功能作细,与此同时,造型和空间也应该同步细化。功能做到什么深度,造型和空间也应该跟到什么深度
“每次设计都要从平面开始,但是作好后都会限制我对外型的考虑。”作为学生,这种困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老师的引导,走到“架子和薄膜”的错误道路上去的同学是不少的.至于最初的“体型”,要考虑的功能特色如:根据基地入口放在那里比较合适,主入口和辅助入口都要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可以是什么;每一部分(如很多功能的商业)可以接受的是什么形体,什么样的空间,有几种可能性;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什么样的体型更好。在这个深度上最好能够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工作模型(比如用泡沫切割)来研究。这一步确定后,功能的基本关系和形体及空间的基本模样就确定了。再下一步确定结构方式并对第一步的形体关系、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进行细化。深入的过程是将其细化,但如果第一个阶段做得好的话,细化肯定不会离最初确定的大体型太远。可以保证你的设计是在深入而不是不断地在错误方法指导下于“深入”过程中一次次推翻自己。总之三点:
a.建筑设计决不应该从平面开始再作立面,也不应该先做形象
再塞功能。
b.“形式”和“功能”都有大的关系和细部处理之间的差别,一开始把握大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反对一开始就拘泥于细节。
c.强烈建议第一个阶段使用模型来研究建筑形体,尤其作为初学者,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7,户型的选择,这个阶段也至关重要,他是由你的客户定位、地块特征以及以后的造型来决定的,否则你找的户型就是随便找的,没有任何依据,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得到充分体现,毕竟我们要面对的是市场,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后开发商也不会再找你。8,造型,我觉得这次做的最不好的就是我的造型,总觉得他是很神秘需要做的特别精确,再加上自己的美学功底很差,以及电脑建模工作量太大,最终造型没怎么做,我觉得这是我这个设计最大的败笔。9,文本,这就是设计的最后阶段了,出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建总体模型用SU比用revit要好,revit对电脑的要求很高,而我们都是笔记本电脑,一栋单体建筑大小建出来就有几十兆,而SU建完总模型才几十兆。但revit的单体效果比较好,平面立面都可以按照构造要求生成。在就是要用到PS排版和鸟瞰图以及彩平面总图的制作,这是一个最陌生的软件,都没用过,全靠现学现卖,上一学年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封面,这次的锻炼让我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他在建筑表现和排版方面的应用,至于做出的效果图如何那就要靠美学素养了,我觉得自己这方面极度欠缺,下一学年应该更多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养,设计人员就得有美学感觉,不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就是失败的,不被人所接受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P图技巧,例如将彩平总图导入SU建总模中不要给建筑加阴影也不要加绿化,因为最后P图要加立体的素材,阴影会导致渲染时候总图阴影和建筑单体阴影混淆,一看就是明显的错误!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还有太多太多的感想由于篇幅限制就留着自己分享吧,拿着沉甸甸的图册,小有点成就感,可能设计做的不怎么样,但深入了解了做小区设计的很多步骤以及方法以及最终的成果表现。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感谢张老师的辛勤教导!
谢锦波2009102221 2012-06-15
第四篇: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详规原理——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2009-01-16 20:47:31)转载 标签:
教育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规划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人的需求。
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所要达到目标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了解了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后,对将来的居住环境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预测和了解。可以分为物质的要求和精神的要求两个方面。我们着重讨论的将是物质方面的,同时也离不开精神的因素。
基本要求:
.所谓的基本要求,就是本质的要求。
课本上的分类:使用、卫生、安全、经济、施工、美观。
课堂上的讲述: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美观。
舒适与使用的含义较一致,而经济的问题较为复杂,这里不作讨论。
一.舒适
舒适的含义比较广泛,广义地说,也包含了方便、安全、卫生和美观。
我们这里的舒适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居住条件所能达到的要求。相对而言,是狭义的。
以下从内部和外部居住环境来进行分析。
(一)内部居住环境的要求
1.住宅标准:包含面积标准和质量标准两个方面。
面积标准包含两个方面:即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和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质量标准包含两个方面:即设备的完善程度和结构造价。.质量标准在广义上也包含住宅的装修。2.住宅类型:
同样面积和设备的标准下,层数越高,标准越低。高层住宅售价高于多层住宅,则是因为成本和房地产因素造成。并不表明高层住宅一定高于多层或低层。
选择什么类型的住宅,同样与经济,社会和生活标准密切相关。如:对于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城市住宅应该以多层住宅为主,特大城市由于用地紧张,可以适当建造高层住宅,而农村地区也应区别对待,用地紧张的地区,也应该将住宅集中起来。3.居室的隔声、隔热、保暖、光照、日照和通风状况(1)隔声-国际上定为30分贝(A)(白天),和25分贝(A)(晚上)。(2)隔热或保暖-在炎热和严寒地区特别重要。(3)光照-指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4)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我国1980年规定的日照标准是:冬至日中午前后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一小时。新的居住区规划规范对日照标准也有新的规定。(5)通风-指自然通风。现代规划应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利用。4.室内小气候
根据专家研究,居室理想的小气候条件如下:
气温(度)│ 相对湿度 │ 空气流动速度 冬至│18-22 │40-60% │0.07-0.1米/秒 夏至│25-26 │30-50% │0.1-0.25米/秒 5.室内空气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空气量以50-60立方米/人为佳,最低为25-30立方米/人。二氧化碳含量不得大于0.05-0.1%。
(二)外部居住环境的要求 1.居住密度
2.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3.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和设施标准 4.住户相互视线的干扰程度
5.室外小气候和场地的日照、通风、防风、防晒、等状况 6.室外环境的噪声级
1.居住密度
居住密度可以有居住人口密度、居住建筑密度来表示。
密度问题同时是与社会、文化也存在相关联的问题。人口的积聚,是城市化和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但密度过高,意味着环境质量可能降低。
密度问题主要与土地问题关系密切,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缺乏,应从多方考虑节约土地。
1980年国家建委对多层住宅的密度的规定:
┃层数│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平米/公顷)│ 居住建筑密度% ┃ ┃ 四 │ 10400 │不低于 26 ┃ ┃ 五 │ 11500 │不低于 23 ┃ ┃ 六 │ 12000 │不低于 20 ┃ 2.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绿化多多益善,但受用地比例的制约。各国在城市规划中,对绿化的要求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1980年我国规定的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为2-4M2/人。而新的居住区规划规范对绿地的要求与此有所不同。3.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和设施标准
指生活杂务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成年人和老年人休息场地以及体育运动场地的面积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善程度。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定额指标和标准。国外一些国家有具体的要求:如,1969年出版的联合国关于城市绿地规划对居住区绿地定额 ┃ 与住宅的距离(公里)│面积(公顷)│平米/人 ┃ ┃住宅组公园│ 0.3│ 1 │ 4 ┃ ┃ 小区公园 │ 0.8│ 6-10 │ 8 ┃ ┃居住区公园│ 1.6│ 30-60 │ 16 ┃ 4.住户相互视线的干扰程度
指每一家庭住户之间的相互视线干扰,虽可以通过窗帘等解决,但不是良策。良好的视线互不干扰,取决于适当的密度和建筑及组群设计。
5.室外小气候和场地的日照、通风、防风、防晒、等状况 6.室外环境的噪声级
国外一般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城市环境控制标准对城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控制要求。一般我国对居住区环境噪声标准建议值如下:
白天:(上午7:00-下午9:00)45-50分贝(A)夜晚:(晚上9:00-凌晨7:00)41-45分贝(A)二.方便
(一).内外交通的便利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三).施工及管理的便利
(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便利
.方便意味着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方便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舒适要求的一个重要分支。
.方便的要求,一般而言更注重对人的活动所考虑。
(一)内外交通的便利
.内外交通是相对而言的。对居住区或小区而言,内部交通是区内的交通;外部交通是区外的居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对住宅而言,则内部交通是住宅内的廊道和楼梯上的交通等,外部交通则一般是指小区和居住区的道路上的交通。这里,我们更多的是指后者。
.交通的便利首先取决于道路系统的完善,包括住宅内部的道路、小区和居住区的道路、和城市道路。
1.内部交通
主要是解决住宅内的交通,由住宅建筑设计完成。包括住宅的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根据发展的要求,一些城市对六层的多层住宅提出加建电梯,说明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将会得到改善。
2.外部交通
居住区的外部交通流主要由职工上下班,儿童入托幼,中小学生上学和放学,居民购物,垃圾清扫和运输,邮政和消防,商店的货物运输等组成。
外部交通的关键是职工上下班和居民购物。
外部交通的便捷还取决于城市的交通结构:即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比例。我国的私人交通多为自行车,成为我国的一大特点。对发达国家,私人交通多为小汽车,因此,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多考虑人车分离的系统。
从我国的情况看,小汽车一定会走进家庭,但其所占比例有限,且各城市差异较大,应仔细研究。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便利程度取决于:
1.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齐全程度。
2.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方式。如早晚服务、日夜服务、上门服务、电话预约、开架购物、特殊服务等。尽管服务方式不由规划部门管理,但与居住环境的质量密切相关。
3.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数量表示,但数量不是绝对的。对某一性质和规模的公共设施而言,它的服务半径一般是确定的。服务半径的大小受较多的因素影响。
(三)施工及管理的便利
1.施工组织的便利是理所应该的,但不应迁就施工而将低环境的质量。施工问题这里不作讨论。仅作了解。
2.管理的便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现代的城市小区更加注重物业管理。如:每个居住组团相对封闭,便于安全管理;维修管理;环境卫生的管理;代理服务的管理等。
(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便利
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要求,就是考虑无障碍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的要求体现了社会的人与人是平等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怀。同时,无障碍的要求不会影响正常人的要求。
无障碍的设施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体现了老龄化城市的要求。1.无障碍设计最早由建筑设计提出。国际康复协会批准的建筑物最低无障碍标准为:
(1).入口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
(2).门宽在80厘米以上,旋转门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3).走廊宽在130。厘米以上。
(4).厕所内设有扶手的座便器,隔断门外开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出入。
(5).电梯入口宽在80厘米以上。
达到以上标准的建筑物可以挂国际公认的“无障碍标志”。
2.除了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建筑和设施外,(如:唐山地震后的残疾人家庭住宅的设计为专门设计。)一般为公共服务的室内室外场所是否都应该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如:现代化的商场和超级市场都设有自动扶梯,但却不能供轮椅使用,而垂直升降电梯一般不对外公众使用,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不便。
但现在也有很多城市在建设中考虑了无障碍要求。如:
人行道设盲人专用道。(棒敲击地面的声音不同。)
国外在交叉口设声音提示的色灯转换装置,以供盲人过交叉口使用,同时也提醒人们按次序过交叉口。我国则较难实施。
公交车设轮椅提升装置。
交叉口路肩采用坡道连接,供轮椅使用。在有台阶的地方,尽可能设坡道等。
公用电话亭能够为轮椅上的残疾人使用。三.安全
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合理和安全,还要考虑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如火灾、地震等)的安全。
安全就是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实际上,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安全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这里,我们对安全问题着重讨论防火、防震、防空和交通安全四个方面。
(一)防火
1.起火的原因一般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两种,自然的有:雷击;人为的原因则更多,易燃危险品的放置不当,烟蒂乱扔,电器短路,小孩玩火等等。
了解了火灾发生的原因,我们知道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防火的第一问题是思想重视,第二才是防火的技术问题,第三是灭火救生的问题...。
思想重视和灭火救生的知识,可以通过普及教育解决,国外很多城市开展这样的活动。我国现在也开展很多这方面的工作。
实际上,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非常重视防火的问题,如:马头墙也称封火墙,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故宫内大殿前设有琉金大缸,其中盛水,目的就是为了防火等。
2.防火的技术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等级,制定了详细的防火规范,建筑设计时需要特别重视,否则,建筑方案将难以通过审核。
建筑防火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有空间方面的要求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及设施方面的要求等。如民用建筑的最小防火间距:
┏━━━━━━┯━━━━━━┯━━━━━┯━━━━━┓ ┃耐火等级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一、二级 │ 6米 │ 7米 │ 9米 ┃ ┠──────┼──────┼─────┼─────┨
┃三级 │ 7米 │ 8米 │ 10米 ┃ ┠──────┼──────┼─────┼─────┨ ┃四级 │ 9米 │ 10米 │ 12米 ┃ ┗━━━━━━┷━━━━━━┷━━━━━┷━━━━━┛
一般建筑室内必须设置灭火设施:灭火罐,灭火砂桶等,较高等级的建筑设专用灭火水龙,和自动烟雾报警和自动喷淋灭火等。公共建筑有防火分区设计,避免火势蔓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穿建筑消防通道,其净宽高不小于4×4米。
红线宽度大于60米的城市道路,宜双侧设消防栓。消火栓距建筑墙体应大于50米(?)。居住区(包括城市地区的其它地方)的室外,必须按120米的间距设消火栓,以供灭火使用。(一般消防车所带水管为150米长。)
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小于50厘米。
消防车的回车场尺寸不小于15×15米。
消防站距人流集中的建筑物保持50米以上。
一级消防站:6~7辆车,占地3000平方米;
二级消防站:4~5辆车,占地2500平方米;
三级消防站:3辆车,占地2000平方米。
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边设消防车道。
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通道。
建筑物消防间距:多层与多层不小于6米、多层与高层不小于9米、高层与高层不小于13米。(注意: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没有9米之说。)原文:5.0.2.3 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3.火灾带来的损失一般是很大的。因平时的疏忽而造成火灾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以外,还需要城市居民学会自我救护的知识,如:火灾时关闭房门,阻止火势和有害烟气的扩散,以争取救援的时间;平时准备好救生的绳、梯等。附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部分
第8.3.1条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但在建设初期或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二、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
三、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四、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第8.3.2条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第8.3.3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消防水池:
一、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且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L/s。
第8.3.4条
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
居住区、工厂和丁、戊类仓库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2h计算;甲、乙、丙类物品仓库、可燃气体储罐和煤、焦炭露天堆场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h计算;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不包括煤、焦炭露天堆场)应按6h计算;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火灾延续时间应按本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本规范第8.2.7条的规定确定;自动喷水灭火延续时间按1h计算;
二、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
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1000m³时,应分设成两个;
三、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但缺水地区或独立的石油库区可延长到96h;
四、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五、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40m;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60m。若有防止辐射热的保护设施时,可减为40m。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工不超过6m;
六、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
七、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有防冻设施。
(二)防震
强烈的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由于地震的特殊性,我们现在仅能够预报地震,而不能防止(阻止)地震,且预报不能够精确到日,(仅能够到年、月。)这就给防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样,防震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防止和尽可能的减少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二是防止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地震为原生灾害。)达到减灾的目的。
1.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震害发生的情况,划分了不同的地震设防地区。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说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一般由震区中心的地震强度确定,通常称谓里氏几级等。(此概念需查证专业说明。)
地震烈度--指地震引起的地面破坏程度。一般随离震区中心的距离加大而递减。某一地区的地震烈度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基本烈度、二为设计烈度。
.基本烈度:是以该地区在一百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设计烈度:是在该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根据国家要求和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须特殊设防;而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2.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要求,主要由结构和构造的特殊设计和处理预以解决,以保证在地震时不倒塌。一般而言,抗震要求高的建筑物,层数低,外形简单,结构多选择框架、柔性等。
工程设施的抗震要求一般要求更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城市设施,对城市的影响至关重要。
3.由于地震的不可抗拒性,减少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就显得更为重要。地震的次生灾害可以理解为: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水库决堤)、疾病流行、生命财产和物质财产的进一步扩大等等。
因此,规划建设时不宜将建筑连绵成片,应留有适当的防火间隔; 危险品仓库和有危险品及有害物品的工厂不宜设于居住区较近的地方,更不能设于居民密集的地区;
大型水库不宜设于强震区的上游;
主要道路离建筑物保证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建筑物倒塌时不阻挡道路通行;
建筑密度不宜过高,规划设有较多的绿化场地,以供地震时居民疏散使用。
能够考虑第二水源以供地震时使用;等。关于防震疏散: 震时疏散分为:就地疏散、中程疏散和远程疏散。就地疏散指疏散至附近公园、操场和旷地;中程疏散指疏散至1~2公里半径的空旷地;远程疏散指使用交通工具疏散至外地的过程。城市内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米。
避震场地布局要求:远离火灾爆炸等热源、地热较高、不积水、有或能设临时供水设施、无地质危险、和有或能设临时供电设施。
(三)防空
防空要求是为战争而考虑的。人民热爱和平,决不希望有战争。但战争的发生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的破坏一般是巨大的,是难以预防的,防空也仅仅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但专门的防空设施是昂贵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问题。因此,这里我想强调是平战结合。如: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莫斯科的地铁成为人民很好的防空设施。防空一般每一个城市都有要求。上海市曾规定居住区必须有7%的地下室。简易的地下室一般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真正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实际上,城市的地下空间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人防工程设施布局: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米。人防工程设施避开军事设施。
居住区人防工程面积按成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安排。
一般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5平方米面积标准,则可计算城市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积。防空设施的布局要求:
避开易遭袭击的军事目标;避开易燃易爆单位和设施、一般离开50米;避开有毒液、气体;距工作生活地点不大于200米。
指挥通讯、医疗救护设施的合理布置。
规模较大的居住区的防空地下室项目应尽量配套齐全。
(四)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并不是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和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即儿童的交通安全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点。儿童的日常活动不应跨越城市干道。(这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现代城市的汽车交通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城市问题的重要方面。汽车带来污染,汽车带来交通事故,汽车改变城市结构,过量的汽车交通使城市在高峰时拥塞,影响城市效率,等等。
平衡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人行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
汽车在居住区内大量出现和使用,将较大程度地改变我国以往的居住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四.卫生
居住区的卫生要求主要关系到两个方面。一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卫生要求,如:饮用水的卫生和大气环境的卫生要求。二为公共卫生的管理,包括卫生设施的建立,达到现代化的要求。
(一)空气和水质的要求
对污染物的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污染源。城市中有害气体和物质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因此,防治的重点是工厂和汽车。另外,城市居民的生活燃煤也有很大的影响,需逐步改变为燃气。2.水质标准
不同水域和用水有不同的标准。饮用水有饮用水的标准,城市水域有水类标准。我国近年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河湖水值普遍下降,二类水质已很少。多为四类,甚至五、六类水质。
(二)公共环境卫生
1.取决于公共设施建立的齐全程度和完善程度。如:公共侧所,垃圾箱、桶和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街道边的废物箱,等等。
2.取决于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和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道德。如:“七不”的宣传和日常清洁工作的开展。五.美观
美观是一个最明显和最复杂的问题。城市规划最早就是美化的代名词,人民最直接的感受是对美观的判定。
美有自己的一般规律。但美更涉及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与美学有关。
显然,我们的美观要求是建立在我国城市居民和设计人员的基础上的对美的认识的要求。它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会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对美的研究有很多方面:
.对形式美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从人的认知和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形式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的美的要求。
.美学--纯美学的研究是属于哲学的范畴,是对美的规律和更深的哲学意义的研究。
.建筑美学和城市美学--可以说是美学的分支,是应用美学。但有一些美学专家不承认应用美学,学术上可以争鸣。
就城市规划的实践而言,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观点:
古典的美
现代的美
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也有可能是冲突和协调。如何对待等等。
吴良庸在《城市美学》一书中指出:城市空间美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健全;人文景观优美和谐;生活方便舒适。
该书对城市美(包括居住环境的美)有以下具体原则:
整体美--真正的艺术,唯有整体才是美的; 生气美--富有生命力;
充实美--功能丰富多样齐全;
地方美--乡土美,风土人情,文化特征;
亲切美--尺度比例合适,有安全感和私密要求;
安定美--平衡的原则。
美的规律没有墨守成规的条律、模式,唯有创造。_
第五篇:12-居住区园林小品设计探讨
居住区园林小品设计探讨
摘要:园林小品设计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内容、体量以及小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居住区内园林小品的设计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居住区;园林小品;设计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绿色、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与城市广场、街道绿地等追求大手笔、大气势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同,居住区的园林小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尺寸得体,意境突出,色彩鲜明,个性明显的主题表达。园林小品依附于景观和建筑物旁,会给整个居住区景观增色不少。而园林小品的成功运用,则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内容、体量等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本文主要就居住区内园林小品的设计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居住区园林小品的典型应用
一个小小的石钵放在矮石柱上,在灌木之间,或在拐角处,上面种上红花酢浆草,色彩鲜明,体量虽小,但均处于视线的焦点上,近距离观赏会增加空间感和美的享受。树池与座椅的结合,会增加人的停留性,木质的座椅让人感觉舒适又亲近自然,给人带来休闲和惬意之感。木质小品以凸显自然、朴实、生态、健康和高品质的特性,在居住小区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小区水景中轴线线设置木亭,会形成水景、木亭、植物组成的“柔”空间。在道路节点上,有一四方的木凳,四周架有木桩,中间种植的是灌木和藤本,藤条沿着木桩往上攀爬,则会显得生机勃勃。在一些居住小区,会在建筑外墙培植爬山虎,起到很好的美化房屋作用。嵌在草中的汀石板,流畅的曲线型会给人自然欢快的感觉。地上停车位周边一圈石材铺装与周围环境分隔合理,中间铺装嵌草砖,日趋成为地上停车位的典型铺装,但车子压过后的草坪成活率不高。文字的铺装既可以展示小区的名字也能体现汉字的魅力,不仅增加了小区的文化意境,还能体现设计的独特点。各种不同材质铺装(青石砖,花岗岩,鹅卵石)之间的拼接,自然合理,铺装的图案与形状指引人们游览的方向以及停留与休憩。一些小区会在道路转弯处用竹子和冬青遮挡视线,增加神秘感和延伸感。
这些景观小品都是目前居住小区常用的设计元素或设计手法,在美化小区环境,完善小区功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小品设计方法
居住小区园林小品主要作用体现在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小区居民之用,体量小巧,造型别致。既要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又要为居民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因此居住小区园林小品设计要满足居民对于美观和实用的结合要求。下面我们将重点就一些主要的小品设计方法作些探讨。
(1)亭子的设计应用
亭子作为一种景观建筑,常常以空间环境主体的形式出现,构成视觉景物的趣味中心,让人们从各个方向来欣赏。它追求的是整体环境的空间美,具有“点景”和“观景”的双重作用。在小区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小区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区俱活,因建筑样式的灵活多样,在小区景观中起着串景点缀的独特作用,它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给小区增添拟人化色彩、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不同的风格追求体现亭子不同的审美情趣,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小区中美好的画面。
(2)雕塑的设计应用 住宅小区雕塑是指设置在室外的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品。小区雕塑是雕塑的一种新类型,它不仅给政府规划小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居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小区的一部分,雕塑可以体现出整个小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寓意,展现社会风貌和城市精神。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小区雕塑还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质量。但不同的雕塑给人的感觉和体验不同,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要充分结合小区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居民的文化素养等进行特别考虑。如以白领为主体住户的小区雕塑可多体现时尚、潮流、前卫和新奇;以老年人为主的小区则可以表现历史、文化和回忆等主题的雕塑作品为主。以高档住宅为定位的小区则可以体现国际品味为主的欧式雕塑主题。
(3)廊架的设计应用 廊架是供游人休息、景观点缀之用的建筑体,与自然生态环境搭配非常和谐。如仿木仿石园林景观产品既能满足园林绿化设施或户外休闲用品的实用功能又美化了环境,深得用户喜爱。廊架以其自然逼真的表现,能给小区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
廊架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中,通常设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供休息和点景,也可以和亭廊、水榭等结合,组成外形美观的园林建筑群;在居住区绿地、儿童游戏场中廊架可供休息、遮荫、纳凉;用廊架代替廊子,可以联系空间;用格子垣攀缘藤本植物,可分隔景物;园林中的茶室、冷饮部、餐厅等,也可以用廊架作凉棚,设置坐席;也可用廊架作园林的大门。
欧式廊架新古典风格的柔美与协调,既满足了人们在追溯或沉浸巴罗克风格与洛可哥风格时代的优雅与风华时,又将生活中理性与感性的部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欧式新古典风格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彩柔和艳丽、崇尚自然等。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特点和依据的。现代廊架特色鲜明,在植物配置上,突出春景和秋色,以春季繁花、秋季色叶、夏荫绿绿、冬阳落地的四季变化展示绿地风貌。在雕塑展示上,以传授艺术为载体。尤其是夸张的大胆的设计风格和现代高超的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其脱离建筑独立且美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交谈和户外长时间停留的空间。
(4)花艺的设计应用
花丛直接布置于庭园绿地中,是植床无围边材料的小规模花卉群体景观。花丛景观色彩鲜艳,形态多变,自然美丽,常布置于树下、林缘、路边、河边、湖畔、草坪、岩石等处,是现代居住小区中广泛运用的花卉造景类型。花群成片直接布置于园林绿地中,植床无围边材料的,较大面积的花卉群体。花群布置面积较大,而且具有强烈的色块效果,对环境气氛影响较大。花群形状自由多变,布置灵活,与花坛、花台相比,更易与环境取得协调,常用于林缘、山坡、草坪等处。花地是庭园中密集生长覆盖于地面的花卉地被景观,大规模的花地具有十分壮丽的景观效果,感染力较强;小规模的花地富有自然野趣。常用于园林环境中的坡地、林缘、疏林地或庭园空旷地等。此外还有花箱、花钵等手法,既可以单独布置,也可组合造型,其特点是移动方便,布置灵活,适用于多种场合布置,尤其是能满足临时造景需要,箱体可多次重复使用,既方便,又经济。花箱、花钵常应用于小区园路两旁、小区入口、庭园草地等。结论与总结:
园林小品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因构思不同,不同的小品可表现不同的意境,如预示性园林小品、故事性园林小品和文艺性园林小品,因此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居住小区的构思主题。从小品形态来看,雕塑小品、孤赏石小品、建筑类小品和花艺植物小品是最常应用的小品设计形态,通常对居住小区而言,会结合小区建筑、场地等要素,对各种形态的小区加以综合应用,近而体现多元的小区品味。本文的探讨旨在画龙点睛提示园林小区的基本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段,相对于园林小品设计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需要更多的完善。参考文献:
[1] 徐沈莉.居住区园林小品与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11,37(31):192-193.DOI:10.3969/j.issn.1009-6825.2011.31.114.[2] 施锐达,雷英春.园林小品在居住区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86-187,200.DOI:10.3969/j.issn.1007-7731.2011.15.093.[3] 赵映旺.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