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第十七周值周小结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时间如逝,岁月如梭。开学以来最冷的一周终于过去了,本周是第十七周,本周由我、侯伟伟老师、李波老师值周,值周领导是吴源芝老师,下面我就本周值周工作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本周亮点:本周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很多同学仍然坚持早起锻炼,课间操、排队就餐井然有序,各班清洁区、卫生区打扫得也很干净,课间追逐打闹现象也有所减少,食堂就餐秩序有所改观。
本周不足:第一,由于天气寒冷,许多同学返校时间迟,导致周一迟到现象非常严重,各班都有或多或少的几位同学未到或者迟到。希望各位同学克服、坚持。第二,早锻炼时很多同学都起得比较早,但是仍有部分同学起不来,赖床,希望同学们坚持一下,早起锻炼一下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第三,食堂就餐时,一楼就餐秩序比较好,二楼就餐班级说话现象严重,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第四,近来学校卫生问题突出,我们的同学打扫干净了,希望同学们注意保洁。
最后,天气虽然寒冷,但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心永远是炽热的,希望同学们在下周一返校的时候按时到校。另外,还请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注意交通安全。谢谢!
第二篇:小学期末复习语文知识点归纳
小学语文基础知要点
小学语文学法的序列化指导
语文的学习方法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它细分,然后作有序的排列,便于教师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实施,让学生一法一法地具体掌握。
1、识字方法:(1)怎样读准字音;(2)怎样识记字形;(3)怎样理解字(词)义;(4)怎样查字典;(5)怎样写字。
2、学词方法:(1)怎样理解词义;(2)怎样组词;(3)怎样把词语归类;(4)怎样辨析词义;(5)怎样找反义词;(6)怎样搭配词语。
3、学句方法:(1)怎样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具体;(2)怎样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3)怎样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怎样表达句子的语气;(5)怎样扩句、缩句;(6)怎样运用关联词语;(7)怎样变换句式;(8)怎样修改病句;(9)怎样运用标点符号。
4、阅读方法:(1)怎样理解句子含意;(2)怎样给文章分段;(3)怎样概括文章段落大意;(4)怎样抓住文章主要内容;(5)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6)怎样捕捉文章的中心句;(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8)怎样读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9)怎样读懂常识性的说明文;(10)怎样读懂诗歌;(11)怎样读懂寓言、童话。
5、作文方法:(1)怎样审题;(2)怎样自拟作文题目;(3)怎样立意;(4)怎样选材;(5)怎样拟作文提纲;(6)怎样修改作文;(7)怎样构段;(8)怎样谋篇;(9)怎样观察事物;(10)怎样联想、想象;(11)怎样描写人物、景物场面;(12)怎样说明事物;(13)怎样议论事物;(14)怎样记叙一件事;(15)怎样抒发思想感情;(16)怎样看图作文。
6、常用应用文写法:怎样写借条、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决心书、一般书信、日记、读书笔记以及做会议记录等。
又如,丁有宽则把他创造的在全国独树一臶的读写结合法分解为如下的项目:
1、句子结构法:练好‚四素‛(时、地、人、事):完整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
2、句群结构法:学好下列句群形式:连续、递进、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合、主从、点面、因果、转折。
3、段结构法:学好下列结构段:承接、总分、并列、点面、因果、概括与具体、记叙与抒情。
4、篇章结构法:(1)审题和命题训练——学会看题学文、审题方法、自己命题;(2)捕捉和表现中心思想训练——概括和捕捉、确定和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3)文章选材的训练——围绕中心思想选材,做到‚真‛、‚小‛、新‛选材;(4)材料安排和记叙顺序的训练;(5)文章开头法的训练。学会下列文章开头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6)文章结尾法的训练。学会下列结尾法:事情结果、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7)文章过渡法和照应法的训练;(8)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
5、记事顺序法:学会按照下列的顺序记事方法:事情经过、时间先后、地点转换。
6、景物描写法:(1)景色描写:学会抓住特征和围绕中心思想的描写方法。(2)建筑物描写:学会描写一座建筑的外貌和特征的方法。(3)动物描写:学会描写动物的外形、动态以及动静结合的方法。(4)植物描写:学会描写花果和树木的方法。(5)场面描写:学会抓住场面特点具体写和结合抒情写的方法。
7、人物描写法:(1)人物外貌描写,学会‚写得像‛、‚写得得当‛的方法;(2)人物语言描写,学会围绕中心、对话得体、多人对话的方法。(3)人物活动描写,学会下列描写法:动作有变化;动词用得准确;动作具体而有条理;动作有特点和重点;(4)人物心理描写:学会表现自己心理和别人心理的方法;(5)人物综合描写:学会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综合描写,以及结合议论描写的方法。(6)用一件事写人: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7)用几件事写人:学会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8)学会用几个方面的品格表现人的方法。
以上两人的学法程序项目,为语文学科学法指导的序列化和操作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成果。当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如听话、说话、背诵、质疑问难、课外阅读,以及作读书笔记等方法,显然也是学生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臵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十七、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八、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九、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臵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应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六、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七、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 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9)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描写的种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识 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划分段落的一般步骤有:
一读,就是通读课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相同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划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
一、时间顺序法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
二、地点或空间顺序法
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臵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臵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
三、事件顺序法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四、事情分类法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五、总分法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六、按人物的活动分段法
如《再见了,亲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为依据分段。
总之,分段有规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
(十),先撇后捺
(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臵不同‚由‛和‚甲‛(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臵不同‚陪‛和‚部‛(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语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2)时间先后顺序(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2)保留愿意(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标点符号
1、点号(7种):句号‚。‛;问号‚?‛;感叹句‚!‛;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专名号——
3、位臵: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臵,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臵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臵,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六、阅读理解——‚捉迷藏‛游戏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 明中心 含内容 慢慢找 中心句 中心词 关键段 宜先找
总起句 在前面 总结句 在后头
合段意 提问题 串联法 是高招 答问题 要周到 常练习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七、写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2)确定主题(3)段落安排(4)每段的主要意思(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究期末复习
作文教学案例:一堂写作指导课
(上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莫泊桑吗?
(很多同学举手)
生:他是法国作家。
生:他是《羊脂球》的作者,还写过《项链》。
师:(惊喜地问)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非常广。这些文章都读过吗?写得好不好?
生:写得很感人。
生:很好……
师:那么,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作家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吗?
生:不知道。(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老师)
师:看来,大家不是很清楚。那么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莫泊桑学习写作的故事吧。希望大家听了以后能有所收获。
(同学们都坐好准备认真听讲故事)
师:莫泊桑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拜了一位师傅,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大作家福娄拜。他学习很刻苦,总是不停地进行写作,然后交给老师看。但是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讲到这里,看到同学们不以为然的样子,老师顿了顿)
师:从大家的表情上肯定可以猜出你们是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好。可是我认为还是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坚持不懈。
师:对。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有一次,他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拿给福娄拜看,满心以为这次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可是出乎意料,老师才看了几眼,就随手把他的文章丢在一旁。莫泊桑非常生气,就大声对老师说:“你为什么总是看也不看我的文章就把它扔到一旁?”
(老师看同学们听得入神,立刻停了下来)
生:(着急地追问)老师,接下去怎么样?他老师怎么说的?
师:福娄拜对他说:“你的文章我看了两句就知道下面要说什么,这样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上千篇了。你应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莫泊桑问:“那我怎样才能看到呢?”福娄拜说:“你去第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右拐,看看路口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
生:(非常惊讶)啊!
师:很奇怪吧?他的老师竟然让他这样去观察。莫泊桑边走边想:“老师怎么叫我去这个地方?难道他每次写作都是这样观察的吗?”当他来到路口,远远地看到有一个老妇人坐在地上,他立即掉头回来了,告诉福娄拜说:“是一个老太婆。”福娄拜摇摇头说:“你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你再去瞧瞧。”他于是再一次来到路口,这次他走得更近一些,回来后报告说:“那个老太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福娄拜面露微笑说:“这次有进步。但你看到的还是别人也能看到的。你应该用你的第三只眼去看,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莫泊桑第三次来到那个路口,他这次看得非常仔细认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对老师说:“老师,我看到了。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脸上的。”
生:最蹩脚?(许多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纷纷发言)技术最差的。
师:技术已经最差了,还是随便拿个木头削一块安在脸上,那将是什么样子呢?
生:不堪入目的。
生:很丑的。
……
师:同学们能够对老妇人的鼻子有这样的看法,是通过莫泊桑的语言得来的。莫泊桑有没有说老妇人很丑呢?显然没有。正是他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抓住了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来描写,不写全貌,只写了鼻子,所以把人物丑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比又写下巴又写眼睛面面俱到要好得多。所以,他的老师高兴地说:“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可以得满分了。明天你再来。”那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
生:要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来写。
生:还要仔细观察。
生:切入点要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体会都是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得来的。莫泊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怎样观察和怎样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要进行实地的、仔细的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某一特点,以小见大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领会和赞同)
师:好,今天我们就要让同学们来说说“这就是我”,如果让你来尝试向别人介绍自己,你想怎样说呢?要试着说出特点,说得与众不同。现在大家就开始写你的自我介绍吧。
(思考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开始写作,大家很好地完成了自我介绍,其间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了评议)
评点:
这个作文教学案例有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1.谈话交流,创设氛围
2.故事设疑,巧妙激趣
3.抓住重点,指导教学
4.动笔写作,落实训练
这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抓住特征”的写作手法。教师巧妙地利用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曲折经历,启发指导学生领悟应该在观察中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集中观察对象最突出的外形特征,以及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的表述方法,以 “强化”典型表象,写出事物的个性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针对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在观察中抓住特征的知识,而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借助对故事体验和感悟来自己领悟并获取写作的成功经验,教师只是“顺水推舟”,这比单纯的知识讲解和直接灌输要高明,因而也更有效。
案例:“倒学”《一夜工作》
《一夜工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对于多年教毕业班语文的我,加上有《教参》、《教案》作参考,可谓是轻车熟路,应该是没问题了。想不到,问题就偏偏出现在我上的这一课中。
我上这一课时,先让同学们充分预习,通读课文,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当同学们默读停止之后,我本想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后再讨论。可一位同学早已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便问:“你对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见解吗?”
“有。”那位同学爽快地回答。
“请讲。”我很快地答复着,并向他投去了鼓励的眼光。
“老师,我认为学习语文不应该老一套,总是从头到尾读读、画画、想想、说说,让人学腻了。”
“那你认为该怎样学?”
“我认为应该来个‘倒学'。”
“„„”我一时反应不过来,面对这位平时有点聪明又有点“出格”的同学,我无法表态,抱着试探的态度说:“怎么个‘倒学'法?”
“《一夜工作》这篇课文应该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起„„”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担心他浪费时间,打断了他的话。
“我的依据是先激发情感和兴趣。”
“这就能学好语文?”
“我看能行,这样换换学习方法,很新鲜,同学们会接受的!”
我笑了,全班同学也笑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这位提倡“倒学”的男同学充满激情地朗读起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班上的同学也跟着齐读起来。
看着这位同学的“喧宾夺主”,还真有点“扭转乾坤”的气势,又看着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眼前一下子浮现出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为学生开创一个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的情境。我有点自我陶醉又有点担心,陶醉的是从未见过这样高涨的学习热情,担心的是这节课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
同学们齐读完后,教室里出现了惊人的寂静。全班同学好像在看我是不是采纳那位同学的“倒学”建议,看看课堂民主是不是真正在我的身上体现出来,就看我一句话了。我便问那位提倡“倒学”的男同学:“对这篇课文,你怎么想到‘倒学'的方法呢?”
“因为预习中,您要我们想想,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想试试,想不到同学们也和我想到一块儿了„„”
又是一阵笑声。
“老师钦佩你的探索精神,那你要说说你‘倒学'的思路啊!”
“我相信同学们会帮我的„„”那位同学有点不好意思。
“”啊!”我心里轻轻地叹气,暗暗地责备着,“这怎能闹着玩呢?你怎么在课堂上开这么大的玩笑呢?”我一时陷入了困境,想赶快按我的教学设计重新开始上课。
教室里出奇的静。
“老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这篇课文从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起,并没有错,他启发了我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根据中心句去引读全文,在文中寻找出总理劳苦、简朴的具体事例!”
“我说能行吧!”那位提倡‘倒学'的同学得意地笑了。
又是一阵笑声。
“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的事例来吧!”看到有同学能说出“倒学”的理由,我便因势利导。
教室里又响起了洪亮的读书声。
课文读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议论声。
“这不能叫‘倒学',应是抓住中心句去寻找事例。”一位女同学说。
“那他干嘛说出个‘倒学'来,莫名其妙!”又一位同学在说,“这些男同学真是没话找话„„”
„„
刚才平静的教室一下子“乱”了起来,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个由“倒学”引起的争论开始了,如果不善于引导,将会“乱透了”。我只好及时地表态了:“老师认为不必在‘倒学'这个名词上争论不休。读书方法多种多样。鲁迅先生的好友、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就有自己的‘捉迷藏读书法',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学法,可以各抒己见。但要有一个前提,不可以偏离课本内容,不管是‘倒学'也好,还是‘抓中心,找事例'也好,只要达到学习目标就行,好吗?那么现在看哪一种方法能够最快地达到目的,你们可以寻找与自己见解相同的伙伴讨论。5分钟后,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学习思路。”
我的折中方法有点灵,争论停止了,讨论开始了。学生们那认真的劲儿真叫人开心,真有点要赛出个输赢的架势。
时间到了。各组选出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学习思路。
女生:“工作劳苦”从审批文件任务重,审稿认真,工作时间长三个方面。
男生:“多么劳苦”表现在工作量大:一尺来高;一丝不苟;一句一句地审阅;时间长:一夜;
女生:“生活简朴”从办公室,夜餐两个方面。
男生:“多么简朴”表现在办公室陈设:一张、一盏;夜餐的简单:绿茶、花生米不多。
持不同见解的同学都为各自的代表鼓掌。
掌声响起,真叫人高兴。
“我们女同学的简洁!”
“我们男同学的具体!”
“让老师评评!”“请老师评讲!”课堂上空前热闹。
“都好!并列第一。但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又来了一次折中。
教室里又响起了笑声、掌声。
为了节省时间,我以手势示意,让同学们安静后说:“请按这两位同学板书的思路,细读课文,找出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有关内容,把课文学深学透。”
同学们默读,按要求用破折号、波浪线、省略号画出了工作劳苦表现在工作任务重、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时间长的有关句子;还用连圈符号画出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并进行讨论、交流。由于同学们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习的任务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活了同学们地学习情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我想把剩下的时间指导朗读,再总结课文时,那位提倡“倒学”的同学又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以为他是在显示自己,便再次表扬他一番:“今天,你为我们班的语文课开了个好头,也给老师开了眼界,谢谢!”
“老师,别客气,只不过是自己的见解。我还有问题要问。”
“说吧。”
“你说,这篇课文仅仅是表现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吗?”
“那你说呢?”我心中也不清楚他到底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随口而说。
“文中的‘你到隔壁去睡一觉',‘你也回去睡觉吧!'这些句子也是表现总理的劳苦和简朴吗?”
“啊„„”我笑了,想不到这位提倡“倒学”的同学学得这么深入,说:“请你谈谈自己的见解。”
“还有课文中的‘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弄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从总理的这些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总理是多么关心同志,多么平易近人啊!”
听到这位男同学的发言,我心中极为高兴。现在我只好改变了我的教学程序,让同学们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表现总理关心同志和平易近人的呢?”
刚才板书的那位女同学也有点坐不住了,连忙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后,连手也不举便站起来发言了:“‘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这也是表现总理关心同志,平易近人的例子。总理‘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咨询的意思'„„‘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些句子表现了总理是多么谦虚谨慎啊!”
这时同学的学习热情是何等激奋,总想在这700多字的课文中寻找还没有发现的新问题。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一点不假,要学习这两位同学的探索精神,请同学们继续钻研课文。”
这是课堂40分钟的最后时刻,同学们不像刚才那样的急躁,而是十分冷静,有默读的,有品读的,有思考的,好像在争分夺秒,看谁冲在最前头。
同学们开始举手了。
“老师,我提议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有的同学说。
我深有感触地小结:“同学们认真学习,从作者的细节描述中,不仅看到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还感受到总理多么关心同志,多么平易近人,多么谦虚谨慎等高尚品质。作者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总理‘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一生的工作也是这样的。作者为能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感到幸福,为我们有着这样的好总理感到自豪!”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位“倒学”的男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这时的我不得不细心倾听他的见解,非常满意地说:“请抓紧时间说吧!”
“我认为作者感受到的幸福不仅仅是看到了总理的一夜工作,而是作者受到总理的关爱,陪总理一起审阅稿子,而且有时总理还问他一两句,还跟总理一起喝茶,吃花生米。那时的作者是何等的幸福!有多少人渴望能和总理一起审阅稿子,喝茶吃花生米呀!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啊!最难忘的时刻!这才是作者人生最大的幸福啊!”
我带头为这位男同学鼓掌。掌声又在教室里响起。
“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我深有感触地说。
下课的铃声响了。
这是一节使我最难忘的课。
这一节课,对我的震撼很大。照本宣科,已不适应学生成为学习小主人的需要。
我慢慢地回味,细细地思考:过去教师一直以为手中的教案和教学参考书是“知识权威”,是“教学标准”,岂敢轻易抛开!在教学过程中怕“出乱子”,怕影响教学任务,怕学生检测成绩不好,整天围绕着这些“知识权威”和“教学标准”转动。其实,这反映了过去只关注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轻价值渗透的错误倾向。今天我们更多的应关注学生通过什么方法,以什么方式去学习,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那天的这一节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新课程的研究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大胆改革。因此,我重新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调整,并将《一夜工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书面整理,我的教学随笔——《〈一夜工作〉中的“一”》,从七个方面看《一夜工作》:从总理的办公室陈设中看“一”;从总理的工作量上看“一”;从总理的工作态度上看“一”;从总理的作息时间安排上看“一”;从总理用的夜餐中”看“一”;从总理对同志的关心和信任中”看“一”;从作者所看所想所说中看“一”。得到了省教科所、省教育厅主办的《教研论坛》的许可,并刊登在2002年第二期上。这应该感谢我的学生对我的启发和帮助。
作为教师,要确立“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的思想,要有“不耻下问”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要是课堂上不让那位“倒学”同学说话,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遗憾。可见,课堂上不让学生“说话”,是教者的失败。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充分“说话”,才能让笑声、书声、掌声在教室响起。
评点: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不仅在于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说话”,还在于启发我们,一个小学教师应该而且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学研究者。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教学任务重,工作忙,没有科研途径,不知道做科研该从哪里获得选题。还有的教师把科研神秘化,认为科研必得是事关全局的大课题,不会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具体的研究课题。这个教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案例:一堂口语交际课
上口语交际课时件令人头疼的事。哪位毕业班的老师愿意“浪费”一节课去上考试不考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呢?今天这节口语课我也打算像往常一样,匆匆讲一讲,然后就抓紧时间进行其他训练。
上课了。我说:“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先来看一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地默默看着。有些同学看完了就在那儿干其他事情,显然口语交际课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思。为了启发学生,我说:“我们从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拿话筒的记者,美国9•11恐怖事件是记者给我们发回的报道;现在首都北京正在召开党的‘十六大',来自各国的一千多名记者正在进行采访报道。记者这个职业多光荣呀你们谁愿意长大了当一名记者呢?”
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好。现在咱们模拟一下,试着当一回小记者。”
教室里又安静下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发言。为了抓紧时间,我说:“那就先来采访我吧,你们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我发现前排一位小男孩看着我,那眼神告诉我他想发言。我高兴地说:“好,请你来!”可他站起来,半天不说话,显然他不知道怎样开头。同学们都被他的样子逗笑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没有给学生讲清如何采访,如何说开场白呢。这都是没有认真准备造成的。
我马上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采访示范,模拟采访了一个同学。我把一张报纸卷成一个小话筒,态度十分认真、诚恳地问:“你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请问这位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最喜欢上什么课吗?”
学生回答:“当然是体育课了。”
我又追问:“请问,你对你们学校课外活动有什么看法?”
学生很遗憾地说:“我们学校没有什么课外活动。”
我又说:“那你能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谈一下你的一点希望吗?”
尽管学生有些紧张,但谈得很好。我俩的表演,如同催化剂,有些同学在下面跃跃欲试了。
我马上说:“现在你们同桌先互相采访一下。”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握着小拳头,伸长胳膊当话筒,有的学生把书本卷起来当话筒,你采访我,我采访你,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快乐。
“你好,我是海南电视台记者„„”
“你好,我是凤凰电视台记者„„”
“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
„„
这声音此起彼伏,像开了锅。教室这么乱,我还有些不太适应,我马上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好了,停下来!”同学们转过脸来看着我,很不情愿地停下了自己的“采访”工作。
我说:“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谁愿意?”
“老师,我来!”
“我来!老师!”
竟有一半学生抢着表演,连平时上课爱说话、爱捣蛋的学生也把手举得高高的,真难得。我得优先考虑他们。我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走上台来,进行采访表演。尽管问的问题有些幼稚可笑,但态度却那么认真,我的心为之一动,平时怎么没有发现他们呢?
他们表演完了,我下意识地看看表,时间已过了一半了,于是我说:“这次口语交际课就上到这儿。接下来我们做综合练习,看看昨天那几个病句。”
学生一听,满脸不高兴。有一位大胆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想采访。”
“我们也想。”
“我也想。”
我有点无奈。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有几个病句学生还没搞懂。该怎么办?看着学生那期待的目光,我不忍心剥夺他们难得一次的“说话”机会呀!
“好,咱们继续采访。”我下决心说。
“耶!”学生伸出食指和中指,模仿“幸运52”主持人李咏的动作,完全放松了,胆子也大了。采访热烈地继续着。
一个孩子站起来,满脸严肃,态度认真地问我:“×老师,我是《××报》的记者,请问你校六年级突然取消晚修,这是为什么?”
我不禁一怔,好尖锐的问题。„„我回答得很含糊。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是海南电视台的记者,我想请×老师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将了我一军。正当我考虑如何回答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请问×老师,如果不上晚自习,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
„„
正当大家嚷着要去校长办公室采访校长时,叮铃铃,下课铃响了。„„
评点:这个教学案例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教师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由被动到主动,最后进行了一堂饶有趣味的口语交际教学课的过程,案例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教师的心理历程和教学行为反应了教学平等的精神。教师以一名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身份参与口语交际,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往,促成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效应,实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升华,把一个小小的“危机”成功地转化为开展教学的有利契机。
第二,教师敏锐地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转折点,主动适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发现了学生有兴趣但不得法的情况,亲身具体示范了如何采访,这是个成功的转折点,一下子把握了教学的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第三,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的情境设计取得好的效果,是因为:首先,教师选择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其次,注意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再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案例与评析:《少年闰土》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有两种:第一,从抽象到具体:读通课文后直奔中心,抓住重点句,领会含义。第二,从具体到概括:从一件件的“稀奇事”入手,然后研读重点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第一种方法提纲挈领,简洁清晰,快速省力,适合于程度较好的班级;第二种方法似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解中心可谓“水到渠成”,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现试以第二种方法为例进行设计。
教学流程
一、全文感知
由于课文生字多,有些内容和说法又和学生的认识有一定距离,因此,一开始就应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先自读,要求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指名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给自然段编好序号;然后同桌接读。
三遍课文读完后,可安排质疑问难,并将问题归类处理(一部分当堂互答;一部分引导查工具书,自行解疑;重点问题皆作深入学习的切入口,结合学习过程逐个解决。)
二、择点读
点之一:
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请孩子们从课文中选择有关内容为投影片配音,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语气的变化。
点之二至五:
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儿?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请找到相关的课文内容,把它读好(可一个人读,也可自由结合起来练读。)
指名汇报读(个人或小组),教师相机引导。
* 引导读好“雪地捕鸟”中的省略号。先理解“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中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可结合提问:这些鸟你捕到过(或见到过)哪几种?可是闰土不仅全捕到过,还一一叫得出它们的名字。从这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练习读出省略号所表示的还有好多好多的那种语气。
*引导读好“海边拾贝”中的“都有”“也有”“也有”。
*练读“瓜地刺猹”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夏夜瓜田的静谧,找猹刺猹时的紧张和危险,读出其情其境。
*读了“沙地看跳鱼儿”以后,引导学生说说,关于跳鱼儿,你了解些什么,如果当时你在场,你想问闰土些什么。也许这些问题课文中的“我”也问了,而闰土全能回答。问题的答案包含在哪里?(体会这句话中省略号的意思。)
三、改变形式读
1.瓜地刺猹
(1)导编内容。讨论:如果要把第1自然段中描写瓜地日夜景色得句子用到闰土与“我”的瓜地刺猹的对话中去,看看可以插到什么地方?
(培养学生重新组合、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2)自由组合,分角色(闰土、“我”、旁白)联系朗诵或表演,要求读出角色感情。
(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表演、竞赛。
2.从其他三件事中挑选一件,仿照“瓜地刺猹”,自由组合,进行编导、练习,然后全班交流、竞赛。
四、研读重点句
1.讨论:通过刚才的朗读和表演,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我”呢?
2.读重点句,质疑问难。
3.结合释疑,重点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的意思,体会“我”的心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5.背诵(默写)这一自然段。
五、回读全文
自读全文,说说除了刚才表演过的内容外,还有哪句话(或哪个自然段)也使你挺感动的(或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自由选几个内容,谈谈体会。
六、拓展阅读
介绍《少年闰土》的来源。简介“中年闰土”,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原著《故乡》,并提出阅读后产生的疑问。
评析:
这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的六个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意图明确。
第一个环节:全文感知,读通读顺,提出读不懂的内容。
第二个环节:择点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第三个环节:改变形式读,读出情趣,读出感受。
第四个环节:研读重点句,领会中心。
第五个环节:回读全文,由点及面。
第六个环节: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该教学方案的设计颇有特色,首先表现在落实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读,用多种方式巧妙引导学生反反复复读,教学设计在探究以读为纲、引读有方上独树一帜。教师引导得法,能令学生常读常新,读得有趣味,使学生怡然自得,醉在其中。如感知阶段的“通读”,深入阶段的“择点读”,悟情阶段的“改变形式读”,研究阶段的重点读,总结阶段的“回读”和延伸阶段的“拓展读”。教学流程设计显得机理清晰,循序渐进,每个环节无不各得其所、环环相扣,达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同时注意和落实了阅读、口语、写作的结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说,注重读、说、写综合训练,力图实现读写说能力培养的综合教学效应,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阅读教学案例:《小小的船》课堂教学实录
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入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老师并不是急于进入课文,而是让同学们画月亮:“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把它画下来,好吗?”学生的兴趣很浓,用彩笔毫不拘束地画了起来,画完后交给老师。学生们画的形式很多,有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画完后,老师将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两侧让学生来评。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致很高。这时,时间已经过了6分钟。
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说:“老师这里也有一幅月亮的画,同学们想看吗?”
学生齐答:“想!”
老师把书上的插图贴在黑板正中。
老师充满感情地叙述道:“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这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唱这首歌吗?”哪有一年级学生不爱唱歌的?大家立刻喊起来:“想!‘
老师按下录音机按键,录音机里立刻传来优美的旋律:“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坐在座位上凝神听着。
听完一遍后,老师就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起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唱完后,老师问:“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画一画弯弯的月儿吧。”(师生一起画)
画完后再评一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没有。
而后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学生很快说出了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眉毛„„)
老师指名让学生读一、二行课文。
学生读完后,老师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最后老师引到书上“小小的船”,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小黑板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读:
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学生在比较中感悟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
老师再放《小小的船》曲子,在老师的描述中,学生闭眼想象:
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夜空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弯弯的月儿,真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
老师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学生们回答蓝蓝的天空像玉盘、像大海、像蓝布„„,闪闪的星星像珍珠、像灯笼„„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成分老师都给予肯定。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幼稚,却是童心的真实自然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所以,老师非常注意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老师再指导学生朗读,把想到的美景读出来。朗读采用了多种方式: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巡视。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老师巡视,随机表扬。
3。四人小组配合读,可一人读一行,也可一人读,大家听。老师巡视、表扬、协调。
4。引读。
当学生们基本上能把课文读好后,老师采用影碟上的儿歌常出现的形式:先由一名学生把歌词读一遍,一部分学生再把歌曲唱一遍,同时一部分学生表演。读完后老师请同学们老表演儿歌。顿时,整个课堂充满了歌声、笑声„„
最后是作业。老师这样很自然地进行:“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请你们回去把《小小的船》读给妈妈听,或者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好吗?”
随着学生的齐声叫好,“铃„„铃„„”下课了。
评点:儿童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显示出他们体内蕴藏着一种学习的主动性,但这种主动性却往往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而随时消失,怎样才能给儿童不断的刺激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心中暗藏的求知欲呢?《小小的船》教学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秋天夜空景色的诗歌,体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但美是一种内心的抽象的情感体验,靠老师的讲解和凭空想象是很难让学生体味到这种美的微妙感觉的。用
什么方法才能凝聚这些小家伙的目光而又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呢?老师根据这首诗歌本身所具有的亲情境交融的特点,发挥它音乐性强,比喻形象,色彩优美,自然景物鲜明的特色,设计了一堂情境教学课。这个案例以“情境”为切入点,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语言学习与语言生活环境。生活展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这环环相扣的情境铺设,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一声声、一遍遍朗读中体味弯月之美,想象夜空之美,感悟语言文字之美。在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此时感情朗读已不仅是目的了,它更是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第四篇: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复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有效的复习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为教学评价奠定基础,还是对教师平日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做好复习工作,首先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复习的指导思想:复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 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明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语言积累的复习,体现语文学习阶段的特点。
根据课程目标,参照人教版教材(大修订)二年级下学期的要求,对期末复习内容和试题设计提出建议。
二年级下学期是第一学段最后一个学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学生应全面达到。
(一)字:
1.复习内容:
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应重视四点:1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2要求会写的字则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4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教材中出现的字的训练包括:
1、每课中“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2、园地中的“读读认认”。3、30页的我会填,49页的我会填,103页的读读抄抄,园地六“我会填”,143页的读读抄抄。
2.题型题例:
(1)听写,可以从课文中抽取几个生字词进行听写训练,考测学生的听力,涵盖语文听、说、读、写中的听的能力。尤其是可以组成词的生字。
(2)看拼音写字、词,侧重平翘舌、前后鼻韵母、声母f、h、n、l、r的的辨别,要求读准三介音,所测字词应有针对性,如笔画复杂的字、同音字。
(3)形近字的辨别,在比较中巩固汉字。能会组词。
(4)多音字的正确朗读,以组词、选择形式考测学生的识记能力。
(5)写一两个字,并简要介绍自己是用哪一种方法记住的。
(6)出示几个课文未出现的字及几种读音进行连线选择,考测学生课外识字量。
(7)错别字的订正。
题例:
拼音乐园,你能根据拼音的提示写出汉字来吗?试试看吧。(拼音填汉字)
jiědînɡ shì jiè sǔn yá chìbǎnɡ qiāo mén pī pínɡ
()()()()()()
试试你的好眼力,下面全都是孪生兄弟,你能分清它们吗?(形近字组词)
枯()浇()密()塔()决()拱()
姑()绕()蜜()搭()快()洪()
快乐ABC,在括号里面选出正确的读音选项
玫瑰()A、méi ɡui B、méi ɡuì 阑尾()A、lán wěi B、nán wěi
我是小医生,快看看下面的句子中有没有错字,给它们治治病吧!
1、日月潭风景秀丽,那里枝叶茂胜,群山环绕。()
2、沿着长长的小西,寻找雷锋的足记。()
(二)词:
教材中出现的训练有:4页找找说说,17页的我会说,园地和课后题中的读读记记,园地三的“我会填”,65页读读填填,园地4“我的发现”89页“读读写写”,园地五“我会连”,园地3、4、6我的发现。129页读读写写,131页读读背背。132页展示台。
题型题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是以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那么对于复习中出现的词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有词语的搭配、成语的补充、近义词、反义词、量词的运用、ABAB式的运用、扩词等等形式。例如:1、孩子们,你们看这些词写的多有意思呀你能照样子写几个吗?
缕缕白云————美丽的田野————
喜洋洋——快快乐乐——
2、小朋友们,现在小兔子过不了河了,你能帮助小兔子把独木桥修好吗?
()的春光()的田野
3、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平时常常在一起的几个好伙伴走丢了,你能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吗?雷声大()兴高()烈
4、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我的对手是谁吗?
强——寒冷————
5、我们一起做个词语接龙吧!
特别别人------
设计说明:
字词是组成汉语言的基础,掌握拼音是实现课标要求“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夯实基础,形成识字能力。考测内容以客观试题为主,以主观试题为辅。试题形式宜多样化,人文化,趣味化。
(三)句:复习的内容:二年级注重以下方面的句子训练:(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课文中出现的训练有:15页我会读,园地里的“读读背背”,45页“我会填”,园地4“我会填”,79页“我会填”,82页“读读抄抄”,91页“我会连”,98页“读读写写”,107页“读读说说”,118“读读抄抄”,125页“读读想想”136页“我会填”139页“我会填”园地8“我会读”。以及课本中出现的积累和“我知道”。
题型和题例:补充句子,使意思更完整。结合课文中的练习,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完整、通顺。2 能积累好句子,对联,名人名言,可以让学生之间考一考,每天一句话、积累一句名言,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切不可死记硬背。对于课后要求背诵并要求按课文补充句子的练习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背诵下来。多读成诵。3 感悟句子的表达方式和不同语气。
具体可以采用几种形式:
1根据记忆进行填空(填成语、名言、诗句);
2词句的理解、体会与运用;
3诗文的默写。
4为句子加标点。
题例:
老师请你选两句名言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
能将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一——————就————————。——————————,疑是银河落九天。
3满天的()像()撒在碧玉盘里。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
试着改写句子好吗?
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
那么多的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这件事,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
(四)阅读:
课标要求:
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干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认识自然段,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及指定背诵的部分。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1.考试内容:
①课内内容:a.词语的积累(词语的搭配、词组的仿写、用词语写句子);b.课文精彩段落及古诗的填空。
②课外内容:给出一段短文,在学生默读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出题:a.是否知道共有几个自然段;b.是否了解句子的意思;c.是否了解某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d.阅读后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按要求写一段话。)
2.题型题例:
(1)、小朋友,我们学过的古诗还记得吗?写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诗句是
————————————————,———————————————。
(2)、安徒生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人,他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除了《丑小鸭》,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试着写一写:—————————————
小猴栽树
春天,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就张罗开了:我栽的梨树要结梨子啦!
小山羊正在栽杏树,它对小猴子说:“兄弟,你高兴得太早了。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呢。”小猴子一听,心里凉了,忙问山羊:“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
山羊回答说:“只要四年。”
小猴子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又张罗开了:“我的杏树,四年就能结杏子!”
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肥,它抬起头来对小猴子说:“吹什么,我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大桃子!”小猴子后悔自己错栽了杏树,又连夜拔掉,栽上了桃树。然后,它吹嘘自己种的桃树多么好,结果结得多么早。
小白马正在给樱桃树浇水,它不耐烦地对小猴子说:“我种的樱桃树,只要两年就能结果了。”小猴子一听,心又动了„„
几年后,漫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认真读短文,试着做一做:
1、本文共有()节,第二节有()句话。
2、小猴子栽过()、()、()和(),结果()。
3、几年后,小山羊得到杏子,()得到了(),()得到了()。
4、小猴子最后的结果是谁造成的?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3.设计说明:
①课内内容:主要从词句的积累及古诗、课文语段的记诵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低年级是语言积累的黄金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落实教材中的背诵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背诵挤进课堂,既落实背诵要求,又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背诵方法。②课外内容:可提供一段短文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考查。如例1中的《小猴栽树》是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题,但设计阅读题时要注意:a.短文应浅显易懂、有趣、形象生动,;b.问题的设置不应超出本册的教学要求;c.如果设计让学生回答问题(书面)必须注意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水平;d题型不要与“识字与写字”这一部分重复;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些口头及其他形式的检测题目,如:可以让学生朗读短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语音、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了解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口语交际的水平;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体现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写话:
1课标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感受。运用阅读或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
2本册教材对写话的训练:
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实的,例如:春天里的发现,夸夸自己的家乡,写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写写这学期的收获,假期的打算等。另一类是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画一幅或几幅画,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3复习方式方法:(1)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写话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2)要给学生表达的自由,让学生决定写什么,怎么写。
(3)写话和想象相结合,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
题型题例:
1写实方面:读了美丽的《日月潭》,看了物产丰富的《葡萄沟》,你一定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美好的地方而自豪,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迷人的风景和物产,把自己的家乡写写吧。看图写话:给一组(3-4)连续的图,其中一幅为空白的图,把图补充完整。再写一段话。想象:同学们,记得丑小鸭吗?他的遭遇多值得我们同情,天鹅妈妈知道后,会怎样呢?变成天鹅后,会发生什么事?他的蛋怎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呢?让我们也学学安徒生,编一个童话故事吧!(选其一)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第五篇:期末如何复习语文
期末如何高效复习语文
一、教材复习
指导思想:教材中有的必考项目一定扎实掌握,争取基础知识拿满分!
1、考试之前用两周时间把课文后面的字词练习几遍,标准是:会读、会写,形近字能辨别。可以请家长协助听写。
2、文言文的书下注释用一周时间再背诵一遍。
3、必背的诗词全部默写一遍。标准是:诗句中字词必须准确。
二、试卷整理
指导思想:平时考试错过的题是你知识上的盲点,无论是不会还是马虎都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而平时考题经常在期末考试中出现,不被同一道题绊倒两次你就初步胜利啦!
1、基础知识
将平时考试(课堂听写与考试卷子)中你错过的----字词整理到笔记本上,标明正确的读音与写法;----成语要标明意思与使用对象;
----病句原句抄下来,并写清楚语病,改正过来;
----古诗文默写的诗句抄下来,你错的字词用彩笔画上重点。
2、文言文
将平时考试出现过的文言篇目重点复习一遍,错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都在教材上重点标出来,复习教材时着重看几遍。
3、现代文阅读
把考卷中你扣分的题目对照答案仔细查看,你漏答了什么项目,总结出自己答题的弱点:答题不够全面,某个知识点没掌握,概括的不够准确,中心思想理解没到位等等。期末考试遇到相同题型就要想想之前的题,争取更全面的答题。
三、作文
指导思想:考场作文可以通过平时的作文转化而成,平时背诵的素材、好词好短越多,考场作文越精彩!
1、平时积累的素材要在考前两周内每天翻看,早一次,晚一次。
2、将自己得分较高的作文好好修改一下,修改的内容如下:
• • • • • • 错别字 病句 标点
分段是否合理(不要某段过长,事件要按“起承转合”来分段。)是否有具体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结尾是否合理(结尾要点题、有1-2段抒情和议论)
如果考场上遇到可以转化的作文,首先想自己修改的这篇有没有能用上的段落。
3、考前看10篇优秀作文范文,将其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背诵下来,抄写在素材积累本上。
四、作为家长能在期末帮助孩子做什么?
1、保证孩子的睡眠和饮食。
2、协助孩子考听写基础知识:字词、古诗文默写、文言文。
3、帮助孩子整理试卷,将他/她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4、陪孩子一起学习期末冲刺课程,陪伴(注意:是陪伴而不是督促)孩子学习。
5、不要说:“这次考不好就„„„„”,而要说:“只要你有一点点进步就好!”
“正常发挥你就会比上次考的好。”
“认真审题,不要慌,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