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时间:2019-05-12 12: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第一篇: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终端为王 导购为尊——张会亭:终端导购系列

自序

“当代营销,终端为上!”在传统产业的许多企业中,这个现代终端营销思想成为越来越被高层领导重视的话题。其中以家电业中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尤为明显。由于他们的终端销售网络往往比较完善,相应的终端导购人员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如此浩浩荡荡一支销售大军,如果治理有方,势必会万众一心,所向披靡;但若管理失当,却也会演变成散兵游勇,一盘散沙。所以,终端导购员的管理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效果、零售业绩、顾客美誉度等致命因素。而“如何做好终端管理与培训”这个问题便浮现在我们每个终端管理工作者的面前。

笔者从事终端导购员管理工作有些时日,公司老总有时曾戏谑地说:“你管的人比我还多”。的确,如果单从人数上讲此言确不为过,但笔者同时也深感责任重于泰山,生怕对这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程度参差不齐的导购员有细微闪失。于是便勤于思考、悉心琢磨,总结出导购员管理培训方面的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将其略作改编整理成为《终端为王,导购为尊——张会亭:终端导购系列》,现奉上桌面与大家共飨,粗劣之处敬请业内高手批评指正。

1、系列之一《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2、系列之二《如何建立终端导购员管理制度》

3、系列之三《如何建立终端导购员薪酬制度》

4、系列之四《导购员到底由厂家派还是商家派?》

5、系列之五《导购员培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6、系列之六《导购员培训:学好MONEY就赚钱》(已发表)

正如笔者在自序中所言:“当代营销,终端为上!”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循着这个终端营销思想展开了终端导购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实践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厂家尽管在导购员的培训及管理方面不遗余力,而导购员却仍不太“买账”,照样对企业没有什么归属感,照样是频繁跳槽。笔者认真分析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总结出了十条较有代表性的症结点,这些是终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导购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空白。兹将其罗列出来,供业界同仁参考斧正。

1、管理过于粗放,缺乏精耕细作与一地一策的必要变通;

一般来说,导购员人员众多,又遍布全国各地,公司总部对其进行系统的细化管理就会显得鞭长莫及。于是便成了许多企业对终端导购员采取粗放管理的“正当”理由。如果分公司导购管理人员也照此思想贯彻执行下去的话,势必会产生“一刀切”的呆板局面。

比如许多企业都只是将一个省份的市场划分为3个等级:省会城市为一级市场,其他地市级城市为二级市场,县级及以下市场为三级市场。再好一点的是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划分为超大型市场。殊不知同样是“一级市场”,杭州、武汉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就比太原、兰州等要强得多。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会在底薪上作相应浮动,使其适应当地的收入水平。那么同样是同一城市的两个卖场,其人气聚集和售货能力却可能会相去甚远,这时候如果去硬性考核导购员销售绩效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会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于是,“优秀导购员到底应该派驻到旺销卖场还是冷僻卖场?”成了许多人一直困惑的问题。笔者倒认为:与其让优秀导购员派到冷僻卖场依靠自己的才华去“救场”,倒不如将其派到旺销卖场去充分施展收益更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将销售任务细化到卖场去考核导购员绩效的企业寥寥无几。

其实,终端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单靠总部下几道泛泛的“军令”就想“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充分考虑当地的收入水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合理因素,作出符合当地市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效性的终端管理制度与指引。

2、分公司对总部管理及培训的“二传”力量极为薄弱;

在企业总部不可能统包统揽的进行全国导购员管理的前提下,总部则往往在各分公司设置零售主管(或曰导购主管)一职。零售主管一般既负责全省的零售卖场管理(着重是省会城市的零售卖场管理),还要负责导购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台帐审核、薪酬核算、绩效考核、人员招聘、系统培训以及组织现场促销等多项职能。

但在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零售主管自身的文化及基本素质往往并不是很高(通常是很普通的大专或中专毕业),很难担当并能胜任上述众多管理职能。他们充其量能对卖场跟进、导购员考勤、薪酬核算等简单机械性的工作做得较好,而对终端信息的综合整理、导购员绩效的考核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等需要技术处理或对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培训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可以不客气地讲,在众多的零售主管中,没有几个很懂得导购员培训的。有些企业分公司的每周导购员例会,虽然说的都是工作汇报、信息反馈和系统培训,但一般都只是导购员汇报一下销量然后零售主管再传达几个文件或通知而已。

零售主管的待遇也一般不高,所以经常不被人看重。再加上工作较其他人又相对繁重,导致零售主管这个岗位经常换人,而所换的新人自身对公司的终端管

理方案还没有导购员熟悉,从而对总部的导购员管理及培训思想的贯彻执行大打折扣,没有起到应有的“承上启下”的“二传”效果。

这里就引发出企业对终端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在招聘业务员的时候都已经开始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在招聘零售主管的时候,却仍停留在普通大专或中专学历层次。究其原因,倒不是企业不想招聘更好的零售主管,而是在这个岗位上压根就没有设置相应的薪水档次!笔者敢断言:如果企业一直固守这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消极心态,那么分公司终端管理的效果就永远不可能有太大的起色!而没有了分公司对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分担,其终端管理将不可能细化,其最终结果必将是又回到了总部统管、粗放经营的局面,“决胜终端”这一鸿图也自然会土崩瓦解。

3、导购员薪酬体系变换不定;横向比较缺发竞争优势,纵向自比缺乏激励效应;

虽然“掌控终端、决胜终端”的思想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一种终端操作指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最容易被流于口号。虽然呼声往往很高,但许多企业真正重视的是终端市场和终端零售商,却很难重视终端导购员。所以,这种“偷换终端概念”的微妙变化使得导购员的薪酬体系也随之变换不定,从而使本企业的导购员薪酬与同等品牌横向比较缺乏竞争优势,而纵向与自身往日的薪酬体系作比较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效果,从而出现“终端疲软”的病态景象。无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导购员也和许多正常人一样是追求利益的。他们每天都会盘算着哪种产品提成较高、哪种产品比较好卖,从而去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以争取更多的利益收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频繁更改的薪酬提成方案使导购员随之“不亦乐乎”(他们每天还要卖货,不可能天天忙于记产品的提成率),再加上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和添加,有些导购员竟不知道卖哪种产品提成多少钱,引发出对每月工资金额的质疑,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售货心情和冲劲。而薪酬优势的丧失往往最容易促使导购员“另谋高枝”。

4、缺乏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培训体系,且培训频次也不高;与目前许多企业业务员培训的“大刀阔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导购员培训工作还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往往是总部制定一套终端培训体系,印制成小册子或干脆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分公司,由分公司导购主管来执行培训过程,总部再根据各地培训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最后派专人来个“巡回培训”。上面已经分析过,在分公司的导购员管理工作中,导购员培训是所有项目执行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于是就出来了这样一个怪圈:分公司培训工作执行不到位,总部的巡回培训来的时候是“行色匆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本来就是巡回嘛,更何况还有其他地区在等着呢),讲的时候是“填鸭猛灌”(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分公司好不容易替导购员向商场请假把大家召集起来听总部

来人培训,当然要巴不得一次性学会完)。待到事后大家反馈培训效果,都说“讲的是不错,就是时间太紧了,内容太多了,不好消化„„但还是希望这种类似的大型专业化培训再多举办几次”。

这是笔者几次终端巡回培训的真实见闻。从中折射出了终端导购员对大型专业化培训的强烈需求与渴望。所以,笔者倒是建议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优秀导购员代表回总部接受培训,一方面是系统性更强,回去之后可以对其他人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对这些优秀导购员也是一种奖励,通过对总部的实地参观而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唤起其他人的努力奋斗取向。笔者通过实践证明此举效果不错。当然,如果有能力把所有人都召集回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5、导购员的高流动性使企业高投入的系统培训陷入两难;

由于导购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天与其他品牌的导购员一起值班,所以对其他品牌甚至是主要竞争品牌的产品卖点及薪酬方案都谙熟于心),他们很容易把现在服务的品牌作为“培训驿站”,一旦功成便会凭着现有的“资历”去投向自己心仪的品牌。所以,企业出于对自身品牌的自我保护,会不自觉地对导购员产生防范心理。于是在对导购员进行高投入的系统培训时便会不自觉地陷入两难境地。的确,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精心培训出来的导购员“投降”到了自己的主要竞争品牌,那种感觉也着实让人寒心。并且在客观上导购员的流动性也确实太强。有鉴于这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笔者还是建议企业去做终端大型培训。这里有“软硬”两种措施,我们不妨来个“双管齐下”:

a.硬措施:制定合理的薪酬提成方案,增强对同等竞争品牌的薪酬竞争力。b.软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增进导购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导购员队伍的稳定性。就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

6、缺乏必要的优胜劣汰机制和职业规划展望;

人人都有追求进步、提升自我的本能愿望,终端导购员亦然。但许多企业在制定导购员管理制度时缺乏应有的优胜劣汰机制,并且,他们还往往容易流于这样一个怪圈:越是职位高,其晋升可能性和发生频次越大。最明显的体现一般是:公司总部的员工晋升机会比分公司员工大;主管级别的人比普通员工晋升可能性更大;业务员晋升为分公司经理或副经理的机会比零售主管晋升为业务员的机会大;而导购员晋升为零售主管或导购小组长的机会就比前几种情形的机会要小得多。

这个怪圈的出现,埋没了很多导购员中的“有志者”,使得许多优秀的导购员“干得再好、干得再久,也还只是导购员”,从而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应有的信心。这里倒有一个较为可行的晋升办法值得参考,那就是对他们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先将所有导购员按文化层次和实际导购能力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比如3个或4个等级),然后作出可操作性强的晋升资格要求,使得导购员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更高的一个级别。达到了最高导购员级别之后,还可以分别有四种选择:导购员小组长、零售主管、导购培训员和业务员。这样,通过上述的“目标透明化”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导购员进行激励。

7、缺乏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

好像是从有导购员这个人群开始起,导购员行业就缺乏必要的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劳动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哪个企业与终端导购员签定正规的劳动用工合同。所以便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了一种近乎畸形的“单方向约束”,难怪有相当多的导购员总是自感朝不保夕,认为自己是“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临时工”。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居高不下也是自在情理之中。至于福利保障体系,好一点的企业还能象征性地提供一点的补贴和人性化关怀,如:市内交通补贴、每月电话补贴、法定节假日补贴等等。还会在导购员生日或圣诞节、元旦等时候为导购员送上一张贺卡,捎去亲切的问候。再好一点的还会给导购员提供有薪年假、淡季旅游和免费回总部参观等。

而一般的企业往往只是“光杆”的底薪和提成,却还一味地责怪导购员缺乏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自己都已经先把导购员当外人看了,导购员能给你那么卖命吗?

8、缺乏对终端销售效果的有效解读;

对许多终端管理者来说,每月派驻有导购员的“可控终端”是都要上缴销售台帐的。这是铁律,也是每个导购员的一项必修任务。为的是通过对终端采集的相对真实的销售数据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市场反应举措,最起码还可以达到对终端的有效掌控和修正。

然而,事情的执行过程往往并不因为初衷的美好而按部就班地进行。真正的结果往往是:企业总部往往很积极地向终端导购员索要销售台帐,接着再有专人很麻利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然后在尽早的时间内将一份漂亮的终端销售报表提交到相关部门领导台面。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干净麻利、滴水不漏。这时,最为关键的重头戏——领导对报表的研究与对策——却被慢条斯理地搁浅。就这样,每月的报表在形式与过场中扭曲了其原本美好的初衷。最后,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报表还是那份报表,终端还是那个毫无太大起色的终端。笔者这里有个建议:每个“当事者”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的企业是否也是这样。

9、缺乏良好的互动信息沟通平台;

经常听到有人说导购员对自己的企业缺乏认同感,却总是有人找不到原因,只是眼看着好端端的企业文化培训到了导购员身上却犹如“隔靴搔痒”。其实,暂时抛开其他原因姑且不论,你有没有给导购员搭建一个互动性的信息沟通平台呢?

事实上,单从培训与管理角度考虑,大多数企业对导购员更多的是单方面的思想及相关知识的灌输,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每月都会让导购员填写终端信息反馈表云云。但这还只是单向的信息“上传”,你又对这些宝贵的“一手信息”做了多少针锋相对的回应呢?于是乎天长日久,呼声滔滔而终端依旧,导购员便逐渐对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期待。于是便不再(也不必)像原来那样认真,而是草草地填写一下表格,应付了差事便万事大吉。最后演变成导购员一见到公司下发的表格就头疼,随便填完,赶紧上缴,一切OK。相应的责任心等基本上已成枉然。

依笔者建议,公司必须对终端回馈的宝贵信息作出一定的回应,通俗一点讲就是:是长是圆,必须要给个说法。并且,明确设立终端好建议奖,对有利于公司终端建设、形象输出、销量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好建议给予重奖。并昭示全国,全民动员。

10、缺乏导购员对分公司人员必要的监督机制;

就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对导购员的监督机制,比如对导购员的考勤、职业行为规范、销售台帐填写的真实有效性等都做了相应的约束和规定。但在同时,大家都不自觉地认为导购员处于工作流程的最底层,却忽视了他们也应该对分公司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

业务员将自己原本不懂导购的亲戚朋友安插在导购员队伍中滥竽充数,冒领工资;业务员将导购员应得的工装费等报销费用据为己有;分公司借“考核工资”名义侵吞导购员工资;分公司在导购员台帐上作弊以蒙混业绩„„

所有这些,身处“最底层”的导购员往往都看在眼里,却无从申诉。试问你的企业做到了导购员对分公司的有效监督了吗?

总结语:

笔者上面罗列的“十大空白”只是“抛出了一块砖头”,其实在工作实践中还会有更多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每位细心负责的终端管理及培训工作者去发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更应该去积极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决胜终端”的操作理念才不至于演变成为虚幻的梦想。

第二篇:终端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终端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http:// 中国鞋网 更新日期:2009-08-22 09:59:20 浏览:4945 【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打印 】

【中国鞋网】“当代营销,终端为上!”在传统产业的许多企业中,这个现代终端营销思想成为越来越被高层领导重视的话题。其中以家电业中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尤为明显。由于他们的终端销售网络往往比较完善,相应的终端导购人员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如此浩浩荡荡一支销售大军,如果治理有方,势必会万众一心,所向披靡;但若管理失当,却也会演变成散兵游勇,一盘散沙。所以,终端导购员的管理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效果、零售业绩、顾客美誉度等致命因素。而“如何做好终端管理与培训”这个问题便浮现在我们每个终端管理工作者的面前。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循着这个终端营销思想展开了终端导购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实践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厂家尽管在导购员的培训及管理方面不遗余力,而导购员却仍不太“买账”,照样对企业没有什么归属感,照样是频繁跳槽。笔者认真分析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总结出了十条较有代表性的症结点,这些是终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导购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空白。兹将其罗列出来,供业界同仁参考斧正。

1、管理过于粗放,缺乏精耕细作与一地一策的必要变通;

一般来说,导购员人员众多,又遍布全国各地,公司总部对其进行系统的细化管理就会显得鞭长莫及。于是便成了许多企业对终端导购员采取粗放管理的“正当”理由。如果分公司导购管理人员也照此思想贯彻执行下去的话,势必会产生“一刀切”的呆板局面。

比如许多企业都只是将一个省份的市场划分为3个等级:省会城市为一级市场,其他地市级城市为二级市场,县级及以下市场为三级市场。再好一点的是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划分为超大型市场。殊不知同样是“一级市场”,杭州、武汉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就比太原、兰州等要强得多。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会在底薪上作相应浮动,使其适应当地的收入水平。那么同样是同一城市的两个卖场,其人气聚集和售货能力却可能会相去甚远,这时候如果去硬性考核导购员销售绩效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会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于是,“优秀导购员到底应该派驻到旺销卖场还是冷僻卖场?”成了许多人一直困惑的问题。笔者倒认为:与其让优秀导购员派到冷僻卖场依靠自己的才华去“救场”,倒不如将其派到旺销卖场去充分施展收益更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将销售任务细化到卖场去考核导购员绩效的企业寥寥无几。

其实,终端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单靠总部下几道泛泛的“军令”就想“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充分考虑当地的收入水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合理因素,作出符合当地市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效性的终端管理制度与指引。

2、分公司对总部管理及培训的“二传”力量极为薄弱;

在企业总部不可能统包统揽的进行全国导购员管理的前提下,总部则往往在各分公司设置零售主管(或曰导购主管)一职。零售主管一般既负责全省的零售卖场管理(着重是省会城市的零售卖场管理),还要负责导购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台帐审核、薪酬核算、绩效考核、人员招聘、系统培训以及组织现场促销等

多项职能。

但在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零售主管自身的文化及基本素质往往并不是很高(通常是很普通的大专或中专毕业),很难担当并能胜任上述众多管理职能。他们充其量能对卖场跟进、导购员考勤、薪酬核算等简单机械性的工作做得较好,而对终端信息的综合整理、导购员绩效的考核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等需要技术处理或对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培训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可以不客气地讲,在众多的零售主管中,没有几个很懂得导购员培训的。有些企业分公司的每周导购员例会,虽然说的都是工作汇报、信息反馈和系统培训,但一般都只是导购员汇报一下销量然后零售主管再传达几个文件或通知而已。

零售主管的待遇也一般不高,所以经常不被人看重。再加上工作较其他人又相对繁重,导致零售主管这个岗位经常换人,而所换的新人自身对公司的终端管理方案还没有导购员熟悉,从而对总部的导购员管理及培训思想的贯彻执行大打折扣,没有起到应有的“承上启下”的“二传”效果。

这里就引发出企业对终端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在招聘业务员的时候都已经开始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在招聘零售主管的时候,却仍停留在普通大专或中专学历层次。究其原因,倒不是企业不想招聘更好的零售主管,而是在这个岗位上压根就没有设置相应的薪水档次!笔者敢断言:如果企业一直固守这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消极心态,那么分公司终端管理的效果就永远不可能有太大的起色!而没有了分公司对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分担,其终端管理将不可能细化,其最终结果必将是又回到了总部统管、粗放经营的局面,“决胜终端”这一鸿图也自然会土崩瓦解。

3、导购员薪酬体系变换不定;横向比较缺发竞争优势,纵向自比缺乏激励效应;

虽然“掌控终端、决胜终端”的思想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一种终端操作指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最容易被流于口号。虽然呼声往往很高,但许多企业真正重视的是终端市场和终端零售商,却很难重视终端导购员。所以,这种“偷换终端概念”的微妙变化使得导购员的薪酬体系也随之变换不定,从而使本企业的导购员薪酬与同等品牌横向比较缺乏竞争优势,而纵向与自身往日的薪酬体系作比较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效果,从而出现“终端疲软”的病态景象。

无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导购员也和许多正常人一样是追求利益的。他们每天都会盘算着哪种产品提成较高、哪种产品比较好卖,从而去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以争取更多的利益收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频繁更改的薪酬提成方案使导购员随之“不亦乐乎”(他们每天还要卖货,不可能天天忙于记产品的提成率),再加上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和添加,有些导购员竟不知道卖哪种产品提成多少钱,引发出对每月工资金额的质疑,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售货心情和冲劲。而薪酬优势的丧失往往最容易促使导购员“另谋高枝”。

4、缺乏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培训体系,且培训频次也不高;

与目前许多企业业务员培训的“大刀阔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导购员培训工作还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往往是总部制定一套终端培训体系,印制成小册子或干脆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分公司,由分公司导购主管来执行培训过程,总部再根据各地培训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最后派专人来个“巡回培训”。

上面已经分析过,在分公司的导购员管理工作中,导购员培训是所有项目执行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于是就出来了这样一个怪圈:分公司培训工作执行不到位,总部的巡回培训来的时候是“行色匆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本来就是巡回嘛,更何况还有其他地区在等着呢),讲的时候是“填鸭猛灌”(时间有

限,机会难得,分公司好不容易替导购员向商场请假把大家召集起来听总部来人培训,当然要巴不得一次性学会完)。待到事后大家反馈培训效果,都说“讲的是不错,就是时间太紧了,内容太多了,不好消化……但还是希望这种类似的大型专业化培训再多举办几次”。

这是笔者几次终端巡回培训的真实见闻。从中折射出了终端导购员对大型专业化培训的强烈需求与渴望。所以,笔者倒是建议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优秀导购员代表回总部接受培训,一方面是系统性更强,回去之后可以对其他人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对这些优秀导购员也是一种奖励,通过对总部的实地参观而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唤起其他人的努力奋斗取向。笔者通过实践证明此举效果不错。当然,如果有能力把所有人都召集回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5、导购员的高流动性使企业高投入的系统培训陷入两难;

由于导购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天与其他品牌的导购员一起值班,所以对其他品牌甚至是主要竞争品牌的产品卖点及薪酬方案都谙熟于心),他们很容易把现在服务的品牌作为“培训驿站”,一旦功成便会凭着现有的“资历”去投向自己心仪的品牌。所以,企业出于对自身品牌的自我保护,会不自觉地对导购员产生防范心理。于是在对导购员进行高投入的系统培训时便会不自觉地陷入两难境地。的确,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精心培训出来的导购员“投降”到了自己的主要竞争品牌,那种感觉也着实让人寒心。并且在客观上导购员的流动性也确实太强。有鉴于这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笔者还是建议企业去做终端大型培训。这里有“软硬”两种措施,我们不妨来个“双管齐下”:

a.硬措施:制定合理的薪酬提成方案,增强对同等竞争品牌的薪酬竞争力。

b.软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增进导购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导购员队伍的稳定性。就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

6、缺乏必要的优胜劣汰机制和职业规划展望;

人人都有追求进步、提升自我的本能愿望,终端导购员亦然。但许多企业在制定导购员管理制度时缺乏应有的优胜劣汰机制,并且,他们还往往容易流于这样一个怪圈:越是职位高,其晋升可能性和发生频次越大。最明显的体现一般是:公司总部的员工晋升机会比分公司员工大;主管级别的人比普通员工晋升可能性更大;业务员晋升为分公司经理或副经理的机会比零售主管晋升为业务员的机会大;而导购员晋升为零售主管或导购小组长的机会就比前几种情形的机会要小得多。

这个怪圈的出现,埋没了很多导购员中的“有志者”,使得许多优秀的导购员“干得再好、干得再久,也还只是导购员”,从而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应有的信心。这里倒有一个较为可行的晋升办法值得参考,那就是对他们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先将所有导购员按文化层次和实际导购能力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比如3个或4个等级),然后作出可操作性强的晋升资格要求,使得导购员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更高的一个级别。达到了最高导购员级别之后,还可以分别有四种选择:导购员小组长、零售主管、导购培训员和业务员。这样,通过上述的“目标透明化”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导购员进行激励。

7、缺乏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

好像是从有导购员这个人群开始起,导购员行业就缺乏必要的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劳动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哪个企业与终端导购员签定正规的劳动用工合同。所以便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了一种近乎畸形的“单方向约束”,难怪有相当多的导购员总是自感朝不保夕,认为自己是“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临时工”。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居高不下也是自在情理之中。

至于福利保障体系,好一点的企业还能象征性地提供一点的补贴和人性化关怀,如:市内交通补贴、每月电话补贴、法定节假日补贴等等。还会在导购员生日或圣诞节、元旦等时候为导购员送上一张贺卡,捎去亲切的问候。再好一点的还会给导购员提供有薪年假、淡季旅游和免费回总部参观等。

而一般的企业往往只是“光杆”的底薪和提成,却还一味地责怪导购员缺乏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自己都已经先把导购员当外人看了,导购员能给你那么卖命吗?

8、缺乏对终端销售效果的有效解读;

对许多终端管理者来说,每月派驻有导购员的“可控终端”是都要上缴销售台帐的。这是铁律,也是每个导购员的一项必修任务。为的是通过对终端采集的相对真实的销售数据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市场反应举措,最起码还可以达到对终端的有效掌控和修正。

然而,事情的执行过程往往并不因为初衷的美好而按部就班地进行。真正的结果往往是:企业总部往往很积极地向终端导购员索要销售台帐,接着再有专人很麻利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然后在尽早的时间内将一份漂亮的终端销售报表提交到相关部门领导台面。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干净麻利、滴水不漏。这时,最为关键的重头戏——领导对报表的研究与对策——却被慢条斯理地搁浅。就这样,每月的报表在形式与过场中扭曲了其原本美好的初衷。最后,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报表还是那份报表,终端还是那个毫无太大起色的终端。笔者这里有个建议:每个“当事者”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的企业是否也是这样。

9、缺乏良好的互动信息沟通平台;

经常听到有人说导购员对自己的企业缺乏认同感,却总是有人找不到原因,只是眼看着好端端的企业文化培训到了导购员身上却犹如“隔靴搔痒”。其实,暂时抛开其他原因姑且不论,你有没有给导购员搭建一个互动性的信息沟通平台呢?

事实上,单从培训与管理角度考虑,大多数企业对导购员更多的是单方面的思想及相关知识的灌输,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每月都会让导购员填写终端信息反馈表云云。但这还只是单向的信息“上传”,你又对这些宝贵的“一手信息”做了多少针锋相对的回应呢?于是乎天长日久,呼声滔滔而终端依旧,导购员便逐渐对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期待。于是便不再(也不必)像原来那样认真,而是草草地填写一下表格,应付了差事便万事大吉。最后演变成导购员一见到公司下发的表格就头疼,随便填完,赶紧上缴,一切OK。相应的责任心等基本上已成枉然。

依笔者建议,公司必须对终端回馈的宝贵信息作出一定的回应,通俗一点讲就是:是长是圆,必须要给个说法。并且,明确设立终端好建议奖,对有利于公司终端建设、形象输出、销量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好建议给予重奖。并昭示全国,全民动员。

10、缺乏导购员对分公司人员必要的监督机制;

就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对导购员的监督机制,比如对导购员的考勤、职业行为规范、销售台帐填写的真实有效性等都做了相应的约束和规定。但在同时,大家都不自觉地认为导购员处于工作流程的最底层,却忽视了他们也应该对分公司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

业务员将自己原本不懂导购的亲戚朋友安插在导购员队伍中滥竽充数,冒领工资;业务员将导购员应得的工装费等报销费用据为己有;分公司借“考核工资”名义侵吞导购员工资;分公司在导购员台帐上作弊以蒙混业绩……

所有这些,身处“最底层”的导购员往往都看在眼里,却无从申诉。试问你的企业做到了导购员对分公司的有效监督了吗?

总结语:

笔者上面罗列的“十大空白”只是“抛出了一块砖头”,其实在工作实践中还会有更多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每位细心负责的终端管理及培训工作者去发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更应该去积极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决胜终端”的操作理念才不至于演变成为虚幻的梦想。(来源:百度空间)

第三篇:终端(商场)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

“当代营销,终端为上!”在传统产业的许多企业中,这个现代终端营销思想成为越来越被高层领导重视的话题。其中以家电业中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尤为明显。由于他们的终端销售网络往往比较完善,相应的终端导购人员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如此浩浩荡荡一支销售大军,如果治理有方,势必会万众一心,所向披靡;但若管理失当,却也会演变成散兵游勇,一盘散沙。所以,终端导购员的管理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效果、零售业绩、顾客美誉度等致命因素。而“如何做好终端管理与培训”这个问题便浮现在我们每个终端管理工作者的面前。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循着这个终端营销思想展开了终端导购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实践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厂家尽管在导购员的培训及管理方面不遗余力,而导购员却仍不太“买账”,照样对企业没有什么归属感,照样是频繁跳槽。笔者认真分析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总结出了十条较有代表性的症结点,这些是终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导购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空白。兹将其罗列出来,供业界同仁参考斧正。

1、管理过于粗放,缺乏精耕细作与一地一策的必要变通;

一般来说,导购员人员众多,又遍布全国各地,公司总部对其进行系统的细化管理就会显得鞭长莫及。于是便成了许多企业对终端导购员采取粗放管理的“正当”理由。如果分公司导购管理人员也照此思想贯彻执行下去的话,势必会产生“一刀切”的呆板局面。

比如许多企业都只是将一个省份的市场划分为3个等级:省会城市为一级市场,其他地市级城市为二级市场,县级及以下市场为三级市场。再好一点的是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划分为超大型市场。殊不知同样是“一级市场”,杭州、武汉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就比太原、兰州等要强得多。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会在底薪上作相应浮动,使其适应当地的收入水平。那么同样是同一城市的两个卖场,其人气聚集和售货能力却可能会相去甚远,这时候如果去硬性考核导购员销售绩效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会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于是,“优秀导购员到底应该派驻到旺销卖场还是冷僻卖场?”成了许多人一直困惑的问题。笔者倒认为:与其让优秀导购员派到冷僻卖场依靠自己的才华去“救场”,倒不如将其派到旺销卖场去充分施展收益更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将销售任务细化到卖场去考核导购员绩效的企业寥寥无几。

其实,终端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单靠总部下几道泛泛的“军令”就想“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充分考虑当地的收入水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合理因素,作出符合当地市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效性的终端管理制度与指引。

2、分公司对总部管理及培训的“二传”力量极为薄弱;

在企业总部不可能统包统揽的进行全国导购员管理的前提下,总部则往往在各分公司设置零售主管(或曰导购主管)一职。零售主管一般既负责全省的零售卖场管理(着重是省会城市的零售卖场管理),还要负责导购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台帐审核、薪酬核算、绩效考核、人员招聘、系统培训以及组织现场促销等多项职能。

但在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零售主管自身的文化及基本素质往往并不是很高(通常是很普通的大专或中专毕业),很难担当并能胜任上述众多管理职能。他们充其量能对卖场跟

进、导购员考勤、薪酬核算等简单机械性的工作做得较好,而对终端信息的综合整理、导购员绩效的考核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等需要技术处理或对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培训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可以不客气地讲,在众多的零售主管中,没有几个很懂得导购员培训的。有些企业分公司的每周导购员例会,虽然说的都是工作汇报、信息反馈和系统培训,但一般都只是导购员汇报一下销量然后零售主管再传达几个文件或通知而已。

零售主管的待遇也一般不高,所以经常不被人看重。再加上工作较其他人又相对繁重,导致零售主管这个岗位经常换人,而所换的新人自身对公司的终端管理方案还没有导购员熟悉,从而对总部的导购员管理及培训思想的贯彻执行大打折扣,没有起到应有的“承上启下”的“二传”效果。

这里就引发出企业对终端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在招聘业务员的时候都已经开始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在招聘零售主管的时候,却仍停留在普通大专或中专学历层次。究其原因,倒不是企业不想招聘更好的零售主管,而是在这个岗位上压根就没有设置相应的薪水档次!笔者敢断言:如果企业一直固守这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消极心态,那么分公司终端管理的效果就永远不可能有太大的起色!而没有了分公司对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分担,其终端管理将不可能细化,其最终结果必将是又回到了总部统管、粗放经营的局面,“决胜终端”这一鸿图也自然会土崩瓦解。

3、导购员薪酬体系变换不定;横向比较缺发竞争优势,纵向自比缺乏激励效应;虽然“掌控终端、决胜终端”的思想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一种终端操作指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最容易被流于口号。虽然呼声往往很高,但许多企业真正重视的是终端市场和终端零售商,却很难重视终端导购员。所以,这种“偷换终端概念”的微妙变化使得导购员的薪酬体系也随之变换不定,从而使本企业的导购员薪酬与同等品牌横向比较缺乏竞争优势,而纵向与自身往日的薪酬体系作比较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效果,从而出现“终端疲软”的病态景象。

无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导购员也和许多正常人一样是追求利益的。他们每天都会盘算着哪种产品提成较高、哪种产品比较好卖,从而去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以争取更多的利益收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频繁更改的薪酬提成方案使导购员随之“不亦乐乎”(他们每天还要卖货,不可能天天忙于记产品的提成率),再加上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和添加,有些导购员竟不知道卖哪种产品提成多少钱,引发出对每月工资金额的质疑,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售货心情和冲劲。而薪酬优势的丧失往往最容易促使导购员“另谋高枝”。

4、缺乏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培训体系,且培训频次也不高;

与目前许多企业业务员培训的“大刀阔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导购员培训工作还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往往是总部制定一套终端培训体系,印制成小册子或干脆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分公司,由分公司导购主管来执行培训过程,总部再根据各地培训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最后派专人来个“巡回培训”。

上面已经分析过,在分公司的导购员管理工作中,导购员培训是所有项目执行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于是就出来了这样一个怪圈:分公司培训工作执行不到位,总部的巡回培训来的时候是“行色匆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本来就是巡回嘛,更何况还有其他地区

在等着呢),讲的时候是“填鸭猛灌”(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分公司好不容易替导购员向商场请假把大家召集起来听总部来人培训,当然要巴不得一次性学会完)。待到事后大家反馈培训效果,都说“讲的是不错,就是时间太紧了,内容太多了,不好消化……但还是希望这种类似的大型专业化培训再多举办几次”。

这是笔者几次终端巡回培训的真实见闻。从中折射出了终端导购员对大型专业化培训的强烈需求与渴望。所以,笔者倒是建议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优秀导购员代表回总部接受培训,一方面是系统性更强,回去之后可以对其他人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对这些优秀导购员也是一种奖励,通过对总部的实地参观而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唤起其他人的努力奋斗取向。笔者通过实践证明此举效果不错。当然,如果有能力把所有人都召集回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5、导购员的高流动性使企业高投入的系统培训陷入两难;

由于导购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天与其他品牌的导购员一起值班,所以对其他品牌甚至是主要竞争品牌的产品卖点及薪酬方案都谙熟于心),他们很容易把现在服务的品牌作为“培训驿站”,一旦功成便会凭着现有的“资历”去投向自己心仪的品牌。所以,企业出于对自身品牌的自我保护,会不自觉地对导购员产生防范心理。于是在对导购员进行高投入的系统培训时便会不自觉地陷入两难境地。的确,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精心培训出来的导购员“投降”到了自己的主要竞争品牌,那种感觉也着实让人寒心。并且在客观上导购员的流动性也确实太强。有鉴于这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笔者还是建议企业去做终端大型培训。这里有“软硬”两种措施,我们不妨来个“双管齐下”:

a.硬措施:制定合理的薪酬提成方案,增强对同等竞争品牌的薪酬竞争力。

b.软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增进导购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导购员队伍的稳定性。就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

6、缺乏必要的优胜劣汰机制和职业规划展望;

人人都有追求进步、提升自我的本能愿望,终端导购员亦然。但许多企业在制定导购员管理制度时缺乏应有的优胜劣汰机制,并且,他们还往往容易流于这样一个怪圈:越是职位高,其晋升可能性和发生频次越大。最明显的体现一般是:公司总部的员工晋升机会比分公司员工大;主管级别的人比普通员工晋升可能性更大;业务员晋升为分公司经理或副经理的机会比零售主管晋升为业务员的机会大;而导购员晋升为零售主管或导购小组长的机会就比前几种情形的机会要小得多。

这个怪圈的出现,埋没了很多导购员中的“有志者”,使得许多优秀的导购员“干得再好、干得再久,也还只是导购员”,从而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应有的信心。这里倒有一个较为可行的晋升办法值得参考,那就是对他们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先将所有导购员按文化层次和实际导购能力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比如3个或4个等级),然后作出可操作性强的晋升资格要求,使得导购员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更高的一个级别。达到了最高导购员级别之后,还可以分别有四种选择:导购员小组长、零售主管、导购培训员和业务员。这样,通过上述的“目标透明化”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导购员进行激励。

7、缺乏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

好像是从有导购员这个人群开始起,导购员行业就缺乏必要的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劳动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哪个企业与终端导购员签定正规的劳动用工合同。所以便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了一种近乎畸形的“单方向约束”,难怪有相当多的导购员总是自感朝不保夕,认为自己是“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临时工”。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居高不下也是自在情理之中。

至于福利保障体系,好一点的企业还能象征性地提供一点的补贴和人性化关怀,如:市内交通补贴、每月电话补贴、法定节假日补贴等等。还会在导购员生日或圣诞节、元旦等时候为导购员送上一张贺卡,捎去亲切的问候。再好一点的还会给导购员提供有薪年假、淡季旅游和免费回总部参观等。

而一般的企业往往只是“光杆”的底薪和提成,却还一味地责怪导购员缺乏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自己都已经先把导购员当外人看了,导购员能给你那么卖命吗?

8、缺乏对终端销售效果的有效解读;

对许多终端管理者来说,每月派驻有导购员的“可控终端”是都要上缴销售台帐的。这是铁律,也是每个导购员的一项必修任务。为的是通过对终端采集的相对真实的销售数据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市场反应举措,最起码还可以达到对终端的有效掌控和修正。

然而,事情的执行过程往往并不因为初衷的美好而按部就班地进行。真正的结果往往是:企业总部往往很积极地向终端导购员索要销售台帐,接着再有专人很麻利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然后在尽早的时间内将一份漂亮的终端销售报表提交到相关部门领导台面。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干净麻利、滴水不漏。这时,最为关键的重头戏——领导对报表的研究与对策——却被慢条斯理地搁浅。就这样,每月的报表在形式与过场中扭曲了其原本美好的初衷。

最后,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报表还是那份报表,终端还是那个毫无太大起色的终端。笔者这里有个建议:每个“当事者”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的企业是否也是这样。

9、缺乏良好的互动信息沟通平台;

经常听到有人说导购员对自己的企业缺乏认同感,却总是有人找不到原因,只是眼看着好端端的企业文化培训到了导购员身上却犹如“隔靴搔痒”。其实,暂时抛开其他原因姑且不论,你有没有给导购员搭建一个互动性的信息沟通平台呢?

事实上,单从培训与管理角度考虑,大多数企业对导购员更多的是单方面的思想及相关知识的灌输,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每月都会让导购员填写终端信息反馈表云云。但这还只是单向的信息“上传”,你又对这些宝贵的“一手信息”做了多少针锋相对的回应呢?于是乎天长日久,呼声滔滔而终端依旧,导购员便逐渐对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期待。于是便不再(也不必)像原来那样认真,而是草草地填写一下表格,应付了差事便万事大吉。最后演变成导购员一见到公司下发的表格就头疼,随便填完,赶紧上缴,一切OK。相应的责任心等基本上已成枉然。

依笔者建议,公司必须对终端回馈的宝贵信息作出一定的回应,通俗一点讲就是:是长是圆,必须要给个说法。并且,明确设立终端好建议奖,对有利于公司终端建设、形象输出、销量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好建议给予重奖。并昭示全国,全民动员。

10、缺乏导购员对分公司人员必要的监督机制;

就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对导购员的监督机制,比如对导购员的考勤、职业行为规范、销售台帐填写的真实有效性等都做了相应的约束和规定。但在同时,大家都不自觉地认为导购员处于工作流程的最底层,却忽视了他们也应该对分公司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

业务员将自己原本不懂导购的亲戚朋友安插在导购员队伍中滥竽充数,冒领工资;业务员将导购员应得的工装费等报销费用据为己有;分公司借“考核工资”名义侵吞导购员工资;分公司在导购员台帐上作弊以蒙混业绩……

所有这些,身处“最底层”的导购员往往都看在眼里,却无从申诉。试问你的企业做到了导购员对分公司的有效监督了吗?

第四篇:十大家电导购员销售技巧

导购员销售技巧:接近客户

在销售活动中,特别是需要面谈销售的时候,如何接近客户,是销售员头疼的事情。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重视第一印象。所以说是推销产品首先是推销自己,如果顾客对销售人员不信任,他就不可能相信你的产品,更谈不上购买你的产品。在销售中不仅具有“首次印象效应”、“先入为主效应”,还有很多潜在的客观因素。聪明的销售员不是口若悬河的辩士,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如何接近客户,给客户留下良好的首次印象呢?通常可归纳为八种接近客户的技巧:

第一、问题接近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导购员直接向客户提出有关问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顾客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进而顺利过渡到正式洽谈。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寻找自己的专长或者说客户熟悉的领域。如:某某先生,不知道你用不用手机呢?你这个沙发很舒服,哪里有卖呢?

第二、介绍接近法

介绍接近法是销售员最渴望的方法,难度小,轻松。通常有:客户转介绍、朋友介绍。无论采用哪种介绍法,首先都会考虑到关系问题,在销售过程中,兼顾好多方关系才能实现平衡。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社会关系,所以你只需要整理好你的社会关系,然后开始拓展你的业务。

第三、求教接近法

世上渴望别人倾听者多于渴望别人口若悬河者。销售员可以抱着学习、请教的心态来接近客户。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让客户把内心的不愉快、或者说深层潜意识展现出来,同时,客户感觉和你很有缘。就会经常与你交流,成为朋友之后,销售变得简单了。第四、好奇接近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顾客的好奇心理来接近对方。好奇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动机,顾客的许多购买决策有时也多受好奇心理的驱使。如果可以的话,你把你的产品使用方法展示出来,每一个产品一定有独特之处,就像筷子一样,除了吃饭使用,我们还可以当艺术品。如果你能展示筷子如何辨别温度、如何判断食物中成分,或者说和某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需要注意的是找到:独特之处,惊奇之处,新颖之处。

第五、利益接近法

如果销售人员把商品给客户带来的利益或者说价值在一开始就让客户知道,会出现什么呢?一类人是继续听销售人员的讲解,另一类人是走掉了。通常留下的客户准确度较高,你试过之后就会明白。例如:某某先生,如何一台电脑可以让你一年节省10000元,你会不会考虑呢?

第六、演示接近法

这种方法威力很大,如果你被安利销售员摧残过,你就会明白。安利的销售员,把你带到合伙租的房子,然后拿出产品给你做实验或者说演示,直到把你辩驳的哑口无言。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要像直销公司那样咄咄逼人。在利用表演方法接近顾客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达成交易,销售员还要分析顾客的兴趣爱好,业务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想方设法接近顾客。

第七、送礼接近法

销售人员利用赠送礼品的方法来接近顾客,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效果也非常明显。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向顾客赠送适当的礼品,是为了表示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并不是为了满足某人的欲望。在选择所送礼品之前,销售人员要了解顾客,投其所好。值得指出的是,销售人员赠送礼品不能违背国家法律,不能变相贿赂。尤其不要送高价值的礼品,以免被人指控为行贿。有的房地产公司免费赠送无纺布购物袋,但是你需要留下电话号码作为条件。

第八、赞美接近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糖衣炮弹,如果你不明白,应该知道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吧。狐狸用甜言蜜语骗取了乌鸦的食物。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频率,如果在3分钟内,说了太多的赞美,别人就会反感。寻找到赞美点或者说赞美别人的理由,是很重要的一环。例如:王总,你今天的发型很酷。

以上八种导购员销售技巧,是销售员接近客户最常使用的,能够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十大家电导购员销售技巧

销售技巧,才能使我们的整个销售解说过程表现的更加完美,更加能打动消费者。导购员销售技巧汇总,销售的过程中除了有声情并茂的讲解外,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导购员

技巧一:学会进行封闭性问题的提问

销售的过程中,能针对我们的每个卖点设计并提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也就是让顾客回答一些“是”与“不是”的问题。例如:先生,我们的音箱是不是外观很时髦?先生,我们的重低音是不是很有震撼力?在设计封闭性问题的时候,尽量让顾客回答“是”,假如顾客回答的都是“是”的话,那我们的销售就基本能成功了。

技巧二:尽量让顾客参与到我们的销售互动当中

销售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同时做好互动是增加我们产品信服力,使顾客关注我们讲解内容的最好途径。

例如:我们在讲解音箱的材料时,可以让顾客抱起音箱试试他的重量。

在试重低音的时候,鼓励顾客伸手到管口去试一试气流的大小。技巧三:以编故事或潜意识的暗示把消费者引导到情节当中 要知道,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各样的消费者,我们需要做的是使各类消费者能够很好的理解我们产品的功能,加强对我们产品的印象,利用编故事或潜意识的暗示能很好的把消费者引入我们的话题。

例如:在试低音、高音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小故事。先生,假如您晚上回家很兴奋的时候想听一下摇滚的音乐的话,我们这款音箱的低音效果完全能满足您的要求,此时在做相应的演示与讲解;假如您早上起床想听一下轻松的音乐,使自己轻松一下的话,我们这款音箱的高音效果同样可以满足您的要求,此时在做相应的演示与讲解。

技巧四:区分谁是购买者、谁是决策者

销售的过程中,尽力吸引决策者的关注,同时,也要善于对待影响者,因为这种导购员销售技巧thldl.org.cn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个销售过程。

例如:年轻夫妇同一买东西,多于女方为主; 中年夫妇买高档的用品,多以男方为主;

一家老小来买商品,一般父母是出钱者、决策者,子女是商品的使用者、影响者;

技巧五:销售的过程中要注意促单 销售的过程需要讲究效率,在产品解说到一定过程的时候要促单,例如:先生,您放心,我跟您开一台吧;顾客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我们要帮助他做决定,特别是面对多个消费者在商量到底需不需要购买的情况下,需要帮助顾客做决定,促单;

技巧六:学会应付讨价还价的顾客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讨价还价的原因主要有:

一、对价格有异议;

二、追求成就感。

我们应付对策首先是自信,突出品牌力,建立不容置疑的诚信感。其次需要对消费者适度的恭维与夸奖,使消费者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最后用执着触动消费者的可怜心。

技巧七:学会诉求与赞美

赞美顾客可以使客人虚荣心上升,给客人以好感,使其头脑发热,利于冲动购买,使顾客停留专卖店的时间增长,更有机会销售成功。

例如:用感人的语言使顾客下定决心,如“您夫人看到一定会高兴的。”

用某种动作对犹豫不决的顾客做工作,让其下决心,如“您再看一下,您多试一下。”

技巧八:学会利用销售道具 我们写议论文需要论据,做数学证明题同样也需要“因为„所以„”,同理,在我们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些报刊、书刊、评论、评测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来做为我们销售过程中有力的论据。

技巧九:学会观察与比喻

在终端销售的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对手的卖点,并能对他的卖点进行一些有力的打击;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利用比喻的手法,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用一个简单的比喻介绍给顾客,加深顾客的认识。

技巧十:善于与一线品牌做比较

作为终端销售人员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说我们的机器。同时,销售的过程中,尽量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功能、性能与第一品牌靠近,拉近我们与第一品牌的距离。

例如:我还是比较喜欢买个名牌的,例如XXX的,他们的音质比较好!

答:先生,您就找对人了!我们这款音响采用的芯片也是和目前XXX最新上市的FXXX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了XX芯片。您也知道,音质的好坏是由芯片类型决定的,所以我们这款和XXX的音质是没有差别的!而且我们的XXX功能,这是XXX没有的。

亚洲是全世界家电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即是规模宏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又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在这种双重角色下,中国家电销售正在上演着中国传奇。

家电销售额增长迅速,有三个因素构成了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推动着各大家电的更新换代。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希望选择容积更大的产品,如更大容量的冰箱和洗衣机。其次,消费者喜欢使用更便捷的产品,融入了新技术、新概念、新设计的产品吸引了消费者。此外,随着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能效高的家电产品变得更受欢迎。

家电销售市场竞争行情

在全球家电销售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下,中国家电销售正在以竞争的方式来完善扩容这个市场。

渠道参与下的竞争

一般产品的竞争,基本上都是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品牌,技术,价格等各个方面,但是在这个家电销售市场,流通渠道也参与到了竞争行业之中,且日益明显,苏宁、国美、大型商场、专业家电卖场、单个家电专卖店及批发市场等多种业态共同呈现,互相竞争,为家电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家电销售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要好取得好成绩,家电企业要考虑好各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

之差异化竞争

价格战一直是国内家电销售的主要手段,且威力巨大。价格的竞争有力促进家电销售市场的发展与壮大,众多的企业也在残酷的价格竞争中被除名,但价格竞争并没有因此退出市场,而是进一步催生众多品牌在价格的压榨下开始寻求差异化竞争手段进行突围。这种差异化竞争思想让市场不断细分,并不断的使市场更加丰富,也让部分的家电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市场优势,摆脱了低级竞争。

套装销售

家电套装销售是近年来的新趋向,它是品牌、价格、服务和品质消费的必然产物,对家电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逐渐成为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砝码,近年家装家电超市在市场的快速成长,亦从事实上证明了家电套装销售的新趋向和强大发展潜力。

技术和创新

在家电销售这个大市场里,技术跟创新能力依然是企业产品决胜的基础,且是重要因素。由于产品特色明显,销售情况远比其它以价格做为手段的企业。这种能力再结合品牌效应,就强者愈强,弱者更弱,加速了市场的优胜劣汰。

家电销售员销售原则

(1)满足需要的原则。

现代的推销观念是推销员要协助顾客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推销员在推销过程应做好准备去发现顾客的需要,而应极力避免“强迫”推销,让顾客感觉到你在强迫他接受什么时你就失败了。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你的推销使顾客发现自己的需要,而对你的产品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要。

(2)诱导原则。

推销就是使根本不了解或根本不想买这种商品的顾客产生兴趣和欲望,使有了这种兴趣和欲望的顾客采取实际行动,使已经使用了该商品的顾客再次购买,当然能够让顾客开口代我们宣传则会更为成功。这每一阶段的实现都需要推销员把握诱导原则,使顾客一步步跟上推销员的思路。

(3)照顾顾客利益原则。

现代推销术与传统推销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推销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而现代推销则是以“诚”为中心,推销员人顾客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企业只能战胜同行,但永远不能战胜顾客。顾客在以市场为中心的今天已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只有让顾客感到企业是真正由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自己的利益在整个购买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和保护,这样企业才可能从顾客那里获利。

(4)创造魅力。

一位推销员在推销商品之前,实际上是在自我推销。一个蓬头垢面的推销员不论他所带的商品多么诱人,顾客也会说:“对不起,我现在没有购买这些东西的计划。”推销员的外形不一定要美丽迷人或英俊潇洒,但却一定要让人感觉舒服。那么在准备阶段你能做到的是预备一套干净得体的服装,把任何破坏形象、惹人厌恶的污秽排除,充分休息,准备以充沛的体力、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顾客面前。

语言是一个推销员的得力武器,推销员应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平日的语言习惯。是否有一些令人不快的口头禅?是否容易言语过激?有没有打断别人讲话的习惯等等。多多反省自己,就不难发现自己的缺点。

推销员还应该视自己的顾客群众来选择着装,一般说来,你的顾客是西装革履的白领阶层,那么你也应着西装;而当你的顾客是机械零件的买主,那么你最好穿上工作服。日本着名推销专家二见道未曾让推销员穿上蓝色工作服,效果很好。他的建议是基于作出购买决策的决策者在工作现场是穿蓝色工作服而非往常的西服。由此可见,避免不协调应该是着装的一个原则。

家电销售技巧

作为一个销售者来说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必须要打动消费者,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不注意技巧的话,也不会打动消费者。下面我们就总结一下作为一个销售者来说,我们应该掌握哪一些技巧。1.区分谁是购买者、谁是决策者

销售的过程中,尽力吸引决策者的关注,同时,也要善于对待影响者,因为其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个销售过程。

例如:年轻夫妇同一买东西,多于女方为主;

中年夫妇买高档的用品,多以男方为主; 2.以编故事或潜意识的暗示把消费者引导到情节当中

要知道,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各样的消费者,我们需要做的是使各类消费者能够很好的理解我们产品的功能,加强对我们产品的印象,利用编故事或潜意识的暗示能很好的把消费者引入我们的话题。

例如:在试低音、高音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小故事。先生,假如您晚上回家很兴奋的时候想听一下摇滚的音乐的话,我们这款音箱的低音效果完全能满足您的要求,此时在做相应的演示与讲解;假如您早上起床想听一下轻松的音乐,使自己轻松一下的话,我们这款音箱的高音效果同样可以满足您的要求,此时在做相应的演示与讲解。一家老小来买商品,一般父母是出钱者、决策者,子女是商品的使用者、影响者;

3.学会进行封闭性问题的提问 销售的过程中,能针对我们的每个卖点设计并提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也就是让顾客回答一些“是”与“不是”的问题。例如:先生,我们的音箱是不是外观很时髦? 先生,我们的重低音是不是很有震撼力? 在设计封闭性问题的时候,尽量让顾客回答“是”,假如顾客回答的都是“是”的话,那我们的销售就基本能成功了。

4.尽量让顾客参与到我们的销售互动当中

销售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同时做好互动是增加我们产品信服力,使顾客关注我们讲解内容的最好途径。

例如:我们在讲解音箱的材料时,可以让顾客抱起音箱试试他的重量。在试重低音的时候,鼓励顾客伸手到管口去试一试气流的大小。

5.销售的过程中要注意促单

销售的过程需要讲究效率,在产品解说到一定过程的时候要促单,例如:先生,您放心,我跟您开一台吧;顾客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我们要帮助他做决定,特别是面对多个消费者在商量到底需不需要购买的情况下,需要帮助顾客做决定,促单; 6.学会应付讨价还价的顾客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讨价还价的原因主要有:

一、对价格有异议;

二、追求成就感。

我们应付对策首先是自信,突出品牌力,建立不容置疑的诚信感。其次需要对消费者适度的恭维与夸奖,使消费者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最后用执着触动消费者的可怜心。7.学会诉求与赞美 赞美顾客可以使客人虚荣心上升,给客人以好感,使其头脑发热,利于冲动购买,使顾客停留专卖店的时间增长,更有机会销售成功。

例如:用感人的语言使顾客下定决心,如“您夫人看到一定会高兴的。”

用某种动作对犹豫不决的顾客做工作,让其下决心,如“您再看一下,您多试一下。” 8.学会利用销售道具

我们写议论文需要论据,做数学证明题同样也需要“因为„所以„”,同理,在我们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些报刊、书刊、评论、评测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来做为我们销售过程中有力的论据。

9.学会观察与比喻

在终端销售的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对手的卖点,并能对他的卖点进行一些有力的打击;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利用比喻的手法,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用一个简单的比喻介绍给顾客,加深顾客的认识。

10.善于与一线品牌做比较

作为终端销售人员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说我们的机器。同时,销售的过程中,尽量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功能、性能与第一品牌靠近,拉近我们与第一品牌的距离。

例如:我还是比较喜欢买个名牌的,例如XXX的,他们的音质比较好!答:先生,您就找对人了!我们这款音响采用的芯片也是和目前XXX最新上市的FXXX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了XX芯片。您也知道,音质的好坏是由芯片类型决定的,所以我们这款和XXX的音质是没有差别的!而且我们的XXX功能,这是XXX没有的。

第五篇: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本社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做好各类凭证的清点、整理、调配工作,及时向会计主管反馈信息。

2.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制度,做到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不保管业务印章及编押机。

3.按月做好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结存报表的编制,并按月盘点库存重要空白凭证结存,确保账实相符。

4.做好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保管工作,及时销号。定期做好与联社凭证库重要空白凭证领用情况核对,做到领出、领入一致,无遗失、无去向不明等现象发生。

5.按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处理作废凭证,按要求装订在当日传票后备查。

6.定期做好凭证柜(库)内的清洁、通风,做到凭证柜(库)内无灰尘、凭证无霉烂、无鼠咬等现象。

下载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购员管理工作的十大空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导购员的十大职业特质

    优秀导购员的十大职业特质 在家电卖场集中的市场,一品牌产品要占有最大的销售份额,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导购员;在密集分销的终端型市场,导购员素质的高 低直接关系到深度分销实施......

    家具导购员常犯的十大错误

    家具导购员常犯的十大错误 错误一:跟着顾客转,直到送出门 销售冠军的策略:带着顾客走,吸引并留下他 专卖店就是宣传产品的窗口,导购员应当用最有效的方式告诉每一位顾客产品和品......

    管理工作的十大误区

    管理工作的十大误区 一、 没有完成从一般员工到管理角色的转变。作为普通员工,你只要做自己的工作,尽管你的工作需要和其它成员的密切协作,但你冬究只需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是一......

    1导购管理员工作的十大空白范文

    正如笔者在自序中所言:“当代营销,终端为上!”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循着这个终端营销思想展开了终端导购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实践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厂......

    导购员

    大家早上好 占用大家宝贵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导购员的工作心得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角色定位是导购员,我们不能做1看货员,因为看货员是消极的,被动的等待顾客上门。2不能做推销......

    导购员

    导购员岗位职责 : 1. 用心接待每一位顾客。 2. 为每一位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3. 定期电话跟中目标顾客,并说服顾客购买产品。 4. 做好顾客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工作。 5. 准......

    导购员

    导购员岗位职责 1、向客户宣传产品和公司形象,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 2、检查展厅产品标价牌和产品是否一致,是否有未贴价码产品; 3、做好展厅海报、POP、产品宣传资料的陈列以......

    优秀家电导购员的十大成功要素5篇范文

    优秀家电导购员的十大成功要素 在家电卖场集中的市场,一品牌产品要占有最大的销售份额,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导购员;在密集分销的终端型市场,导购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深度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