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在美国 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经济 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出口 企业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入手,分析 了金融危机给出口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出了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出口企业 影响 对策
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 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降低它们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整体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1.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据统计,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2008年3月达到5.1%,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由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目前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影响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 业的影响逐步加重,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由于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凸显。
1.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材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08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
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2.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增多。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一是企业关门拖欠职工工资情况增多;二是因企业无力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而发生争议。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以其他裁员方式规避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社会贫困问题逐步加重。迄今为止,受影响的主要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他们主要是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就业时很多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金融危机后,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又失不起业,会因此而陷入长期贫困和就业缺乏保障的状况。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2009年的就业形势
1.总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20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较难有根本性的转变;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处于放长假等隐性失业状态的职工,有可能会有一部分转为公开失业,2009年失业率会有所增长;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2009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如下:
从供给来看,新增非农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二是失业人员。2009年各级各类学校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人数近1800万,绝大多数需要进入非农领域就业;按目前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30万人。按照目前
5.3%的调查失业率推算,则失业人数达1600多万。新增非农就业需求总量合计约2600-3400万人。即使假定约7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不向城镇转移就业,也有大约2000-2700万的城镇劳动力供给。
从需求看,按目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新增就业0.107个百分点(或85万人左右)估算,假设2009年GDP增长7%—9%,则带动新增就业800—1000万人。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200万-1900万人。失业率将可能攀升到6.3%。
2.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
??2009年,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大学毕业生。2009年求职大学生将达到700万,压力巨大。二是农民工。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已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大多想在外继续寻找就业机会,根本不可能在农村稳定下来的。这一群体如果外出不能找到工作,将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城镇低学历青年。这一群体中需要就业的人数大约为600-800万。受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双向夹挤,他们在中高端和低端劳动力市场上都不是很受欢迎,导致这部分劳动力失业率高,非正规就业多,就业极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不足、就业不稳定等特点,这类青年也将是受到冲击很大的群体。
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
针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已实施一系列积极政策和举措。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一)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
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主要是增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劳动关系调整的灵活性,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减少裁员。
1.在2009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2.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09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3.调控和预警失业,鼓励国有企业减少裁员。
4.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主要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0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09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困难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进一步维护就业稳定的对策建议
2009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把增加就业岗位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一)维护社会稳定
1.继续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降低医疗保险基金起付线或提高封顶线,提高保障水平。
2.着力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
(二)促进就业
1.将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2.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3.落实好技能提升特别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根据需要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缓解就业压力,并以此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储备。
(三)扩大就业
核心就是“小三多,密非外”,即“小企业、第三产业、多种就业形式、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正在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完善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
2.全面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3.扩大积极就业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操作办法,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实现四化,即教育模式灵活化,专业自由挑选;教育体制弹性化,更宽进、更严出;内容应用化,将大学分为职业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三类;教育层级职业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现在的高校职业教育。
(五)做好失业统计和失业监控
应进一步完善失业统计和失业监控。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现行的调查失业制度,并尽早向社会公布并使用调查失业率。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登记失业制度。应该把那些肯定要回来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同时还要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如果我们推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失业登记制度,无论是城镇失业人员还是农民工都可以登记,但如果登记之后,不能享受任何扶持政策,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那谁会来登记呢?如果失业人员不来登记,我们又怎能知道有多少人、哪些人需要补助呢?因此,问题的关键,还是政府需要给予农民工就业更大的投入
第二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入手,分析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出了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影响对策
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降低它们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整体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1.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据统计,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2008年3月达到5.1%,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由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目前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
据统计,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我国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回落了12.7%;对欧盟出口1月~7月累计增速27.1%,8月份增长22%,9月份增长20.8%。
2.金融危机严重地冲击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由于受到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出口增长
3.7%,服装出口增长1.8%,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16.3%。和21.2%。例如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大大削弱了购买力,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金融危机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滑,无疑给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带来了“重创”。
3.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生存状况变得更加恶化。今年上半年,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倒闭,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纺织服装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究其原因,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中国的出口商仍将迎接来自海外的新一轮打击。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贸易风险
1.金融危机加剧了各国的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失业率上升,必将会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国家和地区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例如美国政府的强势财政货币政策虽然有望使美国经济免于衰退,但很可能引发经济停滞,当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是针对我国,占83.3%。目前,美主要纺织团体已经提出了包括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针对具体产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种方案,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的特保措施将于2009年1月1日取消。
2.金融危机加大了中小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
近年来,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企业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信贷紧缩,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而且融资的额度也难以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整体销售趋势下降的情况下,企业难以维持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他们把债务负担转嫁给我国企业。造成企业无法收回货款,坏账数量急剧增加。外贸信用风险增大。
据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几倍,全国范围内已有5200多户海外买家因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因破产而丧失偿付能力。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10月10日至11月18日,该公司共接到报损案19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
3.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订单的转移
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料涨价、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例如纺织行业的利润在2%~5%,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汇
率波动和产品质量 问题 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就面临着亏损。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消退。但是国外采购商却不会因此停止追求更低价格的产品。他们开始培养商品价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的供应商,将大批订单开始从中国转移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目前,玩具、服装的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越来越多。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
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我国出口企业应借政策之“利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1.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有效地规避风险
我国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和欧洲的风险已经变为了现实,从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增幅都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基本面向好,1月~10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2188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其中出口12023.3亿美元,增长21.9%。这种在逆势中保持良好的势头,主要归功于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例如前三季度我国对巴西出口增长90.2%,对印度出口增长43.1%,对韩国出口增长41.8%,对东盟出口增长28.4%。这是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拉美、非洲和大洋洲是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发展 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比例较低。因此出口企业应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将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出口目标市场。目前,我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 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2.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收账款制度,有效地防范风险
全球性的 金融 危机,使国外的进口商和银行的信用普遍下降,这意味着在我们出口贸易中将会产生更多的信用风险。出口企业作为风险的主体,应主动防范风险。
(1)企业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对老客户要及时掌握其商业信用、债务偿还能力等动态信息,对新客户可借助信用管理公司对客户信用度进行调查,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
(2)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应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依托银行信用的贸易结算方式,努力减少商业赊账的额度。
(3)企业还应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信用工具,大力推广国际保理等风险防范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
(4)企业应加强出口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责权条款,严格履行合同,避免对方以不符合同为由拒付货款。
(5)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应收账款制度,以保证降低风险。美国商业 法律 联盟对应收账款的统计表明,过去12个月其成功率只有26.6%,也就是说应收账款拖延的时间越长,追回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发生了坏账就要抓紧追收。
3.企业苦练内功,不断地自主创新,有效地抵御风险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中小企业受到严重的冲击,究其原因,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所以遇到环境变化,就会出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1)企业应通过 科技 研发、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
(2)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中国的自主品牌,实施名牌战略,使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内部挖潜,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抵消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
(4)企业还可以在行业内进行并购和整合,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总之,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开始向经济实体蔓延,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提高市场的风险敏锐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将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企业前进的动力,为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作好一切准备。
第三篇:金融危机对我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我国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渐趋显现。近日,××银监分局就辖内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查,分析了当前出口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已产生较大影响
我市虽属内陆欠
发达地区,但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出口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10月,全市135家出口企业实现创汇2.13亿美元,同比增加0.55亿元,增长34.81%。但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市场整体下行,未来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销售市场萎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出口企业等主要销往地——美国和欧洲等市场的消费需求下降,突出表现为出口订单大幅减少。调查显示,我市有60家出口企业因订单流失预计减少出口金额6900万美元。其中以竹木制品、纺织服装、烟花鞭炮等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尤甚,如产竹大县——靖安县的竹木制品出口订单同比减少25.6%;罗莎制衣、顺誉服装等辖内较大型服装出口企业的订单同比减少达70%以上,另有部分企业因无订单已停止出口。
(二)生产成本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增。如今年1-10月,我市传统出口产品——竹木制品所需木材的价格累计上涨30%;烟花爆竹所需的黑火药、高锰酸钾的价格涨幅达200%。与此同时,企业用煤、用电、用油、运费及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在此境况下,不少企业被迫停产、限产或裁减劳动用工。据调查,全市出口企业中生产线全部停运的有7家,部分停运的达30家;有44家出口企业裁员,19家出口企业即将裁员,预计裁员总人数将达到4000人。
(三)利润空间缩小。我市出口企业出口主要以美元、欧元结算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一方面,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出口企业直接遭受汇兑损失风险,进而影响其利润水平。以江西雅星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为例,今年1-10月出口产品外汇收入633.44万美元,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6.9312,同比降幅达11.64%,导致企业收汇业务直接损失578万元。另一方面,企业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空间日渐收缩。如江西冠京香料有限公司的新型产品——复盆子酮的销售价格最高时可达32万元/吨,而目前已跌至13万元/吨左右,跌幅达59%。
(四)资金压力增大。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企业不仅进资到位困难,而且销售货款回笼率也在逐渐下降,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明显放慢;另一方面,受前期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出口企业向银行融资的困难加剧,企业在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时难以得到银行的及时补给,企业资金普遍叫紧。据调查了解,截至10月末,全市外贸出口项目暂缓进资额达8700万美元;部分企业如江西大华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雅星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资金缺口分别达1亿元和1500万元。
二、当前出口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诸多难题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为策应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10月末,全市出口企业贷款户数26户,主要涉及竹木制品、食品加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生物化工等行业,贷款余额合计2.57亿元,占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总额的1.1%,不良贷款余额反映为零。调查表明,××市银行业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覆盖面窄、总量较小、力度有限等问题,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已暴露出诸多困难。
(一)从授信管理情况看,政策执行偏紧且过于刚性,出口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去年以来,国家为加强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业机构由此受到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慎贷”现象比较普遍,今年10月末我市出口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仅增加445万元,多数企业未能向银行新增贷款。特别是一些银行在对外向型出口企业授信过程中,没有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科学把握,而是“一刀切”全面压缩规模。如江西樟树冠京香料公司是一家老牌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市场前景广阔,经营业绩稳定,资信状况良好,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货款回笼期限延长,资金链趋紧,而贷款行仍以全行统一标准刚性压缩其10%的贷款,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吃紧的局面。
(二)从贷款担保情况看,担保品种拘于传统和单一,出口企业贷款担保难现象仍然存在。我市出口企业多为工业园区小企业,除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外无更多可用于贷款
抵押的资产。但目前银行业机构能够接受的抵押担保物仍局限于房屋和土地等传统抵押品,且抵押的比例较低,企业以此获取的贷款额度相对有限。以建行开办的“速贷通”业务为例,该业务的推出虽然增加了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但贷款抵押担保规定仍相当严格,如机品设备不能用作抵押,省级工业园标准厂房仅可折半抵押。某化工出口企业以房屋和
土地作抵押已在该行贷款600万元,目前因季节性收购原材料需要资金5000万元,但无有效资产作抵押,银行无法向其新增贷款。
(三)从贷款运作情况看,贷款期限错配问题较为严重,出口企业的还贷压力普遍较大。银行业机构对出口企业的贷款一般为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其贷款运作模式具有明显的“春贷冬收”特点,即今年年初放,次年年初收回,且一般是一次性投放,一次性收回,没能根据企业资金周转的特点,适时适量地给予信贷资金支持,既保证不了企业实时资金需求,又增加了企业还贷时调度资金的难度。如某银行向江西恒昌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次性放贷5000万元,2009年3月到期,而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处于“保市场、保现金流、微利润”的境况,贷款到期时将难以通过现金流一次性归还贷款,这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资金压力,银行贷款的质量同样可能受到影响。
(四)从银行服务情况看,产品和手段均明显滞后,出口企业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据调查,我市银行业机构对出口企业的服务主要以传统的贷款支持为主,而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较少,难以在资金方面满足出口企业的需求。同时,一些基层银行业机构目前尚未开办外汇结算业务,其出口企业客户近则需到市分行、远则到省分行,甚至跨行才能办理结汇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结汇成本,也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此外,出口企业对当前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叫苦连迭,而银行业机构却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和避险服务。
三、金融进一步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出口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银行业机构应着力从科学授信、创新担保、优化管理和改进服务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帮助其尽早渡过难关,并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银行授信策略,增强对出口企业授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前,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了贷款规模限制,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投入。基层银行业机构应积极顺应这一政策的变化,积极调整授信策略,既要按照“有退有进”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企业的授信,严格控制“两高一资”等国家限制性出口企业的授信;又要向上级行反映辖内出口企业的实际,争取更多的授信额度,有针对性地放宽对地方拳头出口企业的授信限制,特别是加大对那些有市场、有技术、有信用的出口企业的授信力度。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推出有利于出口企业融资的抵质押担保品种。除办理传统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抵押贷款外,银行业机构应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新型抵质押担保业务,如尝试机器设备等动产抵押、存货抵押以及仓单、保单质押,进一步拓宽企业抵质押品范围。与此同时,银行业机构还可在外向型出口企业中创新联保贷款方式,并积极推动地方加强担保体系建设,以多方缓解出口企业缺乏实物担保而难贷款问题。
(三)加强贷款运作管理,防控出口企业资金断链并引致贷款质量向下迁徙风险。银行业机构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款的全过程管理,贷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认真分析还款来源的可得性,并在准确评级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授信安排;贷中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资金运营情况,在授信范围内确定适当的贷款金额,特别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应避免贷款“一蹴而就”却不切企业需求实际,为企业到期还款埋下隐患;贷后要严密监测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积极帮助企业测算和调度资金,维系好充足的现金流,避免到期贷款因资金链断裂而不能按时归还,以致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四)丰富银行服务内容,提升出口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银行业机构应专门针对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特点,将其融资、结汇、避险等需求纳入服务范畴,即进一步加大服务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开办销售合同、其他应收账款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占用国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额度解决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要进一步提升外汇结算服务功能,加快银行结汇速度,力求做到款到汇结,以缩短外汇结汇周期,减少外汇结汇途中损失;要加强对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预警提示,积极推出远期协议、掉期、货币互换等避险保值工具,最大限度地为出口企业收汇提供安全保障。
第四篇: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学年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第1页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来自于美国的大规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和难以预测的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正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害趋利、转害为利,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 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 特别是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由于中国经济也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无疑,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矛盾凸显,外部环境和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因此,我们要正视危机的存在和危害,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维稳保增。
关键词:金融危机机遇影响
Abstrac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large-scal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the world economy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great loss and unpredictable and far-reaching impact.Integr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today,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U.S.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normous impact of China's economy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avoid its evils seeks profit, turn harm into good, to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economic achievements.Especially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e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develop rapidly, it's influence in the economy is also growing.However,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frequent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ut also cause people to become closer attention.Falling house prices in 2007 caused by the U.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U.S.economy suffered a recession risk, especially in September 2008 Lehman Brothers in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and announced that filed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the financial crisis spread to the real economy, sharp contra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As China's economy1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no doubt, thi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ill inevitably bring to China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factors of uncertainty are also increasing.Therefore, we must address the existence and danger of the crisis, from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a positive response, strengthen regulation and prevent the risk of holding stability and security increase.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OpportunityAffect
美国的大规模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对房地产行业,企业引进外资以及外贸出口的影响。
1.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似乎是人们最明显能够感觉得到的。全国的房价都在下调,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不景气,政府也开始了“救房”行动。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可以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步入正轨,但面对金融风暴的来袭,对于羽翼未丰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仍是“雪上加霜”。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可能将持续下滑、购房者可能会持币观望、信心减弱,空房率会持续增加,并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缓、还贷困难,从而造成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提高。
2.对企业引进外资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又离不开资金支持,我们在集中精力搞建设、千方百计求发展的同时,亟需引进大量的外资。但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3.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
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来自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此次危机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来拉动的,而国内消费比例呈下降趋势。在目前国外需求疲软和国内投资周期步入下行阶段的形势下,这种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变到投资、消费、出口三者共同拉动,特别是要重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3.促进企业购并、做大做强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国家大幅降低外资进入门槛,一些公司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进行海外投资和收购国外优良资产创造了机会。同样,在国内,经济下行和实体经济“消肿”的过程中,很多行业会出现一大批资产质量尚好,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营困难,难以生存的企业,从而为优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4.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加迫切。由于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衰退,许多重要资源的国际价格大幅度回落,大大缓解了全球及我国的通胀压力,这为我国加快和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契机。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将会直接推动和深化公共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投资体制、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
综上所述,要有效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应当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既要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努力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传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济转型,从而为我国经济提高金融危机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银行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资产质量。按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应与我国实际相适应的原则,逐步有序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积极稳妥的开拓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时要全面考虑风险因素,确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加强金融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系统。
三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和分散市场风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及农轻纺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和稀有战略资源的出口。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强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在税收和融资方面的支持力度。
五是引导企业和公众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金融危机。政府和媒体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金融危机,对各种负面报道要正确疏导和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公共恐慌。政府应保持经济金融政策的一贯性,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有一定的确定性。加强对国内投资者的心理引导和能力建设,避免其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使其能理智判断市场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波动显著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独立性、特殊性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渐加大。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并且要预防危机的发生,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更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五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一、引言: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刻不容缓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寻找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吸取教训,抢抓机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就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有不少国内专家和学者撰稿指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略带滞后而已,如今中国在各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做为一名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出口增长趋缓。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比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而我国对美国
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第三,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一,影响购房者预期。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第二,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
2007)。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第三,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其次,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二)、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来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四)、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四、结尾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才能在扭曲道路中取得进步。也只有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风险意识,壮大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把原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恐惧,转化为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完善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文祥,潘建国.跨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3):40-45.[2] 马玉梅.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9).[3] 钟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09(2).[4] 候本勇.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5]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19-20.[6] 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对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5):15-18.[7] 沙文兵.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 No.269(08): 83-90.[8] 张柯,薛耀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10, No.260(07):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