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袁部长讲话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2014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总书记亲自视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培训情况,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话中,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公平就业。昨天,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再次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并先后到河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考察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亲自部署、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用较长篇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提出五项任务:一是要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四是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五是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些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在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本稳定,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9月1日,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7.4%,就业人数54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54.2%的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31万大学生参与创业,同比增加8万人;30多万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实际入伍人数同比大幅增加。特别加强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服务工作,共有29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9月1日初次就业率比7月1日提高4.1个百分点,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两个百分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再加上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增长相对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全国共有25个省份毕业生规模增加,11省份毕业生增量超过1万人。二是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岗位需求不平衡。据10月份对全国31个省份、366所高校和1287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全国有8个省份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23个省份岗位需求持平或略有增加;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钢铁、煤炭、航运、矿业、冶金等行业需求下降;国有企业岗位需求增幅较小、民营企业需求增幅较大。三是毕业生择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一定认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态度积极,心态较为平稳。但超过70%的毕业生就业意向首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超过6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
1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从调查总体情况看,56.3%的高校反映就业形势严峻,32.8%认为与2013年基本持平,只有10.9%认为就业形势向好。
妥善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首要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就业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按照三中全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两个基本要点: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二是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就业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在创造性实践中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完善上下联动、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充分发挥部门协作合力,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整体推进工作的同时,要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学校类型来讲,部分就业困难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地方院校是重点;从就业群体讲,部分就业困难的女生、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是重点;从工作推动讲,促进创业和鼓励基层就业是重点;从教育内部讲,加强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立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机制是重点。抓住了这些重点,我们才能抓住就业工作的“牛鼻子”。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六方面工作。
第一,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内容。当前,要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政策措施。要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在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基层就业保障机制、激励自主创业、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出台更多积极政策。二要切实抓好国办3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各地要会同有关部门对35号文件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逐项梳理落实不到位和尚未落实的政策,努力破除政策障碍,消除政策壁垒,发挥政策效应,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要抓好政策宣传。要把政策宣传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开通咨询电话,设立网上宣传专栏,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特别是利用好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及时向毕业生发送政府政策信息,让每一位毕业生都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第二,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一要加大政策引领。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的比例;探索将基层项目有关优惠政策扩大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基层就业毕业生;各地各高校要设立奖励资金,激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二要加强岗位开发。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
生就业的岗位,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的渠道。特别是要加大政府购买岗位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就业。三要实施项目带动。要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启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特岗计划”等新项目。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和大学生征兵工作。四要强化服务助推。今年教育部将重点开展二、三线城市专场招聘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着力推进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和县(市)就业,探索地方用人单位组团招聘形式,力争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强化“双创”精神,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三中全会对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新机制、创业服务体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创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力争用3-5年时间使毕业生创业和参与创业的比例提高到10%左右。一要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使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二要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省级和高校创业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推动设立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鼓励高校设立校级创业资金,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三要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高校要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模拟创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各地各高校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新一轮“创业引领计划”,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完善创业保障机制,真正让大学生勇于创新、成功创业。
第四,注重观念引导,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教育系统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一要加强思想教育。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巡回演讲等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要加强就业指导。深入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加快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就业工作队伍,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管用、有效。三要加强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校园市场主渠道作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发布方式,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四要坚决反对就业歧视。加强对就业招聘信息审核,教育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第五,聚焦重点群体,着力做好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既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不仅体现了组织的关怀,而且让毕业生个人和家庭看到希望。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就业工作,尤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要给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一要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要摸清底数,建立动态数据库,提供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岗位推荐等帮助。要尽快将求职补贴发放到低保家庭毕业生手中,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受益面。二要做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特别是民族地区就
业工作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拓宽渠道,组织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就业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努力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三要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高校要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关心到底、重点推荐、跟踪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及时通知其参加高校和社会上各类招聘活动,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教育部门要配合人社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努力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第六,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尺度,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声誉。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一要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教育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自2014年起编制和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以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二要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行业特色高校、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三要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大学科技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在这里,我要特别向大家传达昨天总书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本禹志愿服务队”是以曾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名字命名的一支志愿服务团队,这个服务团队以持续扎实的行动服务基层群众,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像徐本禹这样的优秀志愿者,并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等称号。最近,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1200多名队员深入贫困山区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关爱老人和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及他们的认识体会。总书记回信的全文是: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在徐本禹同志感召下,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感到十分欣慰。值此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我向你们以及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你们在信中表示,要勇敢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事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说得很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各高校在组织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12月5日回信精神,全面总结本单位志愿服务做法经验,健全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努力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担当,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中全会强调高校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锻炼是重要内容。通过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帮助学生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做好准备。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2012年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12月14日,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宁波镇海举行,会议由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丁松泉处长主持,宁波大学聂秋华校长致欢迎辞,随后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六个单位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最后由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作总结讲话。全省各地区的高校代表、各市教育局就业工作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该次会议。
大会的发言主要对2011年全省各地区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1.加强领导,开展优质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都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责任,强化任务,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绍兴特别重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结合“创业富民”政策,制订实施了《绍兴市人民政府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小额贷款额度,对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公司予以优惠政策,并投入300万作为引导资金,活跃了创业创新氛围。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推行以就业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观,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工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开展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工作,设立校内教学工场,开展“一系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建设项目”评比等,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各地区、各高校还进
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寒门学子”等活动,加大了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力度。
2.创新理念,拓展就业渠道。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高校也特别注重创新工作理念,因地制宜的拓展各类就业渠道,形成多种就业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浙江农林大学,结合专业实际,重视就业指导,并树立现代农业就业创业典范,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入田间林地,发展新型农业;绍兴市积极搭建平台,创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进行项目推广宣传;宁波大学等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制订就业计划,加强校企合作,联手推进就业工作。
3.注重调查,深化培养模式。
各地区都重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跟踪调查,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就业竞争力,确保就业质量。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实施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表,从就业率、签约率、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高薪工作岗位率、进名企比例、院系推介质量等8个角度,委托专门公司进行调查,作为考核依据,引导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湖州师范学院注重抓联动推进,与用人单位联动,与学生家长联动,与社会联动,与人才中心联动等,了解供需的实际情况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宁波大学每年发面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并将之运用到学校教学工作,通过引导,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4.重视指导,提高就业能力。
各高校都普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师资力量的配置,以切实提高就业能力的提升。如宁波大学把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贯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分调动全校师生、校友及校外人员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精心组织实习、见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就业规划,选择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构建就业倒逼机制,根据就业情况调整专业。浙江农林大学构建立体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业基础教学、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岗实践,给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提高能力和素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指导站,配备创新创业教师,加强培训,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搭建平台,创业带动就业。
一年来,各地区和高校均特别重视大学生创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了成效。如宁波大学重视落实创业工作理念落实,现已有创业团队62个,淘宝网店65个,注册公司2012家,提供50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创业效果明显。绍兴在大学生中开展人事部门的专家讲座、劳动部门的宣传培训,并成立绍兴市公共创业中心,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模拟培训,在城市广场进行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推广宣传,活跃了创业创新氛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编撰创业者的创业体会集,以实例剖析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现创业园已实现利润500万。
蒋厅长还对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1.加强领导,提高就业服务满意率。要加强与企业、用人部门的协调配合,协商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耐心指导每位大学毕业生,促进充分就
业,提高就业质量。
2.拓展就业空间。要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注各地政策,关注各类信息网,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校园招聘活动。
3.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就业。要引导鼓励毕业生正视现实,长远规划,要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做好榜样工作。
4.完善帮扶制度,做好就业援助工作。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开展“寒门学子”活动,切实落实就业岗位;要关心女性毕业生就业情况。
5.以大学生创业示范教育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要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提出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的建设标准;各校要制订方案,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主发展的创业之路。
6.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继续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设就业指导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培训,以适应浙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期待。
7.加强调查和统计工作。要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对就业状况、各校竞争力、母校推荐度进行各类统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由省教科院重点开展此项工作,确保公正性。
8.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第三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领导讲话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领导讲话
国务院2日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开拓渠道、落实政策、搞好服务 扎扎实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距离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这既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就业工作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工作,着力在开拓渠道、落实政策和搞好服务等三方面上下工夫。
(一)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广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一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积极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发挥带头作用,今年力争做到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低于去年。各地区要引导企业更多地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障补贴和岗位补贴。
二是鼓励重大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这是今年实施的一项新政策,各地区、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力争使聘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三是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工作,特别是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工作。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使今年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面向基层就业的4个专门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增加一倍以上。要逐步完善“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他们愿意下去,发挥才干。
四是继续发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主要渠道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使已经在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稳定就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多地吸收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清理制度性的障碍和限制,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渠道。
五是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要着重在完善落实政策、提高创业能力、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等三方面下功夫。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并结合实际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通过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要将高校毕业生创业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六是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报效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关部门决定今年5、6月份将首次在高校开展预征工作,并制定了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等一系列政策。
(二)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确保促进就业政策取得实效。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抓好政策落实。当前要抓紧制订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国务院就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抓紧制定下发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社区就业、就业见习、应征入伍以及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等配套文件,确保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各项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完成。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特别要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享受补贴、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的程序、标准和具体办法,使补贴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身上。
(三)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一是高等院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重视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稳定学生就业心态,引导他们增强信心。稳定就业渠道对于以往吸纳毕业生较多的单位,要做好沟通与对接工作。加强与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的联系,积极开辟新的就业空间。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要按照岗位信息多,工作速度快、就业服务好、就业效果实的要求,加强各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在服务场所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日常服务。要积极举办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分专业、分行业专场招聘会,政府各类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要向高校毕业生免费开放。大中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机构要与高校密切配合,将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延伸,与高校合作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地方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在发挥各自就业信息网络优势的同时,要推动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
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快实施“三年百万”毕业生见习计划。今年要完成30万高校毕业生见习任务,各地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
五是要重点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高等学校要抓紧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数据库,指定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对一”帮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就业推荐。对符合当地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毕业生,政府部门开放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给予安置,企业吸纳就业的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会议部署,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周济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段时间以来,教育战线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距离2009届毕业生离校仅剩下3个月左右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本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配套政策措施;高校也要按照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尽快制定本校促进就业的措施办法。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确保把中央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惠及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氛围。
周济强调,要加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部和高校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启动招募工作,尽快启动各类基层项目。下一步还要落实好新出台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和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兵役部门做好五六月份进校预征工作,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提前预征、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等优惠政策向广大毕业生讲深讲透,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情,使更多有志青年在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锻炼成长。
周济要求,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特别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从高校书记、校长到院系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都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毕业生跑市场、挖信息、找岗位;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网上和现场招聘活动,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既要切实巩固原有就业主渠道,又要积极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新渠道。要强化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民族地区学生等的就业援助,在切实摸清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帮扶,通过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优先推荐、专项培训、给予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周济指出,围绕就业大力开展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抓紧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培训等活动,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努力争取毕业生都能到企业定岗实习;要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和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实习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抓紧同行业部门协作,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抓住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
周济说,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要广泛宣传和详细解读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公告张贴到每一所高校,政策解读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毕业班,政策宣传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要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导向,大力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就业督促检查,及时整改薄弱环节,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普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发表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人社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尹蔚民说,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当前,绝大部分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组建。新部门组建后,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担负起牵头的责任。要定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地做好工作。原人事厅(局)和原劳动保障厅(局)已经合并的,要尽快明确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构和人员,责任到人;尚未合并的,要建立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受影响。地市级及区县级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保持工作沟通,加强协商,密切配合。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作为中心任务,加强协作,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
尹蔚民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印发后,人社部立即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到目前为止,人社部已会同科技部等5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正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社区就业、就业见习等配套文件,同时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的办法。此外,人社部收集整理的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将于近日印发,供各地在工作中参照执行。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抓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制定或充实完善本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办法,措施要实,办法要细,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基层就业岗位;以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企业为重点,拓展就业空间;积极主动与科研项目单位联系,最大限度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并带动更多就业。
尹蔚民要求,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人社部将会同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单位开展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主要包括 “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各地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本地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是实施 “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的第一年,全国计划组织30万名毕业生参加见习。当前,各地要尽快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制定完善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和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落实见习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经费,为毕业生参加见习做好准备。
三是加强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各地在继续做好对困难高校毕业生日常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基础上,要着力做好三件事。第一,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办法,对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摸清底数,并由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失业登记服务,建立专门台帐,动态管理。第二,强化对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职业指导、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和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第三,结合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帮扶,将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尹蔚民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社部将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有关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和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重点是:配合中宣部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自主创业典型宣传;联合教育部编写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手册;会同全国工商联编写企业就业政策宣传手册;配合全国妇联推进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等等。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同时,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分析发布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积极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
张少春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扶持政策,特别是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当前涉及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财税扶持政策,主要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
张少春说,这些涉及的财税政策内容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张少春指出,要加强政策宣传,使毕业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政策,知道怎么去享受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主动服从大局意识、主动服务部门意识、主动换位思考意识和主动协商办事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掌握各项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并实事求是地帮助解决,使高校毕业生切实从政策中得到实惠。
张少春要求,地方各级财政也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决不能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影响政策的落实。他同时强调,要按照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要加强资金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第四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
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方式:_____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__________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_____________ 。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20xx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意见: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_______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
甲方: 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合作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因工作需要委托乙方为其介绍学生从事寒假实习工作,其中
1.工作期限:_________
2.工资待遇:_________。
二、甲方在学生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克扣学生的劳动报酬。甲方需按规定支付学生自劳动开始之日至离开之日的全部报酬。
三、甲方负责为学生提供食宿,但学生在住宿期间应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如违纪造成的后果则自行承担责任
四、学生在工作期间甲方不得安排学生从事违法活动。
五、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要遵守酒店的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如违反制度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六、学生在工作期间要服从工作分配及安排。
七、甲方有权要求学生不得泄露商业机密。保密义务等。
八、本协议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负责人(签):_________负责人(签):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3
甲方:
乙方: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是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通过见习使毕业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实际工作,为用人单位深入了解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扩大选人视野,建立较为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条件。为保证毕业生见习基地(单位)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着互利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职责:
1.对乙方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考查乙方所能提供见习的专业、岗位。经核准同意后,甲方给乙方正式授牌,并颁发《 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证书。
2. 向乙方提供所需毕业生的信息。
3.协助乙方按照乙方的需求组织见习生见习。
4.协助乙方做好见习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5.协助乙方处理见习生见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6. 对乙方见习工作进行考察、评估,对优秀见习基地给予表彰奖励。
7.经考核,对在乙方见习合格的见习生颁发《庆阳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格证》。
二、乙方职责:
1.向甲方提供见习岗位需求,妥善安排毕业生见习,制定见习方案,确定指导老师,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和开展见习活动,落实各项见习措施。
2.负责对见习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制定见习规章制度,明确对见习生的具体要求;负责见习生的月度考勤,见习生请假三天以上的需报甲方备案。
3.负责落实见习生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4.负责做好见习生考核工作,对见习生进行见习鉴定。如果见习双方愿意,鼓励毕业生留在见习单位就业。及时向甲方反馈见习生见习情况和效果。
甲 方: 乙 方:
(签章) (签章)
代 表 人: 代 表 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4
毕业生:
用人单位:请填写单位的全称
学校名称:
(见说明1)
相关说明
1、就业协议书是办理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手续的依据,教育厅以此签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单位隶属”指用人单位的隶属部门,如省属、市属、部委直属或属于其它总公司。
3、“所有制性质”指用人单位属于国有、集体还是私营、外企。
4、“档案转寄地址”处填写档案管理部门地址,一般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是单位所在地人事局的人才交流中心,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填写单位人事部门地址,教育单位档案一般由上级教育局人事科管理。
5、“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签章”处,属于市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到市一级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盖章;例如温州金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请到温州市人事局盖章(在温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所属单位的档案是挂靠在是区一级或者县一级人事部门的,请到所在区或者县的人事局盖章(区或者县的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单位到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盖章。
6、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备注栏中约定的事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7、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时,不仅要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签字,还必须要有当地劳动局的鉴证机关章和鉴证员章,否则合同无效。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5
甲方(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名称):
乙方(见习人员):
依据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甲方与乙方就有关就业见习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应为乙方提供 就业见习岗位,安排见习带教人员对乙方进行见习岗位职责带教培训。
2、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参加就业见习,服从带教老师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遵守甲方规章制度。
3、乙方在甲方的就业见习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4、甲方支付乙方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 元/月,其中含市财政支付的800元就业见习补贴,最长期限为6个月。
5、甲方为乙方办理见习期间不低于5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就业见习期满,就业见习协议终止。
7、经双方协商,甲方留用乙方在本单位就业,双方应签订劳动合同,甲方为乙方办理社会保险。
8、甲方未按本协议约定落实就业见习岗位、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做好就业见习带教职责等,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协议,并可向市或区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维护合法权益的诉求。
9、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就业见习岗位,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10、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11、本协议一式三份,由双方各执一份,报市人交流服务中心一份备案。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签章: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6
甲方:(省/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乙方:
丙方:(毕业生毕业学校就业管理部门)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甲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乙方)于年月毕业于(院校)专业,是省市县(市、区)生源。甲方与乙方和丙方(毕业生毕业学校就业管理部门)根据教育部及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暂缓两年就业的有关规定及乙方的申请,就乙方暂缓两年就业事宜,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暂缓就业时间为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暂缓就业期限内,乙方的档案委托甲方保管,乙方须将有效联系地址及电话通知甲方;乙方的户口(入学时户口未迁入学校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及党团关系及材料按规定保留在丙方,丙方负责提供用人单位所需乙方在校期间或在暂缓就业期间行为表现等鉴定材料。
三、暂缓就业期限内,乙方应每月一次向丙方所在院系汇报有关情况,党员要交思想汇报,参加组织生活。乙方可以参加丙方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获取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以及获取丙方提供有关就业的其他服务。
四、暂缓就业期限内,如乙方需要升学(出国留学除外)或报考公务员时,甲方负责为乙方出具与升学有关的和报考公务员有关的证明,乙方须持本协议书及毕业证到甲方办理;如乙方需办理《失业证》、《结婚证》、《计划生育证》或申请出国留学等手续,必须终止本协议,将档案、户口及其关系转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由生源地按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五、暂缓就业期限内,乙方回生源地就业的,凭本协议书到甲方办理派遣手续;乙方在非生源地落实就业单位的,凭本协议及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接收证明到甲方办理派遣手续。
六、暂缓就业期限内,乙方在非生源地落实单位或回生源地就业经批准办理了派遣手续的,凭报到证及本协议书到甲方办理档案转递手续。甲方在五个工作日将乙方档案交由机要部门转递(特殊情况除外),如乙方未交回转递资料而造成档案转递延误,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七、暂缓就业期限届满时,如乙方尚未落实就业单位,必须在暂缓期限届满后的十天内,到甲方办理派遣回生源地和档案转递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手续,并到丙方办理户口迁出及党、团组织关系转出手续。若协议到期时乙方不办理,甲方有权将档案转回乙方生源地地级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并将报到证交由丙方,由丙方连同户口、党团关系一并寄回生源地,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八、暂缓就业期限内,乙方必须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如果乙方有违法违纪以及民事纠纷、劳务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及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与甲、丙方无关。乙方被劳动教养或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甲方有权取消其暂缓就业资格,将乙方档案转回生源地级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户口关系和党组织关系及材料按本协议第七条中关于未落实单位毕业生的规定办理。暂缓就业期间,医疗费用、人身意外伤害费用由乙方个人承担。
九、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委托丙方签署,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协议书自丙方将本协议书及乙方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移交给甲方之日起生效(档案未到甲方,此协议无效)。
甲方签章:
丙方签章:
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签章:
联系电话:
家庭地址:
邮政编码: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7
甲方(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名称):
乙方(见习人员):
丙方(派遣用工单位或高校见习实训合作单位):
依据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甲方与乙方就有关就业见习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根据丙方提供的就业见习岗位需求情况,派遣乙方到丙方参加 岗位的就业见习活动,联系协调好丙方安排见习带教人员对乙方进行见习岗位职责带教培训。
2、乙方参加就业见习活动中,应服从丙方带教老师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遵守丙方规章制度。
3、乙方在丙方的.就业见习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4、见习期间,甲方支付乙方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 元/月,其中含市财政支付的800元就业见习补贴,最长期限为6个月。
5、甲方为乙方办理见习期间不低于5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甲方未按本协议约定为乙方落实就业见习岗位、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丙方不履行见习带教职责等,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协议,并可向市或区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维护合法权益的诉求。
7、乙方在就业见习岗位上违反丙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就业见习岗位,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8.见习期满,就业见习协议终止。
9、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10、本协议一式四份,由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备案一份。自三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丙方:
签章: 签字: 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8
甲方: 乙方:
单位名称: 姓名:
法人代表: 性别:
委托代理人: 出生年月:
厂址: 家庭住址: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愿意录(聘)用乙方;
二、乙方同意到甲方工作;
三、甲方负责办理录(聘)用乙方所需的有关手续,乙方予以积极配合;
四、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五、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六、甲方所介绍的情况严重失实,乙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乙方所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严重失实,甲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
七、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后,本协议解除:
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
2、乙方在毕业离校前升学、入伍、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参加国家及地方志愿服务项目;
3、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
4、乙方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或者被劳动教养;
5、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况;
八、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协议,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
九、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
十、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备案、登记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本协议未尽事宜,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由甲乙双方商定;
十二、乙方需在甲方单位工作不少于两年,否则乙方需缴交违约金叁仟人民币给甲方。
十三、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签名):
负责人: 年 月 日
公章: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9
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方式:_____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__________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_____________ 。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20xx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意见: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_______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0
毕业生:
用人单位:
培养单位: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公司 用人单位名称: 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部门:人事部
通讯地址: 省 市 邮政编码:
联系人及电话:— 单位性质:
档案
接收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详细地址
毕业生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学院 专业 政治面貌
学位类别 学历 培养方式
生源地 婚姻状况
联系方式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 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20xx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
毕业生意见: 用人单位意见:
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1
甲方(见习单位):
乙方(受聘人员):
根据《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x人发[]号)文件要求,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如下见习协议条款,共同遵照履行。本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一、见习期限 甲方提供的见习岗位的见习期限为 个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一般为3-12个月。本协议至见习期结束自动终止。
二、见习岗位及职责要求
(一)乙方在甲方提供的 部门从事 岗位的工作。
(二)由甲方确定乙方的岗位职责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2、
(三)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见习。
三、岗位纪律
(一)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纪律,服从甲方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二)乙方如违反规章制度和岗位纪律,甲方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四、岗位工作条件
(一)甲方保障乙方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有效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二)甲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工作时间和工休假日等规定,对乙方实行符合职业特点的工作日制。
(三)甲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为乙方提供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安全生产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
五、生活补助与社会保险待遇
(一)甲方根据国家政策和单位的有关规定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乙方每月不低于5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
(二)甲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为乙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乙方。
六、见习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二)甲方未能按本协议要求提供见习岗位或克扣、无故拖欠乙方生活补助的,乙方有权中止协议,并向当地人事部门反映。
(三)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见习岗位的,甲方有权中止协议,并上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部门,经核实后取消乙方的见习资格。
(四)因乙方个人原因要求提前结束见习的,甲方应允许其结束见习。 (五)在见习期间被甲方正式录(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其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应按照事业单位招聘程序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六)见习活动结束后,甲方对乙方进行考核鉴定,出具见习证明,作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选用见习高校毕业生的依据之一。
七、本协议未竟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八、附则
本合同一式三份,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双方各执一份,一份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盖章) 乙方(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胜祥
2008年12月12日
同志们:
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部署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的目标和任务。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2.19万人,增幅为11.3%。截止8月底,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24%,比2007年上升0.77个百分点,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就业人数比2007年增加2万多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14.2万多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6.08%,比2007年增加1.6万人,增加0.78个百分点。2008年,我们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情况下,克服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人数增加,特别是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的目标。回顾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在诸多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牵头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2008年,根据政府换届等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杭州、宁波、舟山等地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各级教育、人事、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高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的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就业工作制度;各高校通过规范“就业工作联席会”、“就业工作研讨会”等多形式的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目标;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或校院系三级的就业管理体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考核院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等形式实施院系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考评机制。目前,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部门、二级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提供较为完备的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教育厅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11月20日已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各高校普遍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初步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许多高校完善了集信息化、电子化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设施,充实网上功能,实现网上视频招聘,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加大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网络求职、网络招聘等网络信息交流活动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2008年,除了由我厅主办的6场全省性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外,还与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3场招聘会。从我厅主办的6场招聘会数据统计来看,共有近1900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约7.7万名学生参加,效果良好。
各地和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有的举办周末市场,有的采取零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特别是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拘形式、便捷实用、针对性强、服务到位、效果明显。宁波大学等高校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了大型市场规模化、特色市场多元化、小型市场常规化、网络市场广泛化的就业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00多场,小型或专场招聘会达3000多场次。
网上与网下、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互动互补的运行模式,为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与匹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高校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省政府设立的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已审核批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192个,受惠大学生近5000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积极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办法。杭州市去年拨款300万,设立创业资助资金,今年又注入3亿资金,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对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给予4000元到4500元不等的资助。杭州市西湖区设立“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萧山区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资助种类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最高资助额达10万元;富阳市今年首次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6名高校毕业生共获创业资助30万元。宁波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资助、规费减免、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创新资金支持采取创新资助和创业扶持两种方式,创新资助金额每项最高可达6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达100万元,创业扶持金额每项一般为20—40万元。绍兴市、湖州市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分别与省中小企业局、台州市政府签订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引导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进地方通过设置创业基金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推动地方与高校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训。
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多年工作,各高校形成了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全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模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混合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三种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各地各高校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2008年,我们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了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联手《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等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全省共推荐213名“寒门学子”,截至8月底,213名优秀贫困生全部实现就业。联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杭州、宁波两个中心城市分别组织了“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共有近50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非寒门学子毕业生在内有26000人参加招聘,其中近一半毕业生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各高校对“双困”毕业生也尽心尽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就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贫困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相关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资本。向企业募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救助项目”经费,组建“自强社”,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等,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中国计量学院用于援助2008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费补助累计超过45万元,受补助人数累计550多人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迅速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灾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联系省人事、劳动部门,向在浙江省内高校的167名灾区毕业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岗位,召开专门就业见面会,经过努力,167名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拟定“对口援助广元地震灾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国177所高校发函征集了13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信息。面向浙江省内475个企事业单位发函征集“爱心岗位”,为广元地震灾区毕业生总共提供了“爱心岗位”767个,超额完成教育部要求的300个岗位任务。
(五)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共招募3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四川和我省欠发达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当地亟需的其他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8400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收集脚踏实地在基层就业的成功校友先进事迹,建设成初具规模的“成才校友楷模室”,让大学生通过这些身边的企业成长轨迹、校友基层就业的经历,真切感受到基层去,到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区、企业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等高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呈上升趋势。
(六)就业指导服务更趋完善。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全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衢州学院在建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基础上,规范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尝试实施“企业课堂”项目,传授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浙江海洋学院在就业指导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把就业指导课程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教育厅组织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和教育部下发的课程大纲修订教材。另外,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开展了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4月份,委托浙大光华法学院举办了两期短训班,对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两法”培训。原计划两期培训班培训200名骨干就业指导教师,由于学校报名踊跃,最后实际培训376人,反映良好。
(七)就业工作的督查与监管得到强化。2008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我们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就业工作督查,在各高校自查、自评、自我整改的基础上,教育厅组织4个督查组对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过程中,督查专家听取了学校的自查报告,实地考察了就业指导场地(办公场所、招聘场地、就业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提出督查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专家督查意见进行整改,进一步促使各高校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杜绝就业率问题弄虚作假,根据刘希平同志的要求,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核实2007年全省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上报就业率大于85%的66所高校,对10195名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总队反馈的结果表明:“上报的就业率数据比较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上报就业率与抽查就业率仅差0.49个百分点。
(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以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我省四大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重点培育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专业,重视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专业。
以社会需求调控专业设置。实施就业率和专业布点数与招生规模、新增专业、财政拨款硬挂钩,分类提出了严格控制、严格限制、从紧控制的指导性意见。把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进行限制,减少或者暂停招生。
各高校围绕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特色教育上取得成效。在专业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并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辅修专业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双证书”制度得到积极实施。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大批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部分高职学校2008届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手中持有至少2种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九)与地区和部门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与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产业厅、中小企业局、台州市在推动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派遣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2008年5月,在温州召开了“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会”,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兄弟省市的交流,并开展以“大学生创业”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互动。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都主动出击,与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个别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就业工作“三到位”没有真正落实,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业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招考师范类、医学类毕业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节奏不够协调等,需要我们加以改进。
总之,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就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来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与把握经济与就业形势
当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全面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要充分认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带来的积极因素,从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出现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威胁之中。从中国经济内部讲,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也存在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5.5%,这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对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长8.2%。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11月20日以来,我省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招聘单位数和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明显减少,竞争更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减少了近30%。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出现了研究生与本科生争岗位、本科生与专科生高职生争岗的现象。在出现“上压下”的现象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薪酬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继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后,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继续增长、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政策。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四大新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媒体也积极响应,正确引导。三是高校毕业生正确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对待就业上更加务实,更加理性。
因此,同志们要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这种严峻形势延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从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009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开展调研,抓紧研判就业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迅速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
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三到位”,特别是个别没有做到“三到位”的学校,必须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要求是校级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1:500,经费投入不少于所收学费的1%,要有常设的专用场地。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教育厅将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进行督促、指导。
(二)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网上就业市场”的作用
2009年,要联合劳动、人事等部门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开展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各种类型的就业招聘活动,特别要坚持以校园市场为主体,多形式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安排专门场地举办专门的校内招聘,要建立经常性的便于学生和企业沟通对话的专门场所。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为主,注重效率和效果,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效率。
各高校要深入各行各业收集信息、寻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收集需求信息,确保毕业生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信息服务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初步具备了网上就业服务的功能,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对接。根据网站建设要求,2009年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网上办公两大模块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使“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全面发挥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网上办公的三大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高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共享资源,把这个网站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
(三)继续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09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协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意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开展创新创意计划活动,投入资金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
各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求一时之成效,更要着眼长远,为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奠定人才基础。
(四)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2009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更多,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要在做好就业面上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更好地指导推荐他们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要继续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行动。联手新闻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举办“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联合人事、劳动等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良好保障。
各高校要认真开展摸底排查,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档案库,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些毕业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在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要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困难。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要求各高校从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困难资助经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有关部门要把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就业困难、确有就业需求且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范围,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岗位,落实就业援助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组织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培训、鉴定补贴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各地要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
此外,我们对未来三年四川广元籍在浙毕业生做了摸底统计。目前在浙江高校就读的广元籍毕业生共139人,其中05级学生44人、06级学生46人、07级学生49人。各地、各高校要把未来三年广元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重点帮扶和援助,完善灾区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
(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我们将来人才辈出的一个根本途径,必由之路。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各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抓好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等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措施,为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创造必要条件和政策环境。
(六)进一步加大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我们2009年工作的一项重点。2009年,争取所有高校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确保必需的课时,经过3-5年的完善,全部过渡到公共必修课教学计划;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对现有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修订,着力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独立的教研机构,通过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既抓好集体授课,又着力增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既包括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又包括日常就业工作人员。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是要重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的作用。2009年,省教育厅要建立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库,为各高校共享专家资源提供方便。
(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各高校要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高校要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明确意识到只有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才能促进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实习、见习。2005年开始,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岗位较多、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建立了21家部省级基地和近200家地市级基地,接纳见习高校毕业生超过5000人。2009年,各高校要更广泛地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和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组织更多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校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手段。要围绕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习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要配合有关部门对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的培训。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指导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要通力合作,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的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八)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就业安全和高校稳定 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思想压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要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引导学生,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首先要找到一个岗位,先解决自食其力的问题,后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抓住毕业生离校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就业要关心到每个人,逐个帮扶和指导。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校园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在就业工作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学生安全、校园稳定。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难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努力争取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