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部长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XXX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XXX(2010年1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全面部署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刚才,3个省市和3个高校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工作呈现出4个特点。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地狠抓落实,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调研,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制定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民心工程”,广开门路,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教育系统早谋划、早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2010年工作重点。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16个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勇挑重担,扎实工作,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4万多场,提供岗位信息450多万条,帮助70%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了就业去向。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确保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三)毕业生入伍预征和自主创业两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教育系统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通过建立网上预征报名系统、开展预征工作宣传周等活动,引导近16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预征,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占48.24%,与2009年相比,在数量、在学历层次上都有大幅提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各高校举办创业活动2万余场,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次;设立创业基金16亿元;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面积达33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
(四)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制度机制更为完善。教育部与中央多部门联合开展实施了“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今年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生项目招生5000名,“特岗教师”招募6万多名。同时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社区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方面也出台了多项新的措施。全国已有15个省份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到二线、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明显提高,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6.4%。
同志们,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狠抓落实的结果;是教育部门和高校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奋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这里,我重点强调6项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第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第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也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拓宽渠道、完善制度,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切实落实服务期满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持续服务和支持。二是要开辟到基层就业新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即将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组织涉农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技一线。同时,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扩展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毕业生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幼儿园等基层单位就业新渠道。三是要着力做好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免费师范生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10日,温总理在河北与免费师范生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切实保证2007级师范生的就业。”
10月份,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共同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继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解放军代表团活动时,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徐才厚副主席多次指示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把这项利国利军利民的事情做得更好。明年的预征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军地配合,认真组织“预征工作周”活动,加大政策和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预征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年是大规模招收入伍毕业生退役的第一年,要积极协助做好入伍大学生士兵退役后的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考学升学、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近期,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新的优惠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把好事办好,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举办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建设。继续会同科技部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推动建设“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也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即将开通,要依托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明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请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总结经验,做好工作。
(四)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一是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探索网络远程面试、手机信息报、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新服务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力争招聘会场次及岗位信息数有明显增长。二是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尽快实现就业。重视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要加强跨省协调和地区交流,开展对口帮扶,着力做好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学科专业、类型结构调整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高校要统筹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三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适应“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的新要求,超前部署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各类高校要立足校情,科学定位,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构建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高校要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务求把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二是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拓宽就业渠道。三是要全面加强督促检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亲自带队,深入高校,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督促和指导。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检查。四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引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宣传各地、各高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毕业生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1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教育系统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9日第1版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1日
张永洲
同志们:
刚才,教育部召开了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周济部长在讲话中,总结了2008年就业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2009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启动和推进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前不久,省教育厅在黑河召开了就业工作总结交流会议,对08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09年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相应部署。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教育部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一年就业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全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80587人,截至9月1日,就业率为79.55%,高于上年0.24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12914人,就业率为88.37%,本科毕业生 90927人,就业率为81.59%,高职高专毕业生76746人,就业率为76.10%。
一是规范管理,健全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制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则》,建立了“规范化运行、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约束、科学化实施、便捷化服务、现代化办公”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健全了就业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制度、就业工作评估检查制度、待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登记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制度体系,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
二是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高校在确定发展规模、调整师资结构、实施教学改革、设置学科专业等工作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就业状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促进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场建设方面,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以校园招聘活动为主体,以小型常设市场与网络市场为辅助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和以省内行业协会、校际协作、省外就业基地为补充的用人单位工作网络。逐步建立了以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为枢纽,上下贯通、多方协作、院校联动、资源共享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基本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
四是跟踪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按照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派出就业工作联合督查组,对各地人事、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各地、各学校查找出工作薄弱环节、问题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是认真落实援助灾区工作。全面部署我省对灾区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和帮扶工作,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就业指导、重点服务和优先推荐,实施 “绿色通道”、义务派遣、无偿代理和经济援助,使258名灾区生源毕业生和22名陕西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进展,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为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厅,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省直部门、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
2009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推进高教强省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将迎来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毕业生就业心态更加成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但是,就业总量压力、结构性矛盾、社会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比如金融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都使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续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基础上,立足部门职责,深化改革,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到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上来,放到更加注重教育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
一是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逐级落实责任。要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 确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目标责任,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制定得力措施推进就业工作。书记、校长和主管校领导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要大力收集岗位信息,带着对毕业生的深厚感情,以极端负责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深入各行各业广开就业信息渠道,重点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单位收集需求信息。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重点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引导他们扩大就业视野,调整就业预期。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热情周到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确保招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效明显,场次和规模不少于往年。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联合招聘活动,认真抓好双向选择系列活动的项目落实。各高校要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要在切实摸清每一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特别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战略部署,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 成才的校园风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及本地实施的各类项目招募工作;积极配合各级兵役部门落实好在高校毕业生中征兵工作,动员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要整合学校教务、科研、就业、学生工作、学生社团等系统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以网络为依托,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并与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加强联合联动,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要提高网上就业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快实现区域间、高校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共享。要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高校要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要尽快建立远程面试室,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托网络实现远程交流和网上初选,努力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五是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要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逐步建立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基础、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突破口,辅以专家讲座、个别心理辅导、企业实习实训的就业指导体系;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 作,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力做好教育承担的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六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类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和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要求,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主动关注产业发展行业需求,主动建立联系,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要基本实现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
七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就业安全和高校稳定。要积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帮助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基层有发展、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和稳定工作,在招聘会安全、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方面,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并消除就业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八是开展全省范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强化高校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通过评估,推动高校就业服务 体系建设,促进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等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高校就业评估,正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通过评估,促进高校间的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查摆就业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的形成。
按照教育厅工作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方案》,全省高校就业评估工作已经开始,省教育厅抽调了高校40余名专家组成7个评估组,11月27日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召开了培训会,并对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试评。评估重点是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服务指导、规范管理、工作成效。这项评估目的明确,迫切需要,希望学校统一思想,下功夫搞好。此项工作将从12月上旬全面展开,预计寒假前完成。结合评估结果,省教育厅将对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督促差距大的学校搞好整改。
同志们,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各高校认真领会周济部长的讲话精神,按照此次会议要求,加强领导,抓紧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把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做好。
第三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领导讲话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领导讲话
国务院2日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开拓渠道、落实政策、搞好服务 扎扎实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距离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这既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就业工作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工作,着力在开拓渠道、落实政策和搞好服务等三方面上下工夫。
(一)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广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一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积极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发挥带头作用,今年力争做到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低于去年。各地区要引导企业更多地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障补贴和岗位补贴。
二是鼓励重大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这是今年实施的一项新政策,各地区、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力争使聘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三是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工作,特别是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工作。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使今年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面向基层就业的4个专门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增加一倍以上。要逐步完善“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他们愿意下去,发挥才干。
四是继续发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主要渠道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使已经在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稳定就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多地吸收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清理制度性的障碍和限制,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渠道。
五是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要着重在完善落实政策、提高创业能力、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等三方面下功夫。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并结合实际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通过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要将高校毕业生创业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六是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报效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关部门决定今年5、6月份将首次在高校开展预征工作,并制定了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等一系列政策。
(二)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确保促进就业政策取得实效。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抓好政策落实。当前要抓紧制订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国务院就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抓紧制定下发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社区就业、就业见习、应征入伍以及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等配套文件,确保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各项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完成。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特别要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享受补贴、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的程序、标准和具体办法,使补贴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身上。
(三)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一是高等院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重视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稳定学生就业心态,引导他们增强信心。稳定就业渠道对于以往吸纳毕业生较多的单位,要做好沟通与对接工作。加强与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的联系,积极开辟新的就业空间。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要按照岗位信息多,工作速度快、就业服务好、就业效果实的要求,加强各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在服务场所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日常服务。要积极举办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分专业、分行业专场招聘会,政府各类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要向高校毕业生免费开放。大中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机构要与高校密切配合,将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延伸,与高校合作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地方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在发挥各自就业信息网络优势的同时,要推动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
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快实施“三年百万”毕业生见习计划。今年要完成30万高校毕业生见习任务,各地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
五是要重点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高等学校要抓紧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数据库,指定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对一”帮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就业推荐。对符合当地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毕业生,政府部门开放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给予安置,企业吸纳就业的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会议部署,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周济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段时间以来,教育战线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距离2009届毕业生离校仅剩下3个月左右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本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配套政策措施;高校也要按照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尽快制定本校促进就业的措施办法。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确保把中央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惠及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氛围。
周济强调,要加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部和高校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启动招募工作,尽快启动各类基层项目。下一步还要落实好新出台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和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兵役部门做好五六月份进校预征工作,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提前预征、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等优惠政策向广大毕业生讲深讲透,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情,使更多有志青年在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锻炼成长。
周济要求,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特别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从高校书记、校长到院系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都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毕业生跑市场、挖信息、找岗位;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网上和现场招聘活动,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既要切实巩固原有就业主渠道,又要积极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新渠道。要强化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民族地区学生等的就业援助,在切实摸清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帮扶,通过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优先推荐、专项培训、给予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周济指出,围绕就业大力开展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抓紧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培训等活动,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努力争取毕业生都能到企业定岗实习;要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和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实习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抓紧同行业部门协作,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抓住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
周济说,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要广泛宣传和详细解读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公告张贴到每一所高校,政策解读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毕业班,政策宣传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要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导向,大力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就业督促检查,及时整改薄弱环节,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普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发表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人社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尹蔚民说,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当前,绝大部分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组建。新部门组建后,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担负起牵头的责任。要定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地做好工作。原人事厅(局)和原劳动保障厅(局)已经合并的,要尽快明确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构和人员,责任到人;尚未合并的,要建立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受影响。地市级及区县级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保持工作沟通,加强协商,密切配合。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作为中心任务,加强协作,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
尹蔚民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印发后,人社部立即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到目前为止,人社部已会同科技部等5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正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社区就业、就业见习等配套文件,同时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的办法。此外,人社部收集整理的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将于近日印发,供各地在工作中参照执行。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抓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制定或充实完善本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办法,措施要实,办法要细,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基层就业岗位;以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企业为重点,拓展就业空间;积极主动与科研项目单位联系,最大限度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并带动更多就业。
尹蔚民要求,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人社部将会同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单位开展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主要包括 “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各地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本地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是实施 “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的第一年,全国计划组织30万名毕业生参加见习。当前,各地要尽快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制定完善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和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落实见习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经费,为毕业生参加见习做好准备。
三是加强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各地在继续做好对困难高校毕业生日常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基础上,要着力做好三件事。第一,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办法,对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摸清底数,并由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失业登记服务,建立专门台帐,动态管理。第二,强化对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职业指导、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和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第三,结合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帮扶,将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尹蔚民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社部将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有关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和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重点是:配合中宣部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自主创业典型宣传;联合教育部编写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手册;会同全国工商联编写企业就业政策宣传手册;配合全国妇联推进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等等。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同时,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分析发布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积极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
张少春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扶持政策,特别是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当前涉及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财税扶持政策,主要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
张少春说,这些涉及的财税政策内容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张少春指出,要加强政策宣传,使毕业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政策,知道怎么去享受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主动服从大局意识、主动服务部门意识、主动换位思考意识和主动协商办事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掌握各项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并实事求是地帮助解决,使高校毕业生切实从政策中得到实惠。
张少春要求,地方各级财政也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决不能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影响政策的落实。他同时强调,要按照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要加强资金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第四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11月21日在京召开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11月21日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深入开展“就业优质服务”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袁贵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有关部门、地方、高校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努力,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目标任务,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新举措集中出台,就业指导服务迈上新台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袁贵仁强调,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完成好2012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明确责任,强化任务,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二是拓宽渠道,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实施好“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工作、到文化产业领域就业创业,重点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大力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四是多措并举,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要采取优先推荐、技能培训和求职补贴等切实有效办法帮助有困难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六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主持会议。上海市教委、吉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会上做交流发言。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省(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8000多人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胜祥
2008年12月12日
同志们:
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部署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的目标和任务。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2.19万人,增幅为11.3%。截止8月底,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24%,比2007年上升0.77个百分点,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就业人数比2007年增加2万多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14.2万多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6.08%,比2007年增加1.6万人,增加0.78个百分点。2008年,我们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情况下,克服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人数增加,特别是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的目标。回顾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在诸多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牵头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2008年,根据政府换届等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杭州、宁波、舟山等地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各级教育、人事、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高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的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就业工作制度;各高校通过规范“就业工作联席会”、“就业工作研讨会”等多形式的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目标;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或校院系三级的就业管理体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考核院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等形式实施院系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考评机制。目前,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部门、二级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提供较为完备的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教育厅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11月20日已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各高校普遍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初步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许多高校完善了集信息化、电子化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设施,充实网上功能,实现网上视频招聘,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加大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网络求职、网络招聘等网络信息交流活动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2008年,除了由我厅主办的6场全省性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外,还与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3场招聘会。从我厅主办的6场招聘会数据统计来看,共有近1900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约7.7万名学生参加,效果良好。
各地和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有的举办周末市场,有的采取零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特别是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拘形式、便捷实用、针对性强、服务到位、效果明显。宁波大学等高校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了大型市场规模化、特色市场多元化、小型市场常规化、网络市场广泛化的就业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00多场,小型或专场招聘会达3000多场次。
网上与网下、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互动互补的运行模式,为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与匹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高校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省政府设立的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已审核批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192个,受惠大学生近5000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积极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办法。杭州市去年拨款300万,设立创业资助资金,今年又注入3亿资金,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对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给予4000元到4500元不等的资助。杭州市西湖区设立“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萧山区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资助种类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最高资助额达10万元;富阳市今年首次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6名高校毕业生共获创业资助30万元。宁波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资助、规费减免、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创新资金支持采取创新资助和创业扶持两种方式,创新资助金额每项最高可达6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达100万元,创业扶持金额每项一般为20—40万元。绍兴市、湖州市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分别与省中小企业局、台州市政府签订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引导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进地方通过设置创业基金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推动地方与高校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训。
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多年工作,各高校形成了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全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模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混合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三种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各地各高校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2008年,我们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了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联手《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等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全省共推荐213名“寒门学子”,截至8月底,213名优秀贫困生全部实现就业。联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杭州、宁波两个中心城市分别组织了“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共有近50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非寒门学子毕业生在内有26000人参加招聘,其中近一半毕业生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各高校对“双困”毕业生也尽心尽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就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贫困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相关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资本。向企业募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救助项目”经费,组建“自强社”,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等,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中国计量学院用于援助2008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费补助累计超过45万元,受补助人数累计550多人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迅速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灾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联系省人事、劳动部门,向在浙江省内高校的167名灾区毕业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岗位,召开专门就业见面会,经过努力,167名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拟定“对口援助广元地震灾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国177所高校发函征集了13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信息。面向浙江省内475个企事业单位发函征集“爱心岗位”,为广元地震灾区毕业生总共提供了“爱心岗位”767个,超额完成教育部要求的300个岗位任务。
(五)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共招募3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四川和我省欠发达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当地亟需的其他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8400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收集脚踏实地在基层就业的成功校友先进事迹,建设成初具规模的“成才校友楷模室”,让大学生通过这些身边的企业成长轨迹、校友基层就业的经历,真切感受到基层去,到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区、企业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等高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呈上升趋势。
(六)就业指导服务更趋完善。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全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衢州学院在建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基础上,规范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尝试实施“企业课堂”项目,传授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浙江海洋学院在就业指导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把就业指导课程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教育厅组织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和教育部下发的课程大纲修订教材。另外,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开展了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4月份,委托浙大光华法学院举办了两期短训班,对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两法”培训。原计划两期培训班培训200名骨干就业指导教师,由于学校报名踊跃,最后实际培训376人,反映良好。
(七)就业工作的督查与监管得到强化。2008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我们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就业工作督查,在各高校自查、自评、自我整改的基础上,教育厅组织4个督查组对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过程中,督查专家听取了学校的自查报告,实地考察了就业指导场地(办公场所、招聘场地、就业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提出督查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专家督查意见进行整改,进一步促使各高校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杜绝就业率问题弄虚作假,根据刘希平同志的要求,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核实2007年全省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上报就业率大于85%的66所高校,对10195名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总队反馈的结果表明:“上报的就业率数据比较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上报就业率与抽查就业率仅差0.49个百分点。
(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以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我省四大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重点培育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专业,重视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专业。
以社会需求调控专业设置。实施就业率和专业布点数与招生规模、新增专业、财政拨款硬挂钩,分类提出了严格控制、严格限制、从紧控制的指导性意见。把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进行限制,减少或者暂停招生。
各高校围绕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特色教育上取得成效。在专业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并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辅修专业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双证书”制度得到积极实施。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大批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部分高职学校2008届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手中持有至少2种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九)与地区和部门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与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产业厅、中小企业局、台州市在推动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派遣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2008年5月,在温州召开了“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会”,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兄弟省市的交流,并开展以“大学生创业”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互动。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都主动出击,与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个别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就业工作“三到位”没有真正落实,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业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招考师范类、医学类毕业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节奏不够协调等,需要我们加以改进。
总之,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就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来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与把握经济与就业形势
当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全面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要充分认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带来的积极因素,从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出现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威胁之中。从中国经济内部讲,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也存在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5.5%,这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对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长8.2%。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11月20日以来,我省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招聘单位数和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明显减少,竞争更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减少了近30%。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出现了研究生与本科生争岗位、本科生与专科生高职生争岗的现象。在出现“上压下”的现象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薪酬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继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后,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继续增长、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政策。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四大新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媒体也积极响应,正确引导。三是高校毕业生正确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对待就业上更加务实,更加理性。
因此,同志们要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这种严峻形势延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从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009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开展调研,抓紧研判就业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迅速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
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三到位”,特别是个别没有做到“三到位”的学校,必须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要求是校级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1:500,经费投入不少于所收学费的1%,要有常设的专用场地。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教育厅将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进行督促、指导。
(二)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网上就业市场”的作用
2009年,要联合劳动、人事等部门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开展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各种类型的就业招聘活动,特别要坚持以校园市场为主体,多形式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安排专门场地举办专门的校内招聘,要建立经常性的便于学生和企业沟通对话的专门场所。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为主,注重效率和效果,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效率。
各高校要深入各行各业收集信息、寻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收集需求信息,确保毕业生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信息服务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初步具备了网上就业服务的功能,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对接。根据网站建设要求,2009年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网上办公两大模块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使“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全面发挥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网上办公的三大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高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共享资源,把这个网站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
(三)继续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09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协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意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开展创新创意计划活动,投入资金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
各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求一时之成效,更要着眼长远,为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奠定人才基础。
(四)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2009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更多,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要在做好就业面上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更好地指导推荐他们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要继续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行动。联手新闻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举办“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联合人事、劳动等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良好保障。
各高校要认真开展摸底排查,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档案库,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些毕业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在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要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困难。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要求各高校从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困难资助经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有关部门要把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就业困难、确有就业需求且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范围,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岗位,落实就业援助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组织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培训、鉴定补贴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各地要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
此外,我们对未来三年四川广元籍在浙毕业生做了摸底统计。目前在浙江高校就读的广元籍毕业生共139人,其中05级学生44人、06级学生46人、07级学生49人。各地、各高校要把未来三年广元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重点帮扶和援助,完善灾区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
(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我们将来人才辈出的一个根本途径,必由之路。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各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抓好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等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措施,为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创造必要条件和政策环境。
(六)进一步加大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我们2009年工作的一项重点。2009年,争取所有高校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确保必需的课时,经过3-5年的完善,全部过渡到公共必修课教学计划;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对现有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修订,着力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独立的教研机构,通过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既抓好集体授课,又着力增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既包括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又包括日常就业工作人员。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是要重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的作用。2009年,省教育厅要建立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库,为各高校共享专家资源提供方便。
(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各高校要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高校要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明确意识到只有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才能促进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实习、见习。2005年开始,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岗位较多、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建立了21家部省级基地和近200家地市级基地,接纳见习高校毕业生超过5000人。2009年,各高校要更广泛地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和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组织更多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校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手段。要围绕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习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要配合有关部门对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的培训。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指导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要通力合作,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的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八)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就业安全和高校稳定 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思想压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要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引导学生,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首先要找到一个岗位,先解决自食其力的问题,后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抓住毕业生离校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就业要关心到每个人,逐个帮扶和指导。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校园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在就业工作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学生安全、校园稳定。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难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努力争取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