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这次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分析研判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对策,安排部署2020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业率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新增量,作为亿万个家庭新希望所在,既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也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将这笔财富用好、用到位,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别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李克强总理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中之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双创”支持力度,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大发展,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要扎实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帮扶,为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要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约X万人,比去年新增X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降低了对新增城镇就业数、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提到:就业形势不稳,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但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面对岗位需求多,市场实际供给岗位少的情况,我们的任务很重。从我市层面看,疫情对我市今年就业工作开局冲击比较大,今年X-X月份,我市城镇新增就业X人,去年同期新增就业X人,同比下降X%。今年全市预计高校毕业生约X人,从下步走势看,疫情对经济工作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对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势必将持续显现,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大学生集聚工程”是“双招双引”的重要考核目标。今年的X市“双招双引”新增了“大学生集聚工程”这一考核指标,在“双招双引”X分中占X分。“大学生集聚工程”共包含大专以上毕业生来高人数、硕士博士来高人数、留学归国人员三大类,占比分别是X%、X%、X%。考核采取差异化指标的方式进行,不仅下达任务数,而且以完成比例定位次、赋分值。对此,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竞争非常激烈。为便于推进工作,三项指标已经明确到各镇街区。从前段时间看,仍然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实等问题。截止X月底,全市吸纳本专科生X人,完成率X%。吸纳硕博士X人,完成率X%。引进海外留学人员X名,完成率X%。对比其他县市区,三项指标考核位次比较靠后,比如吸纳留学人员人数,有的县市区部分考核指标已经达到X%,已超额完成任务。
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职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逐条研究针对性对策措施,找准差距、迎头赶上,全力推进,确保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走在前列。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面对严峻的形势任务,要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创业就业工作,聚焦“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目标,抓牢“稳就业、促创业、聚人才”工作主线,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改善创业环境,精心培植创业载体,特别是在提升服务质效、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存量,做大增量,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一要扩大就业岗位和路径。要扎实开展“青年就业见习行动”,依托“X青年见习系统”,建立见习实名台账,对接相关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见习服务,促进未就业及失业青年尽快实现稳定就业,2020年计划组织X名青年参加见习。要扩大“三支一扶”规模,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挥“三支一扶”计划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中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20年招录“三支一扶”大学生X名。要支持新增投资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带动强的项目和领域倾斜,鼓励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增加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二要优化政策和市场配置。要做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做好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为有就业意愿、积极求职的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着力改善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环境,帮助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通过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补贴等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要进一步提高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质量,更好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优化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用,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广度和准度。三要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质效。结合政务服务改革,推行“秒办”“简办”“网办”服务,简化就业服务流程。要加大线上招聘力度,依托X省公共招聘网、高密人社微信公众号,结合高密市2020年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发挥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优势,适时组织开展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招聘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示范引领,提升平台,发挥毕业生创业的倍乘效应。一要发挥创业示范平台引领作用。要加强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X市级、高密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的对接服务,重点指导运营公司完善创业服务链条和体系,提高创业平台孵化效能。要通过“选进来”“荐进来”“带进来”等多途径吸纳属省“十强产业”和优势企业入驻,提升平台整体档次。要建立入驻企业长期跟踪服务机制,狠抓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提升在孵企业的孵化质量。要设立企业成长档案,协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在孵企业间交流沟通机制,提高孵化成功率。二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探索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新路径,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靶向投送,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惠及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2020年实现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X人。三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办好高密市第七届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代评,评选优秀项目、金牌导师,突出优秀项目奖补,丰富创业资源对接形式,选树先进创业典型,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创业。
(三)创优环境,做实服务,确保“大学生集聚工程”成效。一要抓实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要认真做好大学生生活补助发放、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材料收集、资格审核和资金发放工作,及时高效兑现来滩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活补助待遇和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确保吸引人才来高集聚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要认真做好各级出台的关于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安家补贴、提供人才公寓等政策,降低高校毕业生来高生活成本。二要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充分发挥线上培训优势,发动培训机构推广“X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和“青桔创客”网络学习的平台。要依托“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发挥好系统自动匹配并智能推送就业岗位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招聘信息量,助理学员成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要加强与各类高校的常态对接,在高校设立人才联络员。三要建立校企对接长效机制。建立高密籍高校大学生名录,开展人才需求推介、政策宣传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联络员来高开展优秀毕业生对接活动。借助X高校人才直通车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就选X”“春风行动”“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搭建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精准对接,简化程序,岗位直达,人才直通,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发挥豪迈、孚日、星宇等重点企业的吸纳作用,用好重点开工项目、公益性岗位项目的岗位增量,建立企业需求与高校生源,政策推送、信息对接和需求匹配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确保全年吸纳高校毕业生X人来高就业创业。四要实现高层次人才招引新突破。结合主导行业和骨干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主动参与省、市高端人才招引活动或论坛,促进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确保年内实现招引硕士、博士X名以上,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切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部门联动。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推动,落实好大学生补贴、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就业创业政策与产业经济、财政资金等政策融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保障。组织部门要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在招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方面持续推进,强化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编制部门要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通过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等措施,在编制方面向高校毕业生适当倾斜,拓宽就业渠道。发改和工信部门要立足发展实际和总体规划,争取招引和落地更多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便于招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帮助,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大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行政审批部门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申办企业等方面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财政部门要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强化财政保障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积极的信贷支持,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提供更多惠企政策。妇联要重点关注高校女毕业生就业创业,从有倾向性的提供贷款、培训等方面入手,提供保障。团市委要充分发挥“青鸟计划·凤城行动”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学子回乡就业创业。总工会要从营造积极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等方面,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部门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各镇街区要根据分配的具体任务目标,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摸清高校毕业生底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对接企业,搭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沟通联系渠道,全力推进大学生集聚工程、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新增数量考核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动态监管。一要强化就业管理、服务和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二要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求动态,在做好大学生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服务的基础上,实时了解全市企业用工、大学生就业等具体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三要进一步加快业务网办进程,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持续保障服务供给,推动大学生相关扶持政策落实。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把“大学生集聚工程”纳入“双招双引”调度考核,将目标任务具体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督办、督促和考核评估。市里将建立工作专班,对任务目标进行再量化、再细化、再实化,定期不定期安排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通报到相关部门、单位,并督促明确整改时限,推动整改落实。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同志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魄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齐心协力,奋发作为,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篇: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指导服务专项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切实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制定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专项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主线,按照“超前谋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重在指导,强化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一网一刊两站三市场”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方式,破题解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着力完善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良好社会氛围
1.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宣传活动 在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地区的高教园区分别举办大型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活动2次,邀请省首批就业指导高级专家团成员现场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解答就业创业疑难问题,帮助广大学生充分了
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
2.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巡回报告会
组织就业创业专家报告团赴高校作就业创业专题报告。通过安排15-20场报告会,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择业观,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基层、艰苦和西部地区就业创业,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3.编辑发行《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信息》
编辑《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信息》,内容涵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政策,发行5万册,免费赠送至2010届高校毕业生学生公寓并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发布电子版,供广大毕业生查阅。
4.充分发挥“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作用 进一步加大“浙江省大学生网上业就业市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电子屏幕、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和企业上网激活自己,使网上就业市场成为学生求职、企业求才重要渠道,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良性对接。
(二)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举办全省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当前高校毕
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工作实务与管理、社会与企业用人需求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经历分享等,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实施辅导员挂职锻炼制度。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派若干名辅导员赴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锻炼,加强彼此间沟通、学习和交流,提升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
2.建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 建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聘请俞敏洪等15名专家为浙江省首批就业创业指导高级专家团成员,并举行聘任仪式。首批就业创业指导高级专家团将在全省范围内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创业指点迷津。
3.开展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培训
大力配合杭州市政府做好在杭高校毕业生教育培训消费券发放使用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4.举办“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全国选拔赛” 为了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全省各高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分校级初赛、省级
预赛、决赛,共评选出60强省职业生涯规划优胜奖和“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并选送部分选手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5.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暂定名)编辑工作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开发力度,成立以一流专家团队为主体的读本编辑委员会,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编辑工作,努力打造我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读本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使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读本。
6.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绿色服务通道
本着“一切为毕业生就业,为了毕业生一切”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组织人员分批分次赴相关高校上门服务,做好省内高校毕业生首次派遣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放宽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限制,降低人事代理收费标准,拓展人事代理服务项目。
(三)实施就业指导服务“五大工程”,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1.实施“部门联动工程”
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在巩固原有合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信息化委、省中小企业局及有关地方政府合作,实施“部门联动工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合作机制,促进就业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共享机制,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无缝对接。共同开展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吸引更广区域、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招聘需求资源,以发挥整体联动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活动成效,降低市场成本。
2.实施就业招聘“百千万工程”
重点实施“百校联动、千场招聘、十万岗位”工程(整合全省高校资源,举办1000场招聘会,采集10万有效岗位信息)。对全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宣传,进一步构建以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地方高校毕业生市场为主体,区域协作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全年联动在相关高校举办600余场实体招聘会,在各校园工作站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滨江服务点举办实体招聘会350场,视频网络招聘会50场。让每个毕业生感受就业关怀,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就业服务工作全覆盖。
3.实施“就业计划关怀扩面工程”
对“后20%毕业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继续大力推进
“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增加帮扶对象,丰富帮扶内涵,制定个性化就业协助方案,重点做好指导、培训、推荐、招聘及专项资金补助工作。一是重点指导。依托各校园工作站,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二是重点培训。开展就业专题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培训所需资金从各校提取4%资助资金中列支。三是重点推荐。对“后20%毕业生”部分重点帮扶对象信息汇编成册并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进行重点推荐。四是重点招聘。面向2010年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寒门学子”就业专场招聘会。继续与媒体联合举办“2010届优秀寒门学子就业推荐活动”。五是专项资金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就业援助。
4.实施“英才学子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英才学子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根据2010年高校毕业学生综合排名情况,选取每校前10%的优秀学子在各种媒体和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推介,并汇编成册面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对自强自立,面向基层成功就业的优秀典型进行重点宣传,激励引导广大学生发奋学习,为国奉献。
5.实施“视频网络招聘工程”
“视频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的招聘形式,成本低、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深受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欢迎。今年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校园工作站之间互动开展视频网络招聘会50场,形成一站点几企业
招聘,多站点毕业生应聘信息交互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实现信息实时有效匹配。
三、时间安排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
第三篇: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胜祥
2008年12月12日
同志们:
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部署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的目标和任务。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2.19万人,增幅为11.3%。截止8月底,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24%,比2007年上升0.77个百分点,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就业人数比2007年增加2万多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14.2万多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6.08%,比2007年增加1.6万人,增加0.78个百分点。2008年,我们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情况下,克服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人数增加,特别是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的目标。回顾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在诸多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牵头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2008年,根据政府换届等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杭州、宁波、舟山等地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各级教育、人事、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高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的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就业工作制度;各高校通过规范“就业工作联席会”、“就业工作研讨会”等多形式的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目标;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或校院系三级的就业管理体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考核院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等形式实施院系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考评机制。目前,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部门、二级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提供较为完备的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教育厅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11月20日已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各高校普遍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初步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许多高校完善了集信息化、电子化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设施,充实网上功能,实现网上视频招聘,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加大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网络求职、网络招聘等网络信息交流活动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2008年,除了由我厅主办的6场全省性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外,还与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3场招聘会。从我厅主办的6场招聘会数据统计来看,共有近1900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约7.7万名学生参加,效果良好。
各地和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有的举办周末市场,有的采取零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特别是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拘形式、便捷实用、针对性强、服务到位、效果明显。宁波大学等高校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了大型市场规模化、特色市场多元化、小型市场常规化、网络市场广泛化的就业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00多场,小型或专场招聘会达3000多场次。
网上与网下、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互动互补的运行模式,为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与匹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高校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省政府设立的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已审核批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192个,受惠大学生近5000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积极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办法。杭州市去年拨款300万,设立创业资助资金,今年又注入3亿资金,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对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给予4000元到4500元不等的资助。杭州市西湖区设立“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萧山区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资助种类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最高资助额达10万元;富阳市今年首次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6名高校毕业生共获创业资助30万元。宁波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资助、规费减免、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创新资金支持采取创新资助和创业扶持两种方式,创新资助金额每项最高可达6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达100万元,创业扶持金额每项一般为20—40万元。绍兴市、湖州市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分别与省中小企业局、台州市政府签订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引导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进地方通过设置创业基金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推动地方与高校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训。
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多年工作,各高校形成了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全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模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混合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三种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各地各高校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2008年,我们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了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联手《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等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全省共推荐213名“寒门学子”,截至8月底,213名优秀贫困生全部实现就业。联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杭州、宁波两个中心城市分别组织了“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共有近50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非寒门学子毕业生在内有26000人参加招聘,其中近一半毕业生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各高校对“双困”毕业生也尽心尽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就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贫困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相关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资本。向企业募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救助项目”经费,组建“自强社”,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等,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中国计量学院用于援助2008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费补助累计超过45万元,受补助人数累计550多人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迅速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灾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联系省人事、劳动部门,向在浙江省内高校的167名灾区毕业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岗位,召开专门就业见面会,经过努力,167名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拟定“对口援助广元地震灾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国177所高校发函征集了13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信息。面向浙江省内475个企事业单位发函征集“爱心岗位”,为广元地震灾区毕业生总共提供了“爱心岗位”767个,超额完成教育部要求的300个岗位任务。
(五)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共招募3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四川和我省欠发达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当地亟需的其他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8400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收集脚踏实地在基层就业的成功校友先进事迹,建设成初具规模的“成才校友楷模室”,让大学生通过这些身边的企业成长轨迹、校友基层就业的经历,真切感受到基层去,到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区、企业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等高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呈上升趋势。
(六)就业指导服务更趋完善。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全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衢州学院在建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基础上,规范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尝试实施“企业课堂”项目,传授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浙江海洋学院在就业指导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把就业指导课程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教育厅组织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和教育部下发的课程大纲修订教材。另外,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开展了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4月份,委托浙大光华法学院举办了两期短训班,对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两法”培训。原计划两期培训班培训200名骨干就业指导教师,由于学校报名踊跃,最后实际培训376人,反映良好。
(七)就业工作的督查与监管得到强化。2008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我们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就业工作督查,在各高校自查、自评、自我整改的基础上,教育厅组织4个督查组对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过程中,督查专家听取了学校的自查报告,实地考察了就业指导场地(办公场所、招聘场地、就业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提出督查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专家督查意见进行整改,进一步促使各高校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杜绝就业率问题弄虚作假,根据刘希平同志的要求,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核实2007年全省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上报就业率大于85%的66所高校,对10195名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总队反馈的结果表明:“上报的就业率数据比较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上报就业率与抽查就业率仅差0.49个百分点。
(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以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我省四大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重点培育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专业,重视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专业。
以社会需求调控专业设置。实施就业率和专业布点数与招生规模、新增专业、财政拨款硬挂钩,分类提出了严格控制、严格限制、从紧控制的指导性意见。把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进行限制,减少或者暂停招生。
各高校围绕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特色教育上取得成效。在专业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并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辅修专业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双证书”制度得到积极实施。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大批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部分高职学校2008届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手中持有至少2种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九)与地区和部门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与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产业厅、中小企业局、台州市在推动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派遣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2008年5月,在温州召开了“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会”,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兄弟省市的交流,并开展以“大学生创业”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互动。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都主动出击,与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个别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就业工作“三到位”没有真正落实,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业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招考师范类、医学类毕业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节奏不够协调等,需要我们加以改进。
总之,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就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来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与把握经济与就业形势
当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全面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要充分认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带来的积极因素,从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出现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威胁之中。从中国经济内部讲,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也存在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5.5%,这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对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长8.2%。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11月20日以来,我省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招聘单位数和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明显减少,竞争更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减少了近30%。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出现了研究生与本科生争岗位、本科生与专科生高职生争岗的现象。在出现“上压下”的现象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薪酬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继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后,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继续增长、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政策。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四大新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媒体也积极响应,正确引导。三是高校毕业生正确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对待就业上更加务实,更加理性。
因此,同志们要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这种严峻形势延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从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009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开展调研,抓紧研判就业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迅速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
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三到位”,特别是个别没有做到“三到位”的学校,必须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要求是校级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1:500,经费投入不少于所收学费的1%,要有常设的专用场地。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教育厅将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进行督促、指导。
(二)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网上就业市场”的作用
2009年,要联合劳动、人事等部门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开展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各种类型的就业招聘活动,特别要坚持以校园市场为主体,多形式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安排专门场地举办专门的校内招聘,要建立经常性的便于学生和企业沟通对话的专门场所。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为主,注重效率和效果,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效率。
各高校要深入各行各业收集信息、寻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收集需求信息,确保毕业生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信息服务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初步具备了网上就业服务的功能,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对接。根据网站建设要求,2009年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网上办公两大模块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使“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全面发挥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网上办公的三大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高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共享资源,把这个网站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
(三)继续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09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协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意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开展创新创意计划活动,投入资金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
各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求一时之成效,更要着眼长远,为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奠定人才基础。
(四)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2009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更多,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要在做好就业面上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更好地指导推荐他们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要继续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行动。联手新闻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举办“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联合人事、劳动等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良好保障。
各高校要认真开展摸底排查,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档案库,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些毕业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在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要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困难。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要求各高校从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困难资助经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有关部门要把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就业困难、确有就业需求且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范围,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岗位,落实就业援助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组织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培训、鉴定补贴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各地要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
此外,我们对未来三年四川广元籍在浙毕业生做了摸底统计。目前在浙江高校就读的广元籍毕业生共139人,其中05级学生44人、06级学生46人、07级学生49人。各地、各高校要把未来三年广元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重点帮扶和援助,完善灾区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
(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我们将来人才辈出的一个根本途径,必由之路。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各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抓好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等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措施,为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创造必要条件和政策环境。
(六)进一步加大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我们2009年工作的一项重点。2009年,争取所有高校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确保必需的课时,经过3-5年的完善,全部过渡到公共必修课教学计划;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对现有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修订,着力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独立的教研机构,通过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既抓好集体授课,又着力增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既包括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又包括日常就业工作人员。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是要重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的作用。2009年,省教育厅要建立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库,为各高校共享专家资源提供方便。
(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各高校要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高校要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明确意识到只有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才能促进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实习、见习。2005年开始,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岗位较多、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建立了21家部省级基地和近200家地市级基地,接纳见习高校毕业生超过5000人。2009年,各高校要更广泛地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和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组织更多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校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手段。要围绕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习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要配合有关部门对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的培训。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指导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要通力合作,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的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八)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就业安全和高校稳定 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思想压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要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引导学生,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首先要找到一个岗位,先解决自食其力的问题,后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抓住毕业生离校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就业要关心到每个人,逐个帮扶和指导。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校园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在就业工作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学生安全、校园稳定。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难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努力争取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
第四篇:教育部部长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XXX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XXX(2010年1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全面部署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刚才,3个省市和3个高校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工作呈现出4个特点。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地狠抓落实,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调研,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制定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民心工程”,广开门路,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教育系统早谋划、早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2010年工作重点。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16个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勇挑重担,扎实工作,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4万多场,提供岗位信息450多万条,帮助70%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了就业去向。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确保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三)毕业生入伍预征和自主创业两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教育系统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通过建立网上预征报名系统、开展预征工作宣传周等活动,引导近16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预征,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占48.24%,与2009年相比,在数量、在学历层次上都有大幅提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各高校举办创业活动2万余场,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次;设立创业基金16亿元;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面积达33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
(四)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制度机制更为完善。教育部与中央多部门联合开展实施了“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今年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生项目招生5000名,“特岗教师”招募6万多名。同时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社区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方面也出台了多项新的措施。全国已有15个省份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到二线、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明显提高,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6.4%。
同志们,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狠抓落实的结果;是教育部门和高校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奋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这里,我重点强调6项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第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第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也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拓宽渠道、完善制度,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切实落实服务期满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持续服务和支持。二是要开辟到基层就业新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即将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组织涉农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技一线。同时,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扩展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毕业生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幼儿园等基层单位就业新渠道。三是要着力做好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免费师范生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10日,温总理在河北与免费师范生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切实保证2007级师范生的就业。”
10月份,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共同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继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解放军代表团活动时,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徐才厚副主席多次指示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把这项利国利军利民的事情做得更好。明年的预征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军地配合,认真组织“预征工作周”活动,加大政策和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预征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年是大规模招收入伍毕业生退役的第一年,要积极协助做好入伍大学生士兵退役后的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考学升学、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近期,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新的优惠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把好事办好,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举办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建设。继续会同科技部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推动建设“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也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即将开通,要依托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明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请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总结经验,做好工作。
(四)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一是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探索网络远程面试、手机信息报、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新服务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力争招聘会场次及岗位信息数有明显增长。二是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尽快实现就业。重视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要加强跨省协调和地区交流,开展对口帮扶,着力做好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学科专业、类型结构调整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高校要统筹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三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适应“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的新要求,超前部署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各类高校要立足校情,科学定位,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构建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高校要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务求把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二是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拓宽就业渠道。三是要全面加强督促检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亲自带队,深入高校,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督促和指导。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检查。四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引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宣传各地、各高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毕业生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1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教育系统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9日第1版
第五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精选范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专题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黄菊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我省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德祥同志代表省教育厅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教育系统进一步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省人事厅、劳动厅、财政厅、团省委的负责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对各自系统都提出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克服了本科扩招第一次就业高峰的到来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取得了就业率85%,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的良好成绩,形成了政府重视、各部门通力配合、高校和用人单位积极努力的良好工作氛围。特别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省政府制定的42条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丝毫不能自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一年比一年更为严峻的形势。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克服的困难还很多,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1.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从全国宏观就业形势看。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大群体数量急速攀升,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我省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年增力68万人,增幅达62%,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从全省就业形势看。截至 3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2万人,登记失业率7.5%;有就业需求的还有 15 0万人;在新就业的人员当中,有70%是在服务业就业,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之我省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辽西北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社会可供就业的岗位还很有限;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的压力。三是今年仍是我省高校毕业生的高峰年。全省高校新毕业生人数12.54万人,比上年净增2万多人,增幅达20%,加之历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学生沉淀到今年就业,****年全省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14万人以上。在应届毕业生当中,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4.7万人,占新毕业人数的37.5%, ****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有57.1%;师范类毕业生9200多人,由于各地中小学项编占岗和不合格教师还没有彻底清退,严重影响了师范类毕业会就业上岗。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有的地方和高校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有些地区和部门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还有6个市没有成立领导协调机构。二是有的地方、行业和企业对于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态度不积极;师范系统就业矛盾突出,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结构性缺失。三是有的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倾向还未真正转变,就业服务体系还未完善,就业指导水平较低;就业、创业教育还有待加强。四是地方政府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市场规范和市场监督方面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强化;就业市场创业指导服务的公益性、示范性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五是教育、人事、劳动三大市场还未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等。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3.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xx反复强调,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xx总理今年1月做出重要批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密切配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落实“xxxx”重要思想、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世震书记明确指出:“一定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岳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人才强省;要加强对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14个配套文件;明确了107项具体政策;今年又出台了国办发[****]35号文件,基本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框架,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必将在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得到进一步显现。省政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省级文件5个,其中辽宁省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出台了9个方面的42项政策,今年还将根据国办发[004]35号文件出台新的促进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政策,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本次会议讨论,将于会后正式下发。三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今年我省将实现高起点快起步开局、高水平跨越式发展;到2011年全省gdp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建设两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将日趋旺盛,这些都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四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市场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逐步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市场更加活跃和规范,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已有了良好开端。总之,当前我们既要正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要看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努力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把这件关系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认真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第二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辽西北计划已经启动,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正在全省高校有序展开,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已签约4 0%。4月21日;国务院再次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黄菊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站在实践“xxxx”重要思想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服务,狠抓政策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年的同期水平。1.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省人才资源能力的建设,更关系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局。一是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还未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的6个市,要在5月底前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按照国办发[****]35号文件要求,今年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起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三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要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去年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厅、公安厅、发改委、工商局、税务局、团省委等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这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通力合作,一是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为本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制定更为有力的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并努力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要密切配合,强化部门间政策措施的协调和配套,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服务。三是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置障碍。各级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信用制度;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进行欺诈、损害毕业生利益的;要严厉打击;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杜绝不正之风,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差错,影响全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四是建立一批就业监测点,定期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和失业登记情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就业工作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对工作环节不落实、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限期整改,同时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用人单位的违规行为,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实行必要的行政于预。3.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高等院校要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新的人才观、发展观和质量观,在培养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必须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树立为创业和就业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备创业、就业能力的各类人才。一是继续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实现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今年全省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实现与教育、人事、劳动三大市场互通互联,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用信息化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市场、用人单位的联系,把“作目标分解到人,确保今年的初次就业率在****年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三是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高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毕业生就业的状况作为调整高校布局、制定发展规划、设置学科专业、确定招生规模、评估教学质量
、安排经费投入、考核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依据。建立起科学、正确、快速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全省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等的真实情况。对本科专业三年平均初次就业率在6 0%到4 0%之间和专科专业三年平均初次就业率在5 0%到3 0%之间的要适当减少招生,对本科在4 0%以下的和专科在3 0%以下的要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并相应减少教育经费投入。对于初次就业率本科在 98%以上、专科(高职)在 95%以上的省、市属高校;省、市财政每年都要及时予以专项奖励。4.积踉挥群团组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年,团省委、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联合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招募516名大学生奔赴辽西北,在大学生和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辽西北地区的热烈欢迎,探索出了一条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有效途径。世震书记对此计划十分重视,指出:”要倡导并支持有志大学生到辽西去创业,到艰苦地方去锻炼。要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建立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纳入到全省和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统筹安排“。今年,各地区要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聚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以赴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要继续完成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辽西北计划,落实为到辽西北和基层工作毕业生减免助学贷款政策。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再从普通高校选派150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团省委、教育厅要切实做好今年 1007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的报名、招募工作,要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财政、人事等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要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动员和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踊跃投身到辽西北计划中来。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的宣传高校毕业生自愿到国家西部、到辽西北地区、到基层、到企业去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宣传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善于创业、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5.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目前高校毕业生毕业在即,时间非常紧迫。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完成 2 0 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一是求群众利益之实。要认真、扎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决不能让老百姓的孩子支付巨额学党接具教育,但学业完成之后就面临失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保证学生有投入必有产出。二是求狠抓落实之实。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落实,到头来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各部门都要制定与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政策相配套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评估考核办法,适时监测政策运行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设置障碍、不按政策办事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严肃查处。三是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之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高校、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就业市场,增强对就业市场变化的敏锐性,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有关部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四是求督促检查之实。在完善领导体制和政策、制度建设的同时,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保证我们出台的各项政策都能落实到高校毕业生身上,落实到应该受到扶持、支持和奖励的单位和个人身上,让高校毕业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能够在政策落实当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要重点检查就业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政策不到位的情况要限期认真整改。同志们,现在距离今年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让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高校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篇一: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2011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暨2012届毕业生就业动员会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学生工作处在这个时候组织召开2012年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非常重要,刚才学生工作处xxx处长总结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况,我们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努力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2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万,xx2012年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万人,我校共有??人,比2011年增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就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我们要有同一个思想“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毕业生的一切、为了一切毕业生”的工作原则,和“走出去、请进来、建基地、拓市场”的工作模式,全员动员、专兼结合、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工作目标
2012年力争初次就业率达到??%以上。由于各地中小学项编占岗和不合格教师还没有彻底清退,严重影响了师范类毕业会就业上岗。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对此我们必须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我们对于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地方、行业和企业对于吸纳我们毕业生就业的态度不积极;师范系统就业矛盾突出,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结构性缺失。三是我们就业服务体系还未完善,就业指导水平较低;就业、创业教育还有待加强。今年我校有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繁重,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密切配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通力合作,一是要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为本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
好,制定更为有力的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并努力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要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强化部门间的协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服务。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实现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我校毕业生毕业在即,时间非常紧迫。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确保完成要认真、扎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决不能让老百姓的孩子支付巨额学费接受教育,但学业完成之后就面临失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保证学生有投入必有产出。
同志们,现在距离今年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不到??个月的时间,从今天开始各项工作将全面展开。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是:“2012年初就业率达到??%,2012年?月达到??%,年底就业率达到??%以上”。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1、各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就业工作,保证就业人员到位,分管就业工作的同志要切实负起责来,要不断寻找新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及时调研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做好信息跟踪;
3、要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动员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指导教师特别是新专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广开就业领域,多方收集就业信息,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4、各系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把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各学系要针对各自的专业设置和实际情况举办就业报告会,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念,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要教育学生准确定位,把握机遇,教育毕业生履行就业协议,讲求诚信,维护学校声誉。指导毕业生制作规范的求职书、自荐信等,按照国家就业政策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5、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我们要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拓好基层就业的空间,要加强联系,大力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各教学系要广泛动员,就业指导中心要聘请有关人员加强对报名学生的培训。要精心实施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6、做好校园招聘活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征集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尤其是毕业生培养质量意见的过程,也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的过程。因此,学校各个部门,各系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系要积极主动、有计划作好用人单位联系工作。办好校内的各类招聘活动。
7、进一步健全完善学院就业工作考评体系
为了进一步发挥各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总结今年的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考评体系,开创我校就业工作新局面。
8、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就业安全,目前同学们在择业时能够想到的问题并不全面,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把脉,尤其要及时将应聘情况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在就业过程中要提高就业安全意识,学会识别真伪、保护自己,避免误入“传销”、“黑中介”等歧途。确因联系就业工作不能到校的,要向班主任履行请销假手续,并注意自身安全,以防被骗及人身、财产受损失。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帮助,提倡信息共享,避免同学间不正当竞争。
篇二: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专题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黄菊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我省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德祥同志代表省教育厅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教育系统进一步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省人事厅、劳动厅、财政厅、团省委的负责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对各自系统都提出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克服了本科扩招 人,登记失业率7.5%;有就业需求的还有 15 0万人;在新就业的人员当中,有70%是在服务业就业,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之我省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辽西北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社会可供就业的岗位还很有限;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的压力。三是今年仍是我省高校毕业生的高峰年。全省高校新毕业生人数12.54万人,比上年净增2万多人,增幅达20%,加之历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学生沉淀到今年就业,****年全省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14万人以上。在应届毕业生当中,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4.7万人,占新毕业人数的37.5%, ****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有57.1%;师范类毕业生9200多人,由于各地中小学项编占岗和不合格教师还没有彻底清退,严重影响了师范类毕业会就业上岗。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对此我们必须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2.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有的地方和高校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有些地区和部门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还有6个市没有成立领导协调机构。二是有的地方、行业和企业对于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态度不积极;师范系统就业矛盾突出,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结构性缺失。三是有的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倾向还未真正转变,就业服务体系还未完善,就业指导水平较低;就业、创业教育还有待加强。四是地方政府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市场规范和市场监督方面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强化;就业市场创业指导服务的公益性、示范性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五是教育、人事、劳动三大市场还未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等。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
3.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xx反复强调,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
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xx总理今年1月做出重要批示:今年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密切配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落实xxxx重要思想、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世震书记明确指出:一定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岳省长在今[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
大事抓紧抓好。
二、认真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今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通力合作,一是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为本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制定更为有力的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并努力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要密切配合,强化部门间政策措施的协调和配套,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服务。三是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置障碍。各级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信用制度;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进行欺诈、损害毕业生利益的;要严厉打击;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杜绝不正之风,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差错,影响全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四是建立一批就业监测点,定期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和失业登记情况。加强对毕业生就
业工作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就业工作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对工作环节不落实、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限期整改,同时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用人单位的违规行为,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实行必要的行政于预。
3.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高等院校要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新的人才观、发展观和质量观,在培养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必须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树立为创业和就业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备创业、就业能力的各类人才。一是继续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实现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今年全省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实现与教育、人事、劳动三大市场互通互联,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用信息化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市场、用人单位的联系,把作目标分解到人,确保今年的初次就业率在****年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三是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高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毕业生就业的状况作为调整高校布局、制定发展规划、设置学科专业、确定招生规模、评估教学质量
下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