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发有为建小康》读后感
《奋发有为建小康》读后感
《奋发有为建小康》是一本具有很好教育意义的读物。读了《奋发有为建小康》,我知道实现小康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的。要经过几代人努力才能建好小康。
《奋发有为建小康》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还知道许许多多的人为建小康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特别读了《奋发有为建小康》里面的《人民生活更美好》,着一篇文章,感受到了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已达到小康的水平了。
以前,爷爷奶奶的生活、那么艰苦。吃饭都吃不饱,买东西都要计划,买米要米票,买布要布票,买猪肉要猪肉票,买青菜要青菜票,买鱼要鱼票,总之,买东西都要票。钱还买不到。爷爷奶奶年轻时根本没有电冰箱、电脑、电话、手机、电视机、,单车也是很少,买车的人都是比较富裕的才买得起单车。有的人虽然有了电视机,但是是黑白的,9寸大,只有一个手掌那么大,内容不多,又不清楚。
而我们现在每个家庭有空调、有电话各种各样,每个家庭几乎都有手机。吃的东西也有很多,有鱼、有虾、有螃蟹、还有烧鸡等等。而现在不用计划了,也不用票了,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
以前,爷爷奶奶一个月只有30元工资,而今天,爷爷奶奶都退休了,每个月还得400多元钱。
读了《奋发有为建小康》这一本书,我体会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美好。
第二篇:建小康促和谐
建小康促和谐
群众文化产业化是一个热门儿的话题,在社会上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论,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人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争激烈,五花八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发展产业文化的高标准,为群众文化产业化这个话题又增加了新由头,为人们的大脑又注入了兴奋剂。如果现在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谈论群众文化产业化这个话题,恐怕思路更清晰,依据更充足,信心更坚定了。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明确地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可以讲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与加快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广大人民的愿望。文化产业是把文化事业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小康社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关系?带有公益性群众文化与商业味儿十足的文化产业能否相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有哪些困难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文化产业与小康社会的重要关系
我党的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设计的目标涵盖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覆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标准是很高的。到那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当今世界,文化、经济、政治三足鼎立,相互交融,尤其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可以说,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事业也一定很兴旺。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十分枯萎,那么那们的经济也一定不会很发达。所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已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事业要靠强大的文化产业作支撑,靠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保障才能够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形成而发展壮大,才能够与社会相符,与时代合拍。所以,不论从宏观上看,还是微观上讲,小康社会与文化产业都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连带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就是群众文化。但是,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群众文化工作单位却仍然躺在“国办文化”的暖床上重温着旧梦,依然沿袭着多少年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群文模式”慢慢地运行着。然而,这场旧梦并不甜美,这种运行机制也并不科学,在当今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的映衬下,群众文化工作单位不合理的人事安排,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不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之陈旧落后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显得非常不适应,非常不协调。这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状况,不仅重重地挫伤了群文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大大地限制了群众文化向着更高、更新、更远的目标蓬勃发展,同时也深深地制约了文化事业单位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而老年化、概念化、赶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也严重的充斥着群众文化这个大舞台,在人们普遍的印象当中好象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中老年人和街道居委会的事情。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老百姓娱乐方式的改变和增多,群众文化工作越来越难搞,这是客观原因众所周知的,但其主观原因还在于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自身缺乏凝聚力,不能够把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吸引到这项工作中来。试想,面对形形色色娱乐方式的年轻人,他们怎么能够对单调乏味,公式化、政治性极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无动于衷呢?面对破旧不堪丝毫没有文化味道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大门,那些极想提高自己文化品味的人们怎么能够不望而却步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低廉报酬甚至没有报酬的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一些群众文艺演出活动,那些经常要自己掏腰包的业余群文骨干又怎么能够不犹豫不决呢?所以,现如今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多数人都足一些离退休在家,特想锻炼身体和充实业余文化生活且不太在乎金钱的大爷大娘们了,群众文化活动似乎也只剩下中老年舞蹈和中老年书画了。
造成这种惨淡又无奈的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缺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很难搞出像样的活动,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目前群众文化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资金短缺,活动照搞难为的群文工作单位只好紧衣缩食,这样下去身体怎么能够强壮昵?现在是市场经济,群众文化活动靠政府拨款很难,就是得到拨款也是微乎其微,大部分活动资金,还要靠组织单位自筹,这就给做为组织单位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出了个大难题,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化馆和文化宫的日子并不好过,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单位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基本办公用品都没有,日子过的相当寒酸,有些文化馆和文化宫的硬件设施还不及一个小小的街道居委会,据了解,现在有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已经出现了“揭不开锅”的现象。人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须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之时,作为上层建筑的群众文化事业电必将迟早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这就促使这群众文化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领域特别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种体现。
三、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实际困难
大家都知道,多年以来群众文化始终围绕着搞动态和静态文化、艺术活动及培训,作文化、艺术专科示范和专项研究等这样一个范围来开展工作的,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要想使群众文化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其自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有一定的难度。试想,做为党和政府依照宪法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向人们进行宣
传教育、丰富群众文化而专门设立的文化馆和文化宫,这样一个做为意识形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怎么能够靠搞活动、培训、做示范、研究来赚钱糊口,又能够赚多少大钱呢?即使有一点点的合法收入,现在也只能算是“以文补文”的小打小闹,基本称不上什么产业。如果这些文化事业单位一味的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赢利赚钱为目的,那么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势必就会变质,群众文化工作目的恐怕就会脱离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求的轨道。当然,群众文化产业化是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不能够完全依靠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来包办,文化事业单位应该是社会效益两方面工作都要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但对于多年来一直靠政府双手扶持走路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来讲,如今要想脱离政府的一只手学会自己走路,确实面临一定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作为一直是靠政府拨款生存的,不管是全额还是差额,都不可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到群众文化产业开发和建设中。况且,群众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探索性很强,风险性很大,投进去的钱很可能就会“打水漂”,一手抓文化,一手抓经济对于文化馆和文化宫来说谈何容易。另外,作为终身国家干部身份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专业干部,不但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更缺乏市场经济和文化经营的常识。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过大,激励机制不强,干预管理大多的现象如今在文化馆和文化宫普遍存在,面对这样一件新生事物,端惯了国家“铁饭碗”的文化馆和文化宫人,往往是听而不信,望而不见,干而不能。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党的十六大召开给予全国群文工作者极大的鼓舞,似乎经文化馆和文化宫人吃了颗”定心丸”,同时也为群文工作者,迎着种种实际困难,要想迈出群众文化产业化勇敢的第一步,还需要具备很大的胆识,经过艰苦的努力,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群众文化走向产业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尽管它是一件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看好。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许多群文工作者都在跃跃欲试,一些业外人士也看好了这一投资热点。其实,所谓群众文化这个概念如今已经远远超出了“活动、培训、示范、研究”这样一个范畴,现在它的含义更深更广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凡是能够繁荣社会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积极健康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融合的财富,都应该、称之为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事业就是群众文化产业,它本身就是一块“金招牌”,不论影响面儿,还是信誉度都略胜一筹,况且不管是群艺馆,还是文化馆或文化宫,目前在我国各市区都是唯一的,所以说有了这“金招牌”就不怕引不来“金凤凰”,就看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怎样的利用和呵护这块沉甸甸、金灿灿的“招牌”了。十六大强调,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群众文化产业要为人民大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国家在投入上给予保障,政治上给予扶持,是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有力前提,它能够为群众文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迈开群众文化产业化艰难的第一步。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也是有远大前景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国家政策方
向,抢抓住市场竞争机遇,调整好产业内部结构,树立起现代经营理念,不仅能够在文化娱乐等许多事业方面有所作为,而且还能够向着群众文化产业集团化方向迈进,实现跨地区的多面体经营,运用高新技术推动群众文化产业的升级,促进群众文化产业与众多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向着新的里程碑迈出了一步。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有高层次的群众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群众文化产业化势在必行!
第三篇:“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
“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心得体会
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县委组织开展的“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赶超意识,激发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活力,奋力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通过“学、找、做、建”活动这一载体,学习先进,找准差距,改进不足,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科室的各项管理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抓工作,抓纪律,抓业务。
目前我们的检察队伍在工作作风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干警不思进取、纪律涣散、工作责任心不强、作风浮漂,不想事、不谋事、忙私事,所以我们要树正气,讲发展,讲贡献,讲担当,没有良好的作风作保障,没有大家的苦干实干,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通过这次主题实 践活动,针对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职工工作作风,着力营造以干为荣、以干为责、以干为重的浓厚氛围,在全院上下形成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新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不够深入,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还存在按部就班的思想。二是攻难克坚的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少,存在绕着走、得过且过的思想观念。三是工作目标低、缺乏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勇气和精神。虽然对全盘工作有所了解,但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关键性的把握。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按照“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围绕工作目标,拓宽工作思路,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就行,对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研究不够,有时甚至流露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体会不深,以致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具体表现在不能自觉地以先进的工作标准来定位自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工作不够细致,向内看的多,向外看的少,目标定位不高,缺乏树立高目标的信心和勇于争先的勇气。针对上述问题,要并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站在全院的层面定位工作的方向,以先进为标杆来确定工作的目标,切实克服工作中不敢想、不敢比的思想。另一方面,合理调配时间,真正扑下身子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提高工作经验。
三、工作方法方面
工作方式简单,处理事情不够细心。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有些工作不够细,与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责任心还需加强;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偶尔有发牢骚的现象,谦虚谨慎的作风还不够。
四、大局意识方面
往往只管自己职责以内的事,其它的事就少有过问。有时,自己明明看见其它同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碍于面子或是认为不该自己管,也就没有主动提出来帮助改正,而是放之任之;有时自己认为无足轻重、无碍大局,可干可不干的事,可管可不管的事,也就无动于衷。
五、带头精神方面。
以身作则不够。主要表现在作为个人业务不突出,还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针对上述问题,要克服就任务而任务的思想,在确保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通过“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活动的开展,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下步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切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第四篇:“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心得体会
“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真学习,结合个人和部门工作,对照先进,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大局意识、带头精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需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改进和提高,现就存在问题剖析如下:
一、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新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不够深入,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还存在按部就班的思想。二是攻难克坚的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少,存在绕着走、得过且过的思想观念。三是工作目标低、缺乏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勇气和精神。虽然对全盘工作有所了解,但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关键性的把握。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按照“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围绕工作目标,拓宽工作思路,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就行,对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研究不够,有时甚至流露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体会不深,以致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具体表现在不能自觉地以先进的工作标准来定位自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工作不够细致,向内看的多,向外看的少,目标定位不高,缺乏树立高目标的信心和勇于争先的勇气。
针对上述问题,要并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站在全院的层面定位工作的方向,以先进为标杆来确定工作的目标,切实克服工作中不敢想、不敢比的思想。另一方面,合理调配时间,真正扑下身子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提高工作经验。
三、工作方法方面
工作方式简单,处理事情不够细心。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有些工作不够细,与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责任心还需加强;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偶尔有发牢骚的现象,谦虚谨慎的作风还不够。
四、大局意识方面
往往只管自己职责以内的事,其它的事就少有过问。有 2 时,自己明明看见其它同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碍于面子或是认为不该自己管,也就没有主动提出来帮助改正,而是放之任之;有时自己认为无足轻重、无碍大局,可干可不干的事,可管可不管的事,也就无动于衷。
五、带头精神方面。
以身作则不够。主要表现在作为个人业务不突出,还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针对上述问题,要克服就任务而任务的思想,在确保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通过“学先进、找差距、做贡献、建小康”活动的开展,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下步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切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第五篇:“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学习体会
当前,全党全国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公安部开展这次“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是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举,意义重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在新时期取得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
安交警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要突破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克服观念、作风、精神状态、工作方法的不适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公安交通民警,使各项公安交警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公安交警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一、围绕主题,把握灵魂,全面推进公安交警工作。
公安交警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围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切实把公安民警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交警工作全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时,要紧密结合公安交警工作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交通秩序;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公安交警改革步伐;坚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以人民满意作为公安交警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如山的公安交警队伍。
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时,要针对当前有些交警部门在思想观念、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运动式的治理整顿,从治本上下工夫,实施公安交警全面质量建设战略,使公安交警的执法服务工作、警务运行机制、公安交警管理体制等行为和制度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达到人民满意标准。公安交警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尤其要强化政治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更多地从激励的角度而不是从惩罚的角度去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使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
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忠诚卫士。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根本目标,积极投身严打整治斗争,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进工作,优化服务,为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公安交警要自觉地把坚持执法为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要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树立稳定意识、牢固服务意识、强化法制意识、提高创新意识、明确责任意识在实践中非常重要,公安交警要把这次大讨论当作一个解决当前问题进而推进公安交警事业的“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抓好创造大讨论的氛围同立足促进工作相结合、寻找公安交警工作主要矛盾点同寻求公安交警事业发展增长点相结合、宏观部署同精细运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大讨论活动同着眼长远建设相结合,用些真功夫,唱好发展戏,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优良环境。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样也是公安交警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这个硬道理,公安交警工作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发展中乘胜前进。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交警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在高起点上实践“三个代表”,按照“手续简便化、规则公开化、程序规范化、操作科学化”的要求。把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到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建立和营造一个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把“大讨论”活动与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五条禁令”活动结合起来;与全省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与探索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全体公安交通民警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公安交警工作和队
伍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铭记宗旨,心系群众,做执法为民、爱岗敬业的模范。
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交通民警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为民执法,受人民托付执法权,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牢记在心,以爱民、安民、富民为己任,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最高标准。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始终把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群众才会理解、支持和拥护公安工作,也才能打牢公安工作发展的根基。
公安交警要转变工作作风,从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广大民警最期盼的问题抓起,构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抓落实的约束力;二是建立有效的督办机制,加大抓落实的推动力;三是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强化抓落实的活力;四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增强抓落实的外在动力。
公安交警要立足“企业优先、效益优先、市场优先、基层优先”原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交通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的原则,将进一步改善窗口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领导接待日工作,倾听群众意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