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2: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 “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这堂课是概念性的内容,看似十分简单,可却十分抽象,如何让学生认识它,从本质上去理解它呢?

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估一估讲台的长大约是几米?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充分感知: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小数,同时也想通过研究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引入对小数意义的探索。

接下来就通过观察米尺,联系旧知,结合采集的数据有层次的展开联想推理,把分米数,厘米数,毫米数改写成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数,再改写成小数表示的米数,从而说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分别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表示,找到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为小数的意义的抽象概括作下了充分的铺垫。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讲解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效果较好。

然后通过练习,发现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还明白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讲解进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的汇报也是围绕着米尺展开,使学生对抽象的进率有了直观的理解。

最后通过“闯关”练习,加深巩固。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层次性,特别是“我会辨”环节中:35克=0.35千克,1.2里面有12个1 /10,我仍然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对或错的理由,在同学间互相帮助的前提下,大多数同学也掌握了这块知识。

这节课下来我发现几个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符合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2.对于小数的意义揭示得太快,如让学生在对比、交流的情况下再来揭示,可能就更好了;

3.教师的过渡语不够,导致学生不明白下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求教,好好利用帮教这一平台,为自己取得长足进步而努力!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设疑诱导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课桌的长等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便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展开新课,探索新知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我不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多少,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

我会问学生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我会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四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50—5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的,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自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

数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小数的产生及理解小数的意义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认识了简单的小数。(2)初步认识了分数。

2.原型:(1)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2)把1米尺子平均分成10

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小数表示。

3.探究的问题:

(1)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仍用“米”作单位,可用什么数表示?

(2)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1.口算。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10个0.01是()。

(3)1米=()分米=()厘米=()毫米。

2.引入: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探究与解决一:

1.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是多少?

(2)启发思考:如果不够1米的部分仍用“米”作单位记录,可用什么数表示?

(3)小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用分数表示,也常用小数表示。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设计直观——概括——具体化三个教学环节。

1.直观。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1/10米)写成小数呢?(0.1米),同时边提问边板书。再提问学生3分米、7分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让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生汇报后教师完成板书,在0.1米下面写出0.3米,0.3米下面写出0.7米。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上小数小数点后面是几位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写成了什么数?交流后小结:小数点后面是一位数的小数叫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写成了一位小数。

(2)小组进行探究、交流: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3厘米和6厘米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交流后教师板书要点,引导观察板书时,让学生明确:小数点后面是二位数的小数叫二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写成了二位小数。

(3)尝试探究: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教学程序可以仿照上面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还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把1米继续分下去,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2.概括。

教师提问:上面的例子中分别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表示成小数分别是多少?(0.1、0.01、0.001)边提问边交流,然后启发思考: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能用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小数吗?”

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汇报板书小数的意义。

3.具体化。

每人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说明是几位小数,写成分数是多少?

(三)训练与应用一

课本“做一做”

(四)探究与解决二: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类比,揭示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1/

10、1/100、1/1000)然后让学生结合米尺回答:1/10米里有几个1/100米?1/100米里有几个1/1000米?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计数单位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结合学生回答揭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五)训练与应用二

练习九1——3题

(六)小结与提高

结合学习内容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第五篇: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说课稿模板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第 1 页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 2 页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

第 3 页 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

第 4 页 的人。

第 5 页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