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就业试点工作的汇报
我县坐落在燕山脚下,临近京、津,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耕地面积只有28万亩,人均不足一亩,有剩余农村劳动力4万余人,俗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几年来,我们在省、市劳动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开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劳务开发之路,创出了诚信迁西的劳务输出品牌,农村劳务输出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组织机构健全,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意识,坚持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长点的高度来认识。从2000年开始从宏观上着手研究谋划全县的农村就业工作。及时成立县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经、财政、计划、人行、林业、水利、经贸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办法认真加以解决。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劳社保局,负责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实施各项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具体指导。
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我县于2003年组建了就业服务局。随之在全县十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配备了46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乡镇在所辖各村明确一名劳务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以此不断提高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一个载体,搭建了一个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方针明确,相关政策完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开拓市场工作中,制定了“盯准开滦、开辟京、津,巩固老关系,广交新朋友,打品牌创信誉,完善服务,全力推进”的指导方针,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制订了我县劳动输出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07年底输出25000人,年创劳务收入3亿元的目标,制定了完善信息网络、加强岗前培训、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信誉度、注重协作关系等六条保证措施。由2003年开始,我县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把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列入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年终工作的考核,作为评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为搞好劳务输出提供了保障
三、基础工作扎实,劳动力市场建设不断加强
几年来,我县一直把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键环节狠抓不放。一是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按年龄、专业特长和求职意向进行分类。在县就业局建立劳动力求职信息库,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经过详细的调查摸底,我县共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3586人。对有外出意向的劳动力出去打工者,为其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二是完善用工单位档案。对每一个用工单位都登记建档,包括招工简章、招工委托书、劳务协议书、花名册等,做到“求职有去处,用工有资源,成功有合同”。三是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我们多方筹资16余万元,对原来的劳动力交流大厅进行了装修改造,安装了专门用于发布供求信息的电子大屏幕。四是健全信息搜集发布网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职业中介服务,必须依赖于市场供需信息的广泛收集和迅速传递。因此,我们以信息网络为重点,多渠道、多方式搜集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在周边各县区及各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信息收集点,配备兼职信息员。对多方采集来的用工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后,在利用电视广告、下乡、广播、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于每月十日的劳动力交流市场及时予以发布。形成了以我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县的信息发布网络,做到了信息发布准确、可靠,供需对接方便、迅速。特别是今年春季劳动力市场装修、改造后,我们在4月10日举办了大型劳动力交流活动,发布供求信息60条,京、津、唐等地40家用工单位与51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洽谈,供求双方直接见面,有110名农民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五是实行劳务派遣,突出迁西特色。今年年初,为了适应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的需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走劳务派遣之路成立 “弘泰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改变以往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合同的方式,推行劳务派遣制度,凡经我局输出人员,一律与中心签合同,中心再与用工单位签劳务合同,此举既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便于对农民工加强管理,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如对外
观念和意识为用工单位解忧,为求职者解难。
总之,我县几年来农村就业试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现将**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南部山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70余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户17600户,人口4.5人,耕地面积34700亩。根据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我镇***、**、***三个村为首批试点村。三个试点村1999年第二轮土地延包签订的耕地面积2497.21亩,签订土地延包合同1135份。二轮延包后共收回330人承包地。其中因家庭人口变化收回承包地的有236人(死亡、出嫁),因上学收回承包地的有36人,因户口迁移收回承包地的有52人,外出务工经商收回承包地6人。近几年三个试点村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到1078亩(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的370亩、流转到企业的708亩,)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73份,涉及农户873户。
为抓好该工作的落实,组织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相关包村工作人员先后到临淄、沂水等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安排14名机关干部作为产权改革指导员入驻各试点村,全面负责各村工作指导、协调和督导工作。同时,根据市区工作要求及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召开动员会,制定出台《**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后,三个试点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并选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重视宣传发动。三个试点村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村实际,对在确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并认真学习《**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首先带头宣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知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全力配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村两委,先后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1000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和人口密集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小标语、举办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确权登记过程中,各户确定了户代表,由各村村民小组长组成村级议事机构,负责解决在产权具体摸底方法,确保了入户调查的质量。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包村指导员、试点村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座谈。针对改革的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抓好相关人员培训。组织三个试点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市区培训班,系统学习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具体掌握农村产权制度工作的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同时,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也先后3次对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对该项工作的各项程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做好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镇经管站和各试点村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将第二轮延包合同和土地台账进行确认,并对所有合同进行复印,为存档工作打好基础。使包村指导员和村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
五是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各试点村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原则是:各试点村依据村情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村为主组织实施。根据土地变更情况,就是第一条提到的情况,经过分析,三个村都制定了先将土地变更情况进行规范后,再行入户的方案。目前各试点村正在进行这项工作,按照要求,这项工作于6月20日结束。具体办法是,对调地换地的,双方签订协议,签字并经村委认可存档,出现纠纷的村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存疑,暂不发证。同时也初步制定了几条工作原则,一是对侵占扩大种植面积的,经现场指认,按照原承包面积登记发证;二是对抽地、补地等土地变更的,按照现实情况登记颁证;三是对发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统计汇总后统一进行答复。
六是加强督导,确保了入户调查质量保证按时保质完成。搞好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在区农业局、经管站等部门、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认真统筹协调、精心指导下,分组负责展开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在确保开好一个群众会的同时,实行调查登记和房屋测绘同时进行。在详细填写摸底表和房屋测绘过程中,扎实抓好现场操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登记情况和房屋测绘的准确性。每天按时收集整理各个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及时推进我镇农村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组织人要开展了摸底登记表的数据审查和查漏补缺工作,及时梳理在调查摸底工作中了解到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一时不能解决和答复的问题及时上报到区农业局。组织各村结合自身实情,进行解释和调处,对法律法规无明确归档的相关事项,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结果写入村规民约。
七是做好基础材料和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做好档案工作,及时将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基础材料、影像资料整理完善。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抓好测绘工作,严格公示程序。测绘结束后,组织农户现场确认土地,要求承包人和四邻均在图纸上签字,公示后予以确认。
二是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督导。镇领导小组加强定期调度,坚持当天一汇总、两天一调度的原则,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是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在抓进度、抓质量的同时,要抓好矛盾处理,要做到提前预见矛盾,合理避免矛盾,化解新的矛盾,确保该项工作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第三篇:201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201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现将**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南部山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70余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户17600户,人口4.5人,耕地面积34700亩。根据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我镇***、**、***三个村为首批试点村。三个试点村1999年第二轮土地延包签订的耕地面积2497.21亩,签订土地延包合同1135份。二轮延包后共收回330人承包地。其中因家庭人口变化收回承包地的有236人(死亡、出嫁),因上学收回承包地的有36人,因户口迁移收回承包地的有52人,外出务工经商收回承包地6人。近几年三个试点村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到1078亩(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的370亩、流转到企业的708亩,)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73份,涉及农户873户。
为抓好该工作的落实,组织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相关包村工作人员先后到临淄、沂水等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安排14名机关干部作为产权改革指导员入驻各试点村,全面负责各村工作指导、协调和督导工作。同时,根据市区工作要求及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召开动员会,制定出台《**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后,三个试点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并选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重视宣传发动。三个试点村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村实际,对在确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并认真学习《**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首先带头宣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知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全力配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村两委,先后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1000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和人口密集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小标语、举办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确权登记过程中,各户确定了户代表,由各村村民小组长组成村级议事机构,负责解决在产权具体摸底方法,确保了入户调查的质量。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包村指导员、试点村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座谈。针对改革的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抓好相关人员培训。组织三个试点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市区培训班,系统学习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具体掌握农村产权制度工作的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同时,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也先后3次对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对该项工作的各项程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四是做好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镇经管站和各试点村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将第二轮延包合同和土地台账进行确认,并对所有合同进行复印,为存档工作打好基础。使包村指导员和村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
五是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各试点村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原则是:各试点村依据村情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村为主组织实施。根据土地变更情况,就是第一条提到的情况,经过分析,三个村都制定了先将土地变更情况进行规范后,再行入户的方案。目前各试点村正在进行这项工作,按照要求,这项工作于6月20日结束。具体办法是,对调地换地的,双方签订协议,签字并经村委认可存档,出现纠纷的村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存疑,暂不发证。同时也初步制定了几条工作原则,一是对侵占扩大种植面积的,经现场指认,按照原承包面积登记发证;二是对抽地、补地等土地变更的,按照现实情况登记颁证;三是对发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统计汇总后统一进行答复。六是加强督导,确保了入户调查质量保证按时保质完成。搞好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在区农业局、经管站等部门、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认真统筹协调、精心指导下,分组负责展开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在确保开好一个群众会的同时,实行调查登记和房屋测绘同时进行。在详细填写摸底表和房屋测绘过程中,扎实抓好现场操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登记情况和房屋测绘的准确性。每天按时收集整理各个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及时推进我镇农村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组织人要开展了摸底登记表的数据审查和查漏补缺工作,及时梳理在调查摸底工作中了解到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一时不能解决和答复的问题及时上报到区农业局。组织各村结合自身实情,()进行解释和调处,对法律法规无明确归档的相关事项,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结果写入村规民约。
七是做好基础材料和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做好档案工作,及时将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基础材料、影像资料整理完善。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抓好测绘工作,严格公示程序。测绘结束后,组织农户现场确认土地,要求承包人和四邻均在图纸上签字,公示后予以确认。
二是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督导。镇领导小组加强定期调度,坚持当天一汇总、两天一调度的原则,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是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在抓进度、抓质量的同时,要抓好矛盾处理,要做到提前预见矛盾,合理避免矛盾,化解新的矛盾,确保该项工作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第四篇: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汇报
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汇报
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代表市远程办就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根据省远程办的统一安排,市被确定为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三个试点地市之一,此项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今年3月份已在全市全面铺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于3月2日和4月19日两次召开会议后,市委就及时召开了常委会议,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张博同志担任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纪检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等23个部门组成的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远程办编制为5名,副县级建制。办公室主任由组织部副部长兼任,与组织部电教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目前市远程办共有工作人员10名,成立了综合协调组、技术培训组、教学资源组、技术建设组等4个小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安排、实施和检查指导。各县市也都成立了以县市委书记为组长的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积极调查摸底。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
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动员会后,我市立即对全市的远程教育基础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先后发放调查表200余份,详细调查了全市85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全市中小学的分布情况和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计划情况,经调查,教育系统已在51个乡镇和127个行政村建设了终端接收站点,目前全市还存在27个无电村,其余的34个乡镇和224个行政村均需单独建设终端接收站点。目前,全市各县市已经开始进行接收站点的前期建设工作,并配套投入资金达720余万元,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首先是结合省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巴音郭楞蒙古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依据。目前,正在对方案进一步作修改。其次是借鉴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的成
功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设备登记备案制度》等,为全市顺利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同时,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远程教育工作,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了各县、乡、村的信息员,使我们及时了解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便于指导和监督。截止目前,各县市共上报市远程办简报42期,督查通报9期,市远程办共下发远程信息19期,上报省远程办简报26期。积极组织“三支队伍”的培训。我市远程办除组织各县市人员参加省的培训外,还多次举办了培训班,共培训远程教育的管理、操作、维护等人员50余名。市教育局也根据自身实际对中小学校长和负责远程教育的同志进行了培训。各县市也对所辖乡、镇、村级的远程教育操作员进行了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共培
训远程教育操作、教学管理人员1500余人次。
充分发挥站点作用,努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各县市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如且末县利用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把接收到的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乡镇,在已建成接收站点的学校同时开展教育工作;库尔勒市积极协调与教育部门的关系,紧密依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接收站点,采取“你忙我让,你闲我上”的方法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镇党委和学校密切配合,学校领导本着“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小学远程设备的作用,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全市各县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普遍好评。各族党员认为,利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进行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非常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270余场次,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4600余人次。
三、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情况 今年7月28日,71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市参与远程教育工作。为做好服务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市各级党组织把此项工作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县市相继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为每名大学生志愿者确定了一名联系人,跟踪管理培养,并为大学生志愿者准备了生活必需品,解决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通讯、交通、食宿等问题,共投入资金6万余元。各县市与大学生志愿者签订了《大学生志愿者健康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档案、请销假制度和《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办法》,还采取问、看、查等方式,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问题。做到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管理上严格、服务上到位,使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工作。目前,在我市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还自发组织编撰了自己的工作刊物--《志愿者之声》,现第一期现已正式出刊。
二、所取得的经验
1、领导重视是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市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就受到了省领导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省下拨的20万元资金到位后,经领导研究,立即拨付到各县,作为各县远程工作的启动资金,市委又专门给市远程办配套了25万元资金解决了5间办公室及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不论是到各县市
考察干部时还是调研时,都要了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情况,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是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关键 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之初,我市就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单等各种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逐步使各界人士了解远程教育工作,进而支持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市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市远程办还制定了远程教育帮扶联系点制度,为全市每个县、乡、村确定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具体的联系单位和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
3、高素质的远程教育干部队伍是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
基础
为了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首先我们从各县市及大学生中选调了7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市远程办,全力以赴做好试点工作。各县市在配备远程办工作人员时,也都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办法,配齐配强了远程工作人员,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加强了对各级远程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各县市坚持经常性培训与临时性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人员素质、人员情况、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使远程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宏观管理指导本地区、本单位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能力,更要具有充分运用远程手段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活动的能力,逐步树立远程教育在农牧民党员干部教育手段中的主体地位。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目标
我市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始终把“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做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的最终目标,在已建好接收站点的中小学积极开展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部分县市还采取交叉任职的办法,确保学习能够正常进行,努力提高各族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建议省远程办尽快将资金落实到位,使各地市能按计划将接收站点建设到位,尽快地开展此项工作。
2、目前各地市的辅助教学网站均已基本建成,视频会议系统也经过多次调试,目前已具备远程视频会议的条件,但缺乏视频会议系统的附属设备,致使视频会议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计划设在我市的蒙语译制基地,因缺乏计划、资金等,目前仍不能进行正式建设,恳请省远程办将蒙语译制基地建设与维语、哈语译制基地一并考虑,尽快建设。
4、部分乡、镇、村因资金等各方面因
素的影响,目前仍未接上宽带网,造成部分乡、镇、村只能通过卫星传输来接收节目,而卫星节目安排时效性较强,适合于农村党员干部的节目时间基层难以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议省远程办尽快协调好“天网”与“地网”的衔接问题。以上是我市近期以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省党委远程办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从兄弟地市学到了许多好的和成功的经验,我相信,在省党委远程办的正确领导下,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关心的支持,通过市全体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一定会促进我们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县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汇报
我是许岭镇甘霖村党支部书记,我叫徐勤学。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在我村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的具体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不妥之处请敬批评指正!
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既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把宅基地登记发证试点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交给我们甘霖村,既是对我村土地管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我们支村两委深感责任重大。8月17日,全县试点动员大会召开后的当天下午,我村迅速行动起来,召开了支村两委会,在镇政府和国土所的指导下,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动员部署,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严格按照镇政府确立的“六到位,六确保”原则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农户申报、权属调查、审核、公示、审批、登记和颁证等工作,到9月30日,完成了全村960宗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发证率达95%,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我村的试点工作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我村共有村民组32个,农户1010户,人口4156人。要在一个半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试点工作如期完成,我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分三个作业组以分组包干的方式开展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支村两委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大力宣传,全员培训
为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争取群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我们采取拉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方式多方宣传;统一宣传口径,制作了一些群众听得懂的宣传口号;同时安排各作业组用三天时间到各村民组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对全家外出务工的落实了通知联系责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与论氛围。
为有效保证宅基地登记成果准确,少做无用功,少走回头路,我们支村两委全员参加了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人人过关。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对宗地划分、界址点的调查及标注、土地登记审批表的填写、宗地图的绘制等地籍测量方法以及业务操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切实保证了登记发证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全部达到基本技术规范要求,各种表、簿和图件制作规范、准确无误。
三、摸清家底,把握政策
为做到底数清,自8月20日起,我们对全村的所有宅基地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台帐。通过摸底调查,掌握了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未批先建、买卖宅基地等违法违规用地以及分居未分户、有住宅无户口、相邻界址有争议等不同情况的底数。
针对不同情况,我们建立了《宅基地确权登记台账》、《一户多宅台账》、《违法用地台账》、《权属争议纠纷台帐》等相关台账。及时请示业务部门,准确把握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政策,统一了工作尺度。针对农户间占地不均而相互披皮的现象,我们严格执行政策,不论建房年代,宅基地超过160㎡的按实际占用面积丈量登记,一律按160㎡确权,低于160㎡的按实际占用面积丈量登记和确权;外业调查阶段,每个村民组选派3-5人参与本组的指界工作,会同户主指界,发现问题,当场处理,把问题化解在第一线;在工作中坚决杜绝城镇居民借机将户口迁入原出生地等企图将违法用地合法化的行为。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三个作业组每天早上7:00准时集中,7:30准时进组入户,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具体操作程序为:
(1)村民组长及参予指界人召集每户及其相邻人指界,并对其四址进行共同认定;
(2)作业组分别对住房、辅助用房及其指定的四址进行丈量,绘制草图,标明界址边长,界址物类别,界址位置,住宅方位等;
(3)对使用权人提交的户籍证明、权属证明等材料逐一审核;
(4)地籍调查经共同认定后,指导使用权人及其相邻人在《界址调查表》相应的位置签字盖章、按手印,并填写申请表等相关材料;
(5)根据各作业组工作进展情况,下午统一办公,在村会议室集中进行内业资料的完善,确保当天的内、外业同步,图、表与实地一致。通过统一办公,各作业组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促进;
(6)统一检查复核。为了确保登记质量,我们根据作业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及特长进行分工,对已经形成的土地登记档案资料由专人单项检阅,集体全面复查无误,送国土所和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审核后,对拟申报确权登记发证的宅基地统一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经公示无异议的,制作土地证书。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黄县长在试点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试点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做好总结,为我县全面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累经验。回顾一多月的试点工作,我们认为,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依靠自身力量是关键。登记发证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村组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本村本组和农户的基本情况,对全面完成发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登记发证工作的主体力量。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是前提。登记发证工作有很强的技术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强化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树立认真、细致、到位的工作作风,这是更好地开展登记发证工作的前提。
三是农民群众配合是基础。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对发证工作的正确理解,就很难顺利地开展好这项“民生工程”。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对发证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开始不愿意主动配合。通过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物权法,介绍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以房地产权证为依据等政策,使村民逐渐意识到登记发证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愿意主动配合这项工作,提高了配合发证的积极性,推进了工作进度。这是全面做好发证工作的基础所在。
四是依托各级人民政府的后勤保障和部门支持是保证。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对我村试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开展了试点前的业务培训,在试点工作动员会上,黄县长到会做了重要指示,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9月14日,黄县长专程来许岭检查指导试点工作,给我们的试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许岭镇党委政府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为我村试点工作拨付了启动资金,每天从全镇村级国土协管员中指派3名人员轮流加强我村力量。许岭派出所在出具户籍证明等方面为试点工作一路绿灯。许岭国土所,从外业到内业全程参加试点工作。政府的坚强领导,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圆满完成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了最为坚强的力量保证。
各位领导!我村的宅基地发证工作已全面结束,全村共清理出一户多宅户,违法用地户,全村1010户已经有960户高高兴兴地领取了县政府颁发的土地证书。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县国土资源局现场指导、指挥的结果,是我们许岭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和部署的结果,是我们支村两委同许岭国土所精诚协作的结果,是全村人民大力支持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甘霖村支村两委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村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致以最真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