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河南)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办理机构: 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受理地址: 郑州市健康路150号河南省体育局青
少年体育处
联系电话: 0371—63862536联系人: 胡庆元
办理程序:申请 —— 受理 —— 审查(实地核查)—— 批准
自收到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局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1、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2、教练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
3、射击场地应当符合《射击规则》要求,并由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验收合格;
4、至少应当设置以下一类射击靶位,数量至少应当达到:气枪类靶位16个;50米小口径步枪、手枪类靶位10个;25米小口径手枪类靶位10个(两组速射靶);移动靶位1组;飞碟场地1组(双向、多向、双多向任选其一);
5、射击场必须具备公安部门验收合格的枪库和弹药库,枪弹库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
6、枪支弹药的购买、使用、保管等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有关规定;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办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安全管理制度等。如有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当由其签署意见;
2、教练员资格证明;
3、法人身份证明;
4、射击场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5、公安部门出具的场地及枪弹库验收合格的证明。
不收费办理时限: 受理条件: 材料明细: 收费情况:
第二篇:中华民族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2010年8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令第12号公布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促进射击运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以下简称运动枪支),是指开展射击竞技训练、比赛所使用的枪支。
运动枪支的具体品种和型号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确定、发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是指经批准从事开展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五条 公安部主管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协调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监督管理工作。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负责运动枪支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运动枪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章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
第六条 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相应资质的教练员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射击场地;
(四)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运动枪支安全保管设施;
(五)具备运动枪支安全管理制度;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展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含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等;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三)法人登记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四)枪弹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枪弹库安全管理规定和枪弹安全管理责任制等;
(五)教练员资格证明及其复印件;
(六)射击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及其复印件;
(七)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射击场地合格证明;
(八)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运动枪支保管设施验收合格证明;
(九)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
第八条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将批准文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
第九条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复审,将复审结果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
第三章 运动枪支的配置与购置
第十条 运动枪支的配置种类及限额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确定。
第十一条 运动枪支的购置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公安部共同指定的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提出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和增补购置计划。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汇总和审核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和增补购置计划,经同级公安机关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将全国运动枪支购置计划报公安部审批后执行。
第十三条 运动枪支购置指定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与运动枪支制造企业(包括进口枪支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并按照公安部批准的分配计划调拨、运输运动枪支。
第十四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所属运动员接受奖励、赞助或者赠送运动枪支时,应当由其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同意后,报公安部审批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纳入该单位配置限额管理。
第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调剂使用运动枪支的,应当经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同级公安机关,纳入接收使用单位运动枪支配置计划管理。
跨省调剂使用运动枪支的,由其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同意后,报公安部审批并抄送相关省级公安机关,纳入接收使用单位运动枪支配置计划管理。
第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配置的运动枪支,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调剂使用的运动枪支,应当重新申请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
第四章 运动枪支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举办射击比赛,运动枪支安全管理工作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共同负责。承办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运动枪支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设立专用枪弹库(室)。
第十八条 携带运动枪支外出参加射击训练、比赛等活动,必须携带《民用枪支持枪证》。
第十九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接待训练、比赛等射击活动,应当事先将批准文件、来访单位、抵离时间、携枪数量、《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复印件、安全管理措施等材料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建立运动枪支登记、交接、检查、保管、保养、维护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运动枪支管理人员及持枪人员责任,确保运动枪支安全。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妥善保管运动枪支,加强对持枪人员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培训。
第二十一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完善运动枪支的安全保管设施。枪弹库(室)应当加装防盗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运动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库(室、柜)存放,落实双人双锁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二十二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每月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保管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第二十三条 运动枪支发生被盗(抢)、丢失等案(事)件的,当事人或者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案发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体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发生在异地的,还应当向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体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机关应当每年组织对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的运动枪支管理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和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运动枪支信息化动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报废运动枪支,应当报经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连同《民用枪支持枪证》上缴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由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统一组织销毁。
做出报废运动枪支批准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将上缴证明等相关文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及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私自出租、出借、赠送运动枪支;
(二)不得私自改装和销毁运动枪支;
(三)不得将运动枪支私自带出射击场地;
(四)不得将运动枪支用于射击训练和比赛以外的其他活动;
(五)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运动枪支。
第五章 运动枪支的运输
第二十七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及运动员携带运动枪支外出参加射击训练、比赛等活动,应当凭其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民用枪支持枪证复印件、射击竞赛通知(或者邀请函),到本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运输运动枪支,应当凭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运输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批准购置的运动枪支(含奖励、赞助、赠送和境内调剂的运动枪支),应当凭公安部的批准文件和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指定单位出具的提货通知,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运输许可证》。
第六章 运动枪支的出入境
第三十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携带运动枪支出境参加射击比赛活动时,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邀请函和任务批件;
(三)携枪运动员姓名和运动枪支子弹型号、数量清单等材料。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第三十一条 境外运动队(运动员)申请携带运动枪支入出境、过境、境内转机等,由承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以上业务主管单位提出,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邀请函;
(三)携枪运动员姓名和运动枪支子弹型号、数量清单等材料。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承办单位应当在事前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二条 办理运动枪支出入境手续,应当由承办单位提前十个工作日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应当及时向公安部、海关总署、铁道部和民航总局等部门备案,并抄送相关公安机关、海关及边防检查站。
第三十三条 经批准入境的运动枪支,由承办单位凭批准文件到入境地边防检查站办理枪支登记,申请领取《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凭《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入境地海关申报。到达目的地后,应当凭《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经批准出境的运动枪支,由承办单位凭批准文件到单位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凭批准文件和《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出境地边防检查站办理出境手续。
经批准入境的运动枪支再出境时,承办单位应当向边防检查站出具弹药消耗证明。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对其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条件或者程序审批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申请的;
(二)对配置单位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审核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资格复审的;
(四)发生运动枪支被盗、丢失等事故,未及时逐级上报或者故意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未对持枪人员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的;
(三)安全设施存在重大隐患的;
(四)枪弹混库(室、柜)存放的。
第三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许可:
(一)未按规定进行运动枪支调剂的;
(二)未按规定上缴报废运动枪支的;
(三)弄虚作假,未如实申报购置计划、超标购置运动枪支的;
(四)训练场所、枪弹库(室)的安全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第三十七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运动枪支,体育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的;
(二)未按规定上交报废运动枪支的;
(三)私自借用运动枪支的;
(四)在非射击运动场地进行射击活动的;
(五)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运动枪支的。
第三十八条 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第三十六条第二项;第三十七条第二、三、五项规定,构成犯罪或者应当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运动枪支研制立项和试用计划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报公安部批准后下达给定点企业。运动枪支的定型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组织审定,审定合格后方可生产。
第四十条 运动枪支的主要零部件及用于运动枪支的弹药,适用于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运动枪支管理,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射击运动枪支弹药管理办法》(1992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安部令第1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体育总局公安部令(2010)第12号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体育总局 公安部 令
第12号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6月11日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现予公布,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刘鹏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2010年8月8日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促进射击运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以下简称运动枪支),是指开展射击竞技训练、比赛所使用的枪支。
运动枪支的具体品种和型号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确定、发布。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是指经批准从事开展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五条 公安部主管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协调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监督管理工作。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负责运动枪支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运动枪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章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
第六条 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相应资质的教练员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射击场地;
(四)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运动枪支安全保管设施;
(五)具备运动枪支安全管理制度;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展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含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等;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三)法人登记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四)枪弹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枪弹库安全管理规定和枪弹安全管理责任制等;
(五)教练员资格证明及其复印件;
(六)射击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及其复印件;
(七)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射击场地合格证明;
(八)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运动枪支保管设施验收合格证明;
(九)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
第八条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将批准文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
第九条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复审,将复审结果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
第三章 运动枪支的配置与购置
第十条 运动枪支的配置种类及限额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确定。
第十一条 运动枪支的购置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公安部共同指定的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提出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和增补购置计划。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汇总和审核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和增补购置计划,经同级公安机关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将全国运动枪支购置计划报公安部审批后执行。
第十三条 运动枪支购置指定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与运动枪支制造企业(包括进口枪支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并按照公安部批准的分配计划调拨、运输运动枪支。
第十四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所属运动员接受奖励、赞助或者赠送运动枪支时,应当由其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同意后,报公安部审批并抄送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纳入该单位配置限额管理。
第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调剂使用运动枪支的,应当经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并抄送同级公安机关,纳入接收使用单位运动枪支配置计划管理。
跨省调剂使用运动枪支的,由其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同意后,报公安部审批并抄送相关省级公安机关,纳入接收使用单位运动枪支配置计划管理。
第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配置的运动枪支,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调剂使用的运动枪支,应当重新申请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
第四章 运动枪支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举办射击比赛,运动枪支安全管理工作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共同负责。承办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运动枪支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设立专用枪弹库(室)。
第十八条 携带运动枪支外出参加射击训练、比赛等活动,必须携带《民用枪支持枪证》。
第十九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接待训练、比赛等射击活动,应当事先将批准文件、来访单位、抵离时间、携枪数量、《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复印件、安全管理措施等材料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建立运动枪支登记、交接、检查、保管、保养、维护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运动枪支管理人员及持枪人员责任,确保运动枪支安全。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妥善保管运动枪支,加强对持枪人员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培训。
第二十一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完善运动枪支的安全保管设施。枪弹库(室)应当加装防盗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运动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库(室、柜)存放,落实双人双锁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二十二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每月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保管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第二十三条 运动枪支发生被盗(抢)、丢失等案(事)件的,当事人或者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案发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体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发生在异地的,还应当向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体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机关应当每年组织对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的运动枪支管理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和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运动枪支信息化动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报废运动枪支,应当报经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连同《民用枪支持枪证》上缴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由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统一组织销毁。
做出报废运动枪支批准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将上缴证明等相关文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及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私自出租、出借、赠送运动枪支;
(二)不得私自改装和销毁运动枪支;
(三)不得将运动枪支私自带出射击场地;
(四)不得将运动枪支用于射击训练和比赛以外的其他活动;
(五)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运动枪支。
第五章 运动枪支的运输
第二十七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及运动员携带运动枪支外出参加射击训练、比赛等活动,应当凭其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民用枪支持枪证复印件、射击竞赛通知(或者邀请函),到本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运输运动枪支,应当凭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运输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批准购置的运动枪支(含奖励、赞助、赠送和境内调剂的运动 枪支),应当凭公安部的批准文件和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指定单位出具的提货通知,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运输许可证》。
第六章 运动枪支的出入境
第三十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携带运动枪支出境参加射击比赛活动时,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出,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邀请函和任务批件;
(三)携枪运动员姓名和运动枪支子弹型号、数量清单等材料。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第三十一条 境外运动队(运动员)申请携带运动枪支入出境、过境、境内转机等,由承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以上业务主管单位提出,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邀请函;
(三)携枪运动员姓名和运动枪支子弹型号、数量清单等材料。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承办单位应当在事前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二条 办理运动枪支出入境手续,应当由承办单位提前十个工作日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应当及时向公安部、海关总署、铁道部和民航总局等部门备案,并抄送相关公安机关、海关及边防检查站。
第三十三条 经批准入境的运动枪支,由承办单位凭批准文件到入境地边防检查站办理枪支登记,申请领取《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凭《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入境地海关申报。到达目的地后,应当凭《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经批准出境的运动枪支,由承办单位凭批准文件到单位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办理《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凭批准文件和《枪支弹药携运许可证》向出境地边防检查站办理出境手续。
经批准入境的运动枪支再出境时,承办单位应当向边防检查站出具弹药消耗证明。
第七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对其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条件或者程序审批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申请的;
(二)对配置单位运动枪支购置计划审核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资格复审的;
(四)发生运动枪支被盗、丢失等事故,未及时逐级上报或者故意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五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未对持枪人员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的;
(三)安全设施存在重大隐患的;
(四)枪弹混库(室、柜)存放的。
第三十六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许可:
(一)未按规定进行运动枪支调剂的;
(二)未按规定上缴报废运动枪支的;
(三)弄虚作假,未如实申报购置计划、超标购置运动枪支的;
(四)训练场所、枪弹库(室)的安全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第三十七条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运动枪支,体育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办理《民用枪支持枪证》的;
(二)未按规定上交报废运动枪支的;
(三)私自借用运动枪支的;
(四)在非射击运动场地进行射击活动的;
(五)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运动枪支的。
第三十八条 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第三十六条第二项;第三十七条第二、三、五项规定,构成犯罪或者应当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运动枪支研制立项和试用计划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报公安部批准后下达给定点企业。运动枪支的定型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组织审定,审定合格后方可生产。
第四十条 运动枪支的主要零部件及用于运动枪支的弹药,适用于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运动枪支管理,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射击运动枪支弹药管理办法》(1992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安部令第1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黄岛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财务管理规定
黄岛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财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收入管理
第二条 所有收费必须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收取,不准私自收费。
第三条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局统一发放的票据,并将收取的资金及时送存银行,不准坐收坐支,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第四条 收费票据由财务统一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借用、转让、转售和代开发票,要妥善保管,以防丢失。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五条 财务支出审批权限及程序
(一)财务开支实行预算管理和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安排必须经校委会研究提出方案提报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纳入预算管理。属政府统一采购、招标项目,要积极协调区财政等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除此之外的重大项目支出须按计划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批准后方可实施。一般财务支出实行先请示汇报,批准后再实施的办法。
(二)学校日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由总务处负责。总务处要坚持购进有计划、保管有专人、领用须登记的原则,根据一定时期办公易耗品的用量提报计划,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物品买回后要及时登记入库。
(三)公务接待要符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因上级部门检查、指导工作确须招待的,须经体育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因工作需要确须安排工作餐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批准;招待费支出情况要每月一次向中心分管领导汇报。
(四)每次(项)开支额度在2000元以下的支出由校长审批并按程序组织实施;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支出,须经体育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5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提前提报书面计划,经中心主任办公会研究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因公借款要从严掌握,原则上小额借款由个人垫付,因公出差等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由借款人提出申请,填写《借款单》,经主要领导签字后方能办理,数额较大的借款需提前2天向财务提报计划。公务结束或出差归来后一周内,由本人持正式发票和相关手续资料,按规定程序到财务及时办理还款、报销手续。因私借款一律不办理。
第六条 开支标准
(一)差旅费:差旅费是指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到黄岛区以外地区办理公务所需的费用,其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目的地市内交通费。工作人员因公出差,要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差旅费报销标准按照青黄财字﹝2016﹞206号文件执行。
1、城市间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所发生的费用。出差人员要按照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2、住宿费。出差人员住宿费标准为双人每天每间(标准间)不超过300元(每人不超过150元),原则上单人不安排单间,如果单人出差或男、女出差人数为单数,可住单人间,并报销单人间标准的住宿费(不超过300元)。到青岛市内及平度周边地区出差原则上不住宿,因工作确需住宿的,须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3、伙食费。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出差当天返回的每人每天40元,出差住宿的每人每天100元(以住宿发票为准)。
4、市内交通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实行定额包干的办法,每人每天补助标准为40元。
出差人员出差前应根据出差地点填制《出差审批表》(详见附件),详细填写出差事由、人数、出差时间、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出行等事项,一般工作人员出差需报单位分管业务领导签字批准,中层以上干部出差需报单位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出差人员出差期间应严格按照规定开支差旅费,未按规定开支差旅费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带车出差的,不报销市内交通费。出差期间燃油费计入各单位包干经费。所有差旅费应在出差后一周内按规定报销,各种罚款票据、游览门票和普通收据不予报销。
考虑体校教练经常不定期下乡选材的实际,教练员下乡选材交通和伙食补助参考上述规定执行,到原胶南市市直学校和办事处选材,交通费和伙食费减半。
(二)通讯费:办公电话费的实行定额管理,要节约开支,控制在当年预算或定额之内。
(三)水电费:水电费要有专人管理,经常检查电的线路、水电表的安装是否正确,杜绝出现偷水、偷电现象。
(四)租车费:切实压缩租车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之内。如需租车,提前办理审批手续,签订租车协议,确保安全。
第七条 报销手续
(一)各项支出单据必须先由经办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后报校长批准签字,再报中心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入账。
(二)所有支出须凭正规发票或合法单据报销,严禁使用收款收据或白条入账。报销单据的时间、单位、数量、金额必须填写正确、完整,印章齐全,符合规定,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否则财务不得支付。
(三)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租车费等日常零星支出必须在一个月内结算,超出时间的原则上不予报销;建设、维修、大型采购等项目支出,待工程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按程序报销。其中报销购入的办公用品、车辆维修费时必须附明细单并加盖销货单位的公章,建设、维修等工程支出必须附工程预算、合同和验收单,否则不予报销。
(四)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有权拒绝支付不合理支出,杜绝浪费,确保收支平衡。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八条 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未经主要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出租、出借、处置固定资产。对现有资产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明细账册,做到账实相符。
第九条 购入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要按要求及时入固定资产账;对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如办公桌椅、茶几、电风扇、文件柜等资产均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对需报废的固定资产,各单位不得随意处置,须由中心分管领导批准,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报财务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一条 学校的固定资产由总务处负责登记、管理和维修。所有资产的使用必须由使用人填写物资使用登记卡存总务处,工作人员调离,需据卡交回本人使用的物资。
第十二条 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盘盈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登记入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由相关责任人赔偿。盘点情况要及时报中心备案。
第五章 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 实行定期审计制度。配合区体育发展中心财务人员对体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财务审计。
第十四条 财务实行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区体育发展中心对体校各项支出的审核。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财务管理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2017年1月1日
第五篇:设立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审批(河南)
设立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审批
办理机构: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综合业务处
联系人: 综合业务处
受理地址: 郑州市农业路3号
联系电话: 0371-69129727 传真:0371-65788259 办理程序:
1、申报材料报省新闻出版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省新闻出版局作出审批决定。
3、取件人凭有效身份证明和受理通知书领取办理结果。
60个工作日
1、有企业的名称、章程;
2、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3、有适应业务需要的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厂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
4、有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5、有必要的出版物印刷设备,具备2台以上最近十年生产的且未列入《淘汰
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自动对开胶印印刷设备;
6、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生产、经营负
责人必须取得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印刷法规培训合格证书》;
7、有健全的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印刷业经营者资格的审批,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印刷业总量、结构、布局规划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1、《河南省设立印刷企业申请表》;
2、企业章程;
3、注册资本金信用证明;
4、经营场地的情况及使用证明;
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6、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生产、经营负责人的《印刷法规培训合格证》; 办理时限:
受理条件:
材料明细:
7、印刷设备证明;
8、企业承印验证、登记、印刷品保管、印刷品交付、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9、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所提交的材料为复印件的,须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不收费 收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