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2011年市司法局下发)
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
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的通知
苏司通[2009]54号
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局、民政局:
为引领全省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省级命名表彰单位的示范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苏法治办[2003]23号)确定的基本标准,结合近几年开展创建活动的实践,特制定《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现予印发。
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民政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一、组织建设有力
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能有效领导和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事务管理,监督村务、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村、居自治组织健全,村、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村、居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民主建设规范
民主选举依法进行。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居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农村
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有完善的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民主管理扎实有序。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村、居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村、居委会公章、财务、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台账资料完整,并有专人保管。
民主监督切实有效。设立意见箱并建有固定的室外公示栏。村、居委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务、社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村当月财务情况于下月5日前公布,其他村、社区重大事务,应在议定或落实后两日内详实公示,群众有疑问的,村、居委会应在10日内给予解释和答复。建立村、社区民主监督小组、村(社)务公开监督小组,确保广大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况清楚、满意。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三、法治建设扎实
组织法制宣传。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年度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法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制宣传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村、社区要建有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制图书角(室)。每季度举办法制讲座(或授课及其他普法活动)要不少于1次,更换法制宣传栏不少于1次。法制图书不少于20种100本、报刊杂志不少于2种。
推动依法治理。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有规范的调解室,调解登记完整,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成功率达90%以上。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及时消除,两年内无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
开展平安创建。各村、社区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
室,有条件的村、社区应建电子监控警务室。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帮教安臵工作到位,无矫正对象违犯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成效显著,两年内无常住人员重大刑事犯罪。
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不断发展。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公益水平提高。村、社区面貌绿化、美化、净化。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村、居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民风文明和谐。村、居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
第二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2011年市司法局下发)
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的通知
苏司通[2009]54号
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局、民政局:
为引领全省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省级命名表彰单位的示范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苏法治办[2003]23号)确定的基本标准,结合近几年开展创建活动的实践,特制定《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现予印发。
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司法厅
江苏省民政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一、组织建设有力
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能有效领导和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事务管理,监督村务、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村、居自治组织健全,村、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村、居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民主建设规范
民主选举依法进行。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居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有完善的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民主管理扎实有序。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村、居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村、居委会公章、财务、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台账资料完整,并有专人保管。
民主监督切实有效。设立意见箱并建有固定的室外公示栏。村、居委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务、社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村当月财务情况于下月5日前公布,其他村、社区重大事务,应在议定或落实后两日内详实公示,群众有疑问的,村、居委会应在10日内给予解释和答复。建立村、社区民主监督小组、村(社)务公开监督小组,确保广大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况清楚、满意。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三、法治建设扎实
组织法制宣传。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法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制宣传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村、社区要建有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制图书角(室)。每季度举办法制讲座(或授课及其他普法活动)要不少于1次,更换法制宣传栏不少于1次。法制图书不少于20种100本、报刊杂志不少于2种。
推动依法治理。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有规范的调解室,调解登记完整,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成功率达90%以上。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及时消除,两年内无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
开展平安创建。各村、社区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有条件的村、社区应建电子监控警务室。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帮教安臵工作到位,无矫正对象违犯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成效显著,两年内无常住人员重大刑事犯罪。
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不断发展。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公益水平提高。村、社区面貌绿化、美化、净化。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村、居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民风文明和谐。村、居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
第三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本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本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
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村级重大事务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村级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村级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村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参加。
5、村委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村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村级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村级重大事项和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村务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水、电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定期、及时公开,村财务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有条件的村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时限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
(3)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应当方便村民实行民主监督,做到场所固定,面向全体村民。一般通过村务、财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必要时可通过村民(社员)会议、广播宣讲进行公开。
4、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要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纳入电算化管理,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做到账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严格,手续完备。村级日常开支的审批程序明确、规范,并能严格执行。
5、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并向社员(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预算方案和执行情况及结果。
6、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7、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小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财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员、有阵地、有措施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
2、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村级有法制宣讲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讲员。
3、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全面,能结合农村实际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4、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有固定的宣传阵地。
5、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与依法治理实践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农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基层组织能正确引导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农民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治安稳定
1、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
2、村民遵纪守法。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连续三年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不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村。
4、安置帮教工作到位,连续三年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5、对本村的暂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违法犯罪占暂住人口总数比例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性增长,农民收入逐年递增。
2、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
3、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村风村貌显著改变
第四篇: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创建标准
〃树文明和谐风尚,筑平安温馨家园。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
一、组织建设有力
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能有效领导和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事务管理,监督村务、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村、居自治组织健全,村、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村、居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民主建设规范
民主选举依法进行。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居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有完善的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民主管理扎实有序。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村、居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村、居委会公章、财务、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台账资料完整,并有专人保管。
民主监督切实有效。设立意见箱并建有固定的室外公示栏。村、居委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务、社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村当月财务情况于下月5日前公布,其他村、社区重大事务,应在议定或落实后两日内详实公示,群众有疑问的,村、居委会应在10日内给予解释和答复。建立村、社区民主监督小组、村(社)务
公开监督小组,确保广大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况清楚、满意。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三、法治建设扎实
组织法制宣传。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法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制宣传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村、社区要建有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制图书角(室)。每季度举办法制讲座(或授课及其他普法活动)要不少于1次,更换法制宣传栏不少于1次。法制图书不少于20种100本、报刊杂志不少于2种。
推动依法治理。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有规范的调解室,调解登记完整,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成功率达90%以上。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及时消除,两年内无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
开展平安创建。各村、社区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有条件的村、社区应建电子监控警务室。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帮教安臵工作到位,无矫正对象违犯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成效显著,两年内无常住人员重大刑事犯罪。
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不断发展。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公益水平提高。村、社区面貌绿化、美化、净化。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村、居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民风文明和谐。村、居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
第五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本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
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村级重大事务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村级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村级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村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参加。
5、村委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村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村级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村级重大事项和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村务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水、电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定期、及时公开,村财务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有条件的村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