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社征文:看见
文学社征文:看见
文|青星
(一)路小小问周哲,大海里的泡沫是什么颜色。周哲说,在有太阳的时候,它们是彩色的。但在没有光线的阴天里,人们看不见它的颜色。路小小天真地又追问道,就是像我一样天天看到的深不见底的颜色吗?周哲没有回答,因为谁都不知道,那种看不见的颜色。
路小小看不见周哲,但她能听见周哲的声音。在橙红色的海滩边,在他第一次用轮椅推着行动困难、举步维艰的路小小来到大海边时,他对她说了大海里泡沫的故事,而她,更专注于那哗啦啦的声音,那节奏仿佛要融入她的心灵,她的生命。于是她在沙滩上放声歌唱,歌声像海浪一样此起彼伏。
对于看不见世界的路小小来说,声音就是她辨识世界的唯一途径。而身旁的这个人,她总觉得,他就是她的世界。
路小小第一次听见周哲的声音,是在一个湿润的雨天,她从家里顺着外面小朋友奔跑喊叫的声音,一步一步摸索着走出来。可走着走着她就失去了方向,天上有雨滴落下来,淅淅沥沥。夏季的雨越下越大,四周除了风声就是雨声,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缩在屋檐下。就在她急的要哭出来时,忽然感觉到一丝温暖从身后传来,而后耳后传来一阵温和的声音。
“你是谁啊?下雨了还不回家吗?”
(二)路小小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是一出生就看不见的,她记得她看见过光明,那仿佛是在远处的一盏灯,或是说一颗星,萤火点点。只不过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车祸,脑中的血块淤积,压住了视觉神经,而开颅手术又风险太大。于是路小小就再也没看见过光。也许父母认为生命比光明重要,可唯有她明白在黑暗的世界里,没有光、没有人陪伴的滋味。直到上帝擦了根火柴,把周哲送到她面前。
她比划过周哲的样子,她踮着脚,用双手摸过他的脸,她笑着对周哲说:“你一定很胖,因为你的脸都是圆嘟嘟的。”这时候,周哲就会说,你一定很喜欢唱歌,因为你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很好听。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人们总说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失明的路小小总能在音乐课上和出最优美的旋律。弹钢琴的女老师激动地抱起她来,说,你以后肯定是个歌唱家。
可路小小总觉得禁不起这样的赞美,她悄悄地对周哲说,我现在什么都看不见,路都走不好,怎么做个歌唱家呢?
周哲笑着对她说,如果你当了歌唱家,那我一定去看你的演出。
路小小撇过头去不信,然后周哲就背着路小小,把她第一次带到了海边,让她听听大海的声音。
周哲对她说,泡沫是大海的孩子,但一到晴朗的日子,泡沫们都争先恐后地蒸发出来,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海,丝毫不停留。到夜里,只剩下大海默默祈祷,那海浪拍击沙滩,就是大海在深情呼唤。
可她却倔强地解释道,那潮汐对沙滩的哗啦声,明明是泡沫向往天空的歌唱。
周哲比路小小要大两岁,路小小的父母忙于工作,她自己又行动不便,周哲便像那次看海一样或背着或搀扶着她上学放学。有时候,周哲下午要比路小小多一节课,路小小就在他班级的楼下等着。她看不见,可这并不妨碍她听他带读课文的声音。
“阳光明媚的春天,蝴蝶在阁楼的窗子边上飞着,孩子们吹着肥皂水做成的泡泡,让它们从楼下慢慢飞上来。”
路小小用双手托着腮,想象那一群群泡沫越飞越高的样子。她猜想,等到那一天,他们都会是什么样子。
结果等着等着,她发现,有些事实,就像不论她睁大眼睛多么用力去看,可依旧什么也看不见一样。他,像一个泡沫要向远方飞翔。
在夏日里某一天,突兀的,她听到,他要上的大学在北方。
她第一时间意识到,那里是看不到泡沫的地方。
他临走的那一天,她想自己去机场送行。她辨别不了方向,但机场就在大海旁,她想,他一定会再瞧瞧这片大海,那是因为那是曾停留过他们记忆的地方。
她提前两个小时出发,终于到了最后一个路口,满头是汗的她仿佛能嗅到大海的气息。可下一刻,耳边的刹车声却呼啸而过。
(三)周哲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双眼睛,清澈、美丽,不含一丝杂质。哪怕是在寒风飘零的北域,他都不曾忘却那一对目光。可谁能想到这么一双动人的眼睛,却只能看见黑暗。
他裹紧身上的冬衣,远处的红绿灯变了颜色。驻足在斑马线前,他忽然想起自己离开她已经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能让原本胖乎乎的他瘦下来,能让他的脸庞在北国的风沙里变得坚毅,可却不能使他忘掉那个曾经在他背上哭泣的女孩。
他一度为这个看不见的女孩惋惜不已,可他发现他渐渐能适应这样的日子。他像第一次遇见她一样每天送她回家。他头顶上是满头的星空,背上是一种温暖的热度。
后来,他用攒了几年的压岁钱给路小小买了一座轮椅。他们在放学的时候就可以不着急往回走,能岔到不远处的海滩上去听一听泡沫的声音,闻一闻大海的味道。
就在橙红色的海岸边,他还记得,他对她讲了一个有关泡沫的故事。
可是具体是什么,在那个下午吵杂的海浪声中,一切都模糊了,只有数不清的泡沫在海里翻腾,泛着美丽的色彩。
周哲剧烈地咳嗽着,仿佛要将这几年所受的风寒都要倾泻出来一样,他有时候会幻想,如果他当年没有在那个下雨天遇见路小小,是不是也没有他当初远离家乡报考这所医学院的决心。
当初,他刻意离去的如此匆忙,是因为他不能像她一样,将目光注视仅仅泡沫在上。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之后的日子,他分外努力,这一年,他几乎是在挂满人体学图纸的研究室里度过。
有时候,他也会想去再看那沙滩一眼,因为那是曾停留过他们记忆的地方。
他也想过,如果在临走时的那一天,她能自己来到机场替他送行,他那灌了铅的双脚又怎能走上停机坪。然后,只有他一人在几千米高的机舱里,对着幽深的大海满脸泪流。
然后他抹干眼泪,笑着问空姐,下了飞机后邮局怎么走?
而今天清晨,他又像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一样,踏上医学院的台阶,不同于当时的那一张明信片,此刻他手里紧握着一张病历单。
风吹开单子的封面,像连环画一样,本子上眨着一只明亮的眼睛。
(四)路小小从昏迷中醒过来,这六年间,就像梦一样地度过。上一次这么疲惫地睁开眼时,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记忆里的那个男孩从她的生活里远去。她也幻想过,他背着双肩包,牵着拉杆箱在停机坪前等她的样子。
是的,她知道,他那时候一定会等她。
而一天又一天过去,她始终没有他的音信。她固执而单纯地想着,难道仅仅是由于她没去送行而在赌气的原因?
那一天,汽车擦到了她的双腿,将她重重地撞倒在几米外的地面上。
在她养病的日子里,她身边相伴的唯有轮椅,她想自嘲式地对他笑笑:“这下你又可以背着我了。”可她一直没等到机会。
在那些个病怏怏的日子里,唯一能让她欣慰一点的事是,她竟然能看见一点光了。医生说,这是脑内的淤血被震散一部分的缘故,她可以逐渐感受到光线,但色觉还没恢复,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色彩。
这是个好消息,父母对女儿又能看见世界的事实喜极而泣,能看见比什么都重要。叮嘱她多做视力的康复训练。可她却睁着迷茫的大眼睛,忧愁地像是一只水缸里的鱼。
在拆线的那一天,她睁开眼睛,用崭新的目光环绕了一圈,灰色的视野里并没有他的身影。她第一次感受到泪水模糊视线的滋味。
也许,哪怕是一封信,一个电话都不曾收到。
也许,只要有一个字,一句声音她都不会放弃等他。
可……
路小小用力地摇着头,这么些年她几乎以为完全忘记了他,可这趟演出旅途的最后一站却不偏不倚地定在这里。
在回复视力后,她的歌声也像是找到了光明,愈发地动听,她像一颗星星在夜里绽放光彩。
十九岁那一年,她也像他远走他乡,她上的是南方的歌舞学院。
毕业后的这几年,她随着歌唱团巡回演出,终于到了这座北方的城市。
演出的当晚,她嘹亮的歌声仿佛穿透了星空,在无尽飞舞的泡沫外景下缓缓落幕。有人递上色彩各异的花朵,但鲜有人知道她眼中只有黑白的世界。
她迷茫地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已经四散开来不再笼罩在她身上,她在人群中仿佛看见在黑白交错的世界里有一个橙红色的沙滩背景。
她知道,原来自己还放不下他。
直到第二天的下午,她才昏昏沉沉醒过来。
已经记不得怎么回的宾馆,恍惚间她又回到那些个日落时分,那时的她还只能坐在轮椅上,而他简简单单到只是个让她期待去看见的少年。
路小小对着宾馆里的鱼缸发呆,鹅卵石上的螃蟹弱弱地吐着一群又一群泡沫,就像当初怯懦的自己一样。她忽然想到,自己该去找他,就在这个他曾经驻足过的地方。
她走出宾馆,打车到了城市的另一边,她很好奇,在没有与她分离的日子,他在做着什么。
她在地找到他曾经的研究室,十几平米的小房间的正中间,挂着一张陈旧的图纸,上面画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她的眼泪就顿时淌下来。
风从窗外吹进来,桌上的一叠纸随着灰尘纷纷飘起来,她捡起其中一张,却呆呆地看清了上面的字迹。
患者:周哲
(五)路小小当晚就撇下所有事情踏上返航的飞机,她急于对那病历上的叙述求个解释。
她虽然看不懂医学的专业术语,但病历纸上的病情她再熟悉不过,那是眼部的遗传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失明。她隐约猜到了什么。可是,她最关心的是,他去了哪里?为什么病历上有他的名字?
由于天气的原因,原本上午就能抵达的飞机一次又一次晚点,当她心急如焚地登下飞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
她望着远方阴沉的天空,情不自禁,一步一步地向海滩边走去。
直到来到当初出车祸的那个路口。这才发现,原来看不见的自己离他是如此的近,就像泡沫与大海间的距离。
脚下已是湿润的沙,路小小已经能看见打着水花的海平面。
时隔若干年,她又来到她当初来不及留下他的地方。
沙滩上有一个钓鱼的老大爷,路小小小心翼翼地凑过去问。
“大爷,请问你看到有一个胖胖的男人吗?他二十多岁……”
路小小刚想比划他的样子,却发现自己根本没见过他的模样。路小小忽然感到一种不能言语的悲哀。原来,她连他的样子都不清楚。
路小小沉默了,难道自己就再也没机会与他再见面了吗?
可钓鱼的大爷此时却开了口,他交给路小小一封信。他说:“有个男人从一年前开始,每到晴朗的天气,都会来这里看日落的风景。信是他前几天扔在海上的,可那天风大,把它和泡沫们一起飘到了海上来。”
路小小接过信一看,是六年前的邮戳,但是怎样的缘由让他情愿不寄出。拆开信,大多的字迹都已模糊,但她确认除了那只栩栩如生的眼睛。
(六)我也会像你一样,我也会看不见泡沫的颜色,哪怕是阴天,又怎知它们是怎样的深不见底?宁可留下没有任何枷锁的你,在另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里,像花儿一般笑着。
路小小能体会到周哲当时的心情,可她最终还是没找到周哲,准确的说,是她没有去找。
她避开他可能来到海边的时间,刻意买了第二天下午的机票,在六年前那些个期待的日子里,她设想过无数种与他重逢的场面,可就是没想到她真的等不到他的这一天。
此时此刻,他的目的她还怎不知晓?她知道他这么做是何苦?可她尊重他的选择,从隐瞒病情到杳无音信,从背着她看海到学医远走他乡,每一件事她都尊重理解。
她还记得,在某个光芒四射的日落时分,她听见有个男孩轻声地说:海里的泡沫要在阴天里积蓄力量,它们隐藏自己耀眼的颜色,只等日落光线最强的那一刻。
海风吹干了她眼眶里还没来得及落下的泪。她笑笑,其实她早该知道的,阴天里没有阳光,有怎么会生出蒸腾的泡沫?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一旦真有了光线,有些善意的谎言就像泡沫,一触就破。
这么些年,她就像一个个泡沫,努力在光线下绽放最亮眼的色彩。可直到她来到这最后一站,她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大海。
其实只要大海愿意,自己这个泡沫随时可以回头。
只是可惜大海爱的太深沉执着,从不挽留。
(七)阴天的大海边,暮色总是迅速地降临。暗红色的夜里,路小小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海边小屋的阁楼间匆匆睡去。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黑暗,而往昔一幕幕,抑或是声音,就像转瞬即逝的泡沫一样,在她眼前和耳边回转。
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回到了他们小时候。日出时分的阳光直直地打在她的脸上,她朦朦胧胧地睁开眼,窗外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深蓝色的大海。
她看见明媚的阳光从横贯窗台的木栏的罅隙间垂下来,有只蝴蝶在窗台上围绕着鲜艳的花瓣翩翩飞舞,一个个泡沫从海的那边和楼下飞上来,迎着耀眼的光线熠熠生辉。
她有些恍惚,这不是黄昏,她还从没见过日出时的泡沫。
于是她慢慢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走到窗前,探出头向下望去,她眯着眼逆着金色的光,看清了一个吹着肥皂水的少年。
有什么不对劲吗?一个个泡沫里都映着他的神色。她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能看见色彩的世界。
-END-
2014/3/13 凌晨
后记:
这是应乐思文学社的征文邀请,在三天内完成的一篇四千九百字的短篇小说,从拿到题目的3月10开始,到13号凌晨近两点,第一版才算正式完成。
这次的小说,算是《再见我爱你》的升华版吧。不同于以前的小说,这次我的主题还是单纯的追逐爱情,但融入了更多曲折,算是对爱情的复杂性的追问。其实本不想这么多曲折的,但写着写着就觉得写不下去了,直到琢磨琢磨发现要是这样写反而可看度会提高,写出来效果也更好。毕竟曲折也算一种从反面的衬托。
至于对结局,我就猜到可能会有同学看不懂。那我稍稍解答一下。
第一,这到底是不是路小小的梦,我没明确点出。前面有伏笔写路小小的色觉随时可能回复,所以也不是没可能这是在梦外的现实世界。
第二,结局已经写好,目测这篇不会有番外了,本来是想写个悲剧,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我还是选择这样的结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认为是悲剧就是悲剧,认为圆满就圆满吧,有时候文章也需要一些多意性。
第二篇:关于疫情的征文——看见
关于疫情的征文——看见
2020年的春节如此不平凡,一场新冠肺炎的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原本为新年的到来而张灯结彩的大街与商场里瞬间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随风摇摆的灯笼与尚未熄灭的霓虹。春节的拜年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都不见了,我们都变身“宅男”“宅女”,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疫情地图,每天讨论的焦点话题是确诊与治愈人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看见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我看见,一座坚固的城。中国是一个苦难的国度,林语堂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它“历史悠长,曾经无比辉煌,也有很多弱点。但它充满了韧性,总是能从挫折中复原”。在疫情这个巨大的挫折面前,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的忧思关切——生命重于泰山!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坚决高效——一声令下,十四亿人统一行动!于是,武汉下定阻击疫情的决心,果断全面“封城”;于是,全国16个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一一对口支援,合力支持湖北;于是,十多个方舱医院以“中国速度”迅速启动,成为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于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短十天左右,双双落成;于是,人民军队挺身而出,除夕驰援武汉,“誓死不退”;于是,厂家加紧生产口罩等医疗用品,不加价、不断货,驰而不息运往全国……在这场战争中,党和领导人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是何等幸福!全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我们是何等团结!此时此刻,真的很想吟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看见,一颗颗优等的心。鲁迅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群体之中,每一个个体都依附于社会关系。人可生如蚁,也可美如神,疫情使我看见了人性之美。我看见了科学家们的舍生取义——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有无数的医学专家亲赴防疫一线,救民于水火;我看见了医务工作者的最美逆行——她们脸上被口罩挤压的印痕,她们眼含热泪的隔空拥抱,她们带着决绝减掉的长发,令人动容;我看见了各行各业员工的积极作为——公安、卫生、交通、应急、社区工作人员,放弃休假、主动返岗;我看见了人民群众的自告奋勇——是快递小哥,是电力供给人员,是雷神山建筑工人,是超市采购人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写下的“请战书”!从政府到个人,从救治前线到支撑后方,每一个人主动作为、每一份力量誓死坚守,同疫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真正诠释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看见,一个个深刻的警示。柴静在《看见》中写道:“你要是想要真正看见什么,首先要让自己从愚昧中醒来。”疫情告诉我们:“枪响过后,没有赢家。”一场以捕食野生动物为缘由的灾难使我们深深反省,我们再也不忍心看见一只只美丽的孔雀被拔光鲜艳的羽毛,一头头巨大的大象轰然倒地,一只只机灵的穿山甲被血淋淋地扒下甲皮……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否则将会自食恶果!疫情也告诉我们:“闲人的脑子,是魔鬼的工厂。”疫情中有人捕风捉影,有人造谣韩红基金会,有人妄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有人诋毁钟南山人品……而国民早已不再如讽刺小说里那样麻木不仁,科学战胜了迷信,谣言止于智者!疫情更让我们看清人性之复杂:想发不义之财的商家、自私自利的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的官员、不守规则抗拒检查的行人、明知已感染病毒还危害他人之人……何其不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再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幸运的是,一大批仰望星空的人正在驱散阴霾,洒下光明!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我愿与我的祖国一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光明的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
第三篇:文学社征文大赛策划书
青春文学社‘川信你我他’征文比赛策划书
一、人员安排
总策划:李敏、罗小勇
总顾问:青春文学社指导老师梁春辉
负责人员:宣传负责人:方茹,陈佳印
组织负责人:周灿,干玲丽
安全负责人:刘欢,任询洵
学习研究负责人:李佳欣,周敏。
执行人员:有各部门的干事具体执行。
二、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赛事执行——赛后总结(十一月下旬)
三、宣传策划
1、由文学社理事会宣传部具体负责赛前赛后的宣传工作,设计海报等,各部门协调配和。力求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2、宣传地点:12023、宣传方式:通过海报与展板。
四、组织安排
由文学社理事会组织部具体执行,配合大赛活动,协助做好征文大赛各项工作。
文学部与编辑部通力合作,完成对征集到的文章的审核工作,做好大赛活动中的文字整理工作。
青春文学社成员具体分工:
1、流动人员4-5人核心任务是在审稿期间分布在会场的各个角落,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等,保证审稿取得圆满成功。
2、催场人员2-3人负责活动的进行和联络工作,保证活动的连贯,如果不能正常进行,应该立即向总策划报告,以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
3、场务人员4-6人主要是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传递各种用品,4、后勤人员8-12人主要负责活动结束后的会场清理工作,和一些设备的归还。
5、安全人员2-3人主要是涉及用电方面的,如果有就要格外设置安全人员,以强调用电安全。还有预防停电造成安全事故。
五、培训预案:青春文学社理事会具体执行。
青春文学社
2010年10月25日
第四篇:文学社征文比赛通知
关于举办校园2012征文比赛的通知
《心声》文学社主要以“发挥团队作用、弘扬时代精神”为宗旨;为各个文学社团提供“社团发展动态、成功经验交流、大型文学活动”之平台,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为归宿,以振兴《心声》文学社整体健康、有序发展为己任!
1、《心声》文学社不接受依法禁止出版、传播或者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危害国家安全的;有损学校名誉和形象的;稿件内容不健康的;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抄袭或盗版别人的作品。
2、投稿人务必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的系及班级。
3、投稿人的字迹必须清楚,不得马虎,来稿最好用材料纸写。来稿一概不退,自留底稿。
4、作者投稿方式:东区五楼《心声》文学社门口投稿箱
6、来稿不限内容、不限体裁。童话、故事、诗歌、小说、散文、日记、妙语格言均可,文章需有真情实感,欢迎有创新和个性化的文章。
《文学社》栏目介绍:
1、“金色论坛”:主要刊登对我院领导的重要讲话。
2、“校园短笛”:密切关注我院社团活动动态!
3、“采访手记”:主要采访我院领导的主要内容;
4、“活动采风”:实时报道会内开展的各类活动;
5、“创新”副刊:刊登省内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6、“会员在线”:主要刊登团体、个人以及本会其他会员的情况!
热忱欢迎各界关心、支持社团文学发展的朋友不吝赐稿!
《心声》文学社是我院学生自发创办的文学社团。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纯文学团体。每一位成员都在爱好并擅长写作。在这里,没有金钱利益关系,只有对文学浓厚的感情和热切的追求。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在每个社员辛苦努力下,我们《心声》文学社发展迅速。为了《心声》文学社,我们全力以赴;为了《心声》文学社,我们奋起拼搏。为了让报纸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多次改版。每一张文学报,都是用社员的汗水凝聚成的。
我们的原则是:以文动人,以情系人。我们的宗旨是:使社员开阔视野,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传承祖国文学,我们的报纸散步在市里的每一个学校,给全市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将简阳中学的文学宣传到各个片区,让大家了解简阳中学的文学走向。
欢迎广大同学来投稿!
宁德技师学院 团委文学社(宣)
第五篇:文学社征文:寒假实践
寒假实践
04服装一班 陈结
期待已旧的寒假终就来到了,在家无聊烦闷的我第一次有找工作的欲望,将计就计,一放假便随便在本地找了一份工做——餐馆的服务员。
我的寒假生活便在这里起点了,回想起来可真好笑,自己并不知道那么容易就可以上班了,也为工作时间及报酬等顾虑了不少,但最后还是不顾后果下定决心去。也许是第一天上班,来的特别早,心情很激动、兴奋,脑里开始想象该怎样过完今天…,一大早便跟着领班人打扫卫生,一切工作完后开始吃早餐,早餐仅是一碗白粥,但为了伪张自己坚强还是若无其事的吃完。便开始了衷曲的工作。记得接待第一位客人是一对俊男靓女的情侣,我礼貌的向他们打了招呼就开始端茶给他们,他们微笑的水声:“谢谢”,当时心理甜滋滋的,特轻松,接下来又一批批的客人的到来……。人多了,错误也就犯了,不小心端错茶,不小心打破被子……,我感到无地自容,那时好伤心,忍着眼泪,伪装坚强仍微笑待人,也许客人就是上帝,现在我只个为人服务的奴隶,只须服从,可一进洗手间,我再也忍不住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并不坚强,比谁都脆弱。但同事们都安慰我说你已经很能干了,来三天就能点菜干这么多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改正就行,这才给我点安慰,但还是很愧疚,夜晚腰酸背痛的躺在床上,回想白天发生的一切,心中荡涌出一种委屈感,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放弃?到底该不该放弃?心里细想,也许自己是在自找苦吃,也不知自己是否在成长,但现实好象的确在驱使我沿生命的轨道运行,我应该接受各种风雨苦难,才能获取经验,增长见识,想到别人能坐在吃,而我只能侍侯他们,悲哀的不是我,悲哀的是生活啊,我一定要努力、努力,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继续做下去,决不半途而废,于是又继续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最有意义,最值得我怀念的还是拥有了那一份可贵的友情,我的慷概赢得了他们的热情,有了几个好姐妹、好兄弟…,他们的热情、善良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更有了信心。细细想想,我是在他们的感动中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也来自于感动,由此我信心百倍,工作做的妥善、放心,也发现了不少的兴趣,以“热情待人”的原则的我认识了不少同年龄、职业的朋友,慢慢便开始钟情于这份工作……。直到一个月后要走了,才发现时间的匆匆,时间的流逝,好心痛,好舍不得那些陪伴我一起走过的朋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拿到沉甸甸的几百块钱,我开心的差点落泪,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报酬,它包含了我一个月的心血。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把心也从愉快的寒假生活中收起来。开始有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