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阅读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指引下,我惊讶的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才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真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至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思维其实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温暖的被窝里,可是你气的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你一再地用它久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的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尴尬、多丢脸、多麻烦、多不爽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了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根源。
如果说你想要一个快乐的结果C,那么你就得调整你的信念B,或者就像《持续的幸福》一书作者说的那样,你必须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思考一切,解释一切,一旦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将会获得非常好的结果,以及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里所谓的一切就是A,包括过去发生的、未来即将发生的,以及最重要的是当下
发生的。因为,你只拥有控制此时此刻的能力。还有就是,过去发生的和未来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你当下的映射。(就想月亮本来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这就是著名的ABC理论。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他们都会去找A的茬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才是我们唯一可以完全掌控的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当我们发现转变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境由心转”!
那么是不是因为当下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应该去设立目标,我们就不应该去期待未来呢?我心里一直没有答案,直到读到“设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我们将它看成是我们对生命和对存在的感受的替代品。”这个逻辑似乎和“我们挣钱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仅是为了挣钱。”是相似的道理。因为,我们设立目标,制定了行动计划之后,我才知道当下应该干嘛,才能运用我们的当下。
那是不是因为当下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应该去回忆过去,我们就不应该去记住以往的经验教训呢?不是的,这并不冲突,因为假如我们不去回忆,不去记忆,我们将不知道,我们当下应该干嘛,就不能够感到快乐与幸福。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重心放在回忆过去以及期待将来上面,因为它们都只是现在的映射而已,如果我们想要映射出漂亮的图案,那么我们就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当下,努力做好当下应该做好的。
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像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当下的力量”
一样,我明白了作者的心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我们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我们人生中的此时此刻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想要快乐、健康、幸福的话,我们就得感谢上天给我安排的此时此刻,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自己的此时此刻更加精彩。
第二篇:《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全本)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 简介: 那些没有找到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财富,但他们依然在四处找寻。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关键字: 当下的力量 活在当下 心灵之旅 人生哲学
1、忘记过去才可以活在当下
2、敞开心扉,接受当下的一切
3、放下包袱,轻松地活在当下
4、活在当下,把握现在这一时刻
5、学会珍惜,善待当下人和当下事
6、及时行动,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
7、笑对人生,热爱你当下的生活
8、乐在当下——现在不快乐,过期就作废
9、享受在当下,生活本来就是用来享受的
第三篇:《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_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常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2
《当下的力量》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的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的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给你,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从我记事以来,我就坐在上面。
陌生人说:你曾经打开过吗?
乞丐:没有,里面应该什么都没有
最后,陌生人坚持打开了箱子,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箱子里竟装满了金子。
所有的人,如同书中描写的这个乞丐,只是打开箱子的时间,程度和方式不同。我,曾经是用头脑及思维去打开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去寻求解决的答案,有时候难免会在问题与答案间纠结或长或短的时间。
想起n年前我有一次失恋,当时怎么也想不通,然后又一位朋友说:你,就是读书读太多了,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明白。
直到多年以后,我终于放下了这个问题,但凡能够从容的放下的东西可以拿来说一说数一数的,如同经历另一个人的情绪与故事的。
书,是要多读的,那是开启生命智慧的钥匙,但更重要的是,读书的参与者是心灵、是内在、是真实的自我,而非头脑、非知识,非变形的我。
不然读很多的书,也容易纠结去情绪与往事当中,而当纠结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失去越多感受当下的力量。
我过世的奶奶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自幼就当了童养媳,可是她却智慧的.活到了八十多岁,一生平安和悦。
小时候我常常听她说起小时候的故事,末了她常常会说:现在,多幸福啊!
长大了以后,我也常常听她说爷爷或是爸爸的故事,末了她也常常会说:现在,多幸福啊!
我的外婆,年初已过了百岁生日,她双目失明,却很明白家里的所有事情,大家都在忙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那里,不说话,时不时动一动嘴,像要说什么却又没有表达。
大家都在身边陪着她的时候,她会一个劲的拉着我们的手,一遍遍的说着一些事情,妈妈说:很多事情没有任何人跟她提起过,她却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时候我不明白,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她用心去解读的。
就像我们上课时,老师所提到的“三摩地”,她在我们身边不言不语的时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心灵。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3
《当下的力量》是台湾身心灵导师胡因梦作序推荐,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倾力推广。这是一本20xx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问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人分享。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4
痛苦源于自我: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它不满于当下,不停地去外界寻找认同感,通过追求物质世界来获得满足。千万不要去寻找身份认同感,这会让你无法专注于当下。
什么是小我的思维呢?作者所说的“思维”并不单是思考,还包括我们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思维,它才能存活。它是我们无意识认同于我们的思维产生的。
思维认同的坏处:只要我们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痛苦就无法避免。
一般无意识状态是指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你会被你的思维所控制并且不会意识到。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持续的、轻微的、不满、烦闷或是紧张。
深度无意识的状态是指痛苦之身被激发并且完全控制你。当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战或是损失。一般无意识会转变为深度无意识。
我们应该怎样从思维中脱离出来呢?
两种方法:
一种:观察思考者
二种:将注意力集中与当下。(控制你的思维,不要你老是思考,而是专注于思考的`对象。这个对象不能是自己。)
有些人喜欢参加冒险的活动,如爬山、赛车等,原因是这些活动迫使我们进入当下时刻。即使一秒不在当下就会面临死亡。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你的呼吸、走路、洗手都是可以让我们进入当下。
认同思维与时间的关系。
从过去寻找认同与同未来寻找认同。这种思维的认同。
时间的真相是你越关注时间,你便越多地错过当下。
你对当下满意吗?
你若是对当下不满意,势必会引发痛苦之身。比如你一直求而不得会让你对当下产生不满。你无法摆脱思维的认同,外界又无法获得满足的时候你便会产生深深的痛苦。
你能意识到你被你的思维控制了吗?你是否在反问你是否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了。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5
“活在当下”——三年前正是我毕业为了工作四处碰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听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师跟我说起过:人无需为了过去的事情而懊恼,也不必为了将来的日子而焦躁,而只需把你的目光投向当下,做好你今天能做的事情。当时虽似懂非懂却也很受启发,真的要感谢那位老师当初对我的启蒙与关照。最近,是因为在看李书记推荐给我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本书时,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这本书上的内容,而且我对一些探索自我、心灵成长方面也感兴趣就买本来,只是我的这本是张德芬译的《修炼当下的力量》,比较薄一些,内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练习如何摒弃过去和未来的幻象,而融入当下。
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灵修行书籍,初读起来确实有点晦涩难懂,而且跟我以前读过的心理读物不太一样,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是一本用我们的思维去思考理解的书,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书。我才意识自我成长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本书开篇却说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应超越思想,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另外还有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臣服于当下等等,这经典的论述使我顿悟。心灵成长中的打开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门课,而我却一直是个喜欢思考却不善于感受的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许多思考都是些无用功耗费心力,使我们处在一种无为的焦虑状态而寸步不前,这也正是我平时行动力不够的原因。现在当我面对工作压力和一些事情烦躁不安有点焦虑的时候,我就学会了问自己这几句: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制造什么样的想法?我是否安在于当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来或过去?心不够静的时候就翻几页来看看,确实能帮助我停止思考,尽快地行动起来。
另外前些天听了伍汉文关于湘雅精神的讲座,还有参加了支部本来准备排演的张孝骞话剧,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老一辈湘雅人的种种辛酸过去,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那种严谨务实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这年轻一代都是没吃过什么苦的一代,虽满怀着理想和抱负,却心浮气躁总想着一步登天,缺乏一种信仰而过于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总想着将来的功名、成就与幸福,却把现在贬低从不把现在的该做的事情做好,总的来说是有些心浮气躁而不够务实。我想,安于当下也就是一种务实精神的体现,只有抛开对将来的种种虚渺幻象,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宁,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有许多东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没有能够将它灵活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东西。也许是我们还太过平凡,生活中总有些牵绊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这些困惑与迷茫正是我们每个人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心灵飞升到乌云之上时,那时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6
关键词:当下时刻、臣服、宽恕、感受身体、沉默、关注、等待、抗拒、消极心态、防卫感、小我、拯救
作为一本纯理论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书中免不了出现一些心理学概念,以及某些莫名其妙的逻辑。没有关系,这并不影响一个心理学小白去读这本书,并形成自己对当下的理解。
当下时刻,这是贯穿整本书的关键词。“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是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首先,因为它是唯一正在存在的东西,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空间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当下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从来不会不在此刻,未来也不会。”“有什么比反对生命本身,也就是当下,而且永远是当下,更疯狂的吗?”活在当下,道理我们都懂,劝慰他人,鼓舞自己的陈词滥调。如果整本书都是类似这种当下是如何重要的告诫,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多达的触动。
臣服、宽恕、感受身体、沉默、关注,这是如何进入当下时刻的关键词
臣服即放下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情绪的抗拒。“不管当下时刻情况怎样,心甘情愿的接受它,就像他是你选择的一样。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的'改变你的整个生活。”当然,作者也强调,臣服并不是消极的“好吧,就这样”的心态。臣服首先是接受已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你失业了,那么不要整天沉浸在失业的痛苦中,最应该做的是接受,接受失业的事实。心里不要想着“如果……就好了”“假如……会这样”,这都是对当下的抗拒,从过去和未来寻找答案,肯定行不通的。接受了,这种臣服的心态就会创造一个宁静的空间,而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从泥沼中爬出来。”这是暂时性臣服,然后采取行动。还有一种情况,作者认为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如过放下了心中的排斥和抗拒,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现状,也许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宽恕就是放下怨恨,同时放下悲痛。宽恕和臣服有时候一样,我认为,宽恕更进一步。如果臣服在说“没关系”,那么宽恕是微笑着在说“没关系“。”一旦你认识到愤恨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别无用处时,你就会很自然的宽恕。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许生命经由你活出自己。在你真正宽恕的那一刻,你已经从你的思维中收回能量了。“
感受身体。如果还不知道如何臣服和宽恕的话,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尽可能地强烈地感受这些部位的生命能量,让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样通过你的身体。然后,将你的内在身体看成完整的单一能量场,并且去感受它。“为什么说感受身体也可以进入当下呢?作者认为,身体是意识与无意识的连接点,感受内在的身体,即打开了意识的大门。我的理解是,感受的身体的时候,你变得集中在此时此刻,即经由身体,慢慢的进入了当下。
沉默。“无论你身处何地,沉默是进入当下时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即便有噪声,在声音空间和之下还是会有一些沉默之音。倾听沉默会在你内心深处创造宁静。只有你内心宁静,你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静。宁静就是临在,从思维形式中解放的意识。“
关注。事情发生了,痛苦或者怨恨,无法摆脱。那么就感受痛苦吧,不要逃避,全面的感受它,但不要去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是集中在造成这种感觉的人、事情或情况上。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关注臣服了,它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关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
等待、抗拒、消极心态、防卫感、小我,这是为何无法进入当下时刻的关键词。
等待。“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了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所以请放弃‘等待‘这种思维状态。当你觉察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时,请迅速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你身处当下时刻,你就不需要等待任何事情““‘某天,我会成功的。’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成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应该给你带来的欢乐?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这种思维模式,不管你取得什么成就,你的当下时刻永远不够好,你的未来似乎永远会更好。这样就会让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你同意吗?”
抗拒。“你说的话不对“,“这件事情不是这样的”,“好讨厌这份工作啊”,抗拒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抗拒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时刻。“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接纳它,其它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不需要抗拒当下并且把自己投射到未来。”
消极心态。“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由累积了心理时间(忧虑未来)以及对当下时刻的拒绝(否定现在)所引起的。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于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当下时刻所引起的。”“现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然后告诉我,此刻你还有什么问题。”“无论何时,当你感受到内心产生了消极心态时,把它看成是一种提示:注意,此时此刻,请保持警惕。”
防卫感。“请观察你内在的任何一种防卫感——你在防卫什么呢?一个虚幻的身份,一个思维创造出来的形象。”
小我。“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他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需要不断的被维护和喂养。消极心态的唯一用处就是加强小我,这就是为什么小我喜欢它的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拯救不在空间或时间内,它就在此时此刻。接纳或者采取行动。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7
阖上本书最后一页之后,感觉当下的力量真的很有用,不去思考,只去感觉,这时时间就失去了力量。我们不会再对过去念念不忘,对未来时时担心。
与你的思维认同就是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这种身不由己地住在过去和未来是因为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一个救赎的承诺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其实两者都是幻象。(p47)
原来我们一般人都活在时间的牢宠里,活在效率里,唯有跳开时间的限制,才有真正的自在。
时间一点也不珍贵,因为它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愈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愈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p47)
初一乍看,会以为作者不重视时间,而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小我又在作祟。
开悟的人主要注意力通常会集中在当下时刻,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锺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p55)
从心理时间解放出来有许多好处,作者也提供实际可应用的方法,例如:
无论如何当你注意到某种消极心态在你内心出现时,不要将它视为失败,而是一种有用的信号:“快保持警惕,远离你的思维,进入当下时刻。”(p201)
重视觉察以及此时此地(HereandNow),其实在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里的家庭治疗和格式塔治疗方法所强调的很像,,也和佛家所说的类似,很多道理真的是相通的。
南怀瑾在他的'那本《答问青壮年参禅者》说整个的佛法是为了了生死的问题(见该书p67),而在此书,也同样提到:
一个最强有力的灵修方法就是针对身体的必死性深入地冥想。也就是说: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进它。你的身体形式在不断地衰弱,然后你所有的思维形式或思想内容也会跟着死亡。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圣的存在本质仍然在那里。真实的、严明的、觉醒的本质性的东西不会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p206)
发现其它很多读者是读了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才认识此书的,在张德芬的书和此书中都提到了小我,而张说她的书也一直引用到此书,可见此书的魅力。翻译上有点缺憾,翻出来的文章像是翻译体,用了太多的代名词,真正地道的中文,代名词可以省略的。
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p5)
其中括号里的东西可以省略,可参考余光中着的《余光中谈翻译》其中一篇“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不过本书的小小缺憾却无法遮盖本书发出的智慧光芒,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并细细品味,相信对追求灵性成长的朋友有所启发。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8
本月我看了这本《当下的力量》,书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活在当下的真理,虽然我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但我能感悟到这是一个真正能帮助我们移除障碍的心灵导师。它会提醒你:你是谁,为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当下的力量,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它利用古老印度记载灵性教诲经文的再现,通过阅读以下两条给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当下。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于是忘记了“当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集中在当下,所以笑时笑的那么开心,哭时哭的那么伤心,小时候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个人,儿童时代的我们就像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身体和内心不会积累负面的能量。随着年龄思维渐渐长大,我们的内心慢慢丰富起来,思维和经验慢慢左右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渐渐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识,所有负面的能量随之而来。从表面看,当下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无数个片刻组成,然而当下,是唯一永远无法逃离的.现实,无论生活发生多少改变,有一件事情是不变的:你总是处于当下。
2.真实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绝对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谁”。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与否很重要,健康与否很重要,富裕与否很重要,这些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事项确实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谁”,寻找内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谁,地球上所有的苦难,皆源于“我”或“我们”这样的人意识,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水一样,时常有固态、液态、气态。
总之,我们要将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消极减到最少,事实就是用“当下”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减少过去和未来非现实的东西,对我们生命中的影响,懂得了当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帮助我们体会到心灵的宁静,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和压力,使我们集中精力活在当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活在当下,就无法体会生活的乐趣,当下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与当下成了朋友,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感觉到自在,念头、情绪、生活、工作以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构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内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内心的完整,幸福使我们共同的目的,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学会活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9
活在当下,当然意味着不要执着于过去或者寄希望于未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是因为我们坚持时间是存在的。坚持我们活在过去和未来。
其实我们执着的时间概念,只是我们的心理时间。你认为,除了当下一刻,你的过去存在吗?你的未来存在吗?谈谈我的体会,我很多时候也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忆过去的事,请注意,是“不由自主”,是一种被动状态地回顾,无意义的回望,回忆起痛苦的事,让我当下很难受;回忆起喜悦的事情,让我当下产生虚幻的幸福感。然后,有时我又为明天担忧,书卖不好了怎么办阿?嫁不出去被亲戚鄙视怎么办阿?(哈哈哈,鄙视我吧。)甚至,我们常常神经质地担心明天的.飞机或火车会不会失事。这是典型的“活在并不存在的明日”。(你以为明天一定存在吗?汶川地震的罹难者前一天也以为明天存在。)当然,艾克哈利也并非一票否决记忆的价值。他认为,记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主动),但是不要沉湎于记忆(被动)。
ok,我们用过去的记忆来巩固自己虚幻的身份认同,然后又借明日的目标来妄想拯救自己,恰恰忘了能行动的只有当下这一刻。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不要说我们即将变得怎样,而要当下就变得怎样,觉悟只在当下,无所谓“慢慢觉悟”。你不可能明天突然变得不暴力,你只能当下就不暴力;你不可能明天突然变得很成功,你只能当下就进入成功者状态。这也可以解释《秘密》一书里所提的吸引力原则。吸引力原则并非说你去幻象明天会怎样,明天就会变成那样,而是,你当下就认为自己已经在路上。全身心地认可自己那个梦想,这种对自己对宇宙的信任会为你吸引来你需要的资源。
是的,从时间的睡梦中觉醒,进入当下时刻。当下的力量才能让你智慧地行动起来,一切问题,在行动开始后便消融(做和发生实事上是同一个过程)。答案浮现,也便无所谓问题了。剩下的只有“按着答案去执行,然后让结果自然出现”罢了。(自助,尔后天助之)但是有创造性的答案浮现的前提是,你是否停止思维,创造空白让意识降临!
那么,只有结束时间的幻象,不要在纠葛于过去的身份,也不要幻想从未来得到救赎,你才能喜悦、轻松地执行当下的事情。不要过多地去担忧结果,关注事情本身就行。如果足够专注,真正的问题和答案就会浮现。你就会有很好的策略了。(书中说,很多人之所有没有创造力,不是因为不会思考,而是思考太多。)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0
说实话,读《当下的力量》很乏味,讲了一席大道理,结果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但我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谁叫咱水浅呢?没想到,读到最后竟读出点味道,《当下的力量》告诉我--臣服最有力量。
开始看到“臣服”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宿,屈服等。后来发现,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说消极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臣服是一种顺遂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就是放弃对当下时刻的内心抗拒,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存在相联接。当你接受了当下时刻的现实,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智慧的大门就被打开,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
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无意识中有过类似臣服的例子,但过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满,愤怒,消极等待,麻木等应对,其结果是低效或逃避过去,让自己内心得到一时的安慰,其实与事无补。
东方武术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道家的“无为”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即使是灾难降临时或者某些事情严重出错时--疾病,残废,丧失家园,财富,我会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面;一个完全转化的炼金术,把痛苦的金属变成金子,并且离它们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叫臣服。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1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曾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张德芬因为受到这本书的启发,从而写下她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不过在许多读者认为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时,美国《时代》杂志却也评价这本书是“听不懂的胡言乱语”。
这本书的确有很多作者创造的术语,读起来也有些吃力,不过,作者显然通读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经典,并结合自己的`体悟,提炼出了解读生命的新角度。
比如他提出“小我”这个概念,说它由意识形态构成,却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们的痛苦与烦恼却往往来自对虚幻的“小我”的关注,另外一个痛苦与烦恼的根源则是沉溺于时间的幻相中。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当下之外别无他物,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只是追忆,未来则是想象中的心智的投射,而我们却时常将当下当作过去遗憾的延伸、通向未来的跳板,于是就活在怅惘和不断赶路中。
但实际上惟有当下才真正活生生的、不断散发着能量。这能量来自于周遭的世界,更来自于自己的身体。当你能领略天空云霞的壮观时,当你能聆听到水流与鸟鸣的婉转时,当你能通过呼吸与这自然界产生联结时,你就会感受到某种无可名状的深沉又欢欣的喜悦从内心涌出,感悟到当下的神奇与美妙。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2
本周最大的收获,读了这本《当下的力量》,似懂非懂,但是有些觉悟,学习到了一些东西。
经典语录:
为什么当下是最宝贵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拥有的。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之间展开的,而这个永恒的当下也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当下,你的生命从来没有一刻不是在当下,将来也不会有。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在过去发生,它只能在当时的当下发生;没有任何事物会在将来发生,它只会发生在当下。
唯一能让真正的改变发生,并让过去瓦解的地方,就是当下。
时间当中不会有救赎,你无法在未来获得解脱。
临在才是解脱的关键。所以,你只能在当下获得自由。
把你的生命缩小为眼前这一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许充满问题——大部分的生命情境都是如此——但是找找看你在当下时刻有没有任何问题。不是明天或十分钟以后,而是现在。你在这一刻有任何问题吗?
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然后告诉我,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是不可能有问题的。如果一个情境发生了,你不是去处理它,就是去接纳它。何必把它变成一个问题呢?
做事的方法永远比你做的事来得重要。
不要关切你行动的果实,而是关注行动本身。瓜熟自然落地,行动的结果也自然会在最佳时刻呈现。
压力的'产生,是因为你身在此地却想要到彼处,或是身在此刻却想要前进到未来。
在实际生活当中,你需要应对、处理的,不过就是此时此刻。
等待是一种心智状态。基本上,它意味着你要的是未来,不要此时此刻;你不要你拥有的,要的是你没有的。无论何种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地在两个状况之间创造内在分歧:一个是此时此地,另一个是投射出的未来。这样一来,你会失去当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我的感悟:从过去和未来的心智中解脱出来,不再受控于“小我”,专注当下——此时此刻,把每个“当下”认真度过,用每个有质量的“当下”累积未来。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3
偶然的机会,看见同事在学校班车上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一书,她极力向我推荐此书并将该书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与神的对话》音频等素材一幷拷贝给我。我整整用了几周时间把英文版内容看完,接着又下载了中文版仔细品读,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可谓是心灵的鸡汤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幷不时地向学生们推荐此书,毫不吝啬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频等素材,偶尔会与学生们探讨读书心得,颇有收获,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说说我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李娜所显示的是她的淡定,关键时刻不急、不躁,最后一举将大威拿下进入澳网四强。接着谈到,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没有思维不会影响到意识,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所以别担心,当你关注当下时,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不会有不安,不会有烦恼,你的每时每刻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维的见证者,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你的痛苦情绪,都是你大脑的思维制造出来的,而实际上,你的意识根本没有创造这些思维(痛苦),是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制造出来的,它利用了时间,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些思维,做为一个见证者,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静静的看着思维在变化,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吞噬你的思维(痛苦),慢慢的思维(痛苦)将会消失。如果你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人,那是两种思维,你要去观察他们,当他们制造出来一种情绪时,你不要认同他,你越认同他,那你就会被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思维控制。
如果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包括爱情)——寻找我们的自我感觉。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胁、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于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敌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这时,爱又在哪里?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感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无穷无尽地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每当此时,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利用了时间,利用你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证明思维的存在,制造了痛苦,如果你关注当下,接受现在,你将会感受到爱,和平,喜悦!
当然,大家往往不明白的是,你的痛苦来自你的情绪,你的情绪来自你的思维,你的思维来自你的意识,意识才是你自己,你意识的本体是充满宁静、爱、和平、喜悦的,它没有任何痛苦存在。所以当你身体内有两个自己时,只要任何一个能感受到痛苦,那它们还是你的思维,而不是真实的你自己,思维只是你意识的一小部分,他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不要被自己的工具利用并控制,而应该用意识去控制思维,让你自己想用他的时候他就出现,而你不需要他时,他就去安安静静的去睡觉。
我发现有人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大脑会不休不眠的一直思考,而长时间停不下来,这样的人只具有开始思考的能力,而不具备停止思考的能力,想要停止思考,你就去观察它的变化,过程,你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具备了关闭思考的能力。
在坐地铁时,在走路时,在刷牙时,在洗衣服时,在工作时,你时时刻刻的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关注现在,不要去想过去的,未来的,当下的力量会让你全神贯注的做好当下的事情,而你当下的事情都做好了,未来的问题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当下,你倾注全部力量做好他,接受当下已经发生的事情。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当下的力量,说穿了,就是当下的觉察与安处带来的力量。太多的人总是沉溺过去,或者缅想未来,要么就活在回忆的漩涡中,要么藉着设计或怀想未来而活在空幻中,忽略了当下的真实,不明所以。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读完《当下的力量》,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珍惜现在,对生活要处之泰然,要有点阿Q的精神,但又不能过分;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规划生活。一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给了我们一个很简洁的总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4
最近,读了德国人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可谓畅销全球,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200多万册,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之一。带着对这本书的期望和一直以来的内心焦虑,开启了心灵之旅,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中注水的道理一样,杯子是空的时候,往杯子里注入的谁才能更多。人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才能获取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而在清空思想的同时,就需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学会专注当下,不必太多计较曾经和未来,我们对曾经和未来需要做到就是总结曾经的经验以及坚定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必然收获。三是要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而不能妄加联想,坚持要以事实说话。爱护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二、主要体会
从书的内容不难看出,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控制自己的思维。当你只关注当下时,才会不会有不安和烦恼,每时每刻都会充满幸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
但包括我在内,往往不明白关注当下另一面,我们的痛苦来自哪里,这本书告诉我们,痛苦是来自于情绪,情绪来自于思维,思维来自于意识,意识才是你自己的,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它只是一个工具。而更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自己的工具控制和利用,而没能用意识去控制思维,从而产生很多的痛苦。
如果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完全源自外在。正如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地位、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当这些离开了我们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绝望,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这种情况会反反复复,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寻找而又一次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没能意识到这些都是思维奴役我们的结果。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即便是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的人,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因为他们,没有拥有更为珍贵的东西——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三、启示收获
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快乐与宁静显得更为珍贵,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思维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种身心合一的状里,就像孩子一样,内心充满着平和、喜悦与宁静。这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
而我们到底如何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把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和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总的来说,读完《当下的力量》,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珍惜现在,对生活处之泰然,也要有点阿Q精神,但又要适度;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规划生活。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5
有朋友推荐,这几天读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据说被译成3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200多万册有埃克哈特。托力所著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
开篇埃克哈特说:“你生存的这个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快乐是一种宽容,一种涵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精神的外在表现。解读快乐,就是在解读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与快乐一起出发!
这是一本很静的书,书中谈到了关于自我,关于生命,关于痛苦,关于专注,关于实现的可能,读读想想。蛮开心蛮实用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他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个层次,发现小我,战胜自我,当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他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自由,快乐,开心,面对生活我们多了份自强和信心,平和和安静,它是一本心灵的'鸡汤,给你送来清新的一幕,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阅读此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领下,你会发现我们一直处在大脑的和思维的控制之中,不能放开自我,生活在焦虑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能很好地从过去走出来,怀念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心未来的危险前程等等,只有活在当下,我们的生活才充满快乐,以前也看过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书,只是自己很多方面没有理解,今天读了这本书,才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的境界,他们两个的理论和见解是一致的。
第四篇:《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
本月我看了这本《当下的力量》,书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活在当下的真理,虽然我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但我能感悟到这是一个真正能帮助我们移除障碍的心灵导师。它会提醒你:你是谁,为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当下的力量,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它利用古老印度记载灵性教诲经文的再现,通过阅读以下两条给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当下。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于是忘记了“当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集中在当下,所以笑时笑的那么开心,哭时哭的那么伤心,小时候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个人,儿童时代的我们就像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身体和内心不会积累负面的能量。随着年龄思维渐渐长大,我们的内心慢慢丰富起来,思维和经验慢慢左右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渐渐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识,所有负面的能量随之而来。从表面看,当下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无数个片刻组成,然而当下,是唯一永远无法逃离的现实,无论生活发生多少改变,有一件事情是不变的:你总是处于当下。
2.真实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绝对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谁”。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与否很重要,健康与否很重要,富裕与否很重要,这些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事项确实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谁”,寻找内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谁,地球上所有的苦难,皆源于“我”或“我们”这样的人意识,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水一样,时常有固态、液态、气态。
总之,我们要将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消极减到最少,事实就是用“当下”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减少过去和未来非现实的东西,对我们生命中的影响,懂得了当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帮助我们体会到心灵的宁静,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和压力,使我们集中精力活在当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活在当下,就无法体会生活的乐趣,当下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与当下成了朋友,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感觉到自在,念头、情绪、生活、工作以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构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内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内心的完整,幸福使我们共同的目的,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学会活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2
《当下的力量》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的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的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给你,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从我记事以来,我就坐在上面。
陌生人说:你曾经打开过吗?
乞丐:没有,里面应该什么都没有
最后,陌生人坚持打开了箱子,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箱子里竟装满了金子。
所有的人,如同书中描写的这个乞丐,只是打开箱子的时间,程度和方式不同。我,曾经是用头脑及思维去打开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去寻求解决的答案,有时候难免会在问题与答案间纠结或长或短的时间。
想起n年前我有一次失恋,当时怎么也想不通,然后又一位朋友说:你,就是读书读太多了,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明白。
直到多年以后,我终于放下了这个问题,但凡能够从容的放下的东西可以拿来说一说数一数的,如同经历另一个人的情绪与故事的。
书,是要多读的,那是开启生命智慧的钥匙,但更重要的是,读书的参与者是心灵、是内在、是真实的自我,而非头脑、非知识,非变形的我。
不然读很多的书,也容易纠结去情绪与往事当中,而当纠结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失去越多感受当下的力量。
我过世的奶奶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自幼就当了童养媳,可是她却智慧的活到了八十多岁,一生平安和悦。
小时候我常常听她说起小时候的故事,末了她常常会说:现在,多幸福啊!
长大了以后,我也常常听她说爷爷或是爸爸的故事,末了她也常常会说:现在,多幸福啊!
我的外婆,年初已过了百岁生日,她双目失明,却很明白家里的所有事情,大家都在忙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那里,不说话,时不时动一动嘴,像要说什么却又没有表达。
大家都在身边陪着她的时候,她会一个劲的拉着我们的手,一遍遍的说着一些事情,妈妈说:很多事情没有任何人跟她提起过,她却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时候我不明白,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她用心去解读的。
就像我们上课时,老师所提到的“三摩地”,她在我们身边不言不语的时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心灵。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3
《当下的力量》是台湾身心灵导师胡因梦作序推荐,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倾力推广。这是一本20xx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问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人分享。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4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读完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的书。他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得到我们自己的体会,然后我们才会由这本书得到关于我们如何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想法。
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许多语句都是比较晦涩,比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们理解这些有点深奥的语句,对于我们的内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于我们总是习惯于理性思考、喜欢用脑子,也沉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认同,还有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所以活在当下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最打动我的是第84页的内容,上面提到,现在的人总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以为那样自己就会幸福了,实际上他们是在拒绝当下。
对啊,我们总是推迟了自己快乐的时间!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工作我一定是最最开心的人了,那时我一定会每天很满足;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时我一定会很幸福;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现在有了什么东西,我会多开心啊,我一定会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现在呢,因为我没有得到那个工作、没有得到那个人、没有得到那个东西,所以我现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或者说我有什么理由快乐呢,那么多的愿望都没法实现。
后来,我得到了这个工作、得到了这个人、得到了这样东西,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和幸福,烦恼依然存在,我仍然不开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现在不快乐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其它的东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我那时候才会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拒绝当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读完这本书,我的体验是:人变得沉稳,不再那么焦躁了,不再因为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也不再为不可预知的未来产生焦虑、不安、害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活在当下的重要,让我知道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当下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我会努力去做的。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5
最近几天也不知道咋了,总是处于一种和事佬的境界,今天这位朋友要离婚,咱们谈谈心理学,明天那位朋友家里出现了问题,再找我去谈谈心理学。其实对于心理学来说,我真的只是一个门外汉,我仅仅是因为喜欢而参加了教管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并成为了主修老师。的确是聆听了部分专家的讲座,但真正懂了多少,我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每每抱着笔记本给人家说了若干小时以后,总是变得很困扰,或许当事人早已烟消云散,但我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感慨着人性的变化。
有幸成为翟老师组织的“成长小组”成员,是我的意外之喜,想想我连一个心理咨询三级证书都没有,翟老师能吸纳我,接受我,带着我经历心理历程的成长,实在是幸甚之极。小组承诺的第一条就是“活在当下,关注当下的感觉”。陆老师提议大家回去看《当下的力量》,北京的汤丰林院长也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张德芬称这是一本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从出生到孩童期,我们是淳朴、自然的,思维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们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饰什么,也不用担忧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观察社会和接受教育,我们的思维便逐渐控制和屏蔽了我们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意识,使我们的自我感觉,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
思维在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如财产、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等自我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失去了我们就会觉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寻找自我认同时,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的存在意识和对身体以及内心的完全支配。当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种能够摆脱思维控制,且让生活更美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注意力关注于当下,活在当下。由于思维控制对外在的认同和关注,我们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的过程中,而很少享受和关注当下。
就像我的朋友们一样,之所以痛苦难过,也不过是受因为夫妻之间一点点的不愉快,而无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时候不会出现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脑的用上心头,于是便想象着世界对自己是相当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无尽的辛酸,以后我还会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实上是当下是当下,过去是过去,将来还需要两个人共同的付出,闷着头,一根筋的时候,总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态平静地放在当下。“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
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接受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一本能有所收获的书。我已推荐给我的朋友们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舒服的姿势,不急着去实践,只希望能接纳、吸收、消化、改变,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当下的阅读幸福。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活在当下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6
读了将近6个半小时才读完。早几年前就有了这本书的纸质版,一直没有去读,现在想想其实现在读也许是最好的时机。作者的每句话都是我这些年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所以读起来才更加明白其中真理。领悟是身,心,灵三方面的全面认识。就好像开车,你知道怎么开,但只有坐在驾驶室,拧开钥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的时候才能领悟开车是怎么一回事。
刚刚好。
从一开始怨恨我自己,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爸妈;到思维层面与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再到现在接受自己的无意识,接受自己二十多年无意识所创造的我的内在世界,外在的生活情境。几年时间成长了许多。
小我以痛苦为食,且让我们认同于痛苦,给人虚幻的自我感。所以神经症患者不愿意从痛苦中走出,受过伤害的人认同于痛苦是人生的底色,进而封闭自己,学会伪装。外在平静的我们,内心上演着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顾影自怜的戏码。
识破小我的伪装很简单,关注内在升腾起的情绪,感受,思维。情绪,感受和思维是小我赖以生存的保障。但当我们有意识的关注这些时,小我的力量即刻得以瓦解。
善与恶从来不是对立的,善里包含着恶,恶是来提醒我们无意识的存在,包围着恶的能量,同样也期待着解放,期待着为爱所包围,宇宙的一切都期望回归到本然状态,期待着爱。
谢谢你,我爱你。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7
痛苦源于自我: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它不满于当下,不停地去外界寻找认同感,通过追求物质世界来获得满足。千万不要去寻找身份认同感,这会让你无法专注于当下。
什么是小我的思维呢?作者所说的“思维”并不单是思考,还包括我们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思维,它才能存活。它是我们无意识认同于我们的思维产生的。
思维认同的坏处:只要我们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痛苦就无法避免。
一般无意识状态是指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你会被你的思维所控制并且不会意识到。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持续的、轻微的、不满、烦闷或是紧张。
深度无意识的状态是指痛苦之身被激发并且完全控制你。当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战或是损失。一般无意识会转变为深度无意识。
我们应该怎样从思维中脱离出来呢?
两种方法:
一种:观察思考者
二种:将注意力集中与当下。(控制你的思维,不要你老是思考,而是专注于思考的对象。这个对象不能是自己。)
有些人喜欢参加冒险的活动,如爬山、赛车等,原因是这些活动迫使我们进入当下时刻。即使一秒不在当下就会面临死亡。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你的呼吸、走路、洗手都是可以让我们进入当下。
认同思维与时间的关系。
从过去寻找认同与同未来寻找认同。这种思维的认同。
时间的真相是你越关注时间,你便越多地错过当下。
你对当下满意吗?
你若是对当下不满意,势必会引发痛苦之身。比如你一直求而不得会让你对当下产生不满。你无法摆脱思维的认同,外界又无法获得满足的时候你便会产生深深的痛苦。
你能意识到你被你的思维控制了吗?你是否在反问你是否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了。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8
关键词:当下时刻、臣服、宽恕、感受身体、沉默、关注、等待、抗拒、消极心态、防卫感、小我、拯救
作为一本纯理论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书中免不了出现一些心理学概念,以及某些莫名其妙的逻辑。没有关系,这并不影响一个心理学小白去读这本书,并形成自己对当下的理解。
当下时刻,这是贯穿整本书的关键词。“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是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首先,因为它是唯一正在存在的东西,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空间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当下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从来不会不在此刻,未来也不会。”“有什么比反对生命本身,也就是当下,而且永远是当下,更疯狂的吗?”活在当下,道理我们都懂,劝慰他人,鼓舞自己的'陈词滥调。如果整本书都是类似这种当下是如何重要的告诫,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多达的触动。
臣服、宽恕、感受身体、沉默、关注,这是如何进入当下时刻的关键词
臣服即放下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情绪的抗拒。“不管当下时刻情况怎样,心甘情愿的接受它,就像他是你选择的一样。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的改变你的整个生活。”当然,作者也强调,臣服并不是消极的“好吧,就这样”的心态。臣服首先是接受已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你失业了,那么不要整天沉浸在失业的痛苦中,最应该做的是接受,接受失业的事实。心里不要想着“如果……就好了”“假如……会这样”,这都是对当下的抗拒,从过去和未来寻找答案,肯定行不通的。接受了,这种臣服的心态就会创造一个宁静的空间,而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从泥沼中爬出来。”这是暂时性臣服,然后采取行动。还有一种情况,作者认为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如过放下了心中的排斥和抗拒,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现状,也许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宽恕就是放下怨恨,同时放下悲痛。宽恕和臣服有时候一样,我认为,宽恕更进一步。如果臣服在说“没关系”,那么宽恕是微笑着在说“没关系“。”一旦你认识到愤恨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别无用处时,你就会很自然的宽恕。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许生命经由你活出自己。在你真正宽恕的那一刻,你已经从你的思维中收回能量了。“
感受身体。如果还不知道如何臣服和宽恕的话,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尽可能地强烈地感受这些部位的生命能量,让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样通过你的身体。然后,将你的内在身体看成完整的单一能量场,并且去感受它。“为什么说感受身体也可以进入当下呢?作者认为,身体是意识与无意识的连接点,感受内在的身体,即打开了意识的大门。我的理解是,感受的身体的时候,你变得集中在此时此刻,即经由身体,慢慢的进入了当下。
沉默。“无论你身处何地,沉默是进入当下时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即便有噪声,在声音空间和之下还是会有一些沉默之音。倾听沉默会在你内心深处创造宁静。只有你内心宁静,你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静。宁静就是临在,从思维形式中解放的意识。“
关注。事情发生了,痛苦或者怨恨,无法摆脱。那么就感受痛苦吧,不要逃避,全面的感受它,但不要去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是集中在造成这种感觉的人、事情或情况上。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关注臣服了,它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关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
等待、抗拒、消极心态、防卫感、小我,这是为何无法进入当下时刻的关键词。
等待。“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了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所以请放弃‘等待‘这种思维状态。当你觉察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时,请迅速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你身处当下时刻,你就不需要等待任何事情““‘某天,我会成功的。’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成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应该给你带来的欢乐?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这种思维模式,不管你取得什么成就,你的当下时刻永远不够好,你的未来似乎永远会更好。这样就会让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你同意吗?”
抗拒。“你说的话不对“,“这件事情不是这样的”,“好讨厌这份工作啊”,抗拒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抗拒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时刻。“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接纳它,其它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不需要抗拒当下并且把自己投射到未来。”
消极心态。“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由累积了心理时间(忧虑未来)以及对当下时刻的拒绝(否定现在)所引起的。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于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当下时刻所引起的。”“现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然后告诉我,此刻你还有什么问题。”“无论何时,当你感受到内心产生了消极心态时,把它看成是一种提示:注意,此时此刻,请保持警惕。”
防卫感。“请观察你内在的任何一种防卫感——你在防卫什么呢?一个虚幻的身份,一个思维创造出来的形象。”
小我。“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他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需要不断的被维护和喂养。消极心态的唯一用处就是加强小我,这就是为什么小我喜欢它的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拯救不在空间或时间内,它就在此时此刻。接纳或者采取行动。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9
不要通过他人或者事物去寻找一些它们不能给予的东西—身份认同、永恒和满足的感觉。
不要去依赖,不要去相信他们带给你的安慰,不要让你陷于失去的痛苦,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去相信和期待他们能给予你想要的,不要对外界抱有期望、信任、依赖,不要相信那些幻象。
不要去寻觅爱你的人,不要为感受不到他人的认同与喜爱而悲哀,不用自怜,不要用他人对你的评价来巩固和确认你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不要把对自己的期望和认同建立在他人对你的看法和取得的世俗成就上。
不要用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的方式试图弥补自己的过错和道歉挽回。
不要再陷于不可控的过去和虚无缥缈的未来,不要把它们当做你的痛苦之源和救赎之旅,它们不可控,唯有现在是可控的。
那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做的是:
最大程度的悦纳自我,最大程度的享受和关注当下。相信你自己,关心你自己,陪伴你自己,鼓励你自己,反思你自己,提升你自己,爱你自己。接纳你自己。无论她有没有你讨厌的地方,无论她有没有你喜欢的地方。你讨厌哪一点就去尽量改,你喜欢哪一点就去维持,不用去在意别人。哪怕失败了也没有关系,重来一次就好了,只要去做了,即使结果是错的也比躺尸无作为好。你不是为别人,不需要有太大压力。你就是你,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相信自己会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也不用太过于焦急。原谅自己因愚昧无知而犯下的过错。一直自责和愧疚不会让你有力气去改正错误,它只会耗尽你的精力让你再一次无意识地陷入同一种错误,如此循环往复。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待你自己。她伤心难过了你会说“乖,抱抱你”,她取得了小成就你会说“哇!你真棒呀!好厉害!”,她做错了事情你会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当然如果这个错误牵扯到自己可能还是会有膈应,但尽量和解,除非原则性的错误。),你会想要珍惜她爱护她关心她,请你对自己也这样。学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说一些话来表达你对家人朋友的珍惜和爱护。总之,善待你自己,学会关注和接受当下,认真做你必须要做的事,适度与他人建立联结,但不要依赖。对于他人,在你还需要努力去安抚你自己的时候,坚持最低底限的礼貌与善意就好,世人皆苦,承认自己的无能。既然你自知无法给予,请远离,不要给人家幻象。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0
“活在当下”——三年前正是我毕业为了工作四处碰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听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师跟我说起过:人无需为了过去的事情而懊恼,也不必为了将来的日子而焦躁,而只需把你的目光投向当下,做好你今天能做的事情。当时虽似懂非懂却也很受启发,真的要感谢那位老师当初对我的启蒙与关照。最近,是因为在看李书记推荐给我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本书时,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这本书上的内容,而且我对一些探索自我、心灵成长方面也感兴趣就买本来,只是我的这本是张德芬译的《修炼当下的力量》,比较薄一些,内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练习如何摒弃过去和未来的幻象,而融入当下。
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灵修行书籍,初读起来确实有点晦涩难懂,而且跟我以前读过的心理读物不太一样,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是一本用我们的思维去思考理解的书,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书。我才意识自我成长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本书开篇却说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应超越思想,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另外还有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臣服于当下等等,这经典的论述使我顿悟。心灵成长中的打开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门课,而我却一直是个喜欢思考却不善于感受的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许多思考都是些无用功耗费心力,使我们处在一种无为的焦虑状态而寸步不前,这也正是我平时行动力不够的原因。现在当我面对工作压力和一些事情烦躁不安有点焦虑的时候,我就学会了问自己这几句: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制造什么样的想法?我是否安在于当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来或过去?心不够静的时候就翻几页来看看,确实能帮助我停止思考,尽快地行动起来。
另外前些天听了伍汉文关于湘雅精神的讲座,还有参加了支部本来准备排演的张孝骞话剧,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老一辈湘雅人的种种辛酸过去,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那种严谨务实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这年轻一代都是没吃过什么苦的一代,虽满怀着理想和抱负,却心浮气躁总想着一步登天,缺乏一种信仰而过于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总想着将来的功名、成就与幸福,却把现在贬低从不把现在的该做的事情做好,总的来说是有些心浮气躁而不够务实。我想,安于当下也就是一种务实精神的体现,只有抛开对将来的种种虚渺幻象,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宁,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有许多东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没有能够将它灵活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东西。也许是我们还太过平凡,生活中总有些牵绊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这些困惑与迷茫正是我们每个人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心灵飞升到乌云之上时,那时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1
说实话,读《当下的力量》很乏味,讲了一席大道理,结果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但我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谁叫咱水浅呢?没想到,读到最后竟读出点味道,《当下的力量》告诉我--臣服最有力量。
开始看到“臣服”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宿,屈服等。后来发现,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说消极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臣服是一种顺遂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就是放弃对当下时刻的内心抗拒,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存在相联接。当你接受了当下时刻的现实,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智慧的大门就被打开,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
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无意识中有过类似臣服的例子,但过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满,愤怒,消极等待,麻木等应对,其结果是低效或逃避过去,让自己内心得到一时的安慰,其实与事无补。
东方武术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道家的“无为”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即使是灾难降临时或者某些事情严重出错时--疾病,残废,丧失家园,财富,我会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面;一个完全转化的炼金术,把痛苦的金属变成金子,并且离它们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叫臣服。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2
偶然的机会,看见同事在学校班车上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一书,她极力向我推荐此书并将该书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与神的对话》音频等素材一幷拷贝给我。我整整用了几周时间把英文版内容看完,接着又下载了中文版仔细品读,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可谓是心灵的鸡汤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幷不时地向学生们推荐此书,毫不吝啬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频等素材,偶尔会与学生们探讨读书心得,颇有收获,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说说我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李娜所显示的是她的淡定,关键时刻不急、不躁,最后一举将大威拿下进入澳网四强。接着谈到,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没有思维不会影响到意识,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所以别担心,当你关注当下时,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不会有不安,不会有烦恼,你的每时每刻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维的见证者,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你的痛苦情绪,都是你大脑的思维制造出来的,而实际上,你的意识根本没有创造这些思维(痛苦),是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制造出来的,它利用了时间,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些思维,做为一个见证者,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静静的看着思维在变化,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吞噬你的思维(痛苦),慢慢的思维(痛苦)将会消失。如果你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人,那是两种思维,你要去观察他们,当他们制造出来一种情绪时,你不要认同他,你越认同他,那你就会被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思维控制。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3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_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常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4
阖上本书最后一页之后,感觉当下的力量真的很有用,不去思考,只去感觉,这时时间就失去了力量。我们不会再对过去念念不忘,对未来时时担心。
与你的思维认同就是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这种身不由己地住在过去和未来是因为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一个救赎的承诺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其实两者都是幻象。(p47)
原来我们一般人都活在时间的牢宠里,活在效率里,唯有跳开时间的限制,才有真正的自在。
时间一点也不珍贵,因为它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愈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愈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p47)
初一乍看,会以为作者不重视时间,而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小我又在作祟。
开悟的人主要注意力通常会集中在当下时刻,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锺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p55)
从心理时间解放出来有许多好处,作者也提供实际可应用的方法,例如:
无论如何当你注意到某种消极心态在你内心出现时,不要将它视为失败,而是一种有用的信号:“快保持警惕,远离你的思维,进入当下时刻。”(p201)
重视觉察以及此时此地(HereandNow),其实在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里的家庭治疗和格式塔治疗方法所强调的很像,也和佛家所说的类似,很多道理真的是相通的。
南怀瑾在他的那本《答问青壮年参禅者》说整个的佛法是为了了生死的问题(见该书p67),而在此书,也同样提到:
一个最强有力的灵修方法就是针对身体的必死性深入地冥想。也就是说: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进它。你的身体形式在不断地衰弱,然后你所有的思维形式或思想内容也会跟着死亡。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圣的存在本质仍然在那里。真实的、严明的、觉醒的本质性的东西不会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p206)
发现其它很多读者是读了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才认识此书的,在张德芬的书和此书中都提到了小我,而张说她的书也一直引用到此书,可见此书的魅力。翻译上有点缺憾,翻出来的文章像是翻译体,用了太多的代名词,真正地道的中文,代名词可以省略的。
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p5)
其中括号里的东西可以省略,可参考余光中着的《余光中谈翻译》其中一篇“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不过本书的小小缺憾却无法遮盖本书发出的智慧光芒,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并细细品味,相信对追求灵性成长的朋友有所启发。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15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曾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张德芬因为受到这本书的启发,从而写下她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不过在许多读者认为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时,美国《时代》杂志却也评价这本书是“听不懂的胡言乱语”。
这本书的确有很多作者创造的术语,读起来也有些吃力,不过,作者显然通读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经典,并结合自己的体悟,提炼出了解读生命的新角度。
比如他提出“小我”这个概念,说它由意识形态构成,却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们的痛苦与烦恼却往往来自对虚幻的“小我”的关注,另外一个痛苦与烦恼的根源则是沉溺于时间的幻相中。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当下之外别无他物,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只是追忆,未来则是想象中的心智的投射,而我们却时常将当下当作过去遗憾的延伸、通向未来的跳板,于是就活在怅惘和不断赶路中。
但实际上惟有当下才真正活生生的、不断散发着能量。这能量来自于周遭的世界,更来自于自己的身体。当你能领略天空云霞的壮观时,当你能聆听到水流与鸟鸣的婉转时,当你能通过呼吸与这自然界产生联结时,你就会感受到某种无可名状的深沉又欢欣的喜悦从内心涌出,感悟到当下的神奇与美妙。
第五篇: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 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 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