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苦难,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尽欺辱的穷苦人。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承成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品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苦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做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理清脉络,并分段
(1)、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继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2)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4):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5——10):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第三段(11、12):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又冷又饿;赤着脚;蜷着腿缩成一团;)
2.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员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四、小结: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里我们很远,他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它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熟读课文,感知故事。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火柴?共擦了几次?
(擦了5次,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每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他看到了什么?
寒冷——温暖(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寂寞——欢乐(圣诞树)
孤独——慈爱(奶奶)
痛苦——飞走(奶奶)
5.小女孩真的买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吗?
不是的!在哪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死街头。说明了当时社会不公平。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3次;第一次在开头,些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些小女孩有冷有饿,拷到别人家窗户的灯光,闻着烤鸭的香味,心里忘不了”大年夜“;第三次写小女孩冻死街头。
2.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
(1)曾经指: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美好幻想。
(2)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
前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前实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她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这里的“幸福“实际上是反语,真正意思是死亡。因为他用死亡摆脱了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生活。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给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小结:(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2.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四、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五、总结:同学们,一个有美好幻想的小女孩,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当新年的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小女孩再也看不到了„,想必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们有什么话对这个小女孩说吗?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卖火柴的小女孩2 Microsoft Word 文档
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女孩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生活的悲惨。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有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细读第二段,感悟幸福和不幸。
1、出示学习要求
(一)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完成填空题:小女孩
(五)次擦火柴,分别看到了(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填空)
(过渡:小女孩最后怎么了?那你觉得她过得幸福还是不幸呢?)
4、出示学习要求
(二)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用“—”划出小女孩每次产生幻想的句子,用“﹏”划出小 1 女孩又回到现实中的句子。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划出的句子。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6、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相机指导感情朗读。a、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舒服啊!b、亮光落在墙上„„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c、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在向她眨眼。
d、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e、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过渡: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2)指名读写小女孩不幸的句子,相机指导感情朗读。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3)指导对比朗读。
(二)理解重点句,体会情感。
(过渡: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听到这你的心情怎样?可课文中为何两次出现“幸福”?)
1、出示学习要求
(三)自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1)小组交流。(2)指名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4)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当堂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烤鹅()的火炉()的圣诞树()的奶奶
2、阅读同步测练考62页第七题的诗,完成读写训练。
五、学习反思
六、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渴望 寒冷 温暖
饥饿 食物
痛苦 欢乐
孤独 疼爱 教学反思:
幻 象
大火炉 烤 鹅 圣诞树
奶 奶 3
第三篇:六语下册第四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本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3.学情分析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二、创设情境,体会“幸福”
1.浏览课文,简单回顾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三、体会现实,总结写法
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1、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说说你对两个“幸福”的理解。总结:在幻境中得到短暂的幸福,现实是残酷的,逃避不了悲惨的命运。(虚实结合、进行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四、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卖火柴的小女孩》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七、作业设计
1、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读,感悟。
⑴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⑶(出示课件)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⑸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⑹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要点: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⑺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其他同学找一找,划一划,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第一次:敢从成把的„„终于„„,说明内心很担心;第三次:赶紧„„整把„„,说明毫不犹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
⑼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着她的奶奶走了,被冻死了)
进一步引导点拔: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教师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学生总结: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⑽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①引导:比较句子:(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比较,结合生活经历体会课文结尾的好处。
②学生小结: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以喜写悲悲更悲”
③介绍“含泪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3、补充故事。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1919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⑵介绍写作知识:老师总结: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4、拓展练习。
⑴《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⑵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小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
⑷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