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报告
王玮 中文系2008 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一等奖获奖作品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骤增。从2002年毕业人数的145万,到2008年的559万人,到2009年的610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翻了两倍,预计2011年又将有更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利用寒假我对此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专题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调查 专题与分析 大学生 就业难 建议
一、基本情况
对铜川市第一中学2008级(已毕业)的两个普通班共13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性别: A男 B女
2.学历: A本科B专科
3.您目前的就业状况如何? A已就业 B未就业 C其它
4.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 B有点严峻 C一般 D不了解
5.您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如何抉择? A就业 B继续深造(考研□公务员□)C创业 D其它
6.您所学的专业在你找工作过程中作用大吗?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很少 E没有用
7.您对你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值是多少? A 3000元以上 B 2000-3000元
C 1000-2000元 D 1000元以下
8.您最期望的就业单位?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公有制企业 D非公有制企业
9.您一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招聘信息? A学校招聘会 B互联网 C同学、朋友、熟人 D报刊杂志 E 其它
10.您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选)A招聘会信息不充分 B对就业政策不了解 C缺乏求职技巧 D难以对自己准确定位 E用人单位存在学历“高消费” F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 G其它
二.专题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1.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因为连年大规模扩招,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攀升。3.大量下岗和富余职工转化为公开失业。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5.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
(二)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形成“剪刀差”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却提供80-100万个就业机会,21世纪90万个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给就业机会带来的推动力越来越小。
(三)从国外来看,国际经济面临衰退的趋势,使全球的整体就业压力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总之,要从国内、国际、城市、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防止片面性。
事物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主要矛盾,还有很多次要矛盾。
(一)用人单位的原因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1.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观,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
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才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3.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经验不只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是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注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大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二)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1.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2.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旧束缚着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受;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高。
3.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三)高校的原因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专业知识面狭窄;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四)社会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城市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体质性障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样造成了沟通不畅。
三、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这里,我从哲学的角度,站在大学生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一是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二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它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视现实、调整心态、增强危机感和挫折消化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增值潜力,广阔视野,拓宽就业途径,我们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事物是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时代,因此现在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在“大众化”的条件下,应当认可大学生不仅什么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么工作还能够做好。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要求我们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找工作时,我们要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环境出发,要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不能眼高手低,尤其是现有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果失去机会,对于我们以后的择业也是一种损失。
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难的调查以及原因分析,让我对社会、自身的现状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这对于还有一年要毕业的我来说,受益匪浅。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加之往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难则是焦点的焦点。因此我在暑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来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弱势群体 原因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成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如 何看待、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应当值得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应需要整个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
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截止到10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
3、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近年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产业和行业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然而,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并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
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其次,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臵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三、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求职之路难”是很多求职者的感叹。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等媒体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非常困难。那时,我对此毫无概念,好像离我很远。当我自己在暑假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后,我发觉:大学生的就业真的是一个引起各界关注的全社会的问题。
世界有2000万个岗位流失。虽然我国的企业未出现裁员情况,但对660多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个好工作的难度无疑在增大。连日来,参加了各种就业招聘会、见面会,深深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紧迫。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就业择业环境及高校毕业生认清自己、改变择业观念成了就业的关键。
1、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3、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
4、进一步明确未来就业求职的发展格局。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一些大学生在职业观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所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迫在眉睫。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
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臵。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
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里再加点)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1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
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
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三.如何缓解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1.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高校教育方面,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自身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所以我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4.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而且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现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媒体乃至全社会都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有近百万的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而另一方面,许多企事业单位却有不少的就业岗位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员。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本次的调查报告将解释和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措施,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从而增加就业几率。
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14年12月份。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企业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人物访谈、问卷调查。最终获取的调查数据含:大学生有效数据600份、企业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有效数据80份。
一、就业难的现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关于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式。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在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其余35%为“有点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14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能力、技能与心理素质是在大学生眼中企业招聘员工重点要求之三甲选项,也是大学生自身评价的弱点所在。高校急需转变教育方式,提高专业技能。调查结果还显示6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很不满意”或“不满意”。学校急需对就业指导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同时提高学生满意度。
另外,大学生对职位的期望仍然过高。很多大学生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但却对工作职位、薪酬要求特别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大学生的月期望收入中显示,4%的就业学生选择了1500元以下,38%的就业学生选择1500~3000元,42%的就业学生选择3000~5000元,选择5000元以上月薪的学生占到14%。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期望还是过高。
(二)企业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商业,服务类企业将有兼职经历者作为招聘首选。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三)综合数据分析
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能力”,其次为“特长”,第三为“素质修养”.而“专业”、“毕业院校”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相似之处。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就业难的原因
(一)就业观念错误
不少大学生存在求职的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很多人在求职择业之时喜欢与同学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消极自卑,认为自己所读院校、专业不如人,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推销自己”。也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完全依赖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选择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符的岗位不屑一顾。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狭窄。另外,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
(二)学校方面缺乏帮助
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 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三)就业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而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就业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辐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四、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一)大学生方面
1.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就业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擅长方面选择一个真正能够胜任的工作。而不要看到什么工作人2.3.4.5.6.7.多,什么工作家人朋友认为有前途,就去盲目的追风。去盲目的跟风。薪金期望符合实际。大学生应该排除攀比的心理,并且要合理化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就业上不能一味追求高收入,优越环境的职位。增加工作经验。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常常会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刚从学校走出来,何来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对于在校大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并非一件难以办到的事。大学生在校学习之余可以找一份兼职(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一致),在毕业一年时间中亦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认为每一个大学生要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样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目的性。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对最终很好的实现也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掌握了一定的面试技。建议大家在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仅有才能,而没有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没能在面试时让面试人员“识得”你,也是无用。
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不同的用人单位固然有不同的选择标准,我们在应聘时要审核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这是必需的。
及时关注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政策的改变或许会有潜藏的机遇。
(二)学校方面
1.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应以选修课程、讲座的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就业是有帮助的。
2.树立“职业指导”理念,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树立全程指导理念,将管理转变为服务。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四年全程服务的理念,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色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为此,应加强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做到专家化。要常年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并使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部门,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提高指导效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尽可能地开设就业实际的专业,课程也要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硬件软件设施齐全,让学生真正的享受知识的洗礼,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4.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已在越来越多高校受到重视。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方面: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四)社会方面
1.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更多拉动就业。结合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举措,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更多吸纳就业。2.国家和政府应尽快立法,使就业市场走向规范化。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要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制定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办法,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达到规范化、法制化。
3.加大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
总结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有关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使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动力的新鲜血液,而不再是国家的负担。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做出不懈努力。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还可以说是困难与机遇并存,所以大学生应当抛开侥幸心理,逐渐减小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差距,努力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难spss分析调查报告
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但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758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这一形势和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体系有关,但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关。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班对我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希望由此分析出影响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以下是我班对这段时间的调查总结和报告,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设计和测试
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本次问卷是网络问卷共18道题。是自填式问卷。(详见附录)问卷测试:信度分析
2数据收集方法
采访问卷调查、网络资料收集分析、深层访问法等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收集数据。
二是采用深层访谈的方法向我校老师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收集相关数据。3抽样技术
我考虑了许多数据抽样的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但考虑到经费、所需数据的多样性及操作的可执行性,我最终选取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1)收集数据基本形式——发放调查问卷,便于收集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数据;(2)我的创新形式——在校内网等发起问卷,使得数据更加全面充分(二)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等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尤其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面临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社会上的共识。
通过对沈阳理工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的感想的调查,寻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策略,希望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提供就业的参考和帮助,更为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学习,实践方面的经验,为他们在走出校门前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三)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调查对象:沈阳理工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
(四)调查方法
此次采取的调查方法是调查问卷方式,围绕以调查我校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情况展开,采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收集数据,采用深层访谈的方法向我校老师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收集相关数据
(五)资料整理
(1)被调查学生数据的系列开发,采用SPSS软件分析被调查学生特征分布列。(2)录入数据
(3)检查缺失值和异常数据(4)一致性检验(5)统计分析结果(六)实施时间
2015/4/22~2015/4/25 设计调查问卷及审核 2015/4/26~2015/4/30 发放问卷
2015/5/2~2015/5/5 问卷的回收及筛选、录入 2015/5/6~2015/5/12 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实施
第一步:收集数据 首先,对近几年来的我校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对近几年来的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收集他们的数据;其次,选取在校大学生,对其专业的课表设置对他们的培养进行分析,进行专业学习情况的调查。
第二步:深层访问法 向我校老师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收集相关数据
第三步:设计问卷 收集数据后整理通过他们的主要特点设计问卷调查人们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
第四步:对所有收集的数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二)数据分析方案
首先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用图表的形式展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大小的变动及频数。直观的方式看出就业难各项问题的数据输入。
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对变量进行分类。四调查结果1性别:
2学历:
3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怎样?
4您所学的专业在你找工作过程中作用大吗?
5你的择业方向是什么样的?*
6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中前三项为?*
7你认为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8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9你觉得造成部分大学生找工作频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0.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11.你期望的月薪是?*
12.你会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
13.你希望去哪种公司工作?
14.压力面前,你会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
15.当前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就业渠道是?*
16.面对金融危机,你将可能做何种就业选择?*
17.面对就业难,是否愿意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 18.你认为目前影响你就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9.你认为解决当前自身就业难的最实际有效方法是什么?*
一致性检验
总体分析:以上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问卷调查女生占41%,男生占59%,其中在被调查学生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学历非常重要,所以又44%的学生选择考研,15%的选择考公务员,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而剩下的38%的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是否对口、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发展前景、工资、就业地区、自身能力和学历、专业知识的应用、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和生活环境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正确的择业心态。42%的毕业生选择了求职这条出路分析结果:大学生期望薪资要求相对偏高。从期望工资方面看,选择每月3000-5000元大学生最多,所占比重为52%,其次分别为2000-3000元所占比重为36%。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从表中可以看出, 64%的学生都认为自身能力重要,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性。学生对生活水平和发展机遇具有强烈的渴求,而西部发展地区和家乡却受到了冷落.加剧了就业大中型城市的竞争力。选择去西部就业的占3% ,说明很多大学生忽视了到西部开发会给他们带来发展机遇
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从表中可以看出, 64%的学生把个人能力作为择业时最重要的因素,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性,但也有部分学生仍然认为人际关系是影响择业方式的因素。也有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学校,家庭推荐找工作。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40%的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34%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52%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50%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有小部分考虑公司的工资和福利,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50%主要是企业不想招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还有少部分是这些毕业生没有找清楚自己的位置,定位不准。所以说没有工作经验核对社会了解不足成了很大的障碍,当然专业水平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所占解决当前自身就业难的最实际有效方法大多数人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证,其次19%的人会多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五结论及说明
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42%的毕业生选择了求职这条出路。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关于择业单位的选择上,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部分同认为所学专业不是太重要,在求职时,也愿意放弃所学专业,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建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涉猎一些各方面的知识。与企业拟提供薪资相比,大学生期望薪资仍然偏高。在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如果他们不及时调整期望值,就业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在此,建议部分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实际状况,理性看待薪资方面在自身求职期望中的地位和影响,适时适当调低薪资要求,提升求职成功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社会经历,潜能,专业能力是相对集中的因素,说明大学生已经普遍认识到个人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依据,而专业知识应用和工作的稳定性也是是多数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侧重因素。
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段红玲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段老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附件 调查问卷
1性别: A男 B女 2学历: A本科 B专科
3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 B有点严峻 C一般 D不了解 4您所学的专业在你找工作过程中作用大吗?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很少 E没有用 5你的择业方向是什么样的?* A 接近自己专业的职业
B接近自己兴趣的职业,哪怕与目前所学专业无关也无所谓 C没有方向性,只要有招聘会就去参加,什么职业都可以,先干着 D考公务员 E考研
F毕业后就自己创业
6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中前三项为?* A家庭出身 B国家政策 C学校名气 D自身素质
7你认为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A信息量少
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C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D对社会缺乏了解
8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A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 B公司的规范化程度 C公司的发展前景 D工资的高低 E公司的人文环境
F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G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9你觉得造成部分大学生找工作频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是毕业生获得的就业信息太少 B主要是企业不想招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C主要是这些毕业生没有找清楚自己的位置,定位不准 D其它
10.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A专业能力 B毕业学校 C学历 D潜力 E社会经历 F性别 G技能 H特长
11.你期望的月薪是?*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12.你会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A专业
B个人兴趣与能力 C工作环境 D父母意见 E工作稳定性 F个人价值体现
13.你希望去哪种公司工作?* A国有大中型企业 B三资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单位
E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F其他
14.压力面前,你会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 A靠自己
B父母、亲戚、朋友 C政府 D学校 E其他
15.当前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就业渠道是?* A学校教师推荐 B家庭关系 C校园招聘 D校友帮助 E各类社会招聘 F网络招聘信息
16.面对金融危机,你将可能做何种就业选择?* A先延缓就业
B先考研,避过金融危机 C考公务员 D先就业,后择业 E一步到位 F出国留学 G自主创业
H多手准备,同时进行
17.面对就业难,是否愿意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 A正有这个打算 B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 C考虑暂时工作一段时间 D不愿意 E没想过
18.你认为目前影响你就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面临的竞争太强 B缺乏实践技能与工作经验C专业知识不扎实 D没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E缺乏社会交际能力
F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过大 H就业信息量少 I缺乏就业面试技巧 J升学与就业矛盾
19.你认为解决当前自身就业难的最实际有效方法是什么?* A调整就业期望值 B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C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证 D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E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 F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