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

时间:2019-05-12 13: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养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养老》。

第一篇:中国养老

中国养老(崇左)国际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南宁讯(记者 方安宁 通讯员 黄巧丽)1月11日,中国养老(崇左)国际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中国老年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志鑫、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刘长喜,崇左市市长黄克等出席论坛。

论坛分别由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李明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卫华主持。本次论坛是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崇左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扶绥县人民政府、崇左市民政局、中国(南宁)五行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陈章良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陈章良指出,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山清水秀,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之美誉。广西长寿老人占有人口的比例在全国排在前列,有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崇左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风光不亚于桂林,在那里建设一个养老基地是非常合适的,也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中国(南宁)五行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乐养城”不但是一个产业,而且还是一个保民生的工程,希望通过这个论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关注老人的生活和养老产业,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市长黄克简要介绍了崇左市的基本情况并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崇左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一个具有尊老爱老光荣传统的城市,是一个四季鲜花盛开、适宜养老养生的城市。扶绥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高标准开发建设“中国乐养城”,打造“中国乐养之都”,为全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中国养老(崇左)国际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对崇左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黄克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崇左的养老事业。崇左市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培育一批老龄服务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服务产业知名品牌,为共同推动我市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就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扶绥县政府、五行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在论坛上共同签署了《共建全国宜居养老示范基地承诺书》。论坛闭幕后,与会领导嘉宾们还前往扶绥县——“中国乐养城”项目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篇: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

中美制度对比 制度改革成就 现存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其中两方出资。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具体来看,福利国家的基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例如,瑞典退休者在工作期间不必缴纳任何保险金或保险税。在投保互助型的美、德、日等国中,美国的养老金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负担,主要由雇员和雇主缴纳,国库原则上不负担,典型的依靠目的税负担费用,根据所得最高税率可达27%;欧洲大陆国家养老金来源比较多样,主要来自保险费,但以国库的部分负担为补充,其中德国除主要由保险费(占所得比例的17.7%)负担外,国库也分别负担12-15%;东亚的日本也是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型,日本对其基础部分除有定额保险费负担外,国库负担高达33%。

(二)给付水平从计算基数的对比看,即按照不同期间的平均所得作为养老金计算的基数,一般采用的期间越短,给付水平越高。有的国家以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整个期间为基数,例如德国就以加入全期间平均所得为基数,还有些国家以退休前几年的平均所得为基数,例如意大利仅以退休前5年间平均所得为基数。从替代率标准的对比看,替代率是养老金额相对于过去所得的比例,是有效的衡量给付水平的工具,替代率越高,给付水平越高。并且计算替代率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由于依据不同的计算基准,不仅会使替代率大相径庭,而且使养老金的实质水准相差悬殊,无论各国采取什么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替代率过高,以防止福利刚性。

(三)支付条件

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通常有四个:一是退休年龄,西欧、北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均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而亚洲、非洲等国家规定的年龄为55或60岁。二是工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常为男25年左右,女20年左右。三是缴费年限,即缴够规定期限的保险费,如10年、20年等,各国规定不同。四是居住期限,即参保人须达到规定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方可领取养老金。这四个条件不一定要同时具备,有些国家只要符合其中一至几项即可。

西方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制度相对成熟,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而美国的保险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通过中美制度的比较,对我国保险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也便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制度的不足。

(一)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方面的比较

在养老保险模式方面,美国的养老保险是综合传统型、福利国家型等多模式的特点,经过近70 年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而且带有非常发达、独特的市场经济特色。目前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待遇按月支付并随生活价格指数的变动而每年调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一种部分积累制,包括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作为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国家每年根据平均工资的增长及物价指数调整养老保险待遇。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比较

美国 2004 年,雇员缴纳养老、遗属、残疾保险的费率为本人工薪收入的 6.2%,其雇主也按相同数额为其缴纳费用。自雇者则同时为自己缴纳雇主和雇员两部分。一般地,缴费工资基数每年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领取养老待遇的资格基于获得社会保障分的多少。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依据“以支定收”的原理设计,是一种转型期的过渡模式。现在的养老保险参保人除了为自己今后养老缴纳费用外,还要负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因此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甚至比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还要高。但可以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并不多,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偏低,矛盾尖锐。

(三)养老保险领取等方面的比较

在退休年龄方面,2004 年,美国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为 65 岁 4 个月,以后每过1年,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相应提高 2 个月,直到 2014 年,出生于 1959 年及以后者,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 67 岁为止。被保险者也可以选择在 62 岁提前退休但获得相应减少的待遇。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 60 岁、女干部 55 岁、女工人 50 岁。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男 55 岁、女 45 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为男 50 岁、女 45 岁。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成熟。与美国相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以下不足:①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小;②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较高;③养老保险积累基金较少;④退休年龄较低;⑤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⑥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抚养比下降过快等。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基于“有限福利”的基本理念,逐步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年金,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人寿保险)的发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三层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辅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改善制度的内部状况。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今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二)、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51年,1953年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78年以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改革实践阶段(1978-1990)80初期,进行养老费用生活统筹,恢复养老保险的调剂职能,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克服企业退休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这个规定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国家将放弃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转而实行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化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并由劳动合同制工人推广到全国所有国有企业职工。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第一次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2、探索与实践阶段(1991-现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开始在制度的运行机制、制度模式方面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索(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发放退休金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新建立的企业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不仅使企业之间不能在相同的起点上竞争,而且缺乏竞争力的老企业已无力支付众多退休工人的养老保险金,导致企业劳保个人开不出工资,上访告状频频。199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养老保险金由市县起步、向省级过渡、最后实现全国统筹的资原则筹。到1992年底,全国有2300个县市实行了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占全国县市总数的95%。(2)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的,责任完全有国家和企业负担,为改变其弊端,1991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原则。(3)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办法已不适应,1993年10月,劳工部颁布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的通知》,在待遇确定与支付比例上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后的养老金分两部分: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费满15年的,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退休时所在地区上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5%计发,缴费不足15年的按20%计发,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按15%计发。(4)、养老保险逐步社会化养老保险社会化表示在由于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管理基金由非官方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养老金不再有退休人单位发放,而是由银行发放,到2001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基本上全部由银行发放。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但我国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7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模式的一些具体办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明确,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表现如下:

(一)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克服了单位核算的弊端,体现出养老保险的社会共济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行业之间由于发展水平和效益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社会统筹也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个人账户将个人投保与企业投保的一部分记在个人名下,与个人利益挂钩,有利于落实个人的责任,调动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便于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二)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 现收现付制是代际养老,老人的供养负担完全转嫁给下一代,但在国家经济衰退或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国家或企业很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金需求。完全积累制是代内养老,退休前自我积累养老金,但制度过渡要解决已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积累问题,筹资上存在“双重负担”。我国采用部分积累制的混合式筹资方式,综合考虑当前需要,也为满足长远需要做准备,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在我国乃至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三)增强了养老保障能力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

(四)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在享受保险的权利上是统一的,要求保险项目、保险待遇和投保标准统一,并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等)的职工和个体劳动者,逐步扩大社会化养老保险范围,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

(二)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大。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1997年《决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

(三).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到2060年养老抚养比为 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四).基金管理效率低下。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

(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六)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七)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

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二).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三).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第一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第二,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四)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一项社保计划应该和能否覆盖哪些人群,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所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

(五)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第三层次: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采用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高收入人群,是在具有了基础保障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政府可视经济发展需要,给予政策扶持。第四层次:传承家庭养老保障。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赡养是互惠互利关系的体现。年轻一代对父母提供照顾,也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创造了道德基础,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

(六)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

扩大覆盖范围,是基本社会养老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目前扩大覆盖范围的政策是出于制度内的资金不平衡的需求,缺少统筹机制。这种以扩大覆盖面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使非国有企业产生了其缴费将被用作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进行实质上是现收现付性质的收入转移支付的预期,而与此同时,国家又没有对非国有企业及其缴费相对应的养老金承诺做出制度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制度漏洞是造成覆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有、集体企业使用农村、外来劳动力临时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七)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直接管理过度的结果。当前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完全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管理的,政府既是监管者,同时又是帐户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帐户中积累的基金难以得到有效地运作。因此,应当将政府的管理职能限制在社会统筹这一大块,即现收现付部分;而个人帐户中的基金部分,则可考虑借鉴国外管理养老基金的成功经验,成立养老基金会组织来管理个人帐户中的基金,基金会组织应当是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且,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管理效率,这样的基金会应当是竞争性的,即成立多个基金会组织,职工可自主地选择决定加入哪一个基金会,也可自由地退出。政府间接作用的增强则表现在加强监管职能方面。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应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定期考核其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

(八)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由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是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补充性质资金来源,也是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重视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政府要加快制度方面的建设,社会大众和企业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要提高养老保险方面的知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各界共同努力,我国才能建立期更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我们的社会才正在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班级:社工07-2班 姓名:刘诣 学号:05号

第三篇: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51.22

48.78

19.95

18.98

20.07

18.39

22.61

13.98

19.12

2T.09

16.86

21.28

1.66

84.77

15.23

46.93

29.23

23.84

0.71

3.5

22.06

49.06

24.68

30001D

ÊJT

12.77

3001-50001

27.46

5001-100001

35.35 10001-15000zc

14.04

150011D?71

10.38

63.74

36.23

3.77

10.86

28.24

33.31

5.55

18.27

04

°î8.0

55.31%

55.20%

46.86“4

42.71”A

27.17“Ă

26.47%

55.99”A

53.95%

52.33“A

42.89%

@(tž

0.02%

0.00”A

6%

66.81“A

15.00”A

30.00%

45.00%

60.00“A

75.00”A

0.00%

72.07“Ó

15.OO”A

30.00%

45.00%

60.00%

75.00“A

3.1ìjëfi3ŠßP6@ÄâË—”č@æÈïï%ìR

34.43“4

22.38%

22.0T°Æ

18.35%

16.61”Ă

6.98%

6.57%

第四篇: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三)老年社会福利

老年社会福利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由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特殊的、照顾性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也有某些情况是把老年福利等同于老年社会保障,如在西方福利国家。

(四)社会保障模式

从“收入保障”的观点考察,社会保障提供补助金的模式有四种,即社会保险模式(即就业关联方式)、普遍受益模式(即按人头提供补助的方式)、社会援助模式(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和中央公积金模式(即储蓄保险基金方式)。

二、养老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整个西方社会文化历史中,在对待老年人的问题上,经济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这种经济功利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物学理论上的。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养老是中国古代家庭生活的一项主要职能。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是一种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反哺式”养老模式,这是古代老年人得到经济保障的重要机制。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保留了一定的历史传统,在近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随之被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作为社会保障前身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出现后,某些国家开始建立早期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早在1669年,法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年金法典》,规定对不能从事工作的老年海员发放一定的养老金,这是制度化的老年社会保障的开端。

德国是社会保障的发源地。德意志帝国在俾斯麦宰相于1883年~1889年间,通过帝国国会,策划和实施了疾病、工伤和老年“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社会保障制度的楷模。

1935年8月4日批准的“社会保障法案”标志着美国社会立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继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三项社会保险立法之后的有一个分水岭。美国的社会保障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罗斯福认为,社会保障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墓地”的整个一生。这表明了其社会保障可向“福利国家”方向发展的意向。老年人保险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更新,并使人们有安全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迄今的半个世纪内,尽管国际上的局部战争时紧时松,持续不断;也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但世界大局基本保持和平稳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加上医学、药学等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自1940年以来,平均演延长了20年);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的“生育高峰”而来的“老龄高峰”,劳动者和退休人员的比例,正在发生不利于老年人的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变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所有这些因素,使老龄问题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退休养老则是这件大事中的大事。这就意味着,做到“老有所养”,则老龄问题这件大事就可以说解决了一大半。展望前景,对许多国家来说,老年人的供养问题,将是一个困扰各国财政经济资源的长期性的严重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三、中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建设历程及其内容

(一)早期老年保障制度的建立

我国的当代老年保险制度初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负担,建立了企业职工退休金养老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对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给了明确规定。1957年,劳动部草拟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由国务院于1958年2月公布实施。这一规定适当放宽了退休条件,提高了待遇标准,我国从此建立起了统一的退休制度。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二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于1964年颁布了《关于轻工业、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办法》,规定了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退休条件和待遇标准。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一步建立、改革与完善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1978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资的结构以及物价体系的变动,我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了养老金补贴制度。

(二)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1.建立过程:(1)改革试点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在某些地区和部门开始进行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1987年,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劳动人事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有条件的市县在两年内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90年代初,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蓝图已经明确,在职人员比例不断增高,退休金迅速增长。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3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对于养老保险进行“统账结合”试点。

(2)全面推进阶段

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现了三统一。它是新时期社会保障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我国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方案的形成。

2.改革的具体内容

(1)建立现收现付与基金累积相结合的制度,确立新的资金运行模式。(2)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3)扩大了养老保险金的来源,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的费用。(4)扩大了养老金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全部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5)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6)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三)老年社区福利与社会服务

老年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较高水平的老年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作为社会救济层次的老年社会福利对于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问题是在1969年召开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当时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关注。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了“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此后,我国逐渐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问题给予了关注。

发展我国城市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有: 1.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福利。

(1)建立福利院和敬老院,收养没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人(2)开展向老人送温暖活动

(3)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优惠服务措施。2.城市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1)建立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

(2)建立老年病医院或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的治疗工作。(3)建立老年人康复和疗养机构。

3.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婚姻介绍所”、“老年人再就业服务站”、“家政服务站”等。

四、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老年社会保障是解决现代化社会老年人经济问题的必要措施。

(二)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五、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一)养老金制度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是金额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是社会保障过度的问题,而是社会保障发展不足、经济水平低以及资源匮乏的严重问题,大多缺乏一套系统化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1.在职人员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和物价不断上涨,以标准工资计算的退休金难以保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大多数退休者特别是早退休者的生活保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养老金支出迅速膨胀。

3.不同经济所有制和不同用工形式的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利不平等,而难以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用工形式制度难以改革,劳动力市场机制难以形成。

4.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低工资、广就业、高补贴、高福利”;国家保着企业,企业保着职工。社会保障与企业的积极效益,与劳动者个人的工资不挂钩,企业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障不承担任何责任,社会保障失去了动力机制。

5.“文化大革命”时期延续下来的企业养老保险,在城市改革的条件下,直接导致不同企业退休金负担畸轻畸重,影响了一部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6.在现收现付制度下,没有专门建立养老金的保值增至机制,难以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以及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二)城镇养老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1.隐性债务的承担风险未落实。2.个人账户资金“空账”运转。3.养老金资金来源难以保证。4.基金保值增值面临巨大风险。5.资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6.养老金的保障效果问题。

(三)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农业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我国丞相“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使得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基本上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十分明显:

1.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2.保障水平低,不能完全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3.农村养老保险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

4.思想观念不适应。农村对于社会保险这个新事物认识不足,很多人持观望态度。

5.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十分有限。

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稳定中国社会和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手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向群著.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魏新武编著.社会保障世纪回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穆怀中主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4]史柏年主编.社会保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周玉萍,薛仲,康永征主编.老年社会工作.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6]钟仁耀主编.社会保障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万明国著.社会保障的市场跨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五篇:中国养老现状调查

中国养老现状调查

来源:中国新闻网日期: 2010-06-29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所以,养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近日,对中国社会化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正在逐步推进的中国社会化养老进程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4亿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而‘以房养老’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蕴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强调。刘蕴华的话被许多老年人的亲身经历所证实。

71岁的王鸣既有房子又有儿子,但她还是愿意去老年福利院。在北京金梦园福利院,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医护人员给她按摩。王大妈说:“因中风引起半边身体麻木,可两个儿子在国外,这病只能在电话里跟他们说说,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演乐胡同的张树贵老先生今年78岁,虽然腿脚利落,但他前些天患上青光眼需要立即手术,家里3个子女却没有一个能抽出时间带老人去医院看病。“医生让我下次再来看病时,一定让子女跟着,你们怎么谁都没时间?”老人在电话里向自己的子女们抱怨着。

在北京朝阳区天乐老年公寓,张树贵指着医生给他开的各种药说:“这不,刚做完眼睛手术就来这里了。在老年公寓,起码随时有人管我呀,不用担心儿女们没时间照顾我了。”

王鸣和张树贵的情况,只是全国老年人所面临各种困难的缩影。

据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这就迫使我国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要解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刘蕴华说。

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需要

由福利模式的养老保障步入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已是大势所趋。

大连工人养老院院长张静波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首届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经验论坛”上,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大连工人养老院过去是以接受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为主的福利性养老院,现在,通过引入“亲情式服务”等工作机制,创出了品牌。2002年,他们兼并一所经营不善的个体养老院,成立小平岛分院,开创了大连市乃至东北地区公办养老院与私营养老院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先河。这样,社会养老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原来小平岛仅有50张床位。现在增加到100张,而且在养人员入住率达100%,知名度不断扩大。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介绍,民政部在8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近几年,民政部加大了政府社会福利化,特别是提出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养老社会化,但缺政策、缺制度、缺资金、缺少新的养老观念等问题依然存在。”刘蕴华说,“据调查,在1.34亿老人中,想住养老院的占5%,这样就需要有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70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

针对在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分析说,需要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实体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发展。

那么如何去落实?张明亮认为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是在目标上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福利服务的体系。

张明亮说:“因为中国的老年人有自己的养老传统。据民政部调查,95%的老年人还是希望在家庭养老,在社区养老,所以我们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居家养老又区别家庭养老,居家养老要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要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二是在措施上,政府要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参与养老事业。

张明亮认为,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就要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事业。对贫困家庭、三无对象等政府应该买单,这也是一种方式的创新。

据了解,内地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比如在上海,每新设一个床位,市政府就给补贴5000元,区政府及社区也给补贴,北京也有类似做法。各地现在都在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些补助的政策、条件和措施。就是民间兴办,也有补贴。

“据2006年统计,我国农村的敬老院有3万多,真正国家办的福利院只有1400多个,靠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已经占了大多数。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而且非常快。”

下载中国养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养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一、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现状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的严峻挑战。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成为人口......

    中国的养老地产

    一、“养老地产”课题的成果描述 1、形成一部关于“养老地产”的论著,字数不少于3万字 2、形成一篇谈义良“关于养老地产的理论与实践”的发言稿子,字数在10000字左右 3、针对......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题目:论我国养老保险之做实个人账户 摘要: 本文将就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的含义、现状以及实践性分析。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合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合同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投保单 ?编号:??? 投保单位名称:联系人:银行账号: 投保单位址:??电话: 投保单位正式职工人数:??人,名单......

    中国以房养老大批判

    中国以房养老大批判 最近大力推进的以房养老机制,我总感到某些专家好像又是再次彰显他们闭门造车和为国家领导建言本领。 让我们来分析以房养老的现实情况。 以房养老,原则上......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也日渐严重。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如今我......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日前保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称,7月1日起,未来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此“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对......

    2014年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前景

    2014年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前景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据统计目前中国公务员已达1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0万人。另外中国事业单位有3000多万正式职工。自2005年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