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

时间:2019-05-12 13: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

第一篇: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

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

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

林志贵

摘要:2010年萍乡市列入国家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工程总投资2178万元,该项目2011年6月开工,2012年3月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2年10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防总、长江委的初步验收。本文主要从系统推广使用应用现状的角度进行小结,针对系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建水务信息中心、租赁维护人员、高标准要求参与单位、形成山洪灾害投入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字: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应用现状;探讨;萍乡市

一、系统建设主要情况

1.水雨情监测。新建设中心雨量站7处,自动雨量站97处(其中中小河流工程建设50处),自动水位雨量站14处,简易水位站9处,乡村末端预警主站102处、分站495处。通过水雨情监测站点,全面实时监测暴雨洪水。将暴雨洪水信息及时发送至县防汛指挥部及市水情中心,并转发至省水情中心及省、市防办,实现山洪信息共享。

2.监测预警平台。在现有全省水利内网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应用业务需要,配臵相关安全与接入设备,改造了市级及三县一区机房环境,配臵业务应用所需设备等,为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传输、存储等服务提供了软硬件平

台,打造了监测预警平台。市县两级系统在内网环境均可互访,乡镇通过县级防火墙SVPN功能实现了访问县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直接获取山洪灾害水雨情等相关信息。另外市级在防火墙端对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了外网映射(Http://117.40.230.32),县、乡两级防办利用Internet 进行访问市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考虑到业务系统灾害的不可避免,县级采用了业务应急系统(该系统正常工作时,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进行全面在线复制),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使用业务系统应急系统顶替,立即恢复业务系统的运行。

3.预警系统。预警信息服务系统是市、县防汛指挥部全面掌握所属区域山洪灾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换、发布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通过提供实时水雨情、工情、社会经济等信息服务,实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分析、发布、响应,是一套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体系。围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响应”三个主要环节,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汇集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实时数据监测查询、预警分析引擎、短信平台、预警响应等功能。

4.责任组织体系。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从降雨到发生灾害之间的时间短,且往往在灾害发生时断电、断路、断信号,因此群测群防尤为重要。县区均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

预案,落实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

二、系统应用现状

从明显Bug、流程不通、数据不正常、报表错误、数据采集不同步等问题,经过不断的反馈、系统集成商修改代码调试,在一年多时间试运行后,系统目标功能逐渐完善。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行政信息、小流域、监测站、工情信息、灾情信息等大部分基础资料艰难收集、整理、录入工作。从数据管理维护、雨水情查询、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子系统逐块应用,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基本搭建好。从县区水务局领导不清楚系统是什么、有什么、引导到能做什么,慢慢消除了领导不重视现象,市县分别指定专人系统管理员,组织各辖区防汛值班人员组织系统培训,学习预案,熟悉预案的启动条件、工作规程、审批权限和响应措施;明确了市、县、乡镇三级运行管理责任;市级每日有专人检查系统,了解全市雨水情、工情、灾情,确保及时预测预报;各山洪灾害易发区落实了防御责任人和报警人员,一旦发生强降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将启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预警系统平台,防汛信息化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但在系统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县区水务系统缺少即懂水利、又懂计算机两栖人才,目前县水利局信息化工作大多是县防办兼职。县防办人员都只有3人,汛期日常事务繁多,应用系统时间有限,积极性不够,动力不足,因此对系统不熟练。县级系统产生预警时,较少去启动预警,没有将响应反馈记录在系统,另外系统响应预警细节性流程开发深度不够等因素,分析强降雨防御中好的做法和不足停留在纸面上。乡镇一级群策群防外部启动的预警更是在系统没有体现。

2、无线广播系统设备安装在村级,分布广、部分站点施工方未将所属村、SIM卡号与编号设备记录对应,莲花县湖上乡车田村设备被窃贼盗走等情况,导致管理难度大。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响应也不及时,湘东镇黄堂村、广寒寨乡洞西村出现故障,荷尧镇泉陂村主机还维修非常不及时。目前整个无线广播正常在线比例相对偏低,通过无线广播预警到村级次数不多。

3、市县数据库同步功能还未同步,增加数据维护难度。县级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后,系统暂不提供数据同步功能,导致市级平台无法共享县区基础资料。目前市级也录有基础数据,将来市、县数据库同步可能更为复杂,增加数据管理维护难度。

4、雨量站准备转移雨量(每小时超30mm)和立即转移雨量(每小时超50mm)、水位站警戒水位等特征值系统设臵不

科学。如2013年6月20日上栗县黄土开站1小时内短时强降雨量62mm,当地实际情况仍无需准备转移人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防御责任人和报警人员思想麻痹,不能起到应有的预警提醒效果。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个人认为建议如下:

一是组建市级水务信息中心。组建一个7人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中心,市级2人,三县二区(安源区列为2012年)各1人。负责本市水利系统信息化、山洪灾害系统应用指导,预警状态时调度指挥。省、市可组织预警监测系统和水利内网基础等计算机及水利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提高水平。为保证人员相对的稳定性,须有相应编制和运维经费。

二是租赁设备维护队伍,保证系统运作。该队伍采用年总价包干方式,维护无线广播主、分机设备,要求每半个月巡视所有设备,调试记录设备运作情况,维护看管好设备。

三是高标准要求系统参与单位。省项目办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质保金等方式约束各参与单位,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要求系统集成商优化系统产品质量,督导尽快完成市县数据同步功能,增派人手加大系统推广力度和指导。

四是继续加大山洪灾害投入,形成长效机制。雨量站点准备转移雨量、立即转移雨量就与当地历史雨水情况、站点

地理特点、人口居住、建筑物、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河道警戒水位则与河段流量监测、河流水位,洪水淹没范围有关。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安全隐患点要详细划分灾害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收集诱发主要因素资料。目前这些资料在系统中是没有的,也是锁碎、无章的,收集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数据模型的建立,演算、试运行则需要更多单位或部门的配合。因此,通过降雨量和河段流量监测、河流水位等因素,建立数据模型,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到达时间、洪峰最高水位的预估及洪灾对危险区的影响,以便提前指导地方政府制定相应有应急策略,做好洪水风险及响应措施的指导。这是我们系统信息化进一步深入的课题,也是值得我们这样做的。

稿件编号:2013154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江西省芦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 2.萍乡市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3.县级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篇: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县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尽早发挥效益,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

第三条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执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等。有涉密要求的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保密规定。

第四条 省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成立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

第五条 市(州)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成立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本市(州)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在县(市、区)水务局或城建局组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省、市(州)、县(区)气象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省气象局负责气象建设内容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州)、县(区)气象局负责本辖区气象建设内容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定额补助,省内统筹使用。地方投资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八条 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安排全省建设任务。审查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汇总编制省级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流域机构审核后,由省水利厅批复实施。省级实施方案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九条 市(州)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对县级实施方案进行初审。

第十条 项目法人组织开展山洪灾害普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根据《规划》和建设计划,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县级实施方案。气象建设内容由省气象局根据《规划》和建

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在山洪灾害防御领域有较好业绩的单位承担建设任务。

第十六条 对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和气象水文监测设备、自动预警设备购置安装等建设内容,由项目法人公开招标,选定承建单位。对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预案编制、宣传培训等建设内容,可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也可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实施。

第十七条 投标人应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及以上资质或“双软”认证资质,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拥有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承担过2个以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

第十八条 为确保软件和设备质量,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于兼容和共享,有利于运行维护和售后服务,用于本项目的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和监测预警设备应符合以下准入要求:

(一)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必须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测评等级达到优秀,并且该研发单位的软件已经应用于我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项目。

对扩充改造项目,原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测评等级达到良好以上的,可采用原软件研发单位通过测评的软件。

计及施工等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应会同质量监督部门制定质量监督制度,指派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报告工程质量和进度。

第二十二条 项目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质量责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直至验收合格。对不合格的工程,建设单位有权拒付工程款。工程涉及的材料、设备、软件等,必须经过现场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第二十四条 省级按各县建设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其余建设资金由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藏区县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安排。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及资金支付的有关程序和规定,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资金管理,严禁违规开支。项目法人要主动配合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不得用于交通工具购置、人员补贴和接待等费用支出。

第二十七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业技术人员。应提早落实运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熟悉项目运行管理技术,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第三十四条 市(州)水务局(城建局)要建立巡检机构,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设备、软件巡检维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县(市、区)要规范测算运行管理维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运行维护管理经费,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

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保证建设质量,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项目由兵团负总责,各团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项目建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 本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技术标准和相关部门有关规定。有涉密要求的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保密规定。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规划》和各省申报的基础上,根据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金预算规模,分轻重缓

急,安排每年建设任务。

第六条 各省县级实施方案编制按照平均每县600万元投资规模控制,根据各县建设任务大小,具体由各省确定每县投资规模,其中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气象部门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按照总投入10%左右的比例确定,并纳入县级实施方案。

第七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组织,以县为单位逐县编制、审查和批复实施方案,并将汇总编制的省级实施方案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八条 县级实施方案须依据《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编制。县级实施方案中气象建设内容按照气象行业标准并满足山洪灾害防御的实际需要编制。

第九条 县级实施方案须充分利用水利、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已建、新建监测站网和相关成果,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兼容和信息交换。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条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对项目建设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或县级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管理。气象建设内容须按照实施方案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第十二条 各省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规范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行为,严格投标准入资格和条件,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在山洪灾害防御领域有较好业绩的厂家、单位或企业承担建设任务。

第十三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和专业性较强、通用的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要统一技术标准,由省级统一组织招标或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的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站须分别由水文、气象部门维护管理。

第十四条 各省应严格按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资格管理,配置符合要求的监理力量承担项目的监理任务。

第十五条 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规定和合同负责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于本项目的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必须获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登记证书,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

第十八条 用于本项目且列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的水文自动监测设备或产品,必须获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用于本项目的气象自动监测设备或产品,必须获准气象部门颁发的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对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专用产品,须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

第十九条 省级及以下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招标采购、项目进度、建设质量、资金安排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四章 项目验收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条 各省须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当年项目原则上应在下一年汛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组织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后,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省应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和人员,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建设管理办法或细则,并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洪灾害防治县及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验收工作,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开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水汛〔2010〕481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和国家防办《关于做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办汛〔2011〕20号)等规章规程及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验收由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两个阶段组成。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具备试运行条件后组织初步验收;通过初步验收并经汛期试运行后组织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条 根据计划和项目实际,初步验收分别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气象部门主持。

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会同市(州)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等部门,组织对县(区、市)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市防汛指挥部会同市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等部门,组织对城区项目进行初步验收。

省级气象部门主持,会同省级水利、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气象部门负责建设的气象监测项目进行初步验收。

第四条 竣工验收由省水利厅主持,会同省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共同验收。

第五条 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前,应组织进行水雨情信息共享测试和山洪灾害预警等防洪管理信息共享测试。

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技术人员,测试自动监测站水文统一编码、数据按水文标准入库和共享功能,提交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

省防汛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测试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防洪管理信息上报和上下级防汛部门信息共享功能,提供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第六条 验收主持单位依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规章和规程规定,负责组建验收委员会和验收专家组,开展项目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和验收专家组职责、委员和专家权利及责任等依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规章和规程规定执行。

第七条 项目运行管理单位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参加验收工作。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派代表参加验收工作。

第二章 初步验收

第八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法人应组织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等单位及时进行自查,整理项目相关资料,向验收主持单位提出初步验收申请。

第九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等项目,可以项目为单元,由省气象局主持初步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水利部门主持初步验收各县(区、市)项目时,应对县(区、市)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建设情况、信息共享功能予以统一验收。

第十条 验收主持单位接到初步验收申请,应及时核查项目建设及初步验收准备情况,组织初步验收。

第十一条 验收主持单位对县(区、市)项目安装集成、监测预警等有关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测试和鉴定,提供技术测试报告。

第十二条 各县(区、市)项目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雨量、水位监测站和预警广播站全部安装、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集成到位,符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具备监测预警功能;完成防治区山洪灾害普查和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完善工作,防治范围内安全区、危险区划定和各观测站点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明确合理,群测群防预警设备配置和山洪灾害防御基层责任制落实到位,完成宣传培训和演练任务。

(二)实现与气象、水文等部门间雨水情信息共享,可用于临灾预警,通过信息共享测试。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无遗留问题和合同纠纷,初步建立运行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管理机构、人员及经费。

(四)有关验收资料、报告准备就绪。

(五)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十三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项目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气象观测站全部安装,信息终端软硬件集成到位,VPN虚拟专线接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符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能够稳定向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发送信息。

(二)每县气象信息终端能够登录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无遗留问题和合同纠纷。

(四)有关验收资料、报告准备就绪。

(五)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十四条 初步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建设合同文本。

(二)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包括资金到位及支出情况。

(三)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四)监理工作报告。

(五)技术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建设成果和文本。

(七)运行管理制度。

(八)其它应提交的文档。

第十五条 初步验收的主要工作:

(一)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二)听取、审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报告和专家组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三)由验收委员会讨论通过初步验收鉴定书,对存在问题等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 验收文档资料、初步验收鉴定书由建设管理单位、试运行管理单位等有关单位归档管理。

第三章 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通过初步验收,经过汛期试运行,遗留问题已处理或整改到位,经全面测试合格后,项目法人应及时申请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 各县(区、市)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所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省水利厅提交。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竣工验收申请由省气象局向省水利厅提交。

第十九条 验收主持单位接到竣工验收申请,应及时核查遗留问题整改及初步验收建议意见执行情况,适时组织竣工验收。省水利厅根据初步验收划分的验收单元,组织水利、财政、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人员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负责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 验收专家组对县(区、市)项目安装集成、监测预警等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测试,提供技术测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一)初步验收遗留问题已整改或处理,系统试运行稳定,通过技术测试,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二)项目法人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三)各县(区、市)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通过省水利厅审计;气象观测站、气象终端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通过省气象局审计。

(四)项目参建单位已向项目法人提供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文档资料。

(五)档案资料满足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归档资料符合档案管理有关规定。

(六)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二条 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

(一)初步验收要求提供的资料。

(二)项目试运行管理报告。

(三)技术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四)初步验收鉴定书。

(五)初步验收遗留问题整改报告。

(六)财务决算报告。

(七)审计报告。

(八)验收委员会要求补充的其它文件。

第二十三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竣工验收,还应提交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出具的信息共享系统运行情况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竣工验收的主要工作:

(一)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

(二)听取、审查有关报告和文档。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讨论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决定是否通过验收。

第四章 资产移交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法人要按照竣工验收意见书的要求,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完成尾留工程,将处理情况和验收成果报送验收主持单位。

第二十六条 项目通过竣工验收,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和扫尾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后,项目法人应及时向运行管理单位办理交付使用手续。

第二十七条 项目移交后,项目法人及各承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后续相关责任。法人已经撤消的,由撤消法人的部门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 项目县应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建后运行管理机制,落实运行管理单位、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运行维护,确保项目发挥效益。

第五章 验收责任

第二十九条 项目法人及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资料不真实导致验收结论有误的,由提交资料的单位承担责任,竣工验收单位收回验收鉴定书,对责任单位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条 参加验收的专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验收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的,依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及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201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普查表填报说明

201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普查表填报说明

各乡镇水利站:

2011年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普查表各乡镇已上传,经设计院审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现将设计院发来的普查表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表格要求,重新调查、填报,并于2月14日前发回县防汛办邮箱。现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此次工程省防汛办将建宁列入精品工程进行建设,对各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山洪灾害普查资料的收集,省里有明确要求,要实事求是进行调查,摸底,不得弄虚作假。

2、此次普查,有安排专项经费,一个行政村资料按500-800元发放,各乡镇资料收集上传由县防汛办审查,合格后即统一按此项经费发给各水利站,作为业务补贴使用。

3、县里将统一对各乡镇指挥部进行标准化装修及设备配套(同水利站合署),请各乡镇汇报主要领导,调整相关办公室,将办公室具体情况(位置、面积、简单图纸)上报县防汛办。

4、相关表格说明:

表1:同统计年鉴核对,精确到自然村组名,不得遗漏。表2:填报乡镇社会经济概况介绍。

表3:各项数据要同统计年鉴核对,要准确,负责人一般为村书记,防汛责任人一般为村主任,联系手机要准确。

表4:数据要准确,便于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表11:乡镇有建设堤防的要填报。

表13:上报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可等修编完成后上报。)

表14:每个乡镇按照一个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一个行政村一个村防御工作组填报。

表15:根据表14内容,填报相应的最新的预警人员信息,人员名单及联系手机要准确无误。

建宁县防汛办 2012.2.10 2

下载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萍乡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