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3: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

第一篇: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

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

镜湖新区总工会

中国工会在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建设中历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历来都是党的有力助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来是与时俱进的。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凸现且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更需要认清形势,立足本职,协同党委、政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立足基础,深挖潜力,主动作为,切实抓好工会组建,做创新社会管理的参与者 工会组建工作既是工会工作的基础,也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王兆国主席在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和六次主席团会议上,提出的“两个普遍”内容之一。非公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大潮而不断产生和发展,当前我们要在规范巩固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非公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

省总在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三年工作规划中,对我省今后三年工会组建与会员发展进行了目标分解,目标明,任务重;任务层层分解,责任级级落实。我们必须深控潜力,主动作为:

一要搞好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要组织人员,对辖区范围各类企业进行拉网式普查,分析、统计、造册、录入数据库,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要科学制订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制订企业工会组建发展计划时,要认真分析各企业的性质特点,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统筹安排,排出具体组建工作计划,既考虑面上的均衡,又有每年的工作侧重点。

三要合理抓好落实,做到因地制宜。对规模以上企业立足于单建工会;对相同行业集中而发达的区域,可力推区域性行业工会;对产业园区及村(社区)规模以下小散型企业可建立工会联合会;对分散、流动的职工,可以通过各级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进行源头登记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建覆盖面。

二、立足当前,善抓机遇,积极作为,广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者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当前职工维权有效抓手,是新形势下全总对各级工会提出又一要求,是现阶段工会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是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上级有要求。各级工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二是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有需求。各级工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架起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双赢互利的桥梁。

三是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时代赋予工会的使命,工会工作者要积极作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举措。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工资集体协商的氛围。工会组织要及时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争取得到重视和支持;要主动上门向企业法人进行政策法规宣传,争取得到理解和配合;要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向企业职工宣传权利与义务,做工资集体协商的知情者、参与者。

二要加大培训力度。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工作,各级工会要根据当地的企业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班,使他们敢谈、善谈、会谈,做工资集体协商的行家里手。

三要加大工作力度。要积极探索工资集体协商的新机制,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新经验、新做法,在抓好单个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要大力推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实现工资集体协商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突破性进展。

三、立足本职,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合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做创新社会管理的助推者

市场经济社会,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劳资矛盾突出,劳动关系复杂,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时代的呼唤,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方针,工会在发展劳动关系中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一要发挥组织倡导作用。继续承担起组织者的责任,不越位,不缺位,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现阶段工会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大舞台。二要发挥协调沟通作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职工、企业、政府都需要工会,都离不开工会,工会依照自身的工作职责,依法依规进行沟通协调,做好“中间人”,缓和化解劳资矛盾,实现“劳资双赢”。三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职工素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改善和创造新型劳动关系。

第二篇: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沈北新区总工会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沈北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文件要求,区总工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上创新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源头建会、动态建会,夯实工会常态化管理 年初以来,通过施行一系列建会措施以建立健全了源头建会、动态建会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全区共有企业工会组织326个,涵盖企业1213家,会员达42893人,实现了符合建会条件的企业建会全覆盖。

1、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实现联动建会常态化。建立六部门建会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源头建会、动态建会工作,联动部署、细化职责,按照“四不”工作办法,未建会、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工商(外经贸局)不予年检,人力资源部门不予核发工资手册,税务部门不准许工资税前列支,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各种社会荣誉评授,形成“人社把关、工商制约、外经配合、税务支持”的工作合力,全面保证建会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四表”机制,实现动态建会无缝化。一是建立街道“月报表”,动态掌握建会进度;二是通过工商定期反馈的“企业 1 注册信息采集表”,动态掌握年内新建企业情况,及时更新企业数据库;三是通过税务部门“税收情况反馈表”,动态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四是通过人社部门“工资手册审批反馈表”,动态掌握企业职工流动情况,为职工入会提供参考。

3、建立联合检查制度,实现联动建会制度化。联合各部门,定期开展建会工作大检查,对街道工会、产业工会建会工作进行认真考核,做到奖惩分明。

二、提高集体合同质量,积极推动企业工资协商机制建立 严格坚持“内容两具体、程序两必须”、“增幅四条线”原则,全面提高集体合同签订质量。

1、从制度上入手,提高集体合同质量。率先建立“六有”、“三纳入”工作制度,积极推进企业代表组织建设,在区企业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14家街道、行业企业联合会分会和1家工商联合会,承担企业行政方协商代表主体职能;成立街道、行业工会联合会15个与之对应,承担职工方协商代表主体职能,最终实现了协商主体的真正到位;组建专家指导团,实行分层施教的方式,对全区工会干部进行培训;坚持职代会制度与会员自主管理相结合,积极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在全区12个区域工会联合会、3个行业工会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实现了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全覆盖;建立分级负责、两级预审,“双线检查、三方督查”等制度,共同推进集体合同全面履约。同时,争取党政 2 支持,积极推进“三纳入”考评制度,目前,我区集体合同工作已经纳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评,纪律监察部门社会评议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全区干部任用、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

2、从细节上入手,提高集体合同质量。针对工资集体协商中,工资增幅标准难把握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建立集体协商“三提供”制度,合理确定工资增幅依据。规定企业在工资集体协商前要提供以下材料:一提供全年工资总额计划数材料;二是提供2011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报表》;三是提供协商前一个月的职工工资表;增强工资增幅的合理依据,从细节上提高集体合同质量。

3、从措施上入手,提高集体合同质量。全面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提高集体合同审议职工的参与率,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职工民主决策的权利,提高集体合同审议职工的参与率;二是提高集体合同签订率,在保证集体合同签订率基础上,实行工资集体合同内容“六明确”:明确加班工资标准、假期包括(病、事、婚、丧假工资待遇、女职工围产期等)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工资支付(包括支付方式,克扣、拖欠工资,拖欠社会保险等情况时)的工资标准、职工因个人原因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时,领取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劳动争议处理六个方面的内容;三是提高集体合同履约率,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严格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履约审议环节,对于 3 履约率低于85%的合同,企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说明,及时解决合同中反映的具体问题,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再签订下期工资集体合同。

同时,按照全市要求,指导餐饮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与餐饮服务行业商会共同协商,经餐饮服务行业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全面签订了《沈北新区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为我区餐饮服务行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又一保障。

三、下半年计划

1、坚持建会与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职代会制度和建设职工之家同步推进,促进工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保持建会与制度建设“双同步”,对新建会企业同步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按照区县产业工会达标创优标准,科学建立区域、行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切实承担起维护本区域、本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三是加强基层工会活力建设,继续以“七好”创建为基础,全面推广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工作,充分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参与率、认可度。

2、持续做好集体合同工作,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普遍签订切实有效的工资集体合同,确保合同签订率、职工参与率、履约率。

第三篇: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会博览》杂志社副主编艾君给创新社会管理下的定义是: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当前,要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质良性配置,保证政治与民意科学契合,提高社会民众有尊严有体面地劳动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必须在强化改善民生同时创新社会管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党政的帮手,作为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在团结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建功立业和“十二五”规划实施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工会能发挥其主要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创新社会管理建设。

工会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综合的服务内容,满足职工群众在其他社会组织中无法得到满足的多方面的需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工会可立足岗位,打造平台,提升职工创业创新能力,为创新社

会管理提供人力保障。

没有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手段就难以保证社会的稳定、经济高速发展,谈改善民生就缺少基础,就是无源之水。当前,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要求,特别要引导职工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会可立足岗位,为职工提供平台,运作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术技能素质。通过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技能比武、技术练兵、技能晋级等,在职工中层层推动兴起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促进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的提升,同时让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培养打造一批优秀团队,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优秀技术人员、技术专家的领军作用,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帮带、创建创新工作室等活动。

三是工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和谐安定环境。

没有一个和谐的百姓能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作基础,一些新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手段也就难以推行实施,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方面,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工会在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水平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尤其体现在关注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倾听职工意见,反映职工意愿,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办实事等方面。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

下载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顺势而为工会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功立业(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 让人民群......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

    社会管理创新材料(推荐)

    下山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举措近年来,镇党委提出了“以六个为民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整合力量、完善机制、狠抓落实,社会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全镇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