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城县人民医院保卫科工作制度
保卫科工作制度
一. 保卫科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负责医
院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二. 落实医院的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毒“四防”工作措施、努
力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 做好“四防”安全的宣传工作,维护院内各种集会和集体活动的治安秩序,领导门卫工作,维护好医疗秩序。
四. 随时准备处理院内发生的纠纷和事件。处理有困难或超越权限的及时报公安部门。
五. 管理医院暂住人口,负责登记、清理、审查暂住人员。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按时对临时工进行校对,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者进行教育,直至做必要的处理。
六. 管理、调整医院的各种车辆,做到有序停放。
七. 监督、检查落实医院生活管理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八. 配合“平安单位”领导小组做好医院“平安”工作,保证考评
达标。
九. 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及消防知识教育和培训,对易发生危
险的设备及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整改。做好医院消防、电子监控、联网报警等安全器材的管理、维护、更换、保养工作,使之处于正常状态。
十. 经常深入科室和生活区,了解安全防范情况,发现可疑隐患及
时处理。
十一、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防范检查,重点为防火、防盗、防事故发
生,四大节日前做好安全保卫布置及检查工作。平常不定期对现金、票据保管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坚持进行夜间巡查,特别对现金柜、仓库、药库、办公室、机
房、住宅区等要害部门和部位加强检查。
十三、深入科室,掌握病人及病区动态,做好防范工作。
十四、协助调解委员会做好职工之间、职工与家属、家属与家属之间的纠纷调解工作。
十五、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
十六、负责处理其他与安全保卫有关的工作。
第二篇:江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安排和部署,依据国家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组织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制定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实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开展目标性监测、现患率调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好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本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四、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年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经常深入科室,对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以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并督促科室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价。
六、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综合质量考核。
七、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信息上报、经验总结等工作。
八、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九、监督、指导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工作。
十、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定期向临床公布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十一、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主管院长汇报并以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及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平台的形式向各科室反馈,持续改进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兼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工作制度)
一、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医技、医辅科室需配备兼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员,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人员变动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备案。
二、具体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检查评价、分析总结、上报反馈。
三、督促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登记在《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等规章制度。督促本科医师提高选用抗菌药物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对清洁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四、每月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现状,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五、至少每季度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督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各种文书的登记及档案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医院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到检验科查阅检验报告结果,获取感染信息,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前瞻性感染病例调查,并填写调查登记表。
三、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对重点科室(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四、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病例责任报告人。医护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病人有疑似医院感染情况应及时送检病原学,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病人出院后认真填写病案首页的医院感染诊断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本》。
五、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及时留取标本,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感染蔓延。医院明确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每月对全院上月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科室,通知经管医生进行补报,力争漏报率低于10%。
七、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每年至少力争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周期性监测。
八、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向主管医疗副院长汇报并在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反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将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规定,使诊疗器械、器具、用品及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一)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消毒药械应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 和方法使用。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四)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危害性以及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二、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一)建筑布局和功能流程应达到“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的要求,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浊。(二)严格遵守标准预防
针对确诊或可疑的传染病人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基于空气、飞沫、接触等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三、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 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一)贯彻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及正确率。
(二)保证诊疗环境的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对诊疗环境的物体表面与地面,一般情况下应定期进行湿式清洁,保持干净、干燥,遇有污染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重点部门和特殊诊疗环境,应 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
(三)无菌操作技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四)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疫接种;发生职业暴露时正确、及时处置。
(五)根据收治病人的情况:‘科室设置的特点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针对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重点部门和主要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对临床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二、消毒药械必须具有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须是药准字号或卫生部门批准卫消字号产品。
三、分管医院感染副院长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得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药房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并按照国家规定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确保质量。
五、药剂科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六、消毒剂入库前应检查消毒剂标签,要有(年号)卫消准字,说明书中应注明有效成份及其含量,使用说明、使用浓度、使用时间、注意事项,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和厂址、联系方式。查验者应在查验记录单上签字。
七、科室使用消毒药械时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八、使用科室应严格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九、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十、过期或作废的消毒药械不得作为生活垃圾随意处理,必须将过期 的消毒药械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三、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科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四、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五、药剂科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无品牌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六、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现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
七、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 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八、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九、对骨科内固定器材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码应贴在病历上。消毒产品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一、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在采购消毒产品时,向供货方索取能够证明消毒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有效凭证。有效凭证包括:生产或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产品检验报告、进口产品商检证明卫生许可证等。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应由企业或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上标注的生产厂家、产品批号应与产品标签一致,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的卫生标准。
二、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产品索证记录,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产品索证工作,并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资料,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限。
三、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索证和进货验收的产品种类包括:(1)、消毒药剂;(2)、消毒器械;(3)、一次性医疗用品;(4)、卫生用品(含抗菌剂)。
四、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对消毒产品的标签、说明书进行验收检查,主要内容有:是否与批准(审查)的一致、是否有夸大功能宣传、是否有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产品标签不应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应使用规范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外文,但必须拼写正确。进口产品应同时使用规范汉字标注各项内容,所用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销售和使用无证或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每月定期和或不定期监督检查一次。
三、医疗废物如有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紧急采取处理措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四、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应当按规定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五、医疗废物出入各科室应有登记(按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详细登记)。
六、发生特殊传染病所产生的排泄物、污染物等,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的规定进行处理。
七、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进行化学消毒,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九、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
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
一、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二、任何人发现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现象,可直接报告后勤科或保卫科,接报人应立即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三、医院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消毒工作从感染性废物污染最轻的区域向污染最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六、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你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七、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2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
九、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1)、可用肥皂水、清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 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重力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4)、保留物品,以便辨认其传染性。
(5)、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直接参与人及其相关的情况。
(6)、根据具体情况尽快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十、对破碎体温计、血压计泄漏的水银收集方法:(1)、收集人需佩戴口罩、手套,用硬纸片做成小套,收集散落的水银珠;(2)、将套内收集的水银珠放进有盖的小药瓶中,药瓶中须放有一定量的水;(3)、将小药瓶送医院库房保管。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 》制定以下内容: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 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鞋、防护面罩)。
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二、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三、医院感染实行分级别防护的原则
1、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察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处理分泌物、排泄无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 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观察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的棉纱布口罩,每4小时更换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 %-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的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5)、注意呼吸道及黏膜的防护。
3、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二级防护以外,还应加戴全面性防护器。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1)、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因此,既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病人。(4)、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飞沫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属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出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消毒或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以防污 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会规程。
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要求: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为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它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 等操作或传染病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着装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
一、在全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集中有限资源用于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发 生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通过全院综合性监测获取的医院感染本底资料,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目标性监测的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
三、制定目标性监测计划及方案,并规范开展监测。
四、制定重点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督导实施。
五、统计汇总监测资料,查找分析存在问题及失控原因,上报管理 部门,反馈相关科室,提出整改建议。
六、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制度
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㈠、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㈡、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表,护士长签字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等。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体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各科室每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二、院感科每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换药室、胃镜及机头等进行抽查监测一次。
三、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Ⅱ类环境标准: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200cfu/cm2,医护人员手≤5cfu/cm2。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四章要求,为加强我院医院感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制定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参训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各类人员必须掌握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标准等。
根据专业特点掌握专业技术知识:1.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2.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医师重点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护士重点掌握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使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标本的采集(留取、运送)等。3.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消毒隔离基础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 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 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采用宣传栏、健康处方和入院须知等形式对病人、陪住、探视家属进行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促进和确保手卫生规范的执行。
一、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实施。
二、定期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必要条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与实施规范,确保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重点部门按正确的监测方法实施手卫生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和干预。
六、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整改,持续质量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3/T 3 1 3—2 0 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要求
(一)每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急诊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二)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三、监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 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 0秒或用力振打8 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 5℃一4 8℃的营养琼脂1 5ml一1 8m1,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 8h,计数菌落数。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四、手卫生合格判定标准
(一):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 Ocfu/cm2。
(二):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m2。
五、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应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并不断追踪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确保手卫生效果。
手卫生保障及监管措施
一、医院下发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依据该规范要求严格按规范及制度落实。
二、将手卫生纳入《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进行管理。
三、医院诊疗区域洗手处配备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洗手皂液、、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治疗车、治疗盘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手术室等重点部门配备非手触式抗菌洗手皂液取液器、非手触式手消毒剂取液器及无菌擦手毛巾。
四、医务人员洗手处张贴“七步洗手法”宣教图示,规范洗手流程。
五、对员工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规范性及依从性。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 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是依从性和正确率。
七、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生物学监测。
八、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惩处、整改,体现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为加强手术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部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 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 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 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
五、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 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 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 洁后污的原则。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 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墙体表面、地面,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听诊器、血压计等常用诊疗用品,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多个手术间。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十一.普通手术室每台手术前动态空气消毒机应连续开启至少30 分钟,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 定期清洁、消毒或更换空气消毒机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洁净手
术室按照管理要求实施。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 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十三、手术部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 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两个不同。
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 疗器械、器具或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二、建筑布局应区分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必须包括去污
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以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功能流程设计应保证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
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工作人员能正确使用,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保证职业安全。
四、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
消毒或灭菌。
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危害性以及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六、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
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程严格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七、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按规范流程处理。
八、对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进行监测,整个质量控制过程有记录
并可追溯。
九、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消
毒处理,布巾和地巾应分区使用。
十、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
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
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送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结核菌感染、HBs Ag阳性者或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最好安排在日患者的最后进行检查、治疗’: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七、内窥镜的消毒可使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20~45分钟,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具体方法见《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八、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
柜或镜房内,灭菌后的内镜和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
储存。
九、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配备
防护镜和面罩。
十、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
立即更换。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 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 时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 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按照操作流程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 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
四、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
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五、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 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换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六、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七、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化学、生物监测及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八、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 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条件许可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
二、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三、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到指定隔离 诊查室或医院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在实施标准预防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各诊室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皂液等洗手设施,干 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六、各诊室应定时通风,地面和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七、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 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八、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消毒。
九、所有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 毒或灭菌。
十、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设置问询、预检分诊、挂号、候 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
二、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指定的隔离诊室或医院诊治,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可能污染的区域及 时消毒。
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四、各诊室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皂液等洗手设施,干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地面和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物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后再进行清洁和消毒,可采用400mg/L~7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 0分钟。
六、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七、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消毒。
八、门诊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九、消毒灭菌用品在效期内使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
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二、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
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三、病人衣服及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
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定期清洗消毒,遇污染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四、床单元(含病床、床栏、床头柜)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五、患者生活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
六、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七、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八、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及时
清洁、消毒。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
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黄色有明显标识防
渗漏的专用垃圾袋或利器盒内,交专门机构集中处置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一、对传染病患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及其用物按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
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防
护眼罩或面罩,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 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周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周。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
入病室的治疗车、治疗盘、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 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病毒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废物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双层密闭封装,及时转运,交专门机构集中处置;
处理工作结束后应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八、可复用器械、器具使用后及时去除明显血污后放到专用的封闭回收箱内,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特殊病原体污染物品应双层密闭封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九、地面和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每天湿式清扫,遇明显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
输血科(血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 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 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五、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 高效消毒剂处理。
’
六、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 止污染。定期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七、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八、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
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九、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实验室建筑布局、分区、工作流程符合卫生学及生物安全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二、配备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生物安全制度及措施。
四、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 4小时。
六、各种复硐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各种废弃标本应无害化处理(灭菌、集中焚烧处理)。
七、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八、菌种、毒种按规定专人管理。
九、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 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
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十、有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具备急救处置设施,一旦发生实验室人员感染或病原微生物泄露能得到及时救治,并防止扩散。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等。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 3—2009)。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 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
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 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
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心电图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 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二)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五、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
第三篇:区人民医院保卫科工作制度、职责
保卫科工作制度职责 目录
一、制度
(一)保卫科工作制度(二)安全管理制度
1、院内秩序管理制度 2.院内安全管理制度 3.院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三)保卫科值班室工作制度(四)保安员值班管理制度
(五)医院防范邪教、非法组织工作制度
(六)消防监控室工作制度
(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九)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十)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二、职责
(一)保卫科工作职责
(二)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四)保卫科科长职责(五)保卫人员(门卫)职责
(六)专职消防员职责
(七)基层科室消防安全管理员职责
一、制度
(一)保卫科工作制度
1、针对医院现状,制定保卫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院长及分管院长。
2、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搞好院内防火、治安、刑事案件的防范工作,配合公安科门多有关案件进行侦察和处理。
3、负责院内重点要害科位的巡逻、防范等保卫工作。
4、配合有关科室对全院职工进行法制和遵守院规、院纪教育,提高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5、深入基层检查考核各科室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对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负责督促整改。
6、搞好基层科室安全管理员、义务消防队、门卫及其他临时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基层工作,密切掌握单位内科的治安动向,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8.、按上级公安科门要求贯彻落实各项业务工作,搞好上级主管科门来院检查的接待、汇报工作。
9、积极配合地方派出所做好单位内科的户口管理工作。
10、工作中廉洁奉公、文明执法,注意自身形象,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11、完成院领导和上级公安科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安全管理制度
1、院内秩序管理制度
(1)职工单车(自行车、摩托车)要存入职工车棚,其它地方(楼梯间、诊室、走廊)禁止停放。
(2)外来单车要存放在指定地点。
(3)机动车进院要服从管理,在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存放。(4)来院机动车禁止鸣笛,并遵守院内交通规则。(5)保障120急救通道的畅通。2.院内安全管理制度
(1)保卫人员要加强巡视,保障医院及院职工、来院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外出人员及车辆如携带有大件或贵重物品要接受门卫的检查并出示有关科室出具的证明方可离去。
(3)押运款必须两人以上,押款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具备一定的押款技能。
(4)各重点要害科位要随时接受保卫科门的安全检查,并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5)财务科门特别是现金存放点要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有关制度。3.院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三级防火责任制(即主管领导、保卫科、科室)
(2)保卫科按规定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3)保卫科定期对消防器材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更新,保持设备运行处于良好状态。(4)不得对消防设施随意挪迁或移做它用。
(5)对本院义务消防队要定期培训、演习,要做到在火情发生时能及时联络、组队、扑救、抢救伤员。
(6)搞好消防宣传工作,特别要注意深入病房,消除死角。对违反上述制度者,视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造成重大事故者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保卫科值班室工作制度
1、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负责当天的日常保卫工作及一般纠纷的解决,遇有重大事件及时上报。
2、应付突发事件,及时出警。
3、夜间安全巡逻,保障急诊医疗秩序及重点要害科位的安全。
4、值班期间要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不得脱岗、漏岗、不得饮酒。
5、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接警登记及全天的治安总结,并保持室内整洁卫 生,搞好交接班。
6、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7、值班期间要礼貌待人,秉公执法,文明执法,要注意自身形象。
8、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四)保安员值班管理制度
1、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做到依法办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遇事要报告。
2、认真搞好车辆的停放和管理。
3、坚守岗位,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发现可疑的人、事、物,预防治安案件的发生。
4、积极配合卫生、绿化、维修等其它服务,制止违章行为,防止破坏,不能制止解决的向组长或管理处报告。
5、熟悉和爱护医院内配套的公共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并熟练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6、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7、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各项治安防范活动或行动,努力完成各项治安服务工作。
8、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向群众进行治安防范和管理方面的宣传。
9、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医院防范邪教、非法组织工作制度
为了切实抓好我院的反邪教、防范非法组织的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地的社会政治稳定,推动平安建设,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领导责任制度
1、院保卫科对反邪教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本院反邪教工作规划,定期听取反邪教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非法组织等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议事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研究分析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工作会议。
3、党委书记是反邪教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反邪教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要按照部门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的原则,层层建立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
1、对本院宗教信仰人员进行摸排,做好登记,建立台帐,加强管理。
2、健全防范邪教、非法组织工作领导组织和宣传信息员网络,加强领导积极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3、以播放警示专题片、黑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认真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4、将反邪教知识作为院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集中纳入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
5、确保院内无人参与邪教活动。
三、宣传教育制度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防范邪教、非法组织作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明确专门部门具体抓。
2、明确邪教、非法组织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做到有体系,有重点,科学合理,针对性强。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反邪教、非法组织宣传教育活动。
4、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切实采取措施,做到个别帮教工作。
5、加强考核,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六)消防监控室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应持证上岗,负责值班期间消防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监控工作。
2、熟悉监控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并熟练操作,做到监控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3、对监控设备进行养护,对检查发现的故障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
4、值班期间,一旦发生火警,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好记录。如确认发生火情,在上报的同时,充分利用监控设备组织灭火。
5、值班期间要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不得擅离职守,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
6、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妥善保管各种监控资料,按时交接班。
7、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非本室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我院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2、教育培训内容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3、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2)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4)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专门培训的人员
(八)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我院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实行定期检查和每日巡查相结合的制度,定期检查每月一小查、每季一大查、节假日重点查。
2、检查内容包括: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8)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设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它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10)防火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12)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
4、每日巡查指单位所设专职防火巡查员,应每日巡查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并详细填写巡查记录,巡查记录由专职消防员和巡查员签字存档。
5、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6、巡查人员应当定期与各科室消防安全员联系,收集整理其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并向有关领导反馈,重大安全隐患写出整改报告。
7、巡查内容包括: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在岗情况。(6)其它消防安全情况。
(九)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消防管理科门应制定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用于督促存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科室进行整改,隐患通知书的使用应编号存档。
2、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和责任人汇报并提出整改方案
3、火灾隐患整改完毕,有关人员要将整改情况记录报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4、涉及非本单位原因确实无力解决的重大火险隐患,有关科门应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上级主管科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5、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有关科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6、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有:(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做它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8)其它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二、职责
(一)保卫科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国家的法令和党的有关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2、对职工进行遵纪守法和“四防”安全教育,与有关科室协同做好对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对于需要处理的违法、犯罪分子,调查核实整理材料并上报。
3、积极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同一切扰乱内部治安秩序和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好全院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4、积极督促门卫、巡逻、消防、联防等制度的具体落实,协助医院领导检查各项治安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漏洞及时报告,督促有关科室迅速整改。
5、协助科室和重点防范部门制定“四防”措施。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参加安全检查,落实防范措施。及时排除各种灾害隐患。
6、对医院内发生的案件,按有关权限规定执行,积极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有关权力。受院领导委托做好具体防范工作。
7、遇有重大灾害事故,积极参加抢救并负责查明性质。对涉及医院财产安全及合理利用的问题,受院领导委托可采取强制措施。
8、及时侦破医院内发生的盗窃、破坏案件。
9、完成院领导和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消防安全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2、将消防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3、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7、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单位主管消防的职能科室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职责如下:
1、制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3、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5、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7、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8、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9、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四)保卫科科长职责
1、保卫科科长在院长和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保卫科的全面工作。
2、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督促和检查保卫人员的工作和值勤情况,查处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4、抓好全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5、组织人员全力查办院内发生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协助有关科室和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的保卫事宜。
6、负责检查和督导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7、协调各科室关系,组织对全体职工的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教育,搞好群防群治工作。
(五)保卫人员(门卫)职责
1、负责疏导门前车辆,保证医院门前交通顺畅,各类车辆有序停放。
2、严禁任何人携带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品进入医院。
3、发现对医院安全构成威胁的人后阻止其进入医院,并立即报告。
4、医院发生火警或其它危及医院安全的事故后迅速赶至现场进行扑救、抢险,并按照应急方案组织人员疏散。
5、发现在医院内实施违法犯罪及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危及患者、医护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立即制止并报告。
6、认真执行医院物资离院的查验制度,未经领导批准任何物资不得带离医院。
7、做好交接班记录,准确记录,详细记载当班期间发生的情况。
8、受理医院病人有关安全的投诉,对重大案件、事故及时调查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9、果断处置值岗时发生的问题,发现可疑人或事要礼貌地进行盘查或监控,熟悉消防器材的位置、数量及使用方法,遇有火警及其它事故应迅速扑救,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警。
10、对有关科位早晚按时开门、锁门。不准商贩和捡破烂者进入病区。
11、完成上级领导赋予的其它任务。
(六)专职消防员职责
1、专职消防员负责本单位各项消防安全制度的具体落实,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
2、贯彻执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其它消防法规。
3、严格执行本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按工作计划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并督促相关科门整改;
5、对现有消防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6、协助有关科门对电工、焊接工、油漆工和从事易燃易爆等特殊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工作。
7、组织义务消防队、各科室消防安全员学习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每年演练一次。
8、一旦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灭火,火情消除后注意保护火灾现场,配合有关科门追查事故原因;
9、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或各种违反消防法规行为的科室和个人,向有关领导提出奖惩考核建议;
10、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熟知现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对职工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消防知识和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讲座,提高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
11、定期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写出整改报告。
12、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委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七)基层科室消防安全管理员职责
1、基层科室主任或主任指定人员是本科室消防安全管理员,对本科室有关消防等安全方面的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在本科室组织、传达医院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并具体落实。
3、加强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业务学习,并对本科室人员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检查本科室人员对患者安全宣教落实情况。
4、负责检查本科室各类不安全因素,对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不能自行解决的隐患及时与有关科门联系解决,重大隐患向有关科门写出书面报告。
5、配合有关科门对本科室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6、负责检查本科室防火、防盗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其维护,有故障及时联系有关科门解决。
7、收集、整理并向有关科门提供各类不安定因素的动态信息。
8、负责重大节假日本科室的安全自查工作。
第四篇:保卫科工作制度
保卫科工作制度
(1).针对医院现状,制定保卫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院长及分管院长。
(2).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搞好院内防火、治安、刑事案件的防范工作,配合公安科门多有关案件进行侦察和处理。
(3).负责院内重点要害科位的巡逻、防范等保卫工作。
(4).配合有关科室对全院职工进行法制和遵守院规、院纪教育,提高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5).深入各科室检查考核各科室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对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负责督促整改。
(6).做好基层科室安全管理员、义务消防队、警卫室及其他临时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基层工作,密切掌握单位内科的治安动向,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8).按上级部门要求贯彻落实各项业务工作,搞好上级主管部门来院检查的接待、汇报工作。
(9).完成院领导和上级公安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10).外来单车要存放在指定地点。
(11).机动车进院要服从管理,在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有序
存放。
(12).来院机动车禁止鸣笛,并遵守院内交通规则。
(13).保障120急救通道的畅通。
第五篇:保卫科工作制度
保卫科工作制度
1、保卫科工作人员应努力学习法律,安全保卫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守法水平。
2、加强队伍政治业务学习、提高义务消防队、内保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做好治安、消防工作。
3、热爱祖国、忠于执法、忠于人民、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4、实事求是、秉公执法、文明执勤、不徇私情、保护人民、打击犯罪,保障内部治安稳定。
5、忠诚党保卫事业、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6、协同其他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医院和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保卫科长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治安、消防的组织实施,检查评比,监督整改,当好领导参谋。
2、领导组织本科人员做好案发现场的保护工作,为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帮助。
3、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全科人员(含门卫、保安队、巡逻队等)文明执勤,秉公执法、遵纪守法、为政清廉,负责对本科人员的考核。
4、领导制定全科工作计划,做好年终总结工作。
5、负责全院治安、消防工作,开展安全检查,落实治安、消防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拟出整改意见,无法解决的,及时报告领导。
6、认真负责做好户口管理、外来人口管理、普法宣传,车辆管理、消防训练、器材购置、更换维修,做好原始材料记录、收集、整理、归档。
7、做好门卫、保安队的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记录在案,报告领导,及时查处。
8、完成医院和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医院保卫人员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服从领导指挥。
2、值班时必须着装整齐,不得穿便衣、混装和穿拖鞋上班。
3、值班时间不准睡岗,脱岗或叫外人顶岗,不准打牌,看书报,严禁值班喝酒和酒后上岗。
4、要妥善保管保安器材,严禁携带保安器材办私事或转借他人使用。
5、保安服只能在值勤时着装,外出回家或办私事,一律不得穿保安服装。
6、要文明值勤,礼貌待人,严禁打人、骂人和滥用保安器材。
7、保安人员每天坚持重点要害部位的巡逻检查,并做好记录。
8、严格交接班制度。
医院义务消防队制度
1、在医院保卫科领导下,组织义务消防员积极学习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意识。
2、努力学习消防知识,提高灭火技能。
3、经常开展安全防火演练,提高防火意识,做到遇有火险,随叫随到。
4、做好消防器材的年检、更换、维修等工作。
5、做好消防工作的检查、总结评比工作。
医院巡逻检查制度
1、每天对全院进行巡查,特别对病房和重点要害部位要认真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2人。
2、在病房巡查时要落实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标志是否齐全有效,应急灯是否完好。
3、巡查次数每天不得少于4次,要加大病房的夜间巡查力度。
4、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的要当场给予纠正,有火灾隐患的要当场整改。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
5、巡查人员在巡查中,应做到着装整齐、文明执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6、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开展一次以防火安全为主的安全检查。
7、在每次巡查和检查后都要做好记录,需要整改的应发出整改通知书。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对职工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防火知识,健全防火责任制度,改进和落实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2、对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告领导,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同时监督整改落实。
3、加强义务消防队的领导,组织训练和演练,提高协同灭火作战能力。
4、加强消防器材管理,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器材性能良好。
5、组织制定灭火预案和工作计划,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6、消防安全的一切活动须登记在案,人员变动及时补充,健全消防队伍。
医院门卫人员职责
1、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秩序,如遇紧急事情要立即报告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2、对来病来访和诊病探视病人等人员,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耐心解释。
3、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掌握原则,非探视时间有权阻止探视者进入病房,如遇无理取闹者,可转有关部门处理。
4、对来院看病人员的车辆进行引导,安排在指定的车位进行停放。
5、对出院病员要给予方便,对陪伴带物外出要进行查看。
医院停车场管理员工作制度
1、车场管理员必须服从院部的领导和指挥,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
2、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负责车辆的安全保管工作,做到车辆停放有序。
3、要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严禁乱收费。对车辆要精心保管,防止损坏和被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管理人员要准时上下班,严禁脱岗和随意叫人顶岗。
5、做好车场环境卫生,每天对车场都要进行一次清理。
医院门卫工作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禁脱岗和随意叫人顶岗。
2、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坚持原则、态度和蔼、文明礼貌、热情待人。
3、对进出人员要认真观察,发现有可疑人员进出时要做到认真盘问,防止闲杂人员进入。
4、对携带物品进出时应予检查,发现携带物品有 可疑时,应给予暂扣并及时报“110”。
5、工作人员应每天写好值班记录,遇有特殊情况或发生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向院部(保卫科或总值班)汇报。
医院义务消防队员职责
1、在院保卫科的领导下,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火灾的发生。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各项消防措施。
3、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做好消防安全的防范工作。
4、做好消防器材的维修保养,确保消防器材齐全有效。
5、听到火灾报警时要迅速赶扑现场,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保护和疏散贵重物品,保护火灾现场。
医院车管员职责
1、在院保卫科的领导下,负责医院车辆停放的管理工作。
2、对停放在院内的车辆要做到精心保管,防止损坏,防止被盗
3、指挥车辆在院内的停放,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4、配合保卫人员,管好车场的秩序,制止车辆乱停放。
5、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领导调配,认真完成交办的任务。
医院保卫人员工作职责
1、在院部和院保卫科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安全保卫工作。
2、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及时处理各治安案件,维护内部治安秩序的稳定。
3、积极配合有关科室,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
4、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做好“四防”安全的防范工作。
5、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6、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领导调配,认真完成交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