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呼啸山庄》
【引言】《呼啸山庄》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有人说它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有人说它是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现在,我们组将会以一个崭新的形式,向你们解说这一部惊天动地的小说——《呼啸山庄》。我们将全班分成四小组,每小组都要接受提问,回答前会有十秒的思考时间,如果答不出来,将会罚唱一首歌。很多人会说:“没让我们事先了解一下情节,很难答题啊。”其实这就好比在考场,在面试,好好去挑战吧!
【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这一位后来才驰名世界文坛的极有才华的年轻女作家,她曾在少女时期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一线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在秘密的欢乐,秘密的眼泪中,这个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她在同一首诗中最后慨叹道:“起初青春的希望被融化,然后幻想的彩虹迅速退开;于是经验告诉我,说真理决不会在人类的心胸中成长起来。……”但是她很想振作起来,有所作为,却已挣扎不起,这种痛苦的思想斗争和濒于绝望的情绪,在她同一时期的诗句中也可以找到:“然而如今当我希望过歌唱,我的手指却拨动了一根无音的弦;而歌词的叠句仍旧是„不要再奋斗了‟一切全是……”由于艾米莉一生经历简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际体验,人们对于她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的爱情绝唱也曾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早有人以“天才说”做出解释,而经过百余年的研究考据,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凭据。艾米莉以及她的姐妹,虽然生长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却来自北爱尔兰,母亲玛丽亚·勃兰威尔是威尔士人。这一对父母所属民族的祖先,同属具有冲动浪漫气质的凯尔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写诗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怀有文学抱负,曾自费出版诗集;玛丽亚出嫁前写给帕特里克的情书,也是文采斐然。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爱米莉的艺术天才无疑并非无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边缘上的牧师住宅,外观虽然冷落寒酸,内里却因几个才智过人的子女相亲相携而温馨宜人。他们自幼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方面大大冲淡了物质匮乏之苦;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写作功力。
【背景介绍】艾米莉·勃朗特(作者)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出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这从同时期的英国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的长诗《孩子们的哭声》,可以看到一些概貌)。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手段,如一八一九年的彼得路大屠杀就是一个例子。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个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里,全家在旷野的一处偏僻的角落安了家。她们三姊妹(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三姊妹常常看自由党或保守党的期刊,喜欢议论政治,这当然是受了她们父亲的影响。佩特里克·勃朗特(父亲)是个比较激进的保守党人,早年反对过路德运动,后来也帮助豪渥斯工人,支持他们的罢工。艾米莉和她的姊妹继承了他的正义感,同情手工
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第一部分】洛克乌德先生的拜访1801年,洛克乌德先生来到山庄拜访希克厉先生,要租下他的画眉山庄,希克厉先生对他很粗暴,还有一群恶狗向他发起进攻。但他还是又一次造访希克厉先生,他遇到了行为粗俗、不修边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顿·恩肖和貌美的希克厉先生之子的遗孀(小凯瑟琳)。由于天黑又下雪,希克厉先生不得不留他住了下来,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树枝打在窗户上打碎玻璃,想折断外头的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一双冰凉的小手,一个幽灵似的啜泣声乞求他放她进来。她说她叫卡瑟琳·林敦,已经在这游荡了20年了,她想闯进来,吓得洛克乌德失声大叫。希克厉先生闻声赶来,让洛克乌德出去,他自己扑倒在床上,哭着叫起来:“卡茜,回来吧!啊,回来呀,再回来一次!啊,我心中最亲爱的!卡瑟琳,最后一次!”可窗外毫无声息,一阵冷风吹灭了蜡烛。第二天,洛克乌德先生来到画眉山庄,向女管家艾伦迪恩问起此事,女管家便讲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的事情。
【问题与交流】作者就是这样引出了下面的故事情节……1.猜一下哪个人将会是主角,能从第一部分找出证据吗?(互动环节:由已知推未知,推知主角和情节)【第二部分】故事开始了,男主角出走前———呼啸山庄已有300年的历史,以前的主人恩肖夫妇从街头捡来一个吉普赛人的弃儿,收他做养子,这就是希克厉(男主角)。希克厉一到这家就受到先生的儿子享德莱的欺负和虐待,可享德莱的妹妹卡瑟琳(女主角)却疯狂地爱上了希克厉。老主人死了之后,已婚的享德莱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开始阻止希克厉和卡瑟琳的交往,并把希克厉赶到田里去干活,不断地羞辱他,折磨他,使他变得不近人情,近乎痴呆。卡瑟琳也变得野性十足。一次,他们到画眉山庄去玩,卡瑟琳被狗咬伤,主人林敦夫妇知道她是恩肖家的孩子,就热情地留她养伤,而把希克厉当成坏小子赶跑了。卡瑟琳和林敦的儿子埃德加、女儿伊莎贝拉成了好朋友。卡瑟琳住了五个星期回来后,变成温文尔雅、仪态万方的富家小姐。当她再次见到希克厉时,生怕他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希克厉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说:“我愿意怎么脏,就怎么脏。”他
发誓要对享德
莱进行报复,他
心中的野性和
愤恨全部对准享德莱。1778年6月,享德莱的妻子生下哈里顿·恩肖后因肺病死去,亨德莱受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变得更加残忍,更加冷酷无情。卡瑟琳徘徊于希克厉和埃德加的爱情之间,她真心爱希克厉,但又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当埃德加向她求婚时,想到他的漂亮和富有,便答应了。但在她灵魂深处,非常明白自己错了,便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当冬季改变树木的时候,随之就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克厉的爱却像地下永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克厉!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的一部分。”希克厉听到她们的对话,痛苦万分,当夜离开了呼啸山庄,卡瑟琳因希克厉的离去而大病一场。后来林敦夫妇相继得热病而死,在他们死后三年,卡瑟琳同埃德加结婚了。
【问题与交流】
1.从此部分可以总结出哪些主要事件?
2.希克厉听到了卡瑟琳的真情表露,为什么他还要选择离开呢?
【提示】
主要事件:
1.恩肖夫妇收养希克厉;
2.老主人死后,希克厉被享德莱折磨;
3.画眉山庄的遭遇及卡瑟琳的转变;
4.卡瑟琳答应埃德加的求婚;
5.希克厉出走了……(互动环节:概括事件和心理探究)
【第三部分】男主角的归来及女主角之死———仇恨升级数年后,希克厉突然出现在画眉山庄,这时他已经成了一个潇洒英俊而又很有钱的青年。卡瑟琳见到他时欣喜若狂,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是为了你才奋斗的”。他经常出入于画眉山庄,这使伊莎贝拉发疯似的爱上了他。他为了报复整夜整夜地和享德莱打牌、喝酒,慢慢地使他破了产,最后把整个庄园抵押给希克厉。尽管卡瑟琳想尽办法想挽回希克厉的感情,但他还是和伊莎贝拉结婚了,婚后以虐待伊莎贝拉来发泄自己的仇恨。此时卡瑟琳正值临产,希克厉趁埃德加不在,进入了画眉山庄,他死命地抱住卡瑟琳,悲切地叫道:“啊,卡茜,啊,我的命啊!我怎能受得了哇!……”卡瑟琳说:“如果我做错了,我会因此而死,你也离开过我,但我宽恕了你,你也宽恕我吧!”希克厉答道:“这是难以办到的,但我饶恕你对我做的事。我可以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呢?”他们就这样疯狂地拥抱着,互相怨恨。直到埃德加回来后,他们才分开,卡瑟琳再也没有醒来。当天夜里,她昏迷中生下一个女孩便死去了。希克厉整夜守在庄园里,当得知卡瑟琳死了,他用力地把头撞在树干上,“天啊!没有我的命了,我不能活下去呀!”几个月后享德莱死了,希克厉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把享德莱的儿子哈里顿培养成了一个粗野无礼,没有教养的野小子。伊莎贝拉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逃到伦敦附近,在那儿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林敦。
【问题与交流】
1.概括一下故事主要的转变。
2.你是怎么评价希克厉的复仇行为的?
3.你认为是什么造成男主角与女主角的悲惨命运,请结合他们的遭遇谈谈?
【提示】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克厉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享德莱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卡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卡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克厉,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克厉,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互动环节:对信息的筛选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第四部分】
结局
12年后林敦已长成一个少年,卡瑟琳的小女儿也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希克厉)虽不喜欢林敦,他还是趁小卡瑟琳的父亲病危之际,把小卡瑟琳接到呼啸山庄,逼迫她和林敦结婚,因为他要“胜利地看见我的后代堂皇地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几个月后,埃德加也死了,希克厉作为小卡瑟琳的父亲搬进了画眉山庄。不久林敦也死了,小卡瑟琳成了年轻的寡妇。小卡瑟琳和哈里顿就像当年的希克厉和卡瑟琳一样,希克厉疯狂地阻止他们的来往,当他抓住小卡瑟琳想打她时,他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卡瑟琳的影子,而此时的哈里顿不正是当年的自己吗!他变得更孤独了,他渴望着和卡瑟琳的孤魂在一起。连续几天他不吃不喝,在沼地里游荡,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卡瑟琳住过的房间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了。他死后被埋在卡瑟琳的墓旁,小卡瑟琳终于和哈里顿结婚了。
【部分时间表】
九月,埃德加·林敦逝世。后希克厉往卡瑟琳墓地掘墓。林敦·希克厉继承了画眉田庄。十月,林敦死去。希克厉占有了其子产业。十一月,希克厉将画眉山庄出租给洛克乌德先生。洛克乌德先生拜访呼啸山庄。1802年一月,洛克乌德先生离开画眉山庄往伦敦。二月,丁耐莉回呼啸山庄。四月,希克厉夫逝世。九月,洛克乌先生路经画眉山庄与呼啸山庄,再次拜访。1803元旦,哈里顿·恩肖与小卡瑟琳结婚。
【问题与交流】
阅读部分时间表及作者简介,再结合情节思考:
1.小说一开始写的是洛克乌德先生,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主角,但最后大家都知道不是了。不过,有人认为他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谈谈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和好处。(互动环节:对情节处理技巧的分析)
【佐希点评】这个交流好。根据小说情节设计问题,把情节设计技巧和人物心理刻画等现代文阅读相关的考点融了进来,同学们在互动之中,学到的不仅是对小说的技巧,事件和人物的把握,还有涉及人物灵魂深处的更多的东西。
第二篇:《呼啸山庄》
原来爱情那么伤
————读《呼啸山庄》有感
《呼啸山庄》简介: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主人死后,辛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山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辛德雷的家财。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山庄安了家。
读后感:读了《呼啸山庄》后有一种恐惧和疼痛,我不明白为什么外国名著里总喜欢塑造如此惨烈的爱情悲剧,包法利夫人看透人世苍凉和人心险恶后选择以死亡来面对这个社会,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而苔丝也因为追求爱情而被捕处以绞刑。一个个壮烈地死去,是不是只有这么激烈、蓬勃的爆发才能显示出爱情的可遇而不可求?这与中国传统小说或者戏剧的大团圆结局相差甚远,连着读几本这样的书,着实让人接受不了。而这部小说,更是以比死更恐惧的方式——复仇来向我们诠释了爱情之殇。都说爱的极致是恨,正是因为有深入骨髓的爱才有那么扭曲变态地的恨,从而导致了复仇。我把这种复仇理解为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抹不去的爱,报复不是不爱,不爱的对立面应该是冷漠。因为不爱,对方已经成了异己,不再属于,没有牵挂,也就无所谓关注,也就不会再花一点点心思在对方身上。而如此的恨呢,是需要时时把对方惦记在心里的,做什么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目的——报复,而自己也将沉沦。
作为书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一生都是贯穿着对爱的激烈追逐的。她所追求的爱是非常矛盾和复杂的,具有双重性:一重爱表现在她对希斯克利夫那惊心动魄的爱情,她的灵魂不能没有他。这种爱是毫无功利性的爱,是人的天性的自然结果。另一重爱则表现在她对林顿的爱。凯瑟琳成长后接触到现实世界,变得虚荣起来,她对耐莉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林顿英俊、富有,我会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
受到物质利益和社会文明的影响,凯瑟琳内心自私、虚荣的性格使她背叛了爱情,以满足她对名利和财富的追求。她选择林顿,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成为了她的爱情悲剧,是她一生中最致命的错误。凯瑟琳虽然从灵魂深处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和忍受贫穷的生活。三年后,希斯克利夫的归来使她欣喜若狂。然而,她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情爱是她的合法丈夫所不能容忍的,林顿坚持要凯瑟琳作出选择。她一直到死也不愿意,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她不同层次的爱。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充满了矛盾冲突、备受折磨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凯瑟琳是一个被现实扭曲的变态人物,具有双重人性。她的发狂、迷乱正是精神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变态现象。凯瑟琳变态最强烈的爆发是林顿坚持要求她在丈夫和情人间作出抉择的这一次,正是这次爆发彻底击垮了凯瑟琳。三天不眠不休的精神折磨使她变得更迷乱、狂野,她的灵魂脱离了躯体,在虚幻的世界里飘荡,精神的狂乱让她管不住自己的舌头,也管不住脑子,疯疯颠颠地说着梦境一般的话,发狂地做出异常的举动。这次爆发使凯瑟琳彻底掏空了自己,最后的疯狂导致了最后的毁灭。
而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又显示了人性的沉沦和复苏。他从来不说“爱”,但他的爱强于飓风,较于倾盆大雨,他充满了无法控制的激情,在第一章第三节,他听到在凯瑟琳的房间里有些声音,“他激动得这么厉害,以至于他几乎无法选择它。”希斯克利夫的性格是极端疯狂的,扭曲的、变异的。因为他是恩肖先生带回的野孩子,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连一个正当的名分都没有。后来又被辛德雷百般贬低羞辱,自尊和羞惭啮咬着希斯克利夫的心,当他听到凯瑟琳竟亲口说要嫁给林顿时,坚忍的心破碎了。由于身心受到的双重打击,使他彻底看透了这个社会,至此,他在爱中成就的人性彻底被恨摧毁了。他和凯瑟琳的爱是无法逾越阶级差异和人性阴暗所筑就的双重鸿沟的。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在离开呼啸山庄的那个晚上,希斯克利夫被绝零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之后希斯克利夫带着财富回来了。他开始疯狂地复仇,这成为他全部生活的唯一理由,耍尽手段使辛德雷家族破产,从身心上折磨小哈里顿,对于深爱着他的伊莎贝拉,骗她私奔后又冷落、厌恶她,葬送了这个贵族少女一生的幸福。他设计软禁和使用暴力强迫小凯瑟琳和奄奄待毙的小林顿成婚,使她新婚不久就成了寡妇,也失去了财产。希斯克利夫在疯狂复仇中,人性变异和扭曲了。他灭绝人性地、野兽般血淋淋地吞食着别人,进而满足他复仇的愿望,制造了他爱情和人生的悲剧。
整部小说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
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原本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可是什么让他这么扭曲要采取报复的行动呢?希斯克利夫以一个被遗弃的小孩子的身份出现,从小得不到母爱,这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是人性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有很多失落得不到补偿。他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一个合理的身份,但是他有感情。但他最终是看开了,但他始终认为爱情高于一切,一但失去爱情时,他宁可毁灭一切,包括自己和爱人的生命,甚至于无辜的下一代。可他们年轻时在一起青梅竹马的时期,他们不是很开心很正常地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么?是什么让这样单纯的爱情变得疯狂呢?
虽然文中和很多有关论文资料中始终没有出现,但我认为这是由于“门不当户不对”造成的,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阶级差异非常大。如果没有这样观念的影响,凯瑟琳不会为了追求“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而嫁给林顿,那么刺激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动因也不会存在。凯瑟琳哥哥辛德雷的羞辱他一直在承受着,他能忍住,但是他不能忍的是他失去了爱,真爱不在,他也就无所谓理智,渐渐走入了扭曲。这个故事从希斯克利夫被捡回来就是一个错误,当一个人走入到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社会阶层的生活中,那么终究会被排斥,就像一个乞丐背着一只LV包一样的感觉,上流社会的人不会因为LV包而去和乞丐交往,反而会觉得乞丐侮辱浪费了这么好的一只包。同样的道理,希斯克利夫虽然成为养子后物质生活没问题,但一直被辛德雷排斥也得不到其他佣人的尊重。这样的失衡,在他心里已经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而因为身份地位的问题,使他得不到理想的爱情,复仇的种子便无限地繁衍,导致了这么一出悲剧。其实,我很能理解凯瑟琳的选择,她一出身就是个贵族,她的生活不可能离开这个轨道。她能和希斯克利夫恋爱就已经表明,她不是一个物质和势力的女人,所以她对希斯克利夫表现得和辛德雷完全不同。但是,她在婚姻上终究选择了林顿,因为她要为自己考虑,当一味得付出爱情,而得不到一个合理的、受人尊重的身份,甚至自己的下一代也一直处于一个低等的地位时,她会觉得不值得。如果选择一无所有的爱情,那么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太无私了呢?有谁真的能做到这样不顾一切?就算真的做到了,到时候真的能接受得了贫穷和羞辱的考验么?很多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她很现实很实际地选择了林顿,但是她内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情。爱情和婚姻,完全是两码事,也正因为如此,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回来后,她内心的焦灼和矛盾痛苦才使她走入疯狂。
这段孽缘终究以悲壮的大结局告一段落,可最后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也恋爱了,这个结局的寓意非常深刻,这真是一段天上人间的不了情,他们的结合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这是一种灵魂永生的体现!爱情那么伤,只能说,希望在以后的社会道德体制内,爱情能够纯粹!
第三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刘恒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是逐步铺开的。起先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接着着重描写凯瑟琳由于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之后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本书人物刻画生动形象:
凯瑟琳见证过了优雅,于是嫌恶希斯克利夫的粗鄙,她最终答应了林敦的求婚,尽管她明明知道,她和希斯克利夫拥有一样的灵魂。然而当希斯克利夫回来,她又背叛她的丈夫和他相见。她与希斯克利夫对于彼此的命运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亨德雷的压迫。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斯克利夫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重视与自己作为人的责任,只有彻底的和他生活在一起,共同反抗亨德雷的压迫。他们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遭遇和反抗中萌生而成。她反复无常,患得患失,折磨了自己,折磨了所有人,她在最年轻最美丽时于毁灭中死去,而她的灵魂仿佛也因为毁灭而不得善终,继续折磨着活在世上的人。
希斯克利夫我可以理解他的偏执,但是不能原谅他对伊莎贝拉也施展报复。曾经那样天真的女孩,在对爱情的憧憬中,抛下一切和他私奔,却发现他从来都是恨她的。没有什么比被你所爱的人憎恨,他并非因为你的错误而恨你,他因为你身上流着和他仇人一样的血而恨你,比这还要悲哀的是什么?时间和暴力,终于把她的爱生生地抹杀,只留下对他的憎恶。希斯克利夫可以说是坏事做绝,他着实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而且他报复的手段让我看后,不由得感叹这便是“杀人诛心”。辛德雷,埃德加·林敦,伊莎贝拉,都是被他耗尽了生命中的希望后死去。不难看出,这是由爱生恨,由恨生痛,由痛生仇,由仇生念,由念生狂,由狂生得,由得生乐,由乐生忆,由忆生爱,由爱生死。是的,其间,一切的产生皆是由他对凯瑟琳的爱,一种发自内心,另类的爱
埃德加·林顿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的英雄形象,他有所有的品质,比如坚定,温和。他出生在非常富裕有教养的家庭里,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那特有的气质和男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前者。他的富有和出生的高贵让后者嫉妒,他多次去参观呼啸山庄,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凯瑟琳。埃德加的缺点在于太柔弱,但他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将变得冷漠并且无法原谅别人,当目睹了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时的激动,听到了她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赞美后,埃德加很生气且非常嫉妒但他的绅士风度使他保持沉默。可是,当压力强加于这三个主人公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终于被激化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再也无法隐藏了。尤其是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惺惺相惜的时候,埃德加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处境。
我想作者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为主角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我们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他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我们也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希斯克利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希斯克利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如果说希斯克利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了万劫不复。
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作者心中爱的精髓就是这样的: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故事的结尾,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第四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
——题记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小说叙述了一个受尽社会偏见和屈辱的人用一生复仇的悲剧故事。流浪儿希斯克里夫被呼啸山庄的老欧肖收养为子,欧肖女儿凯琵琳挚爱着他;儿子亨德莱却憎恨他夺了父爱,以致老欧肖死后将希沦为奴仆。凯希二人探访画眉山庄时,凯爱上山庄长子林顿并与之结婚,希悲伤出走,三年后发财而归开始了复仇。他使亨坠落使其子吉默顿丧失人性,并诱他不受的亨的妹妹伊莎贝拉同他结婚生下儿子小林顿。凯死前生下凯茜。亨死后,希成为呼啸山庄债权人并将吉沦为奴仆,他迫使儿子小林顿与凯茜结婚,终于将两家财产都弄到手。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这部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在于它所蕴含的爱与恨的激情。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是以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完全认为同为基础的,他们之间的爱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灵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中那狂风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夹杂有丝毫的情欲成份,这也寄托了作家对理想的、纯洁的爱情的向往。
在作者艾米莉笔下,一个对爱情怀着无比圣洁的心情的人,面对他失去了这种圣洁以后,他却采取了这人世间残酷的折磨,去报复他的对头,而且这种折磨居然伴随他度过了后半生,这个故事是多么的悲壮和凄惨。我们古代化碟的梁祝,或许能和他们比一下谁悲壮,但是又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的凄惨。
细腻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使作品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计科1305 赵勇
1030413531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声地离开了人间。她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19世纪及20世纪二十二位一流诗人的诗选内。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一本书。所谓奇者:一是文学史上少见,二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极为独特。确实如此,《呼啸山庄》具有超常的特点,它体现了一种凄厉、恐怖、残酷、神秘的不寻常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首先表现在艾米莉对题材的处理和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塑造上。作品所描写的复仇故事,这种题材,在欧洲文学史上并不稀奇,著名的《哈姆雷特》便是典型的一例。但希斯克利夫复仇的方式及其残酷性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实行的不是一般复仇意义上对仇人肉体上的毁灭,而是从精神上毫不怜悯的折磨和摧残。作者使这一魔鬼般的人物超越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进入表达激情和意志的生命悲剧的审美领域。艾米莉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独具个性的作家。因此,她笔下那些趋于极端的,桀骜不驯的,冷酷无情的人物,那种暴烈、顽强、神秘的激情,便为时人所难容。“英国北部的山野荒地”和呼啸山庄粗犷峥嵘的自然力,对惯于欣赏柔风细雨的自然与都市的风情和景致的读者来说,如同艾米莉的人物和情感一样,也让他们感到陌生、可怕。超出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但就是这样一部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为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唯一的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它以伟大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读这部作品时,心灵里会激荡着急流奔腾,雷声轰鸣的巨响,还有荒原上的呼呼北风;眼前会呈现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利夫和生硬、任性、倔强、疯狂的凯瑟琳。读此作品时会感到它有一种强烈的,不可阻挡的精神,用美学的话说,这种精神就是粗犷美。
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惩罚的罪人,然而,他终其一生未能与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难道不正是为他的爱与恨付出应有的代价,接受最残酷的惩罚吗?那种在孤独、恐惧和绝望中等待与幽灵会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他的灵魂、一点点侵蚀他的肉体,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得到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呼啸山庄》,我只希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